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香山中學高一上學期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肇慶市香山中學高一上學期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肇慶市香山中學高一上學期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肇慶市香山中學高一上學期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肇慶市香山中學高一上學期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廣東省肇慶市香山中學高一歷史10月月考命題人:李潔雄一、單選題(30題,每題2分,共60分)1.“齊人”“魯人”這種表述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2.全球華人都重視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這是因為()A.節日起源的美麗傳說

B.歷朝歷代的傳承與保護C.孝宗敬祖的中華傳統

D.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3.武王克商之后,“封建親戚,以蕃屏周”。此舉()①穩定了當時的政治秩序②傳播了周的文化形式③大大削弱了周天子權威④構成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下列機構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管理的是()①秦朝的道②漢代的州③宋朝的樞密院④元代的宣政院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局面的選官制度是()A.世官制B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6.2000萬人口的秦朝,可以調動40萬勞動力去修長城,70萬人去修秦始皇陵,70萬人去修阿房宮,50萬人去戍五嶺……這是西周天子難以辦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與西周的()A.生產工具的差異

B.政治制度的差異C.社會觀念的差異

D.經濟形態的差異7.三國時期學者孟康說:“中朝,內朝也."漢代下列官員屬于中朝的有()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左右將軍④常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明初廢丞相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務繁忙。因此明成祖設立()A.“中外朝”制

B.內閣制度

C.軍機處

D.密折制9.下面文字內容節選自一則民間收藏的清代圣旨.若其為真,則該圣旨的撰擬機構應是()A.中書省

B.內閣

C.軍機處

D.吏部10.明清中央集權制度日益成為古代中國社會進步的障礙,備受批判.但如今卻有不少學者對這個延續數千年的制度贊賞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控制人們思想維護專制統治

B.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C.順應經濟發展的時代潮流

D.建立寬松良好的社會環境11.將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明代內閣出現②雍正帝設置軍機處③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④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12.下列所示的民主政治的基本構架最早形成于()A.梭倫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里克利改革

D.亞歷山大改革13.羅馬的萬民法和中國隋唐時期的科舉制產生了相似的作用。它們都()A.拓寬了官吏選拔途徑

B.擴大了統治基礎C.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

D.實現了選賢任能14.中國的商鞅變法和雅典的克利斯提尼改革都曾出現過奴隸主貴族遭到打擊的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新興力量發展壯大的結果

B.奴隸主貴族失去統治地位C.都是封建經濟發展的結果

D.都是生產關系的根本改變15.下列關于萬民法的說法正確的是()A.側重于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

B.是羅馬平民和貴族斗爭的結果C.穩固了羅馬帝國的統治基礎

D.適應了羅馬共和國的發展需要16.伯里克利說,“我們雅典人自己決定我們的政策,或者把決議提交適當的討論”。雅典人進行決策的最高權力機構是()A.五百人會議

B.公民大會

C.陪審法庭

D.十將軍委員會17.梭倫改革在經濟上推行“解負令",該舉措有利于()A.貴族

B.奴隸

C.平民

D.外邦人18.《十二銅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平民的利益,因為它()A.使案件的審理有法可依

B.是羅馬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C.明確規定限制貴族特權

D.是由平民代表制定的法律19.從《十二銅表法》開始,古羅馬制定了嚴格的債務法規,并在以后的司法實踐中不斷完善,這表明羅馬統治者()①注重保護私有財產②重視維護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隸處境④力圖緩和貴族與平民矛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十二銅表法》制定之前,早期羅馬國家()①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

②法律與習慣之間沒有明顯界限③羅馬法本身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

④法官多由貴族擔任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1.談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很多人認為“光榮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設計.其“完美”體現在()A.確立責任內閣制

B.以妥協方式確立民主制C.實行了議會主權

D.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22.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頒布后,國王還能()A.征稅

B.廢止法律C.參與行政

D.自主組織常備軍23.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一般都采用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下列有關表述不正確的是()A.美國總統對國會負責,又與國會互相制約。B.英國首相與內閣對議會負責,國王只是最高權力的象征。C.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與內閣共同對議會負責,總統可解散眾議院。D.德意志帝國宰相只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24.有關英國責任內閣制的表述,正確的是()①由多數黨領袖組閣②實際上對議會負責③首相是內閣政府首腦④掌握司法權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5.美國1787年憲法與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中都體現了()A.聯邦制原則

B.議會中心原則

C.共和制原則

D.公正平等原則26.有人把中國唐朝專制主義下的三省六部制與美國聯邦制度下的三權分立進行比較,對其異同分析最為準確的是()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體,不同的是首腦的稱號B.相同的是都體現了分權,不同的是權力的歸屬C.兩者都體現了中央集權,不同的是權力的分配D.兩者都體現了專制主義,不同的是元首的權力27.為實現“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美國采取的重要舉措是()A.推行三權分立

B.建立聯邦制

C.確立民主共和

D.實行總統制28.美國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都是實行共和政體的國家,兩國總統的共同點是()A.由議會選舉產生

B.掌握行政權力C.經參議院同意可以解散眾議院

D.實際上對議會負責29.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了聯邦制.這主要緩和了()A.南方與北方之間的矛盾

B.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矛盾C.白人與黑人之間的矛盾

D.大州與小州之間的矛盾30.在世界近代史上,有個國家曾被稱為“各種政體的試驗場"、“從窗縫潛入的共和國”.這個國家應是()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德國二、材料分析題(共2題,31題20分,32題20分,共40分)31.(20分)閱讀下列圖片,回答問題。(1)圖一、圖二反映的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別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6分)(2)與圖二相比,圖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變化?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加劇,為解決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對中央行政部門作了哪些改革?(6分)(3)圖四中的機構設立于哪一朝代?其主要職能是什么?(4分),綜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的趨勢。4分)32.(20分)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光榮革命”后……以前長期作為英國政治生活中一個主要因素的國王宮廷和議會的沖突,卻朝著一個固定的方向發展。這就是王權逐漸受到限制而衰落,而議會的權力卻節節上升,終于超過了王權,成為英國政治中掌握最高權力的機構。—-王覺非《近代英國史》材料二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美國總統喬治·布什2004年的國慶日演說材料三近代以來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機構材料四第一條立法權由眾議院與參議院兩院行使。第二條共和國總統,由參議院與眾議院聯合而成的國民議會,依絕對多數票選出。總統任期七年,可連選連任。第五條共和國總統,征得參議院同意后,可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屆滿的眾議院。——蔣相澤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下冊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使英國“王權逐漸受到限制而衰落"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議會的權力卻節節上升”的結果使英國最終確立了何種政體?在該政體下,英國國家元首處于何種地位?(6分)(2)材料二中美國總統為何說自己“站在籠子里”?結合材料三加以說明。(6分)(3)材料四節選的法律條文出自哪里?該憲法使該國最終確立了何種政體?(6分)從上述材料看出,歐美國家在向近代社會轉型方面發生了什么重大變化?(2分)參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周王朝建立后,將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各地,因此會出現“齊人"“魯人”的表述,故A項正確;宗法制是一種按照血緣關系分配政治權利,維護政治聯系的制度,與“齊人”“魯人”的稱呼無關,故B項錯誤;郡縣制度之下,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權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因此不會出現“齊人”“魯人"的稱呼,故C項錯誤;行省制是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因此不會出現“齊人"“魯人”的稱呼,故D項錯誤。2.【答案】C【解析】清明節更多體現的是對故去的先人追思,與美麗傳說無關,故A項錯誤;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屬于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為世代人民所共同傳承,與歷朝歷代的傳承與保護無關,故B項錯誤;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都體現著濃濃的親情,有宗法血緣的影子,故C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多元一體的相關信息,故D項錯誤。3.【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得出考查是分封制,分封制設置的目的:實現有效的統治,故①正確;分封制可以達到傳播周文化的作用,故②正確;分封制“以蕃屏周"目的是為了樹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權威,故③錯誤;構成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不符合史實,故④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4.【答案】D【解析】秦朝設置于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同級地方行政機構稱為“道”,故①正確;漢代的州是地方一級行政區劃,并非只管理少數民族地區,故②錯誤;宋朝的樞密院是中央最高軍事機關,故③錯誤;宣政院管轄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區,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5.【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世官制度又稱世卿世祿制,官場依然為貴族把持,故A項錯誤;察舉制屬于漢代的選官制度,貴族依然壟斷官場局面,故B項錯誤;九品中正制是魏晉時期世家大族壟斷官場局面的選官制度,故C項錯誤;科舉制是隋煬帝時確立的,其選官標準是考試,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故D項正確.6.【答案】B7.【答案】D【解析】材料中“中朝,內朝也。”,漢武帝重用身邊侍從,形成內朝,丞相屬于外朝,故①錯誤;御史大夫屬于外朝,故②錯誤;左右將軍屬于內朝,故③正確;常侍屬于內朝,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8.【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中外朝制度是漢代時期的制度,與題意不符,故A項錯誤;內閣制度是明成祖時期設立的,故B項正確;軍機處是清朝雍正時期設立的,與題意不符,故C項錯誤;密折制度緣起于康熙晚期,形成于雍正時期,與題意不符,故D項錯誤。9.【答案】C【解析】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中書省與材料中“清代圣旨”不符,故A項錯誤;清初,奏章票擬由內閣負責,但雍正帝設置軍機處,各種詔令由軍機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擬寫成文,經皇帝審批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執行,與材料中“光緒二十九年”不符,故B項錯誤;雍正帝設置軍機處,各種詔令由軍機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擬寫成文,經皇帝審批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執行,與材料中“光緒二十九年"“清代圣旨”相符,故C項正確;“清代圣旨”由軍機處傳達給中央各部包括吏部執行,故D項錯誤.10.【答案】B【解析】明清中央集權制度控制人們思想,維護專制統治是其成為社會進步障礙的原因之一,故A項錯誤;明清中央集權制度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有利于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故B項正確;明清中央集權制度維護小農經濟,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沒有順應經濟發展的時代潮流,故C項錯誤;明清中央集權制度加強對人們思想控制,社會環境并不寬松良好,故D項錯誤。11.【答案】C【解析】明代內閣出現于15世紀初,雍正帝設置軍機處是18世紀中期,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于16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于1787年,故先后順序是①③②④,選擇C項符合題意。12.B13.B14.【答案】A15.【答案】C16.【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百人會議是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并兼有政府職能,故A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伯里克利時代雅典人進行決策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公民大會,故B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陪審法庭負責審理全國大部分案件,故C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十將軍委員會是負責軍事的機構,故D項錯誤。17.【答案】C【解析】解負令不利于貴族,遭到了許多貴族的反對,故A項錯誤;解負令是防止平民變為奴隸,針對雅典人而言,并不包括外邦人身份的奴隸,故B項錯誤;梭倫改革的“解負令”廢除所有債務,禁止借貸以人身做抵押,因債賣身的農民,一律釋放,這一舉措對平民有利,故C項正確;解負令是針對雅典平民而言,故D項錯誤.18.【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十二銅表法》代替《習慣法》是羅馬法制史上的一個重大進步,《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使案件的審理有法可依。《十二銅表法》也是平民們不斷斗爭的產物,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平民的利益。19.【答案】C【解析】解答本題應注意判斷《十二銅表法》的內容和意義,可運用結論排除法。《十二銅表法》主要是為了緩和貴族與平民的矛盾,使平民得到一定好處。但它制定了嚴格的債務法規,明確維護貴族的利益,由此判斷①②④正確。而《十二銅表法》并沒有改善奴隸的處境,故③錯誤。20.【答案】D【解析】注意“早期羅馬國家"的狀況指的是《十二銅表法》發表以前的狀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②③④皆符合題意。21.【答案】B【解析】英國責任內閣制確立是在18世紀,故A項錯誤;光榮革命以不流血的宮廷政變的方式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故B項正確;實行議會主權是光榮革命后1689年的《權利法案》的內容,故C項錯誤;君主立憲政體建立的標志是1689年《權利法案》,故D項錯誤。22.【答案】C【解析】《權利法案》保證議會的財政權等權力,故A項錯誤;《權利法案》保證議會的立法權,國王無權廢除任何法律,故B項錯誤;國王開始逐漸處于“統而不冶”的地位,可參與行政,故C項正確;自主組織常備軍不符合《權利法案》史實,故D項錯誤。23.【答案】A【解析】結合美國1787年憲法知,美國總統對選民負責,故A項錯誤,符合題意;君主立憲制下的英國,國王是虛君,主權在議會,首相由議會選舉產生并對議會負責,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總統與內閣共同對議會負責,總統可解散眾議院,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君主立憲制下的德國皇帝擁有任命宰相的決定權,宰相只對皇帝負責,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24.【答案】A【解析】①②③?的表述均符合責任內閣制的特點,故①②③?正確;但英國的司法權由法院掌握,故④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25.【答案】A【解析】美國在1787年憲法中推行聯邦制原則,德國在繼承美國聯邦制的基礎上,采用聯邦制,故A項正確;德國是以皇帝為中心的,美國是以總統為中心,故B項錯誤;美國是民主共和制,德意志是君主立憲制,故C項錯誤;美國1787年憲法是妥協的產物,沒有廢除黑人奴隸,沒有保障婦女的權力,無法體現公正平等;而1871年憲法具有半專制的特點,決定不會公正平,故D項錯誤。26.【答案】B【解析】唐朝是三省六部不是民主政體,故A項錯誤;體現分權:中國是對相權的分割,美國體現的是對政府權力的分割,唐朝的權力屬于君主,美國權力屬于人民,故B項正確;三省六部制不體現中央集權,故C項錯誤;美國的聯邦制度下的三權分立是民主制度,故D項錯誤.27.【答案】A【解析】1787年憲法把國家權力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獨立平等,但互相制約,以防止專制的出現,這充分體現了三權分立原則,與材料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相符,故A項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