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江陰四校2024-2025學年高三教學質量檢測試題試卷(二)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漢武帝時期,實行集中貨幣發行權和統一法幣的政策,同時創立國家企業制度,國營專利的實業包括鹽鐵和酒等。這些政策的實施A.鞏周了西漢中央政權 B.減輕了對農民的剝削C.廢除了生產資料私有制 D.遏制了工商業的發展2.“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說“滿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幟下領導過多次民族戰爭。這是一個轉折點,民族戰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這里的“轉折點”應該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3.下圖曾是非常流行的《升官圖》游戲,圖版上標明各種官銜,從“白丁”開始,依照轉動的陀螺所獲的判語升遷或貶黜,以最先升任最高位者為勝。此游戲反映了A.讀書致仕和傳統社會觀念 B.科舉致仕改變命運的理想C.官場等級分明且升遷有序 D.官場黑暗與升遷無常心態4.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說:“我國不可狐疑,與其坐等鄰邦之進,退而與之共同復興東亞,不如脫離其行伍,而與西洋各文明國家共進退。”這個觀點反映近代日本的一個特點,即A.“脫亞入歐”B.“和魂漢才”C.“師夷長技”D.“尊王攘夷”5.二戰后存在兩種比較突出的現象,一是各類經濟組織(如歐盟、亞太經合組織等)舉行與經濟有關的峰會(如G20峰會)大大增加,二是軍事沖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等)。對此現象理解有誤的是A.經濟民主化成為歷史潮流 B.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C.一超多強格局遭受巨大挑戰 D.和平與動蕩成為當今世界形勢的特點6.1900—1920年,農業和手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6%,近代工業占14%。1949年,農業和手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3%,近代工業占17%。由此可知,近代中國A.經濟半殖民地化 B.諸經濟因素相互依存C.動搖了傳統重農模式 D.產業結構呈畸形局面7.《劍橋中國秦漢史》認為:秦朝盡管曇花一現,卻成功地把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傳給了繼承者,這套制度經過了漢代的完善和鞏固,又繼續推行了1700年,其間逐步作了修正。下列關于其間“逐步作了修正”的史實有①隋唐設三省六部制②宋始設監察御史③元代設行省制度④清代設軍機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20世紀50年代英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從拒絕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兩度申請加入,但均遭到法國總統戴高樂的否決。戴高樂首先考慮的是:“英國一旦成為歐洲的第七個成員國。要它永遠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樂還認為,聯系如此緊密的英美關系將會使英國成為美國投放在歐洲的“特洛伊木馬”。材料反映了A.美國企圖通過英國控制歐洲B.英國霸權主義思想使其難以融入歐洲一體化C.英法矛盾是英國加入歐洲一體化的主要障礙D.國際形勢和國家利益影響法國對英國入歐態度9.洋務派要員在籌建輪船招商局時說:“伏查各國通商以來……中國內江外海之利,幾被洋人占盡,且海防非有輪船不能逐漸布置,必須勸民自置……藉紓商民之困,而作自強之氣。”這表明興辦此類企業的根本目的是A.擴大中外貿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強C.發展官督商辦企業D.發展資本主義經濟10.與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相比,雅爾塔體系最大的進步體現在A.主張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合作共處B.消除了國際間矛盾導致戰爭的隱患C.建立了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D.中止了主宰世界的強權政治舊慣例11.據歷史記載,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農”“工”“商”四民分業的規定,但中唐到宋代,職業的等級差別在縮小或消弭,四民之間的流動性日益增強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國家政策的調整 B.生產方式的革新 C.傳統文化的成熟 D.社會經濟的轉型12.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條例。它規定:……工廠必須為男女兩性兒童安排分別的宿舍,……工作時間決不允許超過十二小時;在學徒的頭四年中,教育是必須要做的事;……”依據所學知識判斷該項條例通過的背景()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B.伴隨著機器大生產,工廠制度逐步確立C.19世紀中期工人斗爭的勝利D.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業革命激起似同心圓的波浪效應,在大西洋兩岸一波接一波地向大陸縱深推進:在歐洲大陸是沿比利時、法國、德意志、瑞士、意大利、俄國等國展開,在北美大陸也是從東北部逐漸向西部、南部擴展……工業革命的高潮普遍發生在1848年之后,革命的教訓和激烈的國際競爭迫使各國政府紛紛調整政策,消除經濟發展的障礙,大力發展經濟。歐陸主要國家之間簽訂了一系列自由貿易,美國通過內戰也使南方走上工業化道路。工業革命是人類社會由農業文明演進到工業文明的轉折點,它推動了人類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過渡,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形成,將世界上大片地區強行納入了資本主義的統治之下,工業革命結束了民族地域性歷史,實現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摘編自劉新成、劉北成《世界史·近代卷》等材料二中國雖然在明清時期就存在使用雇傭勞動的所謂“資本主義萌芽”,然而卻沒有自發地出現工業革命,中國的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從國外引進的。而在這方面,洋務運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世紀60年代始,李鴻章、左宗棠等洋務派大官僚,先后創辦了江南制造總局、金陵機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軍事工業,清政府各省當局大多也創辦了自己的軍火生產機構。這些軍事工業雖然就生產關系而言還不能說是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但它們從外國購進設備來生產船艦、槍炮、彈藥,將大機器工業引入了中國。洋務派在這一時期所創辦的上海機器織布局、漢陽鐵廠等民用工業,也都屬于使用機器生產的近代企業。制造業外,洋務派大官僚李鴻章等人創辦了上海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天津電報總局,修筑了唐山至胥各莊的鐵路,從而建立了中國自己的近代采礦、航運、鐵路和通訊事業。——摘編自劉芃、朱漢國《歷史學習精要》(1)根據材料一,指出歐美工業革命演進的突出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歐美工業革命演進的歷史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洋務運動相較于歐美工業革命的特殊之處,并分析其成因。14.(20分)材料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2月9日,英國的和平主義者便在牛津大學俱樂部舉行了“本議院決不為它的國王和國家而戰”的模擬辯論會,通過了“決不為國王和國家而戰”的決議。1933年3月,倫敦召開英國全國反戰大會,出席的代表達1500多人,他們代表各工會、合作社、獨立工黨、大學生協會和共產黨。與此同時,一些政治家也持和平主義態度。1935年夏,組織了一次群眾性的和平投票。1150萬人參加了投票。從投票結果看,在日本繼續侵略中國、納粹德國正大肆擴軍備戰的情況下。英國的和平主義者和公眾輿論的絕大多數仍然堅決支持國聯的裁軍活動,盡管也有一半以上的投票者贊成必要時以軍事手段對國聯譴責的某個侵略者實行制裁,這是相當矛盾的。1938年9月30日,英國首相張伯倫在《慕尼黑協定)簽字后回英國時受到了盛大而熱情的歡迎。這足以說明當時人們恐懼戰爭的和平主義情結和對《慕尼黑協定》的支持。——摘編自徐藍《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歐美和平運動的發展》(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30年代英國和平運動興起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30年代英國和平運動給后人的重要啟示。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漢武帝時期中央政府統一貨幣管理,實行專賣制度,這有利于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同時加強中央集權,鞏固西漢中央政權,A正確;題干列舉政策多屬于商業領域,與農業無關,排除B;封建社會土地私有,C排除;漢武帝在財政和專賣制度方面的舉措限制了大商人對商業利潤的壟斷,但“遏制”表述絕對,排除D。2、D【解析】從材料中的“領導過多次民族戰爭”“失敗”“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等信息可知,這次戰爭后,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在華代理人,鎮壓反帝運動,這個轉折點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故D項正確。其它選項均不滿足條件,故排除。3、C【解析】
《升官圖》中標注的官職從白丁開始,按照順序逐漸逐漸提高,升遷或者罷黜的主要依據是判語,體現了古代官僚體制下,官場等級分明,且升遷有序,C正確;題干中未能全面反映出傳統社會觀念,排除A;《升官圖》是整個官僚系統,科舉入仕只能反映出部分內容,不能包含整個官場升遷罷黜及其運行規則,排除B;從《升官圖》來看,升遷有序,而非無常,排除D。4、A【解析】
根據材料中福澤諭吉所說的對鄰邦和西洋國家的態度,可知這是日本近代所謂的“脫亞入歐”論,A項正確;“和魂漢才”是古代日本學習中國的做法、“師夷長技”和“尊王攘夷”分別是近代日本向西方學習和武裝倒幕運動,這些活動與“與其坐等鄰邦之進……不如脫離其行伍”的說法不符,BCD三項錯誤。5、C【解析】當今國際局勢正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格局尚未建立。材料所述現象是“一超多強”格局下國際形勢的表現,不是表明遭受巨大挑戰。C項說法錯誤,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項。二戰后的局部戰爭有大國插手,反映了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局部戰爭反映了當今世界形勢動蕩;各類經濟組織的建立反映出經濟民主化的趨勢。其他三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6、B【解析】
據材料“1900—1920年,農業和手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6%,近代工業占14%。1949年,農業和手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3%,近代工業占17%”可知,自1900年----1949年我國,農業、手工業產值及近代工業產值是此消彼長、密切相聯,B正確;材料沒有強調“經濟半殖民地化”,而只是體現自1900年----1949年我國,農業、手工業產值及近代工業產值是此消彼長、密切相聯,A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體現“動搖了傳統重農模式”,C錯誤;據材料體現的是1900年----1949年我國,農業、手工業產值及近代工業產值是此消彼長、沒有涉及“產業結構”問題,D不是材料主旨。7、B【解析】
依據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可知,為了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秦朝之后歷代皇帝都在秦代的基礎上實行了一系列的措施。隋唐時期設置三省六部制,使相權一分為三;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清代設置軍機處,使得專制主義達到頂峰,①③④符合題意。B正確;隋文帝改檢校御史為監察御史,因此宋始設監察御史的說法不符合史實,ACD錯誤。故選B。8、D【解析】
由材料“‘英國一旦成為歐洲的第七個成員國。要它永遠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樂還認為,聯系如此緊密的英美關系將會使英國成為美國投放在歐洲的‘特洛伊木馬’”可以得出,法國拒絕英國加入歐洲一體化更多考慮的是本國利益,故D正確;材料“聯系如此緊密的英美關系將會使英國成為美國投放在歐洲的‘特洛伊木馬’”表明法國只是擔心美國會介入歐洲事務,并沒有成為事實,故A不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英國霸權主義問題,故B不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英法矛盾,故C不正確。9、B【解析】
據材料“中國內江外海之利,幾被洋人占盡……藉紓商民之困,而作自強之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洋務運動創辦工業的根本目的是抵御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自強求富,故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擴大中外貿易交往”的信息,故A項錯誤;材料中只提及籌建輪船招商局的意圖,并未提出這一企業的組織形式,故C項錯誤;輪船招商局屬于洋務派企業,不是資本主義企業,故D項錯誤。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關鍵信息“幾被洋人占盡……而作自強之氣”,學生需要結合所學的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正確理解材料的主旨是抵御外侮求富求強,據此即可正確判斷,排除其它選項。10、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和會是一戰戰勝國參加的會議。蘇俄中途退出協約國,故無權參加會議。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將蘇俄排斥在外。而開羅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是美蘇主導的會議,建立了新的戰后國際政治軍事新秩序,這個體系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包含在內,認可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合作共處,故A項正確。二者都沒有消除國際分歧與隱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后不久爆發了二戰,雅爾塔體系建立后爆發了冷戰。故B項錯誤。C、D項,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是英法等大國主導的,雅爾塔體系是美蘇等大國主導的,二者并未中止主宰世界的強權政治舊慣例,因此也沒有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故C、D項錯誤。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會晤,著重討論歐洲領土變動、成立聯合國、遠東事務安排等問題。雅爾塔會議的決定對戰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人們通常把該時期大國圍繞戰后世界安排問題所達成的一系列協議稱為“雅爾塔體制”。11、A【解析】
由于重農抑商政策和抑制土地兼并政策的松動,商人社會地位有一定提高,工商業者也可購買土地,從而四民之間的流動性日益增強,故答案為A項;當時的生產方式沒有出現革新,排除B項;C項與材料中的現象沒有關系,排除;社會經濟沒有轉型,仍然是自然經濟為主,排除D項。12、B【解析】試題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實現了從工場手工業到機器大工業的飛躍,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工業時代。根據題干可知是英國的工廠制度,細致分工,管理嚴格。故選B。考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工業革命?工廠制度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突出特征:從大西洋兩岸向內陸擴展;1848年后進入高潮;政府(或國家力量)在工業化進程中起到推動作用。歷史影響:推動了歐美各國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促進人類社會向工業社會邁進;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實現了民族地城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使東方從屬于西方;助推了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等。(2)特殊之處:面臨不利的內外環境;技術上受制于外國人;封建官僚主導,管理方式落后;民用工業輔助軍用工業。成因: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清王朝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洋務派倡導“中體西用”,最終目的是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解析】
(1)突出特征:根據材料一“在歐洲大陸是沿比利時、法國、德意志、瑞士、意大利、俄國等國展開,在北美大陸也是從東北部逐漸向西部、南部擴展”根據所學可以總結出從大西洋兩岸向內陸擴展;根據材料“工業革命的高潮普遍發生在1848年之后”可知1848年后進入高潮;根據材料“歐陸主要國家之間簽訂了一系列自由貿易,美國通過內戰也使南方走上工業化道路。”可知政府在工業化進程中起到推動作用。歷史影響:根據材料“工業革命是人類社會由農業文明演進到工業文明的轉折點,它推動了人類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過渡,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形成,……實現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可以從推動了歐美各國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促進人類社會向工業社會邁進;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實現了民族地城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使東方從屬于西方;助推了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等方面分析回答。(2)特殊之處: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默契中考語文作文
- 物流搬運設備選型指南考核試卷
- 描寫北京初二上冊語文作文
- 健身器材制造業資本運作與投融資策略考核試卷
- 殘疾人權益倡導與法律援助考核試卷
- 空氣流量測量考核試卷
- 柑橘種植園農業產業鏈優化策略考核試卷
- 玻璃保溫容器行業人才培養與選拔考核試卷
- 傾聽高三語文作文
- 滾動軸承市場與發展趨勢考核試卷
- 認識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 食堂改造與裝修設計方案
- 關于公司企業進行人員總量控制的實施方案
- 物流運輸托運單模板
- 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地二十五項反措
- 油田結垢機理及防治技術
-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一
- 天然氣管道工程施工設計方案方案
- 變電站第二種工作票(范本)
- 抗滑樁設計計算(驗算)Word版
- 全球價值鏈與中國貿易增加值核算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