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文學論文-“墻”意象的文化象征與文學表現.doc_第1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墻”意象的文化象征與文學表現.doc_第2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墻”意象的文化象征與文學表現.doc_第3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墻”意象的文化象征與文學表現.doc_第4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墻”意象的文化象征與文學表現.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當代文學論文-“墻”意象的文化象征與文學表現摘要因“墻”有著秩序和規范的象征,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男女隔墻相戀、逾墻而從的情節,往往成為突破封建禮制、追求自由愛情的行為象征;這種具象之“墻”以外的“心墻”意象在現當代文學作品中表現得更多,如魯迅、張愛玲和錢鐘書的作品中都有突出體現。關鍵詞墻;意象;心墻一、“墻”意象的生成墻是房屋界域的標志,這是墻作為建筑的一部分的本來自然屬性。墻的存在象征著人與外界的隔離。在儒家倫理文化中,“墻”又是秩序和規范的象征,象征著男女之別、男女之防、男女之隔,這時的“墻”具有了強烈的社會文化功能。由于“墻”有著秩序和規范性象征,“跳墻”就被蒙上了一層倫理色彩,成為具有貶抑含義的詞語。孟子滕文公下譴責了“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的行為,其結果是“父母國人皆賤之”。在孟子那里,“墻”則被賦予體現男女之防之倫理秩序的文化內涵。“鉆穴逾墻”是悖越禮制的大逆不道行為。在中國文學場景中,男女愛情尤其是男女私情往往與“墻”或“跳墻”聯系在一起。不得其允的青年男女,一旦兩情相悅,常常會通過“跳墻”的方式來完成男女二人的“相見歡”。詩鄭風將仲子中就有“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的記載。戰國時宋國的美男子宋玉,在其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賦中,提到東家之女子“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漢語成語“偷香竊玉”講述的是晉代美男子韓壽的“跳墻”故事(事出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第三十五)。該故事生動地再現了“垣墻重密,門閣急峻”情形下兩個有情男女逾禮幽會的細節。同時,由于這個故事的存在,后人就把“偷香竊玉”當做男子通過不合禮法的方式得到心上女子的代稱。“跳墻”也成了“突破禮法”、“逾越規范”的代稱,富含文化和倫理意義。“墻”的這種特定文化內涵在唐詩和宋詞中也有反映。唐代的王維、李白、李商隱、元稹都在自己的詩作中使用過這種積淀了特殊文化意蘊的“墻”及其相關意象。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曰:“妾弄青梅憑短墻,君騎白馬傍垂楊。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雖然作者聲稱寫作的目的是“止淫奔”,但事實上,這種“墻頭馬上”的故事仍是“竊玉偷香”的別種“逾墻”演繹。李白有效古“自古有秀色,西施與東鄰”,王維有雜詩“王昌是東舍,宋玉次西家”,李商隱有楚宮“王昌且在墻東往,未必金堂得免嫌”。元稹的“墻”文化意識最為濃厚,其古艷詩壓墻花都以“墻”意象統領全詩,在其傳奇代表作盈盈傳中,“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成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宋詞中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將男子隔墻聞聽女子的嬌笑而生發出愛慕的心理感受準確而細微地表達了出來。此外,秦觀的調笑令詞、趙令疇的元微之崔盈盈商調蝶戀花詞、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都有對“墻”意象的描述。元代的散曲中也頻頻出現“墻”的字眼。“粉墻高似隔銀河”(蘭楚芳散曲沉醉東風)、“數枝紅杏,鬧出圍墻”(滕斌題情)等,這里的“墻”往往象征的是閨房、家室或道德倫理規則。在白樸的董秀英花月東墻記墻頭馬上和王實甫的西廂記之后,更有元鄭光祖的倩女離魂、明阮大鋮的燕子箋、清代李漁的風箏誤等戲曲小說拿被賦予特定文化內涵的“墻”意象大做文章,直至今天,我們仍然把男女之間的婚外戀愛行為稱為“紅杏出墻”或者“出墻”。二、“跳墻”戀愛模式的演變“跳墻”作為男女之間戀愛的一種行為方式,更多地出現在戲曲當中。在元明及后來的許多戲曲中,男女主人公隔墻相戀、逾墻而從的故事情節反復上演,幾成才子佳人愛情敘事的一種模式,魯迅對此很不以為然:“歷來野史,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奸淫兇惡,不可勝數。至若才子佳人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于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且環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說。”“所謂才子者。大抵能作些詩,才子和佳人之遇合,就每每以題詩為媒介。這似乎是很有悖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對于舊習慣是有些反對的意思的,但到團圓的時節,又常是奉旨成婚,我們就知道作者是尋到了更大的帽子了。”魯迅的批判自有其道理,但這種“跳墻”模式和結局的“大團圓”又往往成為中國古典戲曲的兩大看點。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對涉及“墻”的題材情有獨鐘。他的兩部作品董秀英花月東墻記和墻頭馬上均是通過主人公的“跳墻”來完成其愛情故事的。董秀英花月東墻記中,男主人公馬彬在董秀英家的花園墻頭上窺視,引起了秀英的注意,之后,經過隔墻彈琴、聯詩,仆人中間遞詩等過程,最終定下了東墻之約。馬彬于是跳墻赴約,與秀英成就美好姻緣。另一部“跳墻”戀愛劇本墻頭馬上,本是對白居易井底引銀瓶的改寫。一個墻頭一個馬上的“墻頭相幕”到了白樸的筆下就演變成了“墻頭相幕,逾墻歡會”的故事。書生裴少俊春游時,偶遇在花園游玩的李千金,裴少俊寫詩挑逗:“只疑身在武陵游,流水桃花隔岸羞。咫尺劉郎腸已斷,為誰含笑倚墻頭?”而李千金即刻會意,約定裴少俊當晚跳墻來會,“深閨拘束暫閑游,手捻青梅半含羞。莫負后園今夜約,月移初上柳梢頭”。這種增加“跳墻”情節的戲曲故事還有明代孫柚的琴心記,講述的是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史記列傳第五十七司馬相如傳記載的原本有“情挑”和“私通侍者”,但沒有“跳墻”的情節。而在琴心記中,心猿意馬的司馬相如在西齋看見鳥飛花動,懷疑文君來到,彈奏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兮求其凰”。文君聞聽感嘆,司馬相如的反應是:“事有古怪,你聽墻外低吟,其聲清婉,莫是小姐果在那廂。待我手板庭樹,跳過高墻。正是盡情傳綠綺,拼死為紅顏”,正待跳墻,卻有人來,不得相會。所以,司馬相如有了“將成好事多魔障,天上人間只隔墻”的唱詞。這里的“跳墻”情節是白樸的再創作。隔墻相戀、逾墻而從的情節,無疑成了突破封建禮法制度、追求自由愛情的行為象征。古代文學最為經典的“逾墻”文學是西廂記。從唐朝到元代,盈盈和張生的故事廣為流傳,宋有官本雜劇盈盈六幺、趙令疇元微之崔盈盈商調蝶戀花詞,金代有院本紅娘子、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到了元雜劇的西廂記,“墻阻”和“跳墻”的設計走向成熟。從“墻角聯吟”到“隔墻奏琴”,再到紅娘傳信,張君瑞興沖沖跳墻意與盈盈相會,錯摟紅娘,卻不料盈盈出于羞澀而變卦終惹得張君瑞害相思。這種種詼諧、輕松的情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墻”的作用在于阻隔、間隔、分離,正因如此,人物的相聚和歡會才更扣人心弦。戲劇圍繞“墻”的設置,巧妙處理了故事敘述的斷延、情節的張馳、人物的離合、故事進展的快慢等。在這類戲劇中,墻的存在增加了懸念和矛盾,強化了戲劇沖突,故事情節的發展更顯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墻”和“跳墻”在劇本中就有了象征意味。三、“心墻”意象的現代表現以西廂記為例,在崔張愛情故事的鋪展過程中,橫在他們之間的阻隔和障礙,不僅僅表現在具象化的“墻”上,而且還體現在文化、倫理等方面的阻礙一種無形的阻隔和障礙。這種阻隔和障礙一樣為設置戲劇矛盾沖突、表現主題提供了便利條件。在主人公奔向愛情的途中,他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普救寺”之“墻”,還有一些由于封建禮制、個性甚至誤解所產生的無形之“墻”。從特定意義上來講,“普救寺”的墻由于有了種種“墻阻”而具有了象征意味。除了這堵磚石之墻,在各等人物之間還有心墻、禮教之墻、倫理之墻等。具形之墻與無形之墻的重重設置,使得這一文本比之其他的“跳墻”之作略高一籌而成為經典。這種具象之“墻”以外的“心墻”意象在現當代文學作品中也有很多表現。翻檢魯迅的作品。作者的“心墻”意識強烈而驚人。故鄉中,當我們還沉浸在對少年閏土伶俐、勇敢的想象中。回響著魯迅對閏土的感嘆他“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他那一聲謙卑的“老爺!”徹底打碎了我們心中的那個少年形象,也更能體會魯迅為什么“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這障壁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生生拉開了兩個純真少年的心。傷逝中,子君和涓生為了自由愛情發出呼喊:“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他們也曾經“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兩顆年輕的心貼得那么近。然而,在他們意識到“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的時候,他們之間的“心墻”使彼此難以溝通,無法交流。最終,愛情失去了,生命隕消了,留給生者的只是無盡的悲哀。祝福中,在祥林嫂的世界里,到處都是對她豎起的厚厚的“墻壁”,因為再嫁和喪子被認為是不潔的女人。她走到哪里都是“碰壁”四叔家不準她沾祭祀的物品,魯鎮的看客和聽眾用嘲笑的“墻壁”來抵擋祥林嫂的傾訴。而作為知識分子的“我”,不能體諒祥林嫂死前對“靈魂和地獄的有無”的發問,也不能作出令她滿意的回答,徒增祥林嫂對死亡的恐懼。被李歐梵稱贊為“淪陷都會的傳奇”的張愛玲,其小說世界中沒有才子佳人,也少浪漫溫馨,文章主角是各種不同的“海上花”,為了生存而彼此隔膜,甚至勾心斗角,母子之間沒有親情,夫妻之間沒有愛情,朋友之間沒有信任。每個人看上去關系都很近,但彼此又都相互防備,給對方豎起“心墻”。金鎖記里的曹七巧,因為金錢嫁給一個短命的病人,夫死之后,她費盡心機爭得可憐的家產,似乎還有小叔子的愛戀,但她終于看清小叔子是因為錢財而企圖勾引她,騷動的心門隨之緊緊關閉。曹七巧因為防備而設置了重重障礙來確保自己守住金錢,包括對自己的子女和兒媳也豎起了防備的“心墻”。媳婦死掉了,兒子抽上了大煙整天吞云吐霧,似乎就要獲得愛情的長白也最終“一步步走進了沒有光的所在”。因為金錢,曹七巧鑄了一把金鎖鎖住了自己,成為一具活僵尸。沉香屑中葛微龍靠著自己年輕貌美,用身體換來了些許錢財,卻被黑了良心的“姐妹”吞沒了。她對男人財產的轉移和“姐妹”對她的壞良心同樣表明了人與人之間的算計和防備,“心墻”不能拆除,結局也在意料之中。錢鐘書的圍城展示的同樣不僅僅是一種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