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2018-2019學年高一年級第一次月考(物理)一、不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最少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漏選得2分,錯選和多選不得分)1.如圖所示是一架正在進行航拍的四旋翼無人飛機。則下列情況下能將無人飛機看作質點的是A. 調整無人機在空中飛行的姿態B. 調整無人機上攝像鏡頭的方向C. 增大無人機旋翼的轉速D. 地面觀察者觀察無人機在空中的位置【答案】D【解析】調節飛機旋翼的轉速時,飛機旋翼的大小和形狀不能忽略不計,不能看作質點A錯誤;調整飛機上攝像機鏡頭的方向時,攝像頭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質點,B錯誤;調整飛機在空中的姿態,飛機部分運動不同,不可以將飛機看作質點C錯誤;觀察飛機在空中的位置,飛機的大小可忽略,可以將飛機看作質點D正確選D【點睛】物體能看成質點的條件是: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沒有影響或影響可忽略不計,此時物體可以看成質點.2.某駕駛員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時速110公里行駛了200公里。其中“時速110公里”、“行駛200公里”分別是指()A. 速度、位移 B. 速度、路程 C. 速率、位移 D. 速率、路程【答案】D【解析】行駛200公里指的是經過的路程的大小,時速為110公里是某一個時刻的速度,是瞬時速度的大小,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3.如圖所示,為了測定氣墊導軌上滑塊的加速度,滑塊上安裝了寬度為3.0 cm的遮光板,滑塊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依次通過兩個光電門A和B。光電門上的黑點處有極細的激光束,當遮光板擋住光束時開始計時,不遮擋光束時停止計時。現記錄了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所用的時間為t10.30 s,通過第二個光電門所用的時間為t20.10 s,光電門從第一次計時結束到第二次計時開始經歷的時間為t3=0.30 s則滑塊的加速度大小應為(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QBM/2018/10/17/2055825284644864/2057873176649729/STEM/217fbc99bf604bcd89d766308e9dbc3a.pngA. 0.67 m/s2 B. 0.14m/s2 C. 0.40 m/s2 D. 0.22 m/s2【答案】C【解析】【詳解】物體做勻加速運動時,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據得: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的中間時刻的速度:,遮光板通過第二個光電門的中間時刻的速度:,從第一個光電門中間時刻到第二個光電門中間時刻的時間間隔為, 故滑塊的加速度, 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睛】關鍵是物體做勻加速運動時,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根據加速度的定義式計算加速度。4. 一位男士由于駕車超速而被警察攔阻,警察走過去對他說:“先生,您剛才的車速是80公里每小時,已超速”這位男士反駁道:“這不可能!我才開了10分鐘左右,還不到一小時,怎么可能走了80公里呢?”根據上述對話,你認為這位男士沒有明白的物理概念是( )A. 瞬時速度 B. 平均速度 C. 路程 D. 時間【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正確理解瞬時速度的含義即可正確解答本題,瞬時速度是和某一位置或者某一時刻相對應的解:警察說司機“車速是80公里每小時,已超速”,是說該司機某一時刻的速度大于規定速度,因此該司機沒有搞明白的概念是瞬時速度的概念,故BCD錯誤,A正確故選A【點評】將抽象概念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提高利用物理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5.下列幾種情況,不可能發生的是()A. 位移和加速度反向 B. 速度和加速度反向C. 加速度不變,速度在變 D. 速度不變,加速度在變【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當物體朝著正方向做減速運動過程中,位移和加速度方向相反,A可能發生;當物體做減速運動時,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B可能發生;當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加速度恒定,但是速度在不斷變化著,C可能發生;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有加速度,則速度一定發生變化,D不可能發生考點:考查了對 加速度的理解【名師點睛】加速度和速度關系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判斷物體做加速還是減速運動,只要判斷加速度和速度方向關系當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同時,物體做加速運動,當物體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時,物體做減速運動,不用考慮加速度是變大還是變小6.下列對加速度的定義式a=的理解正確的是( )A. 加速度a與速度變化量成正比 B. 加速度a的大小由速度變化量決定C. 加速度a的方向與的方向相同 D. 速度變化率a=大,說明加速度大【答案】CD【解析】【詳解】AB、根據加速度的定義式,可以知道,加速度與速度的變化量無關,故A、B錯誤;CD、加速度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速度變化率,就是加速度,所以速度變化率大,說明加速度大,故C、D正確;故選:CD。【點睛】是加速度的定義式,加速度與速度的變化量無關,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7.以往公路上用單點測速儀測車速,個別司機由于熟知測速點的位置,在通過測速點前采取剎車降低車速來逃避處罰,但卻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所以有些地方已開始采用區間測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QBM/2017/10/31/1806993526185984/1808713186738176/STEM/c17b8668ad394dc38b9f0fd67e48d77e.pngA. 單點測速測的是汽車的瞬時速度的大小B. 單點測速測的是汽車的平均速度的大小C. 區間測速測的是汽車的瞬時速度的大小D. 區間測速測的是汽車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瞬時速度對應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時的速度;而平均速度為某一時間或某一過程內的速度解:A、單點測速是測量的是汽車在某一個點時的速度,故為瞬時速度,故A正確,B錯誤;C、區間測量的為某一過程的速度,故為平均速度,故C錯誤,D正確;故選:AD【點評】本題考查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定義,屬基礎題視頻8.t=0時,甲、乙兩車同時同向行駛,其位移時間圖象分別為圖中直線甲和曲線乙。已知乙車的加速度恒定,且大小為4m/s, t=3s時,直線甲和曲線乙剛好相切,則t=0時甲車和乙車的距離為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QBM/2018/5/24/1952370681618432/1953827451707392/STEM/f5d87a5e9805495482b494205f332e7a.pngA. 16m B. 18m C. 20m D. 22m【答案】B【解析】由圖可知,甲車的速度為,3s時,直線甲和曲線乙剛好相切,即此時乙車的速度,由圖可知乙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即,設乙車的初速度為,由,得,由圖可知甲車的位移為,乙車的位移為,t=3s時,甲車和乙車到達同一位置,則,故選B。【點睛】由圖知,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由斜率求出甲車的速度t=3s時,直線甲與曲線乙剛好相切,兩車的速度相等,對乙車,由速度時間公式求出乙車的初速度由位移公式求出兩車的位移,即可求得t=0s時兩車相距的距離9.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相繼經過兩段距離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時4 s,第二段用時2 s,則物體的加速度是A. m/s2 B. m/s2C. m/s2 D. m/s2【答案】B【解析】【詳解】第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第二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根據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知,兩個中間時刻的時間間隔為,則加速度為,B正確10.列車某段時間內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由100 km/h增加到125 km/h所用時間為t1,速度由150 km/h增加到175 km/h所用時間為t2.下列關于t1、t2的關系判斷正確的是()A. t1t2 B. t1t2C. t1t2 D. 無法確定【答案】B【解析】由得, ,因為兩段時間速度變化均為,而加速度恒定,所以,故選項B正確。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運動學公式和推論,并能靈活運用,有時運用推論求解會使問題更加簡捷。11.一個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加速度逐漸變小,直至為零,那么該物體運動的情況可能是()A. 速度不斷增大,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B. 速度不斷減小,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小C. 速度的變化率越來越小,加速度為零時速度不變D. 速度肯定是越來越小的【答案】ABC【解析】試題分析:加速度是反映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當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同向,速度增加,當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反向,速度減小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時,物體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此后做勻速直線運動,A正確D錯誤;而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時,物體做加速度減小的減速運動,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小,此后做勻速直線運動,B正確;加速度逐漸變小,單位時間內的速度變化逐漸減小,即速度的變化率越來越小,加速度為零時速度不變,C正確。12.如圖所示,直線a和曲線b分別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a和b的位置、時間(xt)圖線由圖可知()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QBM/2018/9/19/2035889498570752/2037402546036736/STEM/8dc42f747aa54628ae83c40ae2403cc6.pngA. 在時刻t1,a車追上b車B. 在時刻t2,a、b兩車運動方向相反C. 在t1到t2這段時間內,b車的速率先減小后增大D. 在t1到t2這段時間內,b車的速率一直比a車的大【答案】BC【解析】【分析】位移時間關系圖線反映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由圖象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從而明確兩車的運動情況。【詳解】在時刻,a、b兩車的位置坐標相同,開始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知b從后面追上a。故A錯誤。在x-t圖象中,斜率代表速度,在時刻時刻;斜率方向相反,故兩車的運動方向相反;故B正確;、圖線切線的斜率表示速度,在到這段時間內,b車圖線斜率先減小后增大,則b車的速率先減小后增加。故C正確。在到這段時間內,b圖線的斜率不是一直大于a圖線的斜率,所以b車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車大。故D錯誤。故選BC。【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位移時間圖線的物理意義,知道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能夠通過圖線得出運動的方向13.下列情景中,加點標示的物體的運動,不以地面為參考系的是()A. 太陽東升西落 B. 輕舟已過萬重山C. 駿馬在草原上奔馳 D. 巍巍青山兩岸走【答案】D【解析】A、假設地面不動,物體運動,則是以地面為參考系,故選項ABC不符合題意;D、“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詞中巍巍青山兩岸走是以竹排或自身為參考系,故D符合題意。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參考系是選作參考標準(當成不動)的物體,不需一定選擇靜止的物體以及知道物體能看成質點的條件。14.甲、乙兩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運動,甲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乙做勻速直線運動。甲、乙兩車的位置x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QBM/2018/7/29/1999084201213952/1999541178810369/STEM/f1790840fa994f4dac8bc092d8f4c404.pngA. 在t1時刻兩車速度相等B. 從0到t1時間內,兩車走過的路程相等C. 從t1到t2時間內,兩車走過的路程相等D. 在t1到t2時間內的某時刻,兩車速度相等【答案】CD【解析】試題分析 本題考查對位移圖像的理解及其相關的知識點。解析 根據位移圖象的物理意義可知,在t1時刻兩車的位置相同,速度不相等,乙車的速度大于甲車的速度,選項A錯誤;從0到t1時間內,乙車走過的路程大于甲車,選項B錯誤;從t1到t2時間內,兩車都是從x1位置走到x2位置,兩車走過的路程相等,選項C正確;根據位移圖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從t1到t2時間內的某時刻,兩車速度相等,選項D正確。點睛 此題以位移圖像給出解題信息,考查對位移圖像的理解。15.在長為50 m的游泳池中舉行200 m蛙泳比賽,運動員從比賽開始到結束的過程中,游過的路程的最大值和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分別是()A. 0,50 m B. 0,200 mC. 200 m,50 m D. 200 m,0【答案】C【解析】在200米游泳中,實際通過的路程就是表示運動軌跡的長度,即為;由于泳池長,故200米蝶泳中需要一個來回,故又會回到終點,故位移最大值分別是為,故選項C正確。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區別:位移是指位置的移動,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大小有方向;路程是表示運動軌跡的長度,只有大小,沒有方向。二、實驗題(17分=3+2+2+10)16.研究小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其中斜面傾角可調,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紙帶上技術點的間距如圖(b)所示,其中每相鄰兩點之間還有4個記錄點未畫出。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QBM/2018/10/17/2055825284644864/2057873176739840/STEM/3621778f7cdc430c81d82c6910d7edfb.png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QBM/2018/10/17/2055825284644864/null/STEM/d9c3e99b0f414053b6f72da2915e43ca.png部分實驗步驟如下:A測量完畢,關閉電源,取出紙帶B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工作穩定后放開小車C將小車依靠在打點計時器附近,小車尾部與紙帶相連D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讓紙穿過限位孔上述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_(用字母填寫)圖(b)中標出的相鄰兩計數點的時間間隔T=_s計數點5對應的瞬時速度大小計算式為v5=_請在圖2中縱坐標的標度補齊,并作出此過程的v-t圖像_。【答案】 (1). DCBA (2). 0.1s (3). (4).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QBM/2018/10/17/2055825284644864/null/ANSWER/196a08b2bfe84c559726500af5e48394.png【解析】【分析】先連接實驗器材,測量時先接通電源,后釋放紙帶,測量完畢,關閉電源,取出紙帶;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每隔0.02s打一次電,每相鄰兩點之間還有4個記錄點未畫出,共5個0.02s;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詳解】解:(1)先連接實驗器材,讓紙穿過限位孔,將小車依靠在打點計時器附近,小車尾部與紙帶相連,接通電源,后釋放紙帶,打點并選擇紙帶進行數據處理;上述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DCBA;(2) 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每隔0.02s打一次電,每相鄰兩點之間還有4個記錄點未畫出,共5個0.02s,故T=0.1s;(3)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紙帶上5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所以計數點5對應的瞬時速度大小計算式為 (4)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 以第1點為計時起點,每相鄰兩點之間時間為0.1s,先描點,再用直線連接作出此過程的v-t圖像為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QBM/2018/10/17/2055825284644864/2057873176739840/EXPLANATION/d4fd9f00fc584e69ba5cf5b8f3045521.png三、計算題(共23=10+13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驗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必須明確寫出豎直和單位。17.下表是在北京西與長沙區間運行的T1/T2次列車運行時刻表。假設列車準點到達和準點開出,且做直線運動。求:(結果保留一位小數,單位均以km/h表示)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QBM/2018/9/18/2035078810394624/2036695222378497/STEM/e168d049d2194fdf90668e1130154402.png(1)列車從長沙開出到達武昌的平均速度大小;(2)列車從鄭州開出到達岳陽的平均速度大小;(3)T1次列車在05:05時的速度大小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100.6km/h;(2)98.6km/h;(3)0 ;101.6km/h【解析】【分析】從表格中知道火車的運行時間等于火車從出發至到達地點的時間差,然后應用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求解。【詳解】(1)由題表可知,由長沙到武昌的過程中位移為:時間為: =3小時28分3.46h故平均速度為(2)由題表可得,由鄭州到岳陽的過程中位移為: 時間為: 7小時37分7.62h故平均速度為(3)T1次列車在5:05時在武昌站停車,所以此時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撥云見日 潮起揚帆:2024-2025年度中國稅收政策觀察及11個中資出海投資地稅務攻略
- 2024年游泳救生員線上學習試題及答案
- DB36T-長江江豚同步調查方法編制說明
- 時代廊橋夏日啤酒嘉年華活動方案
- 模具設計中的社會化創新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體育經紀人與賽事 broadcasters 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深圳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筆試試題試卷真題及答案解析
- 五年級數學(小數除法)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2024籃球裁判員備考省時試題及答案技巧
- 2024年足球裁判員考試相信不怕的試題
- (三診)綿陽市高中2022級高三第三次診斷性考試 英語試卷A卷(含答案)
- 泥尾運輸合同協議
- 低壓電器 課件 單元三 項目三 任務一 掌握接觸器聯鎖正反轉控制線路
- 中職語文靜女教案
- 2025年執業獸醫備考攻略完美版
- 食堂食品追溯管理制度
- 北京市石景山區2025年高三統一練習(生物及答案)(石景山一模)
- 豬場6S管理培訓資料
- 2025年高考數學模擬卷2(新高考專用)學生版+解析
- 人教版2024-2025學年度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模擬測試卷(含答案)
- 2024上海市招聘社區工作者考試題及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