用供給經濟學改造貨幣政策[文檔資料]_第1頁
用供給經濟學改造貨幣政策[文檔資料]_第2頁
用供給經濟學改造貨幣政策[文檔資料]_第3頁
用供給經濟學改造貨幣政策[文檔資料]_第4頁
用供給經濟學改造貨幣政策[文檔資料]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用供給經濟學改造貨幣政策 本文檔格式為 WORD,感謝你的閱讀。 西方上世紀 80 年代被譽為里根 -撒切爾主義的勝利,大西洋兩岸的政治巨頭面對停滯的經濟、高企的通貨膨脹和低下的勞動生產率時采取了類似的解決之道,如精簡臃腫的政府機構、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部分國有企業私有化)、控制貨幣發行量、減稅,當然也包括合力終結冷戰。 盡管凱恩斯爵士本人并不主張大政府,也不鼓勵通貨膨脹,但其信徒忘記了財政政策是實現目的的手段,而目的是向經濟注入額外流動性從 而抵御通貨緊縮。羅斯福總統的財政刺激,尤其是二戰軍費開支將經濟拉出大蕭條,輔以戰時的價格管制,讓凱恩斯主義走向巔峰。之后肯尼迪總統為了刺激經濟增長,認為政府應該推行 “ 充分就業 ” 的預算政策,打開了赤字之門。 對于里根時代的惡性通貨膨脹,弗里德曼解釋為貨幣現象,即貨幣總量太大易導致通脹,但是他解釋不了經濟增長的棘手問題。羅伯特 蒙代爾彌補這一缺憾,他主張在緊縮銀根的同時減稅,減稅可以刺激生產,并且同時減少失業和通脹。但是在減稅之前,必須制服通貨膨脹,重樹國際社會和民眾對財政的信心。這個重擔落在時任美聯 儲主席保羅 沃爾克肩上。威廉 西爾伯在力挽狂瀾 保羅 沃爾克和他改變的金融世界里講述了這些。 沃爾克力控通脹 沃爾克年輕時期就研讀哈耶克,在腦海里打下了這樣的烙印 通脹就是欺詐!破壞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就是通脹最大的壞處。 1965 年 3 月,約翰遜總統簽署了取消銀行儲備與黃金掛鉤的法案,美國貨幣供應量的增速是之前十年的兩倍,整個 70 年代,美國的基礎貨幣年均增長 7.12%, M2 年均增速10.2%,赤字的貨幣化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實際上,美聯儲使用自己憑空創造的貨幣 買入國債,在某種程度上很奏效,但最終,過多的貨幣將導致物價水平上升,一旦物價上漲成為普遍現象,市場利率會自動上升,因為貨幣持有者要求更高的回報率以覆蓋貨幣購買力的下降。此時,美聯儲只能用大幅降低貨幣供給量來降低通貨膨脹預期。然而, 70 年代出現了貨幣投放速度趕不上名義 GDP增長的需要的現象,導致貨幣流通速度加快,繼而利率升高。 1971 年至 1982 年美國的貨幣乘數從 7.7 提高到 11,表明流通速度不斷加快,國債收益率也隨之上升。 沃爾克將供給學派和預期學派等理論融合,靈活運用,準確拿捏。他相信,控制住貨 幣總量有助于抑制長期通脹和對央行信譽產生積極影響。在 1979 至 1982 年間設定了三年的貨幣數量目標,嚴控貨幣發行量,基礎貨幣年均增速降到 5.24%, M2 增速降到 8.5%。在緊縮銀根和高通脹并存的同時出現了高于尋常的利率水平。 1981 年,聯邦基準利率上升到 20%,銀行優惠貸款利率上升到 21.5%。推高真實利率必然損害實體經濟,其間的私人投資波動非常大,這是抗擊通脹的代價。以貨幣政策為武器也迫使財政政策走到負責任的軌道上來,隨后沃爾克相機抉擇,在適當的時機放松一下貨幣政策以防止經濟崩潰。 沃爾克革命性 的創新重建美國的財政責任,隨著美國嬰兒潮一代進入年富力強的階段,美國開始的史上最繁榮的大穩定和財富創造時期。然而,信用貨幣的大潮不可阻擋的到來之后,最高當權者很難再容忍一個堅持對銀行行為嚴加監管,維護財政和貨幣信用的正直而倔強的老頭。美聯儲理事會的 7 位理事均由總統任命。各位理事的任期是相互錯開的,一旦出現空缺,總統一次最多只需新任命 2 位理事即可。在里根的第二任期,沃爾克實際被架空,于 1987 年卸任。此后,美國更多用外來投資和外債來刺激美國經濟,美元撒向全球。 中國貨幣政策重演 中國 2009 年以來的貨幣政策變化堪稱是美國 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的濃縮。 2009-2010 兩年間中國的基礎貨幣增加4.24 萬億元, M2 增加 22.97 萬億元,雖然 2011 年下半年開始收緊,但到 2013 年底基礎貨幣和 M2 分別比 2008 年末增長1.1 倍和 1.32 倍。這實際是通貨再膨脹政策,為了避免通貨緊縮給經濟體注入超額貨幣,經濟強復蘇導致政府和企業都高估了實際需求,盲目擴張造成產能過剩。低利率又引起資產泡沫,甚至從房地產溢出的流動性在農產品、奢侈品、白酒甚至藝術品市場泛起浪花。隨著通脹泛起,央行不得不收緊貨幣政策,已經開工 的項目不能爛尾,銀行信貸供給能力受限,導致 “ 影子銀行 ” 興起。一切貨幣可視作負債,基礎貨幣是央行的負債,而廣義貨幣是商業銀行的負債。 中國間接融資占絕大多數份額,而間接融資創造貨幣,造成 M2/GDP 高企。美國以直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是貨幣的換手,加上計算方式不同,因此這一比例只有 70%。美國在那個歷史時期也出現存款搬家和 “ 金融脫媒 ” ,這在中國是存款以理財產品的形式出現,部分理財產品又對接了信托、券商自管等通道的信貸產品,期間以同業拆借的形式維持流動性,實際還是放貸行為,過多的貸款資金又以同業存款形式 回流銀行體系,創造了貨幣。 隨著對 “ 影子銀行 ” 、 “ 非標資產 ” 進行了溫和的循序漸進的規范,社會融資總量增長減緩, M2 增速亦然,可以說抹掉了很多重復計算的水分。然而,整個經濟體的信貸規模已經很龐大,新增的融資額約有一半用于償還利息。可以說維持經濟增長所需的信貸實際上變得更多,然而表外轉表內的壓力下,信貸供給難以滿足需求。 回看美國,保羅 沃爾克在 1983 年以后也適當放松了貨幣供給,他賦予真實利率比過去更大的浮動區間,像減震器一樣平滑經濟波動。當通脹勢頭起來時,較高的真實利率水平會抑制消費開支 ;而當衰降臨時,較低的真實利率又能刺激消費開支。 2013 年下半年,中國央行也采取碎步式流動性投放,緩解規范非標過程中的波動。 2014 年以來,銀行放貸額度吃緊。尤其是中小銀行,它們在傳統信貸業務上缺乏獲取低價存款和優質貸款客戶的能力,同業業務尤其是對“ 非標資產 ” 進行第三方增信買入返售成為最佳創利途徑。限制 “ 非標資產 ” 在切斷資金短借長投操作的路徑之余,也切斷了中小銀行一個穩定的存款來源。加上貨幣基金分流存款,銀行為了應對就要發行更多理財產品,這又不創造存款,造成企業能夠使用的貨幣數量降低,供需矛盾突出,貨幣流動 速度加快,于是出現今年短端利率下跌,長期利率依然居高不下的局面。 中國當下面臨的是低通脹和高國債收益率的組合,即實際利率高,實體經濟投資回報低下,銀行惜貸,投資減速。如果只用貨幣主義也解釋不清,然而從供給學派的角度看,低通脹表明貨幣存量已經沒有那么可怕,貨幣供給少;高國債收益率則表示是貨幣供給滿足不了實體經濟需求,貨幣流通速度快。 2012-2013 年中國采取了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遏制了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但加權貸款利率居高不下。近期央行打出 “ 微刺激 ” 的組合拳,用以釋放銀行的信貸額度,滿足基建、保障房的 融資需求,緩解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由于政府投資和房地產對利率不敏感,尤其是政府投資將擠占更多的銀行信用供給,這將導致其他部門貸款額度減少。 2014 年前五月工業企業主營收入增長減緩至 8.1%,而財務費用支出已經增長 17%,全年突破 1.3萬億元幾無懸念。目前,房地產已經從癌癥式發展進入到冰凍期,銀行處于自身利益控制按揭貸,窗口指導后 6 月新增貸款明顯提升,然而住戶中長期貸款卻沒有改善。正所謂按下葫蘆起了瓢,宏觀數據和微觀績效的裂口在加大。歸根結底是貨幣供給偏低,貨幣當局針對前幾年超發貨幣施行了矯枉過正的貨幣政策 。 2013 年的基礎貨幣增速已經與名義 GDP增速相當,在生產過剩的年代,容易造成物價下跌。盡管宏觀經濟數據沒有出現通縮,但微觀層面價格下降的現象比比皆是。長遠看,還是要增加貨幣供給,中國持續兩年的緊縮貨幣政策應該轉向。 里根時期采取的諸多政策對中國都頗有啟示,很多現象甚至可以對號入座。 2009 年中國選擇了最簡單卻最臭的牌,我們也未曾想到現在又有機會打出更好的牌。筆者認為,中國央行應將 “ 低通脹、保持適度經濟增長、創造適度的就業機會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 作為貨幣政策目標。 海外發達經濟體的量化寬 松凸顯了中國的責任性。人民幣國際化,形成幾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一來減少對外貿易中對美元支付的依賴;二來形成蓄水池,推銷人民幣資產。目前人民幣互換已經達 2.2 萬億元,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額已經從 2011 年的每月 1000 億元提高到 2014 年 5 月的 5100億元,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和外商直接投資都有明顯提高。中國財政赤字低,而如果考慮到財政存款因素,實際赤字更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