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品名家經典,談藝術人生--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設計背景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選入的五篇文言文都是傳統的名家名篇,《<莊子>二則》和《<禮記>二則》是先秦散文,《馬說》屬論說文體。這些文章有情趣,有理趣,閃爍著古人的思想智慧之光。《北冥有魚》是對精神自由的渴望,《大道之行也》是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馬說》則是“不平則鳴”的吶喊;《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莊子與惠子雖展開激烈論辯,氣氛卻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雖有嘉肴》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對師生都有啟發意義。同為說理的文章,《北冥有魚》借用鯤鵬的寓言故事說理;《馬說》則托物寓意,譬喻說理。從句式上和語言上看,這幾篇文章也各有特色:《<莊子>二則》以散句為主,《<禮記>二則》多用整句,造成整齊、鋪排的效果;《馬說》的作者韓愈則非常善于通過虛詞的運用調配語氣,表達情感。通過學習五篇文章可以積累文言知識,培養文言語感,了解古代先賢的思想感情、志趣追求和智慧哲思,引發學生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對理想社會和自身價值的追求。本單元文言文整體教學設計圍繞舉辦“對話古圣先賢”這一核心學習任務,通過“探究《莊子》散文之奇”“品悟《禮記》儒家之慧”“體會《馬說》不平之鳴”“跟著名家去旅行”四個流程展開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與鑒賞、梳理與歸納、探究與思辨等語文活動,積累文言知識和傳統文化知識,感受先賢的智慧哲思,從中獲得思想啟迪和情感陶冶。學習需要分析一、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四學段(7~9年級)的課程目標,在“閱讀與鑒賞”中要求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用以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在課程內容中,本單元為文言文單元,在語言的形式上契合“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的“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在表達的內容上契合“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要求。“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第四課段(7~9年級)旨在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運用情境中,發現、感受和表現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第四課段(7~9年級)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古詩文名篇,”體會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內涵”,“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在第四學段(7~9年級)的“學業質量描述”中要求學生“能根據語境,借助工具書,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正確理解漢字的意思”,并在“閱讀過程中能把握主要內容,并通過朗讀、概括、講述等方式,表達對作品的理解”,“了解基本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綜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評價都要求,在學習蘊含傳統文化的優秀文言作品時,應關注語言積累、情感主旨和傳統文化三個方面的內容。二、學情研判1.診斷測試請從學習過的古文中選取一篇,為同學梳理文章大意,解析作者情感主旨,并嘗試講講本文所涉及的文學及文化方面的內容。2.數據分析(測試樣本為兩個教學班,共計93位學生)(1)語言積累:88%的學生可以能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章大意,但在部分虛詞、特殊句式上出現了翻譯不通順的問題。。(2)情感主旨:85%的學生對古文的理解停留在文言詞語上,對文章的情感主旨理解較為片面。(3)傳統文化:75%的學生無法關注到文言背后體現的傳統文化。3.前測分析根據前測試題完成情況的統計,可以發現學生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積累,基本能夠疏通文章大意,但大都停留在理解大意上,對文章的情感主旨理解較為片面,對古文所涉及的文學及文化方面的內容理解不夠。具體情況如下:81位學生(約占測試人數的88%)能順暢地疏通文章大意,但79位學生(約占測試人數的85%)無法從文意理解深入情感主旨的理解,70位學生(約占測試人數的75%)無法關注到內容背后體現的傳統文化。三、學習內容確定依據前測反饋的情況可知,學生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積累,但偏重于文言實詞,對虛詞和特殊句式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掌握不夠,無法從文意深入探究文章的情感主旨,缺乏關注古文所涉及的傳統文化的意識。因此,文言積累、情感主旨和傳統文化是本專題設計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一、語言目標1.反復誦讀,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句式,培養閱讀古文的基本語感。2.梳理、歸納虛詞“也”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虛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3.結合拓展閱讀,從《莊子》散文之奇、《禮記》儒家之慧、《馬說》不平之鳴中選擇其一,在500字以內概括探究結果。二、思維目標1.梳理、歸納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提升分析與歸納的思維能力。2.展開想象,感受“大鵬”形象,再現“濠梁之辯”,增強形象思維能力。三、價值目標1.品悟經典文學形象承載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積極的價值取向。2.感受古人對“大同”社會的美好憧憬,理解儒家“教學相長”的觀念,學習古圣先賢的智慧哲思。3.樹立高遠志向,樹立責任和擔當意識。【核心任務】寫采訪提綱,設計人物對話腳本,對話古圣先賢。教學實施第一課段
探究《莊子》文章之奇核心任務:學習《<莊子>二則》,撰寫《莊子》特色小短評。一、學習任務1.反復誦讀,培養文言語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句式。2.探究“大鵬”形象的文化內涵,體會莊子與惠子論辯的巧妙及莊子的心境。3.補充閱讀,探究《莊子》之奇。二、課時安排:3課時三、學習資源1.核心資源:《<莊子>二則》2.推薦資源:《大鵬賦》;《上李邕》;《涸轍之鮒》;《混沌之死》;《莊子?齊物論》;《秋水(節選)》;孫利華《<莊子>的藝術特色》;張紹明《淺談<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于亞飛《莊子與韓非子寓言藝術特色比較》;吳麗娜《<孟子>與<莊子>寓言藝術特色之比較》。四、完成任務(一)學習《北冥有魚》(1課時)1.辨其言,解其意。(1)一起來找茬:小組合作,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意,并找出下文翻譯不正確之處,加以改正。
當它憤怒地飛起的時候,展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空的云。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它離開北海是憑著六月的氣息。野生之馬,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改正:怒而飛(怒:形容詞作動詞,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去已六月息(息:氣息,這里指風)野馬也(野馬:古義指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今義指野生之馬)(2)做知識卡片: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梳理出其他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以及通假字,做知識卡片。(3)配圖畫裝飾:發揮想象,給知識卡片配上鯤、鵬圖畫或其他裝飾,張貼到班級語文學習欄。2.理層次,巧背誦。(1)給下列打亂順序的句子排序,并說說這樣排序的理由。①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②北冥有魚,其名為鯤。③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④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⑤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⑥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⑦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排序為:②③①⑥④⑦⑤理由示例一:《北冥有魚》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先引出“北冥有魚,其名為鯤”,接著寫鯤化而為鵬,并介紹了鯤、鵬體態之大,氣勢之雄。第二層講大鵬在海運的時候遷徙到南海,并引用《齊諧》中的話,寫大鵬乘風而起,擊水三千,扶搖九萬的宏大氣勢,然后用“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緊承《齊諧》的內容。第三層寫作者想象大鵬俯瞰大地,抒發感慨。理由示例二:文中有多處運用頂真修辭,例如選項②③①以頂真的形式聯結成一個整體,結構嚴密,讀來語氣連綿,音律流暢(參考《語文教學用書》)。此外還有選項⑥④,內容承接緊密。(2)逐層背誦,當堂背會全文。3.品形象,析特色。(1)課前搜集資料,了解“鯤”“鵬”“北冥”“南冥”相關內容,課上分享查到的資料,并談談對“鯤鵬”的初步印象。
示例:“鯤”本在幽暗的北海,它不甘現狀,“化”成了橫空出世的大鵬,飛向光明的南方。大鵬有著宏大的志向,對自由、光明的理想境界有著堅定、不懈的追求。(2)小組合作,填寫學習任務單,分析“鯤、鵬”形象,探究莊子借“大鵬”形象闡釋了什么道理及文章的藝術特色。學習任務單示例(楷體部分為學生填寫)4.細探究,挖內涵。(1)挖掘豐富內涵。莊子筆下的“鵬”這一形象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廣泛。課前搜集與“鵬”有關的內容,挖掘“大鵬”形象的豐富內涵,理解其對后世的影響,寫出你的探究發現,分享交流。補充資料參考:詩句:李白曾作《大鵬賦》、《上李邕》等詩,抒發少年時代的豪情壯志;唐彥謙寫下“鵬程三萬里,別酒一千鐘”的詩句,以“鵬程”比喻人前程遠大;李清照在《漁家傲》里有“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句子,借大鵬表達自己的胸懷抱負;毛澤東少年時寫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表現出極大的自信與壯志豪情。1965年毛澤東在《念奴嬌·鳥兒問答》中寫道:“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詩人仿佛變成了騰飛的大鵬,吐納風云,馳騁萬里。成語:人們用“鵬程萬里”“鯤鵬展翅”“扶搖直上”“鵬翔九霄”等,表示人的前程遠大、志向高遠。城市名:深圳叫“鵬城”是從大鵬所城引申過來的。此外,也可以理解為深圳像展翅高飛的大鵬,在建立特區以來,經濟、文化飛速發展。姓名、字:岳飛字鵬舉;民間很多男孩子的名字帶“鵬”字,如鵬飛、大鵬、鯤鵬、鵬舉、鵬程,有的直接叫一個字“鵬”,這都代表了父母對孩子的美好期盼,希望孩子像大鵬一樣,志存高遠,搏擊長空,前程遠大。由此可見,大鵬形象深受人們喜愛,人們感嘆于它的力量,贊美它的志向高遠、一往無前。它的形象也隨著歲月的積淀越發深入人心。從某種意義上,大鵬成了我們民族的精神追求和象征,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2)寫下凡人妙語:寫一寫“大鵬”形象帶給自己的啟示,分享交流。
示例: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既要懷揣大鵬之志,又要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勇往直前。(二)學習《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1課時)1.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意,積累常用文言詞語。補充解釋:從容(悠閑自得)
云者(用在句中表停頓助詞;用于句末,表提頓,以引起下文)2.梳理文中的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人稱代詞;找出具體語句,積累常用文言句式。3.召開班級討論會,討論以下問題:(1)莊子與惠子的論辯十分巧妙,結合具體語句,試說說巧妙在哪里。示例一: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頂真式地把這場辯論引向深入)示例二: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偷換概念,“安”有“怎樣”“如何”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惠子本意是問莊子怎樣知道“魚之樂”的,卻被莊子故意理解為“在哪里知道”。)(參考《語文教學用書》)(2)莊子與惠子的辯論,誰勝誰負?(3)莊子為什么說他知道“魚之樂”?結合《莊子?齊物論》,談談你的理解。示例:《莊子?齊物論》中寫道:“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想要和萬物平等共生,和天地萬物相融,因此,莊子認為魚“樂”,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和外化。(參考《語文教學用書》)4.情境表演:小組內自由組合,扮演莊子和惠子展開論辯,然后每組派出一對代表上臺演讀。要求:(1)先在小組內討論莊子與惠子論辯時的氣氛。(2)體會人物心理,讀出情感和相應語氣,并展現人物神態,配合相應的動作。(3)表演后,通過對莊子和惠子對話語氣的辨析,總結莊子和惠子形象特點的異同。示例:相同點:睿智、思路敏捷不同點:莊子——善辯、尚美、超然、悠閑、從容惠子——好辯、求真、拘泥(三)探究《莊子》的藝術特色(1課時)1.課前搜集資料,了解莊子生平和思想,在班級分享相關內容。2.結合《<莊子>二則》中“魚”的形象,談談你對莊子所追求的“逍遙”境界的理解。示例:“逍遙”的本義是沒有什么約束,自由自在。《北冥有魚》中鯤在北冥是自由的,逍遙的,作者通過浪漫的想象讓鯤突破了水的局限而飛到九萬里的長空,幻化為“大鵬”,擁有了更廣闊的視野,獲得了更多的自由。然而,“大鵬”要到達南海還得依靠風,并沒有真正的自由逍遙。所以“鯤”是渴望自由逍遙之魚,雖受局限,但沒有放棄追求更高境界的自由。《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魚“出游從容”,快樂安適。莊子說游魚樂,不是外在的觀照者,而是與魚同樂,人與物融為一體,打通了物和我的界限,與天地萬物精神往來,達到心靈的自由和無礙。3.鑒賞助讀,探究《莊子》的藝術特色。(1)閱讀《<秋水>(節選)》《混沌之死》,結合《北冥有魚》,初步探究《莊子》的藝術特色。(2)閱讀推薦資源中的《<莊子>的藝術特色》、《淺談<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莊子與韓非子寓言藝術特色比較》、《<孟子>與<莊子>寓言藝術特色之比較》,以小組為單位,歸納《莊子》的藝術特色,寫小短評,在全班交流。示例:金圣嘆稱《莊子》為“天下奇書”。《莊子》散文之奇體現在:莊子講哲學道理,很少進行抽象的說教,而是借助寓言故事來說理。莊子寓言注目于神話,想象奇幻、善于虛構,氣勢宏偉,主觀感情強烈,多直抒胸臆,善用比喻,語言幽默,諷刺辛辣,形象刻畫細膩生動,使文章形成一種雄奇壯麗、汪洋恣肆的獨特風格,充滿浪漫色彩。(3)搜集名家對莊子或其散文的評價,加深理解。五、學習評價劉辰翁在《南華真經點校》中說:“莊文意奇、文奇、事又奇。”讀一讀《莊子》里的其他寓言故事,深入理解莊子散文之“奇”,圍繞“奇”字撰寫一篇500字的分析短評,并積累寓言故事和相關成語。第二課段
品悟《禮記》儒家之慧核心任務:設計儒家文化名言手抄報;舉辦“和”文化攝影作品展。一、學習任務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教學相長”“大同社會”的基本內涵。2.找對偶句及排比句,體會整散結合的韻律美,類比說理的形象美。3.品悟“教學相長”“大同社會”,概括儒家文化的基本內涵。二、課時安排:3課時三、學習資源1.核心資源:《<禮記>二則》及本單元綜合性學習“以和為貴”2.推薦資源:《禮記·檀弓》《禮記·禮運》《尚書·堯典》四、完成任務(一)學習《雖有佳肴》(1課時)1.解詞釋義,翻譯全文。(1)辨音解詞:以小組為單位,找出文中的多音字,并解釋意思。示例:①強:讀qiáng,“自強”,自我勉勵,奮發圖強。②長:讀zhǎng,“教學相長”,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③兌:讀yuè,“兌命”即《說命》,《尚書》中的一篇。④學學:讀xiàoxué,前一個“學”同“敩”,教導,后一個學,指學習。(2)實詞釋義:兩人結對,一人找實詞,一人解釋意思。示例:①雖有(
),弗食,不知其(
)也
嘉肴:美味的菜肴
旨:味美②雖有(
),弗學,不知其(
)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③學然后知(
),教然后知(
)
不足:不充足,不夠
困:困惑④知不足,然后能(
)也
自反:自我反思(3)找出虛詞,積累其用法。示例:①也:用在句末,表示語氣,文中出現五次。②弗:意思同“不”,文中出現兩次。③然后:連詞,表示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后,文中出現四次。④故:所以,因此,文中出現兩次。⑤其此之謂乎:這句話共五個字,卻有三個虛詞“其”“之”“乎”。(4)同學互助,用規范、表意清晰的語言翻譯全文。2.理清思路,繪思路圖。(1)找出文中總結性的句子。示例:①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故曰:教學相長也。(2)找主旨句,明確中心論點。故曰:教學相長也。(3)分析句間關系。示例:全文共五句話:第一句以“嘉肴”與“至道”作類比,指出學習的重要性;正因為學習是體驗“至道”的重要途徑,所以由第二句得出“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指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第四句得出中心論點“教學相長”;第五句引用《兌命》中的話作為佐證,進一步加強論證。(4)繪思路圖。3.品讀感悟,限時匯報。(1)品韻味:找出對偶句、也字句,體會韻律美,分享交流。示例:①對偶句:如“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這是一組對偶句,同時運用了類比手法,用“嘉肴”比喻“至道”,用“弗食”類比“弗學”,用“不知其旨”類比“不知其善”,將抽象的道理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生活常識,通俗易懂,整散結合,錯落有致,節奏分明,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誦,韻味無窮。②也字句:如“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也”字,放在句末,舒緩語氣,讀來有一種諄諄教誨、余音繞梁的韻味。(2)悟道理。①儒家教學思想“教學相長”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生活,分小組談談你的看法。②小組討論后,派1名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結果。示例:“教學相長”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不明白,可能因為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就可以“知困”而“自強”了。教學相長是對師生關系的一種描述。教師不僅僅是講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學中受到教育,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反過來對老師有所啟發。比如學生對某一問題的回答,可能會激發教師的思維,使他對問題認識更深入;學生提出的某個疑問,可能也正是教師自己理解上的難點。(二)學習《大道之行也》(1課時)1.解詞譯句,疏通文意。(1)積累通假字。①選賢與能
“與”,同“舉”,推選,推舉②矜寡孤獨廢疾者
“矜”同“鰥”,老而無妻(2)從文中找出古今異義詞,按示例完成下面表格。(3)辨析詞性,找出活用的詞語,解釋意思。示例:①選賢與能:“賢”“能”形容詞作名詞,指“品德高尚的人,才干出眾的人”。②故人不獨親其親:第一個“親”,名詞作動詞,“以……為親”。③不獨子其子:第一個“子”,名詞作動詞,“以……為子”。(4)先秦散文語言凝練,有些固定詞語沿用至今。請找出來,并說說它的意思。參考:①大道之行
②天下為公
③選賢與能
④講信修睦
⑤老有所終⑥壯有所用
⑦幼有所長
⑧矜寡孤獨
⑨謀閉不興
⑩外戶不閉
(5)串詞成句,疏通文意。2.梳理文脈,理解主旨。(1)理文脈:用序號標出句子,再用“//”劃分層次。(2)探究“大道”與“大同”的關系。①借助注釋,了解“大道”的含義,從文中找出施行“大道”的具體表現。②了解“大同”的含義,結合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③探究“大道”與“大同”的關系。(3)結合文章內容,講解下面板書設計的巧妙。大道之行也《禮記·禮運》(三)透過《<禮記》二則》,品悟儒家文化內涵(1課時)1.舉辦文化思辨講堂。(1)有人說,“教”是手拿教鞭督導兒童學習;有人說a“學”是孩子在室內擺弄算籌自己進行學習;《雖有佳肴》中說“教學相長”,請談談我國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是如何進行“教”與“學”的。(2)《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意思是(帝堯)能發揚大德,使家族親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眾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協調萬邦諸侯。請從個人的角度,談談實現“大同社會”儒家子弟能做什么。(3)通過以上對《<禮記》二則》拓展的思辨,談談你發現的儒家文化共性。示例:“仁愛”是儒家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仁以處人,有序和諧”,既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又體現在政治上。“有教無類”,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強調“德治”,把仁引入禮中,繼承和改造傳統“禮治”,“泛愛眾,而親仁”。2.制作儒家文化名言手抄報。(1)搜集名言警句:整理《禮記》《論語》中有關“教學”與“仁和”的名言警句。示例:①《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②《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2)繪制手抄報:圖文結合,突出儒家文化,把搜集的名言警句歸類整理,制作一張A4紙單面手抄報。3.舉辦“和”文化攝影作品展(1)探究“和”之內涵:結合《大道之行也》《禮記﹒檀弓》等探究儒家“和”的內涵意義。(2)抓拍身邊之“和”:在生活中找“和”,抓拍下體現“和”的精彩鏡頭。示例:①家庭里,家庭成員一起就餐時相互禮讓,氣氛溫馨和諧。②公園里,年輕的媽媽拉著孩子的手散步,強壯的父親攙著年邁的奶奶邊走邊聊。③教室里,同學之間互助合作,共同完成一個學習任務。(3)舉辦“和”文化攝影作品展:歸類整理抓拍作品,張貼在展板上。示例:①家庭之“和”②社會之“和”③自然之“和”五、學習評價閱讀《禮記?禮運》選段,談談你對“仲尼之嘆”的看法,闡釋你的思考,500字以內。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事畢,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第三課段
體會《馬說》不平之鳴核心任務:學習《馬說》,理解千里馬的形象特點與現實意義,舉辦一場辯論賽。一、學習任務1.反復誦讀,理解虛詞“也”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2.拓展閱讀,深入理解“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形象特點,并探究其現實價值與意義。二、課時安排:2課時三、學習資源1.核心資源:《馬說》2.推薦資源:岳飛《論馬》;《工之僑獻琴》;安東尼·羅賓遜《喚醒心中的巨人》四、完成任務(一)理解文意,探究文章主旨(1課時)1.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在班級質疑,同學間互助解答。2.品字析詞,明文章主旨。(1)抓關鍵詞,品語言滋味。抓語氣詞“也”。“也”字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說話人的語氣,或放在句中表示短暫的停頓。梳理文中帶“也”字句子的語氣,將“也”字刪除或者替換成其他虛詞,對比表達效果。①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不以千里稱)“也”字用在句末,表達作者對千里馬受辱、被埋沒命運的
。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字用在句末,表達作者對食馬者無知的
。③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是馬雖有千里之能)“也”字用在句中,表達作者對千里馬處境痛苦難堪的
。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求其能千里乎?)“也”字用在句末,表達作者對食馬者的
。⑤其真不知馬也!(其真不知馬矣)“也”字用在句末,表達作者對千里馬的
,以及對食馬者的
。抓否定詞“不”。全文共有十一個“不”字,明確陳述主體,進行分類組合,找出彼此邏輯關聯。示例:抓末段動詞“鳴”。①解釋“不平則鳴”的含義,找出文中“千里馬”“鳴”的原因。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一句,前兩個分句的主語是“食馬者”,而最后一個分句的主語是“千里馬”,思考探究是否可以將“鳴之”改為“聞之”?(2)表演朗讀,話不平之憤。①重讀十一個“不”字。慨嘆命運對千里馬的不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嘲諷食馬者的無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痛惜千里馬的悲慘遭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痛恨食馬者的淺薄無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馬也!(加強語氣,突出主旨)②長嘆三個“也”字。漸弱的、舒緩的,讀出對千里馬淪為販夫走卒的嘆惋之氣:不以千里稱也。咬牙切齒的、上揚的,讀出對食馬者的憤怒之氣:安求其能千里也?鏗鏘有力的、痛心疾首的,讀出對食馬者的強烈批判:其真不知馬也!(3)知人論世,解“伯樂情結”。結合歷史背景和作者生平,探究文章主旨。(4)對比閱讀,細說人才觀。通過對比閱讀,比較《馬說》和《工之僑獻琴》兩篇文章在內容、主旨、寫法上的異同,總結兩文的人才觀,填寫學習任務單。學習任務單示例(楷體部分為學生填寫)(二)舌辯群雄,重審人才問題(1課時)岳飛的《論馬》和韓愈的《馬說》均以馬喻人,表面上談馬,實則議論如何對待人才。1.小組討論,簡要分析兩篇文章都闡述了怎樣的道理。2.組織班級辯論賽,辨析“伯樂”與“千里馬”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誰更重要。正方:在當今社會,伯樂更重要。反方:在當今社會,千里馬更重要。五、學習評價自學柳宗元的《羆說》,結合《馬說》,聯系實際探究以下問題。1.千里馬被埋沒和它自己有沒有關系?有沒有它自己的原因?2.一個聰明的人是不是只能靠自己才能實現價值?第四課段:對話先賢,談藝術人生核心任務:寫采訪提綱,設計人物對話腳本,扮演孔子、莊子或韓愈,接受采訪。一、學習任務1.了解孔子、莊子、韓愈所處時代與生平事跡,結合文章內容,討論采訪提綱。2.補充采訪提綱,設計人物對話腳本。二、課時安排:1課時三、學習資源1.核心資源:本單元三篇課文2.推薦資源:《莊子》;孔子、莊子生平及其思想;韓愈生平及相關事跡四、完成任務1.小組討論,從孔子、莊子、韓愈中任選一個作為采訪對象,說說選擇的理由。2.設計采訪地點或情境,組內討論,寫采訪提綱。示例:采訪提綱一(1)采訪人物:莊子。(2)采訪地點:莊子隱居之所。(3)人物氣質:超然、閑適。(4)采訪提綱。①您生活在這么一個“方今之世,僅免刑焉”的諸侯征戰殺戮的時代,處境艱難,生活困苦,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逍遙”?②您的作品常用寓言說理,善用比喻,想象奇幻,能說說這樣寫的原因嗎?③清代的胡文英這樣評價您:“莊子眼極冷,心腸最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您同意這個評價嗎?
……采訪提綱二(1)采訪人物:韓愈。(2)采訪地點:小酒館。(3)人物氣質:直爽坦率。(4)采訪提綱。①引入話題:2020年一段名為《后浪》的視頻中,演員何冰以老一輩的口吻,向新一代年輕人表達了認可和贊嘆,鼓勵年輕人要自我意識覺醒。除了贊同視頻中傳遞的青年精神,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作為后輩,年輕人憑什么要被“前浪”所代表?2021年的視頻《我不想做這樣的人》中,955位初中生表達了他們這一代最不想成為什么樣的人。②“后浪”如何成為一匹合格的千里馬?③“前浪”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伯樂?④“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型材購銷合同書范本
- 2025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樣本
- 2025吊車租賃合同(臺班版)
- 9.1《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2025商業房產租賃合同
- 《高血壓自我管理手冊》課件
- 六年級思想品德下冊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教學設計 泰山版
- 《癌痛疼痛治療方案》課件
- 新質生產力局長
- 陜西新質生產力方案
- 遼寧協作校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汽車揚聲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行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期中考試考后分析總結主題班會《全員出動尋找消失的分數》
- 2025年廣東省廣州市廣大附中等校聯考中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
- 成都樹德中學2025年高三第四次聯考物理試題文試卷
- 民法典課程大綱
- 2025-2030中國數據安全服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醫療AI輔助康復管理
- 山東省天一大聯考·齊魯名校教研體2024-2025學年(下)高三年級第六次聯考(物理試題及答案)
- 房地產市場報告 -2025年第一季度青島寫字樓和零售物業市場概況報告
- 2025年03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所屬單位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