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龍江省雙鴨山重點中學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烏爾比安的《論告示》中記載:“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將衣服咬壞了。那么,洗衣人要對此依照承攬之訴承擔責任。”這一案例體現的羅馬法原則是A.重視證據B.公平公正C.契約至上D.注重程序2.唐朝飲食,人們喜好的是庶民不易得之的大魚大肉、珍饋佳饌。宋代的食風表現為,不必山珍海味,一些常見的食材原料,就能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這種食風的變化A.體現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B.說明士族文化的普及C.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結果 D.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3.晚清中央和各地方設具有傳習性質的工藝局,其中直隸各屬傳習工場藝徒人數達2712人。直隸各屬民辦工廠,所用技師匠目,多屬該工藝局畢業工徒,據此可知A.政府行為對工業化的推動作用 B.滿足中國搶占國際市場的需求C.民族資本主義的黃金時期到來 D.近代企業帶有傳統官營的色彩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得知他派出去尋訪長生不死藥的術士(韓眾、徐巿、侯生、盧生等人)逃跑,命令抓捕這些術士,術士們互相揭發,又牽引出460多人。秦始皇盛怒之下將他們處死,史稱“坑儒”。上述材料旨在說明A.“焚書”直接導致了“坑儒”事件的發生B.“坑儒”可能與歷史史實之間存在差異C.秦朝中央政府內部斗爭激烈D.秦始皇在全國推行郡縣制5.有人認為,德國在短短的30年間“從一個‘詩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轉變為以工藝技術、金融和工業組織以及用物質進步為公共生活的顯著特征的民族”。促成這一巨變的主要原因是A.壟斷組織的大量出現B.從殖民地攫取巨額利潤C.自法國獲得割地賠款D.德意志統一的最終完成6.西周以來王位繼承制度規定實行“嫡長子繼承制”,而清朝皇位繼承制度不斷變化,曾先后出現汗位推選制、嫡長子皇位繼承制、秘密建儲制、懿旨確立嗣君等四種模式。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清朝A.強化了王族家天下制度B.封建專制統治危機嚴重C.君主專制權力不斷強化D.皇位繼承制度的多樣性7.梁啟超主筆《時務報》期間,該報銷量幾個月間即達到一萬余份,“為中國有報以來所未有”。嚴復也評價“其自甲午以后,于報章文字,成績為多,一紙風行海內,觀聽為之一聳”。這表明A.近代報業開始在中國興起 B.民主共和成為社會主流意識C.大眾傳媒助推了思想解放 D.維新思想受到社會普遍歡迎8.1902年梁啟超發表了政治小說《新中國未來記》,其中創設了以下情景:在中國維新50周年的祝典日上,英、日、俄等各國元首及夫人來南京參加“萬國太平會議”,在上海開設的大博覽會上“處處有演說壇,日日開講論會”。梁啟超主要目的是A.提倡平等的外交方式 B.肯定改良的重要作用C.旨在激發民眾愛國精神 D.致力于挽救民族的危亡9.1906年,中國第一個省級公共圖書館——湖南圖書館建立,1909年,國立京師圖書館開始籌建,其余各省圖書館也加緊籌建。到民國前夕,各省公共圖書館基本建立,學校圖書館、專業圖書館、私人圖書館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這一時期圖書館的建立和發展A.與變法圖強運動相輔相成B.適應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傳共和主義為其宗旨D.推動了科舉制度的廢除10.古希臘神話中英雄的一大特點就是藐視命運,強烈譴責命運的無情捉弄,并奮起相抗。如俄狄浦斯與“弒父娶母”的神諭抗爭,當最終神諭應驗時,他悲憤之下刺瞎雙眼,自我流放他鄉。這說明古希臘A.神權始終控制人們的思想 B.公民非常重視個體權利的實現C.具有濃厚的人文主義思想 D.民主意識構成傳統文化的精華11.“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具豐實。”(杜甫:《憶昔》)對此詩評述較為恰當的是A.客觀真實,無需考證B.文學家言,尚待求證C.背離實際,不足為信D.溢美之辭,不足為信12.卡拉斯是法國一名虔誠的加爾文派新教徒。1761年,他的兒子安東尼突然吊死在自家門框上。卡拉斯由此遭到一群狂熱的天主教徒的譴責與圍攻,信仰天主教的法官在沒有有效證據的情況下,宣判卡拉斯有罪。這說明法國A.宗教改革阻力重重B.啟蒙運動深人開展的必要性C.君主專制勢力強大D.第三等級與特權等級矛盾尖銳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百年共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摘自黃仁宇《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材料二“民國”之取代自秦始皇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國”,是近代中國社會內在矛盾發展的結果,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它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更迭機制,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因而也觸動了傳統社會的各條系統,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在新舊遞嬗的歷史進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滅的影響。——摘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三1911年在中國建立起美國共和政體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種共和政體是一個大失敗,因為它在中國的歷史、傳統、政治經歷、制度、天性、信仰、觀念或習慣中毫無根基。它是外國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國之上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畫,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學生的漫畫。這種共和政體悲慘的結束了。然而,失敗的并不是共和政體……而是一代人。——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問題:(1)依據材料一,在圖中找出辛亥革命所代表的字母,并依次寫出其他字母所代表的近代中國重大事件。從“外事之刺激”和“中國的反映”兩個維度,分析辛亥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2)材料二、三的觀點是否一致,概括它們各自的核心觀點。(3)辛亥革命的硝煙早已消逝,但其是非成敗,百年來眾說紛紜,綜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辛亥革命歷史意義的認識?14.(20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朝的司法機構基本沿襲了封建舊制,中央設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審判、復核和監察,地方審判權由行政長官兼領。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在中國獲得了“治外法權”。19世紀末,清政府已經認識到喪失司法主權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詔“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將一切現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參酌各國法律,悉心考訂,妥為擬改。務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6年,清政府將刑部改為法部,掌管全國司法行政事務,不再具有審判職能,改大理寺為大理院,作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在法部設置總檢察廳,作為最高檢察機關,獨立行使檢察權。1907年,在各省設高等審判廳,府(直屬州)設地方審判廳,州縣設初級審判廳。清政府還引進了西方近現代訴訟制度,承認律師制度的合法性,確定了審判公開、允許辯論等原則,并明確了預審、合議、公判、復審等程序,初步規定了法官、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摘編自賈孔會《中國近代司法改革芻議》(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試題分析:“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時,實際和衣服主人就已經形成一個契約,即衣服主人支付一定數量的勞動報酬,而洗衣人將衣服干凈完好地交給衣服主人。該案例中的洗衣人之所以要受到懲罰,顯然是因為他的失職導致無法履行契約。故C正確。考點: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羅馬法的發展與完善【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2、D【解析】
通過材料唐宋時期食風的變化可以看出,宋朝時期人們不講究吃,以平常飯食為主,這實際上體現了消除人的口舌之欲的思想,是理學“滅人欲”思想的表現,故D正確;食風的變化不能體現出經濟重心的南移,排除A;食風變化與士族文化普及無關,排除B;食風變化不能體現出南北文化交流,排除C。3、A【解析】
依據材料“民辦工廠,所用技師匠目,多屬該工藝局畢業工徒”來看,晚清時期政府推動了工廠的建立和技術人才的培養,對中國近代工業化產生了推動作用。A正確;此時中國尚不能維護國內市場,更不用提及搶占國際市場,B錯誤;民族資本主義的黃金時期時中國處于民國政府統治時期,清政府已被推翻,C錯誤;工藝局有官辦色彩不能代表整個近代企業都帶有官營的色彩,D錯誤。故選A。4、B【解析】
材料中講述的是“坑儒”事件,但歷史上的坑儒事件說的是許多方士(修煉功法煉丹的人)、儒生攻擊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調查,將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可知材料與歷史事實不符,故B正確;材料中沒有提到“焚書”,更不能得出“焚書”是否導致“坑儒”事件的發生,故A排除;坑儒事件是秦始皇暴政的表現,并不是中央政府的內部斗爭,故C排除;材料中并沒有提到郡縣制,故D排除。【點睛】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并主張禁止“儒生”(讀書人)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于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稱贊過去的而議論現在政策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這種措施引起許多讀書人的不滿。第二年,許多方士(修煉功法煉丹的人)、儒生攻擊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調查,將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歷史上稱這些事情為“焚書坑儒”。5、D【解析】
德意志的統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狀態,為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鋪平了道路,使德國“從一個‘詩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轉變為以工藝技術、金融和工業組織以及用物質進步為公共生活的顯著特征的民族”,D正確;A是巨變的表現,不是原因,排除;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6、B【解析】皇位繼承制度應該是非常固定的,即“嫡長子繼承制”,但清朝皇位繼承制度不斷變化其實也反映了封建專制統治危機已經嚴重,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A在材料中沒有明確的體現,不符合題意,排除;皇位繼承制度不斷變化是封建專制統治的危機而非君主專制權力不斷強化,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D不是“主要反映”,不是材料主旨,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清朝皇位繼承制度的混亂反映了封建專制統治的危機。7、C【解析】
梁啟超主筆使得《時務報》暢銷,嚴復也夸贊其“報章文字,成績為多,一紙風行海內,觀聽為之一聳”,可見梁啟超通過《時務報》積極宣傳維新思想,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C項正確;鴉片戰爭前后,近代報業開始在中國興起,A項錯誤;梁啟超是維新派的代表,而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主張,B項錯誤;維新思想受到社會普遍歡迎不符合史實,D項錯誤。故選C。8、B【解析】
材料信息主要表達中國維新50周年的成就。由此可知,梁啟超此作品的主要目的是肯定改良的重要作用,故B正確;提倡平等的外交方式不是主要目的,故A錯誤;激發民眾愛國精神、挽救民族的危亡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D錯誤。9、B【解析】
本題考查近代教育的發展。依據材料可知,這一時期一系列近代圖書館的設立具有較強的社會教育功能,有利于普及教育,擴大教育范圍,提高廣大民眾的文化水平,增強國民素質,適應了現代教育的需要,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維新變法運動發生于1898年,與材料時間不符;C選項錯誤,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的國立圖書館和省立圖書館都是清政府設立的,其宗旨不是宣傳共和主義;D選項錯誤,科舉制度的廢除是190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也與圖書館的設立沒有關系。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0、C【解析】
本題考查古希臘人文主義思想。依據材料可知,古希臘神話中英雄形象的特點是勇于同命運和神諭抗爭,強調人的力量和尊嚴,凸顯了人文主義精神,故C項正確;材料主旨強調人文主義精神,而非神權對人類思想的控制.故A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公民意識,故B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民主意識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問題,故D項錯誤。11、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史學考證的方法之一就是以詩證史,但是詩歌本身屬于文學作品,真實性有待考證,B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排除;文學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況的,CD選項說法錯誤。12、B【解析】
18世紀的法國啟蒙運動正在進行,但人們的思想仍然被舊有的觀念所束縛,急需進一步解放,B項正確;宗教改革是16世紀,A項錯誤;C、D兩項與材料無關,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辛亥革命—C;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D—五四運動;“外事之刺激”(國際背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簽定及民族危機嚴重等;“中國的反映”(國內背景):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自救或反抗運動等。(2)不一致。材料二對辛亥革命的地位持肯定的態度,如辛亥革命在政治制度變革、社會思想變革乃至新舊社會轉型等方面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材料三對辛亥革命的結果持否定態度,如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只是圖有虛名的“共和政體”。(3)本小題采用SOLO評分法。答案1:能對材料進行抽象提煉,并結合史實進行論述。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論述:論述充分;論述較充分。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形成結構。答案2:能在多個線索或材料之間建立起聯系,并對此作出解釋。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觀點清晰;觀點較清晰。論述:論述充分;論述不夠充分。敘述:敘述形成結構;敘述連貫流暢。答案3:使用多個線索或材料,進行單一緯度的解釋。材料與史實:運用較多材料;運用較少材料。觀點清晰;觀點不清晰。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僅能列舉。答案4:找到一個線索或材料即得出結論。其他答案:沒有形成對問題的理解,回答與問題無關或同義反復。【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爆發時間是1911年,因此是字母C;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61至1880年正值中國洋務運動時期,因此字母A是洋務運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8年是戊戌變法時期;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因此字母D是五四運動。“外事之刺激”: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外事刺激”指的是國際背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正是西方主導下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時期,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等,由此引起中國人民反抗,隨后八國聯軍侵華,逼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中國民族危機嚴重等;“中國的反映”:“中國的反映”指的是國內背景,這一時期國內政治改革有戊戌維新運動,農民階級興起了義和團運動,而清政府在20世紀初掀起了“新政”等自救或反抗運動等。(2)不一致。根據材料二“它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更迭機制,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因而也觸動了傳統社會的各條系統,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可知,材料二對辛亥革命的地位持肯定的態度,如辛亥革命在政治制度變革、社會思想變革乃至新舊社會轉型等方面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根據材料三“1911年在中國建立起美國共和政體的仿制品,真是荒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最高額」委托代理合同
- 2025家具供應合同范本
- 瑜伽館聘用老師合同協議
- 玉米苗收購合同協議
- 白金定點采購合同協議
- 珠寶售后寄賣合同協議
- 電廠采購麥秸桿合同協議
- 甲乙方合作合同協議
- 電梯定制安裝合同協議
- 甲方擅自轉租合同協議
- 水庫管道輸水工程施工方案優秀文檔
- 中智公司人員招聘筆試題庫
- ea80電機系統介紹演示版
- YC/T 388-2011卷煙工業企業生產執行系統(MES)功能與實施規范
- WS/T 367-2012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
- GB/T 5226.1-2019機械電氣安全機械電氣設備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
- 南海爭端之國際法問題
- GB/T 1186-2007壓縮空氣用織物增強橡膠軟管
- 夜間施工方案
- 大學生思政課課件
- 2022年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