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促提升反思助成長-中小學實驗技能大賽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反思_第1頁
競賽促提升反思助成長-中小學實驗技能大賽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反思_第2頁
競賽促提升反思助成長-中小學實驗技能大賽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反思_第3頁
競賽促提升反思助成長-中小學實驗技能大賽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反思_第4頁
競賽促提升反思助成長-中小學實驗技能大賽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競賽促提升,反思助成長--中小學實驗技能大賽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反思春夏之交槐花香,王母故里競賽忙。五一假期剛結束,全縣第二屆中小學教師實驗技能大賽(決賽)活動,就如火如荼的開始了。經過四月份的初賽選拔,三位老師代表我校,參加了高中生物學科的賽事活動。他們和其他五名參賽選手一樣,本著分享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扎實備課、積極展示和認真交流。賽出了水平,收獲了進步。課賽結束以后,三位老師在我校生物學科組內分享交流了他們參與這次活動的教學反思,現整理如下,希望對我縣今后進一步提升高中生物新課程實驗教學實踐活動有所幫助。“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實驗教學反思英語學科由王村學區老師和玉都學區老師執教的四年級Unit3《Weather》第一課時PartALet'slearn&Let'schant一課,兩位教師都善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通過不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路會娟老師課前導入很新穎,(利用天氣預報)對本節課進行了很好的預測性,巧妙的將中國地圖有機的與英語學科結合,實現了學科之間的融合。劉小艷老師采用情景導入的教學模式貫穿整個課堂,讓孩子更好的體驗了在生活中學習英語的樂趣。兩位老師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在課堂教學細節中展示出了教師關愛學生、循循善誘等高超的教育教學能力。2024年5月8日舉辦全縣中小學教師(高中學段)實驗技能大賽決賽活動。通過學校初賽選拔,我有幸被推薦參加了這次賽事。從接到通知到抽簽,直至比賽結束感觸頗深。下面主要就本節實驗教學的設計及施教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之處進行反思,以期分享收獲,總結教訓。一、成功之處1.課標引領,理念先進在備課階段,我立足于課標的基本要求及教材內容特點,在突出訓練顯微觀察類實驗課的學生基本操作的基礎上,力求通過實驗方法與材料創新,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熱情和積極性,全方位優化學生科學思維與探究能力的發展過程。2.立足課程,大膽創新在高中生物學的教學中,“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是《細胞與分子》模塊學習的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對于高一級學生來說,理解和掌握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是后續深入學習細胞代謝及生命歷程的基礎。為了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細胞,學科組在平時實驗教學中十分重視實驗材料的創新研究及應用。針對本節課實驗教學內容,結合春夏之交季節的實驗材料來源特點,在永久裝片觀察的基礎上,我還嘗試了本地常見的地軟(一種藍細菌)和水綿(一種低等植物),在加上傳統的一些材料,例如活化的酵母菌細胞、菠菜葉下表皮細胞等進行觀察。3.發揮優勢,提質增效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克服懶惰思想,選擇使用我校實驗室的雙目數碼顯微鏡開展實驗教學活動。雖然費了一些功夫,但電光源雙目數碼顯微鏡不僅觀察方便,成像清晰,而且有一個液晶顯示器可以直觀的觀察到高倍鏡下鮮活的細胞圖像,還可以更直觀的觀察到高倍鏡與低倍鏡下實驗現象的區別,這樣既方便分析比較,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清晰漂亮的圖像拍照和錄像,形成實驗課教學的的影像資料。實際教學中,評委老師通過顯示屏這個全新視角,不僅觀察到了永久裝片中的不同細胞,還能夠觀察到水綿的臨時裝片中的水綿細胞及其葉綠體等典型細胞器結構,并對我的課給與了較高評價。二、不足之處首先,電光源雙目顯微鏡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術和經驗。由于平時練習太少,我的操作水平還不是很強,且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操作,多多少少還有些緊張。尤其在比賽中我制作以地軟為材料的臨時裝片時,手也不時抖動,影響到從視野中清晰捕捉細胞圖像的過程,從而導致后面沒有時間完成一些設定材料的觀察。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我對新型教學用具的掌握還未達到游刃有余,今后還需多使用、多分析、多總結。其次,由于本次課賽沒有學生參與,不能完全體現實驗教學課程的全部理念,尤其針學生的操作評價、因材施教的指導以及探究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還缺少更加細致且有針對性的設計,在今后教學實踐中需要繼續改進和完善。通過本次課賽活動,我也借鑒學習了其他老師的許多先進理念和教學方法。在今后生物實驗課教學中,我將繼續加大學習,努力完善教學設計,積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提升實驗操作技術和科學探究能力。“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教學反思下午所有英語組的成員齊聚一堂,大家針對三節優質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寶貴的意見。其中教研員一針見血的指出了目前英語課堂存在的真實問題。他倡導要注重規范板書,注重整合英語教材內容,注重學生的讀和寫,把學生的核心素養放在語言學科的首位,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有效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質量。“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是高中生物學的一個經典實驗,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和實驗觀察,將課本知識和實驗現象聯系起來,形成有關植物綠葉中色素提取及分離原理以及植物光合色素分類及特點等方面的科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等科學思維及實驗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下面我就本次實驗技能大賽準備階段的科學探究活動成果及施教活動反思分享如下,供今后實驗課教學參考。一、探究成果1.實驗材料的篩選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我們已經形成了“實驗材料教材怎樣建議,我們就怎樣選,教材藥品多少就嚴格使用多少”的定式思維。極少對實驗本身提出問題,也缺乏對實驗獨立探究過程。這次實驗備課階段,著眼于比較不同植物葉片葉綠素含量情況,我和張彩明老師在選材選擇上進行了一定的探究嘗試,分別選取冬青、紅葉石楠這兩種校園常見植物與菠菜進行對比探究實驗,期望能產生四條色帶,但色帶的寬窄有別于菠菜,以更好說明不同顏色的葉片四種光合色素的比例問題。通過多次的三組對比實驗,最終發現只有以新鮮菠菜為材料,才能夠看到明顯清晰的4條色帶。冬青提取的色素很少,應該與葉表面有蠟質層存在,研磨困難,色帶釋放不全有關;紅葉石楠,研磨困難,色帶不全,色素含量低。通過資料查閱,葉片含有花青素,不是葉綠體中色素提取和分離的理想材料。實驗結果不理想是否為提取方法不正確、操作流程不嚴格,亦或其他因素所致,我們沒有進一步的驗證,但最起碼能知道,就高中階段的《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在選材方面,菠菜易于獲得,而且易于研磨,且色帶清晰,應該是這一實驗的最佳材料。關于實驗所用的試劑,都是多年前的產品,是否對結果有影響,我們有待新試劑購買到位后再進一步去探究。2.實驗試劑用量的確定在“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有一步驟為添加無水乙醇進行提取色素,教材設計為5g菠菜配無水乙醇5-10ml,到底加多少為宜也是需要反復的實驗驗證。經過多組別的對比實驗,結合我們對濾液的最終使用量基本確定在5ml左右,當然也要考慮到菠菜的含水量問題。如此看來,反復的實驗驗證才是檢驗實驗方法適合與否的途徑之一。二、課賽反思首先,在高中新課程教學活動中,理論知識往往是抽象復雜且難以理解的,這種情況下,部分學生由于對知識學習一知半解從而喪失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導致學習效果下降。實驗教學以其直觀、有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輔助理論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其次,生物實驗教學能夠使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實驗,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相關概念及原理。服務于理論知識、構建課本知識體系以便輔助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實驗教學往往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這有助于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最后,通過反復的探索,深入理解課本經典實驗‘’從選材到實驗步驟的細節,學生不僅僅是在體會科學家探索的每一步的艱辛,追隨科學家的腳步,更是可以從中學習到科學的研究方法,實驗技巧,數據處理等知識,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思維能力。總之,實驗教學在學校教育和科學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有助于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和綜合素質,對于實驗教學的探索,我們一直在路上。參加全縣高中生物實驗技能大賽活動的反思為了能夠有效提高我縣高中物理、化學、生物老師的實驗教育教學水平,增強老師實驗理論水平和實驗操作能力,激發老師的實驗創新意識,發揮老師在實驗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很好地適應新高考,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研的目的,縣教育局于四月中旬安排部署了“全縣中小學教師實驗技能大賽”活動。本人有幸被推薦參加了5月8日高中生物實驗技能大賽的決賽。這場活動既是一場有競爭力的比賽,更是一場極具深度學習的教學經歷。現就我在備賽和參賽過程中的一些收獲及遺憾做一淺談,以供同仁參考指正。一、備賽階段1、備賽實驗內容按照縣局文件要求,競賽活動的內容涉及高中生物學必修教材的六項學生實驗,具體包括: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觀察類實驗)(必修一);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觀察類實驗)(必修一);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物質性質的探索實驗)(必修一);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觀察類實驗)(必修二);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裝片(觀察類實驗)(必修二);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模型建構類實驗)(必修二)。2、備賽過程及發現針對參賽內容,我首先對上述實驗的內容進行逐一熟讀思考,借助查閱資料、網絡視頻學習等設計出教學方案,然后按照方案進行實驗設計和操作練習。首先,對于觀察類的實驗,實驗材料的選擇和顯微鏡的正確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關鍵。洋蔥鱗片葉內外表皮細胞雖然具有取材制片方便等優點,但由于細胞相對過大,換高倍鏡后會使視野中的細胞不完整,故不能作為高倍顯微鏡觀察多種細胞的材料;活化的酵母菌細胞、菠菜葉的內表皮細胞、念珠藻等都是觀察多種細胞的理想材料,關于觀察葉綠體及細胞質的流動我們身邊最理想的材料是黑藻;而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裝片的實驗,由于現在不是蝗蟲的活動季節,限制了這個實驗不適合在這個季節很好的開展;在高倍顯微鏡的操作中卻出現了一個疑問,雖然課本理論說換上高倍鏡后不能轉動粗準焦螺旋,但實際操作時發現,利用數碼液晶顯微鏡觀察時,換高倍鏡后調粗準焦螺旋卻很容易把物像調清楚。其次,關于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練習發現有許多值得探究的問題。比如我們之前用的舊課本中,層析液可以用92號汽油代替,而新課本不再提到,可以設計實驗探究層析液和92號汽油的分離效果;探究畫濾液細線的最好方法;陳舊的干燥定性濾紙對色素分離的影響等。這些問題的探究,都是我們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素材。最后,模型建構類實驗,這類實驗成功的關鍵是模型的制作和模型的演示。制作出好的模型,則會使我們的演示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這類實驗適合于教學策略創新:一種是優化模型創新,另一種則是模型演示的創新。二、參賽階段1、參賽題目我抽取的參賽題目是: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屬于模型建構類實驗適合創新。2、參賽創新點第一,用有磁吸特性的“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組件”替代了課本中的橡皮泥,可以節省時間,同時模型染色體能更形象的模擬出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形態、行為和數目變化;第二,模型的展示模板可以磁吸在黑板上,能使演示過程得到了最佳展示;第三,模型各部件的拆卸、組裝及移動可以模擬出不同時期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磁吸功能又能很好的定格出分裂不同時期的典型特點;第四,多組組件的配合使用,可以將三種模擬活動的演示過程及演示結果依次保留在黑板上,能直觀的比較三個模擬活動的區別,使減裂中染色體變化和配子多樣性一目了然。第五,在同樣大小的白紙上畫出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四個精細胞的輪廓圖,能體現出減數分裂中細胞兩次分裂的連續性。3、演示中過程中細節設計用組件模型進行演示時,如果不注意細節,很容易出現意外情況,影響教學進程。我在本次實驗課中,特別注意三個細節問題的設計:其一,牽引染色體移動時,要拽住著絲粒,不能拽著染色體的臂;其二,染色體被牽向兩極時,要讓著絲粒指向兩極,染色體的臂指向赤道板。模型染色體在分離時,不管是在減一還是減二,總存在一條染色體的臂指向細胞一極,我們需要把它旋轉過來;其三,畫細胞輪廓圖時,要注意輪廓的大小及畫出中心體、紡錘體結構。三、不足之處首先,在三個模擬活動結束的實驗結果總結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