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鋼)琴的簡易和弦編配與即興伴奏_第1頁
電子(鋼)琴的簡易和弦編配與即興伴奏_第2頁
電子(鋼)琴的簡易和弦編配與即興伴奏_第3頁
電子(鋼)琴的簡易和弦編配與即興伴奏_第4頁
電子(鋼)琴的簡易和弦編配與即興伴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電子(鋼)琴的簡易和弦編配與即興伴奏老疙瘩當我們業余電子(鋼)琴愛好者拿到一首沒有編配好和弦伴奏的簡譜歌曲時,其中一個主要難點就是:由于我們不懂樂理,欠缺涉及電子(鋼)琴伴奏的和弦知識,不會為歌曲配置簡單的和弦,只能望“譜”興嘆,束手無策。本文就是針對不大懂和聲理論的業余電子(鋼)琴愛好者,介紹幾種簡易的電子(鋼)琴的和弦配置與即興伴奏方法,以備不時之需。一、電子琴和弦編配基礎知識要為歌曲編配和弦,首先必須掌握下列簡單的和聲理論知識:(一)大小三、七和弦。根音至三音為大三度,三音至五音為小三度構成的和弦,叫大三和弦(如135、461、572等);倒過來,根音至三音為小三度,三音至五音為大三度構成的和弦,叫小三和弦(如246、357、613、72#4等)。在大小三和弦的基礎上再加一個三度七音就構成了七和弦,如5724、3572。在電子(鋼)琴譜中,常用英語大寫字母表示大三和弦,如C、D、E、F、G、A、bB等等;用英語大寫字母加小寫字母m表示小三和弦,如Cm、Dm、Em、Fm、Gm、Am;七和弦,在大小三和弦標識字母的右下角用阿拉伯數字“7”表示,如C7、G7、Am7等等。(二)調式的各級和弦。三和弦有七級,常用羅馬數字標識:Ⅰ-Ⅱ-Ⅲ-Ⅳ-Ⅴ-Ⅵ-Ⅶ。這些用羅馬數字標識在不同調式中表示的和弦內涵不同。C大調的七級和弦是:567i234Ⅰ3Ⅱ4Ⅲ#5Ⅳ6Ⅴ7Ⅵ1Ⅶ021234567和弦類型:大三小三大三大三大三小三減三a小調的七級和弦是:34#567i2Ⅰ1Ⅱ02Ⅲ3Ⅳ4Ⅴ#5Ⅵ6Ⅶ07671234#5和弦類型:小三減三增三小三大三大三減三Ⅰ級和弦叫主和弦,Ⅴ級和弦叫屬和弦,Ⅳ級和弦叫下屬和弦。Ⅰ、Ⅳ和Ⅴ級和弦合稱正三和弦,Ⅱ、Ⅲ、Ⅵ和Ⅶ級和弦叫副三和弦。大調的正三和弦用T(主和弦)、D(屬和弦)、S(下屬和弦)來表示,小調的正三和弦用t(主和弦)、d(屬和弦)、s(下屬和弦)來表示。(三)和弦級數的性質1.正三和弦Ⅰ級主和弦(135/613),是用來明確調性的最穩定的和弦,所有的音都以此為中心。大小調的歌曲一般都以它開始,也以它結束。其它的任何和弦都可以直接進行(連接)到這個和弦,所有調式在最后結束的時候也都是用這個一級和弦。Ⅳ級下屬和弦(461/246)是主音下方純五度,屬于大小調中的骨干正三和弦之一。大調中的Ⅳ級和弦(461)十分明亮,讓人感覺心胸開闊,有一種抬升的功能,給人以有一種“飛”起來的感覺,能把樂曲的氣氛推向一個高潮。美國鄉村樂和描寫西部大草原和大峽谷的歌曲都使用四級和弦來表現。可以說四級和弦是促進和激化劑,它可以接五級,也可以接一級,只要是需要將樂曲繼續而不是結束的話,就可以應用這個四級和弦進行。小調中的Ⅳ級和弦(246)是個小三和弦,比較柔和。Ⅴ級屬和弦(572/357)有不穩定因素,非常傾向到主和弦,起著對主和弦支撐和終止感的作用,任何一首歌曲都不可缺少。所以一般都把Ⅴ-Ⅰ作為結束的進行,可以說也成為了一種定式。特別是五級屬七和弦(5724/3572),更加不穩定,并且有一種必須進行到主和弦的傾向。所以在很多編配和弦的時候,這個進行應該說是最常見的結束和弦了。當然現代流行音樂特別是歐美音樂中不使用Ⅴ-Ⅰ終止的歌曲也很多,這正是流行音樂的特色,但五級和弦作為音樂的骨架和弦仍然不可動搖。2.副三和弦大調中的Ⅱ級和弦(246),是一個很柔和的小三和弦,它的最重要用途就是放在屬和弦即五級和弦之前。而五級和弦則自然要回到一級和弦,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Ⅱ-Ⅴ-Ⅰ的進行。這是一個極其常用的和弦連接。小調的Ⅱ級和弦(724)是一個減三和弦,基本不用。大調Ⅲ級和弦(357),也是一個十分柔和的小三和弦。音樂的進行中有了她馬上就會變得柔美而略帶憂傷。Ⅰ-Ⅲ-Ⅳ的進行,也即在C大調中的C-Em-F是一個很常用的進行。樂曲中本來用Ⅰ級和弦的地方有時可以考慮換成Ⅲ級和弦,音樂立即就不強硬了。小調的Ⅲ級和弦(135),則比較明亮,但可以通過對“3”降半音使其成為柔和小三和弦(1b35)。大調的Ⅵ級和弦(613)是一個柔和的小三和弦,起到象一座橋連接不同和弦的作用,使和弦進行連貫,不呆板。但小調的Ⅵ級和弦(461)則是一個具有抬升作用的大三和弦,在小調歌中用得較少。大調的Ⅶ級和弦(724)是一個減三和弦(724-根音至三音為小三度,三音至五音還是一個小三度),所以不常用;但小調的Ⅶ級和弦(#572)可以通過不升半音而成為大三和弦(572),變成小調歌中交替使用大調和弦的常例。(四)和弦的轉位為了彈奏方便或追求和弦音色上的細微變化,每一組和弦都可以用轉位的方式實現。所謂轉位和弦,就是將構成和弦的三音、五音、七音按分別作為低音彈奏出來的一種和弦。由三個音組成的五和弦有兩個轉位,由四個音構成的七和弦有三個轉位:5i3624735146351462573614135246357461原位一轉位二轉位原位一轉位二轉位原位一轉位二轉位原位一轉位二轉位#6(b7)——用C7(135b7)、Gm(5#62)、bB(4#62)。對于和弦的配置,需要強調兩點:第一,細配和弦并非意味著需要給每一個小節都密集配上和弦,和弦配置的疏密要根據歌曲旋律的發展走向和速度而定。一般地說,速度舒緩的慢歌,和弦的配置可以密集一些;速度較快的歌曲,則應配稀疏一點。第二,要熟悉常用和弦的音色(比如C、Cm、C7不同的和弦音色),以及它對旋律的渲染和烘托作用。我們只有對和弦的音色有所把握,才能根據旋律發展的走向,配之以各具特色的和弦。要熟悉和弦的音色和功能,就要我們平時多聽音樂,培養“樂感”。樂感增強了,聽到一段簡單的旋律,大致就知道應配置的和弦了。(二)程式化配置法對于和聲知識不了解、不熟悉的同學,我們也可以在確定了歌曲的大小調后采用這種相對固定的程式化和弦配置方法,為比較簡單的歌曲進行簡單地和弦編配。1.正三和弦程式化配置。對許多簡單的兒歌,在確定了歌曲的大小調之后,我們可以只用三組正三和弦(即主、屬和下屬和弦),按下列兩種連接模式為其配置和弦:第一種正三和弦的程式化進行:Ⅰ(主和弦)→Ⅳ(下屬和弦)→Ⅴ或Ⅴ7(屬和弦)→Ⅰ(主和弦)。說得再簡單明白一點,在首調唱名中,大調歌就是C(135)→F(461)→G(572)或G7(5724)→C(135)的固定模式連接;小調歌則是Am(613)→Dm(246)→Em(357)或Em7(3572)→Am(613)的固定模式連接。第二種正三和弦的程式化進行:Ⅰ(主和弦)→Ⅴ或Ⅴ7(屬和弦)→Ⅰ(主和弦)。在首調唱名中,大調歌就是C(135)→G(572)或G7(5724)→C(135)的固定模式連接;小調歌則是Am(613)→Em(357)或Em7(3572)→Am(613)的固定模式連接。2.正副三和弦交替的程式化配置。為了使和弦音色更加豐富并富于變化,還可以在正三和弦為主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幾組副三和弦,從而使和弦的連接更平滑。下列是一些常見的正副三和弦交替的進行模式:第一種正副三和弦交替的大調歌程式化進行:Ⅰ(主和弦)→Ⅵ(副三和弦)→Ⅳ(下屬和弦)→Ⅴ或Ⅴ7(屬和弦)→Ⅰ(主和弦)。在首調唱名中,大調歌就是C(135)→Am(613)→F(461)→G(572)或G7(5724)→C(135)的固定模式連接;第二種正副三和弦交替的小調歌程式化進行:ⅰ(主和弦)→ⅳ(下屬和弦)→ⅰ(主和弦)→ⅲ(副三和弦)→ⅰ(主和弦)。即首調(即C調)的Am(613)→Dm(246)→Am(613)→C(135)→Am(613)的模式連接。第三種正副三和弦交替的小調歌程式化進行:ⅰ(主和弦)→ⅳ(下屬和弦)→ⅲ(副三和弦)→ⅳ(下屬和弦)→ⅴ或ⅴ7(屬和弦)→ⅰ(主和弦),即首調(即C調)的Am(613)→Dm(246)→C(135)→Dm(246)→Em(357)或E7(3572)→Am(613)的連接模式。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上述幾種程式化的和弦配置模式僅僅是其中常用的幾種,不可能完全適用于所有歌曲的和弦編配。(三)見招拆招配置法所謂見招拆招配置和弦的方法,主要是針對我們對和弦不熟,同時又對艱深的和聲理論心存畏懼的業余愛好者提供的一種最簡單的辦法。當然這也是一種不科學,甚至是違背和弦連接邏輯的方法。這種和弦配置的方法雖不盡科學、合理,但總比一首歌從頭到尾只配一個主和弦(135)要豐富一些。當我們要為一首歌曲配置和弦時,首先還是要先分清大小調(前邊已講)。大調歌以135、461、572或5724為主,小調以613、246、357或3572為主。其次可視小節主干音的情況,根據下列與主干音對應的可選和弦去試配:表一:與小節主干音對應的常見三和弦5362576152736172#413124733544653756146757216251324153624357表二:在首調歌中與小節主干音對應的優選和備選和弦主干音優選和弦備選和弦Do1C(135)Am(613)F(461)D7(2#461)bA(1#2#5)Re2Dm(246)D7(2#461)G7(5724)E7(3572)B(#4#62)Bm(2#4b7)Mi3E(3#57)C(135)Am(613)A7(6#135)Em(357)Fa4F(461)Dm(246)G7(5724)Fm(4b61)Sol5G7(5724)G(572)C(135)Em(357)A7(6#135)Gm(5b72)Am(6135)La6Am(613)F(461)Dm(246)A7(6#135)Cdim(1b3b56)Si7Em(357)E(3#57)G7(5724)E7(3#572)Cmai7(1357)B(7b3b57)在這種見招拆招的和弦配置中,要盡可能地遵守和弦的進行規律,注意和弦連接的合理性。首先應圍繞Ⅰ級主和弦(135/613),優先選擇Ⅳ級(461/246)、Ⅴ級(572/357)連接,其次選擇Ⅲ級(357/135)、Ⅵ級(613/461)和小調專用的Ⅶ級(572)連接,要避免因泛用和弦,而導致樂曲的調性模糊。要避免和弦的泛用和濫用,我們就要多少懂得一點和弦進行的規律。這種規律可以從下列正三和弦功能圈的圖示中表現出來:Ⅰ級主和弦TⅤ級屬和弦DSⅣ級下屬和弦(DⅢ級、DⅦ級)(SⅡ級、SⅥ級)首先,該圖的雙向箭頭表示:Ⅰ級主和弦既可以與Ⅳ級下屬和弦前后雙向直接連接,也可以與Ⅴ級屬和弦前后雙向直接連接;而單向箭頭則表示:Ⅳ級下屬和弦后可與Ⅴ級屬和弦相連,但Ⅴ級和弦之后一般不宜逆向與Ⅳ級相連。其次,在Ⅳ級下屬和弦下邊還附有與其功能相近的兩個副三和弦(Ⅱ級、Ⅵ級),在Ⅴ級屬和弦下邊同樣也附有與其功能相近的兩個副三和弦(Ⅲ級、Ⅶ級),這就表示具有下屬功能性質的Ⅱ、Ⅵ級和具有屬功能性質的Ⅲ、Ⅶ級四個副三和弦的連接與正三和弦之間的連接類似。最后,有必要強調的是:具有下屬功能性質的Ⅱ級與Ⅵ級和弦,由于更傾向于主和弦,因此這兩個副三和弦的使用機會要比Ⅲ、Ⅶ級和弦更多更廣,相反具有屬功能性質的Ⅲ級、Ⅶ級使用幾率相對較低,特別是Ⅶ級的減三和弦(724),在大調歌中幾乎不用。三、不同調歌曲的和弦標識轉換除了首調C調外,有點電子(鋼)琴業余愛好者不懂移調。他們不僅弄不懂C大調歌曲的主和弦標識C為什么到了F大調歌曲中卻變成了F的標識,因此在練習中,甚至會鬧出左手在彈奏C調歌曲標識的和弦,而右手卻在上彈奏F調旋律的笑話。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們還未弄懂不同調高的音階轉換關系,并進而造成了在練習中不會移調、不會對不同調高歌曲的和弦進行相應的和弦轉換。要弄懂這些問題,學會移調,掌握不同調的和弦轉換,首先,必須搞懂歌曲中的調以及相應調高在電子(鋼)琴鍵盤上具體的音階變化:所謂“調”(注意不是“調式”),就是由基本音級所構成的音階的音高位置叫做調。在首調唱名中,do(即簡譜中的“1”)的音高位置就叫調,如“do”的音高在鍵盤的C音(鍵)上,就叫C調;而“do”的音高在鍵盤的G音(鍵)上,則叫G調。其次,我們還要記住:不管是調高如何,構成該調音階的七個基本音之間的音程基本都是一樣的: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do(1)∧re(2)∧mi(3)⌒fa(4)∧sol(5)∧la(6)∧si(7)⌒do(i)所謂全音,就是兩個音之間的音程為一度,在電子(鋼)琴鍵盤上通常為夾著一個黑鍵的兩個白鍵或鄰近兩個黑鍵之間的音程;所謂半音,就是兩個音之間的音程為半度,在鍵盤上通常就是不夾黑鍵的兩個白鍵或任意白鍵與鄰近黑鍵之間的音程。其口訣就是:“兩全一半三全一半”。只要記住了這個口訣,我們就可以在琴鍵上推出任何調高的音階。例如F調和bE調在鍵盤上的音階分別為:F調音階:1—2—3—4—5—6—7—i鍵盤音階:F—G—A—bB—C—D—E—FbE調音階:1—2—3—4—5—6—7—i鍵盤音階:bE—F—G—bA—bB—C—D—bE由此可以看出:F調的音階在琴鍵上只有“4”音需要降半度彈“bB”黑鍵;而bE調的音階在琴鍵上卻有“1”、“4”、“5”三個音分別需要用到bE、bA和bB三個黑鍵,并進而可以得知F調和bE調在五線譜上的調號標識為什么分別為一個和三個降號的道理。只有懂得了以上不同調的音階轉換關系后,我們才能進一步搞清不同調高歌曲的和弦轉換關系。第三,應據不同調的不同音階排列來確定該調的和弦標識。例如《同桌的你》原調為C,當我們覺得C調太低,需要升至bE調唱時,就必須在鍵盤上進行相應的移調處理,左右手都要根據C—bE之間相差一個小三度的音高進行彈奏。換言之,我們必須同時對原來C調下的和弦配置標識進行相應的轉換。下列是C大調《同桌的你》前8個小節的和弦標識:C(135)E(3#57)F(461)G(572)CGFGC555534│5·7·│666646│5·50│555576│5·4·│444432│1·1·│根據C—bE之間只相差一個小三度的音程可以推知,轉調后的Ⅰ級主和弦(135)的標識就要由C轉換為bE,Ⅲ級副三和弦(3#57)則需由E轉換為G,Ⅳ級下屬和弦(461)的標識需由F轉換為bA,Ⅴ級屬和弦(572)同時也要由G轉換成bB:bE(135)G(3#57)bA(461)bB(572)bEbBbAbBbE555534│5·7·│666646│5·50│555576│5·4·│444432│1·1·│由此,可以歸結出兩點:一是轉調后的和弦配置,僅僅只對和弦的標識進行了相應的轉換,而和弦的內涵(即和弦的構成音及性質)均未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二是對不同調的和弦配置或轉換,我們無需去死記它們的英文字母標識,只需記住常用和弦的和弦構成音(如135、613、461、572等),即可根據不同調的音階構成進行相應的和弦標識轉換。四、和弦音型及自動節奏型的選擇當我們為一首簡譜歌曲編配好了簡單的和弦之后,首先,面對C、Dm、F、G、Am之類的和弦標記,究竟應如何將它們彈奏出來呢?其次,電子(鋼)琴作為鍵盤樂器的一種,其伴奏方式雖然與鋼琴的伴奏方式基本相同,但它還增加了自動節奏、單指和多指自動和弦的伴奏功能。這就需要我們在電子(鋼)琴的彈奏中,對伴奏音型和節奏型、自動節奏與和弦以及模擬音色等加以選擇。(一)伴奏音型的選擇當不開自動和弦彈奏電子(鋼)琴時,其伴奏方式一般就與鋼琴的伴奏方式基本相同。這時,遇到的問題就是對和弦伴奏音型的三種選擇:1.柱式和弦伴奏。柱式和弦是最基本的和弦構成形式,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和弦伴奏方式,可以適用幾乎所有風格的樂曲。柱式和弦的風格表現與音型的疏密程度有關:音型越密集,表現的風格越緊張、熱烈、歡快;相反,音型越疏少,則風格越舒展、平緩、悠揚。例如少兒歌曲《火車向著韶山跑》:和弦標記:CGCFGC旋律:56∣5·3∣5i∣5-∣43∣26∣5632∣3-∣5555∣5555∣2222∣55355∣1111∣1111∣2222∣55355∣實際和弦:3333∣3333∣7777∣33333∣6666∣6666∣7777∣33333∣1111∣1111∣5555∣11111∣4444∣4444∣5555∣11111∣這里,柱式和弦用密集音型的彈奏方式,表現出火車飛馳向前的一種歡樂氣氛。再如《送別》:和弦標記:CFGCG旋律:5351-∣6i5-∣512321∣2---∣5∣12∣5∣2∣實際和弦:3---∣6-7-∣3---∣7---∣1∣45∣1∣5∣其柱式和弦采用疏松音型的彈奏方式,風格就顯得悠揚平緩,大不一樣。可見,密集的柱式和弦適應于歡快、活潑的歌曲伴奏;而舒緩的柱式和弦則適合于悠揚、寬廣的歌曲伴奏。但密集型柱式和弦的彈奏,要求左手必須富有持續的彈性,這對于我們電子(鋼)琴的業余愛好者而言還是具有相當難度的。2.半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是在柱式和弦基本上的一種音型變化形式。其音型主要有兩種:一是根音在先,三音和五音在后的“1eq\o(\s\up8(5),\s\do0(3))1eq\o(\s\up8(5),\s\do0(3))”形式;一種是三音、五音在先,根音在后的“eq\o(\s\up8(5),\s\do0(3))1eq\o(\s\up8(5),\s\do0(3))1”音型。一般而言,半分解和弦主要適應于比較歡快、活潑的進行曲伴奏。例如F小調的《娃哈哈》:和弦標記:DmGmDm旋律:63333∣4463∣22221∣2236∣實際和弦:333∣333∣666∣663∣61161∣61161∣24424∣24461∣3.分解和弦。和弦音的先后呈現構成各種分解音型,其變化方式流動方向有許多方式,可以單音分解、雙音分解、單雙音結合分解。分解和弦由于是和弦構成音的展開形式,伴奏織體顯得較為豐富華麗,是一種適合于填充式伴奏的和弦音型。換言之,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更多地適用于節奏舒緩中慢速歌曲。分解和弦可以分為在一個八度內的短分解和一個八度以上的長分解。例如短分解和弦音型伴奏的C大調《小星星》:和弦標記:CF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