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磐安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浙江省磐安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浙江省磐安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浙江省磐安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浙江省磐安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磐安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孫中山早期的民族主義強調“驅除韃虜,恢復中華”。1924年《國家建設民族主義》中則提出要結合四萬萬人成一個堅固的民族,用民族精神來救國。這一轉變A.突顯了反帝反封的斗爭目標 B.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開展C.反映了民族危機的空前嚴重 D.體現了其民族平等的觀念2.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原則;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當時這兩部憲法的頒布和修訂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為撥亂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據C.確立了新型國家的架構D.為經濟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3.史學家認為:“古代社會,尊祖敬宗祭祀祖先是生活中的兩件大事之一,不敬祖先是極其可恥可怕的。主祭祀權牢牢地不可分割地掌握在大宗手里,大宗的地位因主祭祀權被突出了,通過宗法系統,血緣關系政治化、等級化了?!辈牧显噲D說明的是A.等級制通過血緣政治體現 B.大小宗的地位反應等級制C.祭祀權力掌握在大宗手中 D.等級高低體現出宗法關系4.1953年,艾森豪威兒當選美國總統后,平衡預算,取消了戰時對物價與工資的管制,將戰時急劇增加的國家財產和國有企業廉價出售給私人壟斷組織。這些做法A.順應了資本主義發展潮流 B.緩解了經濟“滯脹”危機C.體現了自由主義政策傳統 D.導致了私人壟斷資本膨脹5.如圖詩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公車上書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一二.九運動6.1946年9月19日,丘吉爾在蘇黎士大學發表的題為《歐洲的悲劇》的演說中指出:“摧毀了納粹政權之時……我向歐洲提出的建議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聯合起來!”歐洲國家為此進行最初的實踐是A.建立北約B.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C.組建歐洲聯盟D.成立歐共體7.19世紀六七十年代,外國人將自己的名字租借給中國人經辦新式企業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較為盛行。這一做法A.導致民間設廠高潮局面的出現B.有利于中國新的社會階層發展C.加劇了外國資本對中國的輸入D.扭轉了中國對外貿易入超局面8.下表是19世紀中后期某國向資本主義強國邁進的過程,“某國”應是1領土擴張2工業革命3南北戰爭A.美國 B.英國 C.德國 D.法國9.羅馬法規定四條腳動物致人損害的,該動物的所有人應對受害人給予賠償。有人從非洲帶回來一只二條腳的鴕鳥,致他人受到了損害,被害人便將鴕鳥的所有人告上法庭,獲得賠償。這一案例A.違背了罪刑法定原則 B.反映了羅馬法的缺陷C.推動了萬民法的形成 D.體現了類推適用原則10.據美國原子彈研制和生產的組織者之一格羅夫斯回憶:按計劃,美國準備投擲3枚原子彈,小倉是第二目標。因天氣原因都投到了長崎,一顆沒有爆炸,后神秘失蹤。若從史學角度看,該材料()A.揭露了原子彈投放的歷史真相 B.孤證不立,還需其它史料互證C.是親歷者回憶,材料真實可信 D.說明了歷史闡釋常受制于政治11.下表是不同史籍資料對晚清徐繼畬《瀛環志略》的相關敘述,據此推斷記述出處繼畬初入覲,宣宗(編者注:道光帝)詢各國風土形勢,奏對甚悉,退遂編次為書,曰《瀛環志略》?!肚迨犯逍炖^畬傳》……后在閩藩任內,偶著《瀛環志略》一書。甫經付梓,即騰謗議。先師(編者注:福建巡撫吳文榕)獨加褒贊,囑令再加修飾,鈔繕進呈。徐繼畬私人信件“西土之例,國有兵事,則聚鄉紳于公會,令其籌辦兵餉”……此制歐羅巴諸國皆從同,不獨英吉利也?!跺h志略卷七》《瀛環志略》從無人問津到總理衙門印制,并作為同文館的教科書之一?!盗赫J為“西人治國有法度”后,乃復閱?!都~約時報》A.作者著書出自于皇帝授意 B.作者對專制制度有所反思C.該書主要內容介紹西方制度 D.民族危機推動國人學習西方12.歐陽修認為,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為本,但自開元以后,“天下戶籍久不更造,丁中轉死,田畝賣易,貧富升降不實,租庸調之法壞而兩稅行”,“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這反映了A.賦稅征收更公平合理 B.賦稅制度因時因勢調整C.土地兼并已不受限制 D.人身依附關系逐漸松弛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古代中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選官制度體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先祖當賢,后子孫必顯,行雖如桀紂,到(位次)從必尊……以世(世系)舉賢,雖欲無亂,得乎哉?——《荀子·君子》材料二(隋創進士科之后)歷代踵行,時加修正,以適于明清,防閑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材料三科舉考試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員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會的“平民政治”。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強宗法勢力對于政治權力的壟斷,促進了社會的良性流動。——鄒一南《淺談科舉制度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請回答:(1)材料一所述是哪一種選官制度?據材料一,分析荀子反對它的原因。(2)歸納材料二中選官制度的演變特點(不得摘抄原文)。(3)據材料三,說明科舉制的積極作用。(4)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發展特點。14.(20分)材料19世紀末,列強積極擴軍備戰,展開軍備競賽。軍備競賽帶來龐大的軍費開支,這對于經濟落后的國家是難以負擔的。沙皇俄國政府兩次倡議召開國際和平會議,聲稱“這次會議可能成為即將來臨的世紀的美好預兆”。在沙俄倡導下,1899年和1907年列強先后兩次在荷蘭海牙舉行了和平會議。兩次會議都沒有就裁軍問題作出任何實質性決議,僅僅在一個公約中表示“希望限制陸海軍軍力及軍事預算”.此外,會議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決國際爭端、陸戰法規等三項公約,以及禁止從氣球上投擲炸彈和爆炸物等三項宣言,還決定成立“常設仲裁法庭”,其中部分原則至今在國際上仍然有效。會后,帝國主義各國加緊擴軍,力求在未來大戰中一決雌雄?!幾岳罴兾洹逗喢魇澜缤ㄊ贰返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沙俄倡導召開國際和平會議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兩次海牙和平會議。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材料表明孫中山三民主義獲得了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這是國共合作的基礎,因此這一轉變推動國民大革命的開展。B正確;材料突顯的是民族救國,而不是反帝反封的斗爭目標,A排除;不能因為民族精神來救國就得出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結論,C排除;材料未體現民族平等的觀念,D排除。故選B。2、D【解析】

1954年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原則,為當時正在開展的三大改造和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1982年憲法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為經濟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故答案為D項。1954年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是重建和完善,排除A項;1982年憲法為撥亂反正提供法律依據,排除B項;1954年憲法確立了新型國家的架構,排除C項?!军c睛】比較型選擇題是把兩個以上的歷史人物、事件或現象放在一起,讓考生通過分析、比較,歸納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以考查他們的分析、比較能力。從試題形式上可分為類比和對比兩種,前者是將同一類性質的事件、人物和觀點進行比較,主要考查它們的相同點;后者是將不同性質的事件、歷史現象或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空間的表現進行比較,主要考查這些歷史事件在性質、影響等方面的不同。本小題屬于類比型試題,解答此題首先要看各自體現出的特點,再找出兩者的共同點?;卮鸫祟愒囶}一定要審準試題的比較點和要求,注意結合課本內容逐一辨析備選項,然后選出正確答案。3、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大宗地位通過主祭祀權而體現,以祭祀權的大小高低形成政治化、等級化的血緣宗法關系,故D項符合題意;A項,題干并未強調血緣政治對等級劃分的影響,排隊;B項,題干中以祭祀權體現大小宗地位,并非以大小宗地位反映等級制度,排隊;C項,題干強調的是大宗掌握主祭祀權,并非所有祭祀權都在大宗手中,排除。4、C【解析】

艾森豪威爾的做法是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這體現了自由主義政策傳統,C正確;當時資本主義發展潮流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強調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排除A;此時尚未發生“滯脹”危機,排除B;這一時期主流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艾森豪威爾的做法不能導致私人壟斷資本膨脹,排除D。5、C【解析】

五四運動中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根據材料“學子激昂”“眾工人”“列強抗爭”可知是五四運動,故C正確;公車上書主要是舉人聯名參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新文化運動主要是知識分子倡導,排除B;一二.九運動主要是反對日本的侵略,工人階級沒有廣泛參與,排除D。故選C。6、B【解析】題干敘述了歐洲聯合的史實,對比B、C、D三項,B項最早。A項是美國主導下的軍事組織。7、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封建勢力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阻礙因素,外國人將自己的名字租借給中國人經辦企業,有利于保護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進而有利于新生民族資產階級隊伍的壯大,B選項符合題意。19世紀六七十年代屬于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時期,尚未出現發展的高潮,A選項排除。外國資本大規模輸入中國的時間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C選項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國對外貿易的狀況問題,D選項排除。8、A【解析】

美國獨立后進行了領土的擴張。19世紀中期爆發了南北戰爭,故A正確;英國沒有進行南北戰爭,排除B;德國在19世紀中后期完成了統一,沒有出現南北戰爭,排除C;法國此時沒有進行領土擴張以及南北戰爭,排除D。故選A。9、D【解析】

法律規定四腳動物傷人,動物主人需要賠償受害人。題干中鴕鳥不屬于四腳動物,但是判決結果依然要求所有人賠償受害人,說明羅馬法堅持了類推適用原則,即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一定行為,但其足以造成一定的社會危害時,將具有相似性質的行為法律擴充適用或者援用同它有類似性質事項的法律進行定罪量刑,D正確;罪刑法定原則指的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題干中的案例屬于動物傷害,有相關規定,判決結果是維護了公平正義,排除A;題干體現了羅馬法能根據實際調整,不屬于缺陷,B排除;C與題無關,排除。10、B【解析】材料只是格羅夫斯一個人的回憶,屬于孤證,還需其它史料互證,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該材料并未揭露了原子彈投放的歷史真相,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只是孤證,不一定真實可信,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并未體現出受制于政治的信息,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11、D【解析】

《瀛環志略》描述了西方國家的相關情況,體現了民族危機下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傾向,故選D項;根據“偶著《瀛環志略》一書”可知該書著作不是出于皇帝授意,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作者對專制制度的反思,排除B項;該書主要介紹了西方國家的風俗和地理,并不著重于制度,排除C項。故選D。12、B【解析】

“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為本”“租庸調之法壞而兩稅行”“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體現賦稅制度在不斷調整變化,故B正確;賦稅制度征收是否合理題干不能體現,排除A;C項“不受限制”說法不合史實,排除;D不合題干主旨,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制度:世官制(世卿世祿制)。原因:選官不以品行為依據,只看出身(血緣);容易造成政治黑暗、混亂。(2)特點:歷代沿用;不斷完善(逐漸規范);趨于公平(公正)。(3)作用:打擊門閥士族(豪強宗法勢力);擴大統治基礎;促進社會階層間的流動。(4)依據血緣關系世襲到依據學識水平選拔?!窘馕觥?/p>

(1)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中“以世(世系)舉賢”信息歸納回答;第二小問依據材料一“先祖當賢,后子孫必顯,以世(世系)舉賢,雖欲無亂,得乎哉”的信息說明回答。(2)特點依據材料二中“歷代踵行,時加修正,,取人之道益公”的信息逐條歸納回答。(3)依據材料三中“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強宗法勢力對于政治權力的壟斷,促進了社會的良性流動”的信息歸納回答。(4)依據材料從血緣關系世襲到依據學識水平選拔的角度說明回答。【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14、(1)帝國主義矛盾加劇:軍備克賽激烈:沙俄經濟落后:試圖緩和國內不滿:限制競爭對手。(2)會議沒有達成和平目的:刺激列強加速擴軍備戰:對國際關系秩序的建設和國際法的發展都有創新性的貢獻。【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