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浙江省溫州市十校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世界古代美學有三大系統:中國美學、希臘美學、印度美學。中國美學不僅在產生的時間上早于希臘和印度,而且在思想的合理性與深刻性上也有超越希臘、印度的地方。但現在,由于西方至上主義的存在,一些人看不到中國古代美學所做出的重要貢獻,而把發端于古希臘的西方美學放在最高位置。2015年10月14日,《參考消息》登載了一篇譯自英國《衛報》網站的文章。文章對秦始皇時期的大型陶塑兵馬俑持肯定態度,但又說它是在希臘雕塑家的幫助和指導下完成的。這是極其荒誕的無稽之談。首先,從藝術上說,古希臘的雕塑是石雕,在表現男性時都是裸體的,目的是為了表現男性身體的強壯,身體再高也不及真人高;而兵馬俑是陶塑,每個都穿上了戰士所穿的盔甲,與真人一樣高,目的是要表現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后培養出來的許多質樸、勤勞、英勇的“耕戰之士”。這說明古希臘再好的雕塑家都不可能指導兵馬俑的創作。其次,在中國史籍中,從未有秦始皇時期希臘人曾到過中國的記載。即使有DNA鑒定說明那時曾有歐洲人到過中國,也不能證明到來的人必定是希臘人,而且還正好是一位雕塑家。秦始皇時代面臨國內種種緊急的問題需要處理,他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和他一無所知的希臘人交往。實際上,中國和歐洲的交往,始于漢代絲綢之路開通后。如果說古希臘雕塑對東方也曾發生了影響,那絕不是對中國兵馬俑制作的影響,而是對印度雕塑的影響。只要把印度雕塑和希臘雕塑加以比較,就可以發現兩者的相似之處是很明顯的。原因很簡單,公元前327年,馬其頓時代的希臘人入侵和占領了印度河流域的上游地區,把古希臘文化帶到了印度。直至公元前317年,馬其頓的希臘駐軍全部撤離印度。除希臘人外,曾入侵和占領印度某些地區的還有屬于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后成為古印度的主要居民)、波斯人、安息人……當然,從文化上看,古印度也有自己的文化,就是以婆羅門教的教義及其后釋迦牟尼在反婆羅門教過程中創始的以佛教教義為中心的文化。但這種文化又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就像前面所指出的,印度的宗教雕塑就深受希臘雕塑的影響。再如婆羅門教所講的諸神類似于希臘人信仰的眾神,因此馬克思說,從印度“婆羅門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希臘人的原型”。印度古代著名的史詩《摩訶婆羅多》被馬克思稱為“印度的《伊利亞特》”。反觀中國,比印度歷史更早的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與印度古文化的發展有根本的不同。它是在沒有遭受任何外族入侵占領的情況下獨立地發展起來的,這就形成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中國文化基因”和與之密切相連的“中華審美風范”,并取得了為古希臘、古印度所不及的更高成就。(摘編自劉綱紀《由中國古典美學探尋文藝評論的根脈與未來》)材料二:中新社記者:從歷史維度,您怎么樣看中華文明基因中的開放的元素?李筠:其實中華文明一直是很開放的。從地理意義上看,必然是有“東西南北”才有“中”,所以中國的國名以及最重要的文化符號“中”字就假設了我們是跟別人在一起的,別人也向我們匯集。地理概念之外,以“中”字作文化符號,也是把人性、把“如何看待人”都集成其中。比如《中庸》里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另外,中國的文化根性里面埋著很多開放的意象。比如,孔子周游列國,他知道蠻夷的存在,告訴大家“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即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我們不是獨自存在的。2000多年前,開放的文化基因就被深深種到了中華文明根性當中。比如《論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就是向別人學習的這樣一個開放態度。孔子之后的文化先賢大都繼承了這樣的基因。比如《史記》以列傳方式記述了朝鮮、大宛、東越等中原文化的周邊世界。其后,《二十四史》涵蓋了更廣闊的世界。這說明,中國的正統史書,不是只寫中原,而是將更廣大的地域都納入視野,并且作為傳統留存下來。所以,開放性在中華文化根性上就是非常豐沛的。中新社記者: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文明,有人說,中華文明是唯一能延續千年而不斷的文明。您認為開放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李筠:其實,未必只有中華文明沒有中斷。以什么衡量“不斷”,人種、文化、地域還是歷史?對于長達千年的文明而言,人種會更換,或和其他民族混血,很難保證誰純而又純。最重要的還是留存下文化的精華。比如說,希臘人留下理性,羅馬人留下了共和,雖然希臘城邦世界滅亡了,羅馬共和也被帝制取代了,但這些人類的好東西都留存了下來。有的文明看似消失了,但其精華已被另一個文明融合進去。在悠長的歷史中,各種文明互相繼承,互相交融,每一個文明的軀體都悅納了別人的靈魂,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中華文明本身就匯集了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華文明的連續不單是自己的成就,也是開放包容,主動悅納的結果。(摘編自李筠《中國的文化根性里有很多開放的意象》)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認為,在世界古代三大美學系統中,中國美學不僅發源的時間最早,且具有獨特的文化基因,還取得了較高的成就。B.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雖然也有自己的文化,但因為屢遭外敵入侵占領,所以它只是希臘文化的復制品,缺乏獨立的品格。C.材料二認為,開放的元素一直存在于中華文明基因中,它體現在古代中國的地理概念中,記錄在古代文化典籍里,并得到傳承。D.材料二否定了“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續不斷的文明”的說法,認為有些文明看似消失,但其精華因被其他文明悅納而得以留存。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古代文化是獨立地發展起來的,因此秦兵馬俑的藝術成就遠高于印度雕塑。B.中國古代美學對印度的影響比不上古希臘美學,以致美學領域有了西方至上主義。C.理性、共和這樣的文化精華依然留存于今天的文明中,所以古希臘、古羅馬并沒有滅亡。D.中華文明的開放,也可體現在中國古人很早就關注人性和“如何看待人”的問題上。3.下列選項,不能用來替換材料二畫線部分的一項是()A.比如《禮記》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B.比如《論語》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內省”。C.比如《離騷》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D.比如《師說》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4.材料一介紹了古希臘文化對古印度文化的影響,有什么作用?請談談你的理解。5.有西方學者認為:不同文明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中華文明是西方文明最大的威脅。對此你如何反駁?請結合材料分析。【答案】1.B2.D3.C4.①為說明古希臘雕塑對東方曾發生影響,是對印度雕塑的影響,而不是中國這一觀點提供參照。如印度雕塑和希臘雕塑的相似之處是很明顯的。而中國的雕塑和古希臘雕塑并沒有相似之處。②用印度文化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來顯示中國(華)文化的獨立性,從而有力地反駁英國《衛報》網站上那篇文章的錯誤觀點。5.①中華文明史就是包容、悅納不同文明成果的歷史;②文明間即使有沖突,但也在互相繼承,產生文明的融合,如古印度文化;③中華文明一直秉持開放的態度,反對以自我為中心,謀求和諧共存之道,不會威脅他者。【解析】【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所以它只是希臘文化的復制品”錯誤。原文說的是印度文化“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所以它只是希臘文化的復制品”過于絕對。故選B。【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A.“因此秦兵馬俑藝術成就遠高于印度雕塑”錯誤,于文無據。由原文“反觀中國,比印度歷史更早的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與印度古文化的發展有根本的不同。它是在沒有遭受任何外族入侵占領的情況下獨立地發展起來的,這就形成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中國文化基因’和與之密切相連的‘中華審美風范’,并取得了為古希臘、古印度所不及的更高成就”可知,原文只是說“取得了為古希臘、古印度所不及的更高成就”,并沒有說“秦兵馬俑的藝術成就遠高于印度雕塑”。B.“中國古代美學對印度的影響比不上古希臘美學”錯誤。材料原文沒有談到中國古代美學的影響,也不能把它作為產生“西方至上主義”的原因。C.由“理性、共和這樣的文化精華依然留存于今天的文明中”不能推論出“古希臘、古羅馬并沒有滅亡”的結論,何況材料原文有“希臘人留下理性,羅馬人留下了共和,雖然希臘城邦世界滅亡了,羅馬共和也被帝制取代了,但這些人類的好東西都留存了下來”的表述。故選D。【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能用來替換材料二畫線句子的應該是能體現向別人學習的開放態度。A.學習中要和學友交流切磋;B.向有德行有才干的人學習;C.體現的是對理想追求的積極態度,故不合適。D.體現師生之間互相學習互補的關系。故選C。【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篩選和概括的能力。根據原文“如果說古希臘雕塑對東方也曾發生了影響,那絕不是對中國兵馬俑制作的影響,而是對印度雕塑的影響。只要把印度雕塑和希臘雕塑加以比較,就可以發現兩者的相似之處是很明顯的”,可知古希臘雕塑對東方曾發生了影響,但不是中國,而是印度。因為無論是材質還是外觀特點的雕塑和古希臘雕塑并沒有相似之處。根據原文“從文化上看,古印度也有自己的文化……但這種文化又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反觀中國,比印度歷史更早的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與印度古文化的發展有根本的不同”“并取得了為古希臘、古印度所不及的更高成就”,可知文中把印度文化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的歷史事實和中國(華)文化的獨立性以及其成就進行對比,從而有力地反駁英國《衛報》網站上那篇文章的錯誤觀點。【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推斷的能力。首先,關于“不同文明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的說法,材料二提出“在悠長的歷史中,各種文明互相繼承,互相交融,每一個文明的軀體都悅納了別人的靈魂,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可以直接反駁這一觀點,中華文明史正是一個有力的反例,由此概括出“各種文明互相繼承,互相交融,是歷史大趨勢”;退一步說,即使有沖突,材料一中“印度的宗教雕塑就深受希臘雕塑的影響”古印度文化的例子也能說明沖突中有融合,由此概括出“文明間即使有沖突,也可能產生文明的融合,如古印度文化”。其次,關于“中華文明是西方文明最大的威脅”的說法,從材料二中華文明豐富的開放性意象中可以看到,反對以自我為中心、悅納其他文明、與其他文明和諧共存一直是中華文明的文化根性,由此概括出“中華文明一直秉持開放的態度,反對以自我為中心,謀求和諧共存之道”所以其不會威脅其他文明。(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橋廢名(1)小林放午學回來,見了飯還沒有熟,跑到“城外”去玩。(2)初夏天氣,日光之下現得額上一顆顆的汗珠,這招引一般洗衣的婦人,就算不認識他也要眼巴巴的望著他笑。小林在那河邊站了一會,忽然他在橋上了,一兩響搗衣的聲響輕輕的送他到對岸壩上樹林里去了,(3)前面一匹黑狗,——小林止步了。他那里會怕狗?然而實在有點怕,回了一回頭,——你看,儼然是走進了一條深巷子!他一個人!(4)其實他已經快要穿過了這樹林,他的心立刻隨著眼睛放開去了——(5)一邊也是河,河卻不緊捱著壩,中間隔了一片草地,一邊是滿坂的莊稼。(6)草地上有一位“奶奶”帶著一個小姑娘坐在那里放牛。(7)她們望著小林哩,還低聲的講些什么。小林看牛,好一匹黃牛,它的背上集著一只八哥兒。翻著翅膀跳。但他不敢下去,截然的一轉身,“回去。”回頭走不過十步——(8)“呀!”(9)抬起頭來稀罕一聲了。(10)一棵樹,不同那密林相連,獨立,就是道旁,滿樹纏的是金銀花。他真不知怎樣的高興,他最喜歡金銀花,(11)樹是高高的,但好像一個拐棍,近地的部分盤錯著,他爬得上去。他爬,一直到伸手恰夠那花藤,而藤子,只要捉住了,牽攏來一大串。一面牽藤子,一面又抹汗。(12)樹上的花不形得少了,依然黃的,白的,綠葉之中,古干之周,小林的手上卻多得不可奈何,沿著頸圈兒掛。忽然他動也不動地坐住——(13)樹腳下是那放牛的小姑娘。(14)暫時間兩雙黑眼睛貓一般的相對。(15)下得樹來,理出一串花,伸到小姑娘面前——(16)那位奶奶也走上壩來了。(17)“哥兒,——你姓程是不是?今年——十二歲了罷,吃過飯沒有呢?”(18)“我還沒有吃飯,放學回來我出來玩。”(19)“那么到我們家里去吃飯好不好呢?”(20)“你家在哪里呢?”(21)“那坂里就是,——哈哈。”(22)小林的手已經給這位奶奶握住了。琴兒一手也牽祖母,那手是小林給她的花,兩人驚訝而偷偷地相覷。奶奶俯視著笑,矇朧的眼里似乎又有淚……(23)這是兩個孤兒,而琴兒,母親也沒有了。(24)“同你的父親一般模樣,你那父親,當年總是……”(25)聽得見的卻是:(26)“哥兒,你叫什么呢?”(27)“我叫程小林。”(28)“那么,琴兒,叫小林哥哥,小林哥哥比你大兩歲。小林哥哥,你叫琴子妹妹罷。”(29)小林就這么叫。立刻他又回轉頭去把草地上的牛望一下——(30)“你的牛沒有人看哩。”(31)“不要緊的。”(32)琴子妹妹說。(33)這樣他們下坂走進那綠油油的一片稻田上一簇瓦屋。(34)現在這一座村莊,幾十步之外,望見白垛青墻,三面是大樹包圍,樹葉子那么一層一層的綠,疑心有無限的故事藏在里面,露出來的高枝,更如對了鷂鷹的腳爪,陰森得攫人。瓦,墨一般的黑,仰對碧藍深空。(35)沒有提防,稻田下去是一片芋田!好白的水光。團團的小葉也真有趣。芋頭,小林吃過,芋頭的葉子長大了他也看見過,而這,好像許許多多的孩子赤腳站在水里。(36)迎面來了一個黑皮漢子,跟著的正是壩上遇見的那匹黑狗。漢子笑閉了眼睛,嘴巴卻張得那么大。(37)那狗也表示它的歡迎,尾巴只管搖。(38)“認得我三啞叔嗎?”(39)三啞叔蹲下去對了他的眼睛看,又站起來,嘴巴還是張得那么大,奶奶囑耳他幾句話,他走了。回頭望,比一個手勢——(40)“奶奶,我在河里摸了這么長一條鯽魚哩。”(41)“那好極了,款待哥兒。”(42)“奶奶,我的媽媽要尋我吃飯。”(43)奶奶笑哈哈地解釋他聽了,剛才三啞是去牽牛,已經囑咐了他,叫他先進城去,到東門火神廟那塊打聽姓程的,見了那家主母,說小林哥兒被史家莊的奶奶留住,晚上就打發人送回的。(44)奶奶的笑里又有淚哩,又牽著兩個孩子走。(45)繞一道石鋪的路,跨上臺階,便是史家奶奶的大門。(46)太陽快要落山,小林動身回家。(47)說聲走,三啞拿進了小小的一根竹子,綠枝上插了許多紅花。(48)“哥兒,你說奇不奇,竹子開花。”(49)“不是開的,我知道,是把野花插上去的。”(50)但他已經從三啞的手上接去了。(51)笑著對三啞鞠了一個躬。(52)至于他自己掐的金銀花,放在一個盤子里養著,大家似乎都忘記了。(53)“三啞叔,你送哥兒過橋才好哩。”史家奶奶說。(54)“那個自然,奶奶。”(55)牛就在那階下稻草堆旁,三啞牽來,他就騎。牛一腳一腳的踏,空中搖曳著竹枝花。(56)“哥兒,我還沒有聽見你叫我哩,王家灣,老兒鋪,前后左右都曉得我三啞叔,三啞叔就是史家莊,史家莊就是三啞叔,——三啞叔也有他的老家哩!”(57)“你不是奶奶自家屋的人嗎?”(58)“三啞叔是個討米的哩,正是哥兒這么大,討米討到奶奶門口,討米的有什么話講?看見我只曉得吃飯,不說話,就說我是啞巴!”(59)“哥兒——你看你這眼睛是多么玲瓏!你怕我嗎?哈哈哈。不要怕,三啞叔現在不是討米的,是一個忠心的長工,除非我家奶奶百歲升天,三啞叔是不離開史家莊的。”(60)“三啞叔,今天你就在我家過夜好不好呢?我上街買好東西你吃。你喝酒不呢?”(61)“哈哈哈,我的哥兒,不,不,我送你過橋我就回來。”(62)要上壩了,三啞叫他下來,上壩不好騎。(63)“這牲口,我一吼它就不走了,我把它拴在樹上。哥兒,它跟我有十幾年哩,奶奶留我放牛,二十五年共是三條。”(64)小林望著三啞,(65)“你先前到我家你怎么會找得到呢?那有綠鼎的是火神廟,廟后邊那房子就是的,——三啞叔,我說你還是一路到我家去。”(66)三啞笑著擺頭。(67)“你不去你就牽牛回去,我會過橋的,我總是一個人過橋玩。”(68)“那么你走,我看你過去就是了。”(69)小林一手捏竹枝,石橋上慢慢的過去,過去了,回身,三啞還站在這頭望他,笑閉了眼睛。(選自長篇小說《橋》,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對史家奶奶含淚的多次描述,給小說中淳樸自然的鄉村生活點染了些許悲哀的色彩。B.小林遇見黑狗后,由“止步”到回頭到獨自前行,表現出他由恐懼到勇敢向前的心理變化。C.文中第(34)段環境描寫,作者通過機靈、好奇的童真之眼呈現出了史家莊的奇譎靜謐。D.文本主要刻畫了小林天真爛漫的童心和對世事悲哀的無知懵懂,全文還存有幾分超脫的意味。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主要采用了有限視角,直接表達人物情緒及內心活動,文中的人物對話不重在刻畫人物而著力于營造意境。B.(35)段中把芋葉比作“許許多多的孩子赤腳站在水里”,既風趣又形象,整個畫面充滿了溫馨的人間氣息和生活情趣,寫出了一個令人神往的史家莊。C.(10)-(15)段將樹的特征與人物小林的活動對應著寫,層次清晰,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小林憨厚的情態,孩童間兩小無猜的情趣。D.廢名的《橋》和沈從文的《邊城》皆遠離塵囂而貼近自然,《橋》的語言簡單精煉、充滿了跳躍,《邊城》的語言則明白曉暢、淡雅冷清。8.文中用“嘴巴張得那么大”“哈哈哈”“笑閉了眼睛”等詞句描寫三啞,刻畫了他怎樣的形象特點?請簡要分析。9.廢名的小說以“散文化”聞名,其獨特的創作風格人稱“廢名風”,這種風格對沈從文、汪曾祺等文學大師產生過影響。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廢名風”的理解。【答案】6.B7.A8.①熱情貼心。三啞熱情地迎接客人,快樂地護送客人回家,貼心地消除雙方的距離感,“笑”對客人的他,反映出鄉村人的熱情待客。
②憨厚善良。三啞笑容憨厚,對客人和奶奶笑容以對,真誠相待,體現出他的忠厚善良。
③堅韌樂觀。“笑閉了眼睛”的三啞是理想的史家莊人的代表,與小林、琴子、史家奶奶一樣,都有不幸,卻樂觀地追求各自的幸福,追求更真更善更美的生活,凸顯了個體生命在磨難中的美麗與堅韌。9.①人物形象的淡化。作者不講究塑造典型人物,文中的人物單純、質樸、少受塵世污染,更具自然本性。②淡化情節,散化結構。作者避開對孤兒凄慘身世的敘述,重點寫他們相識的美好和歡樂,富有詩意。③注重營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圍,如河邊搗衣、祖孫留客、三啞送客等場景中融入情感,營造出詩情畫意的意境。④呈現出清新秀麗、簡練含蓄的語言美,如牽拉樹藤、對話奶奶等內容運用白描勾勒,寥寥數語傳達豐富的情味。⑤主旨表現上突出情調。文本注重發掘生活中的美好,傳達出生活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解析】【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表現出了他由恐懼到勇敢向前的心理變化”錯,應該是“表現出了他實際怕狗但強裝鎮定的心理”。故選B。【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A.“有限視角”“能直接表達人物情緒及內心活動”錯,應該是“文本采用了全知視角,但很少直接表達人物情緒及內心活動,主要通過對話表現人物內心世界”。故選A。【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熱情貼心。“迎面來了一個黑皮漢子,跟著的正是壩上遇見的那匹黑狗。漢子笑閉了眼睛,嘴巴卻張得那么大。那狗也表示它的歡迎,尾巴只管搖”“三啞叔蹲下去對了他的眼睛看,又站起來,嘴巴還是張得那么大”,三啞雖然是粗獷的漢子,但是還很細心,用笑容來熱情地迎接客人,“三啞還站在這頭望他,笑閉了眼睛”,快樂地護送客人回家,貼心地消除雙方的距離感,“笑”對客人的他,反映出鄉村人的熱情待客。②憨厚善良。“三啞叔是個討米的哩,正是哥兒這么大,討米討到奶奶門口,討米的有什么話講?看見我只曉得吃飯,不說話,就說我是啞巴”“三啞叔現在不是討米的,是一個忠心的長工,除非我家奶奶百歲升天,三啞叔是不離開史家莊的”,三啞的笑,表現了三啞有感恩之心,他對史家奶奶忠心耿耿,是史家莊最忠誠的仆人,體現出他的忠厚善良。③堅韌樂觀。從三啞的人生經歷來看,他“是個討米的”,后來又做了“史家長工”,他有自己不幸的遭遇,但是他始終微笑,甚至“笑閉了眼睛”,還把花插在竹枝上,這些都表現了他熱愛生活,體現了他樂觀的人生態度,他堅韌的人格魅力。三啞與小林、琴子、史家奶奶一樣,都是小說中真善美的化身,表現了獨特的人性美。【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體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①人物形象的淡化。寫三啞的坎坷經歷只是用“三啞叔是個討米的哩,正是哥兒這么大,討米討到奶奶門口,討米的有什么話講?看見我只曉得吃飯,不說話,就說我是啞巴”“三啞叔現在不是討米的,是一個忠心的長工,除非我家奶奶百歲升天,三啞叔是不離開史家莊的”兩句帶過,其他人物也是如此,沒有用大量篇幅去渲染人物的凄慘經歷,不講究塑造典型人物,而是著力寫人與人之間的善意,文中的人物單純、質樸、少受塵世污染,更具自然本性。②淡化情節,散化結構。作者避開對孤兒凄慘身世的敘述,而是著力寫人與人之間的善意,三啞見到史家奶奶等人的笑,史奶奶的笑,重點寫他們相識的美好和歡樂,都是淡化生活苦難,挖掘人物的人情美、人性美,他們因包蘊著作者豐厚的情感和美好的理想而顯得富有詩意。③注重營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圍,運用細膩的筆觸寫河邊搗衣、祖孫留客、三啞送客等場景中,展現了鄉村獨特的人情、風俗畫卷,使小說有一種純凈的美,營造出詩情畫意的意境。④呈現出清新秀麗、簡練含蓄的語言美,寫小姑娘“暫時間兩雙黑眼睛貓一般的相對”,比喻新奇,用詞古拙。“樹上的花不形得少了,依然黃的,白的,綠葉之中,古干之周,小林的手上卻多得不可奈何,沿著頸圈兒掛”,語言簡練,寥寥幾筆就勾勒出少年采花圖,整句中的音韻美與散句中的新穎的用詞“不可奈何”相映成趣,清新自然。⑤主旨表現上突出情調。文本注重發掘生活中的美好,小說寫生活中的種種美好,鄉間風物、景致、人情,不求情節而但求一種心境、一種禪意。似淡似釅,似歡樂似憂愁,如夢如畫如詩,人物雖歷經苦難,對生活依然充滿愛與虔誠,傳達出生活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始余見達甫圖其貌,取杜甫詩題之曰《看劍引杯》①。時達甫方壯年,銳意天下事,議論慷慨,豪氣見于眉目間。迄今十八九年,屢困場屋,益衰且病。以孝廉方正舉,有司欲以應召用,固辭不赴,遂不復應進士舉。而更為圖,曰《攝山采藥》。或以告余曰:“達甫殆無意于世也夫?”余聞而疑之。古之君子,汲汲憂樂于天下者,誠以道存也。道茍存,不以遇不遇異其志,又不當以吾身之衰而有自安之心。達甫年未五十,道之行不行未可知,縱不得于今,亦當有以見于后,而區區攝生之謀哉?與向所聞于達甫者頗大異。然余竊嘗論國家之用人也,如臾樹、扁鵲之蓄百藥焉,取之必擇其地,聚之必當其時,儲之必備其物。一旦有用,出之籠中而不匱為者,其求預也。事方其急而號之山澤之間,其捆載而來者,必柴胡、桔梗也,人參、紫芝、丹砂、石乳,未有能致者焉,人參、紫芝、丹砂、石乳之用,而投以柴胡、桔梗,其不足以愈病而速之死也明甚。見柴胡、桔梗之不足以愈病,而以為天下之藥皆若是,其惑豈細耶?若是者曾不足以當庸醫,而儼然任國家,進退天下士,自以為得之。世有臾樹、扁鵲,寧不為大憂耶?余又疑以為達甫之意或出于此。然吾聞古之有道之士蓋有重治其精神而易天下者吾未嘗學之也達甫儻聞之歟?序其事,姑以問之。(節選自張惠言《莊達甫〈攝山采藥圖〉序》)材料二: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饕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也。(節選自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10.材料一中畫破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然吾聞A古之有道之士B蓋有重治C其精神D而易天下者E吾未嘗學之也F達甫儻G聞之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銳意,意志堅決,與“銳意進取”中的“銳意”用法相同。B.病,生病,與《歸去來兮辭》中“饑凍雖切,違己交病”的“病”意思不同。C.孝廉,漢代薦舉人才的科目,與《陳情表》中“臣逵察臣孝廉”的“孝廉”用法相同。D.區區,小、少,與《孔雀東南飛》中“感君區區懷”的“區區”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第一段寫莊達甫兩幅自畫像前后巨大變化,具有強烈的對比意味。對兩幅畫的解說不僅引出了下文,而且還表達了兩人的友情。B.材料一第一段寫了莊達甫對功名態度前后的變化,作者對此感到疑惑,并借古人的人生觀,委婉表達了對莊達甫的規勸和激勵。C.材料二連用了多個動詞,把官吏們來鄉鬧得雞犬不寧的畫面描繪得淋漓盡致。同時,一連串短促的駢句,把官吏們的神氣活現寫得可見可聞。D.材料二作者借郭橐駝的評價,深刻地指出繁政擾民最終會給百姓帶來災禍,同時也表達了對這種現象的不滿和憂慮。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道茍存,不以遇不遇異其志,又不當以吾身之衰而有自安之心。(2)吾小人輟飧饕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14.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二在說理藝術上都頗具特色,請賞析其說理的相似處。【答案】10.BEF11.A12.A13.(1)政治理想如果存在心中,不因為得志或不得志而改變自己的志向,又不應該因為自身的衰老而有使自己安適的想法。(2)我們小百姓停止吃飯來慰勞官吏,尚且不能有空閑,又靠什么來使我們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14.運用類比來說理,材料一以醫生儲藥、用藥分別類比國家儲備、使用人才,批評了朝廷用人失當的現象。材料二把郭橐駝的“養樹術”(種樹之道)類比為官者的“養人術”(治民之道),委婉含蓄地說明順民之性以養民的道理。【解析】【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然而我聽聞古代的有道之士,大概有注重養護他們的精神而輕視天下的人,是我不曾向他們學習過的,達甫或許聽說過這樣的人吧?“古之有道之士”是“聞”的賓語;“蓋”句首發語詞,其前B處斷開;“者……也”,判斷句式,EF斷開。故選BEF。【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理解文言一詞多義現象的能力。A.錯誤。動詞,勇氣進取;形容詞作狀語,意志堅決地。句意:對天下事勇于進取。/意志堅決地進取。B.正確。生病;感到痛苦。句意:漸漸衰老而且生病。/挨凍受餓雖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但違背自己意志(則會導致)身心都感到痛苦。C.正確。D.正確。小,少。形容微不足道;情意深摯。句意:卻只是謀求微不足道的養生?/感謝你對我的誠心和關懷。故選A。【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還表達了兩人的友情”錯,由原文“達甫年未五十,道之行不行未可知,縱不得于今,亦當有以見于后,而區區攝生之謀哉?與向所聞于達甫者頗大異”可知,應該是表達作者對莊達甫功名態度變化的惋惜。故選A。【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茍”,如果;“遇”,得志;“異”,改變;“自安”,使自己安適。(2)“輟飧饕”,停止吃飯;“勞”,慰勞;“暇”,空閑;“蕃”,使繁盛。【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藝術手法的能力。運用類比來說理。由原文“然余竊嘗論國家之用人也,如臾樹、扁鵲之蓄百藥焉,取之必擇其地,聚之必當其時,儲之必備其物。一旦有用,出之籠中而不匱為者,其求預也。事方其急而號之山澤之間,其捆載而來者,必柴胡、桔梗也,人參、紫芝、丹砂、石乳,未有能致者焉,人參、紫芝、丹砂、石乳之用,而投以柴胡、桔梗,其不足以愈病而速之死也明甚。見柴胡、桔梗之不足以愈病,而以為天下之藥皆若是,其惑豈細耶”可知,材料一以醫生儲藥、用藥分別類比國家儲備、使用人才,批評了朝廷用人失當的現象。由原文“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可知,材料二把郭橐駝的“養樹術”(種樹之道)類比為官者的“養人術”(治民之道),委婉含蓄地說明順民之性以養民的道理。參考譯文:材料一:起初我看見達甫的自畫像,選取杜甫詩句命名為《看劍引杯》,當時達甫正當壯年,對天下事勇于進取,對問題進行評議討論情緒激昂,豪氣在眉目間顯現出來。到現在十八九年了,屢次科舉考試都不利,漸漸衰老而且生病,憑借孝順親長、廉能正直、德行方正被推舉,官吏想因此征召任用他,他堅決推辭不赴命,于是不再參加進士科考試。而改為畫畫,畫名叫《攝山采藥》。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我說:“達甫大概無意于俗世了吧?”我聽了懷疑這件事。古代的君子,積極追求以天下憂樂為憂樂的原因,確實因為有政治理想在心中。政治理想如果存在心中,不因為得志或不得志而改變自己的志向,又不應該因為自身的衰老而有使自己安適的想法。達甫年齡不到五十,政治理想實現不實現不可知,即使在當今不能實現,也應當有在以后實現的可能,卻只是謀求微不足道的養生?這與以前從達甫那里聽到的大不相同。然而我私下里曾經評論國家選用人才,就像臾樹、扁鵲儲存百藥一樣,選取藥材一定在合適的地點,聚集藥材一定在恰當的時間,儲存藥材必定準備充足。一旦需要用到,把藥材從藥籠中取出也不會匱乏,這求的是預先準備。如果事情正緊急而在山林野澤發出命令(采藥),那么成捆綁帶回來的藥材,必定是柴胡、桔梗,像人參、紫芝、丹砂、石乳,未必有能采到的,要用人參、紫芝、丹砂、石乳治的病,卻用柴胡、桔梗,它不能夠用來治愈疾病反而會加速死亡,這是很明顯的。看到柴胡、桔梗不能夠用來治愈疾病,而認為全天下的藥材都像這樣,這種疑惑難道小嗎?像這樣的人連當庸醫的資格都沒有,卻煞有介事承擔國家大事,任用或黜退天下的讀書人,自以為得到了天下賢才。世上有臾樹、扁鵲,難道就不為此而深深憂慮嗎?我又懷疑地認為達甫的意思或許出自這里。然而我聽聞古代的有道之士,大概有注重養護他們的精神而輕視天下的人,是我不曾向他們學習過的,達甫或許聽說過這樣的人吧?我為這件事寫序文,姑且拿這件事詢問達甫。材料二:問的人說:“把你種樹的方法,移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嗎?”橐駝說:“我只知道種樹罷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職業。但是我住在鄉里,看見那些做官的人喜好多發政令,好像是很愛(百姓),但到頭來給他們造成了災難。早晚那些小吏(都)跑來大喊:‘長官命令,催促你們耕地,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獲,早早地煮繭抽絲,早早地織你們的布,養育你們的小孩,喂養好你們的雞和豬。’一會兒打鼓聚攏鄉民,一會兒敲梆子召集大家。我們小民停止吃飯來慰勞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們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所以我們困苦并且疲倦。像這樣(治民反而擾民)的官,與干我這一行的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問的人說:“啊,不也是很好嗎!我問種樹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于是)記載這件事(把它)作為官吏們的鑒戒。(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宋]姜夔人繞湘皋月墜時。斜橫花樹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誰知?東風冷,香遠茜裙歸。鷗去昔游非。遙憐花可可,夢依依。九疑云杳斷魂啼①。相思血,都沁綠筠②枝。〖備注〗①斷魂啼:據任昉《述異記》,帝舜南巡,死于九疑山并葬于此。其二妃娥皇、女英聞訊奔喪,痛哭于湘水之濱,傳說他們的眼淚染竹而成斑。后二人投湘水而死。②綠筠:翠綠的竹子。15.下列對這首古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二句中的“斜橫”,化用林逋《山園小梅·其一》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從姿態上展現梅花的嫻靜。B.“一春幽事有誰知”一句,因景生情,將梅花擬人化為深閨中的女子,流露出閨中人因心事無處敘說的幽怨。C.“東風冷,香遠茜裙歸”兩句,由物及人,其中“茜裙”,原意是紅色的裙子,代指女郎,此處暗喻紅梅花瓣。D.全詞從詠紅梅入手,但又不拘泥于純粹寫“梅”,寫梅寫人,梅竹相映,含蘊空靈,意境深遠,收放自如。16.陳書良在《姜白石詞箋注》中提到:“此詞后三句似偏離寫梅,然佳處正在于此。”結合詞句,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答案】15.B16.①此詞后三句的寫作對象從梅花轉換成綠竹,給人偏離寫梅之感。②后三句詞人妙用典故,將原屬于竹的湘妃淚盡的典故寫入詞中,以竹之紅斑比梅之紅花,含蓄表露詞人對心上人的相思之情。③“沁”的意思是滲透,相思的血淚浸染了綠竹,并與上片的“浸”字相呼應,看似偏離寫梅,實則緊緊圍繞梅花。【解析】【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B.“將梅花擬人化為深閨中的女子”錯,并非指深閨女子,而是詞人借梅花表達自己的心事無從敘說。故選B。【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①表面上,后三句偏離全詞吟詠對象的“紅梅”,轉而寫“綠筠”,即綠竹,故有“似偏離寫梅”之感。②后三句巧妙運用典故,用“娥皇、女英二妃淚濺竹而成斑”的典故,將“梅之紅花”比作“竹之紅斑”,含蓄地借娥皇、女英二妃思君,表露詞人對心上人的相思。③錘煉字詞,如“沁”字,意思是滲透,“相思血,都沁綠筠枝”,意即相思的血淚染透了綠竹,同時,與上片的“浸愁漪”相呼應,小小的紅梅,浸滿了憂愁的漣漪,也如血淚般染透了綠竹。綜上,后三句看似偏離寫梅,實則緊緊圍繞梅花,且“佳處正在于此”。(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望海潮》中極力描寫杭州風物,“_______________”寫錢塘江大潮壯闊,“_______________”寫百姓笑逐顏開。(2)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表明自己對于生死壽命的觀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們常用“青眼相加”表示對人喜歡或尊敬,“青眼”的故事源自阮籍。古代文人也常常借用這個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如黃庭堅《登快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怒濤卷霜雪嬉嬉釣叟蓮娃(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3)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啟用數字人技術,讓吉祥物蒙古彩娃“安達”和“賽努”①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再次引發人們對數字人的關注,通過文化賦能實現了數字人的“內外兼修”。激發數字人潛力,要厚植文化內涵,讓角色形象有“顏”、有“腦”、更有“魂”。以“敦煌飛天”為藍本打造的虛擬數字人“天妤”出演的系列短劇《千壁尋蹤》令觀眾領略到瀕臨失傳的巾舞、“反彈琵琶”的絕活、圍棋文化的深邃。數字人的開發,不應滿足于傳統文化的簡單呈現,還要與傳統文化建立深度連接。中華書局通過數字資源,將蘇東坡②的人生歷程與廣博浩瀚的精神世界置入“蘇東坡數字大腦”中,為其“凝神”。激發數字人潛力,要善于從文化寶庫中汲取靈感,精心設計形象。隨著技術進步,數字人在形象、動作、語言、思維等方面愈發逼真,體現出越來越強的科技屬性。另一方面,數字人又是文化的產物,要想避免③,讓觀眾眼前一亮,其形象必須具有鮮明的文化辨識度。激發數字人潛力,要注重情感表達,發揮潛移默化的價值引導作用。(1)未來,在人機交互過程中,數字人應更有溫度,貼近人類的情感世界,(2)這不僅取決于技術,也取決于數字人的文化設定與其接受的文化訓練、文化熏陶。(3)數字人“少年李白”,以18到24歲求學時期的李白為藍本,(4)展現意氣風發、灑脫豪邁,傳遞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5)數字人不僅能以情動人,更能傳播知識,在引發心靈共鳴中傳導正向價值。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下列各項中的引號和文中劃波浪線句子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他(阿Q)反而覺得輕松些,而且“忘卻”這一件祖傳的寶貝也發生了效力。B.“丹青能寫此,千載尚傳觀”,偉大時代的風景是充滿史詩性和現代感的風景。C.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D.葛洪以太陽落入地平線時呈現出“橫破鏡”的狀態這一事實為依據,證明蓋天說是錯誤的。20.文中(1)~(5)句中,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第_____處,修改為:______第____處,修改為:______【答案】18.①活靈活現②跌宕起伏③千篇一律19.D20.(4)展現意氣風發、灑脫豪邁的人物氣質(5)數字人不僅能傳播知識,更能以情動人,在引發心靈共鳴中傳導正向價值【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語境形容數字人技術讓吉祥物呈現得更加生動逼真,可用:活靈活現。活靈活現,形容非常生動逼真,使人好像親眼看到一樣。②語境形容蘇東坡的人生經歷起伏不順,可用:跌宕起伏。跌宕起伏,形容實物多變,不穩定。③語境指數字人形式的單一化,可用:千篇一律。千篇一律,泛指事物只有一種形式,沒有變化。【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原句和D選項引號都表示特定稱謂。A.表強調;B.表引用;C.表諷刺。故選D。【2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第(4)處,“展現意氣風發、灑脫豪邁”缺少賓語中心語,改為“展現意氣風發、灑脫豪邁的人物氣質”。第(5)處,語序不當,“不僅……更”是遞進關系,“傳播知識”是數字人的基本功能,改為“數字人不僅能傳播知識,更能以情動人”。(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固態電池技術是一種能源儲存的新技術。①,固態電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也遠超傳統鋰電池。能量密度是指單位體積或單位質量內能量的儲存量。對于電子設備的續航能力至關重要。手機、電動車等電子設備在使用固態電池后,可以延長續航時間,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固態電池還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在鋰電池使用了一段時間后,電池容量會逐漸降低,人們需頻繁地更換電池。而固態電池采用了穩定的材料,延長了電池的使用壽命。固態電池技術的發展還可以為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和風能等,它們的能源輸出具有波動性,無法時刻滿足人們的需求。而利用固態電池作為能源儲存裝置,②,并在需要時釋放出來,以滿足人們的能源需求。③。在醫療領域,固態電池可以用于生物醫學器械的能源供應。在航空航天領域,固態電池可以為無人機、衛星和航天器等提供高效、可靠的能源支持。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請根據材料內容,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客戶經理工作計劃(20篇)
- 福建海滄一中新中式展示區方案設計
- 全國河大音像版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五節《數據圖表的應用》教學設計
- 大學畢業生自我鑒定范文新(20篇)
- “我是接班人”看見春天感悟總結(4篇)
- 小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豐收的果園教案設計
-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總結1000字(10篇)
- 小學新學期美術老師教學工作計劃(3篇)
- 我的青春歲月演講稿(20篇)
- 四年級信息技術下冊 制作詩集封面教學設計 閩教版
- 河南省建筑工程定額說明和計算規則
- ICICLE之禾陳列調研
- GB/T 42172-2022精油產品標簽標識通則
- 課程思政教學展示-空巢老人學與思
- 專職消防員及消防文員報名登記表
- 染料甲基橙的制備
- 熱烈歡迎領導蒞臨指導ppt模板
- 新版母嬰保健法律制度
- 幸福比優秀更重要
- 磨床設備點檢表
- TWSJD 002-2019 醫用清洗劑衛生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