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通過文本細讀,分析悼詞的文體特征(如結構層次、語言風格),理解恩格斯在特定語境中運用諱飾、對比、比喻等手法的表達效果思維發展與提升:梳理文章脈絡,通過提煉關鍵詞句和邏輯關聯,概括馬克思的理論貢獻(唯物史觀、剩余價值理論)與實踐貢獻(國際工人運動領導),培養歸納與辯證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朗讀與仿寫,體會悼詞中“哀而不傷、悲而有力”的情感基調,嘗試用文學化語言表達對英雄人物的敬意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馬克思主義對人類文明進程的深遠影響,認識其在當代中國的發展與實踐(如脫貧攻堅、共同富裕),增強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感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馬克思的理論與實踐貢獻;恩格斯的情感表達方式。難點:諱飾手法的運用及“將永垂不朽”的深層含義。教學方法講授法:講解悼詞文體特點、馬克思的生平貢獻。合作探究法:小組討論語言特色與情感表達。情境教學法:結合歷史背景,分析“將永垂不朽”的預見性。第一課時:文本通讀與結構梳理一、情境導入播放短視頻《偉大的友誼》片段,提問:“為什么恩格斯說馬克思是‘最親密的戰友’?”引導學生結合預習分享對兩人關系的認知。明確文體:悼詞的特點:追述逝者生平、評價貢獻、表達哀思點明本文是“用科學語言寫就的革命宣言”。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朗讀要求:學生齊讀課文,教師強調語氣(莊重、沉痛中蘊含崇敬)。任務布置:標注自然段序號,概括每段核心內容(如第1段:馬克思逝世的時間、情景;第2段:總述馬克思逝世的損失)。找出文中評價馬克思貢獻的關鍵句(如“兩個發現”“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他畢生的真正使命”等)。三、小組合作:梳理文章結構分組任務:按“悼亡—評功—頌德”的邏輯,將全文劃分為三個部分,并說明劃分依據。討論:恩格斯為何先敘述馬克思的逝世,再評價貢獻?這體現了悼詞的什么特點?結構框架:第一部分(第1段):敘述逝世事實,奠定哀悼基調。第二部分(第2-7段):從理論與實踐角度評價馬克思的偉大貢獻。第三部分(第8-9段):高度贊頌馬克思的精神品質,表達深切悼念。劃分依據:?第1段通過“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等表述,以沉痛筆觸交代逝世事實,屬于“悼亡”;第2段總起“不可估量的損失”后,第3-7段具體展開理論(兩個發現)與實踐(革命活動)貢獻,屬于“評功”;?第8-9段升華至對馬克思精神的贊頌(“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和對其影響的展望(“永垂不朽”),屬于“頌德”。為何先敘述逝世?悼詞需首先以事實奠定情感基調,“逝世”是哀悼的起點,后續“評功”“頌德”均基于對逝者的追思,符合悼詞“由哀及頌”的邏輯。重點突破:分析“兩個發現”對比閱讀第3段與第4段,思考:“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與“剩余價值規律”分別指什么?(結合歷史知識,通俗解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資本家剝削本質”)恩格斯用“豁然開朗”與“稀里糊涂”對比,有何作用?(突出馬克思發現的劃時代意義)追問:為什么說這兩個發現是“馬克思在科學領域的最重大貢獻”?人類歷史發展規律: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物質資料生產是基礎,意識形態、制度等為上層建筑),通俗舉例: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無階級分化;私有制出現后產生階級矛盾,推動社會形態更替。?剩余價值規律:指資本家通過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超出勞動力價值的價值進行剝削,例如:工人勞動一天創造100元價值,工資僅50元,差額50元即為剩余價值。?對比作用:“豁然開朗”(馬克思的發現)與“稀里糊涂”(前人的困惑)形成鮮明反差,突出馬克思理論的突破性——首次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科學解釋,而非唯心主義的“英雄史觀”或零散猜測。五、課堂小結與作業小結:本節課梳理了文章結構,明確了馬克思的理論貢獻。作業:完成課后“思考與探究”第一題(劃分結構層次)。預習第5-9段,標注馬克思的實踐活動及恩格斯對其評價的關鍵詞。第二課時:實踐貢獻分析與語言品味一、復習導入提問:馬克思在科學領域有哪些重大發現?理論貢獻的特點是什么?(普遍性、基礎性)過渡:馬克思不僅是思想家,更是革命家,他的實踐活動如何推動歷史進程?二、實踐貢獻探究自主學習:閱讀第5-7段,圈畫馬克思參與的革命活動(如辦報、組織工人運動、創立國際工人協會等)。小組討論:文中“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中的“蛛絲”比喻什么?體現馬克思怎樣的精神?‘蛛絲’比喻什么?比喻資產階級對馬克思的誹謗、詛咒等攻擊(如“誣蔑”“驅逐”),用“輕輕拂去”體現馬克思對個人迫害的蔑視,突出其為無產階級事業獻身的堅定與淡然。?恩格斯為何強調馬克思“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結合歷史,分析馬克思斗爭的純粹性——為無產階級事業而非個人恩怨)為何強調‘未必有一個私敵’?馬克思的敵人是整個資產階級及舊制度(如“各國政府”“資產者”),而非個人恩怨。這體現其斗爭的正義性與純粹性——所有批判均基于階級立場和歷史使命,而非私利,彰顯其“為人類而戰”的崇高境界。總結提升:實踐貢獻的核心是“推翻資本主義制度,解放全人類”,體現其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三、語言品味:情感與邏輯的融合對比賞析:原句:“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改句:“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去世了?!碧釂枺簽楹斡谩巴V顾枷搿倍恰叭ナ馈??(委婉表達哀悼,突出馬克思作為思想家的特質)情感層面:避免直接說“去世”的直白刺痛,以“停止思想”委婉表達對摯友逝世的哀痛,隱含“思想家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敬意。?人物定位:強調馬克思作為“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的身份特征,其思想貢獻是生命的核心價值,“停止思想”暗示其生命的終結。關鍵句分析:“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總結全文,呼應開頭,升華主題)結合歷史,談談你對“永垂不朽”的理解(如十月革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馬克思主義實踐成果)。歷史印證:?理論影響:十月革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首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領革命與建設。?現實意義:當今世界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如反壟斷、勞動者權益保護)、對資本主義危機(如2008年金融危機)的反思,均體現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四、拓展延伸:現實意義探討提問: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馬克思主義是否過時?為什么?引導方向: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矛盾的分析(如經濟危機、貧富差距)在當代的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對個人學習、生活的指導意義。未過時的理由:?理論批判性:馬克思揭示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與私有制)在當代依然存在(如全球貧富差距擴大、氣候危機背后的資本逐利邏輯)。?方法論價值:辯證唯物主義(如“一分為二看問題”)、歷史唯物主義(如“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仍是分析社會現象的科學工具,適用于個人成長中處理理想與現實、個體與集體的關系。五、課堂小結與作業小結:通過分析馬克思的貢獻與精神,體會悼詞“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特點。作業:寫一段200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標準租房合同模板
- 2025標準個人借款合同模板下載
- 2025建筑材料供應商品混凝土居間合同
- 2025YY年技術服務合同
- 2025【黨課例文】黨課正確看待權力善修為官之德黨課【職場文檔】經理聘任合同
- 2025年電池修復機合作協議書
- 2025年非機械驅動車輛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造紙印染污染治理項目建議書
- 移民留學專題報道策劃方案
- 2025年增亮膜合作協議書
- 2024年天津市高考化學試卷(含答案逐題解析)
- 《設計構成》試卷及答案A
- 2024年高考真題-政治(江蘇卷) 含答案
- 大型活動策劃與管理第十一章 大型活動后勤保障
-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 【沙利文公司】2024年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
- 海綿城市工程施工方案
- 內蒙古自治區高等職業院校2024年對口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單獨考試語文試題(無答案)
- 《喝出營養:解惑飲水、礦物質與健康》隨筆
- 中職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說課稿
- 【H公司員工培訓的現狀、問題和對策探析(含問卷)130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