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1347-2010-城鎮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規范-河北省_第1頁
DB13-T1347-2010-城鎮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規范-河北省_第2頁
DB13-T1347-2010-城鎮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規范-河北省_第3頁
DB13-T1347-2010-城鎮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規范-河北省_第4頁
DB13-T1347-2010-城鎮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規范-河北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40DB13B61河北省地方標準DB13/T1347—2010城鎮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規范Urbanresidentialgreenbeltlayoutdesignstandard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DB13/T1347—2010前言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滄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本標準由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滄州市標準化協會和滄州市園林綠化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寧、張慶革、高茹、陳征、張培勇、郭春生、姚桂華、譚月明。IDB13/T1347—2010城鎮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規范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城鎮居住區綠地的術語、定義、規劃原則、設計一般要求,以及開放式綠地設計、封閉式綠地設計、居住區道路及停車場綠化設計。本標準適用于河北省內建制鎮以上的城區規劃內的新建、改建、擴建居住區綠地的規劃設計。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50085噴灌工程技術規范CJJ48公園設計規范3術語和定義在城鎮規劃中確定的居住用地范圍內的綠地。包括居住區、居住小區、居住組團以及城鎮規劃中零散居住用地內的綠地。引導居民進入,為居民提供休憩的綠地。包括居住區公園、小區游園、組團綠地以及按開放式綠地設計的宅間綠地等。不引導居民進入,以觀賞為主,主要用于改善居住用地局部生態環境和美化居住環境的綠地。包括宅間綠地和建筑基礎綠地。在城鎮規劃中,按居住區規模建設的,具有一定活動內容和設施的配套公園綠地。1DB13/T1347—20103.53.63.73.83.9小區游園Villagegarden在城鎮規劃中,為一個居住小區配套建設的,具有一定活動內容和設施的集中綠地。組團綠地Groupgreenspace在城鎮規劃中,結合居住建筑組群布置的綠地。宅間綠地Curtilagebetweengreen在居住用地內,住宅建筑之間的綠化用地。建筑基礎綠地Buildingfoundationgreenspace在居住用地內各種建筑物(構筑物)散水以外,用于建筑基礎美化和防護的綠化用地。居住區道路Residentialarearoad為居住區交通服務,并用于劃分和聯系居住區內的各個小區的道路。居住用地內的各種綠地應按不同用地規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配套,并在詳細規劃指導下進行規劃設計。居住區規劃確定的綠化用地應當作為永久性綠地進行建設。應滿足居住區綠地功能,布局合理,方便居民使用。4.2小區以上規模的居住用地應首先進行綠地規劃,確定居住用地內不同綠地的功能和使用性質;劃分開放式綠地各種功能區,確定開放式綠地出入口位置、綠地內園林小品位置等,并協調相關的各種市政設施,如用地內小區以上道路、各種管線、地上、地下設施及其出入口位置等;進行植物規劃和豎向規劃。4.3開放式綠地宜設置在小區游園、組團綠地中,可安排兒童游戲場、老人活動區、健身場地等。如規劃未設置小區游園,或小區游園、組團綠地的規模滿足不了居民使用時,可在具有開放條件的宅間綠地內設置開放式綠地。4.5宅間綠地及建筑基礎綠地一般應按封閉式綠地進行設計。宅間綠地寬度應在20m以上。4.6居住區綠地應以植物造景為主。應根據居住區內外的環境特征、立地條件,結合景觀規劃、防護功能等,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進行植物規劃,強調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植物種植的選擇應符合以下原則:a)適應當地氣候和該居住區的區域環境條件,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和防護作用的植物。b)應以改善居住區生態環境為主,不宜大量使用邊緣樹種、整形色帶和冷季型觀賞草坪等。2DB13/T1347—20105.1在居住區綠地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進行開放式綠地或封閉式綠地的設計。綠地設計的內容包括:綠地布局形式、功能分區、景觀分析、豎向設計、地形處理、綠地內各類設施的布局和定位、種植設計等,提出種植土壤的改良方案,處理好地上和地下市政設施的關系等。5.2居住區內如以高層住宅樓為主,則綠地設計應考慮鳥瞰效果。5.3居住區綠地種植設計應按照以下要求進行:a)充分保護和利用綠地內現狀樹木;b)因地制宜,采取以植物群落為主,喬木、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相結合的多種植物配置形式;c)選擇壽命較長、病蟲害少、無針刺、無落果、無飛絮、無毒、無花粉污染的植物種類;d)合理確定快、慢生樹的比例。慢生樹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樹木總量的40%;e)合理確定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的種植比例。其中,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種植數量的比例應控制在1:3~1:4之間;f)在綠地中喬木、灌木的種植面積比例應控制在不少于70%,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種植面積比例宜控制在小于30%。5.4根據不同綠地的條件和景觀要求,在以植物造景為主的前提下,可設置適當的園林小品,但不宜過分追求豪華性和怪異性。5.5綠化用地栽植土壤條件應符合有關規定。5.6居住區綠地內的灌溉系統應盡量采用節水灌溉技術,如噴灌或滴灌系統,也可安裝上水接口灌溉。噴灌設計應符合GB/T50085的規定。5.7綠地范圍內按地表涇流的方式進行排水設計,雨水不宜排入市政雨水管線,提倡雨水回收利用。雨水的利用可采取設置集水設施的方式,如設置地下滲水井等收集雨水并滲入地下。5.8綠地內喬、灌木的種植位置與建筑及各類地上或地下市政設施的關系,應符合以下規定:a)喬、灌木栽植位置距各種市政管線的距離應符合表1的規定;注:喬木與地下管線的距離是指喬木樹干基部的外緣與管線外緣的凈距離。灌木或綠籬與地下管線的距離是指地b)落葉喬木栽植位置應距離住宅建筑有窗立面5.0m以外,滿足住宅建筑對通風、采光的要求;c)在居住區架空線路下,應種植耐修剪的植物種類。植物與架空電力線路導線的最小垂直距離應符合表2的規定;3DB13/T1347—2010表2樹木與架空電力線路導線的最小垂直距離電壓kv1~101.535~1103.0154~2203.53304.5最小垂直距離md)居住區綠化喬灌木與其它基礎設施的最小水平距離應符合表3的規定。表3喬灌木與其他基礎設施的最小水平距離單位:m設施名稱測量水準點地上桿柱新植喬木2.00現狀喬木2.00灌木或綠籬外緣1.00--2.002.0擋土墻樓房1.005.03.005.000.501.50平房2.001.001.005.002.001.00--0.7550圍墻(高度小于2m)排水明溝注:喬木與地下管線的距離是指喬木樹干基部的外緣與管線外緣的凈距離。灌木或綠籬與地下管線的距離是指地表處分蘗枝干中最外的枝干基部的外緣與管線外緣的凈距5.9居住區綠化苗木的規格和質量均應符合有關苗木質量標準的規定,同時應符合下列要求:a)落葉喬木干徑應不小于8cm;b)常綠喬木高度應不小于3.0m;5.10居住區綠地內綠化用地應全部用綠色植物覆蓋,建筑物的墻體可布置垂直綠化。6開放式綠地設計6.1開放式綠地的總平面設計、豎向設計、園路及鋪裝場地設計、種植設計、園林建筑及其它設施設計等均參照CJJ48要求執行。6.2開放式綠地要根據綠地的規模、位置、周邊道路等條件設置功能分區,要滿足居民的不同需要,特別是要為老人和兒童的健身鍛煉設置相應的活動場地及配套設施。兒童游戲場、健身場地等應遠離住宅建筑。且綠化面積不低于綠地總用地面積的70%。6.3綠地出入口和游步道、廣場的設置應綜合綠地周圍的道路系統、人流方向一并考慮,保證居民安全。出入口應不少于2個。6.4綠地中不宜穿行架空線路,必須穿行時,居民密集活動區的設計應避開架空線路。6.5地形設計宜結合自然地形做微地形處理,微地形面積大小和相對高程,必須根據綠地的周邊環境、規模和土方基本平衡的原則加以控制。不宜堆砌大規模假山。6.6綠地內設置景石時,宜結合地形作置石、臥石、抱頭石等處理,置石量不宜過大。6.7可結合不同居住用地的特點,集中布置適當規模的水景設施。占地面積不宜超過綠地總面積的5%。6.8園路及鋪裝場地設計時,應注意:4DB13/T1347—2010a)綠地內可布置游步道和小型鋪裝場地,鋪裝面積一般控制在20%以內。其位置必須距離住宅建筑的前窗8m~10m以外;b)c)綠地內的道路和鋪裝場地宜采用透水、透氣性鋪裝,栽植樹木的鋪裝場地應采用透水、透氣性鋪裝材料;綠地內的道路和鋪裝場地應平整耐磨,應有適宜的粗糙度,并做必要的防滑處理;d)綠地內主要道路和出入口設計應采取無障礙設計,應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e)綠地內的活動場地宜采取林下鋪裝的形式。以種植落葉喬木為主,分枝點高度應大于2.2m。夏季時的遮蔭面積應占鋪裝范圍的45%以上。6.9綠地內建筑物和其它服務設施等的設計以及綠地內各類用地指標,必須按照CJJ48要求執行,同時應符合下列規定:a)小區游園規模以上的綠地內應設置兒童游戲設施和供不同年齡段居民健身鍛煉、休憩散步、社交娛樂的鋪裝場地和供居民使用的公共服務設施,如園亭、花架、坐椅等;b)應根據需要設置不同形式的照明系統,不宜設置主要用于景觀的夜景照明;c)綠地內園林小品的設計,應盡量采取景觀與功能相結合的方式,正確處理好實用、美觀和經濟的關系。6.10作為開放式綠地進行設計的宅間綠地除參照CJJ48外,還應符合以下規定:a)以綠化為主,功能上只應滿足居民的簡單活動和休息,布局靈活,設施合理。不宜安排過多的內容。不宜設置游戲、健身設施等;b)宅間綠地設置的活動休息場地,應有不少于2/3的面積在建筑日照陰影線范圍之外。7封閉式綠地設計7.1宅間綠地7.7.3宅間綠地種植的喬、灌木應選擇抗逆性強、生態效益明顯、管理便利的種類。7.2.1應根據不同朝向和使用性質布置。建筑朝陰面首層住戶的窗前,一般宜布置寬度大于2.0m的防護性綠帶,宜種植耐蔭、抗寒植物。7.2.2住宅建筑山墻旁基礎綠地應根據現狀條件,充分考慮夏季防曬和冬季防風的要求,選擇適宜的植物進行綠化。7.2.3住宅建筑和公用建筑周邊有條件的地方宜進行垂直綠化。7.2.4居住區用地內高于1.0m的各種隔離圍墻或欄桿,宜進行垂直綠化,宜種植觀賞價值較高的攀緣植物。8.1.2有人行步道的道路兩側應栽植至少一行以落葉喬木為主的行道樹。行道樹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5DB13/T1347—2010a)應選擇冠大蔭濃、樹干通直、養護管理便利的落葉喬木;b)行道樹的定植株距應以其樹種壯年期冠徑為準,株行距應控制在4m~7m之間;c)行道樹下也可設計連續綠帶,綠帶寬度應大于1.2m,植物配置宜采取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的方式。8.1.3居住區內的主要道路,同一路段應有統一的綠化形式;不同路段的綠化形式應有所變化,不同路段綠化形式之間應有過渡。8.1.4居住區道路轉彎處應要保證視線通透,種植灌木時高度應小于0.6m,其枝葉不應伸入至路面空間內。8.1.5人行步道全部鋪裝時所留樹池,內徑不應小于1.2m×l.2m,樹池內放置透氣護柵、碎石。8.1.6居住區內行道樹的位置應避免與路燈和架空線路的位置、高度相互干擾。在特殊情況下應分別采取技術措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