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專業(yè)畢業(yè)論文范例_第1頁
路橋專業(yè)畢業(yè)論文范例_第2頁
路橋專業(yè)畢業(yè)論文范例_第3頁
路橋專業(yè)畢業(yè)論文范例_第4頁
路橋專業(yè)畢業(yè)論文范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道路橋梁專業(yè) 畢業(yè)論文 姓 名: 陳毅榮 專 業(yè): 路橋 班 級: 指導教師: 緒論 為了鞏固我們所學的知識,并在各方面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我們選擇了 某某 新建二級公路 設計作為畢業(yè)設計,這是在畢業(yè)之前對自身學習狀況的最后一次檢查 。 我所選擇的設計 路 段 是 從 K0+ 至 K2+ 段 ,全長 2000 米 ,設計車速 60km/h,路基寬度為 12m。 此次畢業(yè)設計主要包括的內容如下: 1、 路線設計:在已知平面圖的情況下,進行縱斷面的設計,要求線路順暢、填挖 平衡、經(jīng)濟合理。 2、 路基設計 :包括各個樁號的填挖計算、填挖較大地段 的穩(wěn)定分析、整個 線路的土石調運借配 等 。 3、 路面設計: 路基 在不同 干濕 狀態(tài)下, 所設計的 瀝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的比選,要求經(jīng)濟合理,便于施工并滿足各設計規(guī)范要求。 4、 路基、路面排水 工程; 高填挖地段的 防護工程 以及路基加固工程 :這一部分相當重要,對于路基排水 ,采用了邊溝、截水溝、急流槽等排水設施;對于路面排水,除了對路面進行了路拱設計,還進行中央分隔帶的排水設計;對于特殊路段的防護和加固主要采用了骨架內植草和擋土墻。 5、 橋 涵設計:包括 橋梁和 涵洞的形式 、 尺寸 的設計。 I 目 錄 1 路線設計 1 1.1 線形設計一般原則 1 1.2 平面線形要素 的組合類型 1 1.3 平面設計方法 2 1.4 平曲線設計 2 1.5 縱斷面設計 4 1.6 橫斷面設計 5 2 路基路面設計 7 2.1 一般路基設計 7 2.2 軟基處理 8 2.3 路基防護 9 2.4 支擋結構設計 9 2.5 路面結構設計 10 2.6 路基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及調配 11 3 路基 路面排水設計 14 3.1 路 基 排水 設計 14 3.2 路面排水設計 14 4 涵洞基本構造 14 4.1 圓管涵 14 4.2 蓋板涵 15 5 設計計算表 6 參考文獻 7 結束語 1 1 路線設計 1.1 線形設計一般原則 (1) 平面線形應與地形、地物相適應,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在地勢平坦的平原微丘區(qū),路線以方向為主導,平面線形三要素中以直線為主;在地勢起伏很大的山嶺重丘區(qū),路線以高程為主導,為適應地形,曲線所占比例較大。直線、圓曲線、緩和曲線的選用與合理組合取決于地形地物等具體條件,不要片面強調路線以直線為主或曲線為主。 (2) 保持平面線形的均衡與連貫 長直線盡頭不能接以小半徑曲線。長直線和大半徑曲線會導致較高的車速,若突然出現(xiàn)小半徑曲線,會因減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標準之間要有過渡。同一等級的道路由于地形的變化在指 標的采用上會有變化,同一條道路按不同設計速度的各設計路段之間也會形成技術標準的變化。 (3)平曲線應有足夠的長度 汽車在曲線路段上行駛,如果曲線過短,司機就必須很快的轉動方向盤,這樣在高速行駛的情況下是非常危險的。同時,如不設置足夠長度的緩和曲線,使離心加速度變化率小于一定數(shù)值,從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來看也是不好的。當?shù)缆忿D角很小時,曲線長度就顯得比實際短,容易引起曲線很小的錯覺。因此,平曲線具有一定的長度是必要的。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最小平曲線長度一般應考率下述條件確定: 汽車駕駛員在操縱方向盤時不 感到困難 一般按 6 s 的通過時間來設置最小平曲線長度,當設計車速為 60km/h 時,平曲線一般值取 200m,最小值取 125m。 小偏角的平曲線長度 當路線轉角 7時稱為小偏角。設計計算時,當轉角等于 7時,平曲線按 6 s 行程考慮;當轉角小于 7時,曲線長度與 成反比增加;當轉角小于 2時,按 2計。 1.2 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類型 平面線形的幾何要素為直線、圓曲線和緩和曲線,這三種基本線形要素可以組合得到很多種平面線形的形式。就公路平面線形設計而言,主要有基本型、 S 型、卵型、凸型、 C型和復合 型六種。 2 1.3 平面設計方法 ( 1)平面設計的重點 公路平面設計的重點是選線和定線,在滿足技術標準的前提下,路線距離短,挖方量少,土石方平衡時公路平面的主要內容。 ( 2)平面設計的具體步驟和要求 資料收集 現(xiàn)場踏勘 選線與定線 校核與審核 1.4 平曲線設計 本路段主要技術指標表 序號 指 標 名 稱 規(guī) 范 值 序號 指 標 名 稱 規(guī) 范 值 1 公路等級 兩 車道 二級 公路 8 停車視距 (m) 75 2 路基寬度 (m) 10 9 凸形豎曲線一般最小半徑 (m) 2000 3 設計行車速度 (km/h) 60 10 凹形豎曲線一般最小半徑 (m) 1500 4 平曲線極限最小半徑 (m) 125 11 最短坡長 (m) 150 5 平曲線一般最小半徑 (m) 200 12 設計洪水頻率 特大橋 1/300; 6 不設超高最小平曲線半徑 (m) 1500 其他 1/100 7 最大縱坡 ( ) 6 13 汽車荷載等級 公路 級 根據(jù)本段路線所處路段,綜合全路段的路線走向及線形要求,本路段 共 有 五 個交點,平曲線線形見圖 1-1。 圖 1-1 平曲線線形圖 3 平曲線要素計算 取 JD1 作為算例,具體計算如下: 圖 1-2 圓曲線幾何要素 JD1 處 : 取圓曲線半徑 R=255m,緩和曲線長度確定如下: 因此曲線的幾何要素為:偏角 492400 ,半徑 R 255m, ml 1050 切線長 mqpRT 54.1 702t a n)( 曲線長 mlRL 859.3242180 )2( 00 外矢距 mRpRE 6 78.272s e c)( 校正數(shù) 221.162 LTJ 主點樁號計 算如下: JD1 樁號為 K0+563.2, 直緩點樁號: ZH=JD1-170.54=K0+392.66 緩圓點樁號: HY=ZH+105=K0+497.66 曲中點樁號: QZ=ZH+324.859/2=K0+555.089 圓緩點樁號: YH=HZ-105=K0+612.519 緩直點樁號: HZ=ZH+324.859=K0+717.519 以此方法計算 2JD 、 3JD 、 4JD ,具體結果見設計圖紙 直線、曲線及轉角表 。 ZHTpqHYL soB oaB oQZLRYHEJDaHZ 4 逐樁坐標計算 YzQZZYNNA2A1JD 圖 1-3 中樁坐標計算示意圖 直線 上中樁坐標計算 設交點 坐標 為 JD( XJ, YJ)交點相鄰直線的方位角分別為 A1 和 A2。 ZH 點坐標: XZH=XJ+Tcos(A1+180) ( 1-1) YZH=YJ+Tsin(A1+180) ( 1-2) HZ 點坐標: XHZ=XJ+TcosA2 ( 1-3) YHZ=YJ+TsinA2 ( 1-4) 設直線上加樁里程為 L, ZH, HZ 表示曲線起終點里程,則直線上任意點坐標( L =ZH) X= XJ+( T+ZH-L) cos(A1+180) ( 1-5) Y= YJ+( T+ZH-L) sin(A1+180 ) ( 1-6) 后直 線上任意點坐標 (LZH) X= XJ+( T+L-ZH) cosA2 ( 1-7) Y=YJ+(T+L-ZH)sinA2 ( 1-8) 1.5 縱斷面設計 沿著道路中線豎直剖開然后展開即為道路縱斷面,它反映了道路中線地面高低起伏的情況及設計路線的縱向坡度情況,從而可以看出縱向土石方工程的挖填情況。把道路的縱斷面圖與平面圖結合起來,就能完整的表達出道路的空間位置。 1.5.1 豎曲線設計 豎曲線是設在縱斷面上兩個坡段的 轉折處,為了便于行車,起緩和作用的一段曲線。 5 豎曲線的形式可采用拋物線或圓曲線,在使用范圍二者幾乎沒有差別。 豎曲線諸要素的計算 : 以 變坡點 1為例計算如下 : K0+370,高程為 474m, i1=-4.973%, i2=2.432%, = i2-i1=2.432%-( -4.973%) =7.405%,為 凹 形。取豎曲線半徑 R=1800m。 曲線長 RL =1800 7.405%=133.29m 切線長22 RLT =66.645m 外距82RE 8L=1.234m ( 2)計算設計高程 豎曲線起點樁號 =K0+370-T=K0+303.351 豎曲線起點高程 =474+T 7.405%=478.935m 變坡點 2、 3 按照同樣方法計算,具體結果見縱坡、豎曲線表。 1.6 橫斷面設計 公路的橫斷面,是指公路中線上各點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橫斷面設計線和地面線所構成的。其中橫斷面設計線包括行車道、路肩、分隔帶、邊溝邊坡、截水溝、護坡道以及隔離柵、環(huán)境保護 等設施。 公路橫斷面的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據(jù)設計交通量、交通組成、設計車速、地形條件等因素。在保證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與通暢前提下,盡量做到用地省、投資少,使道路發(fā)揮其最大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道路橫斷面的布置及幾何尺寸應能滿足交通、環(huán)境、城市面貌等要求,橫斷面設計應滿足以下一些要求: ( 1)設計應符合公路建設的基本原則和現(xiàn)行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的具體要求。 ( 2)設計時應兼顧當?shù)剞r田基本建設的需要,盡可能與之相配合,不得任意減、并農田排灌溝渠。 ( 3)路基穿過耕種地區(qū),為了節(jié)約用地,如當?shù)厥戏?便,可修建石砌邊坡。 ( 4)沿河線的橫斷面設計,應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沒或沖毀。 路基寬度的確定 路基寬度是指公路路幅頂面的寬度,即兩路肩外緣之間的寬度,公路路基寬度為行車 6 到與路肩寬度之和。 根據(jù)規(guī)范,二級公路采用單幅路形式,行車道寬 2 3.5m,硬路肩寬度: 2 0.75m,土路肩寬度: 2 0.75m。路基寬: 7+1.5+1.5=10m,路拱坡度 2%。 布置如下圖 4-1所示: 硬路肩行車道行車道硬路肩土路肩土路肩 圖 4-1 路基設計簡圖 路堤和路塹 邊坡坡度的確定 由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結合實際的工程地質條件綜合考慮:路堤邊坡坡度取為 1:1.5 1: 1.75;路塹邊坡取為 1: 0.5 1: 0.75。 超高與加寬 1)路線平曲線半徑小于 1500m 時均設置超高,超高漸變率在緩和曲線內完成。 超高橫坡的過渡方式采用:繞內邊緣旋轉,先將外側車道繞路中線旋轉,當達到與內側車道同樣的單向橫坡度后,整個斷面繞未加寬前的內側車道邊緣旋轉,直至超高橫坡度。此時超高緩和段長度 L 按下式計算: PBiL 超c 式中: B 路面寬度, m; 超i 超高橫坡, %; P 超高漸變率,即旋轉軸與車行道外側邊緣之間相對升降的比率,車速 60km/h 時,取 1/125。 超高具體漸變過程見路線縱斷面圖超高欄。 2)為保證汽車在轉變中不侵占相鄰車道,凡小于 250m 半徑的曲線路段,均需要相應加寬。本路段最小圓曲線半徑為 255m,所以不需要設置加寬。 7 2 路基路面設計 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礎,它是按照路線位置和一定技術要求修筑的帶 狀構造物,承受由路面?zhèn)鱽淼暮奢d,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 2.1 一般路基設計 路基的類型和構造 ( 1)路堤 路基設計標高高于天然地面標高時,需要進行填筑,這種路基形式稱為路堤。按填土高度的不同,劃分為高路堤、矮路堤和一般路堤。路基邊坡坡度取 1: 1.5 和 1: 1.75,在路基的兩側設置邊溝。高路堤的填方數(shù)量大,占地多,為使路基穩(wěn)定和橫斷面濟濟合理,可以在適當位置設置擋土墻。為防止水流侵蝕和坡面沖刷,高路堤的邊坡采取適當?shù)钠旅娣雷o和加固措施。 ( 2)路塹 路基設計標高低于天然地面標高時,需要進行 挖掘,這種路基形式稱為路塹。挖方邊坡根據(jù)高度和巖土層情況設置成直線或折線,一般坡度取 1: 0.5 和 1: 0.75。挖方邊坡的坡腳設置邊溝,以匯集和排除路基范圍內的地表徑流,路塹的上方設置截水溝,以攔截和排除流向路基的地表徑流。 ( 3)半挖半填路基 半挖半填路基兼有路堤和路塹的特點,上述對路堤和路塹的要求均應滿足。 設計依據(jù) 公路路基設設計規(guī)范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路基填土與壓實 ( 1)填土的選擇 路基的強度與穩(wěn)定性,取決于土的性質和當?shù)氐淖匀灰蛩亍2⑴c填土的高度和施工技術有關。在填土時應綜合考慮,據(jù) 路基設計規(guī)范可知,二級公路的路基填料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如 下 表: 路基壓實度及填料要求表 項 目 分 類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 cm) 填料最小強度 ( CBR)( %) 填料最大粒徑 ( cm) 8 填 方 路 基 上路床 0 30 6 10 下路床 30 80 4 10 上路堤 80 150 3 15 下路堤 150 以下 2 15 零填及路塹 路床 0 30 6 10 ( 2)不同土質填筑路堤 如透水性較小的土層,位于透水性較大的土層下面,則透水性較小的土層表面應自填方軸線向兩邊做成不小于 4%的坡度。如透水性較大的土層位于透水性較小的土層下面,則透水性較大的土層表面應做成平臺。為了防止雨水沖刷,可覆蓋透水性較小的土層。允許使用取土場內上述各種土的天然混合物。水的土與不透水的土,不能非成層使用,以免在填方內形成水囊。 ( 3)路基壓實與壓實度 路堤填土需分層壓實,使之具有一定的密實度。土的壓實效果同壓實時的含水量有關。對于路基的不同層位應提出不同的壓實要求,上層和下層的壓實度應高些,中間層可低些。 據(jù)路基設計規(guī)范,高速公路路基壓實度應滿足 下 表 : 路基壓實度(重型)要求表 填挖類型 路面底面以 下深度( cm) 壓實度( %) 填方路基 上路床 0 30 95 下路床 30 80 95 上路堤 80 150 94 下路堤 150 以下 92 零填及路塹路床 0 30 95 2.2 軟基處理 軟土地基,通常情況下地基承載力達不到其上面構造物要求的承載力,或雖在建筑物施工時能達到要求,但在后期使用過程中由于地基本身的原因或水的原因,使地基失穩(wěn),造成路面嚴重破壞,處理好路基,是設計的重大環(huán)節(jié)。公路是一條帶狀的承受動靜兩種荷載的特殊人工建筑物,由于它分布較 廣,使用要求較高,因而對地基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本設計所經(jīng)過的路段除田間地段有淤泥的不良地段外,其它地段的地基承載力很好, 9 地質也良好。對于有淤泥層的地段,由于深度都在 3m 以內,一般通過清淤泥換填法進行處理。填料采用碎石土,石渣等,其上鋪 0.5m 的砂礫墊層土工隔柵。 對于地質條件差,且在路基范圍內有少量地下水滲出的土質地段,邊坡采用護面墻進行防護。 2.3 路基防護 路基防護是確保道路全天候使用,使路基不致因地表流和氣候變化而失穩(wěn)的必要工程措施,是路基設計的主要項目之一。 路基的防護的方法,一般可分為坡面防護 和沖刷防護兩類。坡面防護主要有植物防護和工程防護兩類。對于土路堤的坡面鋪砌防護工程,最好待填土沉實或夯實后施工,并根據(jù)填料的性質及分層情況決定防護方式。鋪砌的坡面應預先整平,坑洼處應填平夯實。沖刷防護有間接和直接防護兩類。對于沖刷防護,一般在水流流速不大及水流破壞作用較弱地段,可在沿河路基邊坡設砌石護坡、石籠和混凝土預制板等。 ( 1) 路堤邊坡防護 路堤高度小于 3米邊坡均 直接撒草種防護;路堤高度大于 3米均 采用方格網(wǎng)植草護坡,具體尺寸見 圖紙路堤 方格網(wǎng)植草防護圖 。 ( 2) 路塹邊坡防護 路塹高度小于 3 米邊坡均 直 接撒草種防護;路塹高度大于 3 米均 采用 人字 形骨架植草 護坡 。 2.4 支擋結構設計 ( 1) 擋土墻的用途 擋土墻是用來支撐天然邊坡或人工填土邊坡以保持土體穩(wěn)定的建筑物。在公路工程中廣泛應用于支擋路堤或路塹邊坡、隧道洞口、橋梁兩端及河流岸壁等。 ( 2) 擋土墻的類型及適用范圍 擋土墻類型分類方法較多,一般以擋土墻的結構形式分類為主,常見的擋土墻形 式有:重力式、衡重式、懸臂式、扶壁式、加筋土式、錨桿式和錨定板式。按照墻的設置位置,擋土墻可分為路肩墻、路堤墻、路塹墻和山坡墻。 路肩墻或路堤墻設置在高填路堤或陡坡路堤的下方 ,可以防止路基邊坡或基底滑動,確保路基穩(wěn)定,同時可以收縮填土坡腳,減少填方數(shù)量,減少拆遷和占地面積,以及保護臨近線路已有的重要建筑物。 10 路塹擋土墻設置在塹坡底部,主要用于支撐開挖后不能自行穩(wěn)定的邊坡,同時可 減少挖方數(shù)量,降低邊坡高度。 ( 3) 本路段 擋土墻設置 在路段 K0+960 K1+100右側,為收縮坡腳、加強路基的穩(wěn)定性,設置擋土墻 長 140m,高 2 4m,具體布置及構造見擋土墻布置圖和擋土墻構造圖。 2.5 路面結構設計 路面結構組成 面層 面層是直接承受車輛荷載作用及大氣降水和溫 度變化影響的路面結構層次,并為車輛提供行駛表面,直接影響行車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經(jīng)濟性。因此,面層應具有足夠的結構強度,抗變形能力,較好的水穩(wěn)定性和溫度穩(wěn)定性,而且應當耐磨,不透水;其表面還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面層可由一層或多層組成;其上層可為磨耗層,其下層可為承重層、連接層或整平層。修筑面層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瀝青碎石混合料等。 基層 基層主要承受由面層傳來的車輛荷載的垂直力,并擴散到下面的墊層和土基中去。它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具有良好的擴散應力的能力及足夠的水穩(wěn)定性。基層厚 度大時,可設為兩層,分別稱為上基層和底基層,并選用不同強度或質量要求的材料。修筑基層所用的材料主要有:各種結合穩(wěn)定土、天然砂礫,各種碎石和礫石、片石,各種工業(yè)廢渣等。 墊層 墊層介于土基與基層之間,將基層傳下來的車輛荷載應力加以擴散,以減小土基產生的應力和變形,阻止路基土擠入基層中,影響基層結構的性能。修筑墊層的材料強度不一定要高,但水穩(wěn)定性和隔溫性能要好,常用的材料有:砂、礫石、爐渣、水泥或石灰穩(wěn)定土等。 路面類型 按面層所用的材料來分,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路面、砂石路面等。高等級公路路面的特點是強 度高、剛度大、穩(wěn)定好、使用壽命長,能適應較繁重的交通量,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瀝青路面。 瀝青路面 設計 11 (一) 設計資料 交通量年平均增長率按 r=7%計, 路段 屬平原微丘, 西南潮暖 區(qū)( V2 區(qū)) 初始年 交通量 如下表: 交通量組成表 車 型 解放 CA10B 黃河 JN150 躍進 NJ130 小汽車 Ni(次 /日 ) 1600 250 300 800 其中,小汽車的前后軸都小于兩噸,在路面設計中因其軸載太小無需考慮。 (二) 設計過程 軸載分析 路面設計以雙輪組單軸載 100KN 為標準軸載。 設 計彎沉值為指標及驗算瀝青層層底拉應力中的累計當量軸次 2.6 土石方的計算和調配 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與調配 1 橫斷面面積的計算 為計算路基土石方數(shù)量需先求得橫斷面面積,當?shù)孛娌灰?guī)則時,常采用的方法有積距法和幾何圖形法。 橫斷面面積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 填方面積和挖方面積應分開計算。 填方面積中填石、加固邊坡、填土等也應分開計算。 基底是淤泥需換土,且應先算出挖出淤泥的面積,再計算換土填方面積,即統(tǒng)一面積計算兩次。同理,挖方臺階的面積也應計算兩次。 大、中橋起終點之間的土石方數(shù)量,不計入路基土 石方工程數(shù)量內。 2路基土石方工程數(shù)量的計算 各中樁的橫斷面面積求出后,即可進行土石方工程數(shù)量計算。常采用平均斷面法計算。假定相鄰兩橫斷面間為一橫斷面積為兩端斷面積平均值的棱柱體,其高是橫斷面的間距,且由公式( 5.1)計算和把計算結果填在 路基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表中。 12 12 /2V A A L ( 5.1) 3土石方調配 計算路基土石方工程數(shù)量后,還應進行土石方的調配,以便確定填土用土的來 源,挖方棄土的去向,以及計價土石方的數(shù)量和運量。通過調配,合理的解決各路段土石方數(shù)量的平衡和利用問題,使路塹挖出土方,在經(jīng)濟合理的調運條件下移挖作填,達到填方有所取,挖方有所用。 調配要求 1土石方調配應按先橫向后縱向的次序進行。 2縱向調運的最遠距離一般應小于經(jīng)濟運距(按費用經(jīng)濟計算的縱向調運的最大限度距離叫經(jīng)濟運距)。 3土石方調運的方向應考慮橋涵位置和路線縱坡對施工運輸?shù)挠绊懀话闱闆r下,不跨越深溝和少做上坡調運。 4借方、棄土方應與借土還田,整地建田相結合,盡量少占田地,減少對農業(yè)的影響 ,對于取土和棄土地點應事先同地方商量。 5不同性質的土石應分別調配。 回頭曲線路段的土石調運,要優(yōu)先考慮上下線的豎向調運。 調配方法 土石方調配方法有多種,如累積曲線法、調配圖法、表格調配法等,由于表格調配法不需單獨繪圖,直接在土石方表上調配,具有方法簡單,調配清晰的優(yōu)點,是目前生產上廣泛采用的方法。本路段采用表格調配法。 表格調配法又可有逐樁調運和分段調運兩種方式。一般采用分段調用。 表格調配法的方法步驟如下: 準備工作 調配前先要對土石方計算驚醒復核,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調配前應將可能影響 調配的橋涵位置、陡坡、深溝、借土位置、棄土位置等條件表于表旁,借調配時考慮。 橫向調運 即計算本樁利用、填缺、挖余,以石代土時填入土方欄,并用符號區(qū)分。 縱向調運 13 確定經(jīng)濟運距 根據(jù)填缺、挖余情況結合調運條件擬定調配方案,確定調運方向和調運起訖點,并用箭頭表示。 計算調運數(shù)量和運距 調配的運距是指計價運距,就是調運挖方中心到填方中心的距離見區(qū)免費運距。 計算借方數(shù)量、廢方數(shù)量和總運量 借方數(shù)量 =填缺 縱向調入本樁的數(shù)量 廢方數(shù)量 =挖余 縱向調出本樁的數(shù)量 總運量 =縱 向調運量 +廢方調運量 +借方調運量 復核 1橫向調運復核 填方 =本樁利用 +填缺 挖方 =本樁利用 +挖余 2縱向調運復核 填缺 =縱向調運方 +借方 挖余 +縱向調運方 +廢方 3總調運量復核 挖方 +借方 =填方 +借方 以上復核一般是按逐頁小計進行的,最后應按每公里合計復核。 計算計價土石方 計價土石方 =挖方數(shù)量 +借方數(shù)量 14 3 路基路面排水設計 3.1 路基排水設計 路基地表排水可采用邊溝、截水溝、排水溝、跌水和急流槽,各類 地段排水溝應高出設計水位 0.2m以上。 邊溝橫斷面采用梯形,梯形邊溝內側邊坡坡度為 1:1,邊溝的深度為 0.6m,邊溝縱坡宜與路線縱坡一致,邊溝采用漿砌片石,截水溝橫斷面采用梯形,邊坡采用 1:1,深度及寬度為 0.6m。水流通過陡坡地段時可設置跌水或急流槽,應采用漿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預制塊砌筑,邊墻應高出設計水位 0.2m 以上,其橫斷面形式為矩形,槽底應做成粗糙面,厚度為 0.2 0.4m,混凝土為 0.1 0.3m,跌水的臺階高度可采用 0.3 0.6m,臺面坡度應為 2% 3%,急流槽縱坡不宜陡于 1:1.5,急流槽過 長時應分段修筑,每段長度不宜超過 10m。 3.2 路面排水設計 本公路的路面排水主要是采用路肩排水措施,主要由攔水帶、急流槽和路肩排水溝組成以及中央分隔帶排水設施組成。 路肩排水設施的縱坡應與路面的縱坡一致,當路面縱坡小于 0.3%時,可采用橫向分散排水方式將路面水排出路基,但路基填方邊坡應進行防護。 路堤邊坡較高,采用橫向分散排水不經(jīng)濟時,應采用縱向集中排水方式,在硬路肩邊緣設置排水帶,并通過急流槽將水排出路基。 攔水帶可采用水泥混凝土預制塊或瀝青混凝土筑成,攔水帶高出路肩 12cm,頂寬 810cm。急流槽 的設置距按路肩排水的容許容量計算確定以 20m 50m為宜,急流槽可設置在凹形曲線底部及構造物附近,并考慮到地形、邊坡狀態(tài)及其它排水設施的聯(lián)接。 4 涵洞基本構造 4.1 圓管涵 圓管涵主要由管身、基礎、接縫及防水層組成。 1管身 管身為主體部分。本路段管涵均為鋼筋混凝土圓管涵,管徑為 1m和 1.25m。管身采用預制安裝,預制管節(jié)長 2m和 0.5m兩種。 2基礎 15 本路段圓管涵基礎均采用 C20混凝土基礎:厚度 24cm,基礎頂面用素混凝土做成人字斜面,使管身和基礎連在一起。 3接縫及防水層 圓管涵采用預制現(xiàn)場拼 裝施工,為防止漏水,須做成接縫防水處理。常采用平口接頭填縫和企口接頭填縫。 4.2 蓋板涵 蓋板涵為簡支構造物,本路段均為鋼筋混凝土蓋板涵,主要由蓋板、涵臺、基礎、洞深鋪底、伸縮縫及防水層等部分組成。 1蓋板 它為涵洞的承重結構部分。本路段采用鋼筋混凝土蓋板其厚度為 20cm,跨徑為 1.5m。 2涵臺、基礎、洞深鋪底 一般用漿砌塊、片石或混凝土修筑。基礎厚度一般為 40cm,鋪底厚度一般為 60cm。 3沉降縫及防水層 涵洞沿洞身方向每隔 3 6米設置一道沉降縫。 1 1 5 參考文獻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2. JTG D20-2006,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3. JTG D30-2004,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4. JTJ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5. JTG050-2006,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6. 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7. JTJ018-97,公路排水設計規(guī)范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8.道路勘測設計 M 張雨化 .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 9.路基路面工程 M 鄧學均 .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10.公路橋涵設計規(guī)范(合訂本)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1. 11.路基設計手冊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5. 12.路面設計手冊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 13. JTG D62-2004,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14. JTG D63-2007,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15. JTG/TD65-04-2007,公路涵洞設計細則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16. 交公路發(fā) 2007358 號,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文件編制辦法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17. 橋涵水文 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2 結束語 畢業(yè)設計是 對我大學三年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和綜合技能的一次應用和考驗。近三個月的設計中,培養(yǎng)了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磨煉了我的意志,陶冶了情操。一路走來,有點辛酸,過程是辛苦的,但其中的滋味卻讓人回味,讓我感到充實。只有在反復地修改中,促使我不斷地去翻書查資料,對專業(yè)知識更加了解,動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本次畢業(yè)設計讓我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進一步鞏固并加深了我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加強了實踐設計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等。通過此次畢業(yè)設計,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設計者,首先必需要具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綜合的專業(yè)技能、以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