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文言詞語試題分析及備考建議一、考點分析高考文言文閱讀12題為內(nèi)容概述題,該題以選擇題形式呈現(xiàn)。概述是對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表達和簡明歸納,類似于文本大意的提煉轉(zhuǎn)述。該題要求考生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對文中信息進行篩選、提煉和綜合,對所傳人物、所述事件、所寫事物、所說道理等進行綜合判斷與推理。二、命題規(guī)律1、題型穩(wěn)定多年來,此題一直為“選非”題,即從四項中選出不正確的一項;而不正確的一項,恰是命題人設置“陷阱”的地方。這就暗示考生要總結(jié)此類題目常見的設誤手法,并通過練習強化對設誤之處的精準識別與判斷。2、側(cè)重概述自2021年始,高考全國卷此題題干表述悄然起了變化,即由“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和分析”變成了“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刪去了“分析”,只保留“概述”。這就表明,此題側(cè)重對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性轉(zhuǎn)述,較少涉及分析評價;也暗示考生,備考時,要讀懂原文,鍛煉對事件的概括能力,強化文意等價轉(zhuǎn)換意識。3、針對局部多年來,該題題干始終表述為“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有關(guān)內(nèi)容”說明選項只是針對原文局部某個事件或情節(jié)的概述,一般不涉及全文或文本中心意思。這就暗示考生,閱讀時,可以事件為中心,為文本劃分閱讀區(qū)間,為題文比對做好鋪墊。4、偏向曲解所謂曲解,是指不顧事實或歪曲原意,故意做錯誤的解釋。2016-2022年,全國卷23套試題,常見設誤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曲解原意、張冠李戴、無中生有(于文無據(jù))、詞語誤釋、事件錯位等。其中曲解原文這一手段共出現(xiàn)11次,當為典型設誤“伎倆”。三、真題再現(xiàn)1、設誤點一覽2、典題一(2022·新高考卷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題。
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為之約車百乘。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趙王曰:“寡人不能。”孟嘗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聞乎?”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shù)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曰:“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王曰:“大變可得聞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請講于魏。因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xù)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B.孟嘗君見趙王不愿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土地與民眾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趙國將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C.孟嘗君請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猶豫不決,孟嘗君指出魏國倘若聯(lián)合他國合力攻打燕國,將會對燕國十分不利。燕王聽從了建議,出兵救助魏國。D.孟嘗君計謀得以實現(xiàn),魏王非常高興,夸獎他短時間內(nèi)搬來很多援軍。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給魏國,魏王于是讓燕、趙援軍返國,封賞孟嘗君。
【參考答案】A
【解析】“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xù)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的表述錯誤。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嘗君出使諸侯。故選A。3、典題二(2022·全國乙卷)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武侯乘船順河而下,對吳起說,險固的河山是魏國之寶。吳起以三苗氏、夏桀雖有河山之固卻因不修德而亡為例,指出德政才是國之寶。B.太公建議將殷商的士眾全部殺掉,一個也不要剩。邵公則建議有罪的誅殺,無罪的人讓他們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議。C.景公在壽宮游玩,看到老人背著柴并面有饑色,就下令讓官吏供養(yǎng)老人。晏子則指出,喜愛有才德的人,同情沒能力的人,是守國的根本。D.叔向反對晉平公在春天筑臺,認為那樣做會耽誤農(nóng)時,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臺的勞役。【參考答案】D【解析】D項“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錯誤。原文“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與后世哉?”的意思是“難道這是用來讓百姓安身立命,并讓后世稱自己為人君的做法嗎?”選項故意譯錯,曲解文意。4、典題三(2022·全國甲卷)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但又擔心楚國作梗,因為齊國曾經(jīng)幫過楚國,齊楚關(guān)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張儀考慮如何應對,張儀答應嘗試出使楚國。B.張儀見到楚王,提出楚國如果能與齊國斷交,秦王就會下令獻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齊國,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這是一舉三得的事情。C.楚國群臣祝賀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陳軫不以為然,認為秦看重楚是因為楚有齊為后援,若先絕齊后索地,一定受騙,齊秦兩國都將攻打楚國。D.張儀返回,秦王隨即派人與齊聯(lián)合,拒不給楚國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齊合力大敗楚兵。楚國失敗是因為沒有聽從陳軫而誤信張儀。【參考答案】B【解析】B項“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說法錯誤。原文“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在西方,對秦國施有恩惠”,而不是“得到秦國的恩惠”。“德”,名詞活用為動詞,施德,施加恩惠。命題人故意錯譯為“得到恩惠”,曲解文意。5、典題四(2022·新高考I卷)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xù)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B.孟嘗君見趙王不愿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土地與民眾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趙國將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C.孟嘗君請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猶豫不決,孟嘗君指出魏國倘若聯(lián)合他國合力攻打燕國,將會對燕國十分不利。燕王聽從了建議,出兵救助魏國。D.孟嘗君計謀得以實現(xiàn),魏王非常高興,夸獎他短時間內(nèi)搬來很多援軍。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給魏國,魏王于是讓燕、趙援軍返國,封賞孟嘗君。【參考答案】A【解析】A項“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說法錯誤。由原文“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不是孟嘗君表示希望替魏國出使諸侯,而是魏王希望孟嘗君出使。命題人故意譯錯此句,曲解文意。四、備考建議找準設誤規(guī)律:1、張冠李戴。如果是敘事類選文,文段常常涉及一組人物和事件,命題人正是抓住這一特點,將有些人物與事件故意進行錯位配搭,巧妙地設計出“移花接木”的錯項。例如,2021年高考全國甲卷第12題的D選項“宋朝皇帝為了息戰(zhàn),主動提出議和”錯誤,由原文“是時,故將王繼忠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為然,遣李興議和”可知,是降遼舊將王繼忠向契丹進言議和的好處,契丹于是派遣李興議和,并非皇帝主動議和。2、曲解詞義。考題中經(jīng)常以轉(zhuǎn)述中誤釋詞義來設置錯點,所以要細辨原文中的字詞在進入選項后是否發(fā)生了釋義錯誤,要找到原句,運用語境推斷法進行推敲。例如,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第12題的B選項“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是對原文“西德于秦”的錯誤理解,正確的意思是“在西面對秦國有恩惠”。3、事件雜糅。命題人將文段敘述的幾件事情或者事情的細節(jié)有意雜糅混編,讓考生難以分辨正誤,難以理清頭緒。例如,2015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二第6題的C選項,說來護兒因“諫請煬帝停駕洛陽”而“引發(fā)煬帝大怒”,所以在來護兒被害時,“煬帝也沒有設法保護”他,比照原文,原文是在來護兒被抓之前,煬帝自己就已經(jīng)被抓了。4、以偏概全。例如,2021年高考全國乙卷第12題的D選項,“唐太宗認為正是因為臣不盡忠,最終導致了隋朝滅亡”以偏概全。根據(jù)原文“上曰:此豈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可知,唐太宗認為隋朝滅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隋煬帝無道,二是那些大臣也沒有盡忠。5、時序倒置。命題人有時在錯項設計時故意倒置事情的時序,從而造成了敘述的混亂。例如,2020年高考江蘇卷第6題的B選項“趙太夫人當年待字閨中時,燒得一手好菜”,根據(jù)原文的意思,“燒得一手好菜”是在出嫁后,而非“待字閨中時”,造成時序錯誤。6、無中生有。命題者有時將子虛烏有的表述混雜在正確的敘述之中。例如,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二第12題的C選項,錯誤在于“并教導他們應該棄惡從善”。根據(jù)文本“其年,遷憙平原太守。時平原多盜賊,憙與諸郡討捕,斬其渠帥,余黨當坐者數(shù)千人……乃悉移置潁川、陳留”的敘述,可知只是把這些人“移置潁川、陳留”,并沒有“教導他們應該棄惡從善”,于文無據(jù)。
抓準對比角度:1、比對人物①誤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來的性格特點故意說錯,造成對人物形象的錯誤理解。②信息錯位:即把甲人物所為說成是乙人物所為,或者把甲事件結(jié)果說成是乙事件結(jié)果。要圍繞“是誰,在何時何地,說過什么話,做過什么事,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比對,要著重比對選項在這幾方面的表述與原文是否一致。2、對比時間、地點①時序顛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時,命題者故意將事情發(fā)生的時間順序顛倒。②空間錯位:把不同空間地點的事件糅合起來表述,故意在地點方面顛倒位置關(guān)系。要注意選項中人物行為、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的詞語,并與原文比對,厘清人物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
3、比對關(guān)鍵詞語①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關(guān)鍵詞語的意義,從而制造干擾項干擾考生,這種方式是命題的主要陷阱。②歸納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遺漏關(guān)于人物、事件、觀點等方面的內(nèi)容。要細心辨析選項中對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闡述等有無夸大、歪曲或偷換概念的現(xiàn)象,要注意比對選項轉(zhuǎn)述時是否漏掉了某個起關(guān)鍵作用的詞語。4、比對添加或刪減內(nèi)容①無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觀點等內(nèi)容,致使選項的分析概括于文無據(jù)。②以偏概全:將原文對某一方面的判斷通過增加或刪減表范圍或程度及其他類的詞語,故意擴大或縮小判斷對象的范圍。辨析時應將選項的內(nèi)容與原文仔細比對,檢查是否有故意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注射相關(guān)感染預防與控制
- 2-10邏輯函數(shù)的化簡-公式法1
- 福建省龍巖市一級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聯(lián)考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 AIGC應用基礎課件
- 醫(yī)院制度管理制度流程圖
- 四川省德陽地區(qū)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模擬卷(一)生物試題含解析
- 西南石油大學《拉丁美洲文學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鹽城市郭猛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初三適應性月考(六)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實驗市級名校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初三聯(lián)考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錦州市凌河區(qū)2025屆數(shù)學三下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A類供應商績效評價表
- 攝影攝像知識競賽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國丹參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AQ/T 9009-2015 生產(chǎn)安全事故應急演練評估規(guī)范(正式版)
- 《無人機測繪技能訓練模塊》課件-模塊7:無人機航測影像獲取
- 人工髖關(guān)節(jié)置換隨訪資料庫模板
- 2024招商引資協(xié)議書范本
- (完整版)12123交管學法減分考試題及答案
- 人教版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卷及答案解析(共五套)
- (高清版)JTG 3810-2017 公路工程建設項目造價文件管理導則
- FZ∕T 74001-2020 紡織品 針織運動護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