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2第九單元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單元高效整合教師用書含解析北師大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2第九單元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單元高效整合教師用書含解析北師大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2第九單元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單元高效整合教師用書含解析北師大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2第九單元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單元高效整合教師用書含解析北師大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九單元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整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縱向梳理]一、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三大經濟政策重商主義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階段16-18世紀18世紀末-20世紀20年頭20世紀30-70年頭核心內容發展工商業,激勵對外貿易,多儲備金銀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政府從信貸、投資、生產、銷售等方面干預經濟實踐措施激勵建立手工工場,拓展海外貿易,主動搶占殖民地資本家自由經營,消退關稅壁壘加強對經濟的宏觀管理,政府干脆投資高風險工業,不同程度地推行國有化政策興衰緣由適應了封建統治者富國強兵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須要,但不利于機器大工業的經營為私營企業的發展消退了障礙,自由資本主義盛極一時,但無法調整企業間的無政府狀態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規模經營和良性發展,但無法克服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沖突影響加速資本原始積累,促進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加緊殖民擴張和貿易爭奪加速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加緊對商品市場、原料和投資場所的爭奪,促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推動戰后資本主義各國經濟的飛速增長[對點訓練]1.(2024·河南八市聯考)1933年,德國推行“四年安排”,挪威社會民主黨派起先采納“安排”一詞,英國政府部分官員組織了一個不分黨派的智囊團體,稱作“政經安排會”。這表明()A.安排經濟體制成為共識B.國家干預經濟漸成為共識C.經濟危機漸漸得到緩解D.各國接連推行法西斯體制B[安排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蘇聯的經濟體制,材料中各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實行經濟安排,但都不是建立安排經濟體制,故A項錯誤;各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中實行安排指導,反映出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故B項正確;材料僅體現各國在1933年制訂經濟安排,沒有介紹其效果,故C項錯誤;對經濟實行安排指導不屬于法西斯專制體制,故D項錯誤。]二、蘇俄(聯)對經濟體制的探究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十月革命后,蘇俄布爾什維克黨依據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懷著革命浪漫主義情懷,希望干脆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由于忽視了蘇俄落后的國情,最終造成嚴峻的經濟、政治危機,最終被迫走上了間接過渡的道路。2.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的特點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引入市場機制,復原并運用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價值規律等一向被看作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其本質的目的是發展生產力,以便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在此基礎上漸漸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3.斯大林體制(1)實行農業全盤集體化,不僅殲滅了“富農”,而且殲滅了全體小生產者——農夫,剝奪了農夫的土地、農具、牲口,剝奪了農夫生產經營的獨立自主權。(2)取消市場機制,實行指令性安排,實行超高速度的重工業化、軍事工業化。這種做法使蘇聯成為軍事強國,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費品的嚴峻短缺。(3)貫徹“階級斗爭尖銳化理論”,加強專政,在國內實施大規模鎮壓。結果在20世紀30年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軍事動員型的安排經濟體制,這就是斯大林模式。[對點訓練]2.1921年蘇俄新經濟政策實行租讓制后,最初出租企業的租金采納實物形式。用生產出來的產品償付,后來則大部分采納貨幣形式支付。這一支付形式的改變()A.加重了企業的經濟負擔B.旨在排擠私人獨占企業C.促進了工農業經濟溝通D.進一步活躍了商品市場D[依據所學學問可知,新經濟政策促進蘇俄國內經濟的復原與發展,復原私人企業等措施促進了企業的發展,故A項錯誤;新經濟政策中提出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企業照舊歸國家全部,中小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未排擠私人獨占企業,故B項錯誤;材料主要圍繞企業的交租方式,未涉及農業,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租金從“實物形式”到“貨幣形式”,可知利用商品貨幣關系,重視市場和商品經濟,故D項正確。][中外關聯]20世紀世界三大經濟體制調整的比較蘇俄(聯)新經濟政策美國羅斯福新政中國改革開放不同點背景國內外敵人的進攻被粉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經過時,一些地方發生叛亂美國遭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階級沖突尖銳,經濟受損嚴峻“文化大革命”剛結束,國家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工作重心亟待轉移內容以農業為核心,涉及工業、流通、安排等領域以工業為核心,涉及金融、工業、農業、社會福利等領域先農業后工業,全面改革特點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擴大生產國家干預經濟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環節,解放生產力,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用改善了工農聯盟,生產得到復原與發展,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社會生產力得到復原,遏制了法西斯勢力,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相同點(1)都是各國在較為困難的狀況下實施的(2)都是為了促進經濟的復原和發展;都注意調整生產關系,且符合當時各國的實際須要(3)都取得了肯定的成效[對點訓練]3.(2024·山西晉城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9年10月1日,蘇聯政府批準了70個有關外國的技術救濟和技術詢問的協議,其中24個協議在冶金和金屬加工工業,55個合同是與美國和德國的商號簽訂的。如蘇聯同福特公司簽訂的關于為在諾夫哥羅德建設汽車工廠的詢問和供應設備的合同;美國勃蘭德塔商行(幫助改造莫斯科汽車廠)和馬基商行(設計和建立馬格尼托格爾冶金聯合企業)等都在蘇聯投資設廠。——摘編自曹廣金《論1929—1933年經濟危機對蘇美關系的影響》材料二1978年鄧小平訪問松下電器公司以后,松下電器起先在中國投資。12月18日,可口可樂與中國糧油集團簽署了一份合同,獲準向中國出售第一批瓶裝可口可樂,在新中國成立后絕跡了30年的可口可樂重返中國……12月19日,位于西雅圖的波音飛機制造公司宣布,中國將歷史性地引進3架波音747客機。……1984年,德國大眾汽車就起先進入中國市場。大眾汽車是第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國際汽車制造商之一。——摘編自《改革開放初期進入中國的知名外企》(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蘇聯與外國簽訂技術救濟和詢問的背景。(10分)(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對比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引進國外企業與蘇聯引進外國技術救濟和詢問的共同點,并說明其不同的結果。(15分)[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一“有關外國的技術救濟和技術詢問的協議”以及1921年實現新經濟政策從蘇聯工業化以及西方須要打開市場角度回答。第(2)問,第一小問共同點從經濟發展任務、技術引進以及市場開放性等回答;其次小問不同結果從蘇聯工業化實現后停止引進,中國則是不斷引進并推動改革開放實施。[答案](1)新經濟政策時期的租讓制奠定了合作的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