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學業質量檢測語文試卷一、現代文閱讀(3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材料一:①對傳統社會的女子來說,女性意識就是對知心人的愛情追求、對理想生命狀態的追求、對完成自我追求的向往。這樣的追求與向往,在《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里也出現了。②《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特別講到林黛玉讀了《西廂記》,觸動了懵懂的少女情懷.之后又聽到了《牡丹亭·驚夢》的唱曲,引動了情思這一段情節描繪得非常細致,不但篇幅很長,而且作者刻意描寫了林黛玉的心理活動,呈現她潛藏在心底的情思,如何成為喚醒了自我渴求的意識。作為青春少女的代表,林黛玉開始思考她的芳華歲月,會有什么樣的命運。就在此時,她聽到了《牡丹亭·驚夢》里杜麗娘的唱詞,感同身受:每一句《牡丹亭》唱詞,都讓她感慨萬千;聽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她就自思自嘆;聽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就心動神搖;聽到后來,聯想到自己的將來會是怎么一個情況,就不覺心痛神馳、眼中落淚。③由此可以看到.曹雪芹對林貨玉情竇初開的描繪,跟湯顯祖刻畫杜麗娘的心境如出一轍,涉及發掘女性意識的探索,與晚明對于女性意識的認識與關注是連在一起的。可以說,到了十八世紀的曹雪芹,他對女性意識的關注,是繼承了十六世紀以來,文人學者對于女性處境特別突出的關懷。沿著這個脈絡,我們發現《紅樓夢》里面,寫到林黛玉表達自我內心情愫的詩詞,都清楚地意識到自我存在的不確定性,深刻感受到自己掌握不了生命的走向。比如《葬花詞》,就最能顯示出現實環境的殘酷與慘烈,讓深閨女子感到身不由己的,不僅是芳華虛度,還有更可怕的悲慘命運等待在將來。在曹雪芹的筆下,這也不是林黛玉一個人的命運,書中大多數女子都會陷入類似的命運深淵,甚至更為凄慘,如有了自我本體意識的晴雯,而林黛玉只是作者聚焦的范例④“花落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著處……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寫的不僅是林黛玉的感傷,也是杜麗娘早殤的感傷,甚至可以說是傳統社會女子有了女性意識,必定會觸動的感傷。《紅樓夢》二十七回有脂硯齋回末總評,說:“埋香冢葬花,乃諸艷歸源。葬花吟又系諸艷一偈也。”脂硯齋很清楚地知道曹雪芹擬寫《葬花詞》讓林黛玉吟詠的普遍意義是,純潔美麗的女子一旦認識了人生處境,有了自我意識,就會發現自己無所逃于天地之間,要遭到齷齪現實的踐踏,以至于埋香葬玉,魂歸離恨天。⑤《葬花詞》的結尾:“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明確顯示出,《紅樓夢》里面的女性,對于自身的命運完全不能掌握,同時清楚意識到這種際遇的悲慘下場。《葬花詞》讓林黛玉本人發此哀吟,除了作為有意識的生命感喟,當然是曹雪芹創造這個角色的特寫,讓她作為女性意識的代表.展現女性生命追求的挫折與悲愴。(摘自《<紅樓夢>的女性意識》,有刪改)材料二:①女性意識,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天然就要借助對愛情的追求來表現。《紅樓夢》就塑造了不止一位在封建禮教的枷鎖下勇于追求自己愛情的青年女性形象。②提到主動追求愛情的“勇士”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身為婢女的司棋。司棋與表弟潘又安從小青梅竹馬,長大后兩人互相愛慕,膽大包天地買囑大觀園中的婆子,在園中私會,海誓山盟,私傳表記。作為奴仆,不經主人同意,私訂終身,這在賈府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中是絕對不被允許的,更何況還在大觀園中私會。這樣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行為,無疑需要極大勇氣和強烈的自我意識。在抄檢大觀園時,司棋收藏的潘又安對她表白心意的帖子被搜出來,卻“并無畏懼慚愧之意”,可見她并不覺得自己有錯,脂硯齋也不禁為她留下“余為司棋心動”的批語。這在封建禮教盛行的時代又是多么叛逆的想法!在膽小怕事、事敗馬上逃走的潘又安的襯托下,司棋這個勇敢追求自己愛情的人物是多么光彩奪目!③值得一提的還有身份更為卑微的女戲子齡官。在封建時代,戲子比奴婢更卑賤,作為賈府“買”進來表演的女戲子,齡官的身份簡直就如泥土一樣,可以想見她對愛情的追求會更加艱難。但是,她在愛情面前卻表現出自尊的一面。當賈薔為了安慰病中的齡官而買了會雜耍的雀兒來哄她開心時,她責怪賈薔說,賈府買了她來逗樂,自己看見雀兒如此,觸景生情,并不高興。這番話表現出這個女孩子的自我價值意識:她渴望愛,但絕不卑微乞求。甚至寶玉要求其唱曲,她都敢當面拒絕,蒙側批說“誠有‘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之意。”④《紅樓夢》中勇于追求自己愛情的女性形象遠不止這些,她們不同于以往的才子佳人題材的作品中千篇一律癡情柔弱的女性形象,性格鮮明,形象立體,在封建禮教下表現出難得的勇氣與自信,煥發出獨有的魅力。(摘自《閨閣的英豪:<紅樓夢>中的女性意識》,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里出現了對知心人的愛情追求,以及對完成自我追求的向往等。B.曹雪芹描寫林黛玉的心理活動,篇幅長、描繪非常細致,是為了呈現其潛藏心底的情思。C.曹雪芹對林黛玉情竇初開的描繪和湯顯祖對杜麗娘心境的刻畫一致,都涉及女性意識。D.《葬花詞》寫的是個人的感傷,也是傳統社會中有了女性意識的女子必會觸動的感傷。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將《紅樓夢》和《牡丹亭》對比,論述二者有相似的內容。B.材料一對脂硯齋的評論進行了具體闡釋,使論證更充分、更有力。C.材料二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進行論述,中間兩個段落構成并列關系。D.以上兩則材料都主要使用了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來進行相關論述。3.《紅樓夢》中下列相關人物的行為,不能體現材料中“女性意識”內涵的一項是()A.薛寶琴見多識廣,作《懷古絕句十首》,其中《馬嵬懷古》一詩跟傳統的女色亡國的觀念大唱反調,肯定了楊貴妃的愛情追求。B.香菱幼年不幸走失,后淪落為薛蟠妾室,可她并未沉淪,一心想學作詩,拜黛玉為師,專心致志,終于寫出了比較像樣的詩來。C.小紅是賈府家生子,生而為婢、兩代為奴,初見賈蕓便被吸引,于是以丟帕子為手段試探對方,在一丟一還之間確定彼此心意。D.薛寶釵重視禮教,經常勸誡賈寶玉要多讀有關“仕途經濟”的書籍,能在大觀園上下周旋,正確應對各種關系,后來嫁給寶玉。4.以上兩則材料均在探究《紅樓夢》中的女性意識,但內容各有側重。請簡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祝福》中祥林嫂面對困境,數次主動抗爭,她的抗爭是不是材料中所說的“女性意識”的覺醒?請結合兩則材料和小說的相關內容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花臉鄭俊甫鬼子的鐵蹄踏進窯鎮時,四爺正在慶乙戲樓唱戲.唱的是《捉放曹》。四爺唱花臉,扮年輕氣盛的曹操,水白臉,臉譜高位勾畫,哇呀呀一噪子,聲似洪鐘。四爺打小喜歡看戲,小時候家住慶乙戲樓旁邊,沒事就跟著大人泡戲園子。別的孩子也有看戲的,男孩子都喜歡看武生——一桿槍舞得虎虎生風,要不就是翻筋斗,孫猴子似的,好看;女孩子呢,多喜歡書生小姐的故事,如《西廂記》之類。四爺不。四爺喜歡花臉:曹操呀,李逵呀,還有“臥蠶眉丹鳳眼面如重棗”的關云長,等等。有一回,慶乙戲樓的花臉卸罷了妝,見四爺還蹺著兩只腳趴在戲臺邊,癡愣愣地看,一時興起,便抱了他,到后臺,仔仔細細地給四爺畫了張臉譜。四爺得了寶似的,一口氣跑回家,對著鏡子左瞧右照。四爺的小臉上是一張拼接的臉譜,一片紅忠,一片水白,還有的地方畫成了金銀妖怪。四爺不在乎,哪一片他都歡喜,一連幾天舍不得洗,恨不能一直在臉上留著。后來,父母罵得急了,他便哭喪著臉去洗。沒承想,拿肥皂也搓不下去,家人只好動用了豆油。才算讓一張臉恢復了本來的顏色。四爺就是憑著一股子癡勁兒進了戲班。先是跑龍套,但很快就嶄露頭角,成了慶乙戲樓的當家花臉,方圓百里無人不知。鬼子進了窯鎮,消停了沒幾天,一位少佐就帶著翻譯進了慶乙戲樓。少佐也是喜歡京戲的,尤喜花臉,還能哼上幾句。聽說四爺花臉唱得好,他就尋上了門,不光想聽,還想學幾句,最好能登臺演唱。四爺自然是拒絕的。別看在舞臺上什么角色都唱過,也演過老奸巨猾的反派,可下了臺,四爺卻是鐵骨錚錚的漢子。少佐很有耐心,看上去比三顧茅廬的劉玄德還有誠意。聊了幾次花臉,碰了幾次壁,少佐便換了話題,開始聊四爺的家庭——先是四爺的父母壽辰,繼而是家居擺設,甚至于孩子念的學堂都聊,熟悉得像是在聊自己。四爺的心開始打鼓,身上冷汗直冒。四爺說:“想學什么?”少佐頓時眉開眼笑,說:“花臉吧。”四爺說:“想唱哪出?”少佐轉了轉眼珠,兩只手比畫著說:“就是那個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四爺搖了搖頭:“關羽太費嗓子了,你初入門,唱不了。”少佐愣了一下:“你看我能唱哪出?”四爺說:“《捉放曹》吧。你可以試試曹操,那時候曹操春秋正盛,與你年齡相合。”少佐側過臉,盯著翻譯。翻譯立馬解釋說:“曹操,三國時的英雄,很厲害的。”少佐微笑著點點頭,就唱這個吧。四爺教得很認真,少佐學得也很認真。一個月后,少佐能完整地唱上一段了,有模有樣。少佐提出想上舞臺,四爺想了想,點了頭。那天觀眾很多,坐滿了整個戲樓。觀眾是四爺花錢雇來的。要說慶乙戲樓從不缺觀眾,尤其是四爺的場子。可那天還要上臺的,是一個日本人,是帶著兵扛著槍一路燒殺搶掠的鬼子。教鬼子唱戲,還要他登臺表演,這不是漢奸賣國賊嗎?四爺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好多人嘴上不說,心里肯定早都罵上娘了。四爺賠上自己的老臉,花錢請了慶乙戲樓的鐵桿戲迷。戲園子不能空呀,別看少佐在四爺面前一副謙恭的樣子,四爺明白,每一個謙恭的細胞下都藏著利刃。那天的戲唱得很熱鬧,該有掌聲的地方、不該有掌聲的地方,掌聲都有了。散場的時候,一個個沖著四爺伸大拇哥。少佐很開心,他學著窯鎮人的樣子,沖四爺一拱手,鞠了一躬。打那天起,少佐不再光顧慶乙戲樓了,他又恢復了侵略者的本性,拿起了槍。不再光顧慶乙戲樓的,還有四爺。據說,少佐的那場戲唱罷,就再也沒有人在窯鎮見過四爺。窯鎮的上空起了一陣風,先是在戲迷們之間刮,后來越來越盛,很快就席卷了窯鎮的角角落落。少佐也聽說了,問了懂戲的人,才知道那不是空穴來風,是嘲弄,是羞辱,是詛咒。少佐派了很多人,去尋四爺的下落。可是,四爺,連同他的家人,隱了身似的,再也尋不著了。日本人投降后,那陣風成了窯鎮的一個傳說,有鼻子有眼的。就連街頭說書的,也拿它作保留節目,說起來眉飛色舞,唾沫星亂濺。您瞧瞧,明明是擔著漢奸的名聲,教鬼子唱戲的,最后卻成了英雄。為什么?《捉放曹》中,是青年曹操,臉譜該高位勾畫,眉毛和眼部的線條勾得直且淡,兩頰皺紋一對,線條細長,以顯其年輕氣盛。可是四爺呢,給少佐畫的是《陽平關》里曹操的臉譜。眉毛、眼部和臉上的皺紋,著色重,線條粗,濃墨重彩,著力渲染,不再講究虛實,面部的皺紋也多,行話叫“水白奸邪”。怎么個意思?《陽平關》里的曹操可是暮年,不光仗打得一敗涂地,陽壽也只余了不到三年……這個四爺呀。嘖嘖……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篇寫四爺跟著大人泡戲園子,對畫的臉譜視若珍寶舍不得洗掉,后來進戲班學戲,都表現了四爺對戲曲的癡迷。B.小說寫少佐想唱關羽,四爺卻建議他唱曹操且在臉譜上動了手腳,可見四爺內心并不真心想教對方,只是迫于無奈。C.經過一個月的教學,少佐終于能完整地唱上一段了,二人正式演出后,觀眾都沖四爺伸大拇哥,稱贊四爺唱得更好。D.小說中兩人教戲、學戲、表演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場人物內心的博弈與交鋒,雙方微妙復雜的心理變化使作品引人入勝。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篇寫四爺唱《捉放曹》,與結尾二人合演《捉放曹》相照應。B.小說著力從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角度對人物進行了充分刻畫。C.小說最后一段實際上是對四爺的評價,“嘖嘖”一詞暗含驚嘆贊美。D.“哇呀呀一嗓子”“四爺的心開始打鼓”等語言充滿了生活的氣息。8.四爺為何說少佐“每一個謙恭的細胞下都藏著利刃”?請結合具體情節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篇小說入選了“第21屆中國年度微型小說50強”,假設你是評委會委員,請你寫出3點推薦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材料一: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且復出一非理之言,萬姓為之解體,怨毒既作,離叛亦興。朕每思此,不敢縱逸。”諫議大夫魏征對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諸身,故能遠體諸物。未聞身治而國亂者。”貞觀二年,太宗問魏征曰:“何謂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昔堯舜之理,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是以圣無不照,故共工之徒,不能塞也,不能惑也。秦二世則隱藏其身,捐隔疏賤而偏信趙高,及天下潰叛,不得聞也。隋煬帝偏信虞世基,而諸賊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聽,則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唐貞觀,太宗以英武之資,能用賢良之士,時若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王珪諸人,布列左右,得用賢納諫之美名。君臣相得益彰,以成“貞觀之治”。(節選自《貞觀政要》,有刪改)材料二:太宗即位,拜魏征諫議大夫。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然俾彥博讓征征見帝,頓首曰:“愿陛下俾臣為良臣,毋俾臣為忠臣。”帝曰:“忠、良異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龍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顯其德,君臣共治、國以富強;忠臣,已嬰禍誅,君陷昏惡,喪國夷家,只取空名。此其異也。”帝曰:“善。”貞觀三年,以秘書監參豫朝政。尚書省滯訟不決者,詔征平治。征按循法度,人人悅服,進左光祿大夫。多病,辭職,帝不肯。十七年,疾甚。征家初無正寢,帝命輟小殿材為營構,五日畢。帝親見問疾,屏左右,語終日乃還。(節選自《新唐書·魏征傳》,有刪改)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帝使A溫彥博B按訊C非是D然俾彥博E讓征F征見G帝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所以,表原因。與《諫逐客書》中“所以飾后宮”的“所以”意思相同。B.明,使動用法。與《諫太宗十思疏》中“何必勞神苦思”的“苦”用法相同。C.“以英武之資”的“以”與《六國論》中“不賂者以賂者喪”的“以”意思不同。D.見,見面、探望。與《答司馬諫議書》中“冀君實或見恕”的“見”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太宗善于通過反思來警誡自己,他認為能夠傷到自身的不是身外的東西,都是因為“嗜欲”而造成了災禍。B.魏征指出古代圣明的君主治國從對自我的嚴格要求開始,進而推及外物,自身治理好了,國家就不會發生動亂。C.魏征有出色的政治才能,他處理尚書省久拖不決的案件,雖不熟悉法律條文,但盡力遵照法規判決,眾人心悅誠服。D.魏征因多病提出辭職,太宗不答應;魏征病重,太宗為其修建正屋,并親自前去探望、詢問病情,可見君臣情感深厚。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是故人君兼聽,則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魏征選擇作“良臣”,他是如何按“良臣”的要求行事的?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始聞秋風劉禹錫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五夜颼飗①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馬思邊草拳毛②動,雕眄青云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注釋]①五夜:一夜分為五個更次,此指五更。颼颼(sōuliú):風聲。②拳毛:拳曲的馬毛。③眄(miǎn):斜視。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首詩通過秋風和詩人的對話,創造了一個奇妙而又情韻濃郁的意境,含蓄別致。B.“看黃菊”“聽玄蟬”,詩人用秋日特有的風物,點明秋風去而復還的時令特點。C.頷聯從詩人自己的角度寫。上句點明“始聞秋風”,下句由此生發對衰老的感慨。D.頸聯以“馬思邊草”“雕眄青云”側面表現秋風的強勁蕭索,讓人深感冷清凄涼。16.本詩與杜甫的《登高》都寫到了秋風,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兩首詩借秋風表達的情志有何異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蘇洵認為戰國時燕國的滅亡與其采用的刺秦策略有很大關系,他在《六國論》中說“, ”。(2)杜甫《登岳陽樓》中“,”兩句寫出了洞庭湖分斷吳楚,吐納日月的浩瀚壯闊,千古傳誦。(3)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是我國漢族的民族圖騰,也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符號。我國龍文化源遠流長,“龍”在古詩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廣告收入對于一部影視劇的重要性,是①的。絕大多數觀眾也默認:既然選擇了追劇,就難免會遇到廣告。然而,最近隨著《慶余年2》的熱播,除了對劇情的討論,很多人吐槽得最厲害的就是廣告太多。據媒體報道,《慶余年2》平均每集9個廣告,時長達136秒。這不禁讓人思考:熱播劇加入那么多廣告,觀眾還能買賬嗎?縱觀近年來的影視劇市場,觀眾并非完全不能接受影視劇廣告,一些有創意、有趣味的廣告,不僅不會讓人厭煩,反而能給人__②之感,甚至為影視劇增添好的效果。比如,有的廣告與劇情內容深度綁定,以“小劇場”的形式來展現廣告,甚至廣告內容與劇中人物還有關聯,劇中角色還來“出演”廣告,實現了“一箭雙雕”的傳播效果。盡量保持觀眾感受和廣告營收的平衡,是一門學問。一則,需要了解觀眾的喜好,讓廣告成為影視劇熱播的“催化劑”,而不是讓影視劇的口碑被廣告干擾;另一方面,固然廣告收入重要,但也不能什么樣的廣告都往里塞。與其增加令人不悅的廣告,不如多策劃一些與影視劇相關的營銷活動,比如與觀眾加強互動,讓觀眾通過多元渠道來表達意見,乃至讓觀眾成為影視作品的“自來水”①,實現雙方的有效互動和互信。種種舉措,并非__③,可根據創作規律和市場規律來靈活應對。[注]①自來水:網絡用語,指因為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欣賞,去義務宣傳某項活動的粉絲團體。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表達不夠順暢,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列各句中的引號,與上文加點處“自來水”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我們的一生就在自己的“池子”里度過,以為我們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B.這種用拱和斗綜合構成的單位叫作“斗拱”。C.這響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結束了一切事情:結束了預想中的婚事,結束了別里科夫的人間生活。D.我也還想打聽些關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雖然讀過“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而忌諱仍然極多……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獨具特色的旅游發展之路,保護好文化遺產和生態資源,在“文”與“旅”的相得益彰中,深挖自己的故事,走出自己的特色。近期,火爆全網的文旅這場“潑天富貴”就降臨到新疆阿勒泰的頭上。從“我的阿勒泰”,到各地自己的“阿勒泰”,不少地方的文旅部門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然而,天上從不會掉餡餅,兼其天時地利人和,①。在電視劇播出前,阿勒泰其實早就是“新疆會客廳”,文化和旅游資源的家底很厚。比如,自然景觀方面,喀納斯景區、可可托海一直是當地熱門景點。有“人類滑雪起源地”之稱的阿勒泰地區,其區域內的阿爾泰山脈地處世界滑雪“黃金緯度”,積雪期更是長達134天,是“中國雪都”,更別說區域內有國家級旅游資源122處,僅5A級景區就有3家。在人文方面,阿勒泰地區在新疆最北部,區域內居住著36個少數民族。阿依特斯、刁羊、鄒魯節、姑娘追等民俗精彩紛呈,不勝枚舉。再說說把阿勒泰寫火的作家李娟。文學創作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為在兵團出生的孩子,②,其阿勒泰系列作品更是在讀者群體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在《我的阿勒泰》火之前,她在文壇已是傳奇人物。最后_③_,能將作家的散文拍成好看、耐看的電視劇,離不開好導演、好團隊,該劇還成為首部入圍戛納電視劇節主競賽的長篇華語劇集,又給阿勒泰文旅“上了大分”。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阿勒泰地區文旅事業的走紅,生動地詮釋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自己的故事,走出自己的特色”的理念。近期,南充市文廣旅局計劃拍攝一部宣傳片,作為家鄉的一份子,請你從自然地理、歷史人文、飲食娛樂中,任選一個角度,為南充旅游寫一則宣傳語。要求使用至少一種修辭手法,不少于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我的阿勒泰》的作者李娟高中還沒畢業就輟學打工,她喜歡寫作,十幾歲就把寫作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她做了很多工作,其中也有些令人羨慕的工作,但唯有寫作這件事,讓她“受苦”,也讓她的內心飽滿且開心。她在文中寫到:“不管我們面對什么處境,不管我們的內心多么矛盾,我們總有選擇。我們是什么樣的人,取決于我們選擇成為什么樣的人。”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結合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A3.D4.①材料一主要是探究小說中林黛玉的女性意識,并通過分析林黛玉有感于《牡丹亭》唱詞和寫作《葬花詞》來明確曹雪芹創作這一角色的目的是展現女性生命追求的挫折與悲愴。②材料二以司棋和齡官為例,論述青年女子在封建禮教的枷鎖下勇于追求自己的愛情且懂得自尊,也是女性意識的一種重要表現。5.不是。①材料中所講的女性意識包含對愛情和理想生命狀態的追求、對自我追求的向往。②祥林嫂逃到魯鎮、撞桌案等,是不想再嫁,她的這些反抗,是受封建禮教的影響,自覺踐行封建貞節觀,并非對愛情和理想生命狀態的追求,自然談不上女性意識的覺醒。③捐門檻有一定的反抗意識,但反抗方式錯誤,屈從于封建迷信思想(或封建神權),以圖為自己換來一個普通女傭的合理地位,即參與準備祝福的福禮,這只是其陷入絕境前的最后掙扎,也不能算作對自我追求的向往,故也不是女性意識的覺醒。【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做這類題往往需要對原文進行“推斷和想象”,所以選項的內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簡單重復,而是在原句的基礎上,加上了命題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做到對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題時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關區域,進而進行比較、分析、推斷;其次,要清楚選項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礎上進行的合理推斷,絕不是憑空進行的,所以找到原來的句子,聯系上下文篩選信息、推敲選項;將選項和原文信息進行比較時,掌握一些常見的設錯方式很有必要,從而使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先通讀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內容和主旨,在此基礎上,聯系上下文,結合文本內容找到題干語句在原文中的具體位置,再結合上下文(全文)及文章感情主旨分層概括。
(4)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通讀全文,整體理解把文本的內容。然后仔細審題,抓住問題的指向,到文中搜尋相應的答題區間,抓住重點詞句,歸納概括要點。然后順應問題的方向組織答案,分條回答即可。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通讀全文,整體理解把文本的內容。然后仔細審題,抓住問題的指向,到文中搜尋相應的答題區間,抓住重點詞句,歸納概括要點,然后順應問題的方向組織答案,分條回答即可。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是為了呈現其潛藏心底的情思”錯,根據材料一第二段,“描寫林黛玉的心理活動”重點是為了表現其潛藏的情思“如何成為喚醒了自我渴求的意識”。
故答案為:B。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A.“對比”錯,材料一中《紅樓夢》和《牡丹亭》并無對比,二者有相似的內容也只是為了論述曹雪芹的描寫涉及女性意識。
故答案為:A。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女性意識:就是對知心人的愛情追求、對理想生命狀態的追求、對完成自我追求的向往。
D.薛寶釵的種種表現是在實踐封建社會的文化規范,使自我變成了封建男權文化的“代言人”,壓抑了女性自主意識,雖然獲得了婚姻和名分,卻輸掉了愛情和個性。
故答案為:D。4.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材料一,結合“作為青春少女的代表,林黛玉開始思考她的芳華歲月,會有什么樣的命運。就在此時,她聽到了《牡丹亭·驚夢》里杜麗娘的唱詞,感同身受”“《葬花詞》讓林黛玉本人發此哀吟,除了作為有意識的生命感喟,當然是曹雪芹創造這個角色的特寫,讓她作為女性意識的代表,展現女性生命追求的挫折與悲愴”可知,主要是探究小說中林黛玉的女性意識,并通過分析林黛玉有感于《牡丹亭》唱詞和寫作《葬花詞》來明確曹雪芹創作這一角色的目的是展現女性生命追求的挫折與悲愴。
②材料二,結合“提到主動追求愛情的‘勇士’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身為婢女的司棋”“值得一提的還有身份更為卑微的女戲子齡官”可知,以司棋和齡官為例,論述青年女子在封建禮教的枷鎖下勇于追求自己的愛情且懂得自尊,也是女性意識的一種重要表現。
故答案為:①材料一主要是探究小說中林黛玉的女性意識,并通過分析林黛玉有感于《牡丹亭》唱詞和寫作《葬花詞》來明確曹雪芹創作這一角色的目的是展現女性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首先要明確給出結論:不是。然后歸納出材料中“女性意識”的內涵。要結合具體情節進行分析。
①結合材料一“對傳統社會的女子來說,女性意識就是對知心人的愛情追求、對理想生命狀態的追求、對完成自我追求的向往”和材料二“女性意識,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天然就要借助對愛情的追求來表現”可知,材料中所講的女性意識包含對愛情和理想生命狀態的追求,對自我追求的向往。
②《祝福》講述了祥林嫂在丈夫死后她偷偷離家出走,逃到魯鎮謀生,結果被婆婆捆綁回去,賣到了山里。她認命地和第二任丈夫好好過日子,結果丈夫得傷寒而死,兒子被狼吃了,她被大伯趕出了家門,再次到魯鎮做女工。她為了贖罪,用全部的積蓄去廟里捐門檻,結果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祥林嫂的反抗,憑借的是封建禮教的貞操觀念,并非對愛情和理想生命狀態的追求,自然談不上女性意識的覺醒。
③她面對人們的踐踏,用全部的積蓄捐給廟里,祈求換得人間溫暖,捐門檻雖有一定的反抗意識,但反抗方式錯誤,屈從于封建迷信思想(或封建神權),以圖為自己換來一個普通女傭的合理地位,即參與準備祝福的福禮,這只是其陷入絕境前的最后掙扎,也不能算作對自我追求的向往,故也不是女性意識的覺醒。
故答案為:不是。①材料中所講的女性意識包含對愛情和理想生命狀態的追求、對自我追求的向往。②祥林嫂逃到魯鎮、撞桌案等,是不想再嫁,她的這些反抗,是受封建禮教的影響,自覺踐行封建貞節觀,并非對愛情和理想生命狀態的追求,自然談不上女性意識的覺醒。③捐門檻有一定的反抗意識,但反抗方式錯誤,屈從于封建迷信思想(或封建神權),以圖為自己換來一個普通女傭的合理地位,即參與準備祝福的福禮,這只是其陷入絕境前的最后掙扎,也不能算作對自我追求的向往,故也不是女性意識的覺醒。【答案】6.C7.B8.①從身份上看,少佐表面是一個戲迷,喜愛京劇,實則是一個侵略者。教一個侵略者登臺表演中華傳統劇目,本身是被唾棄的行為。但“戲園子不能空”、四爺請來許多戲迷捧場,可見其深知少佐作為侵略者燒殺搶掠的本性。②從行為上看,少佐看似誠意十足、很有耐心,實則從其對四爺家庭的熟悉程度、貌似關心等內容可見,他是以此來威脅四爺就范。③從動機上看,四爺明白,少佐學戲的動機居心叵測。從他最開始想學“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到后來提出要登臺表演,貌似尊崇中國傳統文化,實則想借貶損中國傳統文化,達到擊潰民眾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加大侵略深度的目的。9.①情節構思巧妙。從被迫教少佐學戲,再到登臺表演,作者運用了設置懸念(四爺從拒絕到答應)、埋伏筆(四爺建議少佐學《捉放曹》)等多種情節設置技巧,讓情節跌宕起伏,張弛有度,吸引力強。②敘事別具特色。有插敘,回憶四爺從小對戲劇的癡迷;有補敘,倒數第二段補充交代四爺利用給少佐畫臉譜的機會,巧妙地對其進行嘲弄、羞辱、詛咒。敘事方式多樣,也讓內容更飽滿充實。(兩種特殊的敘事方式學生任答其一即可)③人物形象鮮明。小說著力塑造了四爺和少佐這兩個立體鮮明的人物形象,四爺癡迷戲曲、沉著從容、機智勇敢、心懷家國的英雄形象,少佐笑里藏刀、自作聰明終受羞辱詛咒的侵略者形象均躍然紙上。④主題深刻突出。作者選擇以戲曲作為切入口,通過敘寫四爺與少佐斗智斗勇,最終機智地捍衛了傳統文化的尊嚴,進而維護了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故事,既贊美了四爺的家國大義,突出小說的抗日主題,同時也提醒我們捍衛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能力。解答本題時,首先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看清文脈,并認真品味關鍵性語言。
(2)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的能力。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論。
(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題目應該首先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肖像和其它側面的描寫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結合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即列舉文中反應該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區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節相關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關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點之間不要重臺、不要相互包含,答題不要只簡單的回答性格特征。
(4)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藝術技巧、人物形象和表現主題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明確題目要求。答題時,首先表明觀點,然后結合原文內容分析答題。只要能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闡述自己持有該觀點的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圓其說,都視為正確答案。6.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能力。
C.“稱贊四爺唱得更好”錯,根據前文四爺花錢雇觀眾聽戲,知道大家伙“嘴上不說,心里肯定早都罵上娘了”,再到唱戲時“該有掌聲的地方、不該有掌聲的地方,掌聲都有了”的反常情況,可知“沖四爺伸大拇哥”的觀眾并不都是贊賞他唱得好,其中有一部分是帶有諷刺戲謔的意味。但前文又說到四爺請來了“鐵桿戲迷”,這些人應該能看出少佐臉上所畫臉譜的秘密,則還有一部分“沖四爺伸大拇哥”的觀眾應該是贊賞其這一舉動。
故答案為:C。7.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的能力。
B.“……心理等角度對人物進行了充分刻畫”錯,小說有語言描寫“關羽太費嗓子了,你初入門,唱不了”,有“蹺著兩只腳趴在戲臺邊”“沖著四爺伸大拇哥”動作描寫,有“癡愣愣地看”“微笑著點點頭”神態描寫,幾乎沒有從心理描寫的角度對人物進行刻畫,尤其是對少佐。
故答案為:B。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從身份上看,鬼子進了窯鎮,少佐是喜歡京戲的,尤喜花臉,可見,少佐表面是一個戲迷,喜愛京劇,實則是一個侵略者。“聽說四爺花臉唱得好,他就尋上了門,不光想聽,還想學幾句,最好能登臺演唱”教一個侵略者登臺表演中華傳統劇目,本身是被唾棄的行為,四爺卻是鐵骨錚錚的漢子,不愿意教他,但少佐對四爺家人情況的熟悉暗示了他侵略的本性,“戲園子不能空”、四爺請來許多戲迷捧場,可見其深知少佐作為侵略者燒殺搶掠的本性。
②從行為上看,少佐看似誠意十足、很有耐心,“聊了幾次花臉,碰了幾次壁,少佐便換了話題,開始聊四爺的家庭……熟悉得像是在聊自己”四爺聽了,心開始打鼓,身上冷汗直冒,可見他對四爺家庭的熟悉程度、貌似關心等內容,實際上是以此來威脅四爺就范。
③從動機上看,四爺明白,少佐學戲動機居心叵測。他最開始想學“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關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義的形象,四爺不想教他,到后來提出要登臺表演,一個侵略者登上中國舞臺表演中國傳統戲劇,貌似尊崇中國傳統文化,實則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想借貶損中國傳統文化,達到擊潰民眾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加大侵略深度的目的。
故答案為:①從身份上看,少佐表面是一個戲迷,喜愛京劇,實則是一個侵略者。教一個侵略者登臺表演中華傳統劇目,本身是被唾棄的行為。但“戲園子不能空”、四爺請來許多戲迷捧場,可見其深知少佐作為侵略者燒殺搶掠的本性。②從行為上看,少佐看似誠意十足、很有耐心,實則從其對四爺家庭的熟悉程度、貌似關心等內容可見,他是以此來威脅四爺就范。
③從動機上看,四爺明白,少佐學戲的動機居心叵測。從他最開始想學“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到后來提出要登臺表演,貌似尊崇中國傳統文化,實則想借貶損中國傳統文化,達到擊潰民眾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加大侵略深度的目的。9.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藝術技巧、人物形象和表現主題的能力。
①情節構思巧妙。作者運用了設置懸念的手法,少佐學戲,四爺一開始拒絕,后來少佐便換了話題,開始聊四爺的家庭,再后來問“想學什么?”,答應少佐教戲,讓讀者起疑,有設置懸念的效果;運用埋伏筆的手法,四爺教少佐學戲,四爺說“《捉放曹》吧。你可以試試曹操,那時候曹操春秋正盛,與你年齡相合”,建議少佐學《捉放曹》,為揭示四爺下文給少佐畫臉譜的情節埋下伏筆,情節設置巧妙。
②敘事別具特色。小說主要情節是四爺從被迫教少佐學戲,再到登臺表演。開頭先敘述鬼子的鐵蹄踏進窯鎮時,四爺正在慶乙戲樓唱戲,然后“四爺打小喜歡看戲”插敘回憶四爺從小對戲劇的癡迷;后文敘述那場戲唱罷,就再也沒有人在窯鎮見過四爺,再寫窯鎮的一個傳說,倒數第二段是補敘,補充交代四爺利用給少佐畫臉譜的機會,巧妙地對其進行嘲弄、羞辱、詛咒。在順敘過程中加入插敘和補敘,敘事方式多樣,也讓內容更飽滿充實。
③人物形象鮮明。小說著力塑造了四爺和少佐這兩個立體鮮明人物形象,四爺是唱花臉的行家,少佐是日本侵略者,少佐想唱關羽,四爺卻建議他唱曹操且在臉譜上動了手腳,小說中兩人教戲、學戲、表演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場人物內心的博弈與交鋒。四爺是英雄形象,他沉著從容、機智勇敢、心懷家國的英雄形象,少佐是侵略者形象,他笑里藏刀、自作聰明終受羞辱詛咒,兩個形象躍然紙上,對比鮮明。
④主題深刻突出。作者選擇以戲曲作為切入口,四爺教戲,少佐學戲,四爺明白,少佐學戲的動機居心叵測,貌似尊崇中國傳統文化,實則想借貶損中國傳統文化,達到擊潰民眾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加大侵略深度的目的。這樣在二者之間上演了一場真正的戲劇,四爺表面上教少佐學戲、上臺表演,實際上建議他唱曹操且在臉譜上動了手腳,對少佐“是嘲弄,是羞辱,是詛咒”,最終機智地捍衛了傳統文化的尊嚴,進而維護了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小說既贊美了四爺的家國大義,突出小說的抗日主題,同時也提醒我們捍衛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故答案為:①情節構思巧妙。從被迫教少佐學戲,再到登臺表演,作者運用了設置懸念(四爺從拒絕到答應)、埋伏筆(四爺建議少佐學《捉放曹》)等多種情節設置技巧,讓情節跌宕起伏,張弛有度,吸引力強。②敘事別具特色。有插敘,回憶四爺從小對戲劇的癡迷;有補敘,倒數第二段補充交代四爺利用給少佐畫臉譜的機會,巧妙地對其進行嘲弄、羞辱、詛咒。敘事方式多樣,也讓內容更飽滿充實。(兩種特殊的敘事方式學生任答其一即可)③人物形象鮮明。小說著力塑造了四爺和少佐這兩個立體鮮明的人物形象,四爺癡迷戲曲、沉著從容、機智勇敢、心懷家國的英雄形象,少佐笑里藏刀、自作聰明終受羞辱詛咒的侵略者形象均躍然紙上。④主題深刻突出。作者選擇以戲曲作為切入口,通過敘寫四爺與少佐斗智斗勇,最終機智地捍衛了傳統文化的尊嚴,進而維護了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故事,既贊美了四爺的家國大義,突出小說的抗日主題,同時也提醒我們捍衛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答案】10.CDF11.A12.C13.①所以君主廣泛地聽取意見,那么臣子就不能蒙蔽(君主),下面的情況也一定能傳達到上面。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啊!14.①魏征向唐太宗進諫,闡述為君之道,如“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勸唐太宗不要因私欲而損害百姓,要克制自己。②魏征向唐太宗解釋明君與暗君的區別,強調君主應兼聽,如“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幫助唐太宗成為明君。③魏征處理政務遵循法度,令眾人悅服,如處理尚書省久拖不決的案件。④魏征在唐太宗面前表明愿為良臣,輔佐唐太宗成就富強之國,君臣共治。【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3)本題考查概括歸納文章內容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別是在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參考譯文】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做君主的法則,必須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損害百姓來奉養自身,就如同割大腿上的肉來填飽肚子,肚子填飽了而自身死亡。我常常思考損害自身的不是身外的東西,都是由于自身的貪欲而釀成災禍。如果沉迷于美味佳肴,沉溺于音樂女色,欲望越多,損害也就越大,既妨礙政事,又擾害百姓。并且再說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話,百姓就會人心渙散,怨恨產生,眾叛親離的事就會興起。我每當想到這些,就不敢放縱逸樂。”諫議大夫魏征回答說:“古代圣明睿智的君主,也都是從自身近處獲取經驗教訓,所以能夠推及其他事物。沒聽說自身治理好了而國家卻混亂的。”貞觀二年,唐太宗問魏征說:“什么叫做明君、暗君?”魏征說:“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為能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之所以會昏暗,是因為偏聽偏信。從前堯、舜治理天下,敞開四門,眼明能看四方,耳聰能聽四方。因此圣明的君主沒有什么不知道的,所以像共工這類壞人,不能蒙蔽他,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卻隱藏自己,疏遠卑賤之人而偏信趙高,到天下分崩離析、叛離叛亂時,他還不知道。隋煬帝偏信虞世基,而各路反賊攻城略地,他也不知道。所以君主廣泛聽取意見,那么臣子就不能蒙蔽君主,下面的情況一定能傳達到上面。”太宗很贊賞他的話。在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憑借英勇英武的資質,能夠任用賢良之士,當時像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王珪等人,分布在他身邊,獲得了任用賢臣、采納諫言的美名。君臣相輔相成,成就了“貞觀之治”。材料二:太宗即位后,任命魏征為諫議大夫。身邊有人詆毀魏征偏袒親戚,太宗讓溫彥博調查審訊,發現不是這樣,但讓溫彥博責備魏征。魏征拜見太宗,叩頭說:“希望陛下讓我做良臣,不要讓我做忠臣。”太宗說:“忠臣、良臣有差別嗎?”魏征說:“良臣,是稷、契、咎陶那樣的人;忠臣,是龍逄、比干那樣的人。良臣,自身承受美名,君主彰顯其德行,君臣共同治理國家,國家因而富強;忠臣,自己遭受災禍被殺,君主陷入昏庸邪惡,國家滅亡家庭遭殃,只得到空名。這就是他們的差別。”太宗說:“好。”貞觀三年,魏征憑借秘書監的身份參與朝政。尚書省有積壓的訴訟案件不能裁決的,太宗詔令魏征去裁決。魏征按照法律制度,人人心悅誠服,晉升為左光祿大夫。魏征多病,請求辭職,太宗不答應。貞觀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起初沒有正屋,太宗命令停建小殿的木材為他營造正屋,五天就建成了。太宗親自前去探望病情,屏退左右侍從,和魏征交談一整天才回宮。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太宗派遣溫彥博去審問此事,結果不是這樣,然而還是讓溫彥博去責備魏征。魏征進見太宗。
“帝使溫彥博按訊”中,“溫彥博”既是“使”的賓語,又是“按訊”的主語,為兼語,中間不能斷開,其后C處斷開;
“非是”為動賓結構,“然”表轉折,一般居于句首,D處斷開;
第一個“征”作賓語,第二個“征”作主語,中間F處斷開。
故答案為:CDF。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
A.錯誤。“所以飾后宮”的“所以”表憑借,用來………的。句意:君主賢明的原因。/用來裝飾后宮。
B.正確。句意:使四目明亮(廣開視聽)。/何必自己耗費精神、苦苦思索。
C.正確。憑借;因為。句意:唐太宗憑借自己英明勇武的能力。/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
D.正確。“冀君實或見恕”的“見”意思是“我”。句意:太宗親自去見他并詢問病情。/希望您或許能夠寬恕我。
故答案為:A。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雖不熟悉法律條文”無中生有,由原文“尚書省滯訟不決者,詔征平治。征按循法度,人人悅服,進左光祿大夫”可知,“雖不熟悉法律條文”于文無據。
故答案為:C。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是故”,因此;“壅蔽”,堵塞蒙蔽,譯為“蒙蔽”亦可;“上”,向上。
(2)“為”,治理;“為……所”,被;積威,積久而成的威勢。
故答案為:①所以君主廣泛地聽取意見,那么臣子就不能蒙蔽(君主),下面的情況也一定能傳達到上面。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啊!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①由原文“征曰:‘……是故人君兼聽,則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可知,直言進諫,得到了太宗的肯定;
②由原文“征按循法度,人人悅服”可知,依法斷案,使眾人心悅試服;
③由原文“君臣相得益彰,以成‘貞觀之治’”可知,與太宗默契配合,使各自的能力更好地彰顯出來,成就了“貞觀之治”。
故答案為:①魏征向唐太宗進諫,闡述為君之道,如“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勸唐太宗不要因私欲而損害百姓,要克制自己。②魏征向唐太宗解釋明君與暗君的區別,強調君主應兼聽,如“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幫助唐太宗成為明君。
③魏征處理政務遵循法度,令眾人悅服,如處理尚書省久拖不決的案件。
④魏征在唐太宗面前表明愿為良臣,輔佐唐太宗成就富強之國,君臣共治。【答案】15.D16.同:兩首詩都借秋風表達出韶光易逝的悲秋之感。異:①劉詩還借秋風表達出自己老當益壯、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②杜詩則表達了因秋風而生發的漂泊孤獨之感。【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確認,得出答案。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題要抓意象,挖內涵,意象是情感的載體,意象所體現出來的色調是情感的反映。然后還要品詩句,悟感情,作者在詩詞中常常會有情感的流露,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體現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語,借此領悟感情。
【賞析】這首《始聞秋風》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現了獨特的美學觀點和藝術創新的精神。開頭兩句“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就別出心裁地創造了一個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詩題中的“秋風”,亦即“秋”的象征。當她重返人間,就去尋找久別的“君”──也就是詩人。她深情地回憶起去年觀賞黃菊的時刻與詩人分別,而此刻一聽到秋蟬的鳴叫,便又回到詩人的身邊共話別情。在這里詩人采取擬人手法,從對方著墨,生動地創造了一個奇妙的而又情韻濃郁的意境。據《禮記?月令》,菊黃當在季秋,即秋去冬來之際;蟬鳴當在孟秋,即暑盡秋來之時。“看黃菊”“聽玄蟬”,形象而準確地點明了秋風去而復還的時令。頷聯“五夜颼飗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是詩人從自己的角度來寫。詩人說:五更時分,涼風颼颼,一聽到這熟悉的聲音,就知道是“你”回來了,一年不見,“你”還是那么勁疾肅爽,而我那衰老的顏狀卻在鏡中顯現出來。這前一句是正面點出“始聞秋風”,后一句是寫由此而生發的感慨;和以上兩句連讀,仿佛是一段話別情的對話。讀到這里,頗有點兒秋風依舊人非舊的味道,然而頸聯“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用力一轉,精神頓作。到了尾聯,由于有頸聯“馬思邊草”“雕眄青云”為比興,這里的迎秋風上高臺,翹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為君”二字照應開頭,脈絡清晰,結構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寫出一年顏狀衰變的原因。但是,盡管如此,豪情不減,猶上高臺,這就更表現出他對秋的愛,更反映了詩人自強不息的意志。可見前言“一年顏狀鏡中來”,是欲揚先抑,是為了襯托出顏狀雖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潛說:“下半首英氣勃發,少陵操管不過如是。”劉禹錫晚年寫的這首《始聞秋風》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跌宕雄健的風格和積極健康的美學趣味,正是詩人那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倔強進取精神和品格的藝術寫照。15.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D.“讓人深感冷清凄涼”錯誤。是借對強勁肅爽秋風的贊美,展現了詩人振奮昂揚的精神面貌。
故答案為:D。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劉詩頷聯“五夜颼飗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一年不見,“你”還是那么勁疾肅爽,而我那衰老的顏狀卻在鏡中顯現出來。頸聯,駿馬思念邊塞秋草,昂起頭,抖動拳曲的毛;大雕睜開眼睛,顧盼著萬里青云。正是秋風,使駿馬心動,使大雕睜眼。不僅寫出了駿馬和大雕內心馳騁疆場和搏擊長空的渴望,還顯示了一種潛藏的力量。詩人通過這兩個形象,描繪了秋風的魅力,展現了自己振奮昂揚的精神面貌。尾聯,迎秋風上高臺,翹首四望,豪情不減,猶上高臺,表現出他對秋的愛,更反映了詩人自強不息的意志。
杜詩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自傷身世,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
根據以上分析,從同與異兩個角度分析概括即可。
故答案為:同:兩首詩都借秋風表達出韶光易逝的悲秋之感。異:①劉詩還借秋風表達出自己老當益壯、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②杜詩則表達了因秋風而生發的漂泊孤獨之感。17.【答案】(1)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3)示例一:長橋臥波;未云何龍/示例二: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卿、焉、坼、乾坤、淵。
故答案為:(1)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積水成淵蛟龍生焉)【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開放性默寫三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寫錯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答案】18.①不言而喻②耳目一新③無的放矢19.一方面,需要了解觀眾的喜好,讓廣告成為影視劇熱播的“催化劑”,而不是讓廣告干擾影視劇的口碑;另一方面,廣告收入固然重要,但什么樣的廣告都能往里塞。20.A【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其測試重點是:一感情色彩的誤用,二望文生義,三適用對象弄錯,四具有雙重含義的成語,五語境或邏輯錯誤。復習過程中要注意多積累,注意從整體上把握成語的含義,區分形似神異的成語,注意成語的感情色彩,注意有雙重含義的成語。
(2)本題考查學生病句辨析與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前后矛盾等。判斷病句,必須對漢語的語言規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細閱讀句子,第一步憑借語感感知句子有無毛病,再用所學知識(病句類型)作分析。可用壓縮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體到局部地判斷。
(3)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解答本題,一要積累、熟記常見標點符號的意義和用法,二要結合語句進行判斷。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一套符號,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頓,表示語氣,表示詞語的性質和作用。標點符號分兩大類:點號和標號。標號包括破折號、括號、省略號、書名號、引號、連接號、間隔號、著重號、專名號等,主要標明詞語或句子的性質和作用。點號包括頓號、逗號、分號、句號、問號、嘆號及冒號等,主要表示語言中種種停頓。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①從全文來看,熱播劇中是可以有廣告的,且文中提到觀眾默認這一點。由此推知第一處可填寫“不言而喻/毋庸贅述/可想而知”之類表示大家都很明白的成語。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淺顯。/毋庸贅述:意思是不需要啰唆地陳述,即用不著多說。/可想而知:意思是不用說明就能想象得到。
②由橫線前“不僅……反而……”可知此處應表轉折,與前文“讓人厭煩”意思相反。結合該處廣告應為視頻廣告,具備視聽兩方面效果,故可填寫“耳目一新/煥然一新”之類的成語。耳目一新:意思是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覺到很新鮮。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顯著的變化。煥然一新:改變舊面貌,出現嶄新的氣象。
③由后文“靈活應對”可知,前面說的是合理處理廣告的舉措不是死板的教條,故可填入“一成不變/千篇一律”之類的成語。一成不變:指一經形成,不再改變。亦泛指墨守成規,不知變通。/千篇一律:指事物只有一種形式,呆板無變化、無新意。
故答案為:①不言而喻②耳目一新③無的放矢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關聯詞搭配不當,句中兩層內容構成并列關系,根據后文“另一方面”,可將前面的“一則”改為“一方面”;
②根據前后文陳述對象一致的原則,可將“而不是讓影視劇的口碑被廣告干擾”的被動句改為主動句“而不是讓廣告干擾影視劇的口碑”;
③關聯詞與主語的位置不當,“固然廣告收入重要”應改為“廣告收入固然重要”。
故答案為:一方面,需要了解觀眾的喜好,讓廣告成為影視劇熱播的“催化劑”,而不是讓廣告干擾影視劇的口碑;另一方面,廣告收入固然重要,但什么樣的廣告都能往里塞。20.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A.表示特殊含義,指人們的平常生活與環境,作用與“自來水”相同;
B.專有名詞,表示特定稱謂;
C.表示著重強調;
D.直接引用。
故答案為:A。【答案】21.①阿勒泰的幸運絕非偶然②李娟熟悉阿勒泰③電視劇的成功改編22.示例一(自然地理):南充,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四川大地。嘉陵江似一條碧綠的綢帶蜿蜒而過,凌云山像一位慈祥的巨人靜靜守護。來南充,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示例二(歷史人文):南充,一座承載著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陳壽在這里揮毫潑墨著《三國志》,落下閎在這里仰望星空定歷法。走進南充,感受歷史的厚重與人文的魅力!示例三(飲食娛樂):南充,美食與歡樂的天堂!川北涼粉爽滑可口,挑逗你的味蕾;閬中古城熱鬧非凡,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農村住宅設計與裝修合同范本
- 2025金融服務合同協議
- 2024年發電機油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房屋租賃合同范本模板
- 2025版權使用權轉讓的合同范本
- 2025音樂制作人聘用合同范本
- 2025茶葉購銷合同范本茶葉購銷合同
- 2025金屬熱處理合同
- 2025租賃合同范本協議
- 《創業與創新管理》課件
- 工程造價咨詢服務投標方案(專家團隊版-)
- 2024年廣東省中考生物+地理試卷(含答案)
- 蘇園六紀簡介及解說詞
- 陜西房改工作文件匯編
- (含圖紙)啤酒廢水處理工程(UASB-CASS工藝)畢業設計_優秀完整版
- 第二章導體周圍的靜電場
- 和利時DCS控制系統組態
- 05S502閥門井圖集
- 光電子學(第三章2)
- 【課件】第9課 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剪紙課件-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美術鑒賞
- 幼兒園幼兒花名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