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一、單選題1.(2025北京昌平高一上期末)《左傳·桓公二年》記載:“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边@則材料涉及的制度有(
)①禪讓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察舉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2025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下列紅山文化遺址考古發現能夠體現“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特點的是(
)A.遺址分布密集,人口激增,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B.等級確立,出現高等級社區,社會分層更加明顯C.吸收了仰韶文化等因素,同時自身影響力也不斷擴大D.祖先崇拜、龍圖騰崇拜等成為紅山文化先民共同信仰3.(2025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2024年12月4日“春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節不僅是“中國時間”,也成為“世界時刻”。每個中國人都是春節的傳承者,除夕夜闔家團圓、共享年夜飯,體現的是中國人對家族、血緣、親情的重視。追根溯源,這種珍惜親情,渴望相聚的情結源于(
)A.禪讓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縣制4.(2025北京豐臺高一上期末)某位同學在學習“國家的產生”這一知識時,畫出了以下結構示意圖,下列選項可以填入①處的是(
)A.共同勞動,成果共享 B.貧富分化,階級出現C.母系氏族,女性為尊 D.禪讓首領,民主選舉5.(2025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下圖出土文物可用于研究(
)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骨耜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A.打制石器的基本特征 B.原始農業的基本特征C.原始部落聯盟的形成 D.早期國家的初步形成6.(2025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考古人員在距今5300-4600年的湖北屈家嶺遺址發現多組規模龐大、因勢而建的水利系統,還在很多紅燒土殘塊中發現稻谷、稻殼痕跡及數量巨大的紅陶杯。該遺址出土的生產工具以磨制石器為主,農業生產工具最多。以上考古發現(
)①為研究原始社會的水利設施提供資料
②反映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的農業發展③證明屈家嶺是古代最早的水稻種植地
④反映新石器時代晚期階級矛盾的激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5北京朝陽高一上期末)有學者指出:“從仰韶晚期至龍山時代,中華大地正在經歷人群遷徙、文化互動的一次高峰,而中原則是人群遷徙的中心地域。這種大規模的人群遷徙……加強了史前中國各區域人群之間的交流互動,使海岱、江漢、北方等多種區域文化在中原地區攻防、進退、互融、互滲?!边@一論述反映了中華文明起源(
)A.具有多元一體的發展特征 B.以區域間的戰爭為基礎C.是各地區獨立發展的結果 D.基于中原文化向外擴展8.(2025北京朝陽高一上期末)下圖是戰國商鞅銅方升。方升左壁刻:“十八年……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詔書:“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睂ζ涫妨蟽r值判斷正確的是(
)①屬于商鞅變法的第一手實物史料
②能印證秦朝統一度量衡的舉措③可用于研究戰國時期的冶煉技術
④直觀展示了秦統一的標準字體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2025北京東城高一上期末)源于約8000年前的龍形,遍布中華大地,貫穿整個新石器時代直至今天,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的圖騰。下面一組有關龍的圖像反映了(
)A.文字演變的長期性B.圖騰的產生源于自然災害C.中華文明的連續性D.考古發掘驗證了古史傳說10.(2025北京朝陽高一上期末)《左傳》記載:“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边@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禮樂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5北京東城高一上期末)大約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起,出現兩個制玉技術發達、制品數量眾多且十分精美的玉文化系統。一個是紅山文化為代表的東北玉文化系統,一個是良渚文化為代表的玉文化系統。與此同時,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長江中游的大溪至屈家嶺文化,以及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中,都有自己的玉器制造。這反映了(
)A.中國境內的遠古人類起源具有相似性B.國家的初始形態此時已經具備C.中華文明起源及發展的多元一體格局D.中國即將邁入階級社會的門檻12.(2025北京昌平高一上期末)新石器時代晚期,中華文明逐漸形成了以中原為核心,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為主干,周圍環繞多個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結構。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主要依據是(
)A.考古發掘 B.神話傳說 C.史書記載 D.文學著作13.(2025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商朝時,商王直接控制王畿之地,方國首領統治王畿以外地區,同時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賜予的封號,并承擔納貢、服役、戍邊或隨王出征等義務。這種政治制度被稱為(
)A.禪讓制 B.內外服制 C.井田制 D.郡縣制14.(2025北京順義高一上期末)考古學家在良渚文化遺址發現了古城、超大型的水利工程、復雜的用玉制度、大量炭化稻米、分等級的基地。據此可知,良渚文化(
)①位于長江流域
②是舊石器時代的遺址③階級分化明顯
④具備國家的初始形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25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有學者認為,西周社會表面上是“分”,實質上是“合”,即通過分封,達到將點連成線,進而擴充至面,以維護其政治統治。這反映出西周地方管理制度是(
)A.混沌初開,文明曙光 B.聚族而居,貧富分化C.九州共融,萬邦時代 D.封建親戚,以蕃屏周16.(2025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玉璋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禮器,始見于新石器時代晚期,在陜西、河南、四川、山東、湖南、廣東等地都有發現。以下是不同遺址出土的玉璋及細節特寫圖片,由此可以推斷(
)石峁遺址二里頭遺址三星堆遺址A.遠古人類的起源 B.早期國家的產生C.禮樂制度的誕生 D.各地文化的交流
參考答案1.C【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方式,與材料無關,①錯誤;西周統治者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③宗法制)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②分封制),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從而建立了森嚴的社會等級制度,②、③正確;察舉制是漢朝時期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與材料無關,④錯誤。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2.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爸腥A文明多元一體”是指中華文明在形成過程中,吸收了多種文化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統一的文化特征。紅山文化吸收了仰韶文化等因素,同時自身影響力也不斷擴大,體現了這種多元文化的交融與統一,符合“多元一體”的特點,C項正確;A項、B項、D項都是紅山文化自身的特點,沒有涉及其與其他文化的交流和對比,不能體現“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排除ABD項。故選C項。3.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周時期(中國)。據材料“親情是緣,相聚是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特征,與宗法制密切相關,C項正確;禪讓制是指統治者把部落首領之位讓給有才華,有能力的人,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分封制主要是一種政治制度,側重于國家的政治統治和權力分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家族關系,但不是這種珍惜親情、渴望相聚情結的根源,排除B項;郡縣制是一種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與家族親情的聯系不緊密,不是這種情結的來源,排除D項。故選C項。4.B【詳解】據本題提示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是:早期國家產生時期。據材料中“生產力進步→私有制產生”的邏輯鏈條和所學知識可知,私有制產生后,社會出現貧富分化,進而導致階級出現,統治階級掌握公共權力,被統治階級處于被統治地位,最終國家產生,所以①處應填貧富分化,階級出現,B項正確;“共同勞動,成果共享”是原始社會公有制時期的特征,在私有制產生后這種情況被打破,排除A項;“母系氏族,女性為尊”屬于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形態,早于私有制產生和國家產生階段,排除C項;“禪讓首領,民主選舉”主要存在于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時期,與私有制產生后導致階級分化進而國家產生的邏輯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5.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出土文物來來源于河姆渡遺址,結合所學可知,河姆渡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圖中的骨耜是原始的農業生產工具,用于翻土;稻谷表明當時已有農作物種植;陶缽可用于烹飪農產品等。這些出土文物能夠用來研究原始農業的生產工具、農作物種類等基本特征,B項正確;圖中的稻谷、陶缽、骨耜都不是打制石器。骨耜是磨制的生產工具,稻谷是農作物,陶缽是生活器具,排除A項;圖中出土文物沒有涉及部落聯盟形成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早期國家形成有城市、文字、軍隊等標志。這些出土文物主要圍繞農業生產和生活,沒有體現早期國家形成的關鍵要素,排除D項。故選B項。6.A【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新石器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因勢而建的水利系統”“在很多紅燒土殘塊中發現稻谷、稻殼痕跡及數量巨大的紅陶杯。該遺址出土的生產工具以磨制石器為主,農業生產工具最多”可知,屈家嶺遺址發現為研究原始社會時期的水利設施建設情況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遺址位于湖北,屬于長江流域,發現了稻谷、稻殼痕跡,且生產工具以農業生產工具最多,說明當時農業有了一定發展,能反映出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的農業發展狀況,①②符合題意,A項正確;雖然在屈家嶺遺址發現了稻谷、稻殼痕跡,但不能就此證明它是古代最早的水稻種植地,不符合題意,③錯誤。排除BD項;題干中所給的考古發現主要是關于水利系統、農業生產等方面的內容,沒有任何信息表明存在階級矛盾激化的情況,不符合題意,④錯誤,排除C項。故選A項。7.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大規模的人群遷徙促進了史前中國各區域文化的交流和互滲,最后集中于中原地區,反映了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體的發展特征,A項正確;材料僅體現了人群遷徙促進了史前中國各區域文化的交流,但未涉及人口遷徙的原因,“以區域間的戰爭為基礎”無法體現,排除B項;中華文明起源是各地區交流發展的結果,并不是獨立發展,排除C項;中華文明起源是基于各地文化向中原地區匯合而成的,排除D項。故選A項。8.D【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中方升的刻字“十八年……大良造鞅”得出方升是商鞅任“大良造”時所頒發的標準量器,屬于商鞅變法的第一手實物史料,①正確;根據材料“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得出秦統一后仍用商鞅規定的度量標準統一全國的度量,因此能印證秦朝統一度量衡的舉措,②正確;方升本身是銅制品,可以用來研究戰國時期的冶煉技術,③正確;左壁銘文為篆刻文字,直觀展示了秦統一的標準字體,④正確,因此對其史料價值判斷正確的是①②③④,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9.C【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至現代(中國)。從題干中描述可知,龍形圖騰作為中華民族的共有圖騰,淵源可追溯到約8000年前,并且貫穿整個新石器時代至今,顯示了在中國文化中的連續性。而圖片中所展示的不同時代的龍形(玉龍、石龍以及甲骨文“龍”字),進一步證明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這些文化元素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連續表現反映了中華文明的延續和發展,C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龍作為圖騰的演變發展,而非文字的演變歷程,排除A項;材料未探究圖騰起源的原因,不能得出圖騰的產生源于自然災害,排除B項;材料未論述傳說與歷史考古之間的關系,不能得出考古發掘驗證了古史傳說,排除D項。故選C項。10.C【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西周(中國)。根據“諸侯立家”反映了諸侯建立諸侯國,可知是分封制,②正確,根據“各有分親,皆有等衰”反映了按照血緣關系的親疏形成不同的等級,③正確,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①錯誤,禮樂制是人們各種行為的準則,禮樂包含了“禮”和“樂”兩方面,其中的“禮”就是各種禮節規范,“樂”就是音樂和舞蹈,④材料不能體現,④錯誤,故本題選C項。11.C【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新石器時代晚期,不僅有紅山、良渚兩個突出的玉文化系統,黃河下游、長江中游以及中原地區等不同區域文化也都有玉器制造。這表明多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發展成果,體現了文明起源的多元性。這些不同地區的玉文化共同構成了當時中華大地上玉文化的整體格局,是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體現了文明發展的一體性。C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的是不同地區的玉文化系統和玉器制造情況,并沒有涉及遠古人類起源的相似性內容,排除A項;國家的初始形態通常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如政治結構的形成、階級分化的出現、強制力機構的建立以及禮樂制度等。僅僅從各地區有自己的玉器制造這一現象,不能直接推斷出國家的初始形態已經具備,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私有制和貧富差異的內容,無法直接得出“中國即將邁入階級社會”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12.A【詳解】據本題設問詞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新石器時期時代的中國。據題干及所學可知,通過考古發掘,在中國境內發掘出大量的文化遺址,逐漸形成了以中原為核心,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為主干,周圍環繞多個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文化結構,A項正確;神話傳說、史書記載、文學著作都是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依據,但從史料價值的角度看,都不是主要依據,排除B項、C項、D項。故選A項。13.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朝(中國)。據材料和所學可知,“商王直接控制王畿之地”是內服,“方國首領統治王畿以外地區”是外服,方國首領接受商王賜予的封號,并承擔納貢、服役、戍邊或隨王出征等義務,這是商朝的內外服制度,B項正確;禪讓制是中國上古時期推舉部落首領的一種方式,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井田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出現于商朝,到西周時已發展很成熟,排除C項;郡縣制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排除D項。故選B項。14.C【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根據所學可知,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屬于長江流域,①正確;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并非舊石器時代,②錯誤;良渚文化遺址發現的分等級的墓地可以看出,當時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社會階層分化,不同等級的墓葬在規模、隨葬品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體現了階級的分化,③正確;古城的出現表明當時有了大規模的聚居和一定的社會組織形式,超大型的水利工程說明有強大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博文試題及答案
- 婚前財產贈與合同(2篇)
- 小學作文3年級上課件
- 江西省撫州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原卷版+解析版)
- 安徽省淮南市東部聯考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屆四川省內江市高三三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專用級次磷酸鈉項目合作計劃書
- AI技術下的醫療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
- 以數據為驅動利用區塊鏈技術優化教育資源的供求關系
- 農業科技與區塊鏈技術融合的融資策劃
-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污水處理廠模板
- 2024年廣東省中考歷史試卷試題真題及答案(精校打印版)
- 2024年保密教育線上培訓考試題目附答案
- SH/T 3227-2024 石油化工裝置固定水噴霧和水(泡沫)噴淋滅火系統技術標準(正式版)
- YY/T 0331-2024脫脂棉紗布、脫脂棉粘膠混紡紗布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
- (高清版)TDT 1056-2019 縣級國土資源調查生產成本定額
- 人工智能科普講解
- 第5課《平安校園靠大家》課件
- 國企統戰工作總結匯報
- 《含能材料與應用》課件
-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考試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