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論文-對農村留守子女遠程親情教育的思考.doc_第1頁
職業教育論文-對農村留守子女遠程親情教育的思考.doc_第2頁
職業教育論文-對農村留守子女遠程親情教育的思考.doc_第3頁
職業教育論文-對農村留守子女遠程親情教育的思考.doc_第4頁
職業教育論文-對農村留守子女遠程親情教育的思考.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職業教育論文-對農村留守子女遠程親情教育的思考摘要:農村“留守子女”教育問題是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建立好學校留守子女親情網站,制作好每位學生的個人主頁,讓農村家長可以通過學校親情網站了解自己的孩子。對農村家長進行簡單電腦培訓后,就可以利用網絡聊天工具和學校遠程教育資源,實現農村留守子女的遠程親情教育。關鍵詞:農村留守子女遠程親情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要求針對當前社會反映強烈的農村“留守子女”教育問題進行專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為此筆者對農村“留守子女”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查閱了相關資料,進行了專門研究。一、農村留守子女存在的問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的日益多樣化,社會發展和城鎮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大批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由于城市學校昂貴的借讀費,農民工自身生活的不穩定因素,大部分農民工只好把子女托付給家中的老人或親戚,還有些干脆把子女放在學校附近的百姓家中包吃包住,我們把這些孩子稱之為“留守子女”。父母長期離家在外打工,放松了對子女的教育,在孩子受教育的黃金季節,卻沒有春風細雨的滋潤,使其子女在身體發育、性格形成、觀念形成等方面得不到正常呵護與教育,造成他們生理與心理的缺陷,學習上厭學,生活上懶散。如何教育好這些“留守子女”,使他們健康成長,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四川省農調隊對達縣等地區的調查發現,留守父親或母親的農活相對于兩人都在家時更多更忙,他們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而父母同時在外打工者的子女絕大部分是由祖父母照顧,祖孫輩的年齡相差在43歲到71歲之間;再加上這部分農村老年人文盲率超過40%,整天都有忙不完的農活,往往只能照顧孫子們的生活起居,學習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絕大部分監護人連孩子在校讀幾年級幾班、班主任姓甚名誰都不知道。在四川達縣抽樣調查的1184名打工者子女中,有47%的學習成績較差,41%的學習成績中等偏下,10%的學習成績較好,僅有2%的學習成績優秀。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及對本地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我們認為農村留守子女主要存在以下四大問題。第一,生理發育不良,心理較為封閉。生活起居得不到精心照顧,快樂不能與父母分享,委屈不能向父母傾訴,疑惑得不到父母的指點。第二,思想道德素質滑坡嚴重。自控能力差,在家里又乏必要的、有效的思想行為束縛,加之社會、媒體等不良風氣的影響,留守子女很容易養成不良行為習慣。第三,學業成績下降。家中無人約束、指導其學習,自然不愿學習;不良嗜好的養成,只好放棄學習;受父母打工也能致富的影響,覺得讀書無用。第四,安全受到威脅。留守子女缺乏識別危險和自救的能力且失去父母的保護常會出現車禍、溺水、被拐賣、被強奸等危險事故。農村留守子女出現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本來最溫馨,最能進入心靈深處的親情教育被下述教育所取代。第一,隔代教育。即:由祖輩教育的方式。一般由他們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來教育,這是農村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不利方面有四個方面,首先,由于兩代人之間的親情關系,使得監護者在養育和管教方面過分溺愛,缺少必要的限制,從而容易讓這些孩子養成不良習慣。其次,部分祖輩想嚴加管教,又擔心管出問題,而被后輩責怪。再次,兩代人年齡相差甚遠,再加上農村的老一代人往往沒有接受過什么教育,大多數是文盲,這樣他們自身的局限性使他們沒有能力去教育孩子。最后,因為留守的祖輩們家務活繁忙,農活多,年齡太大,想管教而沒有精力管教。第二,上代教育。上代教育指由孩子父母同輩人來教育的方式,一般為親戚或朋友,所占比例約為2.5%4.5%,這種監護方式對孩子也是不利的,因為上代監護人本身有自己的孩子要養,由于血緣關系,代養人往往偏愛自己的孩子,在物質和精神上對自己的孩子會更多些,這就使留守子女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長期下去,會使孩子養成唯唯諾諾的性格,變的沉默寡言,而感覺生活沒有樂趣,監護人也往往對他們管教比較松散,從而使他們因缺乏約束而變得放縱。第三,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就是父母把教育的責任留給“留守子女”自己,由于他們的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弱,在他們的成長的過程中,具備上處于無人管教的狀態,而他們的父母大多在金錢上給予成倍的滿足,他們養成了自由散漫、奢侈、浪費、道德水平低下等不良行為和習慣。留守子女親情教育的問題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問題,他既牽涉到“三農問題”,又牽涉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問題,下一代素質的降低還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此問題長此以往得不到有效地解決,不僅會影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還會影響到農民工在外的工作情緒,進而影響社會的和諧度。二、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存在“四難”(一)家長難農村家長大多數背井離鄉到外地務工,并不是他們心甘情愿之舉。在保障家庭經濟收入和抓好子女教育兩方面,不得以,他們最終選擇了保障家庭經濟收入,忽略了有深遠意義的子女教育。有75%的民工反映,他們外出務工很多時候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時常掛念著自己的子女。(二)委托監護人難農村留守子女的委托監護人往往是隔代長輩,或親戚朋友。大部分留守子女覺得他們沒權力過分管理自己,委托監護人即使盡職盡責地管理他們,他們也不服;大部分委托監護人也認為自己沒有資格過分管他們,怕因為自己的嚴格管理產生一些惡果,不好向家長交代。于是委托監護人在讓留守子女吃飽穿暖的基礎上既不愿意管他們,又沒有精力管他們。這樣就導致了留守子女的思想道德滑坡,學業成績下降。到實在沒法管時,一個電話催促家長回來就算完成任務。(三)留守子女難別的孩子能經常和父母交心談心,父母觀察到孩子有什么不正常的舉動時,也常常會找孩子、找老師及時了解情況,傾聽孩子的訴說,安撫孩子的心靈,幫助他糾正種種思想錯誤,使孩子的思想品質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而留守子女則不同,當他們成功時往往得不到家長欣賞,失敗時得不到家長鼓勵,進步時得不到家長表揚,憂郁時得不到家長撫慰,悲憤時得不到宣泄,彷徨時得不到家長指引,孤寂時得不到家長關愛,心理和性格朝著非健康和非積極的方向發展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其他的孩子。(四)學校教育難孩子得到愛的滿足是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但是外出打工的家長,一般一年回家一次,最多兩三次。在家時,恨不得把全身心的愛給孩子,甚至把變味的愛也撒向孩子。孩子要錢給錢,要物買物,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對他們嬌生慣養,百依百順,甚至溺愛放縱。有些外出務工者在長期的打工生涯中慢慢形成了一種“讀不讀書都一樣”的思想,教育孩子“上不了學,今后跟爸媽一起外出打工掙錢”。這種思想潛移默化,極易助長孩子的厭學情緒和“讀書無用論”的思想。當家長外出打工、孩子在校時,學校的嚴格教育與家長溺愛發生強烈的碰撞,以致教師教育難。三、網絡及其資源的運用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可能造成這幾難的原因主要是監護人在外出務工期間無法對孩子進行親情教育。如何既讓農民式外出務工掙錢,又能使農民工們經常對孩子進行親情教育,做到保障家庭經濟收入和抓好孩子親情教育兩不誤呢?目前國內一些專家雖然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許多方法,但都沒有從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方面去著手,通過教育實踐,收效并不明顯。農村留守子女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都是由于缺乏親情教育導致的。因此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辦法還得要找回他們失去的親情教育。于是我想到了運用網絡及其資源實現農村留守子女網上親情教育是可以實施的。(一)軟件保障網絡聊天工具現在的網絡聊天工具品種繁多,如騰訊QQ等,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此類軟件的功能強大,可以實現遠程文字聊天,視頻聊天,語音對話,表情達意盡管部分人把它當成網絡戀愛,或者說遠程欺騙的工具,但我們應該認識到這并不是它存在的“問題”,而是濫用它的人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用它來實現農村留守子女與家長的面對面談心交心,讓它在解決農村留守子女思想道德、學業成績、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上發揮巨大作用,那么它就將是社會的功臣。(二)硬件保障學校遠程教育資源目前很多學校都配備了遠程教育資源,特別是部分學校模式三的配備,使這些學校都有了自己的“網吧”(網絡教室)。作為學校,不能只想到讓這些遠程教育資源為教學服務,應該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讓學校遠程教育資源為教學服務,為黨建服務,也為“三農”服務。所以為了農民、為了農村留守子女,學校可以把這個“網吧”定期向學生開放,讓留守子女們在那里去感受親情,去聆聽教誨。四、進行面對面教育的兩個問題網絡聊天工具為外出務工家長對農村留守子女進行遠程親情教育提供了軟件上的可能;農村中小學的遠程教育資源為農村留守子女接受家長的親情教育提供了硬件上的可能。但這兩個可能并不能使農民工對留守子女進行遠程親情教育變成現實。因為還存在兩個問題。(一)家長對孩子進行“有的放矢”教育的問題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必須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會有效果。要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就必須清楚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在電話上了解既耗費錢財,又說不清楚。故筆者認為,家長可以通過進入孩子學校的親情網站,再進入孩子班級的主頁,最后進入孩子個人的主頁去細細了解孩子近期的學業成績、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