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立井工程施工組織方案設計、露天煤礦施工組織設計_第1頁
煤礦立井工程施工組織方案設計、露天煤礦施工組織設計_第2頁
煤礦立井工程施工組織方案設計、露天煤礦施工組織設計_第3頁
煤礦立井工程施工組織方案設計、露天煤礦施工組織設計_第4頁
煤礦立井工程施工組織方案設計、露天煤礦施工組織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煤礦

立井工程施工組織方案設計

編制:XX

校審:XX

項目經理:XXX

XX

施工隊長:XX

總工程師:XX

質量監管:XX

安全監管:XXX

礦長:XX

二0一二年五月

會審意見

序號意見及建議領導簽字

編制

說明

生產

部門

安全

部門

總工

程師

貫徹學習情況

序號姓名簽字序號姓名簽字

121

222

323

424

525

626

727

828

929

1030

1131

1232

1333

1434

1535

1636

1737

1838

1939

2040

目錄

一、編制依據...............................1

二、寸旨導思想..............................2

三、編制原則...............................3

四、礦井基本概既況...........................4

五、礦產品需求現狀和預測.......................6

(一)產品市場供需狀況..........................6

(二)產品質量及工業牌號.......................7

㈢產品銷售市場前景及價格現狀.................7

六、礦產資源概況..............................7

㈠礦區總體概況.............................7

㈡設計項目資源概況........................8

㈢灰巖裂隙、溶洞..........................15

㈣地下水補逕排關系........................15

(五)礦區充水因素分析........................16

伐)礦區水文地質類型........................17

(七)工程地質條件...........................17

(八)環境地質條件...........................19

㈤對地質勘探報告的評述.....................21

七、施工準備工作..............................24

㈠技術準備工作..........................24

(二)工程準備..............................24

㈢物資準備..............................28

(四)勞動力準備............................29

㈤施工招標...............................29

八、建設施工方案.............................29

九、主體井巷(主立井)工程施工方法.................30

(一)井巷施工..............................30

(二)施工組織機構及循環作業...................40

十、輔助系統設計............................41

(一)通風系統...............................41

㈡排水系統..............................42

㈢提升系統..............................43

㈣運輸系統..............................44

(五)壓風系統..............................44

㈤供水系統..............................45

(七)通訊系統.............................45

(八)安全監控系統..........................45

㈤人員定位系統..........................46

(十)緊急避險系統..........................46

十一、巷道掘進..............................46

十二、建井工期..............................48

十三、施工管理..............................51

㈠總的要求.............................51

㈡組織措施.............................52

(三)質量控制.............................53

㈣投資控制..............................55

㈤技術管理..............................56

院經濟管理..............................56

十四、安全技術措施..........................56

十五、施工現場文明措施........................58

十六、主要工作制度..........................59

十七、操作規程...............................62

十八、巷道斷面圖冊.............................73

XXX煤礦

立井工程施工組織方案設計

一、編制依據

1、XX煤礦擴建工程初步設計說明書。

2、xx煤礦擴建工程安全專篇。

3、《礦山安全法》、《勞動法》、《煤炭法》、《安全生產法》等。

4、《礦山安全監察條例》

5、江西省煤田地質局二二四地質隊2011年4月提交的《江西省

XX煤礦(擴界)資源儲量地質報告》;

6、江西省國土資源廳贛國土資儲備字[2011]46號《關于〈江西省

XX煤礦(擴界)資源儲量地質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

7、江西省金林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有限公司贛金林儲審字

[2011]049號《<江西省xx煤礦(擴界)資源儲量地質報告〉礦產資

源儲量評審意見書》。

8、《工程施工組織方案設計編寫內容要求》。

9、預劃定礦區范圍批復(贛采復字[2011]0109號)。

10、《煤炭工業小型礦井設計規范》(GB50399—2006)0

11、《煤礦安全規程》2010版。

12、《煤礦防治水規定》。

13、《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程》。

二、指導思想

為了確保優質、安全如期完成本工程施工,制定施工組織設

計指導思想如下:

1、管理人員與施工隊伍,項目部由具有豐富井巷工程施工經驗的

老同志與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組成老中青三結合堅強有力的領導班

子,施工隊伍調集具有類似工程施工經驗豐富的專業化施工隊伍。

XX煤礦立井施工隊伍機構

(1)、施工單位:浙江天城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2)、單位資質:乙級

(3)、項目經理:趙繼和劉國仁

(4)、施工隊長:黃保安

(5)、掘進隊長:張世民

(6)、隊伍成員:何旦生、周軍、楊文酷、周小保、何小楊、

鐘根寶、黃建華、鄧小紅、劉力軍等。

(7)、技術負責:黃保安

(8)、電鉗工:胡平安

(9)、絞車司機:何和英、胡小生、易建軍

(10)、安全負責:黃保安

(11)、爆破員:蘭偉、林高飛、肖金華

2、施工組織,采用當今先進的組織管理技術,統籌計劃,合理安

排,組織分段平行流水體作業,均衡生產,保證業主要求的工期、

質量。

3、機械設備配套,采用先進的機械設備,科學配置生產要素,組

建功能匹配,良性運作的施工程序,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生產能力。

4、施工工藝:根據工程特點,采用先進、成熟的施工工藝,實行

樣板引路,試驗先行,全過程監控信息化施工。

5、質量控制:進一步推廣全面質量管理.嚴格按照IS09002標準

質量體系進行質量程序控制,對施工現場實施動態管理和嚴密監

控,上道工序必須為下道工序服務,質量具有優先否決權。

三、編制原則

1、招標文件文件標準的原則,積極響應招標文件中的各項條款,

本投標書的語言,規格嚴格執行招標文件的規定,標準統一,格

式規范。

2、遵循設計文件,規范和質量驗收標準的原則。在編寫主要工程

項目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中,嚴格按設計院標準,現行規范和質

量驗收標準辦理,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質量標準化驗

收標準》及煤礦行業的才目關標準。

3、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發揮我單位施

工優勢,堅持科學組織,合理安排,均衡生產,確保高速度、高

質量,高效益地完成本合同的工程建設,確保施工組織的合理性。

4、堅持項目法管理的原則,通過與業主、監理工程師和設計部門

的充分合作,綜合運用人員、機械、物資、方法、資金和信息,

實現質量和造價的最佳組合。

5、堅持遵循IS09002標準,和由此編制的質量體系文件,優質、

高效、重信、守誠、安全、低耗。完成業主的基本要求。

四、礦井基本概況

XX煤礦是證照齊全的合法礦井,2001年核定生產能力30kt/a。

為合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發揮資源優勢,更好地為發展地方經

濟服務,根據礦井生產需要,分宜縣雙林富友煤礦需進行擴界改

造。礦井原礦界由5個拐點組成,面積0.0639?2,開采標高±0?

-120m,擴界后礦區范圍由12個拐點組成,面積0.2061km2,開采

標高+200?-200mo

1、礦區位置及交通

xx煤礦位于分宜縣城區38°方向,直線距離約19km,其行政

區劃隸屬于分宜縣雙林鎮管轄。礦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4°47'

11〃―114°47’52〃,北緯27°56'50〃—27°57'20〃。

礦區內有簡易公路與分宜至洞村主干公路相接,經鳳陽至分

交通便利。詳見圖1o

2、礦區地形地貌及氣象

本區屬丘陵地帶,地形起伏不平,礦區最高海拔標高+213.3m,

最低海拔標高+83.8m,一般在+100?+180m之間,山脊地形呈北

東走向,地勢南東高,北西低。礦區東部自北向南流出的小溪,

水量受季節影響。

本區地處亞熱帶潮濕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暖濕潤,雨量

充沛,降雨量分布不均勻,多集中在4?6月,11月?翌年2月降

雨量最少,年最小降雨量1172mm,年最大降雨量為2515nlm,年平

均降雨量為1400?1500mm,年平均蒸發量為1000?1100mm,年平

均氣溫16℃?18℃,極端最低氣溫T1.2℃,極端最高氣溫40.4℃,

平均相對濕度78%,無霜期280天。

交通位置圖

1:65萬插圖1

本區冬季多東北風,夏季多西南風,春夏之交多梅雨,秋初燥熱

少雨,冬、春兩季常有冷空氣侵入。

礦區的四鄰關系:東面是xx煤礦,南面是xx井,西面是長龍煤

礦,北面是村莊和農田,

二、以往地質和水文地質工作評述:

1、以往地質勘查工作簡況

XX煤礦位于皇化礦區標嶺井田17基北18勘探線北端,屬標嶺井

田西北部淺部賦煤地帶。

1964年,原地質部江西省地質局開展了1:20萬區域地質調查,

并提交區域地質調查報告。

1968年4月1984年10月,江西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二二四地質

隊在xx井田開展普查勘探工作,并于1984年10月提交了《江西省新

余市xx井田詳終(附皇化深部、下陂普查)地質報告》(簡稱地質報

告),1985年10

■礦區位置

3、礦區開采狀況

xx煤礦始建于1999年,2000年投產,2004年進行技改,2005

年投產。礦山技改建設設計規模為年開采原煤3.0萬噸,目前實

際生產能力達到2萬噸/年。主、副井均為立井,開采方式為地下

開采,立井多水平開拓,中央并列式通風,采煤方法為走向短壁

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低壓照明,泵房排水,絞車提升,渣

石倒入廢渣堆放點,污水沿排水溝排放。開采B4煤層。

4、周邊礦井

礦區煤層出露較為廣泛,沿煤層露頭附近老窯密布,采掘年

代久遠。小井開拓多用斜井和立井方式,采用自然通風,油燈照

明,竹筒抽水,牯輪提升,開采垂深一般不超過20—30m左右。

富友煤礦范圍內開采深度50m以內。經過近幾年的整頓,礦區內

無證礦井一律予以關閉,目前僅有合法礦井進行開采。富友煤礦

東部與雙林煤礦,南部與國有老棚里煤礦,西部與興旺煤礦相鄰,

各煤礦之間的位置和相互關系見圖2O

五、礦產品需求現狀和預測

㈠產品市場供需狀況

煤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基礎作用和支柱作用。在

我國能源結構和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煤礦在我國27個省市的1264個市縣均有分布。相對集中于

山西、內蒙古、河南、河北、山東、遼寧、黑龍江、貴州、安徽

等省區。2009年我國共產原煤29.65億噸,創歷史新高。但相對

來說,江西省屬缺煤省份,預計2010年煤炭需求將突破6000萬

噸,而2009年江西省僅生產原煤2740萬噸左右,煤炭缺口達3260

萬噸以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因而

在資源條件及開采技術條件較好的地區,擴大礦井開采范圍,增

加礦井儲量,以延長礦井服務年限,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

展是可行的。

㈡產品質量及工業牌號

煤層為低中灰分、低至中高硫分、高熱值無煙煤。主要作動

力用煤及民用。

㈢產品銷售市場前景及價格現狀

我國煤炭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國

和消費國。2009年產原煤29.65億噸,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

中占到70%以上。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將進一步增

大。

江西屬缺煤省份,隨著江西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

更加旺盛,因而富友煤礦的產品有一個良好的、廣闊的銷售市場。

目前礦井煤炭售價約620元/t。

六、礦產資源概況

㈠礦區總體概況

礦井原礦界由5個拐點組成,面積0.0639km2,開采標高±0?

-120m,擴界后礦區范圍由12個拐點組成,面積0.20611^2,開采

標高+200?-200mo詳見表I、表2。

表1采礦證范圍拐點坐標表

1954北京坐標第1980西安坐標系

點號XYXY

1309311038577945309305838577888

2309323538578080309318338578023

3309311538578210309306338578153

4309302038578635309296838578308

5309289038578200309283838578143

礦區面積0.0639km?,開采標高±0?-120m

表2擴界后礦區范圍拐點坐標表

1954北京坐標第1980西安坐標系

點號XYXY

1309342338577836309337138577779

2309358338578122309353138578065

3309343038578210309337838578153

4309332038578020309326838577963

5309312038578220309306838578163

6309302038578365309296838578308

7309299038578400309293838578343

8309285238578244309280038578187

9309302338578046309297138577989

10309282638577855309277438577798

11309292738577718309287538577661

12309324038577962309318838577905

礦區面積0.2061km2,開采標高+200?-200m標高

㈡設計項目資源概況

(1)、礦床地質及構造特征

①、區域構造

xx煤礦位于皇化礦區的西北部,皇化礦區位于萍樂拗帶袁水

復式向斜北翼中段西部。北與九嶺隆起相鄰,南與武功山隆起相

望。萍樂拗陷帶呈向、背斜相間的復式向斜,伴有走向斷裂。

②、區域地層

區內出露地層有新生界第四系,中生界白堊系、侏羅系、三

疊系,上古生界二疊系、石炭系,泥盆系中上統,中元古界雙橋

山群。泥盆系下統及下古生界地層全部缺失。

③、區域巖漿巖概況

火成巖多為印支和燕山期的產物。

(2)、礦區地層

礦區內出露的地層有二疊系下統茅口組(Pm)、二疊系上統龍

潭組官山段、老山段及第四系(Q)。現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①、第四系(Q)

殘、坡積物,以粘土、碎石為主,碎石成份為砂巖巖決及硅

質灰巖,棱角狀,分選性差,一般厚5m左右。

/7.

②、二疊系上統龍潭組老山段及官山段

㈠、老山段伊2h),本段劃分三個亞段,分述如下:

1、老山上亞段仁心

僅出露其下部地層,以粉砂巖及泥巖為主,夾薄層細砂巖,

具水平層理,含泥質和菱鐵質結核。風化后色調較雜,呈灰黃、

紫紅色、暗灰帶綠色。因地層出露不全,厚度大于50m。

2、老山中亞段e2了)

上部為深灰?灰黑色,微薄一薄層狀泥巖。水平層理發育,

細膩均一,中央菱鐵質結核,風化后呈葉片狀,含豐富菊石化石,

素有“菊石層”之稱。除菊石化石外,小型腕足類化石也相當豐

富,可以作為本亞段的另一特征。地層厚度11.52?82.77m,平均

38.39m0

下部為深灰色,薄?中厚層狀泥灰巖和鈣質粉砂巖。具方解

石脈,夾少量黃鐵礦結核,盛產腕足類化石,以鄱陽椅腔貝、馬

丁貝等為代表。瓣鰥綱以燕海扇為代表。本層多為B,煤層直接頂

板,是見煤的良好標志。由于富含動物及其動物碎屑化石,往往

形成碎屑結構,故有“化石層”之稱。厚2.50—16.63m,平均6.99m。

1

3、老山下亞段(P212)

本亞段為煤礦區龍潭組主要含煤段,由灰?灰黑色泥巖、粉

砂巖、細砂巖及煤層組成。含煤2?4層(B5、B,、B3、B2),可采煤

層一層(B。。本段地層厚度14.38—46.8m,平均厚28.55m。

(二)、官山段日|。

本段地層巖性、巖相變化急劇,厚度變化大。其韻律性差,

分選性不好,局部具明顯的編狀結構。植物化石較完整。含白云

母片較多是其主要特征。產櫛羊齒等植物化石,厚112.08-

194.60m,平均厚大于157m。

(3)、二疊系下統茅口組(Pm)

為深灰色厚層狀灰巖,致密堅硬,含燧石結核。厚度不詳。

⑷、構造

xx煤礦位于皇化礦區的西北部,皇化向斜北翼之西北端,此

次調查范圍總體為一走向N70°E的向斜北翼,大致為一向東南傾

斜、呈波浪狀的單斜構造,傾角約30°o

(一)、褶皺

礦區內構造大體為一單斜構造,之中的次級褶曲起伏不大。

較為寬緩,地層走向北北東。煤層平均傾角約25?30°o

(二)、斷層

1、F22正斷層:貫穿于煤礦區內,近東西走向,傾向南,傾角

30°左右。該斷層在II-II'剖面線以東將B,煤層斷失,使B,煤層

往東無煤層露頭出露,往深部大片斷失。傾角50°左右,該斷層

對本煤礦區無影響。井下小斷層時有發現,但對煤層的破壞性較

小。

2、F26走向逆斷層:位于礦區南部礦界以外,傾角22°~50°,

走向近東西,對本礦無影響。

xx煤礦區內褶皺和斷裂均不太發育,構造復雜程度確定為中

等,屬二類。

(5)、巖漿巖

本煤礦區內未見巖漿巖出露,鉆孔及井巷工程中均未見到。

(6)、煤層及煤質

①、煤層

xx煤礦區唯一具有工業價值的為B,煤層,該煤層位于老山下

亞段中部,上距Bs煤層4.95m-22.66,g一般14.40m。根據該煤礦

范圍內礦其鄰近周邊所采用的11個鉆孔統計,共見B4煤層12層

次,煤層兩極厚度0.30(1901孔)~5.58m(1913孔),平均煤層

厚度2.20m,其中小于0.60m3層次,點可采率75%,小于1.30m

(包括不可采)6層次,1.30?3.50m5層次,大于3.5m1層次,

屬薄至中厚煤層。12層次煤層中含夾殲者8層次,其中4層次只

含1層夾石干,煤層結構簡單?中等。有益煤厚(參與資源儲量估

算煤厚)11層次,煤厚0.30—4.09m,平均1.68m,不可采者3

層次,巷道見煤厚1.80?2.35m,煤層屬大部分可采的不穩定型煤

②、煤層對比

依據標志層、巖性、巖相、巖煤層組合關系、層間距、古生

物特征及物性特征,B4煤層對比標志主要有:

(一)、泥灰巖

位于老山中亞段底部,常相變為鈣質粉砂巖,偶為較純灰巖,

灰?深灰色,薄?中厚層狀,全區普遍發育,層位十分穩定,富

含動物化石,往往形成生物碎屑結構,易于識別,層厚1.45?

19.44m,一般6.47m。

㈡、粉砂巖

位于B5,煤層之下,B,煤層直接頂板細砂巖之上,灰?灰黑

色,常相變為泥巖,常含瘤狀黃鐵礦結核,產少量植物化石,層

位十分穩定,是見B’煤層的明顯標志。層厚1.26?8.57m,平均

3.38mo

㈢、細砂巖

為B,煤層直接頂板,灰?深灰色,水平層理發育,具色素條

帶,含粒狀黃鐵礦,產舌形貝化石和植物化石,層位穩定,是見

B4煤層的可靠標志,層厚1.62?15.11m,平均5.42m。

㈣、粉砂巖

為B’煤層直接頂板,為瀉湖相粉砂質沉積,巖石是灰?深灰

色,水平層理發育,具色素條帶,含粒狀黃鐵礦,產舌形貝化石

和植物化石,層位穩定。是見B+煤層可靠標志,層厚1.62—13.38m,

平均5.60mo

其次B,煤層本身亦是對比的輔助標志。因此,煤層對比是可

靠的。

⑺、煤質

本區主要可采煤層為B4,其顏色為鋼灰色一灰黑色,以粉煤

為主,局部為塊狀。粉煤無光澤,決狀結構;塊煤為金屬光澤,

塊狀構造,具貝殼狀或階梯狀斷口。主要煤巖組分為亮煤,次為

鏡煤和暗煤,屬半亮型煤,局部為光亮型煤。

煤層為低中灰分、低至中高硫分、高熱值無煙煤。主要作動

力用煤及民用。煤質分析結果見表3。

表3煤層的化學分析結果表

項MadAdVdafSt.dPdAsQgrd視密度用蝸粘

目(%)(%)(%)(%)(%)(ppm)(Mj/kg)(t/m3)結性

3.4018.454.130.490.0692.0526.961.651.76

(8)、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①、礦區水文地質概況

本區屬丘陵地帶,地形起伏不平,礦區最高海拔標高+213.3m,

最低海拔標高+83.8m,一般在+100?+180m之間,山脊地形呈北

東走向,地勢南東高,北西低。礦區東部自北向南流出的小溪,

水量受季節影響。

本區地處亞熱帶潮濕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暖濕潤,雨量

充沛,降雨量分布不均勻,多集中在4?6月,11月?翌年2月降

雨量最少,年最小降雨量1172mH1,年最大降雨量為2515mm,年平

均降雨量為1400?1500mm,年平均蒸發量為1000?1100mm,年平

均氣溫16℃~18℃,極端最低氣溫71.2℃,極端最高氣溫40.4℃,

平均相對濕度78%,無霜期280天。

B’煤層大部賦存在+200m標高以下,低于礦區最低侵蝕基準

面。目前允許開采最低標高-200m。龍潭組地層出露全區,易于風

化,淺部含風化裂隙水,鉆孔消耗量0.03—0.16m3/h,中深部巖

石致密,裂隙不發育,視為隔水層,鉆孔消耗量0.02?0.10mYh。

單位涌水量0.0000183—0.00417L/s.mo

②、地層含水性

地層含水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㈠、第四系松散含水層(Q):為殘、坡、洪積層,為棕黃色粘

上、亞粘土,砂礫石成份。分布溝谷一■帶,厚0—8.0m不等,多

為植被覆蓋,直接接受大氣降水補給,透水性較強,成為潛水含

水層。

㈡、基巖風化裂隙含水層:

1、老山上亞段(P2L29

以粉砂巖為主,夾薄層細砂巖,一般厚230m左右,全層弱含

裂隙水,風化程度一般在20?50m。鉆孔鉆至該層時,消耗量普遍

增大,有的地段發生全漏現象,風化帶深度為0?25.90m,發生漏

水現象。

2、老山中亞段(PzLz?)

上、中部以泥巖為主,下部為中厚層狀泥灰巖及鈣質粉砂巖,

一般厚53m左右。淺部由于風化作用含微弱風化裂隙潛水外,全

層基本不含水,可視為相對隔水層,該層消耗量一般為0?

0.02m3/h,最大時發生在淺部風化地帶,甚至全漏。

3、老山下亞段(P2L2D

以粉砂巖為主,夾細砂巖及煤層,為主要含煤層(BD地層,

一般厚28m左右,裂隙不發育或被方解石脈充填,含極弱裂隙水。

鉆孔揭露該層時,未發現消耗量有增大現象,據現有鉆孔簡易水

文資料統計,消耗量在。?0.03m3/h,從小煤窯及臨近生產礦井開

采該層證實,該層基本不含水,涌水量極小,滲透系數為:1701

孔:K=0.882m/d;1302孔:K=0.259m/d。因此,可視為極弱含水

層或相對隔水層。

4、官山段(P2L1)

上部以粗一中粒砂巖為主,中部為粉砂巖、泥巖及煤層(A

煤組)組成,下部為砂巖夾泥巖、粉砂巖,全層厚約160m左右。

該層巖性及厚度變化較大,裸露的部分被風化,風化后呈疏松,

裂隙發育。隨深度增加,風化程度減少,而且大部分被方解石脈

填充,全層含裂隙風化水,主要為上部及下部含裂隙承壓水。據

現有鉆孔簡易水文資料統計,消耗量一般為0?0.06n?/h。水質屬

重碳酸鉀納型(HC03—K+Na水)。

㈢灰巖裂隙、溶洞

二疊系下統茅口組(Pm),分布在該礦礦界之北。主要為灰要

-深灰色隱晶質灰巖及泥灰巖和泥巖,巖溶發育,含豐富的巖溶

水,其富水性隨其賦存深度增加而減弱。水質為碳酸一鈣型水,

PH值7.1,硬度11.8,因其賦存于官山段地層之下,對礦山開采

無影響。

㈣地下水補逕排關系

區內巖層出露較好,大氣降水是主要補給來源,地表分水嶺

界線顯著,出露的地層又處于地形高處,通過淺部風化裂隙帶接

受大氣降水,然后又通過地形低凹地帶泄出地表,形成相互補排

關系。

茅口組灰巖在礦區外圍北面大面積分布。以大氣降水為主,

茅口組灰巖匯水面積廣泛,水量豐富,本區地下水以上升泉的形

式瀉出地表流出,地下水運移總的方向由東向西匯入山間溝谷,

以泉的形式泄出地表,與河流流向基本一致。

㈤礦區充水因素分析

⑴、大氣降水

礦區內各含水層地下水主要受大氣降水補給。淺部礦井涌水

量的大小直接受大氣降水控制。區內的老窯,塌陷,風化裂隙是

大氣降水補給礦坑的主要通道,是礦坑的主要充水因素之一,地

表水系簡單。

⑵、老窯水

煤層出露地表,淺部煤層已被采空,煤系地層不同程度的節

理裂隙發育,由于大氣降水,通過裂隙滲入地下老窯空間,造成

積水,對開采下部煤層具有一定的影響,是礦坑主要充水因素之

O

(3)斷層導水性

根據地質填圖(1:5000)及井下觀測,影響本區B4煤層開采

的斷層只有F22、F26斷層2條。

F22正斷層為低角度壓性斷裂,屬閉合型斷裂,導水性差,礦

井開采中也未見水文異常,對本煤礦區元無影響。

F26走向逆斷層對本礦無影響。

(4)、劃定礦區范圍(擴區)礦井涌水量預計

據該礦井下觀測提供的資料,目前礦坑涌水量不大,礦坑正

常涌水量為10m3/h,最大涌水量為30m3/h。根據礦井提供的實際

資料,礦坑涌水量采用比擬法預測本水平下一采區涌水量如下:

Q—Qi

式中:Q—預計礦坑-75m水平開采時涌水量;

Qi一礦坑開采地段礦坑最大涌水量30m7h,正常涌水量

=10m3/h:

E一已開采面積二16498m2;

F—設計開采面積:117619m2;

計算結果富友煤礦-75m水平礦井正常涌水量為28.5m3/h,最

3

大涌水量為85.5m/ho

(為礦區水文地質類型

區內屬剝蝕丘陵地貌,無地表水體,區內含煤地層的含水性

總體微弱。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

(七)工程地質條件

(1)、巖層紐工程地質特征

①、松散巖組

主要為第四系的松散巖層,巖性為亞粘土,含砂礫亞粘土、

細砂和砂礫層,膠結松散,透水性強,極易塌落。

②、半堅硬巖組

㈠、老山段地層中的泥巖、炭質泥巖、局部含泥質較高的粉

砂巖,巖石較軟,強度低,硬度3—5級。

(三)、官山段地層中的泥質膠結的碎屑巖、泥巖和炭質泥巖、

淺部風化巖石。

③、堅硬巖組

㈠、老山段中夾砂質條帶的粉砂巖、細砂巖,巖石堅硬,強

度高。

㈡、官山段中各粒級硅質膠結的碎屑巖、粉砂巖,巖石堅硬,

強度鬲。

(2)、煤層頂、底板

xx煤礦主要開采B,煤層,直接頂板為粉砂巖,局部為泥巖,

老頂為細砂巖,硅質膠結,致密堅硬,巖性較為穩定。直接底板

為粉砂巖,夾細砂巖條帶。B,煤層直接頂底板粉砂巖為中等堅硬

巖石,老頂細砂巖為IV級相當堅硬巖石。

綜上所述:本區可采煤層的頂底板巖性以粉砂巖為主,但區

內褶皺發育,使其頂底板穩定性變差,強度下降,工程地質條件

趨于中等。

(3)、工程地質條件預測評價

XX煤礦巷道圍巖主要是細砂巖和粉砂巖,抗壓強度21.0?

33.9MPa,頂板屬中等冒落頂板,巷道比較堅固,但隨著礦山開拓

擴大,采空區范圍而加大,勢必使圍巖巖石完整破壞,從而降低

巖石的力學強度,造成巷道壓力過大,增加巷道維修的難度。為

此,礦山未來生產中,巷道應盡量避免從軟弱巖層通過,建議盡

量用石干石回填采空區,以減少采空區冒落帶的高度,緩解采空區

的地應力,保證安全生產。

(八)環境地質條件

(1)、地震與區域穩定性

據CB18306—2001附錄A《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及

附錄D《關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參數過渡的說明》,分宜地區地

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其對應地震烈度<丫1度。區域內新構造

運動反映不明顯,未發現活動性斷裂存在,區域未發現放射性元

素含量達到污染環境等污染源現象。

(2)、環境地質現狀

①、礦山經過數年的開采,在井口附近已形成了一座廢石、

石干石山,雖部分用于了修路、制磚等,但還有部分原地堆存,日

曬雨淋,礦坑水自流排放,均直接排泄于礦井周邊低洼地帶,流

入農田,小溪,對農田,農作物及水質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②、該礦開采范圍小,目前尚未引起地表塌陷等現象,也未

見有由煤礦開采而引起山體崩塌及大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現象。但礦區及周圍老窯采空區,因開采時間久遠,采空區大多

未回填,任其自然垮塌,日久天長,終會造成局部地面沉陷。

③煤層及圍巖中未發現放射性元素等有害元素超標現象,廢

棄汗石未發現有害元素對環境的污染。

(3)、瓦斯、煤塵爆炸性及自燃傾向性

①、瓦斯

根據江西省煤炭行業管理辦公室贛煤行管字[2009)159號文

《關于對新余市二00九年度煤礦礦井瓦斯登記鑒定結果的批復》,

富友煤礦為高瓦斯礦井,其瓦斯相對涌出量8.13m3/t,絕對涌出

量0.663m3/min,二氧化碳相對涌出量8.13n?/t,絕對涌出量

0.385m3/mino

②、煤層鑒定情況

礦區主采煤層,江西煤礦安全檢測中心2003年9月對該礦

編號為030294號試樣的鑒定結論見表4及表5o

表4xx煤礦煤塵爆炸性鑒定資料表

試樣MadAdVdaf火焰長度抑制煤塵爆炸

爆處性

編號(%)(%)(%)(mm)最低巖粉量(%)

0302943.1722.026.18//無爆炸性

表5xx煤礦煤層自然傾向性鑒定資料表

直相對吸氧量

試樣MadAdVdafSt,ad自燃傾

密(cm3/t?干

編號(%)(%)(%)(%)向性

度dTRD煤)

(111)不

0302943.1722.026.180.491.860.4384

易自燃

⑷、地溫

該礦未進行簡易測溫工作,但標嶺井田內共有四個鉆孔進行

了簡易測溫,近似地溫梯度G=1.65℃/100m。G<3℃/100m,屬地溫

正常區,可作參考。

綜上所述,該礦山環境地質條件為中等。

(5)、開采技術條件小結

xx煤礦開采的B4煤層雖賦存在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之下,但

B,煤層上覆地層均為含水性弱的巖層,實際上為隔水層。地表無

常年性河流通過,斷層不導水,水文地質條件簡單;B4煤層頂、

底板巖石物理力學強度為堅硬和相當堅硬巖石,但區內褶曲發育

使其頂底板穩定性差、強度下降,工程地質條件趨于中等,礦區

地處丘陵,地震烈度小于IV度,為非地震設防區,區域穩定性好。

煤層(除個別點鐘超食品用煤標準)及圍巖中未發現有害元素超

限,但仍有部分殲石山原地堆放,日曬雨淋和礦坑水排放對環境

仍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礦區環境地質條件為中等。總體看,

該礦開采技術條件屬復合問題的礦床(II—4)。

㈤對地質勘探報告的評述

(1)、以往礦山地質勘查工作簡況

xx煤礦位于皇化礦區標嶺井田18勘探線北端之西側,屬標嶺

井田檔段煤層埋藏較淺地帶。

本區一九六四年由地質部江西省地質局開展了1:20萬區域

地質調查,并提交區域地質調查報告,1968年4月―1984年10

月由224煤田地質隊在皇化礦區標嶺、老棚里、下陂井田開展地

質勘探工作,并于1984年10月提交《皇化礦區標嶺、老棚里、

下陂井田詳終地質報告》,1985年10月經省儲量評審通過[贛儲決

字(85)第41號],其中標嶺井田獲得B,煤層資源儲量B+C+D級

儲量969萬噸(其中B+C級儲量811萬噸,D級儲量158萬噸)。

2003年11月,受xx煤礦委托,江西省地礦局贛西地質調查

大隊編制了《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雙林鎮富友煤礦儲量地質報

告》,提交B,煤層(122b)煤炭資源儲量13.87萬噸;新余市國土

資源局以余國土資儲備字[2004]02號文備案煤炭資源儲量為:

(111b):6.68萬噸,(333):7.19萬噸,111b+333為13.87萬噸。

2009年1月,江西省煤田地質局二二四地質隊提交的《xx煤

礦2008年度礦山儲量檢測年報》,該報告中提交富友煤礦截止

2008年31日xx煤礦保有資源儲量(122b)17.32萬噸,累計動

用資源儲量7.84萬噸。新余市國土資源局余國土資儲備字

[2004]22號文備案。

另2006年被規劃與xx煤礦整合的宋家煤礦2003年由江西省

地礦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編制了《XX煤礦儲量地質報告》,該報告

提交宋家煤礦B’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