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概念設計_第1頁
結構概念設計_第2頁
結構概念設計_第3頁
結構概念設計_第4頁
結構概念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僅供新手(自創)學習包含建筑設計等知識

未完待續

-嚇睡覺、

L基礎概念

結構設計包括結構選型、結構布置、結構計算、施工圖配筋等四個方面,結構優化也是從上述四個

方面進行。一個優秀的結構設計應該滿足:

/結構體系選擇恰當,材料選擇合適;

/結構布置均勻、對稱、簡潔、合理;

/結構計算荷載輸入正確、參數設置合理、計算結果滿足規范;

/施工圖配筋設計精細、構造措施周密、方便施工。

通過結構優化,在滿足安全和建筑物功能、效果的前提下,將建筑物鋼筋混凝土含量指標控制在最

低水平,以實現項目利益最大化,并得到業主的高度認可和滿意。

設計院正常是曬8套圖,如果設計合同上簽定設計圖紙的分數就按照合同上的給,正常標準應該是

八套,兩套施工單位用圖,兩套竣工用圖,監理用一套圖,存檔用一套圖(備用圖),經營預算處用一

套圖,甲方施工用一套圖。共計八套圖紙。

建筑高度:平頂房屋按室外地平面至屋面面層計算,如有女兒墻,按女兒墻頂點高度計算;坡屋頂

房屋按坡頂高度一半處到室外地平面計算建筑高度。屋頂通常標的標高是結構標高

結構高度:平頂房屋結構高度室外地坪到屋面結構板頂標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頂部分),坡屋頂房

屋按坡頂高度一半處到室外地平面計算結構高度。

畫圖順序:計算書模板圖板梁圖柱圖樓梯大樣基礎圖整理

學習處:結構小能手、結構學習室、老莊、郎筑、土木在線等等

?打印圖:藍圖3030單位設置100特A1620*871(關于單位操作、只有440/620/880)

?特A2440*625

?普通504c/363acad全黑線寬0.18mm

協同理正:導入圖紙、舊圖框換新圖框、標準化檢查、目錄、設計校審、(雙擊校對簽名-提交)

然后挨個走流程、流程走完后在成品區、正式打印圖、打印識別生成會簽。

歸檔PDF圖紙,是否存在“_A后綴”,還有“#"符號不要出現,要修改為"號"、簽字蓋章都要有

結施03_基礎平面布置圖一層柱平法施工圖(正確樣本)

結麻圖紙除第一次送審,圖紙和目錄是一個DWG圖里,以后目錄就要放在變更里;變更單獨建文

件夾,里面分DWG和PDF子項。

YOS<R(結構設計最基本公式)

我們結構構件設計時都是在干這個事情,把左側放大右側減小。

有很多新人總是過于追求精度,不明白工程精度和理論精度之間的區別,比如在建模的時候對于一

些線腳的簡化就比較糾結,其實對于整體計算時只要考慮它們的荷載就可以了,再比如一般的線腳大樣

配筋,一般只需要直徑6的圓鋼,因為純粹是造型用,根本不是受力筋,可是很多新人就很鉆牛角尖,

線腳是有重量的啊,鋼筋怎么可能不受力呢?這就是混淆了量變與質變的區別!對于比較大的造型在構

件設計時就要手算復核一下了,這就是質變;

建筑結構設計系列手冊

總共有九本,鋼結構設計手冊(上冊)、鋼結構設計手冊(下冊)、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混凝土結構計

算手冊、建筑結構荷載設計手冊、荷載設計手冊建筑抗震設計手冊、木結構設計手冊、型鋼混凝土組合

結構構造與計算手冊、砌體結構設計手冊。前部分為建筑,后部分為結構。

建筑剖面圖方向

1、剖面、斷面、剖切符號。

5I

剖面圖

關于建筑“偷面積”

關于“偷面積”,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營銷的好手段,在購房者看來,房價這么高,能贈送面積干

嘛不要?開發商也喜歡在設計戶型時通過設計一些贈送面積以提升戶型的賣點。看起來聽復雜,其實也

容易理解,開發商在設計戶型時,按照建筑測量規范,讓戶型的某些部分不計入房屋面積還能通過驗收。

不過“偷面積”還真沒那么簡單

我們知道,建筑面積指的是住宅建筑外墻外圍線測定的各層平面面積之和。它表示的是一個建筑物

建筑規模大小的經濟指標。關鍵的是,只要開發商不把該區域封閉起來,就不算做建筑面積。

開發商偷面積都用哪些招?

普遍的手法主要有下面這幾種:

1、低臺凸窗和落地凸窗

一般是將帶窗戶的墻面想外凸出,然后把窗臺放到低位,然后做成玻璃窗,窗戶會凸出,俗稱“飄

窗”。建筑設計規定2.2米以下空間不計算面積,一般凸出的飄窗面積高度不超過2.2米,“偷面積”就

成功了。

2、陽臺和入戶花園

陽臺和入戶花園在建筑設計中只計算一半的面積。通過設計大的入戶花園和陽臺,是常見的“偷面

積”手法,如果陽臺或者入戶花園面積夠大,還能高造成一個房間。

3、大露臺

舉個例子,房子驗收時,露臺部分不計入面積,驗收完成后,將露臺封閉成獨立房間,達到偷面積

的目的。

4、半地下室

半地下室和地下室,一般在底層中出現,很多地方有規定,半地下室超出地表高度不大于1.5米的

半地下室不計入地上層數,面積也不計入地上面積。這種面積一般不能超過2.2米,如果超出2.2米高,

則需要計算一般的面積。

5、室內的高度

通過增大高度,增加利用率。這種手法已經被普遍應用于公寓、loft、復式等商住戶型,高度達到

4.2米、4.4米甚至更高,實現一層變兩層的目的。

以上是一些普通手法,下面這幾點是更加高明的手法。

6、空中單元

又稱空中連廊,空中花園,將兩個單元之間做一個空中通道,兩家業主能多出使用空間,還能隔開

作為自家的私人空間。

7、空調機位變陽臺

有些開發商通過設計獨立的隱藏式空調機位,室內高度控制在2.2米以下,整個空間的上部放置空

調,下部則為業主爭取了1平米左右的空間。

“偷面積”能帶來哪些好處

1、這部分可以利用面積不用支付成本,購房者能獲得相當的優惠。

2、總面積增加后,經過合理改造,能增大使用率。

3、飄窗、露臺等提高戶型的舒適度。

“偷面積”的風險

1、不能寫入房產證,寫入房產證的都要花錢買的!賣房時你也得不到這部分的收益。

2、這種“可擴展面積”不能通過驗收,開發商在銷售期房是的營銷手段,后期能否履約還是個問

號。

力矩、彎矩的理解

力矩方向:右手定律:這樣可以僅用一個矢量來唯一確定地表示力矩所在平面和及其方向。(人為

規定)。垂直于平面。

力矩大小:作用效果使物體繞著轉動軸或支點轉動的趨向。在平面內。

彎矩方向:人為規定的下部受拉為正(上部受壓),上部受拉為負(下部受壓)。彎矩不能用右手螺

旋定義方向。

計算公式M=0EI/L,0轉角,EI轉動剛度,L桿件的有效計算長度。

力矩彎矩扭矩方向都是沒有用的,都不是作用效果,是用一個矢量來唯一確定地表示他所在平面和

及其方向。

雜亂知識(板、縫、結構體系)等

混凝土強度等級的選用及其原因:

/等級越高越抗壓,鋼筋量減少,但是這個減少的效率沒有提高舲的等級所需的成本高,所以一

般設計院、甲方、施工方盡量少用高等級舲。

/高等級校通長在底層豎向構件用的多,因為底層豎向構件一般軸壓比比較高,此時Fc的提高會

對豎向構件承載力提高,降低軸壓比,減少構件截面,減少配筋等好處。

/對于水平構件梁、板道理一樣,但是荷載大了可能是變形、裂縫控制了,且高等級聆構件延性

較差,還是鋼筋延性較好,所以高等級舲不建議使用在梁、板構件上。

偶然偏心、單跨板、連續板、單向板、雙向板、伸縮縫、沉降縫、防震縫、施工縫、后澆帶

偶然偏心是:由于施工、使用或地震地面運動扭轉分量等不確定因素對結構引起的效應。轉角就是

柱的水平邊與X向軸線的夾角,一般都不輸,如果偏心不大,建模時都取0對結果沒有大影響。偏心大

就有影響了

單跨板一一只有一塊兩端支承于梁(或墻)上的板。

連續板一一板很長,兩端支承于梁(或墻)上外,中間也支承于一根或幾根梁(或墻)上的板。

單向板一一板的長寬比叁3,規范認同只考慮短方向受力,設計時按短向受力計算。叫單向受力板.

雙向板一一板的長寬比三2規范認為必須考慮兩個方向受力,設計時按雙向受力計算叫雙向受力,

板的長寬比在2與3之間時,規范規定宜按兩個方向受力計算,也宜設計為雙向受力板。

伸縮縫:是指為防止建筑物構件由于氣候溫度變化(熱脹、冷縮),使結構產生裂縫或破壞而沿建筑

物或者構筑物施工健方向的適當部位設置的一條構造健。伸縮縫是將基礎以上的建筑構件如墻體、樓板、

屋頂(木屋頂除外)等分成兩個獨立部分,使建筑物或構筑物沿長方向可做水平伸縮。

沉降縫:是指,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破壞所設置的垂直縫。當房屋相

鄰部分的高度、荷載和結構形式差別很大而地基又較弱時,房屋有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致使某些薄弱

部位開裂。為此,應在適當位置如復雜的平面或體形轉折處、高度變化處、荷載、地基的壓縮性和地基

處理的方法明顯不同處設置沉降縫。

防震縫:是指地震區設計房屋時,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壞,應用防震健將房屋分成若干形體簡單、

結構剛度均勻的獨立部分。為減輕或防止相鄰結構單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預先設置的間隙。在地

震設防地區的建筑必須充分考慮地震對建筑造成的影響。為此我國制定了相應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施工縫:指的是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因設計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澆筑,而在先、后澆筑的混凝土

之間所形成的接健。施工健并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縫",它只是因先澆筑混凝土超過初凝時間,而與后

澆筑的混凝土之間存在一個結合面,該結合面就稱之為施工縫。

后澆帶:是在建筑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溫度、收縮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

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

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后再澆搗該施工^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關于一帶四縫具體見大

俠收集資料/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來龍去脈ymyj)

磚木結構、得混結構、鋼筋混凝土、鋼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

1、磚木結構(住宅):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樓板、屋架等用木結

構。

2、磚混結構(住宅):建筑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柱、梁、樓板、屋面板等

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通俗地講,精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和大部分豉墻承重。

3、鋼筋混凝土(住宅):指建筑物中主要承重結構如墻、柱、梁、樓板、樓體、屋面板等用鋼筋混凝

土制成,非承重墻用磚或其它材料填充。這種結構抗震性能好,整體性強,耐火性、耐久性、抗腐蝕性

強。

4、鋼結構(住宅):指建筑物中主要承重結構以鋼制成。適用于超高層建筑。自重最輕。從結構上分

上面四類就可以了,其中鋼筋混凝土結構里面,還可以再細分:

5、框架結構:由梁、板、柱組成建筑承重結構,墻體僅作為分隔和保溫用途。

6、剪力墻結構:由梁、板、墻體組成建筑承重結構,部分墻體承在結構中受力。將上面兩個小類

組合起來,就衍生了:框架剪力墻結構、框支剪力墻結構等。

活荷載折減意義、重力二階效應、塑性內力重分布、彈性分析方法

活荷載折減意義:《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中第5.1.2條提出,1噸等于10千牛,設

計樓面梁、墻、柱及基礎時,本規范表5.1.1中樓面活荷載標準值的折減系數取值不應小于某些規定,

具體規定詳見規范P16o

重力二階效應:側向剛度(剛度就是抵抗變形的性質,單位是力/變形。抗側剛度就是是結構發生單

位側向變形需要的力)較柔的建筑物,在風荷載或水平地震作用下將產生較大的水平位移^,由于結構

在豎向荷載P的作用下,使結構進一步增加側移值且引起結構內部各構件產生附加內力。這種使結構產

生幾何非線性的效應,重力二階效應是柱子等構件由于端部位移大,重心偏離軸線而引起的柱子底部的

彎矩一一般稱為P-△效應,在建筑結構分析中指的是豎向荷載的側移效應

塑性內力重分布:本來一個構件在受一定力的時候變形是一定的,內部應力分布也是定的,如果增

加外力,那么結構由于幾何變形,導致內部應力發生變化,這就是內力重分布,如果中間材料產生塑性

變形,則就叫---

望性分析方法O:一般建筑用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其受力性能都是非線性的,而材料力學研究時將其受

力簡化為線性的。現實工程中為了簡化工作量,利用線性的分析方法,同時考慮非線性的因素。混凝土

構件受力后產生變形,當外力取消后變形會恢復,但是不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如果構件受力較小,那

么就可以假定上述的變形會完全恢復,這就是彈性分析。綜上,線彈性分析就是假定受力和變形的關系

是線性的,并且假定變形可恢復的一種近似分析方法。

剛度、嵌固端、基床系數、虛梁

剛度:是指材料或結構在受力時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是材料或結構彈性變形難易程度的表征。一

個構件的剛度(k)是指彈性體抵抗變形(彎曲、拉伸、壓縮等)的能力。計算公式:

k=P/8P是作用于機構的恒力,6是由于力而產生的形變。剛度的國際單位是牛頓每米(N/m)。

側向剛度就是結構橫向的剛度。

嵌固端:嵌固端可以看做是上部結構的一個固定支座,地震計算時,端部下方跟隨地面移動,與端

部上方產生相對位移。是選在放在基礎頂面還是地下室頂面?

1、無地下室時:選在基礎頂面

2、有地下室時:盡量選在地下室頂面;在地下室頂板嵌固需要滿足相關范圍內地下一層構件剪切

剛度與上層構件剪切剛度比大于2,同時地下室頂板還需滿足一定的構造要求,如果地下室頂板達不到

嵌固條件,嵌固端下移,下移之后的嵌固端位置一般為地下室底板,需要加強部位。具體看一嵌固端選

取word

《抗范》6.1.14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基床系數是地基土的剛度,基床系數大,相同荷載下地基土的變形就小小,地基土對底板的支撐作

用強,底板的配筋相應就會小,反之底板配筋就大些基床系數的選取一般根據工程經驗選取,也可以

根據地質資料自動計算土的基床系數,但一般計算結果與實際相差較多,一般取20000

虛梁顧名思義就是虛的,結構中不存在,其特點是無剛度,無自重,不參與結構計算,在PKPM中

特指100x100mm的梁。,不用看其計算結果,板柱體系會自動過濾掉其計算結果的。

其作用如下:

1:提供板的邊界條件(板柱體系)

2:傳遞上部荷載

3:為彈性板單元的劃分提供必要條件(但洞口邊界梁必須用實梁)

剛性梁和虛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虛梁上面已經介紹過了,所謂剛性梁是指沒有質量只有剛度、自

身沒有變形但可發生獨立的剛體位移且其位移與構件的變形不協調的一種理想化構件。最常見的是全截

面落在一個柱截面范圍的梁。剛性梁廣泛的應用與結構分析中,但應注意結構中剛性梁的數量不應太多。

因為剛性梁的剛度遠大于普通構件的剛度,容易使結構剛度在局部產生病態而使結構模型局部失真。此

外,PKPM程序中,還有剛域的概念與剛性梁概念相近:剛域雖然也和剛性梁一樣,本身不變形,但其

位移必須依附于構件而存在,是與構件的變形相協調的。常見的應用就是梁柱重疊部分可以定義為剛域。

設置虛梁只是為了布置荷載、計算傳力,暗梁是我們結構上為了加強采取的構造措施,至于120的

隔墻下放2根16的鋼筋,那也是設計人員采取的結構措施,不是什么虛梁。

順橫、風向風振、界限高度

順風向風振風的方向和結構振動方向一致-一一是產生的風方向

橫風向風振風的方向和結構振動方向垂直

界限相對受壓區高度: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受到荷載作用時,荷載作用在構件中產生的效應是彎矩

和剪力,構件抵抗彎矩的能力是靠鋼筋的合力與相對位置的混凝土抗壓合力組成的力偶矩來完成,這個

力偶矩與荷載產生的彎矩,大小值相等,方向相反,以保持平衡。這里“相對位置的混凝土抗壓合力”

等于受壓區面積乘舲的抗壓強度,受壓區面積就是梁寬乘高度X的面積,這里的,高度X,就叫受壓區高

度。要說明的并不是梁中線以上的全部截面積,是中和軸以上的部分截面積。

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3是適筋構件與超筋構件相對受壓區高度的界限值,它需要根據截面平面

變形等假定求出。

界限相對受壓區高度:受拉鋼筋和受壓區混凝土同時達到其強度設計值時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x與

梁截面有效高度hO的比值,即x/hO。

關于歸并

歸并是指把同類構件進行合并并為其編號的過程,不同的構件有不同的歸并條件

歸并方法分為四種:按百分比、按面積差、強行歸并、加權歸并。

強制歸并:是指結果值取被歸并組的最大值,例如:取一組暗柱面積的數值{500,600,350,700},歸

并結果為{700,700,700,700}o按強制歸并方式歸并的構件在幾何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只按最大值進行配

筋。

百分比歸并:是指結果值是按百分比的階梯組進行劃分,取組中最大值,組劃分以最小值作為基數,

逐級向上劃分,例如(200,220,240,250,260,255,300)一組數,按歸并百分比0.1(200*0.1),歸并結果為

{220,220,260,260,260,260,300}o

面積差歸并:是指結果值是按面積差作為階梯來劃分組,取組中最大值,組的劃分以最小值作為基

數,逐級向上劃分,例如:{200,220,240,250,260,255,300)一組數,按歸并面積差50,歸并結果為

{250,250,250,250,300,300,300}□

加權歸并:取加權平均值的百分比值作為面積差值來進行歸并,例如(200,201,202,199,500),

歸并系數取為0.5,(200,201,202,199,500)的平均值為260.4,系數0.5的差值為0.5*260.4=130.2,

那么面積差值就為1302再按面積差來歸并,199+130.2=329.2,大于202,小于500,所以,歸并結果為

(202,202,202,202,500)0

結構的樓面標高

就是把建筑的標高減去一個建筑做法的厚度,結構圖與建筑圖不同的是結構圖的標高不帶建筑做法,

也就是表面的水泥砂漿啊,地轉啊之類的東西,所以標高會比建筑標高低一些,一般樓板的建筑做法是

50mm左右,衛生間和需要做防水的地方會稍厚一點,在這些部位為了保證地面高度平齊,所以結構通

常要降低板的底標高,說簡單一些就是。

結構的層高是相鄰兩層的結構標高的差值。

結構首層層高是基礎頂面到地面首層梁頂面。

結構首層層高底層層高+室內外高差值+基礎頂面標高絕對值

結構梁的寬需要減去建筑做法嗎?不需要、建筑沒畫出具體做法、

規定以黃海高程為水平面

建筑高程有絕對高程和相對高程,我國已規定以黃海平均海水面作為高程的基準面,并在青島設立

水準原點,作為全國高程的起算點。地面點高出水準面的垂直距離稱“絕對高程”

選定任一水準面作為高程起算的基準面,這處水準面稱為假定水準面。地面作一側點與假定水準面

的垂直距離稱為“相對高程",比如房屋建筑±0.000=28.20.就表示28.20為絕對高程,0.000為相對高

程,地下部分標高為負值,地上部分標高為正值。

關于荷載及計算

集中線荷載沒聽說,非規范用詞。目前已知的有均布荷載、集中荷載、線荷載

均布荷載:也稱面荷載,容重乘以厚度,單位一般為KN/M2

線荷載:面荷載乘以長度,單位一般為KN/M

集中荷載:點荷載是集中荷載,是線荷載乘以作用的長度,單位一般為KN。

集中線荷載:這是兩層意思分為集中荷載和線荷載。集中荷載說白了就是所有的荷載集中起來,

全部傳遞到一處的荷載。線荷載就是說在一條線上的荷載如梁上荷載,那么集中線荷載就好比說把所有

荷載集中傳遞到一根梁上這就是一個集中線荷載,具體怎么傳遞,每次傳遞多少一般是一半一半的傳,

但也有不一樣的,這就比較復雜了,需要專業知識。

C30於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Fck=20.1N/mm2;C30舲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Ftk=2.01N/mm2。

C30舲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c=14.3N/mm2;C30聆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Ft=1.43N/mm2。

荷載的設計值等于荷載的標準值乘荷載分項系數。樓板自重就是容重乘以厚度,就是樓板每平米自

重了;一般住宅樓板板厚100mm左右,樓板都是鋼筋混凝土的,通常容重取25kN/m3;以100mm厚

樓板為例,即25*(M=2.5kN(250kg)。住宅樓板通常還需要考慮5cm砂漿面層、和2cm板底粉刷重量,

容重一般都取20kN/m3,所以,樓板自重為25*0.1+20*(0.05+0.02)=3.9kN/m2

梁寬乘以(梁高-板厚)乘以25KN/m2,板和梁整澆時,在梁恒荷載計算中還有板傳來的線荷載,所以

在計算梁自重時要減掉已經計算過的板重。如果梁上抹灰裝飾,則需另外加上梁兩側抹灰重量(梁底的

與板底抹灰一同計算)。

強柱弱梁、強剪弱彎

強柱弱梁說的其實是承載力,而不是說的剛度,地震作用是按剛度分配的。

當我們按梁柱,剛度分配地震作用的時候如果同時按所分配各個地震作用算配筋的時候那這個時

候情況其實,地震來了,梁柱是同時破壞的。因為他們各自按剛度分配到地震作用并配筋即具有相應

的承載力。所有地震作用來的時候是同時達到破壞極限。但是由于梁的耗能能力好,且局部梁破壞對

整體破壞,不如柱子的破壞的后果嚴重。所以我們設計的時候采用了強柱弱梁的調整系數。即柱子增

大了地震剪力系數,這樣柱的配筋會算的大。這樣柱的抵抗地震的承載力就高于梁。這樣梁就會先于

柱破壞。同時配筋的時候柱子配筋,在計算的基礎上在配大點。這才叫強柱弱梁的概念設計。而加大

柱截面,那是加大剛度,和承載力有一定得關系。但是最直接的關系還是配的鋼筋多少。所以當做項

目的時候,有的時候抗剪承載力之比不滿足規范的時候。加大薄弱層地震放大系數,或者在特殊構件

里面加大柱的地震剪力系數會比加大柱截面的效果好得多。

強剪弱彎,說的是構件應該具有較強的抗剪承載力,和稍微弱一點的抗彎承載力。這樣構件的受

彎破壞會先于受剪破壞出現。受彎破壞是延性破壞,一是可以耗能,二是有足夠的時間逃生或者補救。

辨析結構設計中的抗震措施、抗震構造措施和抗震等級3個概念

前言

《抗規》102規定: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以上地區的建筑,必須進行抗震設計。這是一個強制性

條文,意味著結構設計人員在做設計中必須遵守。這也意味著大部分工程都涉及到抗震設計。結構設計

人員可能對抗震設計中最常接觸到的3個概念,抗震措施、抗震構造措施和抗震等級不能清楚地理解。

本文通過概念對比和實際案例對這3個概念予以辨析。

二、抗震措施

《抗規》2.1.10:除地震作用計算和抗力計算以外的抗震設計內容,包括抗震構造措施。抗震措施

的調整直接受到建筑的抗震設防類別的影響。在《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302有明確的規定:甲

類、乙類建筑應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即甲類、乙類建筑抗震措

施需提高一度對待。對此條文說明有明確解釋:本標準規定重點設防類提高抗震措施而不提高地震作用,

同一些國家的規范只提高地震作用(10%~30%)而不提高抗震措施,在設防概念上有所不同:提高抗震措

施,著眼于把財力、物力用在增加結構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上,是經濟而有效的方法;提高地震作用,

則結構的各構件均全面增加材料,投資增加的效果不如前者。這條也是《抗規》中乙類建筑提高一度查

6.1.2確定抗震等級的依據。

三、抗震構造措施

《抗規》2.1.11:依據抗震概念設計原則,一般不需計算而對結構和非結構各部分必須采用的各種

細部要求。

條文說明:抗震構造措施只是抗震措施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本規范的目錄中,可以看到一般規定、

計算要點、抗震構造措施、設計要求等。其中的一般規定(比如體型要求)及計算要點中的地震作用效

應(內力和變形)調整的規定均屬于抗震措施:而構件截面尺寸和配筋相關的(軸壓比限值、鋼筋數量

和布置)則屬于抗震構造措施。

抗震構造措施的調整則受到場地土類別的影響。《抗規》3.3.1和3.3.2建筑場地為I類時,丙類建筑

應允許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仍應按本地

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建筑場地為ni、IV類時,對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7度(0.15g)

和8度(0.30g)的地區,除本規范另有規定外,宜分別按抗震設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

時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

四、抗震等級

不同抗震措施和不同抗震構造措施怎么體現和標志這種差異性呢?需要用一個“梯度”來劃分,這

個“梯度”就是抗震等級。抗震等級既標志這抗震措施還標志著抗震構造措施。提高抗震措施或者提高

抗震構造措施就意味著需要“采取更高一級的抗震等級來對待下面是一個典型的設計實例,有助于

讀者來理解這3個概念。

某框架結構辦公樓(非大跨結構),總高度為48m。地震信息如下:抗震設防分類為丙類,抗震設

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第二組,場地類別為ni類。某頂層中柱上、

下柱端截面組合彎矩設計值分別為320kN?m,350kN?m(同為順時針);剪力設計值為125kN,軸力設

計值為1750kN,柱截面為500mmx500mm,Hn=5.2m,入>2,混凝土強度等級C30。在不采用有利于提

高軸壓比限值的構造措施條件下,試問,該柱截面設計時,軸壓比限值皿岡及剪力設計值(kN)應取多

少?

解答:內力調整屬于抗震措施范疇,本例為丙類建筑,抗震措施不提高。丙類建筑,總高48m,7

度設防,由《抗規》表6.1.2抗震等級取為二級,確定軸壓比限值時屬于抗震構造措施范疇,建筑場地

III類,7度0.15g,由《抗規》3.3.3宜按8度0.20g采取抗震構造措施,此時對應的抗震等級取為一級,

查《抗規》表6.3.6[gN]=0.65o軸壓比。

在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到,對應于內力調整和確定軸壓比限值時,抗震等級取值是不同的。請讀者

思考,若案例中還涉及到配筋,比如柱的配箍特征值,抗震等級取幾級呢?

另外,《抗規》3.3.2明確了建筑場地為I類時,丙類建筑抗震構造措施降低一度,但《抗規》3.3.3

未明確是針對哪類建筑。對于建筑場地為HI、IV類,7度(0.15g)、8度(0.30g),丙類建筑,由于其

抗震措施不提高,按照此條,抗震構造措施會提高“半度",這沒有問題。但如果建筑場地位01、IV類,

7度(0.15g)、8度(0.30g),乙類建筑,那么抗震構造措施怎么辦?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注》

乙類建筑,抗震措施提高一度,即8度(0.30g)和9度,與此同時,抗震構造措施也提高一度。再按照

此條,抗震構造措施提高半度,即8度(0.20)和9度。顯然,前者的提高起控制作用,《抗規》333

反而不起作用。因此,本文認為《抗規》3.3.3應該是針對丙類建筑的。綜合《抗規》3.3.2和3.3.3,不

妨認為“依據建筑場地類別,調整部分丙類建筑的抗震構造措施

五、總結

通過上述對比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提高地震作用涉及到整個建筑結構的材料用量;提高抗震措施著眼于保證薄弱部位的安全,比如

內力調整(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肢弱梁)都是這種出發點;提高抗震構造措施則在不牽涉計算和調

整前提下,對上述薄弱部位人為加大鋼筋用量,是一種簡單化做法。提高抗震措施,則抗震構造措施也

提高。

2依據建筑抗震設防類別調整抗震措施(甲類、乙類提高一度對待);依據建筑場地類別調整抗震構

造措施(建筑場地為I類時,丙類建筑降低一度對待;建筑場地為III、IV類時,7度半和8度半的丙類

建筑提高半度對待)。

JCCAD里面的荷載如何看?

上邊的數值為豎向力(N)

左邊和下邊的數值分別代表X和Y方向的水平剪力(V)和彎矩(M),括號內為剪力,外為彎矩。

由于各種荷載在概率上不會同時作用,全部直接累加是偏大的,

為了盡量接近實際情況同時又要盡量全面地考慮各種情況,所以就有了荷載組合的概念。

關于基本組合、標準組合和準永久組合設計值

標準組合就是分項系數為1.0時的恒,活荷載相加,

基本組合就是系數大于1時的恒,活荷載相加,

所以基本組合的值比標準組合要大,在結構計算時有時是要求采用標淮組合,

有時是需要采用基本組合,具體的分項系數大小,荷載規范有詳細的說明.

什么時候采用標準組合,什么時候采用基本組合,各規范也有相關的說明.

比如:計算柱下獨立基礎時,計算基礎面積按標準組合,計算配筋及沖切高度按基本組合.

荷載準永久組合設計值:=恒載+可變荷載x可變荷載的準永久值系數

準永久組合在某種意義上與過去的長期效應組合相同,其值等于荷載的標準值乘以準永久值系數。

它考慮了可變荷載對結構作用的長期性。

基礎、地基反力、地基凈反力

建筑皆由上部結構和基礎兩部分構成,建筑物的荷載通過基礎傳遞給地基,在基礎底面和與之相接

觸的地基之間便產生了接觸壓力,基礎作用于地基表面單位面積上的壓力稱為基底壓力。

根據作用與反作用原理,地基又給基礎底面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這就是地基反力(以往又稱基底反

力)。

混凝土容重25千牛每立方米,也就是每立方米2.5噸。一般算基礎自重,以獨立擴展基礎為例,都

要算上基礎上方的土重,土的平均容重是18千牛每立方米,一般計算時混凝土和土綜合按20千牛每立

方米計算即可。

對于一個基礎,基底反力就是上部結構傳下來的內力+基礎和基礎上覆土的自重(20*厚度);而地

基凈反力就僅僅是上部結構傳下來的內力。在計算基礎配筋的時候因為基礎及基礎上覆土重對基礎本身

不產生有效的彎矩,所以有凈反力的概念,配筋計算時候,應采用凈反力,而不是全反力。

基礎計算中,不考慮基礎及其上面土的重力(因為由這些重力產生的那部分地基反力將與重力相抵

消),僅由基礎頂面的荷載產生的地基反力,稱為地基凈反力。

確定基底平面尺寸時采用全反力,并采用標準組合(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確定基礎高度時(即沖切計算)應采用凈反力,并采用基本組合(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基礎配筋計算時應采用凈反力,并采用基本組合。

保護層厚度、場地類別、環境類別、地面粗糙類別

建筑場地的類別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年版4.1.6條劃分,應以土層等效剪切波

速和場地覆蓋層厚度為準。分為I類、II類、HI類、IV類等四個類別的定值范圍(其中I類可分為Io、

I1兩個亞類)。場地土系指構造物所在地的土層。(地質報告已知)、是地質深層的構造,影響到抗震設

防與抗震等級有關

環境類別是與其耐久性有關。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第3.5.2條規定:

一類:室內干燥環境二類a:室內潮濕環境;二類b:干濕交替環境;

三類a:嚴寒和寒冷地區冬季水位冰凍區環境;三類b:鹽漬土環境;

四類:海水環境。五類:受人為或自然的侵蝕性物質影響的環境。與混凝土構件保護層厚度有

地面粗糙類別可分為A、B、C、D四類:又稱“粗糙度參數”。表示地球表面粗糙程度并具有長度量

綱的特征參數。

一A類指近海海面和海島、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區;

一B類指田野、鄉村、叢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較稀疏的鄉鎮和城市郊區;

一C類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區;

-D類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較高的城市市區

PKPM里參數:

結論:板保護層厚度在建模設計參數修改,梁柱保護層厚度在本層信息或設計信息里修改

PKPM是指最外層鋼筋,即到箍筋外側的保護層15(板)、20(梁柱)。(一類)

結構設計PKPM鋼筋保護層厚度有一類和二類一起,怎么設計?設計直接忽略嗎鋼筋加強,施工按

照規范來。

梁板柱錨固長度

直錨:讓鋼筋埋入混凝土里面的長度,足夠把鋼筋拉斷了還拉不出來。因此針對不同的混凝土,錨

固長度有不同的規定。

彎錨:實驗證明都是15d,多了沒用,少了不行。鋼筋的直角彎鉤12d不是錨固彎鉤。

『應』就是應該這么做,沒有商量余地,f宜』就是最好這么做。

鋼筋錨固長度是指受力鋼筋通過混凝土與鋼筋的粘結將所受的力傳遞給混凝土所需的長度,用來承

載上部所受的荷載。實際鋼筋錨固長度=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錨固長度修正系數

鋼筋的錨固長度一般指梁、板、柱等構件的受力鋼筋伸入支座或基礎中的總長度,可以直線錨固和

彎折錨固。彎折錨固長度包括直線段和彎折段。

Lab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LabE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

La受拉鋼筋錨固長度LaE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

L1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LIE縱向受拉鋼筋抗震搭接長度

帶“E”的就是有抗震要求的。如果你細心的話,在鋼筋上面也能看到帶“E的。

梁:工0.4LabE或叁Lab(位于端支座時,表示柱寬度要大于400左右才能錨固)。

當抗震框架時按抗震要求計算錨固長度,非抗震框架時則不考慮抗震計算錨固長度見16G101-57o

架立筋是不受力的而且與非通長筋搭接150見16G101-60。(四級抗震可以理解為非抗震。)

次梁在現場其實做不到較接,設計時盡量按剛接計算,不夠才點較。施工時錨固長度按次梁計算錨

固。

次梁與板都是按非抗震計算錨固,鋼筋多錨固可以理解為固接,鋼筋少錨固可以理解為較接。

1:有無上部通長筋(抗震(KL)有,非抗震無(L))

2:有無箍筋加密(抗震(KL)有,非抗震無(L))

3:看KL與L區分抗震否

次梁鋼筋在支座的錨固長度為受拉錨固長度la,而框架的梁鋼筋在支座的錨固長度為抗震錨固長度

laEo

柱:直錨或彎錨進梁。總長度工Lab

板:次梁、板邊設計較接時叁0.35Lab、充分利用鋼筋強度時叁0.6Lab(表示梁寬度要大于250左右

才能錨固)。

鋼筋類別

L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一一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內。附加箍筋及吊筋做法(混

規9211)在有抗扭要求時,需按抗剪承載力計算配置箍筋后,再按抗扭承載力計算出附加的箍筋。在梁與

梁的連接處一般需設置吊筋,附加箍筋是用來承受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是為了防止

梁腰的腹剪斜裂縫。

次梁梁端因為存在負彎距,混凝土將被拉裂,由鋼筋承擔拉力。由此導致次梁梁端截面與主梁的

接觸面實際上只有次梁的受壓區,而剪力也是通過這個受壓區來傳遞。因此實際上次梁的端部剪力是作

用在主梁的腹板上。由此在主梁上產生裂縫。而附加箍筋或者是吊筋就是為了抵抗這種裂縫。

3.分布筋一一用于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并

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4.架立筋一一梁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已足夠,無須配筋,那在做鋼筋骨架的時候,梁的上部(都是在

上部)就沒有縱向筋,箍筋的上角點就無法固定,因此一般用兩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兩角,起

架力作用。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5.貫通筋一一貫通筋貫穿于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

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6.通長筋一一是受力鋼筋,搭接長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一般長于架立鋼筋的搭接長度。相同或不同

直徑鋼筋搭接(或其他連接)。通長筋在梁上部和底部均有布置,架立筋只在梁上部布置。通長筋可分

為受力筋和分布筋,兩者作用不用。受力筋主要承受彎矩和剪力,分布筋作用主要是防止板面溫度裂縫。

7.其它一一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環等。

8.彎起鋼筋一一有的大梁底筋靠近支座地方不需要那么多,部分向上45°或60°起彎,錨固進支

座端,45°或60°的斜段能利用來承受剪力。

基礎梁、地圈梁、圈梁

(1)對墻下基礎梁,現有觀點認為,可視承臺梁以上墻體為半無限平面彈性地基,基礎梁與墻體

(半無限彈性體)共同變形,視基礎梁為樁頂荷載作用下的倒置彈性地基梁,按彈性理論求解基礎梁的

反力,經簡化后作為作用在基礎梁上的荷載,然后按普通連續梁計算內力。(2)對柱下條形基礎

梁,現有觀點認為,可視為彈性地基梁計算,即將樁頂反力作為集中力作用在梁上,柱為梁的支座,按

普通連續梁分析其內力,樁頂反力按彈性地基架計算確定。對于以上兩種不同情況的基礎梁,現有觀

點在計算過程中,均曾視其為彈性地基梁,所不同者,墻下基礎梁視為倒置彈性地基梁,而柱下基礎梁

則視為彈性地基梁。但應指出的是,現有觀點的以上處理方法,是與彈性地基梁的定義不符合的。

基礎拉梁(基礎梁):連接獨立基礎之間,條形基礎之間的梁為拉梁。拉梁的兩個作用:一是承擔

上部墻體的重量;而是減小底層柱計算長度,增加基礎的整體剛度,避免出現不均勻沉降。

拉梁的計算:1).拉梁不作為柱底彎矩平衡結構時(柱底彎矩有基礎承擔):a)拉梁彎矩:由其承

擔的豎向荷載引起的彎矩,例如承擔上部墻體對梁產生的內力;b)拉梁拉力:0.1倍較大柱軸力;c)

按偏拉構件,對稱配筋,計算縱向受力鋼筋;d)不需要按抗震框架梁設計拉梁。2).拉梁作為柱底彎

矩平衡結構時(柱底彎矩不能由基礎承擔,如柱下單樁基礎):尚應考慮拉梁承擔柱底彎矩,地震區應

按框架梁設計。此時拉梁設計相對煩瑣,不便詳述。3)拉梁梁高為1/10~1/15,梁寬不小于250;

設置拉梁的情況1.有抗震設防,基礎埋深不一致基礎梁2.地基土質分布不均勻3.相鄰柱荷

載相差懸殊4.基礎埋深較大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彎矩,調節不均勻沉降等。多層建

筑,基礎埋深較淺,宜設在基礎頂面;高層建筑,宜具體情況而定。a.我想基礎埋置很深時,可以在

0.00。下50或60設基礎梁,這樣可以降低底層柱的計算高度;b.如果基礎埋置不深,明知基礎梁

拉在靠近0.000處會造成短柱,那就設在基礎頂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處,那可以設基礎短柱,加

大柱截面,箍筋加密;

地圈梁:是指磚混結構在磚墻底部設置的鋼筋混凝土梁,如果設置在墻頂部則為圈梁,主要是增加

建筑物整體性;

請問大家一般基礎梁是設在基礎頂面,還是設在某個靠近正負零的標高處?如果是前者,那么在基

礎埋深較大時,不僅浪費底層墻體,而且會造成底層柱計算長度過大,導致底層的整體剛度較二層剛度

之比過小。如果是后者,那么基礎梁到基礎頂之間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可見過不

少人這樣設計,不知道為什么,規范是不提倡這樣的啊。

答:(基礎梁就是基礎拉粱,主要是為了提高基礎整體性,應與基礎相連.)現在許多住宅首層架空,

此時僅在首層設梁,不再設基礎梁。但七度及以上層數較多時,還是加基礎梁為好(雖然有點浪費)。

首層以下的柱當然按短柱處理。基礎梁最好與基礎直接相連,第一種較好.原因如下:1,基礎梁

的主要作用是協調地震時各基礎的變形,使基礎能共同協調工作,所以才按拉梁設計,因此是用來協調基礎

的,而不是協調柱子.2,底層柱計算長度大是一個常見的問題,有較多的解決方法,不應該為了講究柱

的剛度值而犧牲基礎梁的作用.3,短柱問題十分明顯,不用細說.4,若必須按方案二做,結構的

計算簡圖也應該取到基礎頂面,所以方法二不提倡,其力學概念不明確.5,若要減小柱的計算長度可

以適當把基礎頂面提高(對多層建筑有效).第二種(1)一般工程無特殊要求時,基礎梁頂標高取

-0.050(與基礎短柱頂平)(2)基礎梁的構造在圖紙中注明:先素士夯實,再鋪爐渣300厚,梁底

留100高空隙;(3)基礎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須明確,基礎梁支座若沒有完全落在基礎短柱上,即

基礎梁端部懸空或局部懸空時,應注明梁下以同標號同澆素球填充,基礎短柱嚴禁出現外凸現象;(4)

基礎梁一般采用C20或C25等級的混凝土澆筑;(5)注意基礎梁高度一般取1/12跨距。a.

跨距為6m時,梁高一般取500;b.跨距為7.5m時,梁高一般取600或650;梁配筋大小應根據

其荷載計算確定,一般可取6016,08@100/200o當基礎按軸心受力計算,上部結構傳來底彎距由基

礎梁平衡時,基礎梁應設置在基礎頂面,當基礎梁僅起連接作用或作為首層墻體基礎時,可設置在-0.05

標高處。

關于各種周期

振型組合數:是軟件在做抗震計算時考慮振型的數量。該值取值太小不能正確反映模型應當考慮的

振型數量,使計算結果失真;取值太大,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使計算結果發生畸變。

振型組合數的選取:在計算地震力時,振型個數的選取應是振型參與質量要達到總質量90%以上所需

要的振型數.

但要注意

振型個數不能超過結構固有的振型總數.一個樓層最多只有三個有效動力自由度,所以一個樓層最多

選3個振型.

振型數應是3的倍數

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是指地震沿著不同方向作用,結構地震反映的大小也各不相同,那么必然存

在某各角度使得結構地震反應值最大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

結構基本周期:是計算風荷載的重要指標。設計人員如果不能事先知道其準確值,可以保留軟件的

缺省值,待計算后從計算書中讀取其值,填入軟件的“結構基本周期”選項,重新計算即可。可相當于

結構分析得到的結構第1平動周期。

自振周期;結構按基本振型(第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動所需的時間。通常需要考慮兩個主軸方

向和扭轉方向的基本周期。

場地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設計用的地震影響系數曲線中,反應地震震級、震中距和場地類型等因素

的下降段起始點對應的周期值,簡稱特征周期。指結構的特征周期,PKPM自動確定根據場地類別、結

構所在區域、設計地震分組確定。《抗規》5.1.4條。

設計特征周期是在抗震設計用的地震影響系數曲線中,反映地震震級、震中距和場地類別等因素

的下降段起始點對應的周期值;

場地卓越周期是根據覆蓋層厚度H和土層剪切波速VS按公式T0=4H/VS計算的周期,表示場地土

最主要的振動特性。

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反應與建筑物的動力特性密切相關,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是主要的動力特征,與

結構的質量和剛度相關。經驗表明,當建筑物的自振周期與場地的卓越周期相等或接近時,建筑物的

震害較為嚴重。

偏壓破壞、偏心、受彎、受扭等

大偏心受壓破壞(也稱受拉破壞):首先在受拉一側出現橫向裂健,受拉鋼筋形變較大,應力增長

較快。在臨近破壞時,受拉鋼筋屈服。橫向裂縫迅速開展延伸至混凝土受壓區域,受壓區迅速縮小,壓

應力增大。在受壓區出現縱向裂縫,

混凝土達到極限壓應變壓碎破壞(延性破壞類型)。

小偏心受壓破壞:(也稱受壓破壞)與大偏壓相反,

但受拉區鋼筋受拉或者受壓不屈服(脆性破壞類型)

鋼筋混凝土偏壓構件分為大偏心和小偏心,他們的破壞特征是不同的。

大偏心破壞特征:破壞始于遠離偏心力(受拉區)一側鋼筋受拉屈服,然后靠近一側(受壓區)的混凝

土被壓碎,本質上是受拉破壞;

小偏心破壞特征:構件在破壞時,受壓區混凝土和近軸力一側的受壓鋼筋都達到了其抗壓強度,而距軸

力較遠一側的鋼筋,無論受拉或受壓,一般均未屈服,本質上是受壓破壞

其根本的判斷條件是:9x/hOgb為大偏心,9x/hO>[b為小偏心,但在具體計算中根據情況不同具體的

判定方法也不同,因為x本身在計算中是未知的

受彎構件常見的是梁板構件。

受扭構件常見的是雨篷梁、平面曲梁

轉換層概念

結構轉換層的分類:

按結構功能,轉換層可分為三類:

L上層和下層結構類型轉換。多用于剪力墻結構和框架-剪力墻結構,它將上部剪力墻轉換為下部的

框架,以創造一個較大的內部自由空間。

2.上、下層的柱網、軸線改變。轉換層上、下的結構形式沒有改變,但是通過轉換層使下層柱的柱

距擴大,形成大柱網,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層形成較大的入口。

3.同時轉換結構形式和結構軸線布置。即上部樓層剪力墻結構通過轉換層改變為框架的同時,柱網

軸線與上部樓層的軸線錯開,形成上下結構不對齊的布置。

簡介:

建筑物某層的上部與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該樓層上部與下部采用不同結構類型,并通過該樓

層進行結構轉換,則該樓層稱為結構轉換層。結構轉換層在建筑中形式較多,應用較廣。

功能:

轉換層在建筑功能上的作用主要有:

(1)提供大的室內空間;

(2)為建筑物提供大的入口

(3)在高層建筑中部提供大空間。

上下層之間的樓層即為轉換層,亦即轉換結構構件所在的樓層。

轉換梁:因為建筑功能的要求,下部大空間,上部部分豎向構件不能直接連續貫通落地,而通過水平

轉換結構與下部豎向構件連接。當布置的轉換梁支撐上部的結構為剪力墻的時候,轉換梁叫框支梁。

轉換柱:即與轉換梁相連的框架柱就是轉換柱了。

所謂薄弱層是上下層間剛度相差較大的樓層。比如轉換層、

正常設計的高層建筑下部樓層剛度宜大于上部樓層的側向剛度(高規3.5.2),否則變形會集中于剛

度小的下部樓層而形成結構薄弱層”由此可推斷出只要是剛度小于上層的樓層都應當算作薄弱層。”對

于豎向不規則的高層建筑結構,小于上層70%或小于其上相鄰3層側向剛度平均值的80%,或結構樓層

層間抗側力結構承載力小于其上一層的80%,或結構某樓層豎向抗側力構件不連續,其薄弱層對應于地

震作用標準值的地震剪力應乘以1.15的增大系數”

框架結構什么時候考慮p-△效應:參考高規5.4節

CAD中比例問題

1、圖紙比例欄的比例1:4表示圖線1個單位長度(圖線的真實長度,用尺子在圖紙上量出來的長度)

代表實物的4個單位長度;標注尺寸就是實物的實際尺寸。

2、顯示實際尺寸:你可以這樣做:CAD中畫圖時按實物實際尺寸畫,實物是多長就畫多長,這樣標

注出來也就是實際尺寸。打印圖紙時加圖框,調一個標準尺寸圖框過來,圖不動,把標準圖框適當縮放,

直至圖放進去合適。打印出來還是按標準圖框的紙的大小打。這樣實際上,畫圖時沒有考慮比例,打印

時才有比例縮放。加圖框時,標準圖框被放大了n倍,打出來時圖樣就被縮小了n倍,圖樣比例就可填

圖紙幅面

必要時允許修幅面的短邊按其短邊的整數倍力口長。■_!

l:no反正亦然。

注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