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2025屆安徽省馬鞍山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遺址的墓葬中,男性隨葬品大多數是石斧、石刀,女性隨葬品大多數是陶罐或石質紡輪以及骨針等。這體現出當時()A.氏族組織復雜 B.貧富差距擴大 C.社會分工明確 D.國家已經形成【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根據材料“男性隨葬品大多數是石斧、石刀,女性隨葬品大多數是陶罐或石質紡輪以及骨針等”可知,在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遺址的墓葬中,隨葬品出現了男女性別的差異,這表明當時社會生產分工較明確,C項正確;材料只體現了該遺址墓葬中男女陪葬品有差異,并未涉及氏族組織的具體情況,無法得出A項結論,排除A項;材料僅提及男女生產分工,無法體現“貧富差距擴大”,排除B項;此時國家還未形成,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2.秦統一后,采用國家授田的方式分配土地;同時統一田畝規劃,向全國各地推行秦國240步為一畝的標準,并禁止私自移動田界標志。這些措施旨在()A.維護私人占田權利 B.加強社會基層治理C.確立土地私有制度 D.維系四民等級秩序【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秦朝統一后,通過國家授田、統一田畝標準(240步為一畝)和禁止移動田界等措施,旨在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這些政策便于國家統計土地、征收賦稅和征發徭役,同時減少土地糾紛,鞏固基層社會秩序,C項正確;授田可能更多是國家分配,不是私人所有,排除A項;授田制本質是土地國有制,國家掌握土地分配權,而非確立私有制,排除C項;四民指士農工商,但材料中的措施主要針對土地管理,沒有涉及四民等級秩序,排除D項。故選B項。3.唐太宗認為:“蠻夷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敵。”基于此,唐朝采取的治邊策略是()A.放任自由 B.藩漢分置 C.以守代攻 D.因俗而治【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唐太宗時期視少數民族為一家,主張給予少數民族恩惠,改變了歷代“貴中華、賤夷狄”的傳統做法,實行“以夷制夷”、“因俗而治”的羈縻統治,D項正確;唐太宗主張給予少數民族恩惠,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這些都不屬于放任自由的表現,A項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藩漢分治是契丹人的治國方略,排除B項;唐太宗在位時期對少數民族實行“以夷制夷”、“因俗而治”的羈縻統治,這與“以守代攻(意思是以防御作為進攻的手段)”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4.宋代都市舉辦宴席時,有張掛書畫的習俗,一些商鋪酒肆也“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食客”,南方“杭城茶肆亦如之”。上述現象反映出宋代()A.經濟重心的南移 B.崇文的社會氛圍 C.印刷技術的改良 D.士族階層的衰落【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宋代都市中的酒肆和茶肆等商鋪有張掛書畫的習俗,說明宋代商業經營注重營銷策略,也體現了宋代崇文的社會氛圍,B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宋代崇文的社會氛圍,未涉及南北方經濟發展狀況的獨臂,材料內容與經濟重心的南移無關,排除A項;印刷技術的改良有利于文化事業的發展,但材料強調宋代崇文的社會氛圍,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現象反映出宋代崇文的社會氛圍,與士族階層的衰落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5.萬歷年間,司禮監太監孫隆在蘇州加征絲織品輸出稅時,“止榷行商,不征坐賈”,致使“吳中之轉販日稀,織戶之機張日減”。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行商勢力壯大 B.稅制改革激化階級矛盾C.長途貿易興起 D.專制統治妨礙經濟發展【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司禮監加征絲織品輸出稅,影響了正常的工商業活動,導致民營手工業的發展日益衰落,由此體現了專制統治妨礙經濟發展,D項正確;根據材料解析可知,司禮監加征絲織品輸出稅,致使工商業活動受阻,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司禮監在蘇州加征絲織品輸出稅,不屬于稅制改革,也未體現階級矛盾的激化,排除B項;長途貿易是指跨越較長的距離進行的商品貿易,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項。故選D項。6.太平天國被鎮壓后,清廷雖有意打壓湘軍,但為了平定四方,仍委任一批湘軍核心人物以高官。如曾國藩、左宗棠出任欽差大臣,胡林翼官至湖北巡撫。這反映出清朝()A.邊疆危機得以解決 B.八旗綠營已被取代C.權力結構發生改變 D.中央權威受到挑戰【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太平天國被鎮壓后(中國)。據材料“委任一批湘軍核心人物以高官。如曾國藩、左宗棠出任欽差大臣,胡林翼官至湖北巡撫。”和所學可知,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漢族地主迅速崛起,這打破了清朝前期以滿族貴族為核心、中央高度集權的傳統權力結構,漢族地方官員勢力顯著上升,反映出清朝統治集團內部權力結構的重大調整,C項正確;19世紀60年代以后,中國西北、西南、東南邊疆地區安全遇到了嚴重危機,特別是《馬關條約》喪權辱國,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同時材料也未體現邊疆危機得以解決,排除A項;“八旗綠營已被取代”雖反映部分史實,但材料未直接體現其被取代,排除B項;清廷權力結構變化不意味著中央權威受到挑戰,材料中清廷主動委任湘軍官員,更直接體現權力結構的主動調整而非被動挑戰,排除D項。故選C項。7.下圖為1908年《神州日報》刊登的漫畫,該漫畫意在()A.鼓動變革 B.維護利權 C.呼吁和平 D.倡導反帝【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08年(中國)。據材料“《節節運》”并結合所學可知,該漫畫是在20世紀初清末憲政時期刊登,其目的是希望通過清末憲政,使中國就像“竹子”拔節,蒸蒸日上,興旺發達,A項正確;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深和對路礦利權的掠奪。收回利權,維護國權成為舉國上下的普遍意識,在這種局面下,一些地方督撫也力主維護利權,最終催生了收回利權運動的興起,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機加深;面對民族危機,為維護統治,清政府于1901年--1911年掀起清末憲政,意圖維護統治,與“和平”無關,排除C項;1908年《神州日報》刊登的漫畫《節節運》,目的是希望通過清末憲政,維護封建統治,使中國出現一個日新月異的新變化,未涉及“反帝”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8.1939年12月,《新華日報》“讀者來信”專欄刊登了四位國統區學生的來信。信中反映學校仍使用戰前教材,只背公式教條,嚴禁學生閱讀抗戰理論書籍等問題。編輯在信后呼吁:教育當局應實施戰時教育,以冀解除學生精神上的苦痛。這說明當時()A.國統區實施奴化教育 B.青年學生關注社會革命C.中國抗戰形勢嚴峻復雜 D.讀者文化水平普遍提升【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9年(中國)。根據材料“1939年12月”“教育當局應實施戰時教育,以冀解除學生精神上的苦痛”可知,此時中國抗戰形勢嚴峻復雜,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國統區學生呼吁實施戰時教育,以應對抗戰形勢,C項正確;淪陷區實施奴化教育,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青年學生關注抗戰局勢,并不是關注社會革命,不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抗戰時期青年學生的教育訴求,并不能體現讀者文化水平普遍提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9.1949年1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要求東北須每日運糧入關,以應付京津需要;12月又在上海周圍部署三道糧食防線:第一道是杭嘉湖、蘇錫常一線的現有存糧,第二道是江浙皖地區的急速運糧,第三道由東北、華中、四川組織搶運的糧食構成。中財委的這些措施意在()A.掌握市場的主動權 B.發揮計劃經濟優勢C.統一全國財經體系 D.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9年(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地區的不法投機商哄抬糧食價格,百姓生活深受影響。中央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集中調運一批糧食,由中央財經委員會直接掌握,在適當的時候集中拋售,給投機資本家以毀滅性的打擊,從而掌握市場的主動權,促使糧價逐步回落,A項正確;此時的中國還未建立計劃經濟體制,排除B項;根據材料可知,中財委的這些措施意在掌握市場的主動權,材料措施并不能統一全國財經體系,排除C項;中財委的這些措施意在掌握市場的主動權和穩定糧食價格,而不是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排除D項。故選A項。10.隨著亞歷山大的遠征,成千上萬的希臘人走出了故土,渴望在異國他鄉尋找財富。有些成了政府官員,有些則服務于軍隊,但大多數人變成了當地的居民,并從事著各種職業,如商人、醫生、建筑師、體育競技者和男女演員等。希臘人的遷徙()A.摧毀了被征服地的文明 B.打通了中西方商貿之路C.改變了區域文化的面貌 D.造成了嚴重的種族對立【答案】C【解析】根據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亞歷山大帝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亞歷山大東征后推行希臘化政策,通過建立數十座以希臘文化為核心的城市,將希臘的語言、藝術、建筑和哲學傳播到被征服地區。他推動了東西方文化交融,使地中海東部諸國進入“希臘化時代”。希臘的商人、醫生、建筑師等職業群體在異國定居,直接促進了希臘文化與波斯、埃及等本土文明的融合,形成了新的混合文化形態,從而改變了區域文化的面貌,C項正確;亞歷山大征服了多個地區,但未系統摧毀當地的文明,排除A項;希臘人的遷徙側重文化而非直接貿易通道的建立。中西方商貿主要指漢朝與羅馬的絲綢之路,此時尚未形成,排除B項;亞歷山大鼓勵希臘人與當地人通婚,并通過聯姻緩和民族矛盾,“造成嚴重的種族對立”的說法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C項。11.瘰疬病是一種淋巴結核病,會使患者的脖子生出大腫塊,十分影響形象。13世紀時,人們相信君主具有祛除此病的神力,即國王的手在患處摸一摸,病就可以痊愈。因此君王的觸診成為備受珍視的治療儀式,在英法等地流行了五百年。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西歐()A.理性精神逐漸缺失 B.世俗權威得以增強C.衛生環境持續惡化 D.騎士文化蔚然成風【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3世紀(西歐)。根據材料可知,人們相信君主具有祛除此病的神力,有利于神化君主的形象,從而增強世俗權威,B項正確;人們相信君主具有祛除此病的神力,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蒙昧思想,但“理性精神逐漸缺失”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只描述了瘰疬病的病情狀況和人們相信君主具有祛除此病的神力,不能直接反映衛生環境持續惡化,排除C項;騎士文化是一種崇尚榮譽、忠誠和勇氣的文化,起源于中世紀的歐洲,是封建制度下的產物,材料并未涉及該文化的流行情況,排除D項。故選B項。12.14世紀北非旅行家伊本·白圖泰的見聞可知,當時()地區內容非洲東海岸周邊的大城市,如蒙巴薩、桑給巴爾有許多穆斯林商人當地以出口奴隸、金子、馬匹、象牙和進口南亞棉花主摩加迪沙的蘇丹將一件榮(絲)袍送給自己A.阿拉伯帝國的崛起 B.西歐對新航路的探索C.大津巴布韋的強盛 D.環印度洋貿易的繁榮【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4世紀北非。根據材料“如蒙巴薩、桑給巴爾有許多穆斯林商人”“當地以出口奴隸、金子、馬匹、象牙和進口南亞棉花為主”“摩加迪沙的蘇丹將一件榮(絲)袍送給自己”等信息可知,非洲東海岸的國家和城市對外貿易發達,它們與亞洲國家和地區貿易聯系較多,反映了當時環印度洋貿易的繁榮,D項正確;此時阿拉伯帝國早已覆滅,排除A項;材料內容強調了環印度洋貿易的繁榮,沒有明確強調新航路開辟的史實,排除B項;大津巴布韋位于南非地區,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3.《九十五條論綱》提出后,其主張很快變成了德語和各種民族語言的印刷品。此后三十年內,新教出版了大約600萬冊的印刷品,有時還會配上一幅馬丁·路德的頭像。據當時人口計算,平均每個識字的人手中擁有22本新教宣傳冊。這些印刷品()A.加快了德意志統一進程 B.促進歐洲人文精神的萌發C.有助于民族意識的覺醒 D.摧毀羅馬教廷的神權統治【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德意志。根據材料“其主張很快變成了德語和各種民族語言的印刷品。此后三十年內,新教出版了大約600萬冊的印刷品,有時還會配上一幅馬丁·路德的頭像”可知,馬丁·路德的主張以德語和各種民族語言的形式傳播,有利于民族意識的覺醒,C項正確;德意志統一發生在19世紀,與16世紀的宗教改革無直接關聯,排除A項;古希臘時期,歐洲人文精神就已萌發,排除B項;宗教改革削弱了教廷權威,但并未徹底“摧毀”,排除D項。故選C項。14.1826年,英國中等階級和名流們成立了“有用的知識傳播會”,向工人提供“有趣的”“實用的”知識,如“十先令如何持家”等。對此,大法官布魯厄姆認為,有了這些知識,整天與機器打交道的人就會成為“世界上最適合搞發明創造的人”,他們掙得的面包也會“更香甜”。由此可見,中等階級提倡的“有用的知識”()A.大幅改善了工人群體待遇 B.具有一定的階級色彩C.推動了科技革命深入開展 D.體現民主政治的進步【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英國)。據題干“中等階級和名流們成立了‘有用的知識傳播會’,向工人提供‘有趣的’‘實用的’知識……他們掙得的面包也會‘更香甜’”,此舉旨在通過思想引導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具有階級控制意圖,B項正確;題干未提工人待遇改善且19世紀剝削本質未變,排除A項;科技革命需系統性革新,非個體知識可推動,排除C項;未涉及民主政治制度變革,排除D項。故選B項。15.1939年3月,蘇共召開了第18次代表大會。斯大林在會上聲明:蘇聯“今后還要執行維護和平與加強同所有國家事務聯系的政策”,但更要“保持謹慎態度,不讓那些慣于從中漁利的戰爭挑撥者把我國卷入沖突中去。”據此推斷,蘇聯將要()A.緩和與德國外交關系 B.出兵波蘭建立緩沖區C.與英法共筑集體安全 D.援助中國以牽制日本【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9年3月(蘇聯)。據材料“保持謹慎態度,不讓那些慣于從中漁利的戰爭挑撥者把我國卷入沖突中去。”和所學可知,1938年9月《慕尼黑協定》簽訂后,蘇聯外交政策發生了變化,從單一的“聯合抗德”到“聯合抗德”和“一國自保”,宣布首要目標是不讓自己卷入戰爭中,實際上是為了維護本國利益而對法西斯德國的妥協、退讓,A項正確;在1939年8月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這個條約之后,德國入侵波蘭,蘇聯隨后也從東邊入侵,建立緩沖區,同時斯大林在會議上說要謹慎,避免卷入沖突,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英法當時采取綏靖政策的背景下,對蘇聯的共筑集體安全提議不太積極,蘇聯與英法合作因談判失敗未實現,導致后來蘇聯轉向與德國合作,排除C項;材料強調維護和平,加強聯系,但謹慎避免被卷入沖突,援華牽制日本雖存在,但非材料的直接指向,排除D項。故選A項。16.20世紀60-70年代,韓國一方面通過軍隊或獨裁政黨維護社會秩序,另一方面由技術性官僚制定并落實經濟發展計劃,同時采取市場經濟體制,積極引進外資與技術。這些政策措施使韓國迎來經濟高速增長的局面,被譽為“漢江奇跡”。韓國現代化模式()A.利于國內政局長期穩定 B.成為東亞各國發展標桿C.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特征 D.使其擺脫對西方的依賴【答案】C【解析】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60-70年代韓國。根據材料“韓國一方面通過軍隊或獨裁政黨維護社會秩序,另一方面由技術性官僚制定并落實經濟發展計劃,同時采取市場經濟體制,積極引進外資與技術”可知,韓國現代化模式既有軍隊或獨裁政黨的作用,也有經濟計劃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反映了韓國現代化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特征,C項正確;韓國通過軍隊或獨裁政黨維護社會秩序,國內矛盾相對尖銳,“國內政局長期穩定”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韓國現代化模式并沒有成為東亞各國發展標桿,中國的現代化模式就與韓國不同,排除B項;韓國現代化模式依然存在對西方的依賴,“使其擺脫對西方的依賴”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7年,陜西延長縣鉆探出的第一口工業油井成為中國石油工業的開端。之后,中國在新疆獨山子、甘肅玉門等地開采石油并煉制少量成品油。但當時中國的石油工業極其落后,1907—1949年,中國累計石油產量僅為278萬噸。中國的原油地質儲量估計為2億噸,“貧油國”的觀點在國內外普遍流行。當時中國的石油消費幾乎完全依靠進口。——摘編自李昕《1949年以來中國石油進出口地位演變》材料二1960年,中共中央決定從各方面抽調技術人員、干部和工人,在大慶開發和建設油田。以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誓言“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經過多方努力,大慶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油基地,產量達全國石油總產量的2/3,并在石油地質理論、油田開發和煉油工藝方面都有突破性進展。隨后我國又開發了勝利油田、大港油田。到1965年,國內需要的石油已全部自給,中國人靠洋油過日子的時代已經結束。——摘編自何沁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材料三——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緩慢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大慶油田建成的意義。(3)根據材料三,概括21世紀以來我國石油生產和消費的總體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廣告位承包租賃合同書】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2025企業租賃合同范例
- 2025網絡安全保險合同書
- 2025存量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版)
- 2025年墻壁粉刷工程施工合同
- 安徽省滁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英語試題(含答案)
- 環保招租廠房合同協議
- 環保閥門采購合同協議
- 生存物資采購合同協議
- 電力遷改施工合同協議
-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三冊期末檢測試卷
- 2025年保密知識試題庫(附參考答案)
- 山東鐵投集團筆試
- 2025年臨床醫師定期考核必考復習題庫及答案(900題)
- 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制度
- 2025年度光伏發電工程質量保修服務協議3篇
- 心理戰心理策略-洞察分析
- 二年級語文下冊 識字 口語交際 長大以后做什么教學實錄 新人教版
- 外協單位進廠安全
- 心肺復蘇術-cpr課件
- 影視動畫產業升級-洞察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