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甘蔗種植技術要點近年來全國推廣甘蔗種植新方法,即“深耕、淺種、寬行、密植”,同時施足基肥等使甘蔗畝產量大大提高,其主要技術要點如下,供參考:一、深耕:植地機耕要求二犁二耙,深度達50公分,土壤要疏松,種蔗溝深度要達30公分。二、淺種:蔗種回土蓋種深度一般在5公分左右。三、寬行:甘蔗種植行距要求在90—100公分,有利于通風透氣、植后田間管理。四、密植:植蔗溝每100公分播蔗種5—6個,畝播雙芽苗蔗種3000—3500個。五、施足基肥:每畝用農家肥1000—2000公斤?;?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尿素,15公斤氯化鉀堆漚7—15天后施入植蔗溝。六、浸種:選用飽滿、無病蟲害、無傷的雙芽苗,采用清水或2%石灰水浸種1—2天,可提高蔗種抗旱能力,也可達到消滅病蟲害的作用。七、下種方法:蔗種要平放在植溝,芽向兩側,回土蓋種時先將種苗輕壓入土后,再回土以利發根。八、防治地下害蟲:為防地下蛐螬與蔗螟為害,種植時,每畝施用米樂爾2—3公斤。九、萌芽前化學除草:種植后蔗苗沒有出土前,畝用40%阿特拉津25毫升加亞碼津20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表土控制雜草生長。一、整地、開植蔗溝1.整地:整地是為甘蔗生長提供一個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條件,以充分滿足其根系生長的需要,從而使根系更好地發揮吸收水分、養分的作用。同時,整地還可減少蔗田的病、蟲和雜草。深耕是增產的基礎。甘蔗根系發達,深耕有利于根系的發育,使地上部分生長快,產量高。深耕是一個總的原則和要求。具體深耕程度必須因地制宜,視原耕作層的深淺,土壤性狀而定,一般30厘米左右。深耕不宜破壞原來土壤層次,并應結合增施肥料為宜。早耕能使土壤風化,提高肥力。所以,蔗田應在前茬作物收獲以后,及時翻耕。早耕對于稻后種蔗的田塊更為重要。2.開植蔗溝開植蔗溝使甘蔗種到一定的深度,便于施肥管理。2.1常規蔗溝:蔗溝的寬窄、深淺要因地制宜,一般是20厘米左右深,溝底寬20~25厘米,溝底要平。2.2抗旱高產蔗溝云南80%以上的是旱地甘蔗,推廣“旱地甘蔗深溝板土鎮壓栽培技術”具有較好的抗旱作用。具體方法是:環山沿等高線開溝,深溝板土鎮壓,溝深40厘米,溝底寬25厘米,溝心距100厘米,用下溝的溝底潮土覆蓋上溝的種苗。覆土6.6厘米,壓實。二、施肥甘蔗生長期長,植株高大,產量高。所以在整個生長期中,施肥量的多少是決定產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甘蔗的需肥量大,肥料在甘蔗生產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正確掌握施肥技術,做到適時、適量,而又最大限度地滿足甘蔗對肥料的需要,有著重要的意義。1.甘蔗的需肥量據研究,每生產1噸原料蔗,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素(N)1.5~2公斤,磷素(P2O5)1~1.5公斤,鉀素(K2O)2~2.5公斤。2.甘蔗各生育期對養分的吸收甘蔗各生育期對養分吸收總的趨勢是苗期少,分蘗期逐漸增加,伸長期吸收量最大,成熟期又減少。3.施肥原則根據甘蔗在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征,制定出的施肥原則是:“重施基肥,適時分期追肥”。如果只施追肥,而不施基肥,則甘蔗容易長成:頭重腳輕,上粗下細,容易倒伏。反之只施基肥,不施追肥,則后勁不足,形成“鼠尾蔗”,影響產量。3.1重施基肥肥料主要是有機肥、磷、鉀化肥和少量氮素化肥,磷肥和鉀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因為甘蔗對磷肥的吸收主要是在前中期。而且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小,需要靠近根部才易被吸收。甘蔗對鉀肥的吸收也主要是在前中期(占80%左右)。而且蔗株在前中期吸收的鉀素可供后期所需。所以鉀肥宜早施,量少時作基肥一次施用,量多時,拿一半作基肥,另一半在分蘗盛期或伸長初期施用。3.2分期追肥春植蔗下種一般7000-8000個芽;冬植可適當增加15-20%的芽,約為8500-9000個芽;而秋植蔗下種量可減少15-20%個芽,約為5000-6000個芽。要保證每畝中大莖種有效莖數為4000-5000條,中小莖種有效莖數達5000-6000條,這樣產量才有保證。
擺種要求:種莖豎向以品字形或鐵軌式雙行窄幅擺放,兩行種之間距離8CM左右,種莖與土壤緊貼,芽向兩側。一般人工擺種,下種時手用力往下輕壓,利于蔗莖吸收土壤水分及新根的入土。寬行(125厘米以上)種植的種莖可進行橫向擺放,以增加行內的苗數。
五、使用除蟲藥和除草劑。擺放好種莖,由于種莖糖份高,易引來各種地下害蟲的咬食為害,因此要及時撒上除蟲藥,如每畝用特丁磷
4--5公斤,撒施在種植溝內,也可每畝用3-4公斤克百威或4-5公斤甲基異柳磷撤施植溝。然后蓋土3-5厘米。甘蔗由于行距寬,萌芽慢,因此行間雜草滋生快,影響甘蔗的前期生長,為此最好能在蓋土后(一周內)施用除草劑,除草劑可選用40%阿特拉津150―200克/畝;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畝;25%敵草隆200克/畝。兩種藥減半量混合施用效果更好。均兌水40―50公斤噴霧。此外,進行覆蓋和間套種作物減少雜草的生長。
六、地膜覆蓋。地膜覆蓋是一項保護性的栽培技術,多年來應用于甘蔗上增產增糖效果顯著。地膜覆蓋為什么能增產呢?一是提高了土溫;二是保持土壤水分;三是維持了土壤疏松;四是抑制了雜草的生長;五是加快了土壤養分的分解。從而促進蔗芽的早萌動,早出土,提高甘蔗發芽率。蓋膜的方法如下:在完成下種、施肥、噴除草劑等工序后,選用寬40―45厘米、厚0.005―0.010毫米的地膜,鋪開拉緊,使地膜緊貼蔗行,膜兩邊用細碎的泥土壓緊壓實,使地膜露光部分不少于20厘米,蓋膜時土壤必須濕潤,土壤干旱時要淋水后才能蓋膜。目前許多地方使用蓋膜犁來覆蓋地膜,一次就可完成蓋土、蓋膜等工序,且蓋膜質量好,工效高。
綜上所述,播種田間作業的順序為:開種溝→施基肥→蓋薄土→擺放種莖→撒防蟲藥→蓋土→淋水(雨天或土壤濕度較大時可不淋水)→噴施除草劑。冬植蔗和早春植蔗加蓋地膜。甘蔗是我國的主要糖料作物,甘蔗糖約占中國總產糖量的80%。我國2002年~2003年植蔗面積約103.93萬公頃,其中廣西、云南、廣東三省區占90%以上。我國甘蔗總產量僅次于印度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但單產較低(約4.2噸/667平方米),是甘蔗生產上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本文就我國甘蔗栽培的豐產技術進行綜述,旨在推動甘蔗“三高”栽培的進一步發展。
一、選用良種,合理輪作。推廣應用甘蔗良種是提高甘蔗單產的最有效途徑,必須選用與蔗區環境條件相適應、抗逆性好、宿根性強的良種,才能獲得高產。廣西植區選用新臺糖10號、16號、20號、22號和粵糖93/159等早、中、晚熟品種,既保證高產又能兼顧糖廠按時開榨和確保糖料蔗的高含糖分。
由于甘蔗生長期長、植株高大、產量高、對土壤養分消耗較多,長期連作或宿根年限較長,土壤肥力下降,養分失去平衡,病蟲草害也較嚴重。合理輪作對甘蔗穩產高產的作用很大,有兩種方式:(1)水旱輪作,可使土壤疏松,不易板結,蔗稻兼益;(2)旱地輪作,甘蔗新植1年并宿根1~2年后輪種花生、大豆、芝麻、蠶豆、甘薯、玉米、谷子等短期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能。
二、蔗地深耕,重施基肥。一般采用牛犁翻耕或機械深松耕。前者實行兩犁兩耙,犁至30厘米,耙碎土壤;后者用沒有犁壁的硬土層破碎器深度松土,犁35~45厘米深至底土。通常在整地時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的磷、鉀化肥為輔。一般用1000千克~1500千克/667平方米,腐熟農家肥和10千克~15千克/667平方米過磷酸鈣及硫酸鉀,均勻撒施于蔗田;也可在下種前將土、肥拌勻施于植蔗溝內,邊施肥、邊下種、邊覆土。
三、精心選種,浸種消毒。選擇蔗莖粗壯、不空心、不蒲心,蔗芽飽滿,無病蟲為害的蔗莖做種。通常采用生長點以下50~67厘米的一段蔗梢做種,用利刀砍成單芽段、雙芽段或多芽段,切口要平整,避免破裂。
浸種能增強種苗吸水能力、促進發芽,也可殺滅種苗上的部分病蟲害,包括清水浸種、2%石灰水浸種和藥劑浸種。不同方法浸種時間各不相同,長則1~2小時、短則5~10分鐘,藥劑浸種可用50%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泡5~6分鐘。催芽能縮短種苗萌發出土的時間、提高萌芽率,有堆肥釀熱催芽法和蔗種堆積催芽法兩種。催芽時間大約1周,當種苗上的根點突出、蔗芽脹起呈“鸚鵡嘴”狀時,即可下種。
四、適時下種,深溝栽培。甘蔗下種有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根據下種期的不同,分成春植蔗、秋植蔗和冬植蔗等栽培制度。春植蔗下種在立春至清明節令之間,適當早植有利于甘蔗提高產量。秋植蔗在立秋至霜降期間,下種不宜太早也不宜太遲,以中間時期為佳。冬植蔗在立冬至立春兩頭溫度較高時下種最好,溫度較低時要用地膜覆蓋,保證蔗苗安全越冬。
深溝栽培可以確保前期種苗萌發和后期土壤積蓄水分,利于生長,增強抗旱能力。
1.深溝淺種法。溝深5040厘米,下種時再挖溝底7~10厘米,施入底肥后下種,然后蓋土10~15厘米,效果較好。
2.深溝板土法。邊開植蔗溝邊下種,在開挖第2溝的蔗溝時,用其溝底濕土蓋第1溝的種苗,而后進行鎮壓。
3.穴植聚土法。在坡地上免耕(或者耕犁1次后)挖穴,后一穴挖起的耕層熟土聚于前一穴內,將深層生土置于穴外風化,穴深40厘米,穴與穴距離100~120厘米,穴直徑70~80厘米。
4.槽植法。沿等高線深開溝,然后閉壟成槽。槽深和寬各30厘米,每隔10~20厘米留1個20厘米寬的隔埂,形成槽狀。
五、合理密植,覆蓋地膜。旱地甘蔗出苗率較低,分蘗少,應加大下種量保證有效莖數。行距在1米~1.2米,比水田種植密度大8%~16%,下種量在12萬~13.57個/公頃有效芽,或者移栽7.5萬~9萬株/公頃有效苗。新植蔗種植后,應全部噴施芽前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先噴種植溝,蓋膜后噴膜外裸露地面。每公頃用阿特拉津750毫升加乙草胺1500毫升對水900千克均勻噴施。芽前除草劑應選擇陰天且土壤濕潤時噴施,藥效可持續50天,防效達95%以上。選用厚0.005毫米、寬45厘米的地膜,蓋膜前要求土壤持水量85%以上,地膜充分展開并且緊貼種植溝兩側,邊緣用碎土壓好,透光面在20厘米以上,無通風漏氣現象,達到增溫保濕的效果。
六、抓好宿根蔗護理。宿根蔗要選上一年高產、蔗株分布均勻、無病蟲害的蔗地。砍后7~10天將蔗葉隔行還田,并破壟松蔸。出現斷壟30厘米以上的蔗行進行補種或移蔸補缺,確保無斷壟現象。松蔸應徹底掘凈蔗頭周圍的泥土,但不挖離原位,保證蔗芽能夠萌發。施基肥后及時覆蓋地膜和進行化學除草。
七、查苗補苗,追肥培土。在萌芽末期檢查蔗田,發現有30厘米以上的缺株斷行,就需補苗。補苗與間苗相結合。
追肥以有機肥配合一定量的氮素化肥為宜,一般3~4次。在施“攻苗肥”時小培土3厘米可促進分蘗;在施“攻蘗肥”時中培土6厘米能保護分蘗;在施“攻莖肥”時大培土20~30厘米,能抑制分蘗;部分高產蔗田還需補施“壯尾肥”并高培土,可有效防止倒伏,為翌年宿根蔗栽培奠定基礎。
八、中耕除草,合理排灌。甘蔗封行后,應及時鏟除雜草。人工除草與中耕松土同時進行。雨后中耕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可增產28.8%,增糖3.6%。用化學除草劑代替人工除草,減少耕作次數和施肥次數,使土壤少受干擾和破壞,也具有保水抗旱的效果。
甘蔗苗期需水量少,適逢雨季,低洼地塊應注意排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切忌“浸泡”。伸長期是一生需水量最大的時期,土壤必須保持濕潤狀態。成熟期耗水量逐漸減少,應保持相對干燥,利于蔗糖分的積累。
九、防治蟲害、鼠害。秋、冬植蔗及冬管宿根蔗開春追肥小培土和春砍宿根蔗破壟松蔸施肥時,按每公頃用量60千克~75千克要求施放呋喃丹或特丁靈,可預防二點螟、條螟、蔗龜和其他地下害蟲。條螟防治也可在“花葉期”初期用甲胺磷1000倍液噴霧防治。5~7月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學生的道德自我評價(5篇)
- Unit 10 Lending a helping hand 第6課時 Oral communication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仁愛科普版(2024)七年級下冊
- 房屋中介業務員年初工作總結(4篇)
- 三分鐘演講稿安全(6篇)
- 小學信息技術第三冊 畫風車(一)選修教學設計 蘇科版
- 新教師研修個人工作計劃(18篇)
- 新學期四年級班主任工作計劃(18篇)
- 本科大學生畢業自我鑒定范文(5篇)
- 萬圣節趣味策劃方案(3篇)
- 單位員工辭職報告集合(19篇)
- 2025屆新高考語文熱點沖刺復習:新高考作文教學及備考策略
- 2025年度高校與公益組織合作項目合同3篇
- 海南省海口市(2024年-2025年小學六年級語文)部編版期中考試(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2025年春新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課件 第5單元 第5課時 有趣的算式
-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計劃(含課標分析、教材分析、單元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學情分析等)
- 2025年全國環保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500題)
- 《近代中國飲食變化》課件
- 實驗教學評價標準與反饋機制構建
- 小學生情緒管理課件幽默
- 2024版市政道路工程項目技術咨詢合同樣本3篇
- 短視頻與直播電商教學大綱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