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古文翻譯易錯點精講試卷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閱讀(共20分)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論語·顏淵》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請問其功。”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子曰:“剛、毅、木、訥近仁。”二、文言文翻譯(共20分)1.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克己復禮為仁。(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2.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三、文言文綜合理解(共20分)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日克己復禮為仁:克,克制;禮,禮節。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欲望;施,施加。C.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禮節;勿,不要。D.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見,看見;承,承受。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問,詢問。B.顏淵問仁:問,詢問。C.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曰,說。D.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曰,說。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不要。B.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勿,不要。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施加。D.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承,承受。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問,詢問。B.顏淵問仁:問,詢問。C.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曰,說。D.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曰,說。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不要。B.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勿,不要。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施加。D.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承,承受。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問,詢問。B.顏淵問仁:問,詢問。C.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曰,說。D.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曰,說。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不要。B.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勿,不要。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施加。D.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承,承受。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問,詢問。B.顏淵問仁:問,詢問。C.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曰,說。D.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曰,說。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不要。B.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勿,不要。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施加。D.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承,承受。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問,詢問。B.顏淵問仁:問,詢問。C.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曰,說。D.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曰,說。四、古文句子結構分析(共20分)1.請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句子結構。(1)克己復禮為仁。(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2.請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句子結構。(1)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3)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3.請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句子結構。(1)子曰:“剛、毅、木、訥近仁。”(2)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4.請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句子結構。(1)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3)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5.請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句子結構。(1)子曰:“剛、毅、木、訥近仁。”(2)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6.請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句子結構。(1)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3)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7.請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句子結構。(1)子曰:“剛、毅、木、訥近仁。”(2)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8.請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句子結構。(1)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3)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9.請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句子結構。(1)子曰:“剛、毅、木、訥近仁。”(2)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10.請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句子結構。(1)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3)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五、古文詞語解釋(共20分)1.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克己復禮(2)勿施于人(3)非禮2.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克己復禮(2)勿施于人(3)非禮3.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克己復禮(2)勿施于人(3)非禮4.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克己復禮(2)勿施于人(3)非禮5.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克己復禮(2)勿施于人(3)非禮6.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克己復禮(2)勿施于人(3)非禮7.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克己復禮(2)勿施于人(3)非禮8.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克己復禮(2)勿施于人(3)非禮9.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克己復禮(2)勿施于人(3)非禮10.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克己復禮(2)勿施于人(3)非禮六、古文內容理解(共20分)1.下列對文中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孔子如何才能終身行事,孔子回答“其恕乎!”B.顏淵問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為仁。”C.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D.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下列對文中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孔子如何才能終身行事,孔子回答“其恕乎!”B.顏淵問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為仁。”C.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D.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下列對文中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孔子如何才能終身行事,孔子回答“其恕乎!”B.顏淵問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為仁。”C.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D.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下列對文中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孔子如何才能終身行事,孔子回答“其恕乎!”B.顏淵問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為仁。”C.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D.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下列對文中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孔子如何才能終身行事,孔子回答“其恕乎!”B.顏淵問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為仁。”C.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D.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下列對文中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孔子如何才能終身行事,孔子回答“其恕乎!”B.顏淵問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為仁。”C.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D.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下列對文中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孔子如何才能終身行事,孔子回答“其恕乎!”B.顏淵問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為仁。”C.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D.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下列對文中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孔子如何才能終身行事,孔子回答“其恕乎!”B.顏淵問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為仁。”C.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D.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下列對文中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孔子如何才能終身行事,孔子回答“其恕乎!”B.顏淵問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為仁。”C.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D.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下列對文中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貢問孔子如何才能終身行事,孔子回答“其恕乎!”B.顏淵問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為仁。”C.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D.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閱讀(共20分)1.A.一日克己復禮為仁:克,克制;禮,禮節。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實詞的理解。在古代漢語中,“克”字可以表示克制、克服等意思,“禮”字則指禮節、禮儀。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此處“克己復禮”指的是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禮節。2.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欲望;施,施加。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實詞的理解。在古代漢語中,“欲”字可以表示欲望、愿望等意思,“施”字則指施加、給予。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此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3.C.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禮節;勿,不要。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實詞的理解。在古代漢語中,“禮”字指禮節、禮儀,“勿”字表示不要、禁止。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此處“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表示對于不合禮節的事物,不要看、不聽、不說、不做。二、文言文翻譯(共20分)1.(1)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2)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禮節就是仁。(3)自己想站得住,也要幫助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也要幫助別人行得通。2.(1)不合禮節的事物不要看,不合禮節的事物不要聽,不合禮節的事物不要說,不合禮節的事物不要做。(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3)出門就像見到尊貴的客人,使百姓像承受重大的祭祀一樣。三、文言文綜合理解(共20分)1.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欲望;施,施加。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實詞的理解。在古代漢語中,“欲”字表示欲望,“施”字表示施加。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此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2.C.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曰,說。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虛詞的理解。在古代漢語中,“曰”字表示說、稱。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此處“子曰”表示孔子說。3.A.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問,詢問。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虛詞的理解。在古代漢語中,“問”字表示詢問。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此處“子貢問曰”表示子貢詢問。4.D.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曰,說。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虛詞的理解。在古代漢語中,“曰”字表示說、稱。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此處“子曰”表示孔子說。5.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施加。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實詞的理解。在古代漢語中,“施”字表示施加。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此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6.D.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曰,說。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虛詞的理解。在古代漢語中,“曰”字表示說、稱。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此處“子曰”表示孔子說。7.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施加。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實詞的理解。在古代漢語中,“施”字表示施加。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此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8.D.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曰,說。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虛詞的理解。在古代漢語中,“曰”字表示說、稱。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此處“子曰”表示孔子說。9.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施加。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實詞的理解。在古代漢語中,“施”字表示施加。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此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10.D.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曰,說。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虛詞的理解。在古代漢語中,“曰”字表示說、稱。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此處“子曰”表示孔子說。四、古文句子結構分析(共20分)1.(1)主謂結構,主語為“一日”,謂語為“克己復禮為仁”。(2)主謂結構,主語為“己”,謂語為“所不欲,勿施于人”。(3)主謂結構,主語為“出門”,謂語為“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2.(1)并列結構,四個并列的動賓結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并列結構,兩個并列的動賓結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3)主謂結構,主語為“能近取譬”,謂語為“可謂仁之方也已”。3.(1)并列結構,四個并列的形容詞:“剛、毅、木、訥”。(2)主謂結構,主語為“顏淵”,謂語為“問仁”。(3)主謂結構,主語為“子貢”,謂語為“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4.(1)并列結構,四個并列的動賓結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并列結構,兩個并列的動賓結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3)主謂結構,主語為“能近取譬”,謂語為“可謂仁之方也已”。5.(1)并列結構,四個并列的形容詞:“剛、毅、木、訥”。(2)主謂結構,主語為“顏淵”,謂語為“問仁”。(3)主謂結構,主語為“子貢”,謂語為“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6.(1)并列結構,四個并列的動賓結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并列結構,兩個并列的動賓結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3)主謂結構,主語為“能近取譬”,謂語為“可謂仁之方也已”。7.(1)并列結構,四個并列的形容詞:“剛、毅、木、訥”。(2)主謂結構,主語為“顏淵”,謂語為“問仁”。(3)主謂結構,主語為“子貢”,謂語為“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8.(1)并列結構,四個并列的動賓結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并列結構,兩個并列的動賓結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3)主謂結構,主語為“能近取譬”,謂語為“可謂仁之方也已”。9.(1)并列結構,四個并列的形容詞:“剛、毅、木、訥”。(2)主謂結構,主語為“顏淵”,謂語為“問仁”。(3)主謂結構,主語為“子貢”,謂語為“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10.(1)并列結構,四個并列的動賓結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并列結構,兩個并列的動賓結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3)主謂結構,主語為“能近取譬”,謂語為“可謂仁之方也已”。五、古文詞語解釋(共20分)1.(1)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禮節。(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3)不合禮節的事物。2.(1)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禮節。(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3)不合禮節的事物。3.(1)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禮節。(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3)不合禮節的事物。4.(1)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禮節。(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3)不合禮節的事物。5.(1)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禮節。(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3)不合禮節的事物。6.(1)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禮節。(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3)不合禮節的事物。7.(1)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禮節。(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3)不合禮節的事物。8.(1)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禮節。(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3)不合禮節的事物。9.(1)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禮節。(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3)不合禮節的事物。10.(1)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禮節。(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3)不合禮節的事物。六、古文內容理解(共20分)1.A.子貢問孔子如何才能終身行事,孔子回答“其恕乎!”解析:此題考查對文中內容的理解。根據原文,子貢問孔子如何才能終身行事,孔子回答“其恕乎!”,表示以恕道為人處世。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海市松江區2025屆高三高考模擬卷(二)數學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淮安市車橋中學2025屆高三月考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2025年初三2月份自測化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濟寧嘉祥縣聯考2025屆初三下學期適應性月考卷(三)物理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常熟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摸底考試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工程材料與構造》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喀什職業技術學院《試驗設計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理工大學《建筑模型制作與造型設計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自貢市2024-2025學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統考試題含答案
- 信陽師范大學《專業英語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客運駕駛員的安全操作標準和規范
- 《民俗旅游學》教案-第九章 歲時節日民俗與旅游
- 大型機械設備塔式起重機安全培訓課件
- ISO-26262-道路車輛-功能安全-2018
- 軟件質量證明書
- 2023年廣東深圳光明區科技創新局招聘一般專干高頻筆試、歷年難易點考題(共500題含答案解析)模擬試卷
- 合伙型私募基金清算報告(模板)
- 2023年高考英語(新高考I卷)講評課件
- 高考標準化考場建設方案詳細
- 《爬山虎的腳》說課稿
- 2023年重慶市高考化學試卷(附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