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寧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咸寧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咸寧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咸寧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咸寧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咸寧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陳寅恪在《魏晉南北朝史講演》中寫道:北朝漢人有認廟不認神的觀念,誰能定鼎嵩洛(洛:洛陽),誰便是文化正統的所在。據此推測,北朝人視為“文化正統”的朝代是A.曹魏B.蜀漢C.孫吳D.東晉2.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說:“每個農村都必須造成一個短時期的恐怖現象……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農民)葬入墳墓。一切革命的黨派、革命的同志,都將在他們面前受他們的檢驗而決定棄取。”基于這種認識,中國共產黨A.聯合國民黨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 B.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C.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 D.明確了農民階級應掌握革命領導權3.1456年,德國古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機,推動《圣經》的大規模印刷,此外《九十五條論綱》也得以大量印刷,迅速傳遍德國甚至歐洲,讓民眾能直接接觸到這類文本媒介。印刷術的進步A.利于民眾沖破教會思想控制 B.使德國成為歐洲的文化中心C.推動德國世俗化的迅速實現 D.直接開啟了理性王國的時代4.《后漢書》記載,公元89年,漢車騎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紀功,史稱《封燕然山銘》。2017年8月,經中蒙學者對蒙古國中部一處摩崖石刻嚴密論證,確認石刻即為《封燕然山銘》,也解決了長久以來對燕然山位置的猜測。這表明A.古代正史記載史實可信度最高B.不同類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參證C.實物史料比文獻史料更有價值D.歷史記載必須以考古研究佐證5.曾任英國財政大臣的沃波爾領導著全體內閣成員實行一致的政策,并堅持讓不服從他領導的閣員去職。反對他的人便以“首相”來稱呼他,以諷刺他不適當地突出自己,壓倒別的同僚,違反了大家所共同遵守的原則。作為首相的沃波爾A.開始成為英國最高權力的象征B.要求議會對其主導的內閣負責C.最終確立英國的內閣專制制度D.推動了英國責任內閣制的形成6.著名的歷史學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詞不可濫用》一文中說道:“歷覽前史,中國的封建時代恰恰是人性之花開得最盛最美的時代,是中國人的個性最為高揚的時代”,文中的“封建時代”指的是A.先秦時期B.秦漢時期C.唐宋時期D.明清時期7.唐代斗茶之風起源于貢茶之地福建,主要是茶民評比茶葉質量的高低。到了宋代,從制茶者到茶商,從民間到皇宮,從百姓到文人雅士,各個階層都愛玩斗茶。從此可見,宋代A.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B.社會生活平民化趨勢加強C.小農經濟趨向解體 D.文人雅士引領了社會潮流8.華中抗日根據地成立初期,市場上流通有法幣、偽幣和抗日民主政權發行的“抗幣”;到了抗戰后期,隨著法幣的貶值等“抗幣”已成為“新民主政權下地方性國家紙幣”,并為當地百姓所信賴。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A.日本侵略者借偽幣掠奪中國財富B.國民政府貨幣金融政策的徹底失敗C.抗日根據地的貨幣問題得到解決D.抗日民主政權獲得根據地民眾認同9.1831年,英國人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發現,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制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電動機也出現了,電力成為新能源。這說明A.科學成為技術進步的推動力B.產業結構發生新的變化C.實現了機器制造業的機械化D.技術革新呈現連鎖反應10.明中葉以后,浙江常山地區丁壯“屏(摒)來耜而事負載,以取日入傭值”,安徽徽州許多農民“執技藝或負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縣壯年農民也“多傭之四方”.這表明上述地區A.民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 B.農民與市場聯系密切C.社會貧富分化日益加劇 D.長途販運貿易的發展11.讓北宋中期統治者憂嘆“二虜之勢所以難制者,有城國,有行國……比之漢、唐,最為強盛”的“二虜”是指A.遼和西夏 B.遼和金 C.金和西夏 D.金和元12.范仲淹有詩句形容當時的農村狀況,“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歡喜,還有后人在后頭”。南宋及其后代政客文人也不斷引用這首詩,明人顧慶元撰寫的《夷白齊詩話》將其收錄其中。這句詩反映出A.農村租佃關系的日趨普遍 B.均田制下的農業生產發展較快C.農產品的商品化日趨提高 D.地權的轉移頻繁和私有化加強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1945~1955年,英國加大對防務戰略系統的調整力度。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英國采取的協調戰略對后世有很大影響。英蘇分屬歐洲兩端,戰后初期,兩國分別將東歐和西歐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英美戰略目標存在明顯差異,英、美、蘇在戰后安排和計劃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英國不得不改變其戰略防務系統。1947年,英國成立國防部,確立了新的國防機制,制定《總體戰略計劃》,確立了英國政府在總體戰略防務方面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在此基礎上,1951年5月,受到朝鮮戰爭的影響,重新修訂《全球戰略報告》,調整并確立了“大西洋戰聯盟”戰略,完善了英國戰略防務系統。1954年,在《英國防務政策報告》中,提出通過氫彈和“核威懾”戰略的構建來避免戰爭,增強英國防務戰略的防御性。——摘編自陳向陽《1947年英國<總體戰略計劃>述評》(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45~1955年英國防務戰略調整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45~1955年英國防務戰略調整的措施。14.(20分)材料李廣(?——前119年),隴西人。文帝時,匈奴進擾蕭關,李廣“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景帝三年,吳楚七國叛亂,李廣率部討伐吳楚軍,奪得敵軍戰旗,“顯功名昌邑下”。李廣駐守上郡時,曾率近百輕騎與匈奴數千騎遭遇,他布疑兵,進到離匈奴二里才止步。匈奴“見廣,以為誘騎,皆驚”,雙方對峙至夜半,“胡皆引兵而去”。后李廣轉為邊境多郡做太守,“皆以力戰為名”,匈奴稱呼他為“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李廣待人寬厚和氣不苛刻,治軍及其簡單省事,“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士卒自主快樂,“咸樂為之死”。武帝時,隨衛青出擊匈奴,因迷路失期被追責,自認“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無余財”。——摘編自《史記》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李廣的歷史貢獻。(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描述李廣的英雄形象。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由“誰能定鼎嵩洛(洛:洛陽),誰便是文化正統的所在。”可知,哪個朝代能夠定都洛陽,哪個朝代就被北朝人視為“文化正統”。曹魏定都洛陽,因此北朝人視為“文化正統”的朝代是曹魏,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蜀漢定都成都,因此不符合材料“誰能定鼎嵩洛(洛:洛陽),誰便是文化正統的所在”,故B選項錯誤;孫吳定都建業(今南京),也不符合材料“誰能定鼎嵩洛(洛:洛陽),誰便是文化正統的所在”,故C選項錯誤;東晉定都建康(今南京),也不是定都于洛陽,故D選項錯誤。2、C【解析】

考查土地革命。根據材料可知,毛澤東認識到農民階級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在此基礎上,中共領導并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故C項正確;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制定于1922年,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于1924年,中國革命領導權掌握在工人階級手中,故A、B、D錯誤。3、A【解析】

印刷術的發展推動了《圣經》《九十五條論綱》的大量印刷,使得民眾能直接接觸到這類文本媒介,可見印刷術推動了宗教改革思想的傳播,有利于民眾沖破教會思想控制,A正確;德國是活字印刷機發明地,但是不能由此證明德國成為歐洲的文化中心,B正確;民眾接觸的文本媒介是《圣經》和《九十五條論綱》,這依然是以宗教信仰為主題,不能迅速推動德國世俗化,C排除;題干背景是宗教改革,理性王國是啟蒙運動,排除D。4、B【解析】本題考查史學研究的相關知識,材料所述為2017年對摩崖石刻的研究論證證明了史書記載的《封燕然山銘》的真實性,說明不同類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參證,用于研究歷史,B說法正確;A“正史記載史實可信度最高”的說法不準確,且與材料無關,排除;文獻史料也可以反映真實的史實,是價值不一定比實物史料低,C不正確;并不是所有的歷史記載都可以通過考古研究加以佐證的,D不正確。點睛:史料是指可以據以為研究或討論歷史時的根據的東西。一般將史料區分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后者是指經過后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但二者的界限經常并不明確(例如史記就很難說是一手或二手史料)。一般中文所稱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因此在歷史研究中應采用多種史料相互印證等。5、D【解析】

據材料“曾任英國財政大臣的沃波爾領導著全體內閣成員實行一致的政策,并堅持讓不服從他領導的閣員去職。”并結合所學可知,沃波爾任英國財政大臣時,開創了內閣成員與其意見不一致時,要求國王解散議會提前大選,然后由新選出的議會決定首相去留的先例,推動了英國責任內閣制的形成,D正確;英王是英國最高權力的象征,A錯誤;據所學可知,責任內閣制形成時,內閣對議會負責,B錯誤;據所學可知,19世紀七十年代,內閣凌駕于議會至上,與材料不符,C錯誤。6、A【解析】

材料中“封建社會”就是分封建邦時代,也就是是先秦時期,尤其是春秋戰國階段,政治言論自由,學術思想自由,故A項正確。秦漢時期思想統一時代,故B項錯誤。唐宋時期是封建社會時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項錯誤。明清時期是思想受到壓制時代,故D項錯誤。7、B【解析】

據“從百姓到文人雅士,各個階層都愛玩斗茶”可知斗茶風靡,社會生活的平民化趨勢加強,故選B;經濟重心的完成是在南宋,題意無從體現,排除A;小農經濟在鴉片戰爭后才開始瓦解,排除C;文人雅士也是斗茶階層的成員之一,看不出其引領作用,排除D。故選B。8、D【解析】

依據材料中“隨著法幣的貶值等‘抗幣’已成為‘新民主政權下地方性國家紙幣’,并為當地百姓所信賴。”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民主政權發行的貨幣最終取得了成功,成為地方性國家紙幣,說明“抗幣”的合法性得到了當地民眾的認同,這實質上是對抗日民主政權的認同,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并未體現材料主旨,材料強調的是“抗幣”地位的變化;B選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國民政府的貨幣金融政策徹底失敗;C選項錯誤,僅從“抗幣”地位的變化不能說明抗日根據地的貨幣問題得到解決。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9、A【解析】

由材料“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發現,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制成發電機”,可見科學成為技術進步的推動力,故選A;材料沒有涉及產業結構問題,排除B;早在工業革命時期,已經實現機器制造業的機械化,排除C;材料主旨主旨不是技術革新呈現連鎖反應,排除D。10、B【解析】

明中葉以后東南沿海的農民做雇農、“執技藝或負販就食他郡”或“傭之四方”,表明這些地區的農民與市場聯系密切,B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民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A項錯誤;農民出賣勞動力、從事工商業,不能說明貧富分化的加劇,也不是長途販運貿易發展的表現,CD兩項錯誤。11、A【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北宋中期與北宋并立的兩個朝代分別是遼和西夏,故選A項;金建立于北宋末期,排除BC項;元是滅亡南宋后建立,排除D項。故選A。12、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信息“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歡喜,還有后人在后頭”反映了土地轉換的頻繁,土地私有化日益加強的趨勢,故D正確;材料體現不出租佃關系的日趨普遍,故A錯誤;均田制實行于北魏至唐朝前期,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農產品商品化的信息,故C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背景:戰后英蘇地緣矛盾的突出;戰后英美蘇戰略關系的不確定性;朝鮮戰爭對世界局勢的影響;核武器對全球戰略安全的威脅;兩極格局的加強。(2)措施:成立國防部并制定《總體戰略計劃》;確立“大西洋聯盟”戰略體系;構建氫彈和“核威懾”戰略防務體系。【解析】

(1)背景:根據材料“英蘇分屬歐洲兩端,戰后初期,兩國分別將東歐和西歐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可知,戰后英蘇地緣矛盾的突出;根據材料“英、美、蘇在戰后安排和計劃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英國不得不改變其戰略防務系統”可知,戰后英美蘇戰略關系的不確定性;根據材料“1951年5月,受到朝鮮戰爭的影響,……調整并確立了“大西洋戰聯盟”戰略,完善了英國戰略防務系統”可得出朝鮮戰爭對世界局勢的影響;根據材料“1954年,在《英國防務政策報告》中,提出通過氫彈和‘核威懾’戰略的構建來避免戰爭,增強英國防務戰略的防御性”可知,核武器對全球戰略安全的威脅促進了英國戰略防務的調整;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戰略防務調增的大背景是兩極格局的加強。(2)措施:根據材料“1947年,英國成立國防部,確立了新的國防機制,制定《總體戰略計劃》”可知,英國采取的第一個措施是成立國防部并制定《總體戰略計劃》;根據材料“調整并確立了“大西洋戰聯盟”戰略”可知,英國確立“大西洋聯盟”戰略體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