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行業綠色建筑節能評估方案TOC\o"1-2"\h\u27467第1章綠色建筑概述 354231.1綠色建筑的定義與發展 3327291.1.1定義 368611.1.2發展 4156891.2綠色建筑的核心要素 4120981.2.1節能 4293741.2.2環保 4110121.2.3健康舒適 4197621.2.4智能化 4194831.2.5可持續發展 429971.2.6綠色生態 44566第2章節能評估指標體系 57272.1能耗指標 5284412.1.1建筑總能耗 5205302.1.2分項能耗指標 5205352.1.3單位面積能耗指標 5264762.2節能效率指標 562552.2.1供暖空調系統能效比 5113112.2.2照明系統能效比 573042.2.3建筑圍護結構熱工功能指標 5104642.3環境影響指標 528522.3.1二氧化碳排放量 5123222.3.2生態足跡 5309062.3.3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得分 6264742.3.4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613406第3章建筑設計階段的節能評估 6274363.1建筑選址與規劃 6296233.1.1環境分析 63573.1.2用地評價 661113.1.3綠色交通規劃 6137153.1.4遮陽與通風設計 666533.2建筑體型與朝向 6208293.2.1建筑體型 6260643.2.2建筑朝向 6326263.2.3體形系數 6229243.3建筑圍護結構設計 647143.3.1墻體保溫設計 676133.3.2門窗節能設計 7306393.3.3屋面與地面保溫設計 7238113.3.4被動式太陽能設計 7242523.3.5遮陽設施設計 7253143.3.6建筑綠化設計 77982第4章建筑材料與設備的節能評估 787104.1節能建筑材料的選擇 7318644.1.1墻體保溫材料 7260214.1.2門窗材料 772364.1.3屋面和地面保溫材料 7201944.2高效節能設備的應用 7278434.2.1供暖設備 716354.2.2空調設備 8251994.2.3照明設備 829324.3可再生能源利用 8289554.3.1太陽能利用 854874.3.2地熱能利用 85804.3.3風能和生物質能利用 824903第5章建筑室內環境品質評估 8314705.1室內空氣質量 8215925.1.1評估指標 8137365.1.2評估方法 8263645.2光環境與視覺舒適度 9146935.2.1評估指標 972755.2.2評估方法 9318115.3聲環境與室內噪聲 9150875.3.1評估指標 9147215.3.2評估方法 920089第6章建筑能效模擬與優化 9236026.1能效模擬方法與工具 943756.1.1能效模擬方法 9195626.1.2能效模擬工具 10286356.2建筑能耗預測與優化 1069086.2.1建筑能耗預測 10225746.2.2建筑能耗優化 10102446.3節能策略與措施 1163226.3.1節能策略 117126.3.2節能措施 1114866第7章建筑施工階段的節能管理 11301467.1施工過程節能措施 1160037.1.1施工工藝優化 1119977.1.2施工材料管理 11315967.1.3施工人員培訓 11173437.2施工現場環境管理 11280687.2.1環境保護措施 11250977.2.2綠色施工 12323997.2.3施工現場綠化 1230837.3施工能源消耗監測 1225287.3.1能源消耗數據采集 12284707.3.2能源消耗分析 12280677.3.3節能措施評估與優化 12179867.3.4能源消耗公示 1225377第8章建筑運行維護階段的節能評估 12289228.1運行維護策略制定 12204828.1.1確定運行維護目標 12141808.1.2制定運行維護計劃 12228478.1.3建立運行維護制度 12315828.2能耗監測與數據分析 1338108.2.1能耗監測系統建設 13296648.2.2能耗數據分析 13324358.2.3能耗預警與優化 13101138.3能效提升與改造 13115738.3.1設備更新與升級 13184188.3.2優化運行參數 13121938.3.3建筑圍護結構改造 13242068.3.4利用可再生能源 13140298.3.5智能化控制系統應用 1331279第9章綠色建筑評價體系與認證 1366789.1國內外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概述 13207159.1.1國內綠色建筑評價體系 13109489.1.2國外綠色建筑評價體系 1472639.2綠色建筑評價方法與流程 1470549.2.1評價方法 14280839.2.2評價流程 14258839.3綠色建筑認證與標識 14242029.3.1認證 1460739.3.2標識 1528263第10章案例分析與啟示 151936110.1國內綠色建筑案例 15623010.1.1案例一:某城市綠色生態住宅區 151139010.1.2案例二:某綠色辦公建筑 151916810.2國外綠色建筑案例 151691810.2.1案例一:某發達國家綠色建筑 153188810.2.2案例二:某發展中國家綠色建筑 162643310.3綠色建筑節能評估的啟示與展望 16第1章綠色建筑概述1.1綠色建筑的定義與發展1.1.1定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設計、施工、運營、維護、拆除等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能源,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1.1.2發展綠色建筑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各國紛紛開始關注綠色建筑的發展。在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近30年的摸索與實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國家政策對綠色建筑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綠色建筑逐漸成為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1.2綠色建筑的核心要素1.2.1節能節能是綠色建筑的核心要素之一,主要通過優化建筑設計、選用高功能建筑材料、采用先進的節能技術和設備等措施,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2.2環保環保要求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包括減少建筑廢棄物、選用環保材料、降低施工噪聲和揚塵等。1.2.3健康舒適綠色建筑注重室內空氣質量、水質、聲環境、光環境等方面的優化,為用戶提供健康、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1.2.4智能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實現建筑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建筑運營效率,降低能源消耗。1.2.5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強調在滿足當前需求的基礎上,不損害后代滿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者的協調發展。1.2.6綠色生態綠色建筑倡導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生物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通過以上核心要素的實施,綠色建筑在實現節能降耗、環保減排的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高品質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推動了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第2章節能評估指標體系2.1能耗指標2.1.1建筑總能耗建筑總能耗指建筑在全年內因供暖、空調、照明、動力及生活熱水等用能系統所消耗的能源總量。該指標用于衡量建筑的整體能源消耗水平。2.1.2分項能耗指標分項能耗指標包括供暖能耗、空調能耗、照明能耗、動力能耗及生活熱水能耗等。這些指標有助于分析各項能耗在總能耗中所占比例,為節能改進提供依據。2.1.3單位面積能耗指標單位面積能耗指標是指建筑總能耗與建筑面積的比值。該指標可反映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便于不同建筑之間進行比較。2.2節能效率指標2.2.1供暖空調系統能效比供暖空調系統能效比是指供暖空調系統在單位時間內提供的冷熱量與消耗的電能之比。該指標用于評估供暖空調系統的節能功能。2.2.2照明系統能效比照明系統能效比是指照明系統在單位時間內提供的光通量與消耗的電能之比。該指標可衡量照明系統的節能效果。2.2.3建筑圍護結構熱工功能指標建筑圍護結構熱工功能指標包括傳熱系數、熱阻等參數。這些指標用于評估建筑圍護結構對節能的貢獻程度。2.3環境影響指標2.3.1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指建筑能耗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該指標有助于評估建筑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2.3.2生態足跡生態足跡是指建筑占用和消耗自然資源、產生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程度。該指標從生態學角度評價建筑的環保功能。2.3.3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得分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得分是根據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建筑在設計、施工、運營等階段的環境影響進行綜合評價的得分。該指標可用于衡量建筑的整體綠色功能。2.3.4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是指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的比率。該指標反映建筑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水平。第3章建筑設計階段的節能評估3.1建筑選址與規劃3.1.1環境分析在建筑選址階段,應對周邊環境進行綜合分析,包括氣候條件、地理環境、資源分布等方面,以評估其對建筑節能的影響。3.1.2用地評價根據地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類型等因素,評估用地的節能潛力,為建筑規劃提供依據。3.1.3綠色交通規劃合理規劃建筑內外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減少私家車出行,降低能耗。3.1.4遮陽與通風設計充分考慮建筑物的遮陽和通風需求,降低空調和供暖能耗。3.2建筑體型與朝向3.2.1建筑體型優化建筑體型,減少外墻面積,降低建筑外表面的熱量損失。3.2.2建筑朝向根據當地氣候特點,選擇合適的建筑朝向,提高建筑物的日照率和采光效果,降低能耗。3.2.3體形系數合理控制建筑體形系數,降低建筑能耗。3.3建筑圍護結構設計3.3.1墻體保溫設計選擇合適的保溫材料,提高墻體的保溫功能,降低熱量傳遞損失。3.3.2門窗節能設計采用高功能的門窗材料,提高門窗的氣密性、水密性和抗風壓功能,減少能量損失。3.3.3屋面與地面保溫設計優化屋面和地面的保溫設計,降低熱量傳遞損失。3.3.4被動式太陽能設計利用建筑圍護結構,實現對太陽輻射能的被動利用,降低建筑能耗。3.3.5遮陽設施設計合理設計建筑遮陽設施,減少夏季陽光直射,降低空調能耗。3.3.6建筑綠化設計充分利用建筑空間進行綠化,提高建筑環境的生態功能,降低建筑能耗。第4章建筑材料與設備的節能評估4.1節能建筑材料的選擇4.1.1墻體保溫材料在選擇墻體保溫材料時,應優先考慮材料的熱導率、保溫功能、防火功能及環保功能。推薦使用以下幾類保溫材料:無機保溫材料(如巖棉、玻璃棉等)、有機保溫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硬質聚氨酯泡沫等)及復合型保溫材料(如膠粉聚苯顆粒保溫漿料等)。4.1.2門窗材料門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選用節能門窗材料。應選用斷橋鋁合金、塑鋼、木材等低熱導率材料,并采用雙層中空玻璃,以降低傳熱系數,提高保溫功能。4.1.3屋面和地面保溫材料屋面和地面保溫材料的選擇原則與墻體保溫材料相似。推薦使用擠塑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等高效保溫材料,以提高保溫功能,降低熱損失。4.2高效節能設備的應用4.2.1供暖設備供暖設備應選用高效節能、低排放的設備,如燃氣壁掛爐、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等。同時采用分戶計量、分室調控的方式,提高供暖系統的運行效率。4.2.2空調設備空調設備應選用能效比高、制冷劑環保的變頻空調,并可根據建筑負荷需求進行智能調控,降低能耗。4.2.3照明設備照明設備選用LED光源,具有高效、節能、壽命長、環保等優點。同時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實現照明的分區、分時控制,降低能耗。4.3可再生能源利用4.3.1太陽能利用在建筑中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光伏板,利用太陽能為建筑提供熱水和電力。同時合理設計太陽能熱水系統和光伏系統的容量和配置,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4.3.2地熱能利用利用地熱能為建筑供暖和制冷,選用地源熱泵等設備,實現高效、環保的能源利用。4.3.3風能和生物質能利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考慮風能和生物質能的利用。如安裝小型風力發電設備為建筑供電,利用生物質鍋爐供暖等。通過多種可再生能源的互補利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第5章建筑室內環境品質評估5.1室內空氣質量5.1.1評估指標本節主要對室內空氣質量進行評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二氧化碳(CO2)濃度、甲醛濃度、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濃度、顆粒物(PM2.5、PM10)濃度等。5.1.2評估方法(1)采用室內空氣質量監測設備,對上述指標進行實時監測;(2)根據我國相關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對比分析監測數據,評估室內空氣質量是否達標;(3)針對不達標的指標,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5.2光環境與視覺舒適度5.2.1評估指標本節主要對光環境與視覺舒適度進行評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光照度、照度均勻度、顯色指數、色溫等。5.2.2評估方法(1)采用光環境測試儀器,對上述指標進行現場測量;(2)根據我國相關光環境標準,對比分析測量數據,評估光環境是否滿足要求;(3)結合視覺舒適度,對光環境進行綜合評價,并提出改善建議。5.3聲環境與室內噪聲5.3.1評估指標本節主要對聲環境與室內噪聲進行評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室內噪聲級、噪聲頻譜、聲壓級等。5.3.2評估方法(1)采用噪聲監測設備,對上述指標進行實時監測;(2)根據我國相關室內噪聲標準,對比分析監測數據,評估室內噪聲是否達標;(3)針對不達標的噪聲源,提出相應的降噪措施。注意:本章節內容僅涉及室內環境品質評估,未包含室外環境品質評估。在實際評估過程中,可根據項目需求對室外環境品質進行相應評估。第6章建筑能效模擬與優化6.1能效模擬方法與工具6.1.1能效模擬方法建筑能效模擬是通過模擬計算建筑能耗,評估建筑能耗功能的一種方法。本章主要介紹以下幾種能效模擬方法:(1)穩態模擬法:通過簡化計算模型,將建筑能耗分為供暖、空調、照明、設備等部分,進行逐時或逐日能耗計算。(2)動態模擬法:考慮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的熱交換、室內外溫度變化、太陽輻射等因素,對建筑能耗進行實時動態模擬。(3)模型預測控制法:結合建筑能耗模型和預測控制算法,對建筑能耗進行預測和優化。6.1.2能效模擬工具目前國內外廣泛應用的建筑能效模擬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EnergyPlus:美國能源部開發的一款綜合功能源模擬軟件,適用于各種建筑類型的能耗模擬。(2)DOE2:美國能源部開發的另一款能耗模擬軟件,主要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分析。(3)Ecotect:英國SquareOne公司開發的一款建筑環境分析軟件,可進行日照、采光、通風等模擬。(4)GreenBuildingStudio:美國Autodesk公司開發的一款在線建筑能效分析工具,適用于概念設計和初步設計階段。6.2建筑能耗預測與優化6.2.1建筑能耗預測建筑能耗預測是根據建筑物的設計參數、使用需求、氣候條件等因素,預測建筑物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能耗需求。預測方法包括:(1)時間序列分析法:根據歷史能耗數據,建立時間序列模型,預測未來能耗。(2)機器學習方法:通過訓練歷史數據,建立能耗預測模型,提高預測精度。(3)神經網絡方法:利用神經網絡強大的非線性擬合能力,對建筑能耗進行預測。6.2.2建筑能耗優化建筑能耗優化是在預測能耗的基礎上,結合節能策略與措施,降低建筑能耗。優化方法包括:(1)優化設計參數:調整建筑物的朝向、開窗面積、保溫隔熱功能等設計參數,降低能耗。(2)優化運行策略:調整供暖、空調、照明等設備的運行策略,實現能耗優化。(3)優化能源系統:采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6.3節能策略與措施6.3.1節能策略(1)提高建筑圍護結構功能:加強保溫隔熱,降低傳熱系數,減少能耗。(2)優化建筑布局:合理利用自然光照、通風,降低照明和空調能耗。(3)采用高效設備:選用高效節能的供暖、空調、照明等設備,降低能耗。(4)可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傳統能源消耗。6.3.2節能措施(1)政策法規:制定建筑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引導建筑行業節能發展。(2)技術創新:研究開發新型節能材料、設備和技術,提高建筑能效。(3)教育培訓:加強建筑行業從業人員的節能培訓,提高節能意識。(4)節能監管:建立健全建筑能耗監測體系,加強對建筑能耗的監管與評估。第7章建筑施工階段的節能管理7.1施工過程節能措施7.1.1施工工藝優化在建筑施工階段,應優化施工工藝,采用先進的節能施工技術,降低能源消耗。具體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施工流程,減少作業交叉和返工現象;提高施工機械設備的作業效率,降低單位工程能耗。7.1.2施工材料管理加強施工材料的管理,選用高功能、低能耗的材料。合理利用廢棄物資源,推廣綠色建筑材料,降低建筑材料在生產、運輸、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7.1.3施工人員培訓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節能培訓,提高施工人員的節能意識,保證施工過程中的節能措施得到有效執行。7.2施工現場環境管理7.2.1環境保護措施制定施工現場環境保護制度,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揚塵、噪聲、廢水等污染物的治理,保證施工現場環境達標。7.2.2綠色施工推廣綠色施工理念,實施綠色施工措施,如采用環保型施工設備、提高施工用水循環利用率、降低施工廢棄物排放等。7.2.3施工現場綠化加大施工現場綠化力度,提高綠化覆蓋率,降低施工現場的“熱島效應”。7.3施工能源消耗監測7.3.1能源消耗數據采集建立施工能源消耗數據采集系統,實時監測施工現場的能源消耗情況,為節能管理提供數據支持。7.3.2能源消耗分析對采集到的能源消耗數據進行分析,找出能源消耗的規律和潛在問題,為制定針對性的節能措施提供依據。7.3.3節能措施評估與優化根據能源消耗分析結果,評估現有節能措施的效果,及時調整和優化節能措施,提高施工階段的節能效率。7.3.4能源消耗公示定期公示施工現場的能源消耗情況,提高施工單位的節能意識,推動施工節能工作的深入開展。第8章建筑運行維護階段的節能評估8.1運行維護策略制定8.1.1確定運行維護目標在建筑運行維護階段,首先應明確節能目標,包括降低能耗、提高能效、減少碳排放等。結合建筑特點和使用需求,制定合理的運行維護策略。8.1.2制定運行維護計劃根據建筑運行維護目標,制定詳細的運行維護計劃,包括維護周期、維護內容、維護人員等。保證建筑設施設備處于良好運行狀態,降低能耗。8.1.3建立運行維護制度建立完善的運行維護制度,包括設備操作規程、維護保養規程、能源管理制度等,保證運行維護工作的有序進行。8.2能耗監測與數據分析8.2.1能耗監測系統建設建立能耗監測系統,對建筑運行過程中的能耗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傳輸和存儲。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8.2.2能耗數據分析對能耗數據進行定期分析,包括能耗總量、分項能耗、能耗強度等,找出能耗較高的環節,為能效提升提供依據。8.2.3能耗預警與優化根據能耗數據分析結果,建立能耗預警機制,提前發覺潛在能耗問題,制定優化措施,降低能耗。8.3能效提升與改造8.3.1設備更新與升級針對能耗較高的設備,進行更新與升級,選用高效節能設備,降低能耗。8.3.2優化運行參數根據能耗監測與數據分析結果,調整設備運行參數,實現能耗優化。8.3.3建筑圍護結構改造對建筑圍護結構進行改造,提高保溫隔熱功能,降低空調、供暖等能耗。8.3.4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傳統能源消耗。8.3.5智能化控制系統應用應用智能化控制系統,實現建筑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運行,提高能效。通過以上措施,對建筑運行維護階段的節能進行評估,為建筑行業的綠色建筑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第9章綠色建筑評價體系與認證9.1國內外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概述9.1.1國內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我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主要參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該標準從節能、環保、舒適、經濟四個方面對建筑進行綜合評價。還有《綠色建筑評價細則》等相關文件,對綠色建筑評價進行具體指導。9.1.2國外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國外綠色建筑評價體系主要有美國的LEED(Leadershipi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sign)認證、英國的BREEAM(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EnvironmentalAssessmentMethod)認證、德國的DGNB認證等。這些評價體系從能源消耗、碳排放、室內環境質量、生態保護等方面對建筑進行評估。9.2綠色建筑評價方法與流程9.2.1評價方法綠色建筑評價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指標體系法:構建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對建筑項目進行量化評分。(2)專家評審法: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建筑項目進行綜合評價。(3)模擬分析法:利用計算機模擬軟件,對建筑的能耗、室內環境等進行模擬分析。9.2.2評價流程綠色建筑評價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1)項目申報:建筑項目單位提交綠色建筑評價申請。(2)資料審查:評價機構對申報資料進行審查,確認是否符合評價條件。(3)現場評價:評價機構組織專家對建筑項目進行現場評價。(4)評價報告:評價機構根據評價結果,編寫綠色建筑評價報告。(5)公示與復議:評價結果在一定范圍內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如有異議,進行復議。9.3綠色建筑認證與標識9.3.1認證綠色建筑認證是對建筑項目綠色功能的官方認可,認證過程主要包括以下環節:(1)申請:建筑項目單位向認證機構提交認證申請。(2)評審:認證機構組織專家對建筑項目進行評審。(3)認證結果:認證機構根據評審結果,頒發綠色建筑認證證書。9.3.2標識綠色建筑標識是綠色建筑評價結果的圖形化表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星級標識:根據評價得分,將綠色建筑分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等。(2)等級標識:根據評價結果,將綠色建筑分為優秀、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摩托車的騎躍技巧與體驗活動考核試卷
- 廚房電器生產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考核試卷
- 木材加工過程中的物料管理優化考核試卷
- 皮革制品修補行業國際標準與認證考核試卷
- 模擬音響電路設計考核試卷
- 紗線疵點分析與防治考核試卷
- 水果種植茬口農業產業國際合作考核試卷
- 紡織品在智能家居環境監測的應用考核試卷
- 洗浴行業服務個性化發展模式探索與應用考核試卷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2024版)解讀 4
- 繪本故事:睡睡鎮
- 【BIM技術在施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研究-以海棠花園項目為例18000字(論文)】
- 舞臺機械及幕布系統
- 鄂爾多斯生態環境職業學院教師招聘考試歷年真題
- 蘇科版八年級數學下冊《二次根式的乘除》評課稿
- 訂單延期交貨的相關處理規定
- 井筒地面預注漿
- 瀘州老窖大學生入職培訓試題三
- Piper疲乏修訂量表附有答案
- 委托采購合同模板 第三方委托采購合同模板(六篇)
- GB/T 4744-2013紡織品防水性能的檢測和評價靜水壓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