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位于上海市青浦區的崧澤文化距今約5800年至5300年。據發掘統計,早期的8座墓中,有兩座沒有隨葬品;有隨葬品的墓中,M24只有1件石錛,M26只有1件陶盆,M21則隨葬釜、豆、壺等陶器8件和斧、錛、鑿等石器9件。由此可知當時()A.財富權力爭奪激烈 B.存在著商品交換 C.國家形態初具規模 D.貧富分化已出現【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根據材料“早期的8座墓中,有兩座沒有隨葬品;有隨葬品的墓中,M24只有1件石錛,M21則隨葬釜、豆、壺等陶器8件和斧、錛、鑿等石器9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墓葬中隨葬品數量懸殊,反映出氏族成員財富占有程度差異明顯,??D項正確??;“財富權力爭奪激烈”需戰爭遺存或暴力跡象佐證,材料僅反映分配結果差異,無法證明爭奪過程,排除A項;“商品交換”需專業化分工或跨區域物證,材料中的陶器石器均屬本地日常用具,無法判定流通屬性,排除B項;“國家形態初具規模”對應城池、禮器、階層分化等復雜社會表征,崧澤文化仍屬原始氏族階段,排除C項。故選D項。2.下圖為西域古國于闐地區的合璧錢,又稱和田馬錢,是公元1-3世紀當地制造的錢幣。圖中錢幣為小錢,呈不規則圓形,一面為淺浮雕駱駝紋和一圈佉盧文字(于闐、鄯善地區語言),制作工藝源自古希臘的“打壓法”,另一面有篆書“六銖錢”。從中可以判斷出()①該幣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物證②陸上絲綢之路保持長期暢通③少數民族地區吸收中原文化④當時于闐地區邊境貿易繁榮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公元1-3世紀的世界。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得出結論:錢幣的打壓法工藝源自古希臘(西方),而篆書“六銖錢”屬于中原漢字文化(東方),兩者結合體現了絲綢之路上的東西方技術、文字與藝術的融合;于闐是西域古國(少數民族地區),錢幣上的篆書“六銖錢”直接采用中原漢字,這表明于闐主動吸收并模仿中原的貨幣制度和文化符號,據結論可知,①③正確。題干僅提及錢幣存在于公元1-3世紀,無法證明絲綢之路在更長時間內的“長期暢通”,②錯誤;錢幣的存在僅能說明存在貿易活動,但無法直接得出“繁榮情況”,④錯誤。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3.唐朝依據“四善”“二十七最”,將官員考課等級分九等。“四善”包括:德義有聞、清慎明著、公平可稱、恪勤匪懈;“二十七最”則根據部門職掌不同,對官員才干和政績提出要求。這反映出當時的官員考核()A.形式靈活 B.獎優汰劣 C.程序嚴密 D.標準詳備【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唐朝對官員的考核,有具體的考核等級,有統一的考核要求——“四善”,也有根據不同職能采用靈活方式的“二十七最”,說明唐朝的考核標準較為全面詳細,D項正確;據材料“‘二十七最’則根據部門職掌不同”可知,對官員考核靈活,但是不能體現“四善”的考核標準特點,屬于片面解讀材料,排除A項;材料主要是對官員考核制定完備的標準,沒有體現對考核成績的處理措施,排除B項;程序嚴密是指在考核過程中公開公正,防止徇私舞弊現象出現,材料沒有體現過程特點,排除C項。故選D項。4.宋代的藥店將藥方印在紙上,隨藥奉送。南宋的《眼藥酸圖》是我國最早的廣告畫,洪邁《夷堅志》中記載臨安有專門推銷“治暑泄病”的藥方廣告。材料表明當時()A.政府放寬對商業的限制 B.商業競爭意識強烈C.活字印刷技術廣泛運用 D.商業營銷方式多元【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中國)。根據材料“將藥方印在紙上,隨藥奉送”“廣告畫”“藥方廣告”結合所學可知,商家通過多種手段吸引顧客,體現了商家主動爭奪市場的意圖,這些行為直接反映了商業競爭意識的增強,B項正確;宋代確實出現了商業環境寬松的跡象,但材料中并未提及政府政策的變化,排除A項;北宋畢昇雖發明活字印刷術,但宋代主流仍是雕版印刷,排除C項;材料確實展示了多種營銷方式,但這僅為表象,而非深層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5.有學者研究指出,18世紀后期中國糧食商品率達到17.26%,約有1000萬的農戶專門從事經濟作物生產。至少有六分之一的中國農戶所需糧食,來自數百里外的產地。這反映出當時()A.區域之間經濟存在互補性 B.長途販運貿易開始出現C.政府開辟了長途海運航線 D.高產農作物已廣泛種植【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后期的中國。根據題干中“18世紀后期中國糧食商品率達到17.26%”“1000萬農戶專門從事經濟作物生產”“六分之一農戶所需糧食來自數百里外”等信息可知,不同地區依托自身資源條件形成了專業化生產,如糧食主產區與經濟作物產區之間的分工,并通過跨區域貿易滿足需求,這體現了區域間經濟分工協作、互通有無的互補性,A項正確;長途販運貿易在明朝中后期已顯著發展,題干所述現象是這一趨勢的延續而非“開始”,排除B項;材料中未提及政府開辟長途海運航線的相關內容,排除C項;高產作物推廣確與糧食產量提升有關,但材料強調糧食商品化和跨區域流通,未直接涉及作物品種變革,排除D項。故選A項。6.1901年,慈禧太后與朝臣希望迅速舉行鄉試,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聯合表示反對。最終,清廷改弦更張,同意東南各省鄉試延期舉行。上述現象()A.是列強以華制華策略產物 B.是清朝中央集權動搖的體現C.迫使清廷改革人才選拔制度 D.說明內重外輕局面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01年(中國)。根據材料“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聯合表示反對。最終,清廷改弦更張,同意東南各省鄉試延期舉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晚清時期地方督撫在鎮壓太平天國后權勢增強,中央權威逐漸削弱,1901年東南督撫聯合反對中央決策并迫使清廷讓步,表明地方勢力已能制約中央,??B項正確??;“以華制華”指列強扶持代理人控制中國,但材料未體現列強直接干預鄉試延期,排除A項;清廷廢除科舉制在1905年,與此事件無直接因果關聯,且延期不等于制度變革,排除C項;晚清政治格局為“外重內輕”,而非“內重外輕”,D項表述與史實相悖,排除D項。故選B項。7.中華民國成立后,將傳統的陰歷改為陽歷。政府機關、學校、民眾團體、報館等基本上采用陽歷,廣大農民、城市商民等仍沿用陰歷,從而形成了歷法問題上的“二元社會”。這種現象說明()A.社會轉型的緩慢及漸進性 B.民主共和理念缺乏群眾基礎C.時間經濟的觀念影響深遠 D.廣大民眾民族意識逐漸覺醒【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華民國成立后(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以來,由于國際社會普遍使用陽歷,中國欲與世界接軌,必須采用國際通用的陽歷,放棄傳統中國使用之陰歷。民國成立,將傳統的夏歷(陰歷)改為陽歷,對民眾的日常生活影響甚大。改用陽歷,民國革故鼎新,萬象更新之舉,是社會進步的標識和體現。但它的推行過程中,陰歷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民眾除民國紀年外,對陽歷并未完全接受,從而形成了歷法問題上的“二元社會”,這說明了社會轉型的緩慢及漸進性,A項正確;據所學可知,在民主共和制下,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并有一定的任期,材料沒有涉及此內容,而是強調中華民國成立后,對歷法的改變及影響,排除B項;材料僅僅體現的中華民國成立后,欲與世界接軌,采用國際通用的陽歷,但由于人們思想觀念的差異,普通百姓仍沿用陰歷,但沒有涉及對經濟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中華民國成立后,改用陽歷,但它的推行過程中,陰歷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民眾對陽歷并未完全接受,從而形成了歷法問題上的“二元社會”,這不能體現民眾民族意識的覺醒,排除D項。故選A項。8.下圖漫畫描繪了根據地人民群眾募集二十萬雙草鞋慰勞紅軍的情景。漫畫由兩幅畫構成,下面一幅文字為“我們要求這樣結實長大的布草鞋”,上面一幅是人民群眾踴躍上交二十萬雙草鞋的熱鬧場面。據此可以得出()A.新革命理論成效得以顯現 B.農村小農經濟結構發生改變C.革命統一戰線凝聚力增強 D.中共加強對基層社會的治理【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理論,在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使農民獲得了土地等實際利益,從而贏得了農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漫畫中根據地人民群眾踴躍募集二十萬雙草鞋慰勞紅軍,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紅軍的支持和擁護,這是中國共產黨新革命理論取得成效的顯現,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農村小農經濟結構發生改變,根據地人民群眾募集草鞋主要反映的是他們對紅軍的支持,與小農經濟結構的變化無關,排除B項;革命統一戰線是在國民大革命時期建立的,主要是國共兩黨合作,聯合各革命階級共同反對北洋軍閥的統治。而漫畫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根據地人民與紅軍的關系,此時革命統一戰線已經破裂,排除C項;漫畫主要強調的是人民群眾對紅軍的支持,沒有直接體現中共加強對基層社會的治理,排除D項。故選A項。9.1941年,晉冀豫邊區確定農業生產計劃為:“增加糧食10%,副產20%至30%”“種棉花50萬斤到60萬斤”“平均要做到1人養1雞,3人至5人養1豬”。材料表明中國共產黨()A.注重借鑒當時蘇聯經濟模式 B.找到發展民營經濟的正確道路C.探索解決根據地困難的途徑 D.倡導農業實行多種經營方式【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1年(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當時是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本侵略者的經濟封鎖和國民黨的消極抗戰,敵后抗日根據地經濟困難,為克服當時的經濟狀況,確定農業生產計劃,C符合材料內容,C項正確;當時的蘇聯是斯大林統治時期,推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與材料不符合,排除A項;農業生產不是屬于民營經濟,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農業的多種經營方式,只是單純的發展農業和畜牧業,解決經濟困難,排除D項。故選C項。10.1954年10月,上海市委處理私營企業年獎的方針確定了五項原則:“公私合營企業取消年獎制度”“私營棉紡業1954年年獎照發,1955年起取消年獎制度”“困難企業經勞資協商,可少發或不發”“工繳中剔除年獎者,經勞資協商可取消年獎制度”“生產營業正常企業年獎照發”。上述原則()A.將國家發展戰略與具體實際相結合 B.是學習蘇聯先進經驗表現C.確保了當時工商業改造的順利進行 D.描繪了私營企業發展的藍圖【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41955年的中國。據題干“公私合營企業取消年獎制度”“私營棉紡業1954年年獎照發,1955年起取消年獎制度”“困難企業經勞資協商,可少發或不發”“工繳中剔除年獎者,經勞資協商可取消年獎制度”“生產營業正常企業年獎照發”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階段中國通過公私合營的方式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但是關于年終獎問題,采取相對靈活的處理方式,這體現了將國家發展戰略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特點,A項正確;蘇聯對私營工商業改造的措施就是強制沒收,與中國不同,排除B項;“確保了”說法過于絕對化,排除C項;材料階段在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改造后作為一個整體已經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不涉及其發展的藍圖,排除D項。故選A項。11.如圖所示,1996年1月,國內第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投資組建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在北京正式成立。這主要反映了我國()A.確立了金融機構多元發展格局 B.中外資本融合模式進一步創新C.金融機構經營自主權有所擴大 D.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96年(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民生銀行的誕生直接呼應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分離”改革目標,是金融領域打破壟斷、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的關鍵舉措,彰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D項正確;民生銀行的成立打破了傳統國有銀行主導的單一格局,僅為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開端,尚未形成完整體系,“確立了多元格局”表述不夠嚴謹,排除A項;民生銀行的股東均為國內民營企業,未涉及外資參與股權結構,排除B項;民生銀行成立本身是政策引導下金融體系改革的產物,主要反映宏觀體制調整,而非微觀層面自主權的擴大,排除C項。故選D項。12.古希臘人認為器物本身就像人的身體,會把它們當作人的身體來塑造,一些器皿上也會出現類似人的頭、肩、腰、胸、腿等形狀。同時古希臘人把一塊布也穿出了萬種風情。這表明古希臘()A.藝術創作注重實用性 B.民眾主體意識覺醒 C.手工業發展水平較高 D.雕塑復古色彩濃厚【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上古時期(古希臘)。據材料信息可知,突出了古希臘人重視自己的感受和價值,強調人的存在,表面人文精神覺醒,民眾主體意識覺醒,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器物和人的穿著,沒有體現藝術創作,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器物沒有展現出水平的高低,排除B項;D項與材料內容無關,材料體現的器物的塑造人文色彩濃厚,排除D項。故選B項。13.1075年底,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堅持要控制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所有主教的敘任權。1076年,亨利四世召集26位德意志和北意大利的主教舉行宗教會議,宣布廢黜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但是,響應亨利四世的主教很少,普通民眾更對國王的行為深感不安。這反映出()A.宗教改革的迫切性 B.王權與教權相互依存 C.封建割據現象嚴重 D.王權加強時機不成熟【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076年的神圣羅馬帝國。據題干“但是,響應亨利四世的主教很少,普通民眾更對國王的行為深感不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想要加強自身權力,但是支持者不多,說明王權加強的時機并不成熟,D項正確;宗教改革開始于1517年,與材料不相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王權與教權的斗爭,不涉及其相互依存,排除B項;材料強調王權與教權的斗爭,亨利四世希望加強王權,并不是強調封建割據,四分五裂,排除C項。故選D項。14.1698—1700年,英國國王威廉運用外交特權與法國簽訂了兩份瓜分西班牙帝國的條約,引發英國貴族階層普遍不滿。在1701年召開的議會中,威廉、托利黨、輝格黨從不同立場出發,共同變革了這項特權。此后,君主仍享有外交權威,但外交政策必須由內閣制定,外交決議須交付議會核準。英國君主外交特權的變革()A.標志著責任內閣制度形成 B.反映出保守勢力強大C.表明憲政體系下權力的重構 D.違背了分權制衡原則【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01年的英國。據題干“君主仍享有外交權威,但外交政策必須由內閣制定,外交決議須交付議會核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前國王掌握外交權,而改革后君主依然享受外交權,但是受到內閣和議會的制約,說明在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下對權力進行了重構,C項正確;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任內閣首相標志著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排除A項;材料中的改革是英國國王、輝格黨和托利黨共同決定的,不能說明保守勢力強大,排除B項;分權制衡原則強調的是通過分權及互相制約達到平衡狀態,而材料反映的是削弱君主權力,與分權制衡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5.1800—1870年間______一方面是工業化啟動及其基本完成,另一方面是政治上處于不斷革命與動蕩之中。古老的封建殘余十分頑固,啟蒙運動和革命的激情以及工業化帶來的新的激情不斷催生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風波,一心一意謀求“秩序”的統治集團一次次陷入手足無措的境地。材料橫線處的國家是()A.俄國 B.法國 C.德國 D.日本【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00—1870年的法國。據題干“1800—1870年”“工業化啟動及其基本完成,另一方面是政治上處于不斷革命與動蕩之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的法國已經緊隨英國啟動并完成了工業革命,啟蒙思想在法國達到高潮,啟蒙思想對其產生深刻影響,但這時期的法國也是動蕩的。法國封建勢力極端頑固且力量強大,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相對較弱,資產階級革命充滿曲折和反復,因此材料國家應該是法國,B項正確;俄國在1861年農奴制改革后才開啟工業化之路,與材料不相符,排除A項;德國在1871年之前一直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是影響德國發展的主要因素,與材料不相符,排除C項;日本是在1868年明治維新后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實現迅速崛起的,與材料不相符,排除D項。故選B項。16.關貿總協定于1947年簽訂后,各成員國之間有過8次關于互相減稅的談判,前四次談判的時間分別是6個月、6個月、8個月和4個月;但后來幾次談判的時間越來越長,其中“烏拉圭回合”達8年之久。上述現象出現的重要因素是()A.成員國注重保護經濟主權 B.逆全球化現象廣泛存在C.關貿總協定不斷發展完善 D.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7年(世界)。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關貿總協定是二戰后建立的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多邊貿易體制,旨在通過減少國際貿易壁壘來促進全球貿易的自由化,遵循的是自由貿易原則和非歧視原則,材料中的多次談判就注重了保護經濟主權,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排除B項;C體現的是關貿總協定發展趨勢,不是因素,排除C項;D項體現的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態勢,與材料的內容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雍正元年十月十五日直隸巡撫李維鈞奏:按地輸丁,原屬優恤窮民之善意,但直隸田地,多有名為有地,而實無租可收。至于(直隸)順天、保定、河間、永平、宣化五府,多有圈占之地,其所撥補,大約遠隔數百里不等,而地畝半屬洼下,每年除完糧之外,所余無幾。應令該撫查明,直屬地畝分為上中下三則,其上則中則,按其多寡攤入丁銀,至于下則及有地無租之人,并與清查,免其一體均攤,務期糧歸實在有田之人,不得私相影射,如此則無地窮民與有地無租之窮民均不致有賠累之苦。——摘編自(清)《皇朝經世文編》卷三十二(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李維鈞提出的建議,并判斷其出發點。(2)針對上述問題,指出清政府施行的政策并分析其對中國社會發展變化的推動作用。【答案】(1)建議:按照土地等級分攤丁稅;下等土地、有地無租者,免除均攤稅負。出發點:保證賦稅征收,緩解貧困者負擔過重,加強基層治理的需要。(2)政策:攤丁入畝;推動作用:推動農業生產力的釋放,利于(商品)經濟發展;加快人口遷移流動,推進社會結構變化,利于市民階層的壯大。【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雍正時期的中國。建議:根據“直屬地畝分為上中下三則,其上則中則,按其多寡攤入丁銀”可知,按照土地等級分攤丁稅;根據“至于下則及有地無租之人,并與清查,免其一體均攤”可知,下等土地、有地無租者,免除均攤稅負。出發點:根據“直隸巡撫”“至于(直隸)順天、保定、河間、永平、宣化五府,多有圈占之地,其所撥補,大約遠隔數百里不等,而地畝半屬洼下,每年除完糧之外,所余無幾”等信息可知,李維鈞是封建官吏,其建議是在直隸等地稅收出現問題背景下提出的,因此其出發點是保證賦稅征收;結合其建議倡導的按照地等繳納賦稅可知,也是出于緩解貧困者負擔過重,加強基層治理的需要。【小問2詳解】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時空是雍正時期的中國。政策:根據“直屬地畝分為上中下三則,其上則中則,按其多寡攤入丁銀”可知,清朝實行攤丁入畝政策,?攤丁入畝?是指將人頭稅(丁銀)并入土地稅(地丁)中合并征收。作用:根據所學可知,攤丁入畝政策標志著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它廢除了延續數千年的人頭稅,取而代之的是以土地為征稅對象的賦稅制度,放松了對人民的人身束縛,推動農業生產力的釋放,利于(商品)經濟發展;加快人口遷移流動,推進社會結構變化,利于市民階層的壯大。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國古代半坡村落的復原圖中,能夠看到原始村落周圍挖掘壕溝時搭建的橋梁。據《詩經》記載,“有狐綏綏,在彼淇梁”,“淇梁”指商代在淇水上用石頭砌成的堤梁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為石料建橋創造了條件。秦國蜀守李冰,在郫江與檢江上建橋七座,世稱“七星橋”。秦始皇大修馳道,筑路同時遇水造橋,當時修建的渭橋、灞橋,不僅長大寬廣,而且飾以勾欄,植柳成蔭,實用功能與藝術美化融為一體。東漢時期發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磚石拱結構為后世拱橋創造了條件,建筑造型方面融合了佛教色彩。隋代李春設計的趙州橋,首創敞肩式造型,減少了用料與自重,增強了泄洪能力。橋欄板上有雕刻精美的祥云紋、龍頭紋等,橋面上至今留有與張果老、柴王爺過橋等傳說相關的驢蹄印、膝蓋印,為趙州橋增添了神秘色彩。唐宋時期,石料成為建橋的主材。宋代修建的跨海梁式石橋——洛陽橋,開創性地運用了“筏形基礎”的新型橋基,并用“種蠣固基”的方法加固橋基。當今紹興的南宋八字橋坐落在一條丁字形的河道上,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城市橋梁。元明清時期,繼續修建橋梁的同時對古橋進行修繕。西南地區的鐵索橋、竹索橋等,得到了較大發展。1905年,詹天佑領導修建了懷來鐵路橋,開創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修建現代橋梁的歷史。1909年,美國橋梁公司設計,德國泰來洋行承建,中國工匠施工建造的蘭州黃河鐵橋竣工,中國橋梁建筑步入了以鋼鐵和鋼筋混凝土為主要材料的現代化軌道。新中國橋梁史輝煌的開端,始于1968年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它是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中共十八大以來,全球超過一半的大跨度橋梁都出現在中國。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公路橋梁85.15萬座,總長度達5568.59萬米。——以上材料摘編自羅哲文《中國名橋》等閱讀材料,結合中國橋梁發展史,運用中國史知識,從“尊重與守護”“繼承與創新”“交流與對話”任選一角度,自擬論題并展開論述。(論題明確,邏輯清晰,史實充分,論述合理)【答案】示例1:中國橋梁在繼承與創新中發展先秦時期,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橋梁主要材質為石料,以滿足與生活與國家需要。秦漢時期,生產力得到發展,集權王朝力量強大。為鞏固統治,橋梁不斷修建且技術水平得到提高,石橋功能性與藝術增強,人造建筑材料用于橋梁建筑。隋唐時期,減少了用料與自重,增強了泄洪能力。橋欄板上有雕刻帶有中國儒家和道家文化的雕刻,增強橋梁的藝術性,體現了時代文明特征。宋代,經濟發展,橋梁建筑加固橋基方法得到創新,且城市石梁橋建于丁字形河道上,便利市民出行。元、明、清時期,繼承前代基礎上對古橋的修繕,鐵索橋、竹索橋具有地方特點。近代以來,中國橋梁建筑吸收西方先進技術,進行了獨立設計興建近代橋梁的探索,加速了中國橋梁現代化。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綜合國力增強,橋梁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鐵路橋、公路橋不斷取得突破性成果,中國橋梁建筑水平與成就均走在世界前列。中國的橋梁建筑在繼承中不斷創新發展,并取得輝煌成果。示例2:尊重與守護中國古代橋梁文明中國古代橋梁是歷史與文明的見證。中國古代橋梁的出現與發展是中華文明的歷史見證。秦朝,修馳道,造橋梁,反映了中央集權體制下大一統王朝的空前強大。隋唐時期,橋梁建筑水平與藝術的發展展現了盛世國力的強盛。中國古代橋梁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趙州橋雕刻中代表吉祥如意的紋飾,體現了古人的祈福愿望。橋梁雕刻中的神話元素,橋與自然的融合與和諧體現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儒道思想。江南的小橋流水,紹興建于丁字形河道上的八字橋,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因地制宜”的理念。中國古代橋梁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趙州橋敞肩式造型與分散重量的科學設計,洛陽橋的新型橋基技術,體現了“求真務實”“大膽創新”科學理念,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新智慧。古代橋梁建筑中國古代橋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尊重與守護中國古代橋梁文明,是對中華文明的守護與傳承。【解析】【詳解】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古代至現代(中國)。示例1:首先,根據題干要求圍繞“繼承與創新”擬定題目為:中國橋梁在繼承與創新中發展。其次,圍繞中國從古至今橋梁建筑技術的繼承發展進行論述,不同時期要注意把握時代特征和橋梁建設特點方面的關系性。由材料“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為石料建橋創造了條件”可得出,先秦時期,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橋梁主要材質為石料;由材料“秦……當時修建的渭橋、灞橋,……實用功能與藝術美化融為一體。東漢時期發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磚石拱結構為后世拱橋創造了條件”及所學可得出,秦漢時期,集權王朝力量強大,石橋功能性與藝術增強,人造建筑材料用于橋梁建筑。由材料“隋代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橋欄板上有雕刻精美的祥云紋、龍頭紋等……南宋八字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城市橋梁”及所學可得出,隋唐時期,受佛道思想影響,橋欄板上有雕刻帶有中國儒家和道家文化的雕刻。宋代,經濟發展,城市石梁橋建于丁字形河道上,便利市民出行。由材料“元明清時期,繼續修建橋梁的同時對古橋進行修繕。西南地區的鐵索橋、竹索橋等,得到了較大發展”得出元、明、清時期,繼承前代基礎上對古橋的修繕,鐵索橋、竹索橋具有地方特點。由材料“1905年,詹天佑領導修建了懷來鐵路橋,開創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修建現代橋梁的歷史。1909年,美國橋梁公司設計,德國泰來洋行承建,中國工匠施工建造的蘭州黃河鐵橋竣工”及所學可得出,近代以來,中國橋梁建筑吸收西方先進技術,進行了獨立設計興建近代橋梁的探索,加速了中國橋梁現代化。由材料“1968年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它是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中共十八大以來,全球超過一半的大跨度橋梁都出現在中國”可得出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中國橋梁建筑水平與成就均走在世界前列。最后進行總結概括,中國的橋梁建筑在繼承中不斷創新發展,并取得輝煌成果。示例二:首先,根據題干要求圍繞“尊重與守護”擬定題目為:尊重與守護中國古代橋梁文明,中國古代橋梁是歷史與文明的見證。其次,圍繞中國橋梁發展史體現的國家歷史、思想文化、科技發展、民族精神等進行論述。由材料“秦始皇大修馳道,筑路同時遇水造橋”“隋代李春設計的趙州橋”,從反映的政治背景方面分析,得出秦朝,修馳道,造橋梁,反映了中央集權體制下大一統王朝的空前強大。隋唐時期,橋梁建筑水平與藝術的發展展現了盛世國力的強盛;由材料“橋欄板上有雕刻精美的祥云紋、龍頭紋等,橋面上至今留有與張果老、柴王爺過橋等傳說相關的驢蹄印、膝蓋印”“跨海梁式石橋……用‘種蠣固基’的方法加固橋基”“西南地區的鐵索橋、竹索橋等”從反映的思想文化方面分析,得出趙州橋雕刻中代表吉祥如意的紋飾,體現了古人的祈福愿望。橋梁雕刻中的神話元素、跨海梁式石橋與自然的融合與和諧體現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儒道思想。江南的小橋流水,紹興建于丁字形河道上的八字橋,西南地區的鐵索橋、竹索橋等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下修建的橋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因地制宜”的理念;由材料“趙州橋,首創敞肩式造型,減少了用料與自重”“洛陽橋,開創性地運用了‘筏形基礎’的新型橋基”從反映的科學技術和民族精神方面分析,得出趙州橋敞肩式造型與分散重量的科學設計,洛陽橋的新型橋基技術,體現了“求真務實”“大膽創新”科學理念,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新智慧。最后總結:古代橋梁建筑中國古代橋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尊重與守護中國古代橋梁文明,是對中華文明的守護與傳承。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5年,美國勞工聯合會與產業工會聯合會合并,約三分之一的工人加入工會,工會通過罷工和談判爭取福利。1950年,通用汽車與聯合汽車工會簽訂《底特律條約》,確立養老金和醫療保險條款,成為行業標桿。通用、福特等大型企業開始為工人提供養老金,為工人及其家庭購買私營醫療保險。1956年,美國《社會保障法》修正案引入殘疾保險,為因殘障無法工作的工人提供補助。1955年,聯邦最低工資從0.75美元每小時提高至1美元每小時。1950年代,約50%的工人享有企業醫療保險。材料二中國東北地區國營企業密切關注職工生活。建國初期,東北地區的通化、蛟河、營城等國營煤礦企業先后建起廣播站,城市職工及家屬當天就可以聽到國內外新聞和煤礦生產、建設工作中的好人好事。東北地區不少國營企業還添置了各種樂器及球類、棋類娛樂設施,修建了圖書館,創造與運用了各種學習形式,吸引了大批職工參加學習。1950年初,東北人民政府撥出巨款,為職工建筑173萬平方米新住宅。到1950年8月,有職工醫院52個,醫務所454個。到1952年9月底,東北地區廠礦企業已有11個休養所、89個業余休養所。——以上材料摘編自荊蕙蘭、苗慶科《新中國成立初期工人集體福利事業研究》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中期美國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的驅動因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東北地區國營企業福利事業發展的特點及影響。【答案】(1)因素:冷戰背景下政府面對政治壓力,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為企業提供保證;工會等工人組織的促進;企業競爭激烈,以福利吸引工人。(2)特點:政府發揮重要作用;涉及面廣(物質和精神生活);體現社會主義原則。影響:滿足工人的物質文化需求,激發工人勞動積極性;助力國家工業化建設;奠定了社會福利體系基礎,塑造了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20世紀中期的美國。因素:根據材料一“1955年,美國勞工聯合會與產業工會聯合會合并……工會通過罷工和談判爭取福利”并結合所學知識,20世紀50年代正值冷戰高峰期,美國政府為緩和階級矛盾、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的意識形態吸引力,需通過福利政策維護社會穩定,由此可得出,冷戰背景下政府面對政治壓力,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根據材料一“通用、福特等大型企業開始為工人提供養老金……1950年代,約50%的工人享有企業醫療保險”并結合所學知識,二戰后美國經濟持續繁榮,企業利潤增長為其提供物質基礎,同時企業間競爭激烈,通過福利吸引和保留勞動力,由此可得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為企業提供保證及企業競爭激烈,以福利吸引工人;根據材料一“工會通過罷工和談判爭取福利……《底特律條約》,確立養老金和醫療保險條款”可知工會組織推動勞資談判,直接促進福利制度完善,由此可得出,工會等工人組織的促進。【小問2詳解】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時空是成立初期的新中國。特點:根據材料二“東北人民政府撥出巨款,為職工建筑173萬平方米新住宅……職工醫院52個,醫務所454個”并結合所學知識,政府通過財政投入主導福利建設,覆蓋住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液力機械的流體動力特性分析考核試卷
- 3-9數據選擇器2電子課件教學版
- 筆的制造業國際市場拓展與貿易實務考核試卷
- 皮革物理性能測試方法與設備考核試卷
- 教案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訓練卷
- 煤炭直接燃燒與污染控制技術考核試卷
- 一年級數學上冊《常考試題》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與治療 2
- 山東省平原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 數學試題【含答案】
- 臨床骨折救治應急預案
-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試題帶答案
- 【MOOC】構造地質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甲狀腺結節射頻消融治療
- 【MOOC】模擬電子電路與技術基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天車技能培訓
- 會計崗位招聘筆試題及解答(某大型國企)2025年
- 陜西省西安鐵一中2025屆高考語文二模試卷含解析
- 病理性近視怎治療
- 兒科護理一科一品
- GB/T 44804-2024聲學自由場條件下18歲至25歲耳科正常人聽力閾值的統計分布
- 醫院感染課件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