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茶葉)綠色防控技術指南_第1頁
綠色食品(茶葉)綠色防控技術指南_第2頁
綠色食品(茶葉)綠色防控技術指南_第3頁
綠色食品(茶葉)綠色防控技術指南_第4頁
綠色食品(茶葉)綠色防控技術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綠色食品(茶葉)綠色防控技術指南1.生產概況茶是世界公認的有益人體健康的飲品。作為當前全球范圍內最大的產茶國,我國有18個主要產茶省(自治區、直轄市),茶園面積約300萬hm2。為了減少茶園化學農藥施用,避免、降低病蟲害對茶葉產量、品質的危害,制定了其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指南如下。2.常見病蟲害2.1病害茶炭疽病、茶餅病等。2.2蟲害茶小綠葉蟬、灰茶尺蠖、茶尺蠖、茶麗紋象甲、茶棍薊馬、綠盲蝽、茶橙癭螨等。2.3草害狗尾草、野艾蒿、小蓬草等。3.防治原則從整個茶園生態系統出發,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重點,化學防治為應急防控手段,實現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保障茶園生態環境安全和茶產品質量安全。4茶園開墾坡度15°以下的平緩坡地直接開墾;坡度15°~25°的坡地,按等高水平線筑梯地,梯面寬應在2m以上。翻墾深度50cm以上,在此深度內有明顯障礙層(如硬塥層、網紋層或犁底層)的土壤應破除障礙層。梯壁上種植爬地蘭、無刺含羞草等綠肥、護坡植物,對梯壁上的雜草要以刈代鋤。5茶苗種植茶苗種植分春季種植和秋季種植,春季種植以2月~3月為宜,秋季種植以10月下旬~12月上旬為宜。種植前施底肥,每畝茶園施餅肥或商品有機肥300kg~500kg,或施腐熟的農家肥1000kg~2000kg,肥料與種植溝內土壤充分拌勻,底肥深度在30cm~40cm,種植時茶苗根系離底肥10cm以上,防止底肥灼傷茶苗。宜在土壤濕潤而不粘手時種植,茶苗根部宜用黃(紅)泥漿根,春季種植后設置遮蔭網。6病蟲害監測預報根據氣候、茶樹物候期和害蟲發生規律,采取害蟲趨性誘集法、田間常規調查法等方法進行蟲口基數調查和動態分析,預測主要害蟲發生期、發生量和防治適期。(1)茶小綠葉蟬監測方法:每年3月初~10月底監測;按5點取樣法放置黃板,每點安裝1張,間隔10m左右;每隔3d~5d監測成蟲量;結合田間五點取樣法調查百葉蟲量和成若蟲比例。防治適期:夏茶:6頭/百葉或15頭/m2;秋茶:12頭/百葉或27頭/m2。(2)茶尺蠖/灰茶尺蠖監測方法:每年3月初~10月底監測,重點是監測第2、3代成蟲;相距30m懸掛3個~5個性誘劑誘捕器;每隔5d監測蟲口動態,推算下代幼蟲防治適期。防治適期:三齡前幼蟲:幼齡茶園3頭/m2~6頭/m2或10頭/m茶行;投產茶園7頭/m2。(3)茶麗紋象甲監測方法:每年5月~6月監測調查,每5d調查一次;用振落法調查蟲口量,每次調查15個樣方。防治適期:成蟲出土盛末期;茶樹根頸部0.11m2、深6cm有幼蟲或蛹5頭~7頭(成蟲15頭/m2)。(4)茶棍薊馬監測方法:每年5月~9月監測,每隔5d調查一次;調查一芽二葉上的蟲口數。防治適期:200頭/m2。(5)害螨監測方法:每年4月~6月、8月~10月監測,每隔7d調查一次;按對角線取樣,取10點,每點調查中層10張葉的螨量;用六級法將葉片螨量進行定級,換算成螨情指數。防治適期:3頭/cm2~4頭/cm2葉面積或10頭/葉~20頭/葉或指數6~8或有螨葉率大于40%。7.農業防治7.1植物檢疫從國外或外地引種時,必須進行植物檢疫,不得將當地尚未發生的危險性病蟲隨種子或苗木帶入。7.2抗性品種選用抗病蟲、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和高產優質的茶樹品種。7.3適時采摘對茶樹進行分批多次采摘,預防和控制茶芽梢病蟲害的發生。春夏時節采茶季,及時采摘嫩葉加工既可提質增效,又可消滅蟲卵;蟲口密度大時強摘重采,對茶蚜、茶小綠葉蟬等防效明顯;對茶尺蠖、茶麗紋象甲為害嚴重的茶園可進行適當深度機采。7.4及時修剪對病蟲害為害嚴重的茶園進行及時修剪,修剪下來的受害枝條清除出園,避免造成病蟲害在更大范圍內蔓延;對弱枝、雞爪枝等及時修剪,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茶樹健康生長。7.5合理施肥倡導配方施肥,基肥主要為充分腐熟后的農家肥(如羊糞、土雜糞、豬牛糞等)或商品有機肥(如茶葉專用有機肥等),必要時配合部分復合肥。基肥于秋茶采摘后的11月下旬至12月中下旬,離茶樹根頸部10cm左右開挖條形溝,深度大約20cm~30cm,均勻撒施,施后蓋土、培土。一年四季均可追肥。注意避免氮肥施用量過大。肥料包裝廢棄物應集中回收處理。7.6翻耕土壤及時中耕,創造利于茶苗根系生長的土壤環境。5月春茶采收后,結合追肥,對土壤進行中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透氣性,促進養分吸收;茶葉采摘完成后,于秋冬季進行土壤深翻(15cm~20cm),有助于破壞茶尺蠖、茶麗紋象甲等害蟲的越冬場所,降低來年蟲口基數。7.7復合栽培茶樹可以與花生、紫云英、藿香薊等草本植物套種,構建良好的生態系統,為害蟲天敵提供庇護所;可以與樟樹、桂花樹、櫻花等木本植物套種,增加茶園空氣濕度,減少鱗翅目幼蟲;套種大豆、鼠茅草、白三葉草、紫花苜蓿等可抑制雜草生長。7.8冬季封園秋冬季氣溫5℃~20℃時進行清園封園。噴施29%石硫合劑水劑35~70倍液,每畝用水量70L~75L。噴時須將茶叢上下,葉片正反面以及四周雜草全部噴勻、噴透,對降低次年早期的螨害和葉部病害有很好的預防效果。8.物理防治8.1誘蟲板誘捕應使用誘蟲板誘捕害蟲。在春茶結束修剪后、二輪梢萌芽前懸掛誘蟲板,誘蟲板下端位于茶篷面上方10cm~20cm處。誘蟲板需均勻分布在茶園中,25張/畝,朝向與茶行平行,誘蟲板粘滿蟲子或失去粘力后,需及時更換。防治茶小綠葉蟬、黑刺粉虱可選擇紅黃雙色誘蟲板,黃色引誘害蟲,紅色驅避天敵。與常規誘蟲板相比,該色板對茶小綠葉蟬的誘殺量可增加50%,天敵誤殺量降低30%;防治茶棍薊馬,可選擇淡黃綠色或藍色誘蟲板,誘殺數量比常規誘蟲板增加1倍;防治綠盲蝽可選擇綠色誘蟲板。8.2殺蟲燈誘殺應使用殺蟲燈誘殺害蟲。殺蟲燈需大面積連片使用,每1.2hm2或間隔50m放置1臺,地形復雜、坡度較大的茶園適當提高安裝密度。殺蟲燈應高于茶篷面40cm~60cm,每日天將黑時開啟,天亮時關閉,次日清晨及時收集蟲袋妥善處理。每年的3月下旬至11月期間使用。發射光譜為385nm和420nm的窄波LED殺蟲燈,可對茶小綠葉蟬、灰茶尺蠖、茶尺蠖、茶毛蟲等茶園主要害蟲實現高效精準誘殺。與常規頻振式殺蟲燈相比,對害蟲的誘殺效果增加90%,對天敵的誤殺量降低50%。8.3防草布防草必要時可采用防草布防草。3月雜草未長或剛長出地面時,將寬度合適的防草布進行行間鋪設,每隔1m用地釘固定。新種單條栽茶園防草布覆蓋至茶樹基部;未封行茶園防草布覆蓋至距茶樹基部20cm~30cm。使用防草布的茶園可使用背負式固體施肥器叢間施肥或掀開防草布一側施基肥。防草布破損或使用2年后應及時回收。PE80(聚乙烯)材質的防草布具有拉伸強度高、耐老化、透氣、透水等優點,長期控草效果良好,防效可達100%,成本僅為人工除草的40%~60%。9.生物防治9.1性誘劑誘殺條件允許時可采用性誘劑誘殺害蟲。根據害蟲種類選擇性誘劑,目前已有灰茶尺蠖、茶尺蠖、茶毛蟲等茶樹害蟲性誘劑商品。性誘劑配合船型誘捕器使用,大面積、持續使用效果好。誘捕器需在越冬成蟲羽化前懸掛,根據害蟲發生程度確定懸掛密度,以2套/畝~4套/畝為宜。誘捕器需高于茶樹25cm,每月更換一次誘芯。誘捕器粘板粘滿蟲子或失去粘力后,需及時更換。防治茶尺蠖、灰茶尺蠖,可3月初懸掛;防治茶毛蟲,可5月中旬懸掛;防治綠盲蝽可9月上旬至11月下旬懸掛。使用性誘捕器連續誘殺兩代成蟲,防治效果可達70%以上。迷向法是通過干擾害蟲的求偶通訊而非直接消滅來防治害蟲。采用迷向法時用竹桿將誘芯掛在田間,高度約90cm,誘芯間距約5m,誘芯每月更換1次。空氣中性信息素濃度至少需要1ng/m3才能有效干擾昆蟲的求偶通訊,因此通常一個生長季,每公頃需要10g~100g性信息素才能發揮作用。9.2天敵生物防治胡瓜鈍綏螨等捕食螨對茶橙癭螨、茶跗線螨等茶園常見害螨具較好的防治效果。在害螨達到防治指標時,每畝釋放4萬~6萬頭捕食螨防治效果可達80%。釋放天敵生物時需把誘蟲板收起或遮擋,防止天敵生物被粘黏。捕食螨釋放方法包括掛袋釋放、淹沒式釋放等。掛袋釋放先在捕食螨袋子上方斜剪3cm~4cm的開口,再用圖釘或塑料細繩將捕食螨袋子固定在茶叢靠葉的枝椏上。淹沒式釋放先將木屑或稻殼與捕食螨混合均勻,然后均勻撒在茶樹葉面上。9.3生物藥劑防治根據茶樹主要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動態,適時進行生物藥劑防治。選擇綠色食品生產允許使用的生物藥劑。生物藥劑應在傍晚或陰天施用。每種農藥每季最多施用次數及安全間隔期見附錄B表B2。(1)茶炭疽病在新梢1芽1葉期噴施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300倍液防治,間隔7d~10d連續噴施2次。(2)茶餅病在發生初期,噴施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300倍液防治。(3)茶小綠葉蟬在蟲口密度達防治指標時,噴施30%茶皂素水劑300~600倍液或1%印楝素微乳劑1000~1600倍液防治(1周內連續噴施2次)。(4)灰茶尺蠖、茶尺蠖在蟲口密度達防治指標時,于幼蟲3齡期前噴施茶核·蘇云菌懸浮劑300~700倍液(宜在4月、5月、10月時使用)、100億孢子/mL短穩桿菌懸浮劑500~700倍液或0.6%苦參堿水劑600~750倍液防治。(5)茶麗紋象甲成蟲出土初期,用2kg/畝白僵菌菌粉拌細土后均勻撒施地表或噴施400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田間濕度大時效果好。(6)綠盲蝽4月中下旬茶園部分茶芽被刺出現小紅點時及秋季成蟲回遷始期,可噴施0.6%苦參堿水劑500倍液防治。10.化學防治根據茶樹主要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動態,在必要或應急狀態下進行化學防治。應選擇在茶樹上已取得登記且綠色食品允許使用的農藥品種。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盡量避免使用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等水溶性化學農藥。嚴格按農藥標簽使用,注意輪換用藥。嚴格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規定。優先選擇靜電噴霧機、彌霧機等高效施藥器械。每種農藥每季最多施用次數及安全間隔期見附錄B表B2。(1)茶炭疽病在發病前期或嫩葉初見病斑時選用22.5%啶氧菌酯懸浮劑1000~2000倍液或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間隔7d~10d連續噴施2次。(2)茶餅病可選擇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3)茶小綠葉蟬在蟲口密度達防治指標時噴施240g/L蟲螨腈懸浮劑1000~1500倍液或150g/L茚蟲威乳油1800~2500倍液進行防治。(4)灰茶尺蠖、茶尺蠖防治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可在其在蟲口密度達防治指標時,于幼蟲3齡期前噴施150g/L茚蟲威乳油1800~2500倍液或20%除蟲脲懸浮劑1500~2000倍液。在4時~9時或15時~20時篷面掃噴藥劑效果好。(5)茶麗紋象甲可選擇240g/L蟲螨腈懸浮劑1000~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6)綠盲蝽4月中下旬茶園部分茶芽被刺出現小紅點時及秋季成蟲回遷始期,可選擇150g/L茚蟲威乳油2000~2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7)茶棍薊馬在蟲口密度達防治指標時,可選擇240g/L蟲螨腈懸浮劑1500~1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8)害螨在蟲口密度達防治指標時可選擇240g/L蟲螨腈懸浮劑1500~1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附錄茶樹重要病蟲害為害狀及可選用的化學藥劑使用注意事項附錄A茶樹主要病蟲害及在茶樹上的為害癥狀見圖A1-圖A8。圖A1茶炭疽病為害癥狀圖A2茶餅病為害癥狀圖A3茶小綠葉蟬(左)及為害癥狀(右)圖A4茶尺蠖(左)及為害癥狀(右)圖A5綠盲蝽(左)及為害癥狀(右)圖A6茶麗紋象甲(左)及為害癥狀(右)圖A7茶棍薊馬(左)及為害癥狀(右)圖A8部分害螨(左,中)及為害癥狀(右)

附錄B可選擇用于防治茶樹病蟲害的部分藥劑、使用劑量及注意事項等見表B。表B茶樹主要病蟲害防治推薦農藥使用方案防治

對象防治時期農藥名稱使用劑量施用方法最多施用次數/季安全間隔期茶炭疽病發病前或發病初期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噴霧-7天發病前或發病初期22.5%啶氧菌酯懸浮劑1000~2000倍液噴霧210天發病前或發病初期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221天茶餅病發病初期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噴霧-7天發病初期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221天茶小綠葉蟬卵孵盛期至三齡若蟲盛發期30%茶皂素水劑300~600倍液噴霧13天若蟲盛發初期1%印楝素微乳劑1000~1600倍液噴霧33天若蟲盛發期240g/L蟲螨腈懸浮劑1000~1500倍液噴霧17天若蟲盛發期150g/L茚蟲威乳油1800~2500倍液噴霧114天茶尺蠖、灰茶尺蠖1-2齡幼蟲中、高峰期100億孢子/mL短穩桿菌懸浮劑500~700倍液噴霧-3天三齡前或者卵孵盛期茶核·蘇云菌懸浮劑300~700倍液噴霧53天始發期0.6%苦參堿水劑600~750倍液噴霧27天低齡幼蟲期150g/L茚蟲威乳油1800~2500倍液噴霧114天卵孵化盛期或低齡幼蟲期20%除蟲脲懸浮劑1500~2000倍液噴霧17天茶麗紋象甲若蟲初發期400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劑6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