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寶山區吳淞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上海市寶山區吳淞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上海市寶山區吳淞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上海市寶山區吳淞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上海市寶山區吳淞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市寶山區吳淞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國際聯盟的一份調查表明,華南地區的雇農和半雇農占了農村人口的60%—90%,他們除了將年產莊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還要替佃主交納正常的地稅和附加稅(附加稅為正常地稅的35%—350%不等)。國民黨所做的僅僅是在1930年通過了一項將地租降低到主要作物的37.5%的決定,而即使是這一適度的措施也從未真正兌現。材料本質上反映了A.國民政府迫于內憂外患無力解決農民利益問題B.華南地區農民的苦難已達到了極端危急的地步C.國民政府放棄了孫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D.國民政府統治層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2.20世紀上半葉的某一時期,蘇聯平均每公頃土地每日需要的勞動者數量從15人下降到9.4人,而同期各地城市規模卻大幅度增長,例如莫斯科人口從212萬增加到413萬人。由此可知當時A.新經濟政策帶動市場活躍 B.反法西斯戰爭的人力調整C.農業集體化生產效率提高 D.工業化建設改變人口布局3.下表是1981年——1984年的美國、歐共體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由此可知()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美國3.1%2.6%3.5%6.5%歐共體-0.3%2.1%3.1%3.1%中國5.2%9.1%10.9%15.2%A.市場因素對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B.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開展推動經濟增長C.歐洲一體化制約了其經濟增長的速度D.新經濟推動美國經濟走出“滯脹”危機4.明宣德二年(1427年)的會試首次實行南北卷制度。會試錄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來,南北卷演變為南北中卷,錄取比例為55%、35%和10%。這一做法A.保證了科舉制公平公正選拔人才B.有利于科舉人才來源的相對平衡C.推動了明代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D.促進了全國范圍內尚學風氣形成5.下表為20世紀80年代深圳創造的部分“全國第一”情況。材料反映了深圳A.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點 B.是新時期經濟改革的方向標C.開發了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D.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6.1901年1月,清廷發布上諭:“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無一成不變之治法?!w不易者三綱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變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边@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務運動 B.百日維新 C.清末新政 D.預備立憲7.漢代,蜀地百姓“帥導群妾,咸循蠶蔟。分繭理絲,女工是敕?!痹邶R地,平民“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边@反映出當時A.家庭絲織業生產盛行 B.生產具有標準化的特征C.絲織業地域分工形成 D.絲織業商品化趨勢明顯8.據統計,1972—1995年世界生產增長了7倍,而同期國際金融市場膨脹了43倍。1998年全球外匯市場日成交量達到1.5萬億美元,年成交量達400萬一500萬億美元。股票市場更是一路飆升,僅在1998年下半年就上漲了近7萬億美元,超過同期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5萬億美元)。這體現出A.全球經濟結構發展的不平衡性 B.世界經濟政治新秩序逐漸建立C.各國調整經濟體制勢在必行 D.世界經濟的風險性增加9.康有為曾說,在此“沉族破家,肝腦原野”的危難關頭,“與其分滅于外,慘為亡國之戮囚,孰若付權子民,猶得守府而安榮”這反映出康有為A.提出了“自由為體、民主為用”的主張 B.認為君主立憲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C.維護既有統治者利益的前提下改革專制制度 D.倡導以分權政治體制取代封建專制10.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边@段話A.解釋了港澳的政治實體地位 B.強調了和平統一的價值C.闡明了“兩種制度”的意義 D.設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線11.與法德等歐陸國家相比,美國在現代化啟動時期最突出的優勢是A.自然資源豐富 B.沒有封建傳統束縛C.外來移民數量龐大 D.發明眾多科技領先12.著名經濟學者許滌新提出,外國在華資本是中國最早使用機械動力的資本主義企業,是中國資本主義的組成部分,盡管列強在甲午戰爭前尚未取得在中國設廠的權利,但到1894年各國在華工廠已超過100家。許滌新的觀點已為多數經濟學者所采納。這一觀點說明了A.西方的侵略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擴大B.中國資本主義是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組成部分C.中國成為西方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D.西方經濟擴張推動了中國經濟形式的不斷創新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主席提出,中法兩國和兩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和法國夢的過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共同實現“中法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7世紀)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法國)啟蒙思想家們所矚目。幾乎所有著名的啟蒙思想家都接觸過有關中國的材料,并在他們的著作中談論過中國。……堪稱啟蒙思想家領袖的伏爾泰,對中國最為關注和仰慕,他曾說:“當我們還是野蠻人時,這個民族已有高度文明了?!薄谡軐W方面,他們在悉心研究儒家學說的同時,對老子的思想也有所探索。在政治方面,他們考察了中國的政體、官制、司法制度等。在經濟方面,他們注意到中國歷代的重農思想和土地、地租、賦稅、商業等問題。在文學藝術方面,他們介紹了中國的詩歌、散文、戲劇和繪畫,研究中國的文字和語法。總之,中國的一切都引起他們的興趣,為他們所關心?!幾栽S明龍《中國古代文化對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影響》(1)據材料一,概括法國啟蒙思想家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所體現的特點。結合時代背景,概括法國啟蒙思想家對古代“中國的一切”都產生興趣的原因。材料二1958年,戴高樂著力調整法國對外政策。他說:“美國人的政策有時表現得令人惱火,美國并不是歐洲的一部分?!灾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幾乎整個中國都集合在中國政府之下,它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法國)必須直接聽到中國的聲音。”1963年10月,戴高樂授權前總理富爾攜帶他的親筆信到中國,代表他同中國商談兩國關系。在雙方就法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達成默契的前提下,同意法國提出中法先建交而導致法國同斷交的方案。1964年1月27日,中法發表聯合公報,宣布兩國建立外交關系。戴高樂說:“這是基于事實和理智的影響日益加強,相信目前某些國家的政府遲早會仿效法國?!薄幾詮埡暌恪冬F代國際關系發展史》(2)依據材料二概述中法建交的歷史背景。結合所學指出中法建交產生的歷史影響。舉例說明戴高樂口中的“某些國家的政府遲早會仿效法國”。14.(20分)發展海洋經濟,維護海洋權益,是當今世界備受關注的熱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我國古代農業文明發達,缺乏海洋意識、海權觀念。16世紀時,英國人認為“航海是謀求國家福利與安全的最重要手段。”美國人馬漢于1890年出版了《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提出了“是否控制海洋決定了國家的興衰”說。19世紀末20世紀初,嚴復認識到“吾國開辟以來……長置海權與度外,至于今,其敝見矣”。嚴復還提出海權具有“國振馭遠之良策,民收航海之利資”的政治與經濟的雙重目的。結合材料和所學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嚴復提出海權思想的原因?用史實說明英國確立海上霸權的過程。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黨沒有為雇農生存條件的改善而采取有效措施,并不是無力解決,也不是放棄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而是其代表的階級利益決定了國民黨維護本階級和本黨的利益,故D選項正確,排除A、C選項;華南地區農民生存艱難,但是無法體現極端危機,故B選項錯誤。2、D【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此時期蘇聯的工業化建設吸引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人口布局得到改變,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不是此時人口大量轉移的原因,排除;戰爭使城市人口減少,并非增加,B選項錯誤;C選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D。3、A【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在此時期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持續增長,美國和歐共體的年平均增長率也基本呈增長趨勢。結合所學可知,美國和歐共體在80年代后進一步發揮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而中國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發揮市場的作用。綜上所述,這表明市場因素對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1984年以后,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與材料時間不符;C選項錯誤,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時歐共體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也基本呈增長趨勢,不能說明歐洲一體化制約了其經濟增長的速度;D選項錯誤,“新經濟”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4、B【解析】

明代科舉實行分地區錄取的措施,主要是由于當時地區經濟文化水平發展不平衡,這一做法有利于科舉人才來源的相對平衡,故選B項;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是為了保證人才人員相對平衡,并不是為了保證公平公正選拔人才,排除A;南宋時我國經濟重心已經完成了南移,排除C;D項內容無從體現,不符合題意主旨,排除。故選B。5、B【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20世紀80年代”“全國第一”并結合改革開放后深圳特區的經濟成就可得出,深圳在新時期起到了經濟改革的方向標的作用。B正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此之前并未開設試驗點,A排除;經濟新的增長點的出現是建立在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礎上的,而20世紀80年代屬于經濟體制改革的初期,C排除;深圳創造的第一不能體現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D排除。故選B。6、C【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詞是“1901年”和“清廷”,可知是清末新政。C正確。7、A【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百姓”“平民”“分繭理絲”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業領域絲織業生產盛行,故答案為A項;材料沒有反映出標準化特征,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絲織業的地域分工,排除C項;材料沒有說明這種生產是面向市場,看不出商品化趨勢明顯,排除D項。8、D【解析】

金融市場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世界的生產增長,過度膨脹的金融市場加大了世界經濟的風險性,故選D;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經濟風險性的增加,沒有體現全球經濟結構的不平衡性,排除A;BC與題意主旨無關,無法體現,排除。故選D。9、C【解析】

由材料“孰若付權子民,猶得守府而安榮”可知,康有為主張將權力下放于民眾以求得統治的延續,即主張在維護既有統治者利益的前提下改革專制制度,故選C;A項是嚴復的主張,而非康有為,排除;材料未就不同的政體形式進行比較,無法得出B項結論,排除;材料僅提及將權力下放給民眾,并未提及如何分權問題,故無法得出D項結論,排除。10、D【解析】

由“愛國者為主體”“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可得出承認、肯定一個中國是港澳高度自治的前提,故這段話設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線,故D正確;港澳不是政治實體,故A錯誤;材料未涉及和平統一、兩種制度,故BC錯誤。故選D。11、B【解析】

美國是通過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建立的國家,沒有封建傳統的束縛,選項B正確;自然資源、移民數量以及科技均不是美國的突出優勢,選項A、C、D排除。12、A【解析】

由材料信息“外國在華資本是中國最早使用機械動力的資本主義企業,是中國資本主義的組成部分”可知,外國在華工廠的增多就意味著中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擴大,即西方的侵略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擴大,故A正確;B項說法錯誤,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是獨立于西方的;沒有列強銷售商品和掠奪原料的信息,材料不能得出中國成為西方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故C項排除;材料沒有涉及經濟形式不斷創新,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特點:幾乎所有的啟蒙思想家都有參與:態度多持高度贊賞;研究涉及的領域廣泛。原因: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反封建斗爭的需要;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輝煌文化的精髓為其提供依據。(2)背景:歐洲開始走向一體化,法國力圖擺脫美國的控制:新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意義:是法國擺脫美國控制,發展獨立外交的重要表現;有利于改善新中國的外交局面;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說明:70年代初,美國在與蘇聯的爭霸中日漸處于弱勢,新中國的綜合國力則進一步提高,美國被迫改善與中國的關系。1972年尼克松訪華,雙方發表《中美上海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979年兩國正式建交?!窘馕觥?/p>

(1)據“中國的一切都引起他們的興趣,為他們所關心”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法國啟蒙思想家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所體現的特點主要是啟蒙思想家們幾乎都由參與,并對中國傳統文化持贊賞態度,研究領域廣泛。法國啟蒙思想家對中國文化的研究的原因結合所學可從法國資本主義發展、反封建斗爭的需要、中國傳統文化自身的優點等方面進行總結。(2)據“美國人的政策有時表現得令人惱火,美國并不是歐洲的一部分”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法建交的背景主要是歐洲走向一體化,法國力圖擺脫美國控制,新中國成立后國力逐漸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法建交的影響可結合所學從中法兩國發展獨立外交、沖擊美蘇兩極格局的角度進行闡述。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戴高樂口中的“某些國家的政府遲早會仿效法國”指的是西方國家不斷與中國建交,結合中美、中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