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批評》PPT課件.ppt_第1頁
《先秦文學批評》PPT課件.ppt_第2頁
《先秦文學批評》PPT課件.ppt_第3頁
《先秦文學批評》PPT課件.ppt_第4頁
《先秦文學批評》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先秦文學批評,軸心時代的輝煌,東方既白 諸子的詩徑與理路 禮樂文化之重輕,東方既白,“軸心時代”在中國正好是春秋(前770-前476)戰國(前475-前221)時期:,老子 (前580-前500),釋迦牟尼(前566-前486),孔子 (前551-前479),孟子 (前370?-前289?),莊子 (前328-前286),荀子 (前313-前238),關于“軸心時代”,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智慧之路(柯錦華等譯,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九章“人的歷史”指出:,以公元前500年為中心,約在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間,人類精神的基礎,同時獨立地奠定于中國、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臘。今天,人類仍然依托于這些基礎。,發生于前800年至前200年的這種精神歷程似乎構成了這樣一個軸心。正是在那個時代,才形成今天我們與之共同生活的這個“人”。我們就把這個時期稱作“軸心時代”吧。非凡的事件都集中發年在這個時期。,中國出現了孔夫子和老子,中國哲學中的全部流派都產生于此,接著是墨子、莊子以及諸子百家。 印度是佛陀的時代 希臘產生了荷馬,還有巴門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圖等哲學家,悲劇詩人 所有這些巨大的進步,都發生于這少數幾個世紀,并且是獨立而幾乎同時發生在中國、印度和西方。人類文明的動力,總是來自于其軸心期時代的創造性成果。,諸子的詩徑與理路,詩性智慧 哲人詩情 詩人哲思,禮樂文化之重輕,季札觀樂 墨子非樂 孔子游于藝 孟子同樂觀 荀子合同別異觀,先 秦 禮 樂 文 化,祭孔樂舞,詩言志中國文論開山的綱領,尚書堯典 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孔子文藝思想,興觀群怨:論文學的社會作用,論語陽貨 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文質彬彬:論文學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 “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思無邪:論文學批評的標準,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 論語集解引包咸釋“無邪”為“歸于正”。 郝敬論語詳解將“無邪”理解為“中和”。,孟子文藝思想,朱熹孟子集注,與 民 同 樂,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樂也。 (孟子梁惠王下) “與民同樂”文藝思想的兩大來源 “仁政” / “共同美感”,以 意 逆 志,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下),知 人 論 世,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萬章下),知 言 養 氣,(公孫丑)“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公孫丑上) “知言養氣”說成為“文氣”說之先導。,荀子文藝思想,荀子書影,明道、征圣、宗經,圣人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書言是其事也;禮言是其行也;樂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天下之道畢是矣。(儒效),樂得其欲與樂得其道,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以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 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聲,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樂合同,禮別異,荀子說: “恭敬,禮也;調和,樂也。”又說:“樂也者,和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合同,禮別異。”,老子文藝思想,道 法 自 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五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二十三章),大 音 希 聲,老子四十一章: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致虛極,守靜篤,老子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上 善 若 水,老子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莊子文藝思想,法 天 貴 真,真在內者,神動于外則所以貴真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漁父),言 不 盡 意,世之所貴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天道),得 意 忘 言,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外物),心 齋,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于聽,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汝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擊而知。,坐 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道,此為坐忘。,象 思 維,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系辭上)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系辭下),易傳文藝思想,周易的“象”,用今天的概念來表達,就是“象征”。而“象征”概念的內涵,可析為兩端:一是形象,一是意義;象征形象是可變的,象征意義是不變的。義雖不變,象可博取。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卦卦有象,爻爻有象,八卦的卦象,依次象征天、地、山、澤、水、火、風、雷; 乾卦的爻象,全部是對“龍”的象征,依次象征龍的潛、現、惕、躍、飛、亢。 64卦及384爻所象征的對象,幾乎曩括了自然與人事的方方面面。,言 意 觀,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系辭上),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系辭下),言-象-意,夫象者,出意者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