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高考歷史五模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觀察下列示意圖,按照正常時序,“?”處應填入A.辛亥革命 B.宋教仁遇刺案 C.護國運動 D.偽滿洲國建立2.“以前的地位顯赫的國家官員現在變成了輪流坐莊的‘貴族’,因而就沒有多大的影響力了。另外,國家公務由這么多公民承擔,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經歷。因此,同其他古代國家相比,雅典擁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這意在說明雅典A.國家官員不再履行管理職責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質C.國家事務應由貴族最終決定D.公民教育有利于處理公務3.周滅商后,周公提出“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制,惟仁是親”的政策,于是周武王“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令修盤庚之政,殷民大說(悅)”。這表明周武王A.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B.善于接納大臣意見C.采取以殷治殷的策略 D.嚴格防范商代后裔4.延安時期和改革開放以來,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兩個扭轉乾坤的“黃金時代”,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局面。這兩階段理論成就分別是A.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和“依法治國”方略確立B.毛澤東思想成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C.毛澤東思想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提出D.毛澤東思想萌發和經濟建設為中心指導思想確立5.1928年初,斯大林連發指令,要不遺余力的“打擊糧食商販和富農”,“逮捕投機商人和囤積糧食的富農”,用嚴酷的刑罰懲戒“蘇維埃政權的破壞者”,以震懾中農。促使斯大林發出這一指令的主要因素是A.農業集體化挫傷農民生產的積極性B.蘇維埃政權面臨敵對分子的進攻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激化了社會矛盾D.戰時共產主義的思想基礎仍然存在6.如圖為20世紀50年代中國年畫《新分黃牛牽到家》。這作品A.表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B.反映了農村生產力的解放C.再現了農村經濟調整的效果 D.體現了浪漫主義藝術風格7.中華元典“六經”誕生后,先秦諸子皆從中獲取養料,特別是儒家學者強調“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傳承與守護“六經”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這一現象反映出先秦時期A.價值觀念日益趨同B.儒學影響力不斷增強C.統一成為時代潮流D.文明發展具有延續性8.1956年,陳云在中共八大發言中提出,在工商業經營方面,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的主體,但是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這種個體經營是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的補充。這一發言體現出當時A.注重對經濟體制的探索B.資本主義經濟已經消失C.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D.社會主義改造尚不徹底9.美國學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中有這樣一段話:“19世紀下半葉,受進化論和科學分類學的影響,西方史學家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為不同類型,并孤立考一品確察各自發展的歷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據主導地位。20世紀以后,隨著相對論的傳播,西方史學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區之間的‘相對性’和‘關聯性’轉移,體現‘全球互動的’世界史便應運而生。”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研究西方史學必須精通西方自然科學理論B.文明史觀與全球史觀都是研究世界歷史的主要方法C.西方近代史學發展與科學方法論的發展密切相關D.相對論基礎上產生的全球史觀比文明史觀更科學合理10.“仁者,愛人”在孔夫子看來,“愛人”應始于愛A.君主 B.父母 C.兄長 D.夫妻11.以下是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兩個重大歷史事件,它們分別是A.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 B.九一八事變、八一三事變C.西安事變、七七事變 D.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12.下表反映了秦漢時期山東部分地區郡縣設置情況秦漢時期山東部分地區郡縣設置情況表古國始封國都今地存滅始置州郡縣時期莒少昊后贏娃國,周武王封之于莒。莒縣歷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戰國時滅于楚。秦因置(莒)縣薛黃帝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禹封為候。藤州市東薛城歷夏商西周,至戰國滅于齊。秦因置郡,西漢廢郡為縣。魯用武王封弟用公旦于曲阜。曲阜市歷西周春秋,戰國為楚所滅。西漢置縣屬魯國,西晉始置郡。單有虞氏舜帝師所封。單縣春秋時為魯單父邑西漢因置單父縣對表所反映的情況的合理解釋是A.姬姓是西周時期分封的主體B.秦漢郡縣往往沿襲先秦古國國名C.兼并戰爭嚴重破壞先秦文明D.以郡統縣的傳統發端于秦漢時期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沒有再次爆發世界大戰的原因很多。政治學家認為,二戰的殘酷帶給人們心靈巨大的震撼,人們普遍厭惡戰爭,不愿意看到戰爭的再次爆發。經濟學家認為,世界大戰的代價太大了,從經濟的成本與效益看,人類不應該再發動戰爭。戰略學家認為,戰后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引起了戰爭方式、戰爭技術等因素的變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強國與強國或國家集團間戰爭的發生。尤其是核武器的出現,客觀上遏止了大規模戰爭的爆發。中國是亞洲戰場上抗擊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國人民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戰對于中國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戰爭中,整個中華民族都動員了起來,中華民族第一次積極地融入到了世界反法西斯的轟轟烈烈的潮流當中,與世界融為一體。在這片土地上第一次有了現代意義上的國家——中國的概念。一定意義上說,中國成為現代國家的偉大起點是抗日戰爭。——摘編自時殷弘《二戰洗禮是中國成為現代國家的偉大起點》(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戰后至今未爆發新的世界大戰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抗戰促使中國逐步成為現代國家的表現。14.(20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新中國兩個不同時期的外交政策與外交方針新中國成立之初80年代以來面臨的環境美國的孤立敵視國際局勢緩和,中國“改革開放”啟動外交目標爭取國際社會的承認為國家經濟建設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外交政策與方針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實行“一邊倒”,“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三大外交政策(重點是發展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繼續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同時又賦予了新內涵;科學判斷戰爭與和平的形勢(提出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確立對外開放為長期的基本國策。(1)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之初“外交目標”確立的歷史背景,并指出這一時期的主要外交成就。(2)上表中兩個不同時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談談你對這種變化的認識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據“二次革命”“洪憲帝制”可知均是與袁世凱當皇帝有關的事件,那么在袁世凱稱帝后,孫中山組織討袁世凱的護國運動,故答案為C;辛亥革命是1911年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運動,而袁世凱稱帝是在1915年,不符合題意,A錯誤;B是二次革命爆發的原因之一,排除;1932年日本扶植溥儀為傀儡政權建立偽滿洲國,與1915年的洪憲帝制沒有關系,D錯誤。2、B【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公民承擔國家公務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質,B選項符合題意。國家官員不履行管理職責的說法明顯錯誤,A選項排除。梭倫改革時期通過財產等級制度就打破了貴族對政權的壟斷,國家事務最終由公民大會決定,C選項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與處理公務之間的關系,D選項排除。3、C【解析】

材料表明周天子派遣商朝貴族后裔管理殷商的百姓,這體現了以殷治殷的策略。C正確;材料未體現對地方控制力度的加強,A錯誤;接納周公此次建議不代表經常接納大臣意見,B錯誤;材料表明周武王重用了商代后裔,D錯誤。故選C。4、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延安時期和改革開放以來,理論成就分別是毛澤東思想的成熟和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所以正確答案是B項;A項中的農村包圍城市是在井岡山時期開辟的中國革命道路;C項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是在1992年明確的;D項中毛澤東思想的萌發是在大革命時期,所以其它三項錯誤。5、D【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斯大林采用強制手段收購糧食,實際上體現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中余糧收集制的影響,說明其思想基礎仍在,因此D選項正確;此時大規模農業集體化尚未實行,A選項錯誤;B選項不符合當時蘇聯史實,排除;C選項不符合新經濟政策的影響,排除。故選D。6、B【解析】

作品描繪了農民喜得黃牛的情景,再結合題干時間“20世紀50年代”可推知,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得以提高,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故選B項;1956年,農業實現集體化,建立起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農民不會分得黃牛,排除A項;國民經濟調整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前期,排除C項;年畫體現了寫實主義的風格,并非“浪漫主義”,排除D項。【點睛】抓住關鍵信息“20世紀50年代”,聯系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史實分析解答。7、D【解析】

依據材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傳承與守護‘六經’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可知,這體現了先秦諸子對傳統文明的傳承,說明先秦時期文明發展具有延續性,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先秦百家諸子價值觀念并不相同;B選項錯誤,材料主要體現的是先秦諸子對“六經”的傳承與守護,并未說明儒學影響力的不斷增強;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統一的時代潮流。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8、A【解析】

根據“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的主體,但是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這種個體經營是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的補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發言體現了注重對經濟體制的探索,故A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尚未完成,故BD說法錯誤;材料未涉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的相關信息,排除C。9、C【解析】

依據題干“19世紀下半葉,受進化論和科學分類的影響”“20世紀以后,隨著相對論的傳播”等信息可見,材料突出的是方法論的發展對西方近代史發展的影響。故答案為C項。A項,材料中未說明研究史學必須精通自然科學理論這一信息點,排除;B項,材料中未涉及世界歷史研究方法的信息點,排除;D項,材料中體現不出全球史觀比文明史觀更科學合理,排除。【點睛】推斷(理)型選擇題解答時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律、邏輯關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時要注意歸納歷史現象、總結歷史規律并掌握運用。10、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孔子認為仁就是關愛他人,而孝悌為仁之本,故“愛人”應始于愛父母,故B項符合題意,A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1、A【解析】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發生在沈陽附近的柳條湖,1937年的七七事變發生在北平附近的盧溝橋,故答案為A項;八一三事變發生在上海,西安事變發生在陜西西安,排除B、C、D項。12、B【解析】

根據表中內容結合所學可知,先秦時期,山東地區封國林立,隨著秦漢大一統王朝的來臨,這些古國漸趨埋滅,而后繼朝代的大多郡縣名卻以這些古國名為名,故B項符合題意;A項,材料中莒薛封國均非姬姓封國,排除;C項,兼并戰爭嚴重破壞了西周的分封制度,破壞先秦文明的說法過于絕對,且缺乏材料依據,排除。D項,以郡統縣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盛行于秦漢,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原因:二戰的殘酷使人們普遍厭惡戰爭;戰后反戰和平運動的推動;戰后經濟發展需要和平穩定做基礎和保障;戰后世界經濟體系化發展對國際關系的推動;聯合國的致力于和平所發揮的作用;美蘇勢均力敵保障相對和平;第三世界崛起對美蘇霸權主義的制約;戰后世界科技進步,引起了戰爭方式、戰爭技術等因素的變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強國與強國或國家集團間戰爭的發生;核武器的出現,客觀上遏止了大規模戰爭的爆發。(2)表現:抗戰工業內遷促進工業布局相對平衡有利于工業化發展;社會各階層積極抗戰,廣泛的政治參與,抗日民主運動發展,為大規模的民主憲政運動提供了歷史契機;抗戰推進了各民族的覺醒、交流與融合,民族關系得到了改善,為現代化建設創造了一個團結的社會環境;抗戰促成了中華民族意識的現代重構,為中國建設現代民族國家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資源;抗戰期間中國積極參與反法西斯聯盟等重大國際事務,外部環境的改善和國際地位的提高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諸多便利。【解析】

(1)依據材料“二戰的殘酷帶給人們心靈巨大的震撼,人們普遍厭惡戰爭”來看,人們普遍厭惡戰爭;依據材料“世界大戰的代價太大了,從經濟的成本與效益看,人類不應該再發動戰爭”來看,戰后經濟發展需要和平穩定做基礎和保障;依據材料“戰后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引起了戰爭方式、戰爭技術等因素的變革”來看,戰后世界科技進步,引起了戰爭方式等因素的變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戰爭的發生;依據材料“核武器的出現,客觀上遏止了大規模戰爭的爆發”來看,核武器對各國產生了威懾作用;結合當時的世界背景來看,二戰后美蘇勢均力敵保障相對和平,而且第三世界崛起對美蘇霸權主義的制約以及聯合國致力于和平所發揮的作用,導致戰后至今未爆發新的世界大戰。(2)表現:依據材料“在戰爭中,整個中華民族都動員了起來”來看,社會各階層積極抗戰,廣泛的政治參與,抗日民主運動發展,為大規模的民主憲政運動提供了歷史契機,而且抗戰推進了各民族的覺醒、交流與融合,民族關系得到了改善,為現代化建設創造了一個團結的社會環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戰工業內遷促進工業布局相對平衡有利于工業化發展;抗戰期間中國積極參與反法西斯聯盟等重大國際事務,使得外部環境得以改善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