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訓01 期中壓軸計算題與實驗題(原卷版)_第1頁
特訓01 期中壓軸計算題與實驗題(原卷版)_第2頁
特訓01 期中壓軸計算題與實驗題(原卷版)_第3頁
特訓01 期中壓軸計算題與實驗題(原卷版)_第4頁
特訓01 期中壓軸計算題與實驗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特訓01期中壓軸計算題與實驗題一、計算題1.(2022秋·上海·九年級上海市張江集團中學校考階段練習)如圖所示的輕質杠桿,OA長為60厘米,AB長為20厘米,在A點處豎直向上施加大小為20牛的拉力時,杠桿恰能水平平衡。(1)關于重物受到的重力G,小王進行了計算:計算過程小王F1l1=F2l2;20牛×60厘米=F2·20厘米;G=F2=60牛請判斷小王同學的計算過程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若小王的計算過程有錯誤,請寫出正確的計算過程。(2)若將懸掛重物G的細線沿杠桿緩慢從B點移至C點(圖中未標出),杠桿保持水平平衡,拉力大小變化了5牛,求BC兩點間距離lBC。2.(2022春·八年級校聯考單元測試)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的B端掛一質量為10千克的物體,A端用一細繩將杠桿系于地上,細繩與杠桿間的夾角為30°,OA=1m,OB=0.4m,此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現在0點放一質量為5kg的物體,用F=10N的水平拉力使物體以0.1m/s的速度向左勻速滑動.問:(1)物體在0點,杠桿水平靜止時細繩AC的拉力是多少?(2)物體運動到距A點多遠的地方,細繩AC的拉力恰好為零?

3.(2018春·八年級單元測試)假期里,小蘭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了一個家庭游戲活動.活動要求是:家庭成員中的任意兩名成員分別站在如圖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1)若小蘭和爸爸的體重分別為400N和800N,小蘭站在距離中央支點2m的一側,爸爸應站在距離支點多遠處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

(2)若小蘭和爸爸已經成功地站在了木板上,現在他們同時開始勻速相向行走,小蘭的速度是0.5m/s,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壞?4.(2022·上海·九年級校聯考假期作業)如圖所示,輕質杠桿AD放在鋼制水平凹槽BC中,杠桿AD能以B點或C點為支點在水平面內轉動。AB=2BC=2CD=0.4m,

D端掛有一重物,現在A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下力F,使得杠桿保持水平平衡。求:①重物為10牛,能保持杠桿水平平衡的最大力F。②若重物為6牛,能保持杠桿水平平衡的最小值F。③若施加在杠桿上的力F在某一范圍內變化,能使得杠桿保持水平平衡,且這個范圍內的力最大變化量,求重物的重力G。5.(2023·全國·九年級校聯考專題練習)一輛油電混動轎車,僅憑汽油動力在平直公路上以9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輸出功率為50kW;駕駛員看到前方55m處有超速違章拍照裝置(限速70km/h)時,在保持輸出功率不變的情況下,立即啟動充電裝置給電池充電,達到使轎車減速的目的,轎車行駛2s后,速度減為70km/h。求:(1)轎車受到的摩擦力。(2)轎車被拍照時是否超速。(3)減速行駛2s的過程中,牽引力做的功。6.(2022·上海·八年級校聯考假期作業)如圖所示,輕質光滑的木板長2米,可以繞固定軸O自由轉動,離O點0.4米的B端有一重物G,板的另端A用一根與板成90度角的細繩AC拉住。這時細繩的拉力是2牛,求:(1)重物G大小為多少?(2)若在轉軸O上放一重為4牛的小球,并使小球以0.2m/s的速度由O點出發向左勻速運動,則經過多少秒后,系在A端的細繩拉力剛好為零?7.(2022·上海·八年級校聯考假期作業)已知物體的重力勢能表達式為,動能的表達式為Ek=mv2,其中m為質量,h為物體距水平地面的高度,v為物體的運動速度,g為常量,取10N/kg;如圖所示,距沙坑高h=7m處,以v0=10m/s的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一個質量為0.5kg的物體,不計空氣阻力,物體從被拋出到落地前的瞬間,整個過程機械能守恒。求:(1)物體被拋出時的重力勢能Ep和動能Ek;(2)物體上升到最高點時離拋出點的高度H。8.(2021春·安徽六安·八年級統考期中)如圖所示是我國傳統計量工具——桿秤的結構示意圖,O點是提紐,左邊是秤盤,右邊的秤砣用細線懸掛于秤桿上,若秤砣質量m0=100g,秤盤懸掛點到提紐的距離L1=10cm,秤盤中未放物體時,系秤砣的細線在距提紐L2=5cm時,秤桿恰好水平平衡,秤桿和細線的質量不計(g取10N/kg)。求:(1)秤盤質量;(2)當系秤砣的細線在距提紐L3=40cm時,秤盤中被稱物體質量多大;(3)桿秤的刻度是否均勻,請計算說明。9.(2022春·廣東東莞·八年級統考期末)如圖所示,將一個長方體的重物甲掛在杠桿的左端A點,一個人在杠桿支點右側的B點通過滑環對杠桿施加了豎直向下的力F1,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已知OA:OB=4:1,F1的大小為100N。在重物下端加掛另一重物乙,仍然在B點通過滑環對杠桿施加豎直向下的力,大小為F2。當滑環向右移到C點,此時通過滑環對杠桿施加豎直向下的力為F3,F2和F3均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F2-F3=80N,且BC:OB=1:2。求:(1)重物甲的重力;(2)重物乙的重力。10.(2022秋·安徽銅陵·九年級校考期末)研究物理問題時,往往需要突出研究對象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將其簡化為物理模型。如圖所示,需要把一重量為400N,邊長為1m,質量分布均勻的實心立方體,利用翻滾的方法沿直線移動一段距離(已知;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求:(1)請在圖甲中畫出緩慢向右翻滾立方體時,使該立方體下底面剛剛離開水平地面所施加的最小力F的示意圖,并計算出最小力F的大小;(2)利用翻滾的方法使立方體翻滾一次(即使原下底面變為左側面)克服立方體的重力所做功的大小;(3)如果利用翻滾的方法使該立方體沿水平地面直線緩慢翻滾了10m,用了20s,則在這一過程中克服該立方體重力做功的功率大小是多少?二、實驗題11.(2022春·上海·八年級上外附中校考階段練習)小紅想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1)實驗前,她將杠桿的______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停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處于______(選填“平衡狀態”或“非平衡狀態”)。為了______,小紅需要將杠桿調在______平衡,她可以將右側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選填“右”或“左”)調;(2)在杠桿的兩端加掛鉤碼,并移動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所示,并測出力臂。多次實驗并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次數小紅根據以上數據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______;(3)小紅將圖乙中杠桿兩側的鉤碼各取下一個,杠桿會______(選填“右側下降”或“左側下降”);(4)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不斷改變彈簧測力計的作用點和力的大小,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其力臂的圖像如圖所示。圖像中每個點與兩坐標軸圍成的方形面積______(選填“相等”或“不等”),其原因是______;(5)實驗結束后,小紅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她利用如圖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現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12.(2022秋·上海·九年級上外附中校考階段練習)某小組同學研究“使用動滑輪勻速提起物體時,所用豎直向上拉力F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他按圖所示方式用兩個重力不同的滑輪進行實驗,并將相應的滑輪重G滑、物體重G物和拉力F的大小記錄在表一、二中。為了進一步研究,他們計算了每次實驗中物體所受重力的變化量與所用拉力的變化量,并將結果記錄在表一、二的后兩列中。表一G滑=2N表二G滑=4N實驗序號G物/NF/NN/N實驗序號G物/NF/N/N/N111.500623.000222.010.5744.021.0343.031.5865.042.0464.052.5986.063.0585.073.510107.084.0①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F與G物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使用動滑輪勻速提起物體,_____;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使用動滑輪勻速提起物體,當G物相等時,G滑越大,F越大;③根據表一、二中前三列的數據及條件,請判斷:按圖所示方式使用動滑輪勻速提起物體,若要省力,需滿足的條件是_____;④進一步分析比較表一、二中與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發現其滿足的數學關系式為_____,由此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使用功滑輪勻速提起物體,_____成正比。13.(2021春·上海普陀·八年級統考期末)如圖所示是“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①實驗中通過觀察發現,銅球A推動木塊移動的距離較大,所以我們認為銅球A所具有的動能較大,依據是______;②實驗中為了研究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需要控制銅球撞擊木塊時的速度相同,具體的操作方法是______;③質量和速度,誰對動能的影響較大呢?某物理興趣小組借助速度傳感器和其它儀器測出了如表一和表二的數據。表一(銅球撞擊時的速度為8厘米/秒)

序號銅球質量(克)木塊移動距離(厘米)110010220020330030表二(銅球質量為100克)序號銅球撞擊速度(厘米/秒)木塊移動距離(厘米)48105164062490(a)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以初步得出:當物體運動速度相同時,物體質量越大,物體所具有的動能越大;(b)分析比較實驗序號4與5與6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以初步得出:______;(c)綜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可知,______對物體的動能影響較大。14.(2022春·上海·八年級上海市西延安中學校考期中)某物理興趣小組研究物塊從斜面由靜止下滑至底端過程中勢能變化量ΔEP與動能變化量ΔEk的大小關系。他們選取了傾角、長度相同但材料不同的斜面進行實驗,已知玻璃表面最光滑,木板表面其次,石板表面較為粗糙。他們將物塊放在斜面A位置由靜止下滑,如圖所示,用傳感器測出物塊在A、B、C、D、E五個位置時的勢能EP、動能EK大小,并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物塊位置勢能EP/焦動能Ek/焦(玻璃表面)動能Ek/焦(木板表面)動能Ek/焦(石板表面)A1.000.000.00B0.750.170.150.12C0.500.340.300.24D0.250.510.450.36E0.000.680.600.48(1)請填寫表格中空缺的數據_____________;(2)分析物塊的勢能、動能的大小變化情況可知:當物塊從同一斜面由靜止下滑至底端過程中,________;(3)分析表中數據及相關條件,物塊從同一斜面由靜止下滑至底端過程中ΔEP與ΔEk的大小關系是ΔEP____ΔEk(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該小組成員在相關結論的基礎上對ΔEP與ΔEk的大小關系進行合理推理:物塊從同一光滑斜面由靜止下滑至底端過程中,ΔEP___________ΔEk(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下列實驗中,與此處所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一致的是____________。(請將編號填入空格內)A.探究做功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B.合力概念的引入C.牛頓第一定律15.(2022·上海·九年級校聯考假期作業)為了研究拉力做功的快慢,某同學設計了如下所述的實驗.他把不同質量的物體勻速提升不同的高度,同時測出相應高度的所用時間,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已知表一所示實驗拉力做功最快,表三所示實驗拉力做功最慢,每一個表格所示的三次實驗拉力做功快慢相同:(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拉力所做的功越多,做功就越快;(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5、9(或2、6或4、8),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3)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并歸納得出結論;(a)分析比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數據及所給已知條件,可初步得出;______(b)分析比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數據及所給已知條件,可初步得出。______表一實驗序號拉力(牛)提升高度(米)功(焦)所用時間(秒)1250.802022600.5030332000.20404表二實驗序號拉力(牛)提升高度(米)功(焦)所用時間(秒)4500.201025800.2520461000.30306表三實驗序號拉力(牛)提升高度(米)功(焦)所用時間(秒)7100.50528400.2510491000.2020816.(2022春·上海徐匯·八年級上海市徐匯中學校考期中)小紅和小華在游戲中注意到:小球能靜止在水平面上,但不能靜止在斜面上,若對小球施加一個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就能使小球靜止在斜面上,為了探究這個“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的大小”,小紅和小華用兩個重力不同的光滑小球和彈簧測力計等器材按圖進行實驗,每一次實驗時,他們改變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并保持拉力的方向始終沿斜面向上。他們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小球重為3牛實驗序號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測力計的示數(牛)130°1.5245°2.1353°2.4表二小球重為5牛實驗序號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測力計的示數(牛)437°3.0545°3.5660°4.3①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和3或4、5和6的測力計示數、斜面與水平面夾角,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重力一定的小球靜止在斜面時,它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拉力______。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的測力計示數、斜面與水平面夾角,可得出初步結論是:當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一定時,小球的重力大,使小球靜止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大。③小華發現:當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一定時,使小球靜止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與重力的比值是相等的。為了驗證這一發現,他們添加了一些器材繼續實驗。他們設計了表三用以記錄相關數據,請你完成表三中空缺的欄目。表三______實驗序號______測力計的示數(牛)7______/8______/9______/17.(2022春·八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如下是研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一種實驗。某小組同學每次都讓重錘從高處由靜止下落,砸到鐵釘上。他們觀察到不同情況下,鐵釘進入泡沫塑料的深度不同,深度越大,表明重錘對鐵釘做的功越大,即重錘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他們用m表示重錘的質量,h表示重錘升起的高度,x表示鐵釘進入泡沫塑料的深度,并將實驗數據詳細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為了進一步探究重錘的重力勢能跟重錘做功本領的關系,他們還進行了適量的運算,計算的一部分數據也記錄在表格的后兩列中。實驗序號重錘質量m(千克)重錘升起高度h(米)鐵釘進入泡沫塑料深度x(米)(米-1)x2(米2)10.10.60.02441.6660.000620.10.90.03033.3330.000930.20.30.02441.6660.000640.20.60.03528.5710.001250.30.30.03033.3330.000960.30.40.03528.5710.0012(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2(或3與4或5與6)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_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高度相同的情況下,物體的質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3)分析比較表中第二列、第三列及第四列中的數據,可初步得出:_______;(4)為進一步探究重錘具有的重力勢能跟重錘做功本領的關系,可綜合分析、比較表中記錄的數據,以及經運算得到的數據,同時結合觀察到的現象,歸納并得出結論:________。18.(2020春·上海浦東新·八年級統考期末)某小組同學研究物體做功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分別用九臺小電動機勻速提起不同的重物,利用相關儀器測出做功時間、重物的重力和提起的高度,并通過計算得出電動機做功的多少,該小組同學把九臺小電動機分成三組,觀察到每組的做功快慢相同,且第一組做功最快,第二組其次,第三組最慢,實驗中記錄的有關數據分別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實驗序號做功(J)做功數時間(s)152.52105.03157.5實驗序號做功(J)做功數時間(s)454.05108.061512.0實驗序號做功(J)做功數時間(s)744.0888.091212.0(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______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做相同的功,電動機所用時間越短,做功越快。(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4與7(或5與8,或6與9)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_________。(3)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并歸納得出結論。(a)分析比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b)分析比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19.(2022春·上海·八年級上海民辦南模中學校考期末)小張同學觀察教室里日光燈的懸掛結構后,想探究影響日光燈的兩根懸線受到拉力大小的因素。他選用一根均勻直桿,兩端用相同的測力計懸掛起來,當小球懸掛距杠桿左端距離為s時,如圖所示杠桿水平平衡。將小球移至不同位置時,記錄相應數據并填寫在表一中。接著換用重力不同的小球多次實驗,記錄相應數據并填寫在表二中。表一牛實驗序號s(厘米)(牛)(牛)125.01.0244.51.5364.02.0483.52.5表二牛實驗序號s(厘米)(牛)(牛)528.52.5647.53.5766.54.5885.55.5①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拉力、與______的變化關系為:______;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2與5或3與6或4與7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拉力與的變化關系為:______;③該同學進一步分析了表一或表二中相關數據,還可以得出哪兩個結論______。20.(2022春·八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為了研究拉力做功的快慢,某同學把不同質量的物體勻速提升到不同的高度,同時測出相應的所用時間,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已知表一所示實驗拉力做功最快,表二其次,表三所示實驗拉力做功最慢。每一表格所示實驗做功快慢相同。表一實驗序號拉力/牛提升高度(米)功(焦)所用時間(秒)1250.82022600.530332000.2404表二實驗序號拉力/牛提升高度(米)功(焦)所用時間(秒)4500.21025800.2520461000.3306表三實驗序號拉力/牛提升高度(米)功(焦)所用時間(秒)7100.5528400.2510491000.2208(1)分析比較實驗次數___,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時間相同情況下,拉力所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2)分析比較實驗次數1、5、9(或2、6或4、8),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3)請進一步綜合分析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并歸納得出結論:①分析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知:___;②分析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知:____。(4)根據問題3的實驗結論,因此為了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物理學中引入了物理量______。21.(2022春·八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某課外興趣小組為了研究桿秤定標,自制了一把桿秤。他們取質量為5克的物體作為秤砣,秤盤內不放重物,秤砣的位置在A處時桿秤水平平衡,A處即零刻度(俗稱定盤星),如圖(a)所示。然后,在秤盤中分別放入標準質量的稱量物體m后,當桿秤水平平衡時,分別記下秤砣的位置,由此定刻度,如圖(b)所示。他們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對應的刻線到零刻度的距離s,記錄數據如表一所示。接著,他們又分別將質量為10克、25克的物體作為秤砣,實驗過程同前,并將數據記錄在表二、表三中。表一秤砣5g表二秤砣10g表三秤砣25g序號ms序號ms序號ms110g4cm410g2cm710g0.8cm220g8cm520g4cm820g1.6cm330g12cm630g6cm930g2.4cm(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_________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以得到初步結論:同一把桿秤,當秤砣的質量一定時,刻線到零刻度的距離與稱量物體的質量成正比。(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4與7或(2與5與8)或(3與6與9)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以得到初步結論: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學家有一小塊礦石,他想測出此礦石的質量,但是由于質量太小,這些秤都無法測量。請問他應該如何改進桿秤?_________________。22.(2022春·八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某小組同學研究使用動滑輪勻速提起物體時,豎直向上的拉力F的大小的變化情況。他們按圖所示方式用兩個重力不同的滑輪進行實驗,并將相應的滑輪重力G滑、物體重力G物和拉力F的大小分別記錄在表一、表二中。表一:動滑輪G甲=5N

表二:動滑輪G乙=4N

序號G物(牛)F(牛)序號G物(牛)F(牛)144.5623.0265.5744.0386.5865.04107.5986.051210107.0(1)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使用動滑輪勻速提起物體時,______;(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使用動滑輪勻速提起物體,當G物相等時,G滑越大,F越大;(3)完成表格中數據的填寫:序號5中F=______牛;(4)綜合分析表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還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當G物______G滑時,使用動滑輪不能省力(即F≥G物)。23.(2022春·八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在學習了重力勢能后,某小組同學通過實驗驗證相關知識。如圖所示,他們將鐵球從軌道某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進入水平直線軌道后,鐵球與前方放置的滑塊相撞,兩者一起移動了一段距離。小組同學將部分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實驗序號123456789鐵球的質量m(克)505050100100100200200200鐵球的高度h(米)0.100.200.300.100.200.300.050.100.20滑塊移動的距離s(米)0.090180.290.180.390.580.180.390.79(1)實驗中,小組同學通過觀察、比較__________________來判斷鐵球具有的重力勢能的大小。當鐵球和滑塊最終靜止時,鐵球原先具有的重力勢能轉化為___________能。(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4、5、6或7、8、9)中的實驗數據及相關條件,可歸納得出初步結論:______________,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3)分析比較序號_______________中的實驗數據及相關條件,可歸納得出初步結論:當高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4)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序號2、4、7或5、8中的實驗數據及相關條件,還可歸納得出結論:當_______________時,___________________。24.(2022春·八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某小組同學為了研究發動機做功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分別對甲吊車、乙吊車和丙吊車發動機的做功快慢進行了觀察,發現每一組做功快慢相同,而甲吊車做功最快,乙其次,丙最慢,該小組同學們將三輛吊車每次運貨物時的發動機牽引力和速度記錄在以下的三個表格中;表一

甲吊車

觀察序號發動機牽引力(牛)速度(米/秒)1200012.52250010.0350005.0表二

乙吊車觀察序號發動機牽引力(牛)速度(米/秒)4200010.0525008.0650004.0表三

丙吊車觀察序號發動機牽引力(牛)速度(米/秒)720007.5825006.0930005.0(1)分析比較觀察序號1、4、7(或2、5、8或3、6)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2)分析比較觀察序號____________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吊車運貨物時的速度相同時,發動機的牽引力越大,則發動機做功越快;(3)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并歸納得出結論:①分析比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②分析比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25.(2019春·上海寶山·八年級校考期中)某小組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發現,當動力臂或阻力臂發生變化時,使杠桿平衡的動力大小就要隨之改變,他們為了知道使杠桿平衡的動力大小與兩個力臂大小之間的關系,他們在已調水平平衡的杠桿左端懸掛等重的鉤碼如圖所示,將鉤碼對杠桿的作用力定為阻力.在支點另一側通過懸掛鉤碼施加動力,調節動力臂及阻力臂大小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將實驗記錄在表一、表二中.表一實驗序號(牛)(厘米)(牛)(厘米)161041526106103610106表二實驗序號(牛)(厘米)(牛)(厘米)468412561261266201012表三實驗序號(牛)(厘米)(牛)(厘米)768512861281296202012(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的數據及相關條件,這是在研究動力的大小與___________的關系,分析數據初步歸納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___的數據中動力與阻力臂變化的關系可以歸納得出的初步結論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阻力和動力臂相同,動力的大小與阻力臂成正比.(3)小明為了驗證第(2)題中的結論,用已調節好的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在支點的左側對杠桿施加動力,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得到的實驗數據如表三,他發現這組實驗數據無法驗證上述結論,你認為他的實驗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歸納得出初步結論:(a)分析比較1與4、2與5、3與6的數據可初步歸納得出:___________,動力大小相同.(b)分析比較1、2、3或4、5、6中的數據可初步歸納得到:________________26.(2022春·八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在探究動滑輪使用特點的實驗中,各小組按照圖(a)中所示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每個小組的實驗器材都相同(摩擦力可忽略不計).甲小組按照實驗要求在滑輪上掛上鉤碼,豎直向上拉彈簧測力計,每次都勻速提起鉤碼,如圖(a)所示.乙、丙兩個小組的同學實驗時,沒有注意按照要求規范操作,他們斜向上拉彈簧測力計,勻速提起鉤碼,實驗情況分別如圖(b)、(c)所示.各小組的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表一(甲小組)實驗序號物體的重力(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牛)11.00.622.01.133.01.6表二(乙小組)實驗序號物體的重力(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牛)41.00.752.01.363.01.8表三(丙小組)實驗序號物體的重力(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牛)71.00.882.01.693.02.3(1)甲小組同學分析比較了實驗序號1.2.3的數據和相關條件,得出動滑輪使用特點的初步結論是:使用動滑輪勻速提起重物,_____.(2)同學們查閱相關資料得知:若不計動滑輪自身的重力,使用動滑輪勻速提升重物時,可以省一半力由此,他們分析了表一中的實驗數據,求出滑輪的重力為_____牛.(3)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實驗數據和觀察到的現象,初步分析甲小組、乙小組、丙小組的實驗數據都不相同的原因是:_____(4)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4.7(或2.5.8或3.6.9)的實驗數據和相關條件,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27.(2022春·上海·八年級統考期中)為了研究拉力做功的快慢,某同學設計了如下的實驗進行研究。他把不同質量的物體勻速提升不同的高度,同時測出相應的所用時間,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已知表一所示實驗拉力做功最快,表三所示實驗做功最慢。每一表格所示實驗做功快慢相同。表一實驗序號拉力(牛)提升高度(米)功(焦)所用時間(秒)1250.802022600.5030332000.20404表二實驗序號拉力(牛)提升高度(米)功(焦)所用時間(秒)4500.201025800.2520461000.30306表三實驗序號拉力(牛)提升高度(米)功(焦)所用時間(秒)7100.50528400.2510491000.20208(1)分析比較實驗次數_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拉力所做的功越多,做功就越快;(2)分析比較實驗次數1、5、9(或2、6,或4、8),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3)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并歸納得出結論。(a)分析比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28.(2022春·八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某小組同學試圖探究物體從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到底端時速度的大小v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猜想v可能與斜面的傾角θ、斜面材料、物體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