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三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歷史).doc_第1頁
甘肅省天水三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歷史).doc_第2頁
甘肅省天水三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歷史).doc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試試卷高考復習模擬答案甘肅省天水三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包括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18世紀末,英法侵略埃及的根本原因是:()A.埃及戰略地位優越B.埃及國力衰弱C.建立殖民地、拓展市場的需要D.拿破侖的個人野心218世紀末馬木魯克統治埃及時的國內政治狀況是:().農田變成荒漠.傳統的商業和貿易萎縮.經濟凋敝.馬木魯克之間相互攻伐,政局混亂3下列關于阿里方面的改革與洋務運動的相同點的敘述錯誤的是:()A.重點發展民用工業B.首先發展軍事工業C.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D.采取官辦方式4.穆罕默德阿里大力發展軍事方面的措施有:()創辦軍事工業實行征兵制建立海軍艦隊派遣留學生A.B.C.D.5穆罕默德阿里在改革中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經驗的根本目的是:()A.推動埃及的近代化B.抵御外來侵略C.鞏固統治,建立龐大帝國D.改善國內的文化教育6穆罕默德阿里政治改革的影響有:()結束了分裂割據加強了中央集權保證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管理推動了民主制的發展A.B.C.D.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進步之處在于:()建立了封建專制統治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科技和思想文化推動了停滯不前的埃及社會歷史的進程結束了埃及長期混亂狀態,實現了國家統一A.B.C.D.8.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農奴制危機主要表現在:()A.新思潮涌動B.農奴起義不斷C.農奴制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發展D.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9.農奴制改革的進步性集中表現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實現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轉變廣大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業革命的擴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促進了俄國農業乃至經濟的發展A.B.C.D.10.農奴制改革促進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主要體現在:()考試試卷高考復習模擬答案手工工場向機器工廠的過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司法方面實行公開審判建立西方式的軍事管理體制A.B.C.D.11.之所以說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主要是因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農民B.使農民獲得了土地C.動搖了俄國落后的封建生產關系D.從根本上推動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2.克里米亞戰爭對俄國歷史發展的最大影響是:()A.喪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爾干的殖民勢力B.使俄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C.促使統治者加強軍事力量D.激化了社會矛盾,推動了俄國農奴制改革13.俄國農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B.資本主義工業遠遠落后于前歐C.封建農奴制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D.農奴制危機日益加深14.日本尊攘派形成的原因是:()外國勢力入侵,日本民族危機加深幕府統治者對外妥協,對內恐怖鎮壓中下級武士得到部分大名和人民的支持各地人民起義風起云涌A.B.C.D.15.日本倒幕派之所以打敗幕府軍隊,是由于:()倒幕派得到天皇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倒幕派士氣高昂,武器先進,戰斗力較強大名與幕府決裂,參加對幕府的戰斗西方列強保持中立A.B.C.D.16.明治維新中推行了“文明開化“政策,其核心是:()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B.廢除身份制度,實現形式上的平等C.提倡武士道精神,實現民族振興D.大力提倡發展近代資本主義工商業17.東方人的思維方式一書中認為:每種外來文化都被采用作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來文化有助于日本進步,就把它作為一種社會文化事實來接受。這種態度造成了“和魂漢才”的觀念。“和魂漢才”反映了:()A.日本文明的中國化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C.中國文明的日本化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18.明治政府實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有:()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華族和士族只要不當官也可以經營工商業和農業政府以公債補償形式逐步收回華族和士族的俸祿取消封建割據局面A.B.C.D.19.19世紀后期,“脫亞入歐(仿效歐美)”逐漸成為日本社會的主流認識。受其影響,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考試試卷高考復習模擬答案開展工業革命廢除封制度實施“大陸政策”推行“文明開化”A.B.C.D.20.經過明治維新,日本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同時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大肆侵略擴張。這是因為:()A.國家倡導并優先發展軍事工業B.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C.建立了帶有強烈封建性和軍事性的政治體制D.政府把大量國營企業優惠或無償轉讓給享有特權的資本21.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主導因素是:(A.B.C.D.22.下列中外改革,使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的有:()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維新A.B.C.D.23.康有為向光緒帝呈遞的應詔統籌全局折實際上是維新派的施政綱領,因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體的變法建議B.主張實行君主立憲政治體制C.系統論證了維新變法的理論D.明確指出變法是救亡圖存的唯一的出路24.在百日維新期間,譚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虛,一無可翼(期望)。概念橫目,徒具深悲。平時所學,至此竟茫無可倚。”這段話表明譚嗣同:()A.放棄了變法維新救國救民的抱負B.脫離群眾,找不到變法的出路C.悲觀失望,準備向頑固派妥協D.對維新派不滿,開始轉向革命25.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一敗一成是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兩國進行社會變革的內部條件而言,主要是由于:(中國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穩定性,對社會變革的阻力比日本大中國未能如日本那樣從舊的統治營壘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中國的維新變法缺乏人民群眾反封建斗爭的配合中國的維新變法是依托舊政權而進行的,A.B.C.D.26.“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反映出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趨勢有:()逐漸實現社會各方面的近代化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被壓迫民族爭取實現民族獨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考試試卷高考復習模擬答案A.B.C.D.27.戊戌變法運動的突出功績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動政治改革C.發展社會經濟D.促進思想28.下列不屬于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的是:()A.形成了一批具備新意識的近代知識分子B.革新了中國政治制度C.激發了人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D.起到了思想解放,開創時代新風的作用29.以“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精神進行改革的是指:()A.商鞅變法B.管仲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變法30.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實質是:()A.新教反對天主教的運動B.一場反對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會的運動C.資產階級反對天主教會建立本階級教會的運動D.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領域里的反封建統治的政治運動二材料題共40分,其中31題20分,32題8分,33題12分31.明治維新使日本改變了封建落后的狀況,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成為亞洲強國。讀圖和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材料二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業,主要由國家經營。政府創辦近代工業的重點始終放在軍火工業方面。后來,政府開始把一大批官營工礦業轉讓給資本家。高利貸富商巖畸首先接受了原屬土佐藩的輪船,創立了三菱公司。材料三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在脫亞論一文中說:“為今日計,我國不能再盲目等待鄰國達成文明開化,共同振興亞細亞,莫如與其脫離關系而與西洋文明共進退。支那(指中國)和朝鮮是日本的鄰邦,同他們打交道用不著特別客氣,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處理。我們日本人要謝絕亞細亞東方的惡友。”福澤諭吉的觀點被稱為“脫亞入歐論”。材料四學術界一般認為,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但是,在最考試試卷高考復習模擬答案近的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有些學者主張;“明治維新”應理解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學者則提出“明治中興”的解釋。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紀后半期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狀況,透過材料一,你能獲得哪些重要信息?(8分)(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日本工業化起步與英國的主要不同之處。(4分)(3)根據材料一,指出福澤諭吉對亞洲鄰國持何種態度,主張對它們采取何種政策。(2分)(4)你認為其中哪一種觀點更合理?為什么?請說明另外兩種觀點的可理解之處。(6分)32.閱讀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得我國無用之物,而失我國有用之玉,導致奢侈淫逸;失我國有用之貨,缺衣食資器用之本。材料二夫以戰為主者,鎖國之說;以和為主者,航海通商之聚。以國家大計言之,欲與發展那雄圖而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這耶?如仍閉關鎖國,坐以待之,則勢屈力縮,非之又何待耶?材料三過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國人引起的,從今以后,我們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考試試卷高考復習模擬答案材料四東西放人民民俗不同,思想自相懸殊,各國相沿的習慣歷數千百年之久,縱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應該驟然強搬硬套,吸收外國文明當取則取,當舍則舍才能調和適宜。以上材料均引自日本政治史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回答:(1)材料一的主張是什么?這類似中國19世紀60年代的哪一政治派別?其共同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的觀點與材料一相比,有何進步?其積極意義是什么?(3)材料三的思想對材料二有何繼承和發展?(4)材料三、四對待外國文明在方法論上的主張是什么?對我們今天有何借鑒意義?33.閱讀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萬國報館,議論沸騰,咸以瓜分中國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發。海內驚惶,民蠢動瓜分豆剖,漸露機芽,恐懼回惶,不知死所。恐自爾后,皇上與諸臣雖欲茍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與諸臣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材料二自臺事后(臺灣割讓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無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賄賂昏行,暴亂于上,胥役官差,蹙亂于下,亂機遍伏,既無強鄰之逼,揭桿斬木,已可憂危!-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材料三在這次上書中(上清帝第五書),康有為圍繞召開國會、定憲法的主張,進一步提考試試卷高考復習模擬答案出變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親自主持大計,宣布變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變法的具體方案和步驟,依次推行,是中策;責成督撫在各省實施新政,是下策。中國近代現代史材料四惟中國風氣未開,內外大小多未通達中外之故;惟有乾綱獨斷,以君權雷厲風行。-康有為日本變政考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從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為主張變法的主要意圖是什么?對此應如何評價?(4分)(2)材料三、四的核心觀點是什么?其依據是什么?(4分)(3)戊戌變法失敗后,譚嗣同發出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