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度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度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度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度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度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1.有學者指出,石器時代,當生態承載力達到某一臨界值后,食物采集者只有向食物生產者進行轉變,通過種植和馴養才能增加食物的供給總量。這一轉變推動了“農業革命”的出現。該學者意在強調“農業革命”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環境的惡化 B.勞動效率的低下 C.領地范圍的狹小 D.人口增長的壓力2.烏納斯法老是古埃及第五王朝的末代君主,其修建的金字塔是第一個刻有銘文的喪葬建筑。銘文分散地鏤刻于金字塔的墻壁、石棺等處,展示了亡魂的復活步驟:國王再生于努恩鴻淵,而后乘坐拉神之舟在天際航行,他被等同于眾神并且統領寰宇(如下圖)。該銘文(

)A.可用于研究楔形文字的起源與發展B.反映出宗教主導埃及的社會生活C.折射出古埃及王權與神權聯系密切D.因神話色彩濃厚而缺乏史學價值3.有學者指出:任何一個地區或文明發展之初總會缺乏這樣或那樣的資源,尤其是土地和一些重要的戰略資源,如金屬、馬匹和某些特定的物品等。侵略擁有這些資源但實力又不足以自衛的地區,是擴大資源最為直接和經濟的手段。該學者旨在強調(

)A.早期文明擴張的必然性 B.古代文明發展具有一致性C.區域經濟交流的必要性 D.世界文明呈現多元化格局4.下面為腓尼基字母的演化過程示意圖。這表明(

)A.西亞是人類文明的源頭 B.文明發展呈現一體化的趨勢C.文明在交流中創新發展 D.字母文字是文字的發展方向5.羅馬法規定:竊賊本人和以暴力取得物品的人占有了某物,由于其最初階段持有的“惡意”,無論其取得物品多久都不能成為該物的合法所有人;對于這種“惡意”和惡行,法律應給予制裁和校正。由此可推知,羅馬法(

)A.注重規范社會行為 B.強調司法審判公平公正C.具有形式主義特征 D.以保護私產為根本目的6.對于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大規模翻譯古希臘羅馬及東方科學文化典籍),恩格斯曾評說:“在羅曼語(拉丁語,主要包括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等)諸民族那里,一種從阿拉伯人那里吸收過來并重新發現的希臘哲學中得到的營養、明快的自由思想,愈來愈根深蒂固。”恩格斯意在強調百年翻譯運動(

)A.利于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鑒 B.造就了歐洲文化繁榮的局面C.為歐洲社會轉型提供了思想助力 D.引領了世界文化的發展潮流7.該國家從7世紀中期掀起了“以唐為師”的改革潮流,在百余年間達到了其他國家需幾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自然發展才能達到的高度。下列對當時該國家的描述正確的是(

)A.根據兩稅法建立賦稅體系 B.實現了政權的封建化轉型C.武士集團掌握了國家政權 D.在中央實行了三省六部制8.下表為不同學者對古代非洲文明的評價。由此可推知(

)學者認識黑格爾(1770~1831年,德國)非洲不是一個歷史的大陸,它既沒有顯示出變化,也沒顯示出發展,非洲黑人處在野蠻未開化的狀態斯塔夫里阿諾斯(1913~2014年,美國)歷史上,非洲與歐亞大陸隔絕得十分嚴重,這一隔絕至今是影響非洲大陸發展的一個首要而持久的因素朱寰(1926~2020年,中國)非洲不是孤島,也不是與世隔絕地區,雖與歐亞世界的交往較少,但世界文明的相互碰撞,必然會對其產生借鑒,對非洲黑人文明也應該如此認識A.學界對非洲文明的認識不斷深化 B.非洲文明落后于同時代的亞歐地區C.政治立場影響對非洲文明的評價 D.非洲文明是受外界影響最少的文明9.哥倫布返回西班牙后在其日記中寫道:“由于我未能迅速派回載滿黃金的船只,各種誹謗以及對此航海事業的反對聲便鋪天蓋地而來。”該材料(

)A.反映了早期殖民擴張的局限性 B.折射出傳統思想制約航海事業發展C.揭示了歐洲新航路開辟的動機 D.表明哥倫布遠洋航行的目的較單一10.下表是16世紀的部分西方地圖學家的相關成果。對此理解正確的是()人物概要德國人文主義者亞皮安繪制了一幅全球的心狀圖荷蘭地圖學家墨卡托繪制了用于航海直線定向的世界全圖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根據亞、墨二人的成就,繪出了兩張心狀投影的世界地圖A.西歐國家殖民霸權角逐激烈B.人文主義成為歐洲主流思潮C.中西地圖學的發展并駕齊驅D.探險事業推動全球觀念形成11.德國學者貢德·弗蘭克在《白銀資本》中指出,18世紀以前,“從波士頓到哈瓦那,從塞維利亞到安特衛普,從摩爾曼斯克到亞歷山大港,從君士坦丁堡到科羅曼德爾,從澳門到廣州,從長崎到馬尼拉,商人們都使用西班牙比索或里亞爾(銀幣名稱)作為標準的交換媒介”。這一現象()A.表明太平洋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B.有利于推動世界市場的形成C.反映出中西“絲銀貿易”利潤巨大D.滿足了工業革命的市場需求12.伏爾泰指出:“自公元1500年之后,在印度卡利卡特取得的胡椒,無一不是鮮血染紅的。”這一論述折射出()A.資本主義發展的積極性B.物種交換的雙重影響C.早期殖民擴張的殘酷性D.商品全球交流的弊端13.在16世紀的德國,“對教皇及其政策的任何不滿,都被視為愛國的舉動”。因此,《九十五條論綱》發表后,在德意志各邦國引起強烈的反響,路德受到了許多貴族的庇護。這反映出,宗教改革(

)A.摧毀了德意志天主教的勢力 B.利于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形成C.使德意志地區迅速走向統一 D.得到全體德意志民眾的認同14.盧梭指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個政府的過程中,把他們的個人意志融合成一個共同意志,同意接受這共同意志的裁決作為最終的裁決……行政權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辦事員。”據此可知,盧梭(

)A.主張君主立憲 B.認同直接民主制度C.提倡主權在民 D.強調實行三權分立15.某帝國憲法規定:“聯邦議會與帝國議會的召集、開會、延會、閉會之權屬于皇帝。……建議并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其執行之權屬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在必要情況下,命令他們退職”。這表明該帝國(

)A.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 B.實行直接民主 C.專制為實,立憲為虛 D.順應共和潮流16.日本明治維新中能夠體現“大凡國家之強弱,系于人民之貧富,系于物產之多寡,而物產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勵人民之工業。這一思想的舉措是(

)A.富國強兵 B.殖產興業 C.四民平等 D.文明開化二、材料題(本大題共3小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據希羅多德記載,公元前6世紀中期,小亞細亞的希臘人首先鑄造銀幣,后迅速擴展到希臘大陸以及希臘其他城邦。當時希臘城邦1000多個,每個城邦在發行錢幣時都有自己特殊的理由,但所有錢幣都是希臘各城邦當局發行,由城邦保證成色。至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梟幣(因錢幣上刻有雅典娜的象征貓頭鷹得名)逐漸成為希臘世界的通用貨幣。——摘編自晏紹祥《錢幣在古希臘城邦中的廣泛使用》材料二

亞歷山大東征過程中,以自己容貌為原型的貨幣逐漸成為地中海新的國際貨幣。亞歷山大逝世后,埃及的托勒密一世依照亞歷山大銀幣的范式,發行了亞歷山大容貌的宙斯?阿蒙神類型錢幣;西亞的塞琉古一世發行了化身為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亞歷山大銀幣;巴爾干半島的安提柯王朝則長期發行傳統的馬其頓王朝錢幣。與此同時,印有各國國王頭像的錢幣也逐漸出現,如托勒密王朝建立后出現了“托勒密一世/雄鷹”以及國王、王后并排胸像等錢幣;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一世以后,系王帶、戴公牛角的塞琉古一世肖像的錢幣被大量發行。希臘化錢幣在中亞發展出了具有游牧風格的帕提亞錢幣、在北印度則發展出了印希雙語幣等。注:希臘化時代是指公元前330年~前30年,亞歷山大征服地區與古希臘文明交融的時期。——摘編自王楊《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起源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希臘錢幣的發展趨勢,并分析其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希臘化時代錢幣發展的特點并簡述其原因。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歐中世紀是伴隨著日耳曼人對西羅馬帝國的占領開始的。羅馬教會通過與各日耳曼王國修好關系,不僅使西方教會在教皇旗幟下實現了統一,也使教會獲得了相對獨立地位,主教逐漸成為城鄉的天然首腦和精神領袖。在日耳曼自由扈從制的影響下,西歐從國王到大貴族、小貴族直至騎士,將土地以服兵役為主要條件,逐步完成層層分封。大小領主視領地為“私有地”,各自行使著司法與行政等權力;“公共領地”和“私有財產”之間沒有明顯界限。領主與封臣之間也不是一個簡單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系,而是不同層次權力交叉重合的關系。領主雖然比封臣擁有更多的權利、承擔更少的義務,但卻沒有對封臣的絕對統治權,“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其典型特征。——摘編自王霞《論歐洲中世紀社會結構特征及其對西方政治文明走向的影響》材料二

日耳曼民族入侵后,作為宗教中心而建立的城市得以保存,封建王權為了滿足自身的經濟軍事需要,也多支持興建城市。10世紀后,重犁和鐵制工具在西歐得到廣泛使用,提高了農業產量,擴大了耕地面積,不僅使貴族和平民家庭普遍出現人丁興旺的現象,也刺激了社會消費。在十字軍東征下,地中海貿易得以恢復和發展。城市因此逐漸興起,并使貨幣擁有量成為人們最關心的話題。封建主們或出租土地,或雇工經營,或用貨幣地租代替實物和徭役地租以籌集貨幣;農奴也開始流向城市成為雇傭勞動者。那些出身高貴卻不肯適應新形勢的貴族成了時代的棄兒。封建主同富裕市民之間的聯姻多起來了。此外,城市中還誕生了眾多中世紀大學,它們不囿于基督教的教義傳授,并形成了求真和求善的大學精神。——摘編自胡楊《淺論中世紀西歐城市的復興對封建社會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世紀西歐社會的特征。(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世紀西歐城市興起的有利條件,并分析其對西歐社會的影響。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為主題,擬論題并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闡述完整;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參考答案1.【答案】D2.【答案】C3.【答案】A4.【答案】C5.【答案】D6.【答案】C7.【答案】B8.【答案】A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B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C16.【答案】B17.【答案】(1)趨勢:呈現出統一的趨勢。意義:有利于促進古希臘商業貿易的發展;有利于增強城邦的經濟、文化聯系;對其他地區貨幣的發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2)特點:貨幣類型多元;宗教色彩凸顯(強調王權與神權的結合);逐漸本土化。原因:希臘化世界的政權林立;構建政權合法性的需要;強化政權統治的需要;經濟發展的需要;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鑒。18.【答案】(1)特征:教權與王權二元并立;以軍事封地制度(封君封臣制)為社會制度的核心;封建割據與形式統一相結合;領主與封臣的關系具有契約屬性;公共權力與私有權利相混合。(2)有利條件: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人口的增加;統治階層的支持;商業貿易的發展。影響:加速了封建生產關系的瓦解,促進了社會的轉型;有利于推動社會人口的流動,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促使社會階層流動,助推了社會結構的重塑;推動了西歐文教事業發展,有助于社會的思想解放。19.【答案】示例:論題:西方民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