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HNSGJXH 0031-2024漣源漣紅 柑橘果園建設技術規程_第1頁
T HNSGJXH 0031-2024漣源漣紅 柑橘果園建設技術規程_第2頁
T HNSGJXH 0031-2024漣源漣紅 柑橘果園建設技術規程_第3頁
T HNSGJXH 0031-2024漣源漣紅 柑橘果園建設技術規程_第4頁
T HNSGJXH 0031-2024漣源漣紅 柑橘果園建設技術規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

CCSB00/09

團體標準

T/HNSGJXH0031—2024

漣源漣紅柑橘果園建設技術規程

CodefortechnicaloftheCitrusorchardconstructiononLianyuanlianhong

(征求意見稿)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24-XX-XX發布2024-XX-XX實施

湖南省柑橘協會發布

T/HNSGJXH0031—2024

漣源漣紅柑橘果園建設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漣源漣紅”柑橘公用品牌產區柑橘果園建設的園地選擇、園區規劃、建園等技術要

求。

本文件適用于“漣源漣紅”柑橘公用品牌產區柑橘果園的建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5084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

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GB/T9659柑桔嫁接苗

GB/T50363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NY/T975柑橘栽培技術規程

T/HNSGJXH0030漣源漣紅柑橘無病毒苗木繁育技術規程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漣源漣紅”柑橘Lianyuanlianhongcitrus

“漣源漣紅”柑橘是指東經110°~114°、北緯25°~26.5°之間,漣源市特定生態環境范圍內生

產的金秋砂糖橘、溫州蜜柑、臍橙等早中熟鮮食品種及玳玳酸橙、甌柑、金柑等加工品種為主的產品。

4園地選擇

環境條件

空氣質量應符合GB3095的規定;灌溉要求水源便利,且每畝果園需確保50m3以上可用水源,水源

質量應符合GB5084的規定。

年平均溫度16.5℃~17.5℃,絕對最低溫度≥-5℃,1月平均溫度≥5℃,≥10℃的年積溫

5000℃以上,年日照1200小時以上,年降雨量≥800mm。

丘陵緩坡地或平地,海拔400m以下,坡度25°以下,應避開風口和低洼地,遠離污染源。平地則

選擇地下水位超過1m、排水良好的地塊。禁止選擇基本農田建設果園。

土壤

土壤有機質含量≥3%,沙壤土或壤土為宜,土層深厚,土壤pH5.5~6.5為宜,如達不到上述條件,

應進行土壤改良。

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GB15618的規定。

交通

1

T/HNSGJXH0031—2024

規劃建設的柑橘園應交通方便,與干線公路相通。

5園區規劃

總體布局

果園根據有利于提高機械作業效率的原則進行規劃,應包含種植小區、道路系統、排灌系統、配套

設施、防護林等。

小區劃分

5.2.1平地和緩坡

因地制宜,10°以下的平地和緩坡按每45畝~75畝劃分一個生產小區,可設置長方形作業區。平地

宜南北行向,緩坡按垂直于匯水線或排水溝的方向。長方形小區的長邊即為定植行向,要根據地勢向等

高方向彎曲,長度以100m~300m為宜。

5.2.2丘陵

坡度>10°且≤15°的丘陵按具體地形地貌每30畝~45畝劃分一個生產小區。宜采用梯面外高內

低,盡可能設置種植行長度≥50m,梯面寬度3m~4m,梯面外側略高于內側5cm~10cm,梯面水平

走向比降3°~6°,使上下兩梯可形成循環閉合,可容納小型作業機械上下通行和實施作業。

5.2.3山地

坡度>15°且≤25°的丘陵山地按具體地形地貌每15畝~30畝劃分一個生產小區。宜采用等高梯

地栽植,盡可能設置種植行長度≥50m,梯面寬度3m~4m,可容納小型作業機械通行和實施作業。

道路系統

5.3.1主干道

規模較大的柑橘園,應規劃一條銜接干線公路的通道,路面寬度宜為4m~5m,且與果園辦公、倉

儲區相連。

5.3.2支道

貫穿園區內每個作業小區的支路,有效路面寬度宜為3m~4m,與主干道相連,適當位置設置會車

道。

5.3.3機耕道

定植區內設置機耕道,與支道或主干道連接,寬度2m~3m,盡量平直或均勻緩坡,并在同一個作

業區內形成循環閉合。

排灌系統

5.4.1總體布局

排灌系統包括排水溝、蓄水池、水肥藥一體化系統。宜結合作業便道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5.4.2排水溝

規劃排水溝渠時,盡可能利用果園行向空間,沿作業道路兩側設置。

坡度>10°的丘陵山地按地勢實際情況建設攔山溝(深寬70cm左右)、道路兩側主排水溝(深寬

50cm左右,梯地內側設背溝。

平地或緩坡地,小區應設置廂溝(深寬50cm左右)和圍溝(深寬80cm左右),且溝溝相連。

5.4.3蓄水池

因地制宜,按果園面積大小設置蓄水池。

2

T/HNSGJXH0031—2024

5.4.4水肥一體化設施

根據園區實際情況安裝水肥一體化系統,宜采用微噴模式。

規劃設計應符合GB/T50363的規定。

配套設施

應根據需要合理設置山地單軌運輸線、倉儲房、包裝房、辦公房、工具房、電力設備等。

防護林

宜在整個園區的主風口、次風口、果園外圍設置生態防護林,防護林宜設置雙行,且離橘園3m~

5m,株距宜0.5m,行距2m。防護林應選擇速生、防寒防蟲的樹種,并與柑橘沒有共生性病蟲害,如

杉樹、楠木、馬尾松等。

6建園

園地整理

平地和小于10°的緩坡區域,適當調整地形,形成平整的地面或均勻的坡面,并使坡面向匯水線或

排水溝傾斜。

坡度>10°且≤15°的丘陵地,調整為帶狀梯地,大彎隨彎、小彎取直。梯面寬度3m~4m,梯面

外側略高于內側5cm~10cm,內側為作業道兼做排水溝,梯面水平走向比降3°~6°,使上下兩梯可

形成循環閉合。梯壁保持適當的傾斜度,坡度較陡時需做好水土流失保護措施。

坡度>15°且≤25°的丘陵山地,調整為等高線帶狀水平梯地,大彎隨彎、小彎取直。梯面寬度2

m~4m,梯面外高內低,梯面外略高梯內則5cm~10cm,內為作業道,兼做排水溝。梯壁保持適當的

傾斜度,坡度較陡時需做好水土流失保護措施。

土壤改良

宜采取挖壕溝的方式改土。在規劃的種植行位置開挖寬100cm~120cm、深60cm~80cm的壕溝,

作業時將表土和底土分開,將有機物料、有機肥、磷肥、生石灰與土分層埋入或混勻埋入,表土放下層、

底土放上層,并適當將行間表土沿種植行中心線起壟。

平地或緩坡地的壟面高度宜35cm~55cm,丘陵山地的壟面宜在梯壁由內向外2/3處,高度宜15

cm~30cm,有機物料每畝2000kg~3000kg,可選用鋸木屑、谷殼、牛羊糞便,有機肥每畝200kg~

400kg,可選用菜枯等餅肥或商品有機肥、生物菌肥。肥料應按NY/T496的規定執行。

對pH值低于4.0的土壤,每畝加施1000kg~1200kg的鈣鎂磷肥,或200kg~400kg的生石灰;pH

值大于4.0小于5.5的土壤,每畝加施800kg~1000kg的鈣鎂磷肥,或100kg~200kg的生石灰。

定植

6.3.1苗木選擇

苗木質量應符合T/HNSGJXH0030的規定,宜采用無病毒容器大苗定植。

6.3.2栽植時間

宜春季2月底~4月和秋季9月~10月栽植。

6.3.3密度

宜采用寬行密株的栽植方式,平地株行距(3m~4m)×(4.5m~5.5m),山地株距2.5m~3.5

m。

6.3.4方法

壟上按株距挖直徑40cm~50cm的定植穴。栽植時先填入有機肥5kg~10kg、鈣鎂磷肥1kg、生

物菌肥1kg~2kg,與土拌勻后,再覆蓋一層10cm表土,然后放正苗木、根系鋪勻,添加少量細土后,

3

T/HNSGJXH0031—2024

輕輕提苗使根與土壤充分接觸,再填土壓實,嫁接口露出壟面5cm~10cm。定植后灌透定根水,并立

支柱將苗木扶直。5d后視天氣情況適時噴水保持土壤濕潤。

15d后檢查成活情況,發現死苗,及時補栽。

果園管理

果園管理按NY/T975的規定執行。

7廢棄物處置

生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