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學2025屆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北京101中學2025屆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北京101中學2025屆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北京101中學2025屆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北京101中學2025屆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101中學2025屆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13年,美國汽車產業最大的獨占企業之一福特公司原來每生產一輛汽車所需勞動時間為12小時8分鐘。當引進T型車裝配線后,時間縮短至2小時35分。后來繼續擴大T型車裝配線后,平均每輛車所需時間降低為一個半小時。這說明A.壟斷有利于提升產品競爭力B.行業壟斷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C.自由競爭的企業法則遭拋棄D.商業壟斷行為破壞了社會公平2.如圖是晚清《淺說畫報》中一幅題為《戰時赤十字會起矣》的版畫(部分)。講述的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上海醫院醫學堂的女學生和另外一些女學堂的畢業生組成紅十字會,到武昌前線幫助革命軍的情形。據此判斷正確的是A.通俗性報刊滿足了市民文化消遣娛樂的需要B.女子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時也逐漸步入社會C.改良后的旗袍成為城鎮新潮女性的日常著裝D.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3.建國初期中蘇簽約:“共同防止日本帝國主義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為上與日本相勾結的國家之重新侵略”,2001年中俄兩國簽約:“據有關協定進行的軍事和軍技合作不針對第三國”。對此解讀準確的是A.中俄關系是中國最重要的大國關系 B.當今的中國積極發展睦鄰友好關系C.中日兩國的矛盾得以解決 D.中俄合作以軍事領域為主4.圖1和圖2中,我國當時實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分封制、郡縣制B.郡國并行制、行省制C.郡縣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5.《歐洲瓷器史)中提到:“銀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國作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國提供到歐洲市場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歐洲風格的器皿……有時歐洲主顧訂購的器皿帶有盾形紋徽。”這一現象說明A.市場需求刺激制瓷業發展B.歐洲改進了中國制瓷技術C.官營手工業壟斷制瓷技術D.中國被完全卷入世界市場6.下圖(石斧)反映的歷史信息較為準確的是:A.原始農業 B.聚族而居 C.貧富分化 D.文明起源7.西周前期,“王臣”主要為周王所有,平時在國都附近活動。西周晚期,“王臣”變得前所未有的擴大,整個周王朝除周王以外的人都應當屬于“王臣”的范疇。王臣內涵的擴大表明A.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增強 B.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顯C.貴族世襲特權地位受沖擊 D.周天子的權力得到強化8.《白虎通·嫁娶》記載:“王者之娶,必先選于大國之女。”《左傳》也記載了春秋時期齊僖公想把女兒嫁給鄭國的世子姬忽,姬忽不敢接受:“人各有偶。齊大,非吾偶也!”這一現象反映了A.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 B.尊卑有序的綱常倫理C.內外有別的階級劃分 D.等級森嚴的宗法規則9.下列觀點,能夠得到梁啟超贊譽或提倡的是A.“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B.“王者承天意以從事”C.“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D.“歷史者,敘述進化之現象也”10.新中國的誕生開啟了中國法制建設新紀元。下列立法1950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廢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工會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有組織和教育工人積極生產、發揮工人階級領導作用的職責。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A.具有社會主義革命性質 B.鞏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C.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D.奠定了新中國政治建設的基礎11.1918年《東方雜志》發表文章——《迷亂之現代人心》。文章認為:盲目輸入西方學說,導致國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則喪失、精神破產,造成通俗主義、平凡主義受推崇,盲從歐美之風盛行。該文針對的是A.“中體西用”思潮B.維新思潮C.馬克思主義D.新文化運動12.“在人類數千年歷史上,那些與中國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大致相當、且同樣以血緣關系為主要紐帶的民族或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實行君主制……春秋時期,曾經出現過無數次弒君現象,但是每次弒君過后,仍舊不得不尋找一位與王室有關的人出任國君,而從未有任何人主張通過民主選舉來確定國家領導人。”通過材料作者意在強調君主制:A.象征專制、黑暗、野蠻 B.維系血緣關系、鞏固民族統一C.是當時社會最好的選擇 D.有利于社會生產發展、國家鞏固統一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方最早的國家形式是古希臘各城邦,國家觀念也隨之出現。隨著基督教的出現,神學國家觀逐漸形成,奧古斯丁提出國家存在是因為人有原罪,國家是減輕原罪所必需的安排,國家是上帝的產物。啟蒙運動時期的霍布斯、洛克、盧梭等人都用社會契約論來闡釋自己的國家觀念。霍布斯認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滿惡意的,理性為人們提出一些簡單可行的和平契約,每個人都同意把權力和力量轉讓給主權者,從而形成國家。洛克強調人的自然權利不可讓渡、不可剝奪,否則人民將有權革命,強調政府必須實行法治和分權。——摘編自呂世倫《當代法的精神》等材料二中國傳統的君主統治形式實質是“家天下”,它將家和國聯結成一個“共同體”,“家長”是獨一無二的權威主體。維新時期,梁啟超批判舊的國家觀念,介紹西方新觀念。他認為當務之急是迅速養成自己的國家觀念以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他強調只有興民權才能強國家,人人有自由之權,國事決于公論。他更明確了君、臣、民三者的關系,認為君和臣都是為民辦事者。——摘編自王建朗、黃克武主編《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歐洲啟蒙思想家對近代國家觀念形成的促進作用。(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國維新時期的國家觀念與近代歐洲國家觀念內涵的相同之處,并說明不同之處及其產生的原因。14.(20分)華盛頓和拿破侖都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拿破侖是一位軍事天才。在10年時間里。他的大軍幾乎踏遍歐洲大陸……拿破侖大軍所到之處,廢除封建貴族特權,推行《拿破侖法典》。但是,拿破侖壓榨被征服地區,掠奪當地的財物。(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我們應該如何認識拿破侖的對外征戰?材料二:長時期以來,軍政和絕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戰爭和埃及戰爭的英雄人物第一執政當作偶像來崇拜,都齊聲祝愿他能有一個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國的偉大相符的稱號。……要說是皇帝篡奪了金鑾寶座,那么我們可以說,他身邊的同謀比善于導演喜悲劇的所有暴君都多,因為四分之三的法國人都參與了他的陰謀。——(法)康斯坦《回憶拿破侖》(2)依據材料二,概括促成拿破侖稱帝的因素。材料三歐洲則普遍認為,由人民自己治理國家,最終只會導致無政府主義和天下大亂。但不管怎樣,華盛頓并沒有順應當時的潮流,為世上多添一頂王冠。然而世界卻將因多了一位總統,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光甚至難以戴穩。——陳森《華盛頓—美國的開國元勛》(3)材料三表明華盛頓拒絕稱王,其個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認為,華盛頓實際上具備稱王的條件,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世界卻將因多了一位總統,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光甚至難以戴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壟斷的出現適應了資本主義大生產的要求,它提高勞動生產率,導致汽車成本下降,從而價格降低、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故答案為A項。B項,材料沒有涉及“行業壟斷”信息,排除;C項,自由競爭的企業法則遭拋棄的說法材料沒體現,排除;D項,商業壟斷行為破壞了社會公平的說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部分女醫學生和女學堂的畢業生組建紅十字會去前線支援武昌革命,說明女子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時也逐漸步入社會,B正確;材料與市民文化消遣娛樂無關,A排除;材料未涉及改良后的旗袍成為城鎮女性的日常著裝,且改良旗袍在中國大規模流行是在中華民國成立后,C排除;當時辛亥革命剛剛爆發,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不符合武昌起義的史實,D排除。故選B。3、B【解析】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建國初期的中蘇《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具有軍事結盟性質,體現了新中國初期實行的“一邊倒”政策,而2001年“不針對第三國”體現了改革開放后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體表現為不結盟政策,在與他國建交的時候強調國家之間應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說明中國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以建設和平的周邊環境,B項正確;中俄關系雖然很重要,但并非最重要的大國關系,A項錯誤;材料內容沒有體現中日兩國矛盾,并且C項表述不符合史實,C項錯誤;中俄合作并不是以軍事領域為中心,材料主要體現了當今中國積極發展睦鄰友好關系的現象,D項錯誤。4、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實際上考查的是學生的讀圖能力。注意圖一中“北海郡”“膠東國”等名稱,可知當時地方上郡縣、封國并存,聯系西漢初年地方上實行郡國并行制;圖二中“遼陽行省”等名稱,聯系元朝在地方上實行行省制度。所以答案選B。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中國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名師點睛】分封制和郡縣制的比較:

分封制

郡縣制

實行條件

與宗法制相聯系

在國家大一統的條件下實行

建立基礎

血緣關系

地域關系

傳承制度

諸侯王位世襲

官吏由皇帝任免調遷,官位概不世襲

官吏權利

擁有封地和相應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祿,無封地

與中央關系

諸侯國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

郡縣是地方行政機構,絕對服從中央

官員職責范圍

封地內有行政權,擁有對土地的管理權

轄區內只行使行政管理權,對土地無管理權

歷史作用

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

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統一

5、A【解析】

材料反映歐洲的訂購使得中國的瓷器更加多樣化,所以是歐洲市場需求刺激了制瓷業的發展,故A正確;材料信息沒有說歐洲改進了中國的制瓷技術,故B錯誤;官營手工業的產品是不投放市場的,與歐洲市場出現中國瓷器的說法沖突,故C錯誤;中國被完全卷入世界市場是在鴉片戰爭以后,故D錯誤。6、A【解析】

石斧是石器時代的農具,反映的是原始農業,故A正確;BCD材料無法體現,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石斧”,聯系所學古代農業發展的史實分析解答。7、B【解析】

“王臣”范圍的擴大體現了對周王認同度的增強,說明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顯,故選B;材料僅提及“王臣”范圍擴大,沒有涉及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增強和貴族世襲特權地位受到沖擊,排除AC;西周晚期周王的權力應該是被弱化,排除D。故選B。8、D【解析】

“王者之娶,必先選于大國之女。”意思是國君娶親,必然選娶的諸侯國國君的女兒。那么諸侯娶親,也要迎娶卿大夫伯爵等低一級別的女兒為妻。鄭國的世子認為自己的國家比齊國要弱小,所以他認為迎娶齊國國君的女兒不符合宗法規則,而不與齊僖公的女兒做親,故選D;門當戶對是普通百姓家庭的婚姻觀念,材料是具有宗法規則的婚姻觀念,A錯誤;尊卑有序是地位不對等,而姬忽和齊僖公不能體現尊卑關系,B錯誤;齊僖公和姬忽都屬于統治階級,不能體現內外有別的階級劃分,C錯誤。9、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梁啟超提出“歷史者,敘述進化之現象也”,認為歷史學當以進化論為指導思想,考察和敘述種種進化現象,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認為歷史是循環往復的過程,并未看到歷史的向前發展的趨勢,是“只知有陳跡而不知有今務”的體現,不會得到梁啟超的贊譽或提倡;B選項錯誤,“王者承天意以從事”體現了君權神授的思想,與現代民主法治社會的原則相違背,是“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家”的體現,不會得到梁啟超的贊譽或提倡;C選項錯誤,“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意為從歷史上來看,每五百年就會有一位圣賢君主興起,其中必定還有聞名于世的輔佐者,它認為歷史是循環往復的過程,不會得到梁啟超的贊譽或提倡。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10、B【解析】

從表格可以提取出“1950年”、“廢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等信息,這實際上是對人民民主革命的繼承和發展,“發揮工人領導作用”反映鞏固人民民主政權,綜合材料可知,材料中的立法鞏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故選B;社會主義革命是指反資產階級的革命,不能反映“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排除A;“廢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與實現國家工業化無關,排除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奠定了新中國的各項政治建設的基礎,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50年”、“廢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聯系建國初期我國鞏固新政權的措施分析解答。11、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可用排除法。由材料所給時間信息“1918年”可排除A、B兩項,A項是在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B項是在19世紀末。材料中“盲目輸入西方學說”針對的是新文化運動提倡西學、否定傳統文化的主張,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馬克思主義,因此C項錯誤。考點:新文化運動點評:新文化運動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運動。先進的知識法分子希望通過思想的解放,能夠取得西方國家所未獲得的理想的社會狀態,改造中國的舊社會。但是在宣傳西方的民主與科學,反對儒家傳統道德倫理觀念時,全盤否定傳統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響。12、B【解析】

據材料“同樣以血緣關系為主要紐帶的民族或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實行君主制”“每次弒君過后,仍舊不得不尋找一位與王室有關的人出任國君。”可知,作者意在強調君主制維系血緣關系、鞏固民族統一,故B正確;材料中作者對君主制基本持肯定態度,“象征專制、黑暗、野蠻”材料不能體現,故A錯誤;作者并沒有指出君主制是當時社會最好的選擇,C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君主制“有利于社會生產發展”,D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作用:否定神學國家觀念;闡釋了新的國家觀念,如國家來源:社會契約,國家歸屬:人民主權,國家運行機制:三權分立,國家職能:保護人權;構建了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的兩類國家政體。(2)相同之處:反對專制;主張實行代議制民主。不同之處:歐洲的國家觀念基于反教會神學,而中國維新時期的國家觀念基于反對君主專制和帝國主義侵略。原因:中世紀歐洲宗教神學阻礙社會發展,近代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程度高,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甲午戰后,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通過學習西方轉變國家觀念,探索強國之路。【解析】第(1)問,“作用”,由材料信息“隨著基督教的出現,神學國家觀逐漸形成,教會提出國家存在是因為人有原罪,國家是減輕原罪所必須的安排,國家是上帝的產物。啟蒙運動時期的霍布斯、洛克、盧梭等人都用社會契約論來闡釋自己的國家觀念”得出否定神學國家觀念、闡釋了新的國家觀念如社會契約“洛克強調人的自然權利不可讓渡、不可剝奪,否則人民將有權革命,強調政府必須實行法治和分權”得出國家歸屬,即人民主權;依據所學知識可以得出國家運行機制是三權分立;國家職能是保護人權;構建了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的兩類國家政體等。第(2)問,“相同之處”,由材料一信息“霍布斯認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滿惡意的,理性為人們提出一些簡單可行的和平契約,每個人都同意把權力和力量轉讓給主權者,從而形成國家”和材料二“他強調只有興民權才能強國家,人人有自由之權,國事決于公論。他更明確了君、臣、民三者的關系,君和臣都是為民辦事者”得出都反對專制;都主張實行代議制民主。“不同之處”,由材料一信息“隨著基督教的出現,神學國家觀逐漸形成,教會提出國家存在是因為人有原罪,國家是減輕原罪所必須的安排,國家是上帝的產物”和材料二信息“梁啟超批判舊的國家觀念,介紹西方新觀念。他認為當務之急是速養成自己的國家觀念以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