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重慶市長壽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B卷)一、現代文閱讀(33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4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①人物通訊是以報道新聞人物事跡或活動,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為主要內容的通訊類型。它對人物形象美和作品的語言美有著較高的審美要求。②人物通訊要選擇適當的新聞事實塑造新聞人物的形象美。③人物通訊的形象美與作者能否正確把握人物與事件的關系密切相關。季水河先生在《新聞美學》中曾明確指出,新聞事實本身也含有形象之意,因為事與人有著緊密的聯系。在社會生活中,既沒有離開事實的人物,也沒有離開人物的事實。新聞作品報道事實也好,描寫人物也好,都是不能將人和事截然分開。寫人必敘事,敘事必寫人。新聞事實是新聞形象的基礎,成功的新聞作品,它所描寫的人物形象都不是抽象的,都是以大量事實為基礎去塑造形象的。④要選擇最典型的事件來塑造新聞人物形象。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高層人物,都會在不同方面體現出特殊的社會影響,他們身上也有著不同的新聞價值,因此根據人物所具有的新聞價值來選取的新聞事件,必須是最能體現人物個性的事件,必須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例如描寫醫學界名人的一篇人物通訊《多重角色王寧生》,這是《人民日報》上的一篇人物專訪,全文主要介紹了王寧生作為醫學界重要人物對于其工作領域的貢獻,文章的開頭部分這樣寫道:“王寧生在中醫藥學界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三次歸國記’:第一次回國他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博士學位;第二次他放棄了優厚的生活和工作條件;第三次,他拒絕了德國國家藥檢所對他發出的正式邀請……其實,在三次歸國記后還有一個尾聲。王寧生的妻子宓穗卿教授也曾留學澳大利亞,也能在澳大利亞獲得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王教授回國后打電話給妻子,兩人在電話里承諾,選擇回國,永不后悔。于是宓教授也回到了祖國,現從事生化藥物研究。”作者記敘王寧生教授的三次歸國記并強調妻子跟隨歸國這一事例,體現了王寧生的報國情懷以及對自己從事的醫學事業的熱愛,他和妻子在電話里的承諾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醫學工作者回國創業的決心。這為下文展開王寧生的事業成就奠定了人物形象基礎。⑤要找準表現角度,把握人物與事件的內在聯系,盡可能地把人物性格與細節融合在事件里,使文章可讀,人物可親。尤其是對高層人物的專訪,選取合適的角度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尤為重要。《母親節話母親——訪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這篇人物通訊的主角是在香港政界備受關注的一位女性,如何將這樣的政治人物表現得可親可敬呢?作者選取了“母親節話母親”的角度,在母親節到來之際,講述這樣一位非凡的女性的事跡,同時作為一位母親的故事,特別是她捐腎救女的舉動,讓人感受到了一位意志堅定、有慈愛胸懷的女性情感。這樣,政治人物也展現出了可親的一面,文章的可讀性也大大增加了。⑥除了塑造新聞人物的形象美,還要重視在新聞寫作上展現人物通訊的語言美。⑦運用白描和零度修辭描寫人物,審慎使用形容詞。一方面,對形容詞的選擇應該盡量審慎,甚至少用。因為形容詞往往帶有作者主觀的情感色彩,反映了作者的主觀意識。另一方面,如果不使用形容詞,怎么將人物描寫得具體準確呢?在《深度寫作》一書中,作者曾提出“零度修辭”與純文本寫作的概念。作者指出,在新聞寫作中,實際上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文字基本上只表現其記錄意義,而隱沒其評價意義,用對事實的本真記錄方式,獲得一種意義上相對中立的文本……零度修辭是盡可能地不添加任何主觀意見和意向性詞匯,在使用這種修辭方式時,新聞主題往往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傾向性,所以使用客觀性的文字進行處理,反而使文章意義得到很好的體現。這種零度修辭和純文本寫作的方式,尤其適用于人物通訊。試看《人民日報》的人物通訊《有將挽狂瀾》中的一句:“飛濺的浪濤打濕了將軍的衣襟,隨行人員拉住將軍想往后移一步,將軍巋然未動。”整句話未見一個修飾性的形容詞,然而這位將軍臨危不亂,英勇冷靜的形象已經躍然紙上。由此可見,具體準確的描述比空洞華麗的形容更能立體地展現人物,也更具有語言上的美感和沖擊力。⑧要引用最具表現力的人物語言。引用最具表現力的人物語言,是展現新聞人物形象美最直接的方法。人物通訊中的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情感、氣質、性格的具體體現,必須符合人物的特點。在《紅星照我去長征——訪95歲老紅軍寇延慶》一文中,主人公寇延慶老人曾在槍口下被朱德總司令救回一命,在后來的歲月中,老人依然不改革命初衷和堅定信念。作者特別記敘了這樣一筆:“‘要是沒有朱老總在關鍵時刻救我一命,我活不到今天,也就不可能接受你們現在的采訪了。’寇老對我們哈哈一笑,話語明快而又不失幽默。”作為一位95歲的高齡老紅軍,說這話時的豪情與達觀也就可見一斑了。(摘編自《淺析人物通訊的形象美和語言美——以〈人民日報〉的人物通訊為例》,有刪改)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立足于新聞事實進行創作,是人物通訊塑造出的新聞人物能夠具有形象美的重要前提條件。B.《多重角色王寧生》抓住了“三次歸國記”這一典型事例,從而更好地塑造了王寧生的形象。C.選取范徐麗泰作為普通母親的故事,展現其可親的一面,為政治人物的形象塑造提供了借鑒。D.創作人物通訊,要展現出人物的形象美,必須選用符合人物性格、最具有表現力的人物語言。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普通百姓為主體所創作的通訊,若不依托于代表性的事件來塑造人物,可能會失去應有的新聞價值。B.人物通訊在塑造人物形象美時,不但要找準表現角度,而且要把人物的性格和細節融合在人物通訊里。C.人物通訊作品為了反映人物的本來面貌,使得人物描寫具體準確,在運用語言時是不能使用形容詞的。D.文章主要從形象美和語言美兩個維度展開,通過舉例分析明確了人物通訊在這兩方面的審美要求。3.下列選項的文字表述,最能體現第⑦段中“零度修辭”的一項是()A.《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袁隆平瞇起雙眼,出神地打量著這片幾百畝大的試驗田,然后跨過水渠,邁步走進田間。他蹲下身子翻看著土壤。”B.《“探界者”鐘揚》:“鐘揚‘暖’是有目共睹的,這更體現在他對學生的關愛上。他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更會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為他們量身定制一套個性化的發展規劃,不讓一個人掉隊。”C.《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遇到患氣管炎的顧客,他就介紹買冰糖;對消化不良的顧客,他又請顧客買檸檬糖和橘子糖……在售貨中,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顧客買與不買一個樣,買多買少一個樣,生人熟人一個樣,大人孩子一個樣。”D.《兩份賬單記錄的堅守與感動》:“穆娟自尊要強,一年到頭,雪天、雨天,白天、夜晚,別人不干的臟活苦活她干,男人干的活她搶著干,賬到期了,哪怕拆東墻補西墻,也得準時把錢還上門去。普通農家的日子,像悠悠的涇河水,緩緩向前。一個女人撐起兩個家,這平常的兩份賬單,滿滿寫的都是親情和感恩。”4.請運用材料中的觀點,對下面的人物通訊片段進行簡要評析。1964年7月5日,“泥腿子專家”袁隆平又走進了安江農校的稻田,去尋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頭頂烈日腳踩淤泥彎腰駝背去尋找這種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上,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馬上把這株洞庭早秈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條標記。袁隆平欣喜異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終于找到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答案】1.D2.C3.A4.①所選事件具有代表性,最能體現人物的個性。例如,通過袁隆平尋找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的事件,凸顯袁隆平的實踐精神。②表現角度選擇準確。例如,從“泥腿子專家”的角度,再現了袁隆平尋找這種天然雄性不育株的過程,突出了他不怕吃苦、執著追求的科研精神。③運用零度修辭,客觀記錄事實。材料以本真記錄的方式再現了袁隆平在田間科研過程,沒有添加任何主觀性詞匯,而袁隆平作為“泥腿子科學家”的形象卻很突出。【解析】【導語】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人物通訊的兩大核心美學維度:形象美和語言美。通過實例如王寧生、范徐麗泰等故事,分析了如何利用典型事件和語言來塑造生動、真實的新聞人物形象。強調了“零度修辭”的語言策略,以客觀記錄人物事跡,使形象描繪更具沖擊力和真實感。此外,文章還提出人物語言的表現力在凸顯形象美方面的重要性,使整個分析兼具理論深度和實操指導。【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必須選用符合人物性格、最具有表現力的人物語言”錯誤,原文是說“引用最具表現力的人物語言,是展現新聞人物形象美最直接的方法”,可知引用人物語言是最直接的方法,而不是“必須選用”,二者的表述不同,選項表述絕對。故選D。【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是不能使用形容詞的”錯誤,原文是說“運用白描和零度修辭描寫人物,審慎使用形容詞。一方面,對形容詞的選擇應該盡量審慎,甚至少用。因為形容詞往往帶有作者主觀的情感色彩,反映了作者的主觀意識”,可知是“盡量審慎,甚至少用”,而不是“不能使用”,選項表述絕對。故選C。【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念,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零度修辭”是盡可能地不添加任何主觀意見和意向性詞匯,在使用這種修辭方式時,新聞主題往往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傾向性,所以使用客觀性的文字進行處理,反而使文章意義得到很好的體現。A.沒有形容詞和修辭,只是抓住了神態、行為等細節,體現了零度修辭;B.“暖”“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等是別人對鐘揚的評論,帶有較強的傾向性;C.運用排比句式,體現出作者對主要人物張秉貴強烈的情感態度;D.運用了排比、對比等,突出了人物的堅持與毅力,帶有較強的傾向性。故選A。【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結合“要選擇最典型的事件來塑造新聞人物形象。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高層人物,都會在不同方面體現出特殊的社會影響,他們身上也有著不同的新聞價值,因此根據人物所具有的新聞價值來選取的新聞事件,必須是最能體現人物個性的事件,必須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可知,所選事件具有代表性,最能體現人物的個性。例如,“袁隆平又走進了安江農校的稻田,去尋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這一事件直接體現了他扎根田間、重視實踐、為解決糧食問題不懈努力的個性特點。這個事件對于展現袁隆平作為農業科研領域重要人物的形象而言,極具代表性,能讓讀者深刻認識到他在科研道路上腳踏實地、親力親為的實踐精神。②結合“要找準表現角度,把握人物與事件的內在聯系,盡可能地把人物性格與細節融合在事件里,使文章可讀,人物可親”可知,表現角度選擇準確。例如“‘泥腿子專家’袁隆平又走進了安江農校的稻田,去尋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頭頂烈日腳踩淤泥彎腰駝背去尋找這種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泥腿子專家”形象地體現了袁隆平雖然是從事科研工作,但并非高高在上、脫離實際,而是深入稻田,不怕臟、不怕累,像普通農民一樣在田間勞作的狀態。通過這一表現角度生動地展現出袁隆平不怕吃苦、執著追求科研成果的精神,讓讀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袁隆平的人物性格,使袁隆平的形象既偉大又可親。③結合“零度修辭是盡可能地不添加任何主觀意見和意向性詞匯,在使用這種修辭方式時,新聞主題往往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傾向性,所以使用客觀性的文字進行處理,反而使文章意義得到很好的體現”可知,運用零度修辭,客觀記錄事實。材料以本真記錄的方式再現了袁隆平在田間科研過程,“走進了安江農校的稻田”“尋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停留在一株雄花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上”“把這株洞庭早秈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條標記”“終于找到了”等語句,沒有添加任何主觀性詞匯,沒有使用帶有明顯主觀情感色彩的形容詞去刻意修飾袁隆平或者這一事件,純粹是以一種客觀本真的記錄方式來呈現。但恰恰是這樣的記錄,讓袁隆平作為“泥腿子科學家”專注科研、不辭辛勞的形象躍然紙上。(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餛飩不混沌陳峰吆喝聲掀翻了村莊的寂寞。那是在吆喝什么?是兌糖客人的吆喝嗎?不像。是賣泥螺、蟹醬的吆喝嗎?也不像。這口音奇奇怪怪,超出了小孩子的想象,嘰里呱啦,肯定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來的。大人在一旁說:“在吆喝著賣餛飩呢,那是溫州人,說的是‘瘟話’。”大人瞪一眼小孩,警告:“別靠近擔子,吃了這餛飩,讀書要混沌了。”遠遠地望見攤主坐在小凳子上,將抽屜抽出推進,忙碌著。孩子們望著,不甘心,吸一口空氣解解饞,一股香氣鉆進鼻腔,好聞極了。這香味從何而來,誰都知道,是這攤子帶來的。不管了,不管了,去看看,到底是什么讓人混沌了。河對岸阿紅的娘剛生下弟弟,要吃餛飩。阿紅在餛飩攤邊等待時,得意地東張西望。我邁著小步子圍過去,想看個究竟。攤販落手快得跟變戲法似的,還沒等我看清楚,粉色團團已盛在碗中,清且醇香的湯,泛著油花,撒上碧綠的蔥花,映著鮮紅的肉餡,阿紅提著籃子,急急地回家去了。粉團團里面還有肉,原來這就叫餛飩,清清爽爽的餛飩哪里混沌了。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大人的腦瓜子里盡是些唬人的東西。等我上了小學三年級,村里才有了餛飩鋪。上學路過時,我會站在店鋪前看一會兒,【甲】只見師傅用單支筷子撥一點兒肉餡,往薄如蟬翼的餛飩皮上一抹,左手順勢一捏,往木格子一扔,餛飩便柔順地躺在那里,一只接一只,一排挨一排……我呆呆地看著,心想,這師傅如果學武功,肯定是個武林高手。餛飩就是暗器,裹上鐵彈,往人身上一擲,嘿嘿,誰也想不到。彼時大家的早餐一般是在家吃的泡飯,三分錢一張的大餅,都是偶爾才吃,更別說餛飩,要一角三分錢一碗呢。但也有例外,比如生病時可以吃。所以我暗中期盼生病,故意把衣服脫了,故意在冬天喝點涼水。終于,感冒虛張聲勢地來了,只一點點的頭昏腦漲。沒關系,我吞下一口熱茶,使成渾身無力的樣子,要求父親帶我去醫務室量體溫。父親終于開口:“去吃碗餛飩開開胃吧。”等的就是這句話啊。母親在一旁反對:“吃什么餛飩啊,一點點熱度,睡一覺就好了。”我纏著父親,要他說話算話:“不是常常說君子說話,四匹馬也追不回嗎?”走到餛飩鋪子,我迫不及待地跟師傅說,要一碗餛飩,聲音響亮得絲毫看不出生病的樣子。師傅應聲“好嘞”,開始包餛飩。【乙】這次我看得真切了,左手餛飩皮,右手竹筷,挑一點點肉糜,貼在餛飩皮上,幾根手指一攏即合,扔一旁,如此反復。餛飩之間撒了面粉,互不搭界,相安無事。下鍋,水沸,看到餛飩鮮紅的餡心一面朝上浮起,便熟了。一碗湯波蕩漾的小餛飩端上來,香噴噴的,用調羹輕輕攪動,片片羽衣裹著一團團紅色的餡、上下浮沉、星星蔥花如柳眼初舒。我舀起一個吹啊吹,輕輕嘬一口,餛飩滑進嘴里,滿口汁水,柔軟滑嫩,透骨鮮香。頓時,鼻塞沒了,呼吸順暢。感冒早好了,只恨還沒吃夠,已見碗底,湯也沒影了。后來,父親帶我去縣城的餛飩店,我見識了剁肉餡的奇妙。師傅雙手各執一把刀上下翻飛,將肉剁成肉末,再用一根圓筒狀的棒槌敲打。師傅說,肉打得越久便越爛熟越膨脹,打到最后,蓬起的肉茸會起絲,用竹簽一挑,餡兒便粘在餛飩皮上了。偶爾,父親賞我一碗餛飩,我就想著要細細吃、慢慢品、但又總是囫圇吞棗,想著有朝一日賺了錢,一次吃它個兩三碗。直到現在,我才明白,餛飩皮薄餡小,吃的是情趣,并不是為吃飽。用小調羹舀一舀,吹一口湯,仿佛一面湖水,翠綠的蔥絲在碗中蕩蕩漾漾,這是生活的情調。以前哪有閑心追求情調,在求飽的年代,普通人家對餛飩望而卻步。如今,故鄉的餛飩尚在,我卻再也吃不到過去那種精致玲瓏、有情有調、有煙火味的小餛飩了。眼下的餛飩,皮厚餡多,皮是機器加工的,肉餡是絞肉機絞的,包出來的餛飩,個頭碩大無比,荒腔走板成餃子。即便如此,餛飩依然深受食客喜歡。深夜,街頭轉角處,昏黃的燈光下,霧氣裊繞,一邊是餛飩攤,一邊是大餅攤,餛飩配大餅。寒風中,人們搓著手,縮著脖子,等一張餅,等一碗餛飩,吃完,心里暖暖的,然后打著飽嗝兒,回家。(選自《四時之味天然歡喜》,有刪改)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以吆喝聲開篇,“寂寞”一詞既點明了村莊沒有餛飩攤,也暗示了村莊的貧窮,“掀翻”一詞突出了餛飩吆喝聲對于村莊的重大意義。B.餛飩難得,村莊里的人只有在生病時才吃餛飩以開開胃,這也是“我”故意生病的原因,從中體現了孩子特征,也彰顯了時代特性。C.“我”“想著要細細吃、慢慢品”的想法和“總是囫圇吞棗”的行為形成反差,傳達出特殊年代里吃一碗餛飩的難得與“我”的珍惜之情。D.文章以場景描寫結尾,通過描寫街角燈下有人等待大餅和餛飩的場景,突出了餛飩依舊能給寒風中人們帶來溫暖,依舊代表著生活的情調。6.關于文中【甲】【乙】兩處的賞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處“撥”“抹”“捏”“扔”是對師傅包餛飩的動作描寫,表現了他動作的流暢與手藝的嫻熟,也表現了“我”對吃餛飩的渴望。B.【甲】處“躺”字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餛飩柔軟的特點,“接”“挨”兩字通過細節描寫表現了餛飩包得多,排得密。C.【乙】處多用短句,呈現了包餛飩的一系列動作,生動且直接體現了一碗餛飩的來之不易,也暗含了作者對普通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D.【乙】處善用比喻,將餛飩皮比作羽衣,“星星蔥花”比作“柳眼初舒”,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餛飩的形態,充分體現了“我”對餛飩的喜愛。7.圍繞“餛飩”,作者的情感隨著村里的餛飩鋪逐步生發展開。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8.結合文本分析標題的含義。【答案】5.B6.C7.①村里沒有餛飩鋪時,作者很饞餛飩,但被大人嚇唬“餛飩讓人混沌”,作者既擔心,又不甘心。②小學三年級時村里有了餛飩鋪,上學路上看見師傅包餛飩,故意裝病讓父親帶“我”去吃餛飩,作者內心十分渴求。③村里的餛飩鋪雖然還在,但味道、外形等都已經大不如從前,表達了作者內心的遺憾之情。8.①物質匱乏時期,大人騙小孩子吃了餛飩會混沌,作者反用其語,表達對童年時光的懷念。②“餛飩不混沌”表達了作者對故鄉餛飩師傅精湛的手藝的贊美,以及對故鄉餛飩的喜愛與贊美。③與現狀形成對比,既有對如今吃不到故鄉過去那種精致玲瓏、有情調有煙火味手工餛飩的遺憾,也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與滿足。【解析】【導語】本文通過回憶童年與餛飩的故事,展現了作者對生活中細小幸福的珍惜與懷念。文章采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了餛飩從稀罕到常見的過程,將個人成長與時代變遷相結合。通過對制作餛飩過程的生動描繪,贊美了傳統手藝和民間生活情趣。最終,文章借餛飩引出對過往歲月的懷念與對當下生活的反思,表達了對純真年代和簡單快樂的追尋。【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只有在生病時”錯誤,原文“三分錢一張的大餅,都是偶爾才吃,更別說餛飩,要一角三分錢一碗呢。但也有例外,比如生病時可以吃”是說生病時可以吃,不是只有生病時才吃。故選B。【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鑒賞語言的能力。C.“包餛飩的一系列動作”錯,這些動作還包括煮餛飩、吃餛飩,不全是包餛飩;另外,畫線句多用短句是為了突出我對餛飩的渴望與驚喜,并不能直接體現餛飩的來之不易。故選C。【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情感變化、概括相關信息的能力。①村里沒有餛飩鋪時,村里有個溫州人來賣餛飩,孩子們都很饞,但是大人警告說“別靠近擔子,吃了這餛飩,讀書要混沌了”,這讓小孩子很擔心,不過也都不甘心,“孩子們望著,不甘心,吸一口空氣解解饞,一股香氣鉆進鼻腔,好聞極了”。②小學三年級時村里有了餛飩鋪,“上學路過時,我會站在店鋪前看一會兒,只見師傅……”,寫出了“我”對餛飩的渴望;為了吃到餛飩,“我”不惜故意得病,“三分錢一張的大餅,都是偶爾才吃,更別說餛飩,要一角三分錢一碗呢。但也有例外,比如生病時可以吃。所以我暗中期盼生病,故意把衣服脫了,故意在冬天喝點涼水”,于是父親帶我去吃餛飩,“我舀起一個吹啊吹,輕輕嘬一口,餛飩滑進嘴里,滿口汁水,柔軟滑嫩,透骨鮮香。頓時,鼻塞沒了,呼吸順暢。感冒早好了,只恨還沒吃夠,已見碗底,湯也沒影了”,作者內心十分渴求餛飩。③如今“故鄉餛飩尚在,我卻再也吃不到過去那種精致玲瓏、有情有調有煙火味的小餛飩了。眼下的餛飩,皮厚餡多,皮是機器加工的,肉餡是絞肉機絞的,包出來的餛飩,個頭碩大無比,荒腔走板成餃子”,村里的餛飩鋪雖然還在,但味道、外形等都已經大不如從前,表達了作者內心的遺憾之情。【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的能力。①標題“餛飩不混沌”來自童年時關于餛飩的記憶。小時候村里來了個賣餛飩的,那香味兒吸引著小孩子們,但是當時物質匱乏,家里吃不起餛飩,大人只要騙孩子們說“別靠近擔子,吃了這餛飩,讀書要混沌了”;而現在作者當然明白吃了餛飩并不會混沌,此處反用其語,表達對童年時光的懷念。②文章主體部分幾次描寫包餛飩的情景,“攤販落手快得跟變戲法似的,還沒等我看清楚,粉色團團已盛在碗中,清且醇香的湯,泛著油花,撒上碧綠的蔥花,映著鮮紅的肉餡”,作者發現餛飩并不混沌,“清清爽爽的餛飩哪里混沌了”;后來村里開了餛飩鋪,作者在上學路上看師傅包餛飩,“只見師傅用單支筷子撥一點兒肉餡,往薄如蟬翼的餛飩皮上一抹,左手順勢一捏,往木格子一扔,餛飩便柔順地躺在那里,一只接一只,一排挨一排……我呆呆地看著,心想,這師傅如果學武功,肯定是個武林高手”;再后來作者故意讓自己生病,終于吃到了餛飩,“一碗湯波蕩漾的小餛飩端上來,香噴噴的,用調羹輕輕攪動,片片羽衣裹著一團團紅色的餡,上下浮沉,星星蔥花如柳眼初舒”“餛飩滑進嘴里,滿口汁水,柔軟滑嫩,透骨鮮香。頓時,鼻塞沒了,呼吸順暢。感冒早好了,只恨還沒吃夠,已見碗底,湯也沒影了”。“餛飩不混沌”表達了作者對故鄉餛飩師傅精湛的手藝的贊美,以及對故鄉餛飩的喜愛與贊美。③文章結尾寫到了餛飩的變化,“如今,故鄉的餛飩尚在,我卻再也吃不到過去那種精致玲瓏、有情有調有煙火味的小餛飩了。眼下的餛飩,皮厚餡多,皮是機器加工的,肉餡是絞肉機絞的,包出來的餛飩,個頭碩大無比,荒腔走板成餃子”,表達了作者對如今吃不到故鄉過去那種精致玲瓏、有情調有煙火味手工餛飩的遺憾;然而作者說“即便如此,餛飩依然深受食客喜歡”,然后描寫了深夜街角處餛飩攤的溫暖場景,透著人間煙火氣的溫馨,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與滿足。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節選自韓愈《師說》)材料二: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免而無恥。不如以德禮為先,而輔以政刑也。”夫欲用德禮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此州學廢日久進士明經百十年間不聞有業成貢于王庭試于有司者。人吏目不識鄉飲酒之禮,耳未嘗聞《鹿鳴》之歌。忠孝之行不勸,亦縣之恥也。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此州戶萬有馀,豈無庶幾者耶?刺史縣令不躬為之師,里閭后生無所從學。爾趙德①秀才:沉雅專靜,頗通經,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論說且排異端而宗孔氏,可以為師矣。請攝海陽縣尉,為衙推官,專勾當州學,以督生徒,興愷悌之風。刺史出己俸百千,以為舉本,收其贏馀,以給學生廚饌。(韓愈《潮州請置鄉校牒》②)〖備注〗①趙德:潮州潮安人,號天水先生。②唐憲宗元和十四年,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到任不久后撰寫此文。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夫欲用德/禮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此州學廢日久/進士明經/百十年間/不聞有業成貢于王庭/試于有司者B.夫欲用德禮/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此州學廢日久/進士明經百十年/間不聞有/業成貢于王/庭試于有司者C.夫欲用德禮/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此州學廢日久/進士明經/百十年間/不聞有業成貢于王庭/試于有司者D.夫欲用德/禮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此州學廢日久/進士明經百十年/間不聞有/業成貢于王/庭試于有司者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猶且從師而問焉”的“師”與“孔子師郯子、萇弘”的“師”用法和意思相同。B.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古文”指先秦兩漢時期的散文,與駢文相對。C.六藝經傳,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傳,古代解釋經書的著作,如《左傳》。D.唐朝在行政區劃上實行州縣制,“刺史”為州的長官,“縣令”是一縣之長。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針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恥學于師”不良風氣,韓愈進行直接而鮮明的批判,也點出“師道之不復”,士大夫難辭其咎。B.《師說》最后一段脫離中心論點,交代寫作緣由,嘉許年方十七的后生李蟠不受時俗的限制、繼承師道傳統的可貴精神。C.《湖州請置鄉校牒》是韓愈作為地方官所頒發的一份興辦學校、弘揚孔道的文書,他批評潮州落后的教育現狀,表明注重發展地方教育的態度。D.韓愈不僅起用當地人才,親自選擇賢師,而且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薪俸來補助學生伙食,為振興潮州文教做了實事。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2)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此州戶萬有余,豈無庶幾者耶?13.韓愈在《師說》提到“彼童子之師”,在《潮州請置鄉校牒》說趙德“可以為師矣”,兩處“師”的內涵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答案】9.C10.A11.B12.(1)不懂得句讀,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沒有看出他們的明智之處。(2)(即使在)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忠實誠信的人。現在這個州有一萬多戶人家,難道會沒有賢才嗎?13.①“彼童子之師”的“師”是只教書本文字、幫助學生學習句讀的技能型老師;②“可以為師矣”的“師”才是韓愈認可的尊崇儒家之道、弘揚德禮的“傳道解惑者”。【解析】【導語】《師說》強調師道重要,批判恥學風氣,倡導從師學習無分貴賤。《潮州請置鄉校牒》則通過對比德禮與政刑,突顯教育的重要性,并具體提出設置鄉校、選賢為師的建議,以振興地方教育,弘揚儒家之道,兩文均體現了韓愈對教育及師道的重視。【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想要推行道德和禮教,沒有不通過學校老師和學生的。潮州的州學荒廢時日已久,進士科和明經科,一百多年間,都沒有推薦到朝廷、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德禮”都是“用”的賓語,不斷開,排除AD;“百十年間”是時間狀語,不斷開,排除B;“王庭”是一個詞,不斷開,排除BD。故選C。【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一詞多義、掌握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錯誤。用法意義不同。名詞,老師/名詞意動用法,以……師。句意: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孔子曾以郯子、萇弘為師。B.正確。C.正確。D.正確。故選A。【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師說》最后一段脫離中心論點”錯,從與上文的聯系看,交代寫作緣由也是對全文觀點的呼應,是在呼喚和倡導從師問道之良風。故選B。【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是“不知句讀,不解惑”;“或”,有的;“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遺”,放棄。(2)“十室之邑”,十戶人家的小地方;“忠信”,忠實誠信的人;“豈……耶”,難道……嗎;“庶幾者”,賢才。【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在《師說》中提到的“彼童子之師”,韓愈所指的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即那些專門教授孩童書本知識,幫助他們學習句讀等基本技能的老師。這類老師主要負責傳授文字和語言的基礎知識,是技能型的教育者。②而在《潮州請置鄉校牒》中,韓愈稱趙德“可以為師矣”,是因為他“沉雅專靜,頗通經,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論說且排異端而宗孔氏”,這里的“師”則具有更深層次的含義。韓愈所認可的“師”,是能夠尊崇儒家之道、弘揚德禮的“傳道解惑者”。這類老師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傳承儒家思想,幫助學生樹立道德觀念,成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參考譯文:材料一: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惑難啊!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于圣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為愚人,大概都出于這吧?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難問題的。一方面不通曉句讀,另一方面不能解決疑惑,不通曉文句的去向老師請教,有疑惑不能理解的卻不向老師請教;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么譏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了。”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里就可以明白了。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們不屑一提,現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材料二:孔子說:“用政令來訓導百姓,用刑罰來整頓百姓,百姓可以免除罪過但沒有羞恥心;不如以道德和禮教為首要,而以政令和刑罰為輔助。”想要推行道德和禮教,沒有不通過學校老師和學生的。潮州的州學荒廢時日已久,進士科和明經科,一百多年間,都沒有推薦到朝廷、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官員們沒見過為鄉貢舉子舉辦的鄉飲酒禮,沒聽過舉薦歡送賢才時唱的《鹿鳴》歌,忠孝的行為不受勸勉,這也是本地的恥辱啊。(即使在)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忠實誠信的人。現在這個州有一萬多戶人家,難道會沒有賢才嗎?刺史縣令不親自做表率,鄉里的年青人沒有可跟隨學習的地方。這位趙德秀才:沉穩端方不浮躁,很通曉經學,有文采,了解古代圣賢的治國之道,議事說理抵制異端邪說而尊崇孔子,可以作為老師。延請趙德擔任海陽縣尉,充當衙推官,專門管理本州的州學,督導學生,發揚和樂平易的君子之風。刺史拿出自己的的俸祿作為興學本金,多余的部分給學生充當伙食費。(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寄崔侍御①李白宛溪②霜夜聽猿愁,去國長為不系舟。獨憐一雁飛南海,卻羨雙溪解北流。高人屢解陳蕃榻③,過客難登謝朓樓④。此處別離同落葉,朝朝分散敬亭秋。〖備注〗①本詩是天寶十二年(753)李白自宣城前往金陵時創作的。②宛溪:在安徽宣城。③陳蕃榻:東漢陳蕃為太守時,在郡不接賓客,唯徐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后以“陳蕃榻”為禮賢下士之典。④謝朓樓:在安徽宣城,南朝謝朓擔任宣城太守時,在此修建一樓。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以哀景襯哀情,深秋之夜,霜飛凄寒,猿聲悲戚,襯托詩人的愁緒。B.詩人自比為“不系舟”,并用“長”字來形容,凸顯了他漂泊不定的生活狀態。C.頸聯寫崔侍御多次以禮招待詩人,但詩人行色匆匆,沒有機會登上謝朓樓。D.樹葉到秋天就會凋零,詩人由此想到,人世沒有長相聚,別離終將到來。15.《夢游天姥吟留別》作于745年,本詩作于753年,兩首詩表現出了李白對仕宦的不同態度,請結合兩首詩簡要分析。【答案】14.D15.①《夢游天姥吟留別》表達了詩人希望飽覽山水和追求自由的強烈愿望,從中透露出對仕途的心灰意冷。其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兩句直接表達了對權貴的蔑視和對仕途的厭棄。②本詩首聯寫“愁”,“去國”,即遠離長安,是詩人“愁”的重要原因;頷聯寫詩人對孤雁南飛感到憐憫,對雙溪北流羨慕不已,表現出詩人想要回到長安的愿望。詩人對長安的眷戀,反映了他對仕宦的渴望。【解析】【導語】李白在《寄崔侍御》中表達了漂泊人生的無奈與離別愁緒。全詩通過寫景與抒情相結合的手法,把霜夜猿啼、孤雁南飛、落葉飄零等意象與自身的仕途不順、朋友離別相糅合,充滿了孤寂與惆悵之情,表現出他對人生際遇的深刻感慨。【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D.“樹葉到秋天就會凋零,詩人由此想到”對尾聯的理解有誤,尾聯以落葉為喻,點明了詩人明天要與友人分別。故選D。【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之賞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①《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李白表面表現出對仕途的不屑與超然,實則是心灰意冷,通過夢游天姥以表達對自由生活的向往。詩中對夢中天姥山壯麗景色的描繪以及“我欲因之夢吳越”“需行即騎訪名山”等詩句表達了詩人希望飽覽山水的愿望;“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兩句直接表達了對權貴的蔑視和對仕途的厭棄,以及追求自由的強烈愿望。②本詩首聯“去國”即遠離都城長安,遠離了政治中心,仕途艱難,這是首句“聽猿愁”的重要原因;頷聯痛惜自己如孤雁南飛離長安越來越遠、羨慕雙溪能流向長安的方向,表現出詩人想要回到長安的愿望。詩人對長安滿懷眷戀而又遠離,既流露出對仕途的無奈,又反映了他對仕宦的渴望。(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寫詩人通過想象與賢才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表達了詩人希望與賢才真誠交往的強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勸學》中的“__________”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然而學識卻超過一般人,是因為“__________”。(3)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采用對仗句式,連用兩個比喻,表達詩人對官場的厭倦以及對田園的向往。【答案】(1)契闊談讌心念舊恩(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3)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三、語言文字運用(21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哦,香雪》這篇小說人物不多,情節簡單,描寫了主人公香雪一段“睜眼看世界”的經歷:在那停車一分鐘的間隙里,她毅然踏進了火車,()。作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鐵凝用詩意化的語言展現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靈,文章中,作者寫香雪的同村姐妹鳳嬌,偶然認識了火車上那個溫文爾雅的年輕乘務員“北京話”并從與他的接觸中______了朦朧的少女情愫。跟“北京話”做買賣時,鳳嬌有意磨磨蹭蹭,直到火車快開時才把整籃的雞蛋塞給他,她是故意不讓他有付錢的機會。鳳嬌覺得很開心很滿足,因為她______地為她愛著的人付出。這一系列細節充分展現了山村女孩對______的愛情特有的含蓄與執著,而這種特有的情懷不論在哪個時代都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但是,小說______的細節是香雪下火車之前,“北京話”無意中提到他的愛人,這讓香雪感到委屈,香雪既替鳳嬌委屈,也為整個臺兒溝委屈。如此的妙筆,寫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17.下列填入文中第1段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用積攢的四十個雞蛋換來了向往已久的帶磁鐵的一個泡沫塑料文具盒B.用積攢的四十個雞蛋換來了向往已久的一個帶磁鐵的泡沫塑料文具盒C.用積攢的四十個雞蛋換來了一個向往已久的帶磁鐵的泡沫塑料文具盒D.用積攢的四十個雞蛋換來了一個帶磁鐵的向往已久的泡沫塑料文具盒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萌發心甘情愿可望而不可即出人意料B.激發心甘情愿風馬牛不相及出人意料C.萌發心悅誠服風馬牛不相及出其不意D.激發心悅誠服可望而不可即出其不意19.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北京話”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大學》里的“正心誠意”,意即行為背后的動機要與行為遵守的規范相一致。B.他平日里喜歡占小便宜,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點為好。C.頂尖選手比的是實力,也是心態,一顆“大心臟”,關鍵時刻要壓得住,經得起。D.兒時,在斜對門的豆腐店里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答案】17.C18.A19.D【解析】【1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定語語序的能力。多個定語修飾中心語的順序:表領屬關系(誰的)+表時間、處所(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表指代或數量(多少)+表動詞性詞語、主謂短語(怎樣的)+表形容詞性短語(什么樣的)+表性質、類別(什么)。需要注意的是,多個定語的順序并非絕對固定,在實際運用中可能會有一定的靈活性,但總體遵循上述原則。故可排序為:一個(表數量)向往已久的(表動詞性詞語、主謂短語)帶磁鐵的(表形容詞性短語)泡沫塑料(表性質、類別)文具盒。故選C。【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的能力。第一空,萌發:種子或孢子發芽;比喻事物發生。激發:刺激使奮發。根據橫線后“朦朧的少女情愫”可知,“情愫”應與“萌發”搭配,故應用“萌發”。第二空,心甘情愿:心里愿意,一點兒也不勉強。心悅誠服:誠心誠意地信服或服從。此處說的是鳳嬌為“北京話”付出,心里一點兒也不勉強,應用“心甘情愿”。第三空,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形容看來可以實現而實際難以實現。風馬牛不相及:比喻兩者全不相干。此處說的是愛情的難以擁有,應用“可望而不可即”。第四空,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壞、情況的變化、數量的大小等)出乎人們的意料,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出其不意:趁對方沒有料到(就采取行動)。此處語境中沒有“采取行動”的意思,應用“出人意料”。故選A。【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文中“北京話”的引號表特定稱謂。A.“正心誠意”的引號表示引用。B.“聰明人”的引號表示反語諷刺。C.“大心臟”的引號表示特殊含義。D.“豆腐西施”的引號表特定稱謂。故選D。(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幸福指數是社會發展狀況及其問題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如果說社會心理體系包含理性層面的認知評價和①,那么,在幸福感中,情緒感受這一感性層面常常占據主導地位,幸福感有時是一種很個體化的主觀領域。因此,在實踐領域中,幸福指數可以成為生活質量指標體系中一個重要方面,但②。在這里,關于幸福指數一種可能的誤讀就在于,認為幸福指數能夠作為體現個人生活質量和衡量社會進步程度的一個絕對性指標,從而忽視了對于社會發展內涵和人的精神領域的豐富性的考慮。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幸福指數明顯提高。要讓人們不斷增強幸福感,必須堅持發展,使財富更加豐饒充盈。人在社會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對待,不受歧視,才會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經濟收入比過去多,但看到在同樣付出的情況下別人卻拿得更多,也會感到不快樂。一個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對錢財沒有貪欲就會知足常樂;而一個腰纏萬貫的人,將幸福完全物質化,③,內心就會長戚戚。20.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1.依據上述材料,概括提高幸福指數的三個要素,每處不超過6個字。【答案】20.①感性層面的情緒感受②并非唯一方面③由于對錢財貪得無厭21.①經濟(物質)富裕(財富豐盈充足);②社會公平(公正);③心態(精神)良好。【解析】【2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做這類題要注意把握中心意思,找出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戰略更新課件:引領企業未來》
- 2025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物理一調試卷(解析版)
- 合同終止時的員工權益
- 數據庫技術COMPUTER課件
- 鐵路橋隧無損檢測任務三隧道檢測的內容課件
- 鐵路市場營銷市場定位的涵義課件
- 《Python程序設計基礎》課件 第七章 面向對象編程
- 鐵路信號與通信設備接發列車工作31課件
- 中醫灸法技能培訓班課件
- 中專文化課課件
- 2 麗聲北極星自然拼讀繪本第一級 Teds Cat 課件
- 夏季防雷安全知識
- 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組織方案完整版
- 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防治的中國專家共識
- 唐代詩人時間軸
- 《紀檢監察機關派駐機構工作規則》主要內容解讀課件PPT
- 幼兒園繪本:《你真好》 PPT課件
- 可再生能源概論左然第四章 太陽電池
- 六年級品社《春天的故事》(課堂PPT)
- 客戶關系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營銷策略
- “差點兒”和“差點兒沒”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