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阿房宮賦》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161《阿房宮賦》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161《阿房宮賦》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161《阿房宮賦》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161《阿房宮賦》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高一年必修下冊第八單元《阿房宮賦》教案一、教學設想《阿房宮賦》位于高中語文教材(具體版本依實際情況而定)特定單元,此單元聚焦古代文學經典,旨在培養學生對古代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提升文言文閱讀素養。《阿房宮賦》作為杜牧的經典賦作,辭藻華麗、想象豐富、借古諷今,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深度。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誦讀法、文本研習法、問題探討法,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二、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字詞、句式等基礎知識,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2.把握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思路,理解賦體“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的特點。3.體會作者對秦王朝奢靡荒淫的批判,領悟借古諷今的寫作意圖,培養關注現實、以史為鑒的意識。三、教學方法誦讀法、文本研習法、問題探討法四、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五、教學時數兩課時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明確學習要求導入:利用多媒體展示阿房宮的復原圖或相關影視片段,引發學生對阿房宮的好奇與興趣。提問學生對阿房宮的了解,進而引出杜牧的《阿房宮賦》,介紹寫作背景:杜牧所處的晚唐時期,政治腐敗,藩鎮割據,民不聊生。作者借寫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總結秦王朝覆滅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警告。學習要求:(1)反復誦讀課文,讀準字音、節奏。(2)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翻譯課文,梳理文章大意。(3)標記出難以理解的字詞和句子,準備課堂討論。(4)思考文章的大致內容和結構。(二)檢查字詞積累多媒體展示重點字詞,讓學生認讀并解釋:1.實詞:六王畢(完結,指為秦國所滅)、四海一(統一)、蜀山兀(山高而上平,這里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伐凈盡)、覆壓(覆蓋)、隔離天日(遮蔽)、驪山北構而西折(建造)、直走咸陽(趨向)、二川溶溶(河水盛大的樣子)、廊腰縵回(縈繞)、檐牙高啄(像鳥嘴向高處啄食)、各抱地勢(隨)、鉤心斗角(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盤盤焉(盤旋的樣子)、囷囷焉(曲折回旋的樣子)、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座)、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出現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雨后初晴)、高低冥迷(分辨不清)、歌臺暖響(歌聲)、春光融融(和樂的樣子)、舞殿冷袖(舞袖飄拂)、妃嬪媵嬙(陪嫁的女子,也泛指妾)、王子皇孫(指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辭樓下殿(辭別)、輦來于秦(乘輦車)、朝歌夜弦(唱歌、彈琴)、為秦宮人(成為)、明星熒熒(明亮的樣子)、綠云擾擾(這里形容女子烏黑的頭發)、渭流漲膩(脂粉)、煙斜霧橫(彌漫)、雷霆乍驚(突然)、宮車過也(經過)、轆轆遠聽(車行的聲音)、杳不知其所之也(遠得不見蹤影)、一肌一容(肌膚、容貌)、盡態極妍(美麗)、縵立遠視(久立)、而望幸焉(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有不得見者(能夠)、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2.虛詞:之: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動詞,到……去);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助詞,可譯為“的”)。而:驪山北構而西折(表承接);不敢言而敢怒(表轉折);誰得而族滅也(表修飾)。于:辭樓下殿,輦來于秦(到);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比)。3.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鐺”“石”“塊”“礫”,把……當作鐵鍋、石頭、土塊、石子)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焦土”,變成焦土)名詞作狀語:驪山北構而西折(“北”“西”,向北、向西)輦來于秦(“輦”,乘輦車)使動用法: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使”,使……)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使……滅族)古今異義:鉤心斗角(古義: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今義:各用心機,互相排擠)可憐焦土(古義:可惜;今義:值得憐憫)隔離天日(古義:遮蔽;今義:不讓聚在一起,使斷絕往來)強調易錯字的寫法,如“覆”“縵”“啄”“鬟”“膩”等。(三)整體理解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文章的節奏和韻律。教師范讀,重點強調一些長句的斷句和語氣,如“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2.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逐句翻譯課文,遇到疑難問題先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探討。教師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理解困難進行詳細講解,重點講解以下句子:(1)“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明確: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回,牙齒般排列的飛檐像鳥嘴向高處啄著。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低傾斜而建筑,低處的屋角鉤住高處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2)“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明確:明亮的星星晶瑩閃爍,這是宮妃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烏青的云朵紛紛擾擾,這是宮妃們在梳理晨妝的發髻;渭水漲起一層油膩,這是宮妃們拋棄了的胭脂水;煙靄斜斜上升,云霧橫繞空際,這是宮中在焚燒椒、蘭制的香料。(3)“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明確:致使承擔棟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農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梁柱上的釘頭光彩耀目,比糧倉里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桿,比九州的城郭還多;管弦的聲音嘈雜,比市民的言語還多。3.思考并回答問題: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明確:文章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鋪敘阿房宮的宏偉壯麗和宮中荒淫、奢侈的生活;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秦王朝的奢靡荒淫導致覆滅的命運,總結歷史教訓,諷喻當朝統治者。教師總結: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文章的字詞和整體內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在翻譯過程中,大家對文言字詞的理解和特殊句式的把握有了一定進步,但還需要加強記憶和練習。從文章結構來看,杜牧先濃墨重彩地描繪阿房宮的奢華,從宮殿的建筑規模、內部裝飾到宮中之人的生活狀態,無不細致入微。這種鋪陳的手法,為后文的議論做了充分鋪墊。下節課我們將深入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和主旨,希望大家提前思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四)課堂小結總結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字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以及特殊句式。回顧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強調文言文學習中積累和理解文意的重要性。(五)布置作業背誦課文;整理課堂筆記,梳理重點字詞和句子的翻譯。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請學生回顧上節課學習的重點字詞和文言句式,隨機提問進行檢查。請學生背誦課文第1、2段,強化記憶。(二)課文內容深入探究1.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引導學生再次誦讀課文,思考文章在語言、修辭、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特點。明確:(1)辭藻華麗,如“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等,運用了大量的形容詞和短語,描繪出阿房宮的宏偉壯麗;整散結合,既有整齊的排比句、對偶句,如“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等,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節奏感,又有靈活多變的散句,使文章張弛有度。(2)運用了夸張、比喻、排比、對偶等多種修辭手法。夸張如“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極言阿房宮占地面積之廣、建筑之高;比喻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將鏡子比作明星,將頭發比作綠云,形象生動;排比如“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對偶如“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句式整齊,富有美感。(3)采用了鋪陳的手法,對阿房宮的建筑、宮中的生活等進行了詳盡的描寫,渲染了阿房宮的奢華,為后文的議論蓄勢;同時運用了借古諷今的手法,借秦王朝的滅亡來諷喻唐王朝統治者,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2.探討文章的主旨:分組討論:作者寫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僅僅是為了描述一座宮殿的興衰嗎?他的真正意圖是什么?明確:作者寫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不僅僅是為了描述一座宮殿的興衰,更重要的是借古諷今。通過描寫阿房宮的奢華和秦王朝的奢靡荒淫,揭示了秦王朝滅亡的原因,即統治者的驕奢淫逸、橫征暴斂導致民心盡失。作者希望唐朝統治者能以秦為鑒,不要重蹈覆轍,要愛惜民力,施行仁政。3.分析賦體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思考賦體“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的特點在本文中的體現。明確:“鋪采摛文”體現在文章前兩段對阿房宮的建筑規模、內部裝飾、宮中生活等進行了大量細致、華麗的描寫,極力渲染阿房宮的奢華;“體物寫志”則是通過對阿房宮的描寫,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教訓,表達作者對現實的憂慮和對統治者的勸諫,即希望唐朝統治者不要像秦朝統治者那樣驕奢淫逸,要以史為鑒,關注民生。(三)問題討論1.有人認為,杜牧在文中對阿房宮的描寫過于夸張,不符合歷史事實,你怎么看?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學生從文學創作與歷史事實的關系、作者的寫作意圖等方面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總結:同學們的觀點都很有道理。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杜牧對阿房宮的描寫確實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但這并不影響文章的價值。文學創作并非完全等同于歷史記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藝術加工和想象。杜牧這樣夸張描寫阿房宮,是為了突出秦王朝的奢靡,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警示性。他的目的不是還原歷史事實,而是借阿房宮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秦王朝滅亡的原因,從而達到諷喻當朝統治者的目的。這種藝術化的處理,讓文章更具表現力,也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2.我們可以從《阿房宮賦》中得到哪些啟示?學生分組討論后,派代表發言。教師總結,引導學生從關注民生、勤儉節約、居安思危等方面進行思考。教師總結:同學們從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在當今社會,《阿房宮賦》依然有著深刻的啟示。從關注民生方面來說,秦王朝因不重視百姓的利益,橫征暴斂,最終失去民心而滅亡。這提醒我們,無論是國家還是社會的發展,都要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只有讓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才能穩定繁榮。在勤儉節約方面,阿房宮的奢華無度與百姓的困苦形成鮮明對比,這警示我們要杜絕奢靡之風,珍惜資源。即使在物質豐富的今天,也不能鋪張浪費。此外,居安思危也是我們應從文中汲取的重要思想。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繁榮而放松警惕,要時刻保持清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