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電信集團企業標準 中國電信 基于 PON的光纖接入 工程設計規范 ( 征求意見 稿 ) DXJSxxxx-20xx 主管部門: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網絡發展部 批準部門: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實施日期: 2010 年 XX 月 XX 日 2010 年 北京 前 言 中國電信 早 在 2005年即開始開展 基于 PON技術的光纖接入工程 現場試驗,經過近幾年的 商用網絡 建設, PON網絡已初具規模 。 受各種因素制約,目前 PON網絡以 FTTB應用模式為主 。 隨著國家“三網融合”政策及加快光纖寬帶網絡 建設指導意見的出臺,中國電信寬帶網絡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另外, PON產業鏈的成熟和設備價格的大幅下降為 FTTH的規模部署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國電信經過深入研究,定于 2010年開始規模建設 FTTH網絡。 基于此形勢,中國電信決定繼 07年下發中國電信光纖到戶( FTTH)工程設計規范(暫行)(中國電信 2007741號)之后,結合 EPON、 GPON等技術的最新發展狀況,在各地 PON網絡工程建設經驗的基礎之上,制定一套全新的基于PON的光纖接入工程設計規范,用于規范和指導中國電信基于 EPON/GPON的光纖接入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及竣工驗收等工作。為保證規范的指導性和普適性,本規范在內容上以 FTTH應用模式為主,同時涵蓋 FTTO、 FTTB應用。 本規范用黑體字標注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本規范由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負責解釋、監督執行。 主編 單位:廣東省電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陳烈輝、陳北航、曹煉鏗、鄭涌波 主要審核人: 目 次 1 總則 . 1 2 引用標準 . 2 3 術語和符號 . 3 3.1 術語 . 3 3.2 符號 . 4 4 系統設計 . 6 4.1 系統架構 . 6 4.2 系統組網 . 9 4.3 帶寬測算 .11 4.4 PON 系統傳輸距離測算 . 13 4.5 網元設置 . 15 4.6 系統保護 . 15 4.7 QoS 實現方式 . 17 4.8 VLAN 劃分原則 . 18 4.9 IP 地址規劃原則 . 19 4.10 安全和 用戶認證方式 . 20 5 設備配置要求 . 21 6 網管系統 . 22 6.1 網管功能要求 . 22 6.2 網管系統設計 . 22 7 光分配網絡 (ODN)設計 . 24 7.1 ODN 的定界與網絡組成 . 24 7.2 ODN 組網原則 . 24 7.3 光分路器選用 . 26 7.4 光分路器安裝位置 . 27 7.5 光纖光纜選用配置原則 . 27 7.6 ODF 及其他輔助器材配置 . 29 7.7 光纜線路設計 . 30 7.8 光纜敷設及輔助設施安裝要求 . 33 8 FTTB 引入線子系統 . 36 8.1 系統 設計 . 36 8.2 樓宇機柜(箱) . 36 9 傳輸性能指標設計 . 38 9.1 系統 指標設計 . 38 9.2 ODN 指標設計 . 39 9.3 FTTB 引入線子系統指標設計 . 40 10 設備安裝和線纜布放 . 41 10.1 設備安裝位置選擇 . 41 10.2 機房平面布置與設備排列 . 41 10.3 OLT 設備安裝設計 . 42 10.4 ONU 設備安裝設計 . 42 10.5 布線要求 . 43 10.6 供電與接地要 求 . 43 附錄 A 本規范用詞說明 . 46 附錄 B 常用場景 ODN 建設方案 . 47 附錄 C 規范工程圖紙的附件 . 56 條文說明 . 64 1 1 總則 1.0.1 本規范適用于 基于 EPON/GPON技術的 光纖到戶( FTTH)、光纖到樓( FTTB)工程 設計 ,同樣適用于光纖到辦公室( FTTO)工程設計 。 1.0.2 基于 PON的光纖接入 系統 設計應 具有開放性、安全性 、可擴展性 和靈活性 ,便于新業務 和 新 技術的 引入 。 1.0.3 基于 PON的光纖接入 工程 的 建設規模 、應用模式 和采用技術方式應按其技術特點、經濟性 、 滿足年限 和不同地區 用戶的不同需要分期分批建設,應與通信業務發展相適應,并適度超前。 1.0.4 對 FTTH工程, 應根據區域環境、網絡發展不同階段、裝維人員技術水平等實際情況,明確工程和裝維界面,以便 FTTH網絡及相應業務的穩步發展 。 1.0.5 工程中采用的電信設備必須取得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 或通過中國電信入網測試 。 1.0.6 在我國抗震設防烈度 7 烈度以上(含 7 烈度)地區公用電信網中使用的電信設備,必須取得“電信設備抗震性能檢測 合格證”。 1.0.7 工程設計必須考慮集團的通信發展和技術經濟策略,同時應充分考慮突發災害情況下的通信安全及施工維護的方便。 1.0.8 工程設計應 貫徹國家節能減排 、環境保護 相關政策法規要求 , 在相同技術性能的條件下選用低能耗 、環保 產品。 1.0.9 在網絡建設的同時應同時考慮建立相應的 網絡管理系統和 資源管理系統。 1.0.10 本規范未涉及到 室外 光纜線路 部分 應符合 YD 5102-2010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范相關 條款的 規 定 。 1.0.11 本規范未涉及到接入網設備安裝 部分 應符合 YD/T 5139-2005有線接入網設備安裝工程設計規范相關 條款的 規 定 。 1.0.12 本 規范 與國家有關標準 ( 規范 )相 矛盾時,應 按 國家標準 ( 規范 )的相關規定執行 。在特殊條件下,執行本規范中的個別條款有困難時,應充分論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報告,呈主管部門審批。 2 2 引用標準 YD/T 1619-2007 寬帶光接入網總貌 YD/T 1636-2007 光纖到戶( FTTH)體系結構和總體要求 YD/T 5139-2005 有線接入網設備安裝工程設計規范 YD 5102-2010 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范 GB 50311-2007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YD/T 1313-2008 寬帶接入用綜合配線箱 YD/T 981-2009 接入網用光纖帶光纜 YD/T 1461-2006 通信用路面微槽敷設光纜 YD/T 1997-2009 接入網用蝶形引入光纜 YD/T 1999-2009 微型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纜 YD/T 1588.2-2006 光纜線路性能測量方法 第 2部分:光纖接頭損耗 中國電信企業規范 中國電信 EPON設備技術要求 中國電信企業規范 中國電信 GPON設備技術要求 中國電信企業規范 中國電信 FTTH規模建設指導意見 中國電信企業規范 中國電信光進銅退系統推進指導意見 中國電信 2007741號文件 中國電信光纖到戶( FTTH)工程設計規范(暫行) 中國電信 2009856號文 本地網 EPON( GPON)網管建設指導意見( V1.0版) 3 3 術語 和符號 3.1 術語 3.1.1 無 源光網絡系統 (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 由光線路終端 ( OLT) 、光分配網 ( ODN) 、光網 絡 單元 /終端 ( ONU/ONT) 組成的信號傳輸系統,簡稱 PON 系統 。 ONT 位于用戶端,適用于 FTTH/O 場景, ONU 由多個用戶共享,適用于 FTTB 等場景。 本規范中 ONU/ONT 統一用 ONU 表示 ,并根據不同應用場合分為 SFU、 HGU、 SBU、 MDU、 MTU 等設備型態 。 3.1.2 PON 樹 ( PON Tree) OLT 設備的單個 PON 口及其下帶的 ODN、 ONU 組成的獨立 PON 系統 稱為一個 PON樹 。 3.1.3 光分配網(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ODN) 由 OLT 與 ONU 之間的無源光器件和光纜組成的點對多點的光分配網絡,簡稱 ODN。 3.1.4 光分路器 ( Optcal Fiber Power Splitter) 光分路器是 ODN 的關鍵部件,是一種 可以將一路或兩路光信號分成多路光信號以及完成相反過程的無源器件。光分路器靠近業務網絡側、用戶側的端口分別稱為合路 側 、支路 側端口。 3.1.5 光分路箱 /框 ( Optcal Fiber Power Splitter Box) 專門為安裝光分路器設計制作的箱體或機框,內部包含光纖熔接盤和光纖活動連接器等配件,具有 必要 的 防護 功能。箱式可分成落地安裝式或掛墻安裝式,機框式可安裝在標準機架上。 3.1.6 光纜分纖箱 ( Optical Fiber Cable Distribution Box, ODB) 用于室外或樓道內連接 配線 光纜與 引入 光纜 或者連接樓內垂直光纜與水平光纜 的接口設備 。 安裝光分路器 的光纜分纖箱屬于光分路箱。 3.1.7 用戶智能終端盒 ( Home Box) 安裝于用戶內的綜合配線箱體,箱體內可設置通信設備、入戶光 纜端接設施、各種信息業務的配線模塊及家庭智能化系統模塊等設備,是戶內布線系統的匯聚點。 3.1.8 光纖插座盒( Optical Fiber Socket-box) 4 光纖插座盒 是戶內 或樓道內 用于光纜成端固定的設備, 由面板、底座、光纖接頭保護件、適配器等組成。它可以與普通網絡信息面板功能混合,組成混合型光纖插座盒。 可采用明裝或暗裝方式。 3.1.9 互聯網 電視( Internet Protocol Tele Vision, IPTV) IPTV 業務是基于 TV+STB,在 IP 網絡上開展的互動業務。 IPTV 業務主要 包括點播( VoD) 、廣播 ( BTV) 、游戲、信息服務、廣播節目預訂、通信服務、遠程教育、音樂 /卡拉 OK、互動廣告、機頂盒上網瀏覽等。 3.1.10 家庭網關 ( Residential Gateway, RG) 指家庭網絡接入城域網的設備??梢允呛唵蔚亩釉O備、三層設備或二 /三層混合設備,也可以是復雜的、支持應用層協議和內網穿越的網關。 HGU 型 ONU 設備可內置家庭網關。 3.2 符號 英文縮寫 英文名稱 中文名稱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異步傳輸模式 BAC Border Access Controller 邊緣接入控制設備 BRAS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寬帶遠程接入服務器 BTV Broadcast Television 廣播電視 CATV Community Antenna TV 有線電視 CPE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用戶端設備 DDN Digital Data Network 數字數據網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動態主機分 配協議 EMS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網元管理系統 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基于以太網方式的無源光網絡 FR Frame Relay 幀中繼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 光纖到大樓 FTTH Fiber to the Home 光纖到 家庭(戶) FTTN Fiber to the Node 光纖到接入 點 FTTO Fiber to the Office 光纖到辦公室 /公司 GPON 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G 比特無源光網絡 HGU Home Gateway Unit 家庭網關單元 IAD Integrated Access Device 綜合接入設備 IPTV Internet Protocol Tele Vision 互聯網 電視 5 英文縮寫 英文名稱 中文名稱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網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質訪問控制 MODF Main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 光 纖 總配線架 ODF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 光配線架 ODN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光分配網絡 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 光線路終端 ONT Optical Network Termination 光網絡終端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光網絡單元 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無源光網絡 POTS 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 傳統電話業務 PPPoE Point to Point Protocal over Ethernet 以太網上點對點協議 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務質量 RF Radio Frequency 射頻 SBU Single Bussiness Unit 單商戶單元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數字體系 SFU Single Family Unit 單住戶單元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會話初始 協議 SN Service Network 業務網絡 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 業務節點接口 SPD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浪涌保護器 SR Service Router 業務路由器 STB Set Top Box 機頂盒 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時分復用 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用戶網絡接口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虛擬局域網 VoD Video on Demand 視頻點播 VoIP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IP 電話 VRRP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 虛擬路由器冗余協議 WDM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波分復用 6 4 系統設計 4.1 系統 架構 4.1.1 基于 PON 的光纖接入 系統 在整個網絡中位置應符合圖 4.1.1 的規定。 O N UO L T O D N家 庭公 司 /辦 公 室樓 宇C A T V業 務 網 絡T D M業 務 網 絡I P / 以 太業 務 網 絡S N I U N I基 于 P O N 的 光 纖 接 入 網 絡核 心 網 用 戶F T T HF T T OF T T BO N UO N U 圖 4.1.1 PON 系統 在整個網絡中 的 位置 4.1.2 基于 PON 的光纖接入系統結構應符合下列要求: 1 FTTH/O系統由 PON系統構成。 2 FTTB系統由 PON子系統和引入線子系統構成,如圖 4.1.2所示。 引入線子系統包括 ONU至用戶信息盒 /箱之間的樓宇配線設備、跳線、入戶電線 /纜、線纜接頭等組成。 O D NP O N 子 系 統 引 入 線 子 系 統O L T 節 點 O N U ( 樓 宇 )信 息 盒( 用 戶 ) 圖 4.1.2 FTTB系統結構圖 4.1.3 PON 系統的組成如圖 4.1.3 所示,基本組成包括光線路終端 (OLT)、 光 分配網 (ODN)和光網絡終端 /單元 (ONU)三大部分。 1 OLT的作用是將各種業務信號按一定的信號格式匯聚后向終端用 戶傳輸、將來自終端用戶的信號按照業務類型分別進行匯聚后送入各業務網。 2 FTTH/O應用的 ONU位于用戶端,直接為用戶提供話音、數據或視頻接口。 7 3 FTTB應用的 ONU由多個用戶共享使用,通過銅纜配線網絡或無線方式對 連 接的 用戶 群提供 話音、數據或視頻業務,或在用戶端分別增加 網絡終端 設備(如家庭網關) 提供 話音、數據或視頻業務。 4 ODN的作用是提供 OLT與 ONU之間的光傳輸通道。 包括 OLT和 ONU之間的所有光纜、光纜接頭、光纖交接設備、光分路器、光纖連接器等無源光器件組成。 ODN宜采用星型結構或樹型 結構 。 接 入 網 系 統 管 理 功 能N M IO L TN E O N UN EW D M合 波 器N ES NU N IS N IW D M分 波 器S / RR / SO D NIF PO N IF PO N V 參 考 點A 點 B 點N M I : 網 絡 管 理 接 口 S N : 業 務 節 點 功 能W D M : 波 分 復 用 模 塊 N E : 位 于 O L T 和 O N U 處 使 用 第 三 波 的 網 絡 單 元 ( 可 內 置 于 O N U )S : 光 發 送 參 考 點 R : 光 接 收 參 考 點V : 與 業 務 節 點 間 的 參 考 點 T : 與 用 戶 終 端 間 的 參 考 點I FP O N: P O N 專 用 接 口無 源 光分 路 器注 :1 、 O D N 中 的 無 源 光 分 路 器 可 以 是 一 個 或 多 個 光 分 路 器 的 級 聯 ;2 、 如 果 不 承 載 C A T V 業 務 , 則 不 需 要 W D M 功 能 模 塊 , 也 不 需 要 A 、 B 兩 個 參 考 點 。 O N U家 庭網 關a 參 考 點 圖 4.1.3 PON 系統的組成 4.1.4 根據接入用戶類型的不同, ONU 可分為 SFU型 ONU、 HGU 型 ONU、 SBU型 ONU、 MDU 型ONU 和 MTU 型 ONU。 1 SFU(單住戶單元)型 ONU主要用于單獨家庭用戶 , 僅支持寬帶接入終端功能,具 有 1或 4個 以太網 接 口, 提供以太網 /IP業務,可以支持 VoIP業務(內置 IAD)或 CATV業務,可 配合 家庭網關使用。 SFU型 ONU的具體形態見表 4.1.4-1。 表 4.1.4-1 SFU 型 ONU 的具體形態 編號 以太網口數量 POTS 口數量 CATV RF 口 SFU-1 1( GE 或者 FE) 0 可選 SFU-2 4( FE) 0 可選 8 編號 以太網口數量 POTS 口數量 CATV RF 口 SFU-3 4( FE) 2 可選 (注:在商業客戶不需要 TDM業務時, SFU也可以用于商業客戶。) 2 HGU(家庭網關單元)型 ONU主要用于單獨家庭用戶 , 具有家庭網關功能,相當于帶PON上聯接口的 家庭網關, 具有 4個以太網 接 口 、 1個 WLAN接口和至少 1個 USB接口, 提供以太網 /IP業務 ,可以支持 VoIP業務(內置 IAD)或 CATV業務 , 支持 TR-069遠程管理。 HGU型 ONU的具體形態見 表 4.1.4-2。 表 4.1.4-2 HGU 型 ONU 的具體形態 編號 以太網口數量 POTS 口數量 WLAN 口數量 USB 口數量 CATV RF 口 HGU-1 4( FE) 0 1 1 可選 HGU-2 4( FE) 2 1 1 可選 3 SBU(單商戶單元)型 ONU主要用于單獨企業用戶和企業里的單個辦公室, 支持寬帶接入終端功能 ,具 有以太網 接 口 和 E1接口 , 提供以太網 /IP業務和 TDM業務,可選支持 VoIP業務。 SBU型 ONU的具體形態見表 4.1.4-3。 表 4.1.4-3 SBU 型 ONU 的具體形態 編號 以太網口數量 E1 接口數量 POTS 口數量 SBU-1 4 4 不做規定 4 MDU(多住戶單元)型 ONU主要用于多個住宅用戶,具有寬帶接入終端功能, 具有多個 (至少 8個)用戶側接口(包括 以太網接口、 ADSL2+接口或 VDSL2接口 ) , 提供以太網 /IP業務、可以支持 VoIP業務(內置 IAD)或 CATV業務。 MDU型 ONU的具體形態見表 4.1.4-4。 表 4.1.4-4 MDU 型 ONU 的具體形態 編號 以太網口數量 ADSL2+接口數量 VDSL2 接口數量 POTS 口數量 CATV RF 口 MDU-1 8/16/24/32(FE) 0 0 0 可選 MDU-2 8/16/24/32(FE) 0 0 8/16/24/32/48 可選 MDU-3 0 16/24/32/48/64 0 24/32/48/64 0 MDU-4 0 0 12/16/24/32 24/32/48/64 0 (注:上表中的數量均表示固定式設備或者插卡式設備中板卡的端口數量。) 5 MTU(多商戶單元)型 ONU主要用于多個企業用戶或同一個企業內的多個個人用戶,具有寬帶接入終端功能, 具有 多個以太網接口(至少 8個)、 E1接口和 POTS接口,提供以太網 /IP業務、 TDM業務和 VoIP業務(內置 IAD)。 MTU型 ONU的具體形態見表 4.1.4-5。 表 4.1.4-5 MTU 型 ONU 的具體形態 編號 以太網口數量 E1 接口數量 POTS 口數量 MTU-1 16( FE) 4/8 0 MTU-2 8/16( FE) 4/8 8/16 9 4.1.5 基于 EPON 的協議分層和 OSI 參考模型間的關系應符合圖 4.1.5 的要求。 物 理 層數 據 鏈 路 層網 絡 層傳 輸 層會 話 層表 示 層應 用 層R SM A C M A C M A C多 點 M A C 控 制O A M O A MO A MM A C C l i e n tM A C C l i e n tM A C C l i e n t P C SP M AP M DR SM A C多 點 M A C 控 制O A M M A C C l i e n t無 源 光 介 質F E C = 前 向 糾 錯G M I I 千 兆 比 媒 質 無 關 接 口 M D I 媒 質 相 關 接 口 O A M 運 行 、 管 理 和 維 護 O L T 光 線 路 終 端O N U 光 網 絡 單 元 P C S 物 理 編 碼 子 層P H Y 物 理 層P M A 物 理 媒 質 附 加P M D 物 理 媒 質 相 關R S 調 和 子 層O S I 七 層 模 型上 層 協 議 棧G M I IM D IP H YM D IG M I IF E C P C SP M AP M DP H YF E C上 層 協 議O N U 協 議 分 層O L T 協 議 分 層 圖 4.1.5 基于 EPON 的協議參考模型 4.1.6 基于 GPON 的協議分層和 OSI 參考模型間的關系應符合圖 4.1.6 的要求。 上 層 協 議 棧客 戶 層T C 適 配 子 層G T C 成 幀 子 層P M D 層光 纖 媒 質上 層 協 議 ???戶 層T C 適 配 子 層G T C 成 幀 子 層P M D 層G P O N O L T 協 議 分 層 G P O N O N U 協 議 分 層 圖 4.1.6 基于 GPON 的協議參考模型 4.2 系統組網 4.2.1 OLT 上聯 組網 方式應符合如下要求( 如圖 4.2.1 所示 ) 。 1 VOIP、 IPTV和上網業務由 OLT上聯 IP城域網 BRAS/SR后經三層網絡進入 相應 業務平臺實現 , 過渡時期 VOIP業務可以由 OLT直接上聯軟交換承載專網進入軟交換業務平臺實現。 10 2 TDM業務由 OLT直接上聯相關業務網絡 ( SDH/DDN/FR/ATM等) 。 3 CATV業務信號通過 獨立的 WDM合波器 接入 ODN網絡 , 在 ONU側 通過獨立 或內置于 ONU的WDM分波器 將 CATV信號分離 。 O N U家 庭公 司 /辦 公 室樓 宇S N I U N I基 于 P O N 的 光 纖 接 入 網 絡核 心 網 用 戶F T T HF T T OF T T BO N UO N UB R A S/ S RI P 城 域 網I P T V / 全 球 眼業 務 平 臺I n t e r n e t軟 交 換業 務 平 臺C A T V業 務 網 絡O L TB R A S/ S RL 2 匯 聚( 可 選 )V O I P 業 務 流I P T V 業 務 流S T M - 1/ E 1B A CB A C1 NT D M 業 務 網 絡( S D H / D D N / F R / A T M )O D N1 N1 NW D M合 波 器軟 交 換專 網(可選過渡方式)互 聯 網 業 務 流FE/GEGE/10GE 圖 4.2.1 PON 系統組網示意圖 4.2.2 OLT 與 ONU 組網應符合如下 要求 : 1 FTTH應用 模式 ONU設備 不宜與 FTTB應用 模式 ONU設備接入同一個 PON樹。 2 對于 FTTH應用, 宜 采用 支持 較 大分光比的光模塊進行組網。 1)對于 EPON系統,宜采用 PX20+光模塊。 2)對于 GPON系統,宜采用不低于 Class B+等級的光模塊。 3 對于同一 PON技術 的 FTTH應用 , 異廠商 OLT與 ONU在條件成熟時(可實現數據、語音 、軟件升級、告警等方面的互通)可進行組網。 4 EPON、 GPON可共 OLT平臺。 4.2.3 OLT 設備的以太網 /IP 類業務 上聯 組網宜遵守下列原則: 1 OLT可直接上聯 IP城域網業務控制層設備( BRAS/SR等) ,也可視業務流量和業務控制層設備端口類型和資源情況選擇通過匯聚交換機 上聯 業務控制層設備 。 2 對于 不同類型業務 , OLT設備 可區分端口上聯,也可 共端口上聯( 2層通過 VLAN隔離 )。話音業務 經 OLT二層匯聚后 如需經軟交換專網承載, OLT設備宜直接上聯 軟交換專網 SR或 SR下掛交換機。 11 3 對 于 FTTH應用, 話音業務 應通過 BAC設備 進行接入控制 ;對于 FTTB應用, BAC設備的使用按照軟交換有關的設計規范或其他相關規定執行 。 4 OLT宜采用雙鏈路上聯,上聯保護可采用如下方式: 1) 可通過鏈路聚合功能實現鏈路之間的負載分擔或主備倒換; 2) 在上聯網絡設備支持 VRRP等保護協議時可采用雙歸屬保護上聯。 4.1.4 TDM類業務宜采用 n E1或 STM-1電路由 OLT設備直接上聯 SDH/DDN/FR/ATM業務網絡。 4.1.5 PON系統通過第三波(中心波長 1550nm)承載的 CATV業務組網方 式如下: 1 CATV信號通過獨立的 WDM合波器接入 ODN網絡; 2 在 ONU側通過獨立的 WDM分波器將 CATV信號分離; WDM分波器可集成在 ONU設備內,并由 ONU設備直接提供 RF接口。 4.1.6 OLT設備網絡側接口應根據提供業務的需求配置,可配置 E1、 STM-1、 FE/GE/10GE等接口。 4.2.7 在有實際需要且條件具備時, OLT 設備可與匯聚交換機共平臺設置。 4.3 帶寬測算 4.3.1 PON 系統內帶寬分 配應符合下列原則: 1 應根據不同 業務 和 不同客戶群 的需求差異 分配相應的帶 寬 ; 2 保證 FTTH系統內不同用戶的基本可用帶寬 ; 3 高優先級業務的帶寬要優先保證 ; 4 對用戶的最大可用帶寬進行限速 ; 5 每個 PON樹 的規劃帶寬應考慮一定的冗余,合理規劃 系統帶的用戶數; 6 對于 IPTV組播業務, FTTH系統 宜將 OLT設置為組播復制點 , FTTB系統宜將 MDU設置為組播復制點 。 4.3.2 對于 FTTH 應用,按 PON 系統支持的最大光分路數組網時, PON 系統內的用戶分配帶寬可以滿足到近、中期的業務需求。 4.3.3 對于 FTTB應用, 單個 PON樹 內帶寬測算方法如下 : 1 BTV業務組播復制點在 MDU、 BRAS/SR時的帶寬測算公式分別如式 4.3.3-1、 4.3.3-2。 12 n 1j1 jjj)ii( 并發比)業務用戶數業務帶寬(業務頻道數制式頻道帶寬制式樹可用帶寬單個 mi B T VB T VP O N (式 4.3.3-1) 式中, mi1是對標清、高清 BTV業務的求和 , nj1是對不包含 BTV業務的其他業務項求和。 miP O N 1 )iii( 并發比業務用戶數業務帶寬業務樹可用帶寬單個 (式 4.3.3-2) 式中, mi1是對所有業務求和 。 2 單個 PON樹可用帶寬可 參照表 4.3.3取值 。 表 4.3.3 單個 PON樹可用帶寬取值 技術 EPON GPON 線路速率 ( Mbps) 下行 1250 2488 上行 1250 1244 可用帶寬 ( Mbps) 下行 950 2200 上行 900 1000 3 業務帶寬和并發比 根據實際業務模型 取值 。 4 系統設計時可根據初期業務模型考慮單個 PON樹可容納的用戶數,但同時需考慮業務擴展時 PON系統的擴展和演進能力。 4.3.4 對于 FTTB應用, 單個 ONU設備可容納的用戶數應根據單個 PON樹所含的 ONU數量 和各個ONU的用戶分布情況確定。 4.3.5 CATV業務通過 PON系統第三波承載,不影響 PON系統內用戶容量測算。 4.3.6 當不同以太網 /IP 類業務共上聯端口(基于 VLAN 隔離)時, OLT 上聯帶寬按如下方式測算。 1 組播復制點在 OLT( FTTH應用)或 MDU( FTTB應用) 時, OLT上聯帶寬按公式 4.3.6-1測算。 n 1j1 jjj)ii( 并發比)業務用戶數業務帶寬(業務頻道數制式頻道帶寬制式上聯帶寬 mi B T VB T VO L T( 式 4.3.6-1) 式中 , mi1是對標清、高清 BTV業務的求和, nj1是對不包含 BTV業務的其他 以太網 /IP類 業務項求和 。 2 組播復制點在 BRAS/SR時, OLT上聯帶寬按公式 4.3.6-2測算。 )忙時并發比業務用戶數業務所需帶寬(業務上聯帶寬 mi iiiO L T 1 ( 式 4.3.6-2) 13 式中, mi1是對所有以太網 /IP類業務項求和。 4.3.7 當 OLT側不同以太網 /IP類業務上聯基于端口隔離時,應分別計算不同業務的上聯帶寬。 4.3.8 OLT側 TDM業務上聯帶寬按公式 4.3.8測算。 1t 1i i ENT D M 類業務上聯帶寬 ( 式 4.3.8) 式中, Ni 指第 i 個 TDM 業務用戶的 E1 業務數量 ; t 指 OLT 設備所連接的 TDM 業務用戶總數量。 4.3.9 OLT上聯端口數量按 式 4.3.9計算 : 上聯鏈路冗余系數上聯端口可用帶寬 上聯帶寬上聯端口數 O L TO L T ( 式 4.3.9) 式 中, 上聯端口可用帶寬 參考 表 4.3.9 取值; 上聯鏈路冗余系數根據實際業務模型取值 ( 1) 。 表 4.3.9 OLT 上聯端口可用帶寬取值 端口類別 可用帶寬 FE 75Mbps GE 900Mbps 10GE 9000Mbps STM-1 63 E1 4.4 PON系統 傳輸距離 測算 4.4.1 PON系統的傳輸距離應采用最壞值計算法, 分別計算 OLT的 PON口至 ONU之間上行和下行的允許傳輸距離,取兩者中較小值為 PON口至 ONU之間的最大傳輸距離。 4.4.2 對采用第三波(中心波長 1550nm)承載 CATV業務的 PON系統,應考慮 CATV傳輸系統 S-R點之間允許最大通道插入損耗對 PON最大傳輸距離的影響。 4.4.3 PON系統的傳輸距離( OLT至 ONU的傳輸距離)可按式 4.4.3進行測算。 fcW D Mc A MAnAILPL m (式 4.4.3) 式中: P OLT 和 ONU的 R/S-S/R 點之間允許最大通道插入損耗 ( 單位: dB), 參照 表 4.4.3-1 14 取值,規劃設計時應根據當時的設備實際技術水平情況取值; 表 4.4.3-1 PON 系統最大通道插入損耗參考值( dB) PON 技術 工作中心波長 光模塊類型 / ODN 等級 最大允許插損 (dB) 備注 EPON 下行: 1490nm 上行: 1310nm 1000BASE-PX20 24 目前產品普遍可 支持 25dB 1000BASE-PX20+ 28 GPON 下行: 1490nm 上行: 1310nm Class B+ 28 Class C+ 32 IL不含連接器損耗的光分路器的插入損耗 ( 單位: dB),參照表 4.4.3-2取值; 表 4.4.3-2 光分路器插入損耗典型值(均勻分光,不含連接器損耗) 光分路器規格 插入損耗典型值( dB) 光分路器規格 插入損耗典型值( dB) 1 2 3.8 2 2 4.0 1 4 7.2 2 4 7.5 1 8 10.5 2 8 10.8 1 16 13.8 2 16 14.1 1 32 17.1 2 32 17.4 1 64 20.1 2 64 20.4 1 128 23.7 2 128 24.0 Mc線路維護余量 ( 單位: dB),參照表 4.4.3-3取值; 表 4.4.3-3 線路維護余量取值要求 傳輸距離( km) 線路維護余量取值( dB) L 5 1 5 L 10 2 10 3 Ac單個活接頭的損耗 ( 單位: dB),按每個活接頭 0.5dB 取值 ; AWDM不含連接器損耗的 WDM 模塊 (合波器 /分波器 )的插入損耗 ( 單位: dB) ; n OLT 的 PON 口和 ONU 之 間活接頭的數量 ( 單位:個 ) ; m WDM 模塊 (合波器 /分波器 )的數量 (單位: 個 ), 內置于 ONU的 WDM 分波器不納入計算; Af表示光纖線路衰減系數(含固定接頭損耗 ,單位: dB/km), 參考表 4.4.3-4 取值 。 表 4.4.3-4 光纖線路衰減系數(含固定接頭損耗) 波長窗口 光纖線路衰減系數( dB/km) 1310nm 0.38(光纖帶光纖 0.4) 1490nm 0.26(光纖帶光纖 0.28) 1550nm 0.25(光纖帶光纖 0.27) 光纖接續 采用 冷接方式時或 G.657B 光纖 與 其 他類型 光纖連接時 引入的附加衰減 15 (單位: dB)。 4.5 網元設置 4.5.1 OLT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OLT宜 集中 設置在現有 機樓節點 ,也可以設置在現有的 主干 光節 點 。 2 實際需要時可適當下移 , 且 不宜 太靠近用戶 、 不宜 新建 OLT專用機房。 3 OLT設置 應遵循 有利于 減少接入點的原則, 應 控制 OLT下移至小區接入點 的 數量 。 4.5.2 ONU 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對于 FTTH應用,可根據業務開展情況在戶內設置 SFU或 HGU型 ONU,或設置 SFU型 ONU下掛家庭網關實現業務接入。 2 對于 FTTB應用, ONU宜相對集中設置在建筑物內,住宅用戶采用 MDU型 ONU; 商業用戶采用 MTU型 ONU,在 不需要 TDM業務時采用 MDU型 ONU。 3 對于 FTTO應用, ONU設置在辦公室內,采用 SBU型 ONU,在不需要 TDM業務時可采用 SFU型 ONU;對于有內部局域網的用戶,可在 用戶網絡設備間 設置 SFU型 ONU設備,并下掛用戶局域網設備 。 4.5.3 PON 設備配置應符合以下要求: 1 OLT設備的 PON口數量按照 ONU規模和 ODN組網方案來確定,可適當考慮一定的維護冗余 。 2 對提供光鏈路保護的 PON系統, 需增加用于保護的 PON口數量。 3 對于 FTTB應用, ONU的端口配置數量根據 ONU的設置方式、覆蓋范圍、用戶入住率、實裝率等因素進行 測 算; 4 對于 FTTB應用, ONU設備的寬窄帶端口配置比應根據用戶需求特點并結合家庭網關業務的推廣等進行測算 。 4.6 系統保護 4.6.1 PON 系統的光鏈路保護倒換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1 類型 a: OLT的兩個 PON口采用一個 PON MAC芯片,通過 1: 2 電開關連接至兩個光模塊,實現兩個 PON口的保護,如圖 4.6.1( a)所示。類型 a保護適用于同 一 PON板內的 PON口間保護。 16 2 類型 b: OLT的兩個 PON口分別采用獨立的 PON MAC芯片和光模塊,實現兩個 PON口的保護,如圖 4.6.1( b)所示。具體實現方式包括 OLT同一 PON板內和 PON板間的 PON口保護。 3 類型 c: OLT雙 PON口, ONU雙光模塊,主干光纖、光分路器和分支光纖均雙路冗余,如圖 4.6.1( c)所示。具體實現方式包括 OLT同一 PON板內同一 PON MAC芯片(一個 PON MAC芯片支持多個 PON口的情況下)、同一 PON板內不同 PON MAC芯片和 PON板間的 PON口保護等 三種。類型 c保護支持負載分擔。 4 類型 d: OLT雙 PON口, ONU雙 PON口,主干光纖、光分路器和配線光纖均雙路冗余,如圖 4.6.1( d)所示。具體實現方式包括 OLT同一 PON板內同一 PON MAC芯片(一個 PON MAC芯片支持多個 PON口的情況下)、同一 PON板內不同 PON MAC芯片和 PON板間的 PON口保護等三種。類型 d保護支持負載分擔。 P O N 口P O N M A C.O L TO N U 12 N 光 分 路 器.光 模 塊 1光 模 塊 2P O N 口O N U N. ( a)類型 a .O L TO N U 1O N U N2 N 光 分 路 器.光 模 塊P O N M A CP O N 口 ( 1 )光 模 塊P O N M A CP O N 口 ( 2 )P O N 口P O N 口 ( b)類型 b 17 P O N 口 ( 1 )P O N 口 ( 2 )P O N M A C.O L TO N U 1O N U N1 N 光 分 路 器1 N 光 分 路 器.光 模 塊 1P O N M A C光 模 塊 2光 模 塊 1光 模 塊 2 ( c)類型 c P O N 口 ( 1 )P O N 口 ( 2 ).O L TO N U 1O N U N1 N 光 分 路 器1 N 光 分 路 器光 模 塊P O N M A CP O N 口 ( 1 )光 模 塊P O N M A CP O N 口 ( 2 )光 模 塊P O N M A CP O N 口 ( 1 )光 模 塊P O N M A CP O N 口 ( 2 ). ( d)類型 d 圖 4.6.1 PON 系統光鏈路保護倒換類型 4.6.2 在 PON 系統不需支持 4.6.1 條所述光鏈路保護倒換的情況下,還可以采用“饋線光纖保護”方式(如圖 4.6.2 所示):在光分路器和 OLT 之間建立 2 條不同路由的、互相備份的光纖鏈路,一旦主用饋線光纖發生故障,通過人工改接的方式,在備用光纖鏈路可用的情況下切換至備用光纖。 O L T P O N 口O N U 1O N U 2O N U n2 N 光 分 路 器主 用 光 纖備 用 光 纖 圖 4.6.2 饋線光纖保護方式 4.6.3 PON 系統的保護宜根據用戶群的服務級別采用相應的保護方式。對于普通用戶,一般不考慮系統保護。類型 c 和類型 d 的成本較高,宜只對重要用戶采用。 4.6.4 OLT 設備的關鍵部件(如 主控 模塊、電源模塊等),應冗余備份配置。 4.7 QoS實現方式 18 4.7.1 PON 系統基于 ITU-T Y.1291 的 QoS 機制,根據 SLA 協議在上行和下行方向均能提供各種優先級業務的 QoS 保障。 4.7.2 在包括 PON 系統 在內 的 二層 接入網部署基于 IEEE 802.1D 為主的 QoS 策略。由 ONU或家庭網關對上網、 IPTV 和 VoIP 等業務標識不同的優先級( User Priority),并在寬帶接入網各層設備部署相應的優先級隊列。 IEEE 802.1D 的優先級排序及其與各種業務映射關系如表 4.7.2 所示: 表 4.7.2 802.1D 優先級的排序及其與業務類型的映射關系 User Priority 值 縮寫 業務類型 說明 7 NC Network Control TDM 6 IC Internetwork Control 5 VO Voice( 10 ms latency and jitter) 管理消息、 VoIP 4 VI Video( 3.0mm 300 150 1000 300 外徑 3.0mm 2.0mm 150 80 1000 300 外徑 12 芯 1320 400 1000 300 12 芯 600 200 1000 300 水平布線 12 芯 660 200 1000 200 12 芯 440 130 1000 200 50m 自承式入戶 單芯 /雙芯 660 200 1000 300 管道入戶 單芯 /雙芯 440 130 1000 200 注 1:敷設方式欄目下的 、 、 用于區分允許力值的不同。 注 2:微型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纜的最大允許張 (MAT) 40%RTS(額定拉斷力 ), RTS 應根據應用條件 (光纜直徑、跨距、垂度、風速、冰凌 )參數,計算確定。 7.6 ODF及其他輔助器材 配置 7.6.1 ODF 及其他輔助器材的選擇原則: 30 1 應采用定型化產品,其性能應符合國家、行業相關標準要求。 2 選用技術先進、質量好、性價比高的產品。 3 器件宜為標準化、模塊化設計,具有良好的替代性。 4 施工安裝、維護簡便。 7.6.2 ODF 及其他輔助器材的配置應結合覆蓋區域的規模容量進行配置,以近期需求為基礎,同時兼顧中遠期業務發展的需要。 7.6.3 中、小容量的業務接入點宜配置光纜終端和光纖分配一體化的 ODF。 7.6.4 大 容量的 機樓節點 可考采用光纜終端和光纖分配分離的光 纖總 分配架 (MODF), 宜采用小尺寸活動連接器、高架 、 密集型結構的 MODF。 7.6.5 選用的光纜交接箱 /光纜分纖箱 應具有 放置光分路器 的功能 。 7.6.6 對于普通公眾用戶,入戶光纜宜直接在 用戶智能終端盒 成端,不宜采用光纖插座盒成端。 7.6.7 活動連接器類型的選擇 應符合如下 要求 : 1 不承載 模擬 CATV 業務 的 ODN 系統, 可 選用 PC 端面 的活動連接器。 2 承載 模擬 CATV 業務 的 ODN 系統, ODN 中承載 CATV 業務的段落 應采用 APC 端面的活動連接器 。 7.6.8 相關 光器件的密封性能應符合如下要求: 1 室外應用及樓道、車庫等開放式室內應用光纜交接箱 /光纜分纖箱 /光纜終端盒 等箱體的防護性能應達到 GB 4208-2008外殼防護等級( IP 代碼)中 IP55 級要求。 2 配線間、豎井等 非開放式 室內應用 光纜交接箱 /光纜分纖箱 /光纜終端盒等 箱體 的防護性能應達到 GB 4208-2008外殼防護等級( IP 代碼)中 IP53 級要求。 3 光纜接頭盒的密封性能應符合 YD/T 814-2004光纜接頭盒的相關要求。 4 用戶智能終端盒不宜密封,宜設置 散熱孔;光纖插座盒應設置防塵蓋。 7.7 光纜線路設計 7.7.1 光纜芯數的配置 應滿足如下要求。 1 主干光纜的芯數應考慮近期和中期各種業務對光纖的需求和光分配點的容量大小來選擇光纜。 2 配線光纜芯數應考慮中遠期各種業務對光纖的需求,同時也應考慮 PON 系統中光分 31 路器的設置合理選擇光纜芯數。 3 對于 FTTH 應用,用戶引入光纜的配置要求如下: 1) 用戶引入 可根據實際的工程施工界面選擇在工程階段一次布放到位或者在用戶開通階段布放;也可 采用微管一次布放到位、 入戶 纜根據需要吹放。 2) 用戶引入光纜宜采 用 1 2芯光纜; 對于重要用戶或有特殊要求的用戶,應根據用戶需求設計。 4 FTTO 用戶引入光纜應根據用戶分布情況靈活配置。 5 對于 FTTB 應用,進入樓宇 ONU 節點 的光纜, 應 根據所覆蓋用戶數配置適當的纖芯數,并 應考慮向 FTTH 演進的纖芯需求 ,一般可采用 4 芯或 6 芯光纜 , 商業樓宇可適當增加纖芯數。 7.7.2 光纜線路路由的選擇 1 室外 光纜線路路由的選擇應符合 YD 5102-2010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范的 相關 規定。 2 住宅區配線光纜線路路由的 選擇應結合小區管道、線槽或橋架等合理選擇路由,應符合 光纜路由短捷安全,施工維護方便 的原則。 7.7.3 當路由空間不允許采用直埋、管道或架空方式敷設,且路面混凝土厚度不小于 180mm時,可采用 路面微槽光纜敷設安裝方式 。 7.7.4 墻壁光纜敷設安裝應符合以下要求。 1 安裝光纜位置的高度應盡量一致,住宅樓與辦公樓以 2.5m 3.5m 為宜,廠房、車間外墻以 3.5m 5.5m 為宜。 2 跨越街坊、院內通路等應采 用鋼絞線吊掛,其纜線最低點距地面 必須 符合 表 7.7.4-1的規定。 7.7.4-1 墻壁光纜跨越街坊、院內通路 線纜 最低點距地面距離 名稱 與線路交 越時垂直凈距 市區街道 5.5m 胡同(里弄) 5.0m 鐵路 7.5m 公路 5.5m 土路 5.0m 3 墻壁光纜與其他管線的最小間距 必須 符合表 7.7.4-2 的規定。 32 表 7.7.4-2 墻壁光纜與其他管線的最小間距表 管線種類 平行凈距( mm) 垂直交叉凈距( mm) 電力線 200 100 避雷引下線 1000 300 保護地線 50 20 給水線 150 20 壓縮空氣管 150 20 熱力管(不包封) 500 500 熱力管(包封) 300 300 煤氣管 300 20 其他通信線路 150 100 4 使用吊線方式敷設光纜時,吊線程式 應 采用 與光纜總量相適應的 鋼絞線。墻上支撐的間距應為 8 10m,終端固定物與第一只中間支撐的距離不應大于 5m。 5 采用卡鉤式固定光纜時,卡鉤必須與光纜外徑相配套??ㄣ^間距為 500mm,轉彎兩側的卡鉤距離為 150 250mm,兩側距離須相等。 6 采用卡鉤式固定光纜時,卡鉤必須與光纜外徑相配套??ㄣ^間距為 500mm,允許偏差 50mm。轉彎兩側的卡鉤距離為 150 250mm,兩側距離須相等。 7.7.5 在預埋線槽和暗管中光 纜敷設安裝 應符合以下要求。 1 應在預埋線槽和暗管的兩端對敷設的光纜進行標識。 2 預埋線槽宜采用金屬材質制作 ,線槽的截面利用率應為 30 50%。 3 樓內垂直豎井內預埋暗管時,宜采用鋼管或阻燃硬質 PVC 管,管徑不宜小于 50mm;直線管的管徑利用率應為 50 60%,彎管的管徑利用率應為 40 50%。 7.7.6 在線槽和橋架中光纜敷設安裝 應符合以下要求。 1 在線槽內布放光纜應順直,盡量不交叉,在光纜進出線槽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 2 光纜在橋架上垂直敷設時,應在光纜上端和每隔 1.5m 處與橋架固定;水平敷設時應在光纜的首、尾和轉彎處以及每隔 5 10m 進行固定。 7.7.7 用戶 引入光纜 的敷設安裝 應符合以下要求。 1 用戶 引入光纜 敷設安裝宜采用墻壁、暗管和線槽等多種 2 對于沒有預埋穿線管的樓宇,用戶 引入光纜 可以采用釘固方式沿墻明敷 , 卡釘間距為 300mm。 3 用戶 引入光纜 穿越墻體時應套保護管。 4 樓內垂直豎井內有預埋暗管時,直線管的管徑利用率應為 50 60%,彎管的管徑利用率應為 40 50%。 33 5 樓內水平方向有預埋暗管時,管道的截面利用率應為 25 30%。 6 在 線槽內布放光纜應順直,盡量不交叉,在光纜進出線槽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 7.8 光纜敷設及輔助設施安裝 要求 7.8.1 光纜在敷設安裝中,應根據敷設地段的環境條件,在保證光纜不受損傷的原則下,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或機械敷設。 7.8.2 光纜敷設安裝的最小曲率半徑應符合表 7.8.2 的規定。 表 7.8.2 接入網光纜敷設安裝最小曲率半徑 外護層型式 /光纜類型 靜態彎曲 動態彎曲 無外護層或 04 型外護層、路面微槽纜、 水平布線 、 垂直布線光纜 10D 20D 53、 54、 33、 34、 63、 64 型外護 層 12.5D 25D 333、 43 型外護層,接入網用室內外光纜 15D/15H 30D/30H 微型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纜、 10D/10H (但不小于 30mm) 20D/20H (但不小于 60mm) 蝶形引入光纜、 管道入戶光纜、 室內布線光纜 G.652 光纖 10D/10H (但不小于 30mm) 20D/20H (但不小于 60mm) G.657A 光纖 5D/5H (但不小于 15mm) 10D/10H (但不小于 30mm) G.657B 光纖 5D/5H (但不小于 10mm) 10D/10H (但不小于 25mm) 注: D 為纜芯處圓型護套外徑、 H 為纜芯處扁型護套短軸的高度。 7.8.3 室內 光纜 和用戶引入光纜 預留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 1 室內 光纜在樓層 分纖箱 每端預留 光纖 長度 不宜大于 1.5m; 在建筑物配線間或交接間每端光纜預留長度 為 3.0m 5.0m。 2 用戶引入光纜 在用戶端預留長度 應不小于 0.5m;在樓層、室外墻壁和桿路上的光纜分纖箱的 預留長度 應不小于 1.0m。 3 需在室內公共場所明敷光纜時,對易觸及的部分可采用塑料管或鋼管保護措施。 7.8.4 路面微槽光纜敷設安裝要求 1 光纜溝槽應切割平直,槽道開槽寬度 應 根據所放光纜的外徑 確定,一般應 小于 20mm,槽道內最上層光纜距路面深度不小于 80mm,槽道總深度不大于路面厚度 2/3。路面厚度不符合安裝要求時,不得將路面層切割透。 2 光纜溝槽的溝底應平整、光滑 和 無硬坎(臺階) ; 溝槽的轉角角度應保證光纜敷設后 34 的曲率半徑符合要求 。 3 在敷設光纜前,應先對光纜溝槽及路面進行清潔處理使溝槽滿足光纜布放和修復工藝要求,溝槽內不應有碎石等雜物,溝底平滑 , 然后在溝底預置一根用做保護層 PE 泡沫填充條或其他合適材料。 4 路面微槽敷設光纜可以采用 人工或者機械法敷設 ; 光纜宜整盤敷設 。 5 根據溝槽的深度和路面恢復材料的特性不同 , 需要在光纜的上方放置緩沖保護材料。 6 路面的恢復應符合城市道路主管部門的要求 , 修復后的路面結構應滿足相應路段服務功能要求 。 7.8.5 光 纜 接續 、 成端 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光纜接續可采用直通接頭或分支接頭,光纖接續 宜 采用熔接方式。 2 光纜在局端、光分配點成端,光纖應采用熔接方式。 3 入戶光纜成端可采用熔接方式或冷接方式成端。 當采用冷接方式成端,宜采用預埋光纖式現場成端連接器。 4 光纜接續、成端的光纖接頭衰 減限值應滿足表 7.8.5 的規定。 表 7.8.5 光纖接頭衰減限值表 接頭衰減 熔接方式 冷接方式 測試波長(nm) 單纖 (dB) 光纖帶光纖 (dB) 單纖 (dB) 光纖類別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G.652/G.657 0.06 0.12 0.12 0.38 0.15 0.3 1310/1550 5 當采用金屬加強構件自承式引入光纜從樓宇外直接引入室內時,應將金屬構件在樓宇外墻處終結,并將引入樓宇內光纜段的金屬構件剝離。 7.8.6 樓層光纜 分纖箱 等必 須安裝在安全可靠、便于維護的公共地點;箱體底邊距地坪的高度應不小于 1.2m。 7.8.7 光纜分纖箱在電桿的底層吊線下方安裝,箱體頂端距底層吊線的距離為 800mm; 箱體 的安裝朝向 應 保持一致 。 7.8.8 室外墻掛式安裝光纜 分纖箱 ,箱體的下沿距地面高度為 2.8 3.2m。 7.8.9 用戶端設施安裝應符合以下要求。 1 在用戶家庭采用 用戶智能終端盒 作為終端時,其安裝位置應選擇在家庭布線系統的匯 聚點,線路進出和維護方便位置。 2 光纖插座盒 安裝高度,盒底離地宜為 0.3 0.5m,應和電源插座安裝高度一 致 。 35 7.8.10 光分路器安裝應符合以下要求。 1 光分路器安裝位置宜選在接入點、小區或用戶提供的機房、電信交接間、弱電豎井、光纜交接箱、光纜 分纖 箱等地點;特殊情況下光分路器可以安裝在光接頭盒內等。 2 光分路箱的 安裝 位置 應安全可靠、便于施工及維護。 3 光分路器引出尾纖 宜采用 2.0mm 或 0.9mm 外護套 尾 纖。 其引出長度不 宜 超過 1500mm。 36 8 FTTB 引入線子系統 8.1 系統 設計 8.1.1 引入線子系統指從 ONU 設備 UNI 接口至用戶信息盒 /箱之間的配線設備、入戶線 /纜、跳線、線纜接頭等所 有硬件設施。 8.1.2 引入線子系統所有硬件設施的選用均應符合 GB 50311-2007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YD/T 926-2009大樓通信綜合布線系統的相關規定。 8.1.3 引入線子系統覆蓋范圍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 5 類線做引入線的 ONU+LAN 的覆蓋距離不宜大于 100m。 2 采用銅線對電纜做引入線的 ONU+DSLAM 的覆蓋距離不宜大于 500m。 8.1.4 樓宇內已經敷設入戶線纜的,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 8.1.5 對未敷設入戶線纜的樓宇,應根據 ONU 的設置位置及其 覆蓋范圍選用符合傳輸要求的室內用或室內外用布線電纜。 8.1.6 引入線子系統采用的電纜線對的線徑宜采用不小于 0.4mm。 8.1.7 現有樓宇內用戶引入線不滿足寬帶接入要術的,需重新布放的,每戶的入戶電纜宜采用 1 條 5e 類 4 對對絞電纜。 8.1.8 5e 類 4 對對絞電纜宜選用 8 位模塊式插座( RJ45)。 8.1.9 配線設備交叉連接的跳線的選用,宜符合下列規定: 1 對 ONU( DSL 接口)設備,選用雙芯跳線; 2 對 ONU( LAN 接口)設備 1)窄帶話音應用跳線選用雙芯跳線; 2) RJ45 或 IDC 插接式配線模塊間寬帶應用跳線選用綜合布線專用的插接軟跳線; 3)卡接式配線模塊間寬帶應用跳線選用 4 對對絞電纜。 8.1.10 凡經室外引入的電纜,應在 MDF 內安裝保安單元。 8.2 樓宇機柜 (箱) 8.2.1 在同一個 ONU 節點, ONU、配線設備( ODF、 MDF)、電源設備等宜安裝在同一樓宇機柜(箱)內。 37 8.2.2 樓宇機柜(箱)應利于散熱或保溫,首選無源裝置進行機柜(箱)內溫度控制,必要時應具有降溫裝置或加熱裝置。內部環境溫度宜控制在 -20 +50,相對濕度控制在10% 90%(非凝結)。 8.2.3 樓宇機柜(箱)噪聲水平應滿足 GB 3096-1993城市區域噪聲標準 4.2 中夜間標準的要求,不大于 45dB。 8.2.4 樓宇機柜應具有門、鎖等可靠的安防措施。并具有相關監控、告警功能。 8.2.5 樓宇機柜(箱)其他技術要求按照 YD/T 1313-2008寬帶接入用綜合配線箱執行。 8.2.6 樓宇機柜(箱)容量應能滿足所覆蓋樓層用戶發展的需要,能夠提供足夠的 ONU、配線設備和監控設備的安裝空間,如需為 ONU 提供后備供電,還需提供后備供電系統的設備安裝空間。 8.2.7 凡需 要終端樓宇外引入光 /電纜的機柜,應配置光纜終端模塊 /電纜終接模塊 。 8.2.8 樓宇機柜(箱)的設計應適當考慮 FTTB 向 FTTH 演進的發展需要。 8.2.9 樓宇機柜(箱)內部總安裝空間要求: 1 安裝盒式設備(最多 24 線寬帶 24 線窄帶)時,內部安裝空間不宜小于 12U; 2 安裝小型插卡式設備(最多 96 線寬帶或 128 線窄帶或靈活組合配置)時,內部安裝空間不宜小于 18U; 3 安裝中型插卡式設備(最多 256 線寬帶或 512 線窄帶或靈活組合配置)時,內部安裝空間不宜小于 30U; 4 如柜內配置單節點 后備供電系統,需增加 4U 10U 安裝空間;如柜內配置集中后備供電系統,根據集中供電服務區域適當增加柜內安裝空間要求。 8.2.10 樓宇機柜(箱)外形尺寸控制在表 8.2.10 建議的尺寸范圍內: 表 8.2.10 樓宇機柜(箱)外形尺寸建議的尺寸范圍 高( H, mm) 寬( W, mm) 深( D, mm) 壁掛式 400800 400800 120300 內嵌式 400800 400800 120180 落地式 6002000 6001200 400800 38 9 傳輸性能 指標 設計 9.1 系 統 指標設計 9.1.1 系統 應保證承載 Internet、 IPTV、基本通話、傳真和 MODEM、 E1、 CATV 等 業務 的 連通性 。 9.1.2 以太網 /IP 類業務通信質量應滿足以下要求: 1 吞吐量 要求滿足以下要求: 1)EPON的 上行吞吐量應不小于 900Mbit/s( 64Byte到 1518Byte之間的任意包長),下行吞吐量應不小于 950Mbit/s(任意包長)。 2)GPON的 上行吞吐量應不小于 1Gbit/s( 64Byte到 1518Byte之間的任意包長),下行吞吐量應不小于 2.2Gbit/s(任意包長 )。 2 傳輸時延 要求 在業務流量不超過系統吞吐量的 90的情況下,上行的傳輸時延應小于 1.5ms( 64Byte到 1518Byte之間的任意太網包長),下行的傳輸時延應小于 1ms(任意以太網包長)丟包率。 3 丟包率滿足以下要求: 1)EPON系統在上下行業務流量各為 1Gbit/s的情況下,上行丟包率應小于 10,下行丟包率應小于 5。 2)GPON系統在上下行業務流量分別為 2.5Gbit/s和 1.25Gbit/s情況下,上行丟包率應小于 20,下行丟包率應小于 12。 3)長期丟包率要求在特定流量下(吞 吐量的 90)長期( 24小時)丟包率應為 0。 9.1.3 PON系統的 E1鏈路的長期誤碼性能指標應根據 PON系統所覆蓋接入網的段落按代數和計算取得。 表 9.1.3 接入網 E1 鏈路的長期誤碼性能指標 接入網段落 饋線 配線 引入線 ESR 4 10-5 8 10-5 1.2 10-4 SESR 2 10-6 4 10-6 6 10-6 BBER 2 10-7 4 10-7 6 10-7 9.1.4 PON系統 2048bit/s通道 短期誤碼性能指標, 測試時間 為 15分鐘的 誤 碼事件數應 為 0。 39 9.1.5 有線數字廣播電視信號在接收側的性能指標應滿足 GY/T 198-2003 有線數字電視廣播 QAM調制器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 的相關規范。 9.1.6 模擬有線廣播電視信號在 48.5-860MHz射頻性能指標應符合以下規定: 1 任何頻道內幅度變化不大于 2dB,在任何 0.5MHz頻率范圍內,幅度變化不大于0.5dB。 2 對電視頻道的單頻干擾,載波互調比 57dB;對電視頻道內多頻互調干擾,廣播電視載波互調比 54dB。 3 對于電視頻道的多頻互調干擾,載波組合 3次差拍比 54dB。 4 入戶 視頻信號載噪比 43dB。 9.1.7 基于 PON的 光纖接入 系統的可用性應不小于 99.99%,相當于在一年內不可用時間不大于 53min。 9.2 ODN指標 設計 9.2.1 ODN 傳輸指標的設計 參考模型如圖 9.2.1 所示 : OLTO N U /O N TS / RODFR / S光 鏈 路光 交接 箱光 分路 器光 終 端 箱/ 分 纖 箱活 動連 接器活 動連 接器合 波 器分 波 器 圖 9.2.1 ODN衰減指標 設計的 光鏈路參考模型 9.2.2 光纖鏈路衰減指標的設計 。 ODN 光 纖 鏈路衰減指標的設計 應 根據光纖鏈路的實際配置、結合設計中選定的各種無源器件的技術性能指標,計算出工程實施后預期應滿足的指標。其計算按式 9.2.2。 光纖鏈路衰減 = mi 分W D Mc熔ni filAZAYAXAL11 (式 9.2.2) 式中: ni iL1 光鏈路中各段光纖長度的總和 (單位: km); fA 設計中 選用光纖 時規定 的 光纖 衰減系數 (單位 : dB/km), 例如:取定 1310nm 40 波長時衰減 0.36dB/km, 1490nm 波長時衰減 0.22dB/km; X光 纖 鏈路中光纖接頭數( 含熔接、冷接和 尾纖熔接接頭 , 單位:個 ) ; 熔A 設計中規定的光纖 接 續 平均衰耗 指標 ( 單位: dB/個 ) , 例如:分立式光纖接頭衰減雙向平均值為 0.08dB/個,光纖帶光纖接頭衰減雙向平均值為 0.12dB/個; Y光鏈路中活動接頭數量 ( 單位:個 ) ; cA 設計中規定的活動連接器的衰耗指標 ( 單位 : dB/個 ) , 一般取 0.5dB/個; Z光 纖 鏈路中 外置 WDM模塊 (合波器 /分波器 )數量 ( 單位:個 ) ; WDMA設計中 選用 WDM模塊 (合波器 /分波器 )規定的 插入 衰耗指標 ( 單位 : dB/個 ) ; mi 分l1 光鏈路中 m個光分路器插入衰減的總和 ( 單位: dB) ,可參照表 4.4.3-2取值 。 9.2.3 根據具體的工程界面,在用戶開通階段部署的 ODN 段落的衰減指標不納入工程核算,但工程設計須根據式 9.2.2 預留該段落衰減指標以滿足系統運行要求。 9.2.4 當 ODN 承載 CATV 業務時 , S/R和 R/S 參考點之間的 所有離散反射損耗 應大于 55dB、鏈路 反射損耗應大于 32dB。 9.3 FTTB引入線子系統指標 設計 9.3.1 采用用戶電纜 的 引入線子系統的電纜線路的用戶電纜的傳輸損耗、環路電阻 限值、用戶線路雜音、用戶線路的串音衰減等指標應滿足 YD 5102-2010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范的相關規定。 9.3.2 采用 5e類 4對對絞電纜的 引入線子系統的傳輸最大衰減限值,應符合 GB 50311-2007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表 5.0.3 2的規定。 9.3.3 采用 5e類 4對對絞電纜的 引入線子系統任意兩線對之間的近端串音衰減限值,應符合GB 50311-2007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表 5.0.3 3的規定。 41 10 設備安裝和線纜布放 10.1 設備安裝位置選擇 10.1.1 OLT 設備安裝位置的選擇應符合下列原則: 1 覆蓋區域較大、接入用戶較多的 機樓節點 ,可獨立設置 PON系統的 OLT設備機房,該機房 宜 靠近光纜配線室。 2 一般業務節點機樓 或主干接入點 ,可與其他傳輸 設 備安裝在同一傳輸機房,機房空間足夠時,宜設置 PON系統的 OLT設備機列。 3 當 需要 OLT下移設置時, PON系統的 OLT設備宜安裝在 現有機房 /設備間 ,同時 需 考慮業務上連的傳輸系統設備安裝位置。 10.1.2 ONU 安裝位置的選擇應符合下列原則。 1 對于 FTTH應用 , ONU宜安裝在 用戶智能終端盒 或用戶家庭布 線系統匯聚點;當入戶光纜無條件引入戶內時, ONU可以安裝在樓層的弱電豎井或其他合適的位置。 2 對于 FTTO應用 , ONU宜安裝在辦公桌面,引入光纜可終端在桌面附近的光纖插座 盒 ;對于有內部局域網的企事業用戶, ONU可安裝在用戶網絡設備間。 3 對于 FTTB應用, ONU安裝位置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 1) 應避免安裝在潮濕、高溫、強磁場干擾源的地方。 2) ONU 宜安裝在 樓宇機柜(箱) 內;宜選擇在覆蓋用戶的居中的公共位置安裝。 3)樓宇機柜(箱) 的安裝位置應可選擇樓道、豎井、架空層等合適的公共位置。 10.2 機房平面布置與設備 排 列 10.2.1 OLT 設備機房及遠端室內的機房平面布局應滿足以下要求: 1 應近、遠期結合,既要考慮便于維護又要考慮適于遠期的發展; 2 應使設備之間的各種布線距離最短,同時便于走線; 3 應便于維護、施工和擴容; 4 有利于提高機房面積利用率; 5 適當考慮機房的整齊和美觀。 10.2.2 OLT 設備及遠端室內的設備排列應滿足以下要求: 42 1 便于抗震加固。 2 設備機架列間宜采用面對面或面對背的單面排列方式。在原有機房裝機,應充分結合原機房設備布置方式。新建機房根 據設備情況,在樓層負載允許條件下可采用背靠背雙面排列方式。 3 OLT設備主設備應排列在同一列內或相對集中, ODF宜單獨成列或相對集中,大容量接入機樓可單獨設置 MODF配線室,整個機房的安排應根據走線路由最短,減少路由迂回和交叉為原則。 4 機房設備列之間以及走道的寬度應根據機房荷載、設備重量以及維護空間要求決定,一般的標準機房可參照表 10.2.2的要求: 表 10.2.2 機房設備排列間距 序號 名 稱 距離( m) 備注 1 主走道寬度 1.3 單面排列機列機房 1.5 雙面排列機列機 房 2 次走道寬大度 0.8 ,個別突出部分 0.6m 短機列時 1.0 ,個別突出部分 0.8m 長機列時 3 相鄰機列面與面之間 1.2 1.4 4 相鄰機列面與背之間 1.0 1.2 5 相鄰機列背與背之間 0.7 0.8 6 機面與墻之間 0.8 1.0 7 機背與墻之間 0.6 0.8 10.2.3 PON 系統 遠端室內機架高度的選擇應根據機房的凈高以及走線需求決定。 10.3 OLT設備安裝設計 10.3.1 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可采用上走線或下走線方式。新建機房宜 采用上走線方式。 10.3.2 機房內鐵架的高度應根據機房空間的凈高和設備的機架高度綜合考慮確定,鐵架的安裝應符合 YD/T 5026-2005通信機房鐵架安裝設計標準的相關技術要求。 10.3.3 抗震烈度在 7 度以上的地區。鐵架和機架安裝必須進行抗震加固,其加固方式應符合 YD 5059-2005電信設備安裝抗震設計規范中的相關要求 。 10.3.4 機樓內所有預留的孔洞必須用防火材料進行封堵 。 10.4 ONU設備安裝設計 10.4.1 必須保證 ONU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43 10.4.2 樓宇機柜(箱) 的安裝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根據建筑物提供的安裝條件,選擇合適的安裝位置。應避免安裝在潮濕、高溫、強磁場干擾源的地方。應遠離自來 水 閥門 、煤氣 閥門 、暖氣 閥門 、消防噴淋設施等。確有其設施且無法避免的 , 必須做隔離和防滲處理。 2 交流電源的引接應采用單相三線制電源插座,電源插座的容量必須滿足用電設備的要求。 3 樓宇機柜(箱) 必須安裝在建筑物的公共部位,應遠離窗口、門,并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維護;確保 樓宇機柜(箱) 不會受到日照雨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管理過程中的反饋與改進策略試題及答案
- 寧夏中衛市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統編版專題練習((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小學課題申報書范例
- 項目管理學術評價試題及答案
- 注會考生個性的試題與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關鍵考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的練習題試題及答案
- 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2025年中考語文一模試卷(含答案)
- 準確識別項目管理考試的題型和難度試題及答案
- 關于課題申報書字號
- 2025年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康復醫學(中級348)專業實踐能力試卷與參考答案
- 2024年同等學力申碩英語考試真題
- 2024全國中小學“學憲法、講憲法”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 消除“艾梅乙”醫療歧視-從我做起
- 數據挖掘與分析考試題庫(含答案)
- 系統商用密碼應用方案v5-2024(新模版)
- 《抖音運營》課件-1.短視頻與抖音認知基礎
- 2023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新疆初賽試題-(附答案解析)
- 高中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烷烴的命名》教學課件
- DL∕T 563-2016 水輪機電液調節系統及裝置技術規程
- 實驗一-混凝實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