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福建省廈門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屆福建省廈門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屆福建省廈門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屆福建省廈門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屆福建省廈門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福建省廈門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解析版

注意:試卷由選擇題(滿分48分)和非選擇題(滿分52分)組成,考試時間75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表為西周王室子弟所須掌握的“六代舞”。由此可知,西周統治者()名稱時期(據載)所歌頌內容《云門》黃帝黃帝創制萬物、團聚萬民之圣德《咸池》堯帝堯之仁德《大韶》舜帝舜之賢德《大夏》夏代大禹治水之功績《大濩》商代商湯滅夏桀、救護萬民之功德《大武》周代武王伐紂滅商之偉業A.

追求人的全面發展B.

以禮樂教化彰顯正統C.

深受儒家思想影響D.

借助神權以鞏固王權【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型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西周時期。根據材料可知,《云門》歌頌黃帝“大施天下道而行之”,《咸池》歌頌堯之大德彰明于天下,《大韶》歌頌舜以文德治邦,《大夏》歌頌禹治水之功,《大濩》歌頌湯滅夏桀以拯救萬民,《大武》歌頌武王伐紂的功績。《六代舞》以宣揚三代德治、歌功頌德為主要內容,說明西周重視樂舞的政治教化功能,并借此彰顯其正統地位,B項正確;材料無法得出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儒家思想產生了春秋時期,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西周統治者借助神權以鞏固王權統治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2.西漢時期,水利灌溉主要依賴官府統一興修的水利工程。到了東漢,民間興修的陂塘、井灌等水利設施遍布南北各地。這一變化源于()A.田莊經濟的發展B.政府組織能力提高C.南方地區的開發D.個體農耕普遍存在【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根據材料“西漢時期,水利灌溉主要依賴官府統一興修的水利工程。到了東漢,民間興修的陂塘、井灌等水利設施遍布南北各地”可知,東漢時期,民間水利設施遍布南北各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時期,田莊經濟得到發展,田莊經濟具有自給自足的特點,因此水利設施也得到發展,A項正確;政府組織能力提高是西漢時期水利灌溉工程發展的特點,排除B項;根據所學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民南遷,才開始帶動南方地區的開發,不是材料所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西漢與東漢都大量存在個體農耕,所以無法說明東漢與西漢在農業水利設施上的差別,排除D項。故選A項。3.如圖為鄭州博物館所藏隋大業二年《李淵為子李世民祈福造像記碑》碑文。據此可知,當時()A.皇室利用宗教加強統治B.權貴階層精通佛學C.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沖擊D.佛教具備世俗功用【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型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隋朝時期。根據材料“隋大業二年《李淵為子李世民祈福造像記碑》碑文”可知,該碑文描述的是隋朝時期鄭州刺史李淵在寺廟為李世民祈福造碑及祈求佛祖保佑李氏一家的相關內容,說明佛教具有一定的世俗功用,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皇室利用宗教加強統治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材料無法得出權貴階層精通佛學的結論,表述有誤,排除B項;魏晉時期,儒學正統地位受到佛道思想的沖擊,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4.兩宋時期實行宰相“當筆”制度,由宰相們每日輪值“當筆”,處理政務并負主要責任;當筆宰相批示后,正式文書須待所有宰執共同審議、簽署方能生效。該制度()A.孕育了票擬制度B.降低了行政效率C.增強了分工協作D.制約了專制皇權【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兩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當筆宰相批示后,正式文書須待所有宰執共同審議、簽署方能生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項措施說明宰相之間相互牽制,這實際上是降低了行政效率,B項正確;票擬制度是明朝內閣制度的內容,與題干中的兩宋時期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的措施是宰相們關于同一件事的處理意見,并不是對于事務的處理分頭去做不同工作,所以并不是增強了分工協作,排除C項;根據所學可知,宰相之間的相互牽制是有利于堅強皇權的,排除D項。故選B項。5.1488年,明朝下令全國實行均徭法,征發徭役以田產為準,“田多為上戶,上戶則重,田少則輕,無田又輕,亦不計其資力之如何”。這一措施客觀上有利于()A.徭役攤派的平均B.商品經濟的發展C.墾田面積的增加D.貧富差距的縮小【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型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明朝時期。根據材料“田多為上戶,上戶則重,田少則輕,無田又輕,亦不計其資力之如何”及所學可知,明朝以田產為標準征發徭役,加大田產在賦稅中的比重,這有利于放松對民眾的人身控制,限制商人買田置地,從而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B項正確;“徭役攤派的平均”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材料無法得出墾田面積得到增加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貧富差距縮小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6.1864年,清廷命兩江總督曾國藩、江蘇巡撫李鴻章整頓江南田賦,以正賦取代之前權宜采取的糧捐、畝捐等,并要求“認真收納,年清年款”。此舉意在()A.防治地方官員貪腐B.推動財政體系近代化C.籌措洋務運動經費D.重建戰后的統治秩序【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型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題,時空是1864年的中國。根據材料“整頓江南田賦,以正賦取代之前權宜采取的糧捐、畝捐等”“認真收納,年清年款”及所學可知,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之后,清政府采取了整頓江南田賦的措施,要求地方嚴格按時繳納賦稅,其意在重建戰后的封建統治秩序,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防治地方官員貪腐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田賦征收的相關內容,無法得出財政體系近代化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與籌措洋務運動的經費無必然聯系,排除C項。故選D項。7.1904年,清政府效仿日本進行國語改革,明確將漢語作為通行全國的官方語言,稱為“官話”;而所謂“國語”依舊是滿語。這一現象反映了清政府()A.主權意識的不斷強化B.政體改革的保守立場C.官僚隊伍的結構變動D.文化革新的矛盾心態【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明確將漢語作為通行全國的官方語言,稱為‘官話’;而所謂‘國語’依舊是滿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晚清政府進行國語改革,既想要確立以“漢語”為主的官方語言,又想維持“滿語”的意識形態主導地位,這體現清政府在文化革新的矛盾心態,D項正確;本題主旨“晚清國語改革”,屬于文化領域的改革,而“主權意識的不斷強化”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材料主要涉及國語改革,沒有涉及政體改革,排除B項;“官僚隊伍的結構”與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這時期滿清在文化革新的矛盾心態,排除C項。故選D項。8.1930年,贛西南特委的一份報告提及:“蘇府(區)范圍內的農民,無論男女老幼,都能明白國際歌、少先歌……許多不認識字的工農分子,都能作很長的演說,國民黨與共產黨、國民政府與蘇維埃政府、紅軍與白軍,每個人都能分別、能解釋。”這反映了()A.土地革命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B.共產國際的宣傳深入社會基層C.民族危機激發人民的革命熱情D.國民政府的經濟封鎖趨于瓦解【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30年(中國)。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930年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或土地革命時期,贛西南蘇區是中共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之一,中共得到了根據地工農群眾的擁護。因此材料中的現象反映了土地革命中共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A項正確;材料反映中國在根據地的影響力,材料的“國際歌”不代表共產國際,排除B項;材料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不是民族斗爭的時期,排除C項;材料反映中共得到了根據地群眾的擁護,未涉及國民政府的經濟封鎖,排除D項。故選A項。9.“一五”計劃期間,我國將大量重點項目放在西北、西南和東北等內陸地區。以上海為代表的沿海工業城市則通過派遣專業人才、支援設備資金、動員企業搬遷等方式予以支持。這()A.體現了新政權的制度優勢B.完善了工業體系C.保障了區域經濟均衡發展D.消除了國防壓力【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3年至1957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一五”計劃期間,我國將大量重點項目放在內陸地區,并通過派遣專業人才、支援設備資金、動員企業搬遷等方式予以支持,材料中的事件體現了新政權的制度優勢,有利于內陸地區經濟發展,A項正確;將大量重點項目放在內陸地區,不屬于工業體系的完善,排除B項;“保障了區域經濟均衡發展”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消除了國防壓力”說法不符合史實,此時國防壓力依然存在,排除D項。故選A項。10.如表為八十年代初期廣為傳唱的部分流行歌曲。這體現了()發行時間歌名歌詞1980年《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1980年《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我愿駐守在風雪的邊疆。1981年《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奮斗,為她幸福,為她增光。A.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B.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C.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D.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改革開放后(中國)。據材料可知,改革開放后八十年代傳唱的部分流行歌曲表達了當時人們對未來充分期待和努力奮斗的熱情,D項正確;材料只涉及奮斗的熱情,而且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中國還未取得偉大成就,排除A項;材料是國內情況,未涉及世界的和平發展的主題,排除B項;歌曲反映了昂揚奮斗的精神,未涉及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排除C項。故選D項。11.古埃及奧西里斯崇拜以正義和來世觀念為核心,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漸向地方權貴乃至普通大眾擴展。這一變化有利于()A.宣揚君權神授思想B.強化社會等級觀念C.維護國家秩序穩定D.促進人文意識覺醒【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埃及)。根據材料“崇拜以正義和來世觀念為核心,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漸向地方權貴乃至普通大眾擴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古代埃及,奧西里斯崇拜,逐漸向地方權貴乃至普通大眾擴展,這種信仰強調正義和來世觀念,有利于底層大眾安于現狀,有利于維護國家秩序穩定,C項正確;“君權神授思想”思想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根據材料“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漸向地方權貴乃至普通大眾擴展”可知,奧西里斯崇拜逐步擴展至普通大眾,突破了社會等級的限制,排除B項;“人文意識”以人為中心,而奧西里斯崇拜以“神”為中心,排除D項。故選C項。12.7至8世紀,拜占庭帝國的法律編纂強調司法實踐經驗,弱化羅馬法傳統原則,并將拉丁語法律術語轉譯為希臘語。據此可知,這一時期拜占庭()A.背離了自然法精神B.統治理念發生轉變C.擴大了帝國的疆域D.法律體系成熟完備【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拜占庭帝國)。根據題干內容和所學知識可知,拜占庭帝國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其文化融合了羅馬文化、希臘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下,希臘語成為官方語言,并且希臘化的基督宗教成為帝國的主要宗教。7世紀,拜占庭帝國采用希臘語作為官方語言,拜占庭法學家也致力于將法律術語轉譯成為希臘語,這些都體現了拜占庭帝國統治理念發生轉變,排除B項;自然法的精神大體包含以下方面:公平、理性、人權,材料沒有涉及相關內容,不能得知背離了自然法精神,排除A項;7到8世紀的拜占庭帝國與6世紀相比,疆域縮小,排除C項;6世紀查士丁尼在位時期,羅馬法形成完備體系,排除D項。故選B項。13.16世紀末,美洲種植園經濟迅速發展,但擁有優質土地的種植園主并不種植谷物,所需糧食則從舊大陸高價購入。這一現象表明美洲()A.找到正確的經濟發展道路B.人口銳減降低了糧食需求C.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中斷D.經濟秩序受價格革命沖擊【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型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6世紀末的美洲。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將大量黑奴販賣至美洲,并使殖民地變為其經濟作物的產地,改變了美洲地區原有的農業種植結構,因此需要從舊大陸高價購入糧食,C項正確;材料無法說明美洲找到了正確的經濟發展道路,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人口銳減與糧食需求的關系,排除B項;殖民者將大量貴金屬掠奪至歐洲,使歐洲的經濟秩序受到了價格革命的沖擊,排除D項。故選C項。14.英國貴族婦女長期熱衷于緊身胸衣和巨型裙撐(如圖所示),但將其穿上猶如套上枷鎖,以致被稱為“時尚的奴隸”。19世紀后期,女性主義者、衛生健康專家及工藝美術家倡導改革,強調女性著裝的舒適、健康與理性。這一改革源于()A.審美標準發生變化B.經濟社會快速發展C.女性社會地位提高D.理性主義廣泛傳播【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英國)。據材料“英國貴族婦女長期熱衷于緊身胸衣和巨型裙撐(如圖所示),但將其穿上猶如套上枷鎖”可知,19世紀后期之前,英國貴族流行的服飾對女性是一種束縛,伴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推動了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服飾對女性健康的影響,強調“女性著裝的舒適、健康與理性”,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源是工業革命的進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B項正確;19世紀女性著裝的變化體現了審美標準的變化,A項不是女性著裝變化的原因,排除A項;據材料可知,19世紀后期之前,社會地位較高的“英國貴族婦女”的服飾“猶如套上枷鎖”,所以服飾的變化與女性社會地位提高沒有關系,排除A項;理性主義指的敬畏真實、尊重科學,強調人的思考和判斷,與材料信息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15.二戰前,日本的陸軍省、海軍省、參謀本部和軍令部直屬天皇,不受內閣和議會轄制;其長官與首相、議長平級,且其中的陸相和海相只有現役武官方可擔任。這()A.成為了軍國主義的濫觴B.保障了天皇的絕對權威C.導致了權力結構的失衡D.提高了日本的國際地位【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型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二戰前的日本。根據材料“二戰前,日本的陸軍省、海軍省、參謀本部和軍令部直屬天皇,不受內閣和議會轄制”及所學可知,二戰前,日本軍隊在國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且不受政府管轄,易造成“軍人干政”的局面,導致了國家權力結構的失衡,C項正確;軍令最高首腦(參謀本部總長、軍令本部總長)和軍政最高首腦(陸軍大臣、海軍大臣)有直接上奏天皇、輔佐天皇進行軍令軍政決策之特權,這是軍國主義的濫觴,排除A項;材料并未強調保障天皇的絕對權威,不符合主旨,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日本國際地位得到提高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16.20世紀70年代卡特總統上臺后,美國政府推行“新睦鄰政策”,緩和同拉美國家的經濟矛盾,主動解決美拉間的宿怨,如將巴拿馬運河區主權歸還巴拿馬政府。這()A.旨在維護自身霸權地位B.放棄了門羅主義外交原則C.緣于美蘇關系走向緩和D.遏制了蘇聯在美洲的擴張【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題、影響題、原因題,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根據材料“美國政府推行‘新睦鄰政策’,緩和同拉美國家的經濟矛盾,主動解決美拉間的宿怨,如將巴拿馬運河區主權歸還巴拿馬政府”及所學可知,20世紀70年代正處于美蘇冷戰階段,美國對拉美國家采取了友好的外交政策,歸還了巴拿馬運河區的主權,緩和了美洲地區的國家矛盾,其目的是維護美國在拉丁美洲的霸權地位,A項正確;門羅主義主張反對歐洲列強對美洲的干涉,這一主張使得美國開始積極干預美洲國家的內部事務,以防止外部勢力的干涉。此時的美國并未放棄門羅主義外交原則,排除B項;20世紀70年代美蘇關系并未走向緩和,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遏制蘇聯在美洲的擴張”與題干及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根據文獻記載,菩提達摩是南天竺人,生卒年不詳,南北朝時來華弘法,被中國禪宗尊為初祖。關于菩提達摩有很多傳說,其中之一涉及到茶葉的起源:達摩為了祛除坐禪時的瞌睡,把自己的眼皮割下扔在地上,結果眼皮在地上生根發芽,長成了茶樹。該故事18世紀傳至歐洲后,曾被英國學者塑造成茶葉起源于印度的依據。——摘編自宋時磊《達摩的眼皮:一個茶葉起源故事的由來、傳播與變異》我們可以從各種維度考證“達摩眼皮變茶樹”一事的真偽,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參照(1)完成以下提綱。(1)從人物的維度,考證菩提達摩及其生平的真實性。(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從文獻的維度,考證文獻的來源和可靠性。從故事內容的維度,考證故事內容的真實性。從茶葉起源的維度,考證茶葉的起源和傳播。從起源地的維度,考證當地是否存在此類記載。【解析】【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題意要求,參照(1)完成以下提綱,從各種維度考證“達摩眼皮變茶樹”一事的真偽,可從文獻的維度,考證文獻的來源和可靠性;故事內容的維度,考證故事內容的真實性;茶葉起源的維度,考證茶葉的起源和傳播;起源地的維度,考證當地是否存在此類記載等方面分析。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據載,媽祖在10世紀后期被福建莆田的百姓奉為保護神,人們認為她具有控馭大海乃至維持沿海地區秩序的能力。12世紀中期以后,媽祖被納入到國家認可的神譜,成為政府主導下祭祀的對象之一。下表為歷朝冊封媽祖的時間及封號。時間封號1156年靈惠夫人1192年靈惠妃1278年天妃1409年護國庇民普濟天妃1644—1662年天上圣母1737年天后——摘編自【美】華琛《神明的標準化》根據材料,概括指出媽祖崇拜所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此進行合理解釋。【答案】變化:媽祖由民間自發崇拜的地方保護神發展為屢受朝廷冊封的國家神明,地位不斷提升。解釋:媽祖崇拜原本是具有地域色彩的民間信仰,媽祖被賦予佑護漁民和海商航海安全及維護沿海地區安定的特殊社會功能。宋元以降,一方面,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海上絲綢之路興盛,東南沿海地位上升,媽祖信仰的影響力隨之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國家通過利用、提升和推廣媽祖崇拜以強化社會控制和國家認同,營造大一統氛圍,媽祖成為國家安定統一的象征。此外,媽祖信仰的教化作用符合儒家意識形態的要求,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日常行為,這也有助于其地位和影響的不斷提升。【解析】【詳解】本題是對比、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0世紀以來的中國。第一小問變化:根據材料“媽祖在10世紀后期被福建莆田的百姓奉為保護神,人們認為她具有控馭大海乃至維持沿海地區秩序的能力。12世紀中期以后,媽祖被納入到國家認可的神譜,成為政府主導下祭祀的對象之一。”可得出媽祖由民間自發崇拜的地方保護神發展為屢受朝廷冊封的國家神明,地位不斷提升。第二小問解釋:根據材料“媽祖在10世紀后期被福建莆田的百姓奉為保護神,人們認為她具有控馭大海乃至維持沿海地區秩序的能力。”可得出媽祖崇拜原本是具有地域色彩的民間信仰,媽祖被賦予佑護漁民和海商航海安全及維護沿海地區安定的特殊社會功能。根據材料“12世紀中期以后,媽祖被納入到國家認可的神譜,成為政府主導下祭祀的對象之一。”“歷朝冊封媽祖的時間及封號。”及所學可得出宋元以降,一方面,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海上絲綢之路興盛,東南沿海地位上升,媽祖信仰的影響力隨之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國家通過利用、提升和推廣媽祖崇拜以強化社會控制和國家認同,營造大一統氛圍,媽祖成為國家安定統一的象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媽祖信仰的教化作用符合儒家意識形態的要求,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日常行為,這也有助于其地位和影響的不斷提升。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人口統計的國家之一。西周已有公開的人口調查,還有專司人口統計的官吏。春秋戰國時期,為實現富國強兵,統治階級建立了嚴格登記戶籍的“書社制度”、呈報戶口及稅收的“上計制度”,加強了人口管理。唐朝政治家杜佑認為治國理政需要掌握詳細的人口數字,曾嘗試多種方法統計人口,如根據食鹽消費量估算進行。明朝建立后,在全國推行“戶貼制度”,制定了統一的填寫要求和規定,其調查項目之完備,在當時世界上實屬罕見。——摘編自董友濤《中國古代人口統計發展史敘略》材料二

1908年《預備立憲公會公報》介紹并討論了日本東京的人口調查。1909年,清政府發布“憲政編查館奏定統計表總例”,并公布民政和財政統計表式的詳細解說。各地調查登記戶口時,須核查登記外國人口、教民人口和每戶的壯丁、學齡兒童。在此過程中,地方自治區域調查亦同時進行。——摘編自李章鵬《清末中國的近代人口調查》材料三2020年,我國組織實施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與前六次相比,“七普”全面引入電子化方式進行登記,利用互聯網云技術實現數據的實時上傳,還利用部門行政記錄數據對普查進行核驗比對。“七普”為了解全國人口狀況和發展趨勢提供了詳細的分年齡人口信息,也為人口領域學術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摘編自張現苓《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年齡數據準確性分析》(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人口統計發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中國古代相比,清末人口統計的目的有何不同,并分析產生這些不同的時代背景。(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戰略意義。【答案】(1)特點:歷史悠久;官方主導;日益嚴密的規范;統計項目不斷發展。(2)不同:服務于憲政改革;適應近代社會治理(興辦教育、征集民兵);行使國家主權,抵制外國侵略;為地方自治做準備。背景:民族危機加劇;清末新政的推動;西學東漸的影響。(3)意義:掌握好人口變化規律,完善我國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推動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未來經濟發展提供科學決策。【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古代(中國)。據材料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人口統計的國家之一。西周已有公開的人口調查”可知,歷史悠久;據材料一“還有專司人口統計的官吏”“統治階級”“在全國推行‘戶貼制度’”可知,官方主導;據材料一“統治階級建立了嚴格登記戶籍的‘書社制度’、呈報戶口及稅收的‘上計制度’”可知,日益嚴密的規范;據材料一“如根據食鹽消費量估算進行”可知,統計項目不斷發展。【小問2詳解】本題是對比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清末(中國)。第一小問是不同,據材料二“1909年,清政府發布‘憲政編查館奏定統計表總例’”可知,服務于憲政改革;據材料二“各地調查登記戶口時,須核查登記外國人口、教民人口和每戶的壯丁、學齡兒童”可知,適應近代社會治理(興辦教育、征集民兵);結合所學從行使國家主權、抵制外國侵略、為地方自治做準備的角度分析。第二小問是背景,結合所學從民族危機加劇、清末新政的推動、西學東漸的影響的角度分析。【小問3詳解】本題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