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下語文《表達與呈現:致敬科技》教學設計1.知識目標:了解科技工作者的生平事跡與科學精神,掌握人物“畫像”的寫作方法。理解科技影視作品的表達特點,學習影視介紹文字的撰寫技巧。鞏固科幻作品的創作要素。2.能力目標:能夠通過資料整合、影像分析、創意寫作多維度表達對科技的理解。提升信息篩選、邏輯表達與想象創新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科技工作者的奉獻精神,樹立科學探索的責任感。激發對科技事業的熱愛與未來發展的思考。學習重點:了解科技工作者的生平事跡與科學精神,掌握人物“畫像”的寫作方法,學習影視介紹文字的撰寫技巧。能夠通過資料整合、影像分析、創意寫作多維度表達對科技的理解。學習難點:提升信息篩選、邏輯表達與想象創新能力,感悟科技工作者的奉獻精神,樹立科學探索的責任感。一.教學準備1.教師:資料包:袁隆平、屠呦呦等科技工作者的事跡材料。工具表:“人物畫像”提綱表、影視記錄卡、科幻故事構思模板。2.學生:課前分組:按興趣選擇任務方向(畫像組、影視組、科幻組)提前搜集資料:科技工作者生平、科技影視作品、現實科技成就案例。二.導入新課。同學們,仰望星空時,你可曾想過,古人對月抒懷的浪漫,如今已化作“嫦娥”探月的壯舉?凝視指尖的屏幕,是否驚嘆于5G網絡如何讓千里外的課堂近在眼前?從神農嘗百草到屠呦呦提取青蒿素,從萬戶飛天到“天宮”遨游星河,千百年來,人類用智慧與勇氣在科學長卷上書寫傳奇。今天,我們將化身“探索者”——用文字為科學家畫像,讓他們的精神躍然紙上;用光影定格科技奇跡,讓熒幕中的創新故事點亮心燈;更要以天馬行空的想象,在科幻世界里播種未來的可能。讓我們執起筆,以少年的眼光致敬科技偉業,用文字的溫度訴說:科學不僅是實驗室的數據,更是照亮人類文明的火炬。你,準備好開啟這場“探索·感悟·暢想”的旅程了嗎?二.學習新課。1.為探索者“畫像”。(1)學習任務:選擇你有所了解的一位科技工作者,瀏覽與他有關的新聞報道、傳記資料等,從中提取重要信息,用文字為他“畫像”。可以編列他的大事年表,也可以記述他的主要經歷,還可以分析他身上的科學精神。將全班同學繪制的“畫像”匯集成冊,在年級展示。(2)范例引路:稻田里的追夢人袁隆平袁隆平大事年表: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8月,畢業于西南農學院農學系,后在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任教。1964年,發現“天然雄性不育株”,開啟雜交水稻研究。1973年,首次育成三系雜交水稻,實現水稻產量大幅提升。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取得成功。1997年,開展“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研究。200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21年5月22日,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人生經歷: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童年、少年在戰亂中輾轉多地。1949年考入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次年并入西南農學院。1953年畢業,分配至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任教,開啟科研之路。1964年發現“天然雄性不孕株”,正式開啟雜交水稻研究。1973年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6年開始大規模推廣。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戰略,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成功。1997年開展“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研究,達成多期目標。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科學精神:熱愛祖國:以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為己任,投身農業科研。勇于創新:敢于突破傳統理論,開創雜交水稻研究,提出育種戰略設想。求真務實:長期躬耕田野,從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數據說話。堅持不懈:面對科研中的失敗與質疑,不氣餒,持續探索。團結協作:帶領科研團隊,聯合各方力量,共同攻關。無私奉獻:將一生奉獻給雜交水稻事業,淡泊名利。胸懷天下:致力于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造福世界人民。追求卓越:不斷挑戰水稻高產極限,永不止步。內容提煉:關鍵事件:1973年,他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畝產突破500公斤;典型細節:80歲生日愿望是“讓稻穗長得比高粱還高”;科學精神:執著、創新、心懷天下。提煉方法:抓關鍵事件+凝練精神+細節描寫。(3)實踐演練:任務一:根據課前資料填寫“畫像提綱表”人物姓名重大成就典型事例(12個)科學精神關鍵詞屠呦呦發現青蒿素
1.古籍中尋找靈感
2.以身試藥堅韌、無私任務二:根據表格撰寫100字人物“畫像”,要求突出人物特質。【示例】屠呦呦,一位堅韌不拔的藥學家。她在古籍中尋找靈感,從2000余方藥里鎖定青蒿。為驗證青蒿素療效,她以身試藥,無懼風險。她無私奉獻,將一生獻給抗瘧事業,發現青蒿素,拯救全球數百萬人生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4)隨機抽取2份作品,全班點評是否“有血有肉,見精神”:示例一:李四光李四光早年留英,獲碩士學位。他在古生物學、冰川學等領域建樹頗豐,最大貢獻是創立地質力學。他憑此分析中國東部地質構造,指出新華夏構造體系沉降帶有找油前景,后來大慶等油田的發現證實了他的論斷,彰顯出他勇于創新、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示例二:黃旭華黃旭華隱姓埋名數十載,投身核潛艇研制。其間克服無數技術難題,沒有參考資料,就自主摸索,親自參與深潛試驗,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立下不朽功勛,展現出他無私奉獻、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2.介紹科技影視作品。(1)學習任務:觀看與你所熟悉的科技領域有關的影視作品,包括表現科技事業、科技工作者的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等。觀看時要注意記錄重要信息,觀看結束后及時撰寫相關介紹文字。召開“科技影視作品分享會”,把你喜歡的作品介紹給同學們。(2)方法指導:①播放《火星救援》片段宇航員自救種土豆。②記錄要點:客觀陳述+主觀評價+聯系現實科技。③根據要點填寫影視記錄卡影視記錄卡作品名稱科技領域核心情節人物精神推薦理由《火星救援》航天科技利用科學知識在火星生存智慧與樂觀科學與人性的雙重震撼④撰寫影視介紹文字:《火星救援》宇航員自救種土豆在電影《火星救援》里,宇航員馬克?沃特尼意外滯留火星。作為植物學家,他利用航天科技知識,在火星種植土豆自救。他用排泄物當肥料、以聯氨制水,靠著智慧與樂觀熬過漫長歲月。影片帶來科學與人性的雙重震撼。。(3)小組合作。任務一:組內分享課前觀看的影視作品,完成記錄卡。影視記錄卡作品名稱科技領域核心情節人物精神推薦理由《火星救援》航天科技利用科學知識在火星生存智慧與樂觀科學與人性的雙重震撼任務二:撰寫一段影視介紹文字(150字),包含科學知識、人物精神、個人感悟。【示例】《流浪地球》以太陽即將毀滅為背景,講述人類帶著地球流浪的故事。影片中,行星發動機、引力彈弓效應等科學知識被巧妙融入,劉培強、劉啟等角色為拯救地球,展現出無畏犧牲與堅韌不拔的精神。觀影后,我被人類面對絕境時的團結和希望深深打動,也驚嘆于科幻與科學的完美融合。(4)互動點評每組派1人朗讀介紹文字,評選“最佳推薦官”。示例一:《橫空出世》這部電影聚焦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研制。影片中,科研人員用算盤計算復雜科學數據,克服蘇聯撤援等難題。他們隱姓埋名、無私奉獻,展現出堅韌不拔的精神。看完后,我被先輩們為科技事業獻身的精神深深震撼,對祖國的強大有了更深理解。示例二:《2001:太空漫游》這部電影作為科幻電影的經典之作,用骨制工具展現人類進化起點,借HAL9000電腦等元素,科普宇宙探索與人工智能知識。主角大衛在面對HAL故障時,展現出冷靜、堅毅與智慧。影片讓我驚嘆于科技的無限可能,也引發對人類與科技關系的深度思考。3.創作科幻故事。(1)學習任務在搜集整理現實中的科技成就的過程中,你也許已經展開想象的翅膀,幻想未來的世界。嘗試以某一領域的科技知識為基礎,結合合理的預測與想象,創作一則科幻故事,表現你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科學的思考。在動筆之前,不妨再讀《帶上她的眼睛》,還可以拓展閱讀其他優秀的科幻小說,進一步了解科幻作品的特點,深化自己對人與科學、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2)溫故知新。回顧課文《帶上她的眼睛》,理解:科幻內核是“地心探索”的科學猜想與“孤獨守望”的情感共鳴。科學猜想:小說構建了未來地心探索的科學藍圖,設想了“落日六號”地航飛船、能傳遞感官的“眼睛”、中微子通信系統、可抵御地心高壓的中子船體和長期維持生命的循環系統等,展現出對地心探索科技的奇思妙想。故事內容:以雙線并行,明線講“落日六號”失事,領航員被困地心;暗線是“我”休假被要求帶上“她”的“眼睛”旅行。“我”在旅行中發現“她”行為異常,最后得知真相,知曉她即將永遠被困地心。情感共鳴:被困地心的領航員身處絕境,卻對生活充滿熱愛,她對草原上一草一木的珍視、對自然美景的沉醉,讓“我”以及讀者感受到生命的頑強與樂觀。她的孤獨與堅持,也引發了人們對孤獨、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整體評價:劉慈欣巧妙結合科幻與人文,以獨特視角呈現了一場震撼心靈的地心冒險,既有對科學技術的大膽想象,又飽含對人性與情感的細膩刻畫,讓讀者沉浸在充滿科技感與溫情的故事中。明確創作原則:立足現實科技+想象未來可能+傳遞人文價值。(3)頭腦風暴。示例構思模板:①科學基礎:中國“蛟龍號”深潛技術。②幻想方向:海底城市能源危機。③沖突設計:深海居民發現地核異常升溫,少年科學家破解謎題。④主題升華:人類與海洋共生共榮。故事創作示例:《海底螢火蟲》"小海!地熱井又報警了!"爺爺的喊聲穿過水晶走廊。林小海放下手里的機械螃蟹,跟著爺爺沖進控制室。墻上的溫度計已經漲到紅色區域,全息屏幕顯示著海底火山口在冒黑煙。這是林小海在"珊瑚城"生活的第十年。這座建在南海海底的城市,靠蛟龍號改進的地熱發電機提供能源。但最近地核溫度突然飆升,發電機的管道像發燒的血管般發燙。"蛟龍15號準備下潛!"林小海套上銀白色的智能潛水服,胸口印著老蛟龍號的標志。爺爺把平板電腦塞給他:"你爸爸當年留下的數據,或許能用上。"潛水器沉入漆黑的深海。林小海發現,平時溫順的發光水母都在瘋狂轉圈。他調出爸爸記錄的海洋溫度圖,突然注意到每次火山爆發前,深海琵琶魚都會集體搬家。"地熱管道裂縫導致能量泄漏!"林小海的聲音在通訊器里發顫。他操控機械臂采集火山巖樣本,平板上立刻跳出警報——巖石里嵌滿亮晶晶的金屬碎片,像被磁鐵吸住的鐵砂。"我們抽太多地熱能,地核在'流血'!"林小海把潛水器變成維修飛船,"用蛟龍號的耐壓外殼碎片修補裂縫,再把多余熱量導入人工珊瑚礁!"當最后一塊銀白色補丁封住火山口,控制室的警報聲變成了歡快的海豚音。林小海浮上海面換氣,看到晚霞把海浪染成金紅色。遠處,新培育的發光珊瑚正在吸收余熱,像無數海底螢火蟲在跳舞。爺爺摸著變涼的地熱管道說:"原來大海自己就會治病,我們只要當好它的助手。"一群透明小蝦游過觀察窗,在修復好的管道上照出彩虹般的光暈。(4)創作實踐。任務一:參考構思模板,構思故事框架任務二:描寫故事中的“科技震撼瞬間”示例:用納米機器人修復臭氧層《云端播種者》2099年,地球大氣層瀕臨崩潰,科學家將基因改造的“吸碳蒲公英”播撒云端。少女望著漫天銀絮,輕聲道:“這一次,我們要讓天空自己呼吸。”故事創作示例:《云端播種者》林小雨踮腳把最后一只玻璃罐鎖進保險柜,罐子里漂浮的銀色蒲公英種子泛著微光。這是爸爸實驗室被查封前,偷偷塞給她的"禮物"。"北京市空氣指數突破800!"手腕上的警報器突然尖叫。小雨抓起防毒面罩沖上天臺,看見遠處霧霾像灰黃色巨浪吞沒街道。她摸出玻璃罐,銀色絨毛立即吸附空氣中的碳顆粒,在掌心聚成發光的雪團。三年前爸爸說:"這些蒲公英的基因里編入了藍藻的光合酶,每顆種子都是微型空氣凈化器。"但聯合國以"破壞生態平衡"叫停了整個項目。此刻小雨望著鄰居王奶奶暈倒在樓道,終于擰開了罐蓋。銀色絮團乘著熱氣流升騰,觸到云層的剎那突然瘋長。整片積雨云變成發光的蒲公英花圃,暴雨裹著二氧化碳凝成的冰晶傾瀉而下。第二天清晨,小雨發現陽臺枯萎的綠蘿冒出了新芽。"它們在和云共生!"小雨指著衛星云圖驚呼。原來蒲公英根系扎進云中吸收水汽,夜間還能釋放儲存的氧氣。被驚動的科學家們開始在全球同步播撒種子,但這次大家記住了爸爸筆記本上的話:"要當天空的園丁,而非主宰。"除夕夜,小雨和同學們站在長城放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租書服務的社區文化大使項目考核試卷
- 糞便資源化利用在減少化肥使用中的作用考題考核試卷
- 江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免疫與病原生物學實驗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遼源市重點名校2025屆初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濱州市達標名校2025年中考第三次調研考試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中考模擬卷(二)化學試題含解析
- 西安郵電大學《非訴訟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工程大學《演講與口才》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遼河油田第二中學2025年高考模擬試卷(4)化學試題含解析
- 太原科技大學《醫生與病人》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個人代持協議書
-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期末測試卷有完整答案
- 機組啟動試運行調試大綱
- 醫務人員技術檔案
- JBT 7387-2014 工業過程控制系統用電動控制閥
- 18文言文二則《囊螢夜讀》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正式版)JBT 106-2024 閥門的標志和涂裝
- 期中測試卷(1-5單元)(試題)-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2022高考數學全國1卷(原卷版)
- 陜西方言研究報告
- 土地永久性租賃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