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項城三高2025屆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南省周口市項城三高2025屆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南省周口市項城三高2025屆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南省周口市項城三高2025屆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南省周口市項城三高2025屆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周口市項城三高2025屆高考歷史必刷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學者指出,在古代雅典,“個人實際上不受保護,并且任由集體擺布。……因為它不允許一個公民比其他公民更優秀,在這種制度下,個人的地位總是危在旦夕,一夜之間可能從最高自由墮入苛酷的奴隸狀態”。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是,古代雅典A.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義精神B.公民個體利益服從于城邦利益C.進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嘗試D.公民參政議政范圍不斷擴大2.下列主張,出自王陽明的是A.克己復禮為仁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D.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觀理以格夫物3.《漢書·食貨志》記載:“或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五”。宋代戶口登記為主戶和客戶,客戶指自己無田,租種地主土地者。明代地租形態由以分成租為主發展到以定額租為主,地主的干預減少。這說明中國古代A.賦役制度改革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B.長工、短工的人身依附關系逐漸減弱C.租佃關系不斷發展 D.自耕農經濟的演變4.英國史學家彼得在《德國天才》中寫道:“德意志帝國盡管已經成為一個工業強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工業、科學與思想領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國仍然被一小部分傳統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貴族與軍事領袖,而他們的首領正是皇帝本人。”由此可見當時的德國A.軍事封建色彩濃厚B.政治體制嚴重制約經濟發展C.統一的國內市場已經形成D.存在著經濟崛起與政治滯后的錯位現象5.針對裁判官自由判斷的規定和實踐,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指出:“你們(裁判官,行省總督)最好能夠確定證人的誠實信用程度,他們的身份,他們的尊嚴,他們的名聲,誰似乎閃爍其辭,是否自相矛盾或顯然的據實回答。”由此看出哈德良皇帝A.主張去除公民法的形式主義傾向 B.主張司法實踐中應體現理性精神C.關注司法程序的合理性 D.認為羅馬法不應帶有歧視色彩6.辛亥革命后,傳統權威隨著清王朝的垮臺而崩塌,但新權威并沒有因共和政府的產生而樹立,在呼喚秩序與權威的社會潮流的影響下,袁世凱當上了臨時大總統。這反映出A.民眾對封建專制統治的向往 B.近代中國探索直接民主的成功嘗試C.北洋軍閥混戰導致社會動蕩 D.袁世凱就職具有一定的社會基礎7.圖片取材于某中學生創作的關于俄國農奴制改革的漫畫。結合所學判斷,農奴獲得自由“如此自由”A.即獲得了土地、權力和財富B.指的是擺脫了人身依附關系C.是通過自下而上方式實現的D.受到當時社會各階層的反對8.下表是西漢列侯分封情況一覽表。西漢中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發生變化,引發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高帝惠帝呂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各朝所分封的功臣侯與外戚恩澤侯1391312132284143115101322士人出身的列侯80001341024615所占比例6%0005%4%29%32%13%40%46%68%A.獨尊儒術推行B.宦官外戚專權C.中央集權加強D.重文輕武實施9.有學者在研究中國早期國家時注意到:周“克殷踐奄,滅國數十,而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魯衛晉齊四國,又以王室至親為東方大藩。”這表明A.官僚體制成為當時社會的主宰B.素養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C.以分封制構架國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國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緣關系的明顯影響10.(加試題)走進歷史博物館,人們經常能看到說明書上畫著一個“馬”字,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的寫法卻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統一文字,方塊字還不知道會裂變成幾種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然而有學者翻檢史書注意到,戰國時的外交活動非常頻繁,縱橫家們到處上書,謀求列國君主信用,卻沒有出現任何文字障礙的例子。研究戰國七雄的文字,發現90%以上是一樣的,秦統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罷其不與秦文合者”。這說明A.治史之難,難在問題的發現與提出,難在觀點的梳理與解讀B.認識事物有一個摸索的過程,但材料無疑是歷史研究的出發點C.對人們視為定論的說法,不可盲從,應當搜集原始材料去檢驗D.處理問題與史料的關系時,須杜絕先樹觀點,再找材料的做法11.列寧說:“‘一戰’后美國幾乎把所有國家,甚至最富有國家,都變成了向自己進貢的國家。”這表明()A.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B.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C.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D.美國工業產值躍居世界第一12.據江南與山越同居共耕的政權位于如圖處A.① B.② C.③ D.④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十二銅表法第六表所有權和占有(節選):三、使用土地的取得時效為二年,其他物品為一年。五、外國人永遠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羅馬市民財產的所有權。六、于訴訟進行中,在長官前對物的所有權有爭議時,應裁定該物歸事實上的占有者,或認為合適的人暫行占有。七、出賣的物品縱經交付,非在買受人付清價款或提供擔保以滿足出賣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權并不移轉。九、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毀而取回其木料。十、但在上述情況下,可對改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賠償雙倍于木料價金之訴。十一、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離,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從地中拔出后,則原所有人有權取回。問題:(1)以上材料集中反映了法律對人們哪方面權利的保護?(2)上述第五條后來發生了什么變化?(3)你如何認識以上條文所反映的羅馬的法律?14.(20分)文明的演進從歷史來講,現代化的涵義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社會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領域的自由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在此引領下,也促進了人類文明的演進,某校的學生社團組織同學對此進行了討論后作了如下專題的闡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主題一中國古代的青銅文明某博物館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銅器“衛盉”,器內銘文記載:“裘衛用玉璋與貴族矩伯換取了80朋(貨幣單位)的土地。這個換取手續征得了五個貴族的同意,并在相關部門的監督下完成。通過這樣的途徑,裘衛聚斂了大量財富。裘衛家族的第三代,隨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禮制: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主題二西方社會的法治文明《拿破侖法典》現藏于某博物館,以下為其中的摘錄主題三現代經濟的兩種模式某同學建立個人歷史博物館,收集有如下兩張圖片主題四中國現代的政治文明某博物館陳列有新中國國徽設計的兩種方案。方案①是以玉壁為主體,圖案中有國家名稱、紅色五星、金色齒輪、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進后的圖樣,保留了紅色五星、金色齒輪、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門圖案。(1)依據主題一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信息內容信息分析土地交換在監督下完成①土地與玉璋以朋為單位進行交換可以說明西周社會商品經濟有所發展,但水平不高②可以說明西周中期已經出現僭越禮制的現象青銅器的銘文③青銅器的鑄造工藝④(2)概括主題二中條款的原則,并指出該文件的思想來源。(3)主題三兩幅圖片反映的經濟模式有何不同目的?其共同手段是什么?(4)結合20世紀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談談你對主題四方案②加入天安門圖案的理解。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據材料中“個人實際上不受保護,并且任由集體擺布。”、“個人的地位總是危在旦夕”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古代雅典民主的實質是,民主制度就是一種進行集體決策的統治體系。這就意味著社會不允許給獨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許個人得到保護,它完全吞沒了個人。其主要依據是古代雅典公民個體利益服從于城邦利益,少數服從多數,因此B選項正確。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義精神、進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嘗試和公民參政議政范圍不斷擴大都不能說明古代雅典犧牲個人利益,推崇公民集體利益至上,其他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2、C【解析】

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主張內心反省,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等思想主張,故C正確;A是孔子的思想主張,排除;B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張,排除;D是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張,排除。故選C。3、C【解析】

根據材料“客戶指自己無田,租種地主土地者”“發展到以定額租為主,地主的干預減少”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明代地租發展為定額租,地主減少干預,從中國古代租佃關系在不同時期的變化看出租佃關系不斷發展,C項正確;材料內容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賦役制度改革,但沒有體現農民積極性提高,A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了租佃關系,主戶和客戶關系,沒有體現長工、短工的人身依附關系,B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了租佃關系的發展,不是自耕農經濟,D項錯誤。4、D【解析】

根據材料“德意志帝國是工業強國”“但德國仍然被一小部分傳統精英所控制”等信息可知當時德國存在著經濟崛起與政治滯后的錯位現象,D選項符合題意。軍事封建色彩濃厚是材料的一方面,A選項排除。根據材料德國是工業強國,B選項排除。統一的國內市場形成和材料主旨無關,C選項排除。5、B【解析】

哈德良皇帝的主張體現了對證人的重視,說明司法實踐中應體現理性精神,故選B;AC項與題意主旨不符,無從體現,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哈德良對證人的重視,D項與題意無關,排除。故選B。6、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共和政府無法建立新的權威,而民眾需要新權威、新秩序下的社會穩定,所以袁世凱才在各方擁護下就職臨時大總統。D正確;此時民眾向往的是建立民主政治,民眾對封建專制統治的向往與時代不符,A錯誤;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是臨時參議院選舉,而非民眾直接選舉,B錯誤;袁世凱去世后才出現北洋軍閥混戰局面,C錯誤。故選D。7、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俄國農奴制改革頒布了“二一九”法令,農奴獲得解放,不再依附于農奴主或地主,恢復了人身自由。故答案為B項。A項,根據所學可知,俄國農奴制改革實際上是對農民的一次殘酷的掠奪。且農奴只獲得了一定的自由,也沒有獲得權力和財富,排除A項;農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不是自下而上,排除C項;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奴獲得自由受到廣大農奴的支持和擁護,“社會各階層的反對”的表述太過絕對也不符合史實,排除。8、A【解析】

由表格可知,漢武帝之后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明顯呈現上升趨勢,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現象的產生與漢武帝推行獨尊儒術的措施有關,故選A。分封的功臣候與外戚恩澤候在表格中反映出的趨勢是不斷減少,故無法得出B項的結論,排除;加強中央集權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目的,不是具體造成變化的原因,排除C;重文輕武是宋朝加強統治的措施,而不是漢朝,排除D。9、D【解析】由“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魯衛晉齊四國,又以王室至親為東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諸侯國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貴戚統領,故選D;當時是貴族政治體制,故A不符合史實;題干說到的諸侯國不是以素養作為依據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構建的國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實。點睛:概念學習和理解是歷史考試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有些題目就是在偷換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就很難做對,在考題選項設計中的偷換概念中導致理解失誤而丟分。還有的題涉及的是幾個概念的區分和準確理解,只有把握每個概念的具體含義才可以,這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對。這一題實際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階段特征。10、C【解析】

根據材料“如果不是秦始皇統一文字,方塊字還不知道會裂變成幾種古怪的文字呢”、“研究戰國七雄的文字,發現90%以上是一樣的,秦統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罷其不與秦文合者””可知體現的是對人們視為定論的說法,不可盲從,應當搜集原始材料去檢驗,C選項符合題意。治史之難,難在問題的發現與提出,難在觀點的梳理與解讀的說法與材料無關,A選項排除。認識事物有一個摸索的過程,但材料無疑是歷史研究的出發點的說法與材料無關,B選項排除。處理問題與史料的關系時,應該注意用史料論證觀點的合理性,D選項排除。11、A【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一戰’后美國幾乎把所有國家,甚至最富有國家,都變成了向自己進貢的國家。”是指美國成為世界上的最大債權國,A項符合題意,B項出現在二戰之后,CD兩項材料中沒有體現。考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詳解】12、D【解析】

孫吳政權開發江南的舉措:迫使“山越”出山,與平原地區的漢族農民同居共耕。這一舉措對推動山越人經濟文化的進步,加速平原沃野的開發,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故④是孫權建立的吳政權所處地,答案為D;①在當時屬于部落時代,②是魏國,③是蜀國,均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水平1:能從材料中正確提取信息。·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水平2:其他答案。(2)水平1:能與課本知識準確結合。·隨著羅馬公民權的擴大,尤其是公元212年,卡拉卡拉授予帝國全體自由民以公民權,羅馬人與境內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別逐漸消失,原來所謂的“外國人”也有資格取得羅馬市民財產的所有權。水平2:其他答案。(3)水平l:能辯證地看待材料所反映的對私有財產的保護。·保護公民私有財產,有利于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主要維護的是貴族和富裕平民的利益。水平2:不能能辯證地看待兩種政治制度,非此即彼。其他答案。【解析】

(1)根據材料“外國人永遠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羅馬市民財產的所有權”“應裁定該物歸事實上的占有者,或認為合適的人暫行占有”“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等信息可知,材料內容體現了《十二銅表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2)根據材料“外國人永遠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羅馬市民財產的所有權”可知,《十二銅表法》只是用于羅馬公民,屬于公民法,但隨著羅馬帝國的建立及其領土的擴大,萬民法逐漸代替公民法,外族人在法律上的差別逐漸消失,原來所謂的“外國人”也有資格取得羅馬市民財產的所有權。(3)根據材料內容可知,材料所體現的法律條文主要側重于保護個人的私有財產,這有利于維護私有財產,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和穩定社會秩序,同時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維護平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