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課件)腹部超聲指南.ppt_第1頁
(精選課件)腹部超聲指南.ppt_第2頁
(精選課件)腹部超聲指南.ppt_第3頁
(精選課件)腹部超聲指南.ppt_第4頁
(精選課件)腹部超聲指南.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腹部超聲檢查指南,1,第一章 超聲檢查基本原則,第一節,2,第一節,檢查用品及儀器狀態。 檢查者的座椅高度可調、可旋轉,使檢查者保持良好姿勢,以減少超聲工作者相關損傷。 與探頭相連的電纜線長度足夠,不限制檢查者操作。 使用電纜線支架適當固定電纜線,以減少腕部、前臂用力和保持探頭穩定。 監視器及控制面板可調,方便檢查者坐位、站立位使用。 監視器亮度適中,以最大程度減少檢查者視覺疲勞。,3,第二節,選擇最適合待檢查臟器或目標的探頭及頻率。 根據所查臟器選擇最佳條件設置,可先調出“腹部”“婦科”“產科”等項目,再進一步選擇子項目。 使用耦合劑消除探頭與受檢者皮膚間的空氣干擾。 用握筆的方式握住探頭,該姿勢最為舒適且手腕壓力最小。 掃查過程中應靈活使用探頭,通過擺動及滑動探頭掃查人體組織器官。,4,探頭施加在受檢者皮膚上的力度應適中,以保證受檢者舒適。 調節圖像大小及近場、遠場增益,以便更好地觀察感興趣區和識別組織結構邊界。 調節對比度和聚焦,以便較好地區分不同組織結構。 盡量采用低輸出能量,可通過調節時間增益補償(TGC)來補償。 當需要減少聲衰減影響時,可嘗試調節TGC或更換高輸出能量探頭。,5,第三節,一、受檢者體位 仰臥位 俯臥位 右側臥位 左側臥位 右后斜位 左后斜位 半臥位 坐位,6,二、掃查體表標志 胸骨上切跡 胸骨 胸骨劍突 肋緣下 臍 髂嵴 恥骨聯合,7,三、掃查切面 1.主要掃查切面 矢狀面 橫切面 冠狀切面 2.掃查切面用來確定聲速穿過人體的方向,以及該方向上成像的解剖組織結構的二維超聲圖像。,8,3.掃查切面通常是傾斜的(通過旋轉探頭方向來實現),其傾斜的程度由感興趣結構在人體內的分布所決定。大多數人體結構通常并不是直上直下或水平走行,而是呈傾斜分布。因此,斜切面能夠顯示組織結構的最大切面。,9,四、掃查方法,采用規范化的掃查方法是超聲醫師做出正確判斷的重要基礎,只有掌握了規范化的掃查方法并通過不斷的臨床實踐,才能成為合格的超聲醫師。,10,根據檢查部位確定探頭方位: 垂直掃查 探頭直立,與掃查部位體表相垂直。 傾斜掃查 探頭與體表成一定角度。 肋下掃查 探頭在肋緣下按一定角度掃查。 肋間掃查 探頭置于肋骨間,可垂直掃查、傾斜掃查或肋下掃查。 旋轉掃查 探頭緩慢向一個方向轉動,再向反方向轉動,找到適合的傾斜掃查切面,探頭方向可與皮膚垂直或呈一定角度。 滑動掃查 探頭向一個方向平行的緩慢滑動,遇到可疑病變時探頭可以往返滑動。,11,受檢目標的體內位置決定掃查方式。如腎長軸線與矢狀切面呈一定角度,矢狀切面無法顯示腎長軸切面,當緩慢旋轉探頭使掃查切面與腎長軸一致時,方能獲得腎的長軸切面。,12,第四節 評估異常超聲圖像,超聲檢查應至少在兩個不同方向切面上觀察感興趣區及其毗鄰結構,即系列縱切面和橫切面掃查,或系列長軸切面和短軸切面掃查,亦稱十字交叉掃查。,13,在掃描過程中,應讓受檢者采取最佳體位和呼吸配合,不斷調整探頭放置位置和掃查平面,以期獲得最佳圖像,可全面觀察感興趣區并識別正常變異及病變。,14,病灶可以改變其所在器官或結構的形狀、大小、邊界、位置和質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該部位出現異常聲像圖。,15,質地均勻的器官實質部分可因為一些疾病呈現不均勻的聲像圖,可以幫助鑒別彌漫性和局灶性病變。 彌漫性病變中,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進展速度,病變聲像圖可以表現得很輕微或很明顯。所以,在尋找特征性改變時,超聲醫師應該對整個器官的回聲、大小、形狀、位置以及可能受累的鄰近組織結構進行全面檢查。 局灶性病變可以表現為單發或多發病灶,根據其組成成分的不同分為實性、囊性或者囊實性。 一般超聲容易確定腫塊來源,但在有些病例中,腫塊的起源很難確定,尤其大腫塊。 一些陰性征象有重要鑒別意義。,16,第五節 聲像圖描述,人體組織和體表回聲強度大致可以分為:強回聲、高回聲、等回聲、低回聲、弱回聲、無回聲。應與周圍正常臟器的回聲強度比較來確定病灶的回聲強度。例如,高于、等于和低于鄰近腎皮質回聲水平的腎占位分別稱為高回聲、等回聲和低回聲。 人體界面反射的回聲強度可隨入射聲束的角度發生改變,部分病灶聲束垂直時呈強回聲或高回聲,稍有傾斜即可變為中低回聲。儀器增益等按鈕的調節也可對回聲水平產生明顯影響。,一、回聲強弱描述,17,臟器彌漫性病變時,根據大小、形態、回聲的變化,可描述為形態正常、增大、萎縮、不規則,內部回聲增強、減低、不均勻、粗糙等改變。,二、彌漫性病變的描述,18,三、局灶性病變的一般描述,局灶性病變應描述其起源、位置、大小、形態、邊界、邊緣、內部回聲、后方回聲及毗鄰關系等。,19,起源 描述病變所在的器官、結構或位置、當無法確定病變起源時,應用病變周圍的毗鄰結構來描述病變的位置。 形態、邊界和邊緣 應根據不同方向切面的聲像圖特征描述病變的整體表現。形態可描述為圓形、橢圓形或分葉狀等,邊界可描述為清晰、模糊等,邊緣可描述為弱回聲暈、高回聲環、有無包膜等。 內部回聲 應描述內部回聲的水平、均勻性、回聲構成特點(如無回聲區域的分布和所占整個病灶的比例)等。 后方回聲 局灶性病變的后方回聲分為衰減、增強或無變化。,20,四、常見局灶性病變的描述,通常,超聲不能做出病理診斷,但部分病變可以進行良、惡性提示。為臨床醫師提供準確反映病變性質的聲像圖描述,可提高他們在臨床處置前作出正確診斷的概率。,21,實性腫物 實性腫物顯示內部有回聲存在,可表現與臟器實質回聲水平相等的等回聲,部分病灶通過腫物壁或局部異常血流而得以區分;也可表現為無回聲、均勻回聲,或夾雜低、高回聲的不均勻回聲。腫物邊界清晰或不清,形態規則或不規則,血管、間質、膠原成分或壞死的存在都可能影響其超聲表現。,22,囊性腫物 腫物滿足以下3條超聲標準,超聲方可提示真性囊腫: 1.腫物內部表現為無回聲; 2.囊壁邊界清晰,薄而光滑; 3.腫物后方增強。 上述3條標準中任何一條不滿足,不能提示為真性囊腫。 滿足其中1條或2條標準的腫物稱為“囊性腫物”。一些囊性腫物可有1條或多條分隔,及纖細、明亮的膜性包含物。,23,囊實性腫物 囊實性腫物包含液性和實性成分,可以囊性或實性為主。腫物的壁多種多樣,有些邊界清晰、規整,有些邊界不清、不規整。內部回聲可能隨時間推移而改變。例如,一個不斷退化的實性腫物,部分液化時變成囊實性腫物。,24,第六節 評估及測量標準,檢查者掃查感興趣區并常規留圖,圖像應具有代表性,條件允許可存動態圖像。 存圖可用字母,箭頭或體標等標示,以便顯示圖像的解剖關系。 聲束與受檢部位結構垂直時,測量結果最為準確。 根據所查臟器和組織結構的解剖位置,在不同掃查切面上測量長軸或最長徑。 將測量光標放置于病變邊緣,才能準確測量大小或體積。,25,第七節 超聲檢查的局限性,超聲檢查受諸多因素影響,如: 受檢者自身因素 (肥胖、氣體干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