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研究論文-對農民增收的幾點試想.doc_第1頁
農村研究論文-對農民增收的幾點試想.doc_第2頁
農村研究論文-對農民增收的幾點試想.doc_第3頁
農村研究論文-對農民增收的幾點試想.doc_第4頁
農村研究論文-對農民增收的幾點試想.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村研究論文-對農民增收的幾點試想摘要:伴隨農業發展日趨重要,農業增肥已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有效途徑,通過有效利用中心城區的大糞,能夠為深山邊遠地區的鄉村增加農作物所需養分;此外,根據不同蔬菜對養分的吸收不同,科學且合理地換種蔬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各層次的養分,這也能夠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產量,為農民增加收入。關鍵詞:增肥;土壤;換種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由此看出,三農問題特別重要。在農村,一般地說,相對于土地耕種而言,增加農民收入,主要取決于農作物總產量的增長,農作物總產量的增長又決定于擴大播種面積和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尤其是在我們深山邊遠地區。從另一方面來說,同農作物產量之間存在關系的指標主要有:耕地深度、良種面積比重、施肥量及耕地機械化程度等。在現有耕地機械化以及耕地深度基本不變的情況之下,農作物產量與良種面積比重和施肥量息息相關。在此理論的指導之下,筆者深入貴州省織金縣、大方縣、畢節市和黔西縣的多數鄉鎮進行了無結構式訪談,到耕地上具體地調查訪問,通過對調查問談的資料進行總結、分析和研究,從中發現,導致農作物(以玉米為主)產量不能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施肥量少。由此可知,施肥量極大地制約本土農作物總產量的增加,尤其在低投入高產出的農村小城鎮集約型發展的要求之下,如何增加天然肥(即農肥,如大糞、土灰)呢?借此,筆者提出“農業增肥”這一做法,下面就此談幾點試想,以供參考。一、有效利用中心城區的大糞,能切實為鄉鎮農業增肥(一)現實中的假設作為人口相對密集的社區,具有一定的社區區位優勢,其中,就人口多而言,該區具有的廁所也相應多,每月生產大糞總量是不可低估的。若是中心城區有1萬戶居民,平均以50100戶公用或只有一個廁所,平均每戶人口為3人,(以核心家庭為主,即多為父母與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庭類型,所以視平均每戶人口為3人)每天每人產糞約為3斤,則每月能生產大糞總量為2.7萬5.4萬斤,用載重量為3噸的1輛車拉,要用4.59次才能拉完,每年能產生的大糞共32.4萬64.5萬斤,用載重量為3噸的車拉,要拉54108次才能拉完。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每年產生的大糞總量相當于多少斤人工化肥?這是可想而知的。此外,這也能夠為農民節省一大筆資金;而且就大糞來說,對于農作物生長、土質變化、空氣變化等可以說是污染少,甚至是無公害的,對于建立可輻射性的、典型的科技良種推廣示范區,對于在農民思想上和經濟利益上深化科技興農,對于縣域反貧困以及發展縣域性社區經濟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作用和長遠意義。同理,在人口密集區,該區所生產的灰也是很多的,這些灰(如煤灰等垃圾)多數含有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的營養元素,如鉀、氮等。倘若每月每戶平均倒出的灰是10斤,則1萬戶人家每月倒出或生產10萬斤左右;每年生產的灰有120萬斤。按照每3斤中約有2斤渣計算,除渣后每年該區能生產可用灰至少40萬斤。(二)假設后的做法1.進行有關大糞狀況的社會調查研究,其課題為“某縣(市)城內現有廁所狀況的調查”,如對織金縣縣城區現有廁所進行調查,采用量表進行,并且科學地制定課題的總體方案。(1)該調查涉及的主要指標在經過操作化后為:1)廁所的所在地,2)廁所的所有者及其聯系方式,3)廁所月產量、年產量,4)廁所的類型;(2)統計公廁、無償提供或有償(指低償)提供大糞的廁所數量,并計算大糞生產總量。2.在調查統計后,倘若大糞生產總量達到一定量后,在進行以下各項準備:1)申請資金;2)利用資金購買運輸車、裝運的糞箱(不銹鋼制品)一口、小糞車(木制品)5輛;3)在城心區合適位置,挖一口具有可造作性(即可以倒、存、放的,又具有安全、保質等功能)的糞坑,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有必要加蓋石棉瓦。3.設置一個具有專業(指農業專業,如農學及其相關專業)知識及其綜合知識及其技能的人才兼任該計劃的負責人,對本項工作負責任;每月輪流一次在縣委、縣政府后勤處抽借駕駛員一名。4.根據各衛星鄉鎮的地理狀況及其特點,最佳選擇優化設置2個(或3個)村民組,各組有3050戶農民,其中,要求其土質一般、貧困人口多、地處交通要道或有公路達到、相對較集中的村民組;并且在已經選定的各村村民各挖一口糞坑。從而初步形成示范區,重視本村民組青年農民素質培養(指在農業方面的培養)。5.大力宣傳科技興農的現實意義。第一,通過所在鄉鎮領導(科技副鄉長)及其工作人員深入每一戶農民家庭進行宣傳、說服,并相當程度地承諾無償幫助農民,以及憑借廣播電臺、電視臺、傳單、標語、講座、談心會和競賽等方式,讓農民知道自己會受益;第二,在中央電視臺CCTV-1上打廣告或向農業部、農業廳等相關主管部門收集較為可靠的優良品種的相關信息,尤其是科技良種的購買處、栽培技術、技術指導、有利于農業發展的農業機械或化學產品售后信息服務等;第三,政府領導或相關負責人應當主動牽頭,積極為農民和有關商人搭橋,重視正確引導與合理化管理;第四,做好階段性或成果性的工作反饋,及時采取對策,進一步促進示范區農業的發展;第五,做好產后服務工作,在條件成熟時,應當適當購買先進設備,把農產品制成或轉化成初級產品或半成品,做好銷售及其售后服務;第五,在初步取得豐碩成果或階段性成果后,加大對示范區的成果性宣傳,組織各鄉鎮有志農民參觀、談心,進一步普及科技興農思想及其落實,擴大該“成果”的社會效應,讓農民真正體會到科技興農能使自己富裕的現實意義。從而使示范區的精神與成就向周邊各鄉鎮、村、組輻射,又進一步推進科技興農在農村遍地開花,真正深入農民心中,進一步促進鄉鎮(尤其是衛星鄉鎮)和諧發展。二、因地制宜地換種種蔬菜,可切實為鄉鎮農業增肥科學且合理地換種種植蔬菜,可充分利用土壤養分。不同蔬菜對養分的吸收不同,把需氮較多的、需磷較多的和需鉀較多的蔬菜輪作,或把深根性蔬菜同淺根性蔬菜輪作,就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各層次的養分。一般需氮較多的葉菜類后茬最好安排需磷較多的茄果類。吸肥快的黃瓜、芹菜、菠菜,后茬最好種次年對有機肥反應較好的番茄、茄子、辣椒等。并且,不同蔬菜合理輪換種植,可使病原菌失去寄生環境從而減少或消失。如黃瓜枯萎病、蚜蟲等,也可侵染其他瓜類蔬菜。若改種非葫蘆科蔬菜,會起到減少或消滅病蟲的效果。又如蔥、蒜采收后種大白菜,可使大白菜軟腐病明顯減輕。如實行糧菜輪作、水旱輪作,對控制土壤傳染性病害更有效。此外,種馬鈴薯等會增加土壤酸度,而種玉米、南瓜等會降低土壤酸度。所以,用對酸度敏感的蔥類作為玉米、南瓜的后茬,可獲高產。種豆科蔬菜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而長期種需氮較多的葉菜類,會使土壤中營養元素失去平衡,因此,要把生長期長與生長期短的、需肥多與需肥少的蔬菜合理搭配種植。一些生長迅速或栽培密度大、生育期長、葉片對地面覆蓋度大的蔬菜,如瓜類、甘藍、豆類、馬鈴薯等,對雜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而種胡蘿卜、芹菜等發苗慢、葉小的蔬菜時,雜草易滋生。將這些菜輪換種植,可明顯減輕草害。總之,對于農村增肥,只有有效利用現有資源,敢于采取科學的合理的方法(如增施有機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防止土壤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