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獨山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測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安徽省六安市獨山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測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安徽省六安市獨山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測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安徽省六安市獨山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測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安徽省六安市獨山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測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六安市獨山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測試歷史試題一、單選題1.南開大學杜家驥教授認為,古代國家與近現代國家性質上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具有私屬性,即某姓家族對王朝國家的私領。歷史進入近現代性質的民國時代后,國家成為公眾性的“民國”,鏟除了私屬性及相關制度。這說明中華民國的建立(

)A.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B.激發了群眾的政治參與熱情C.形成了完善的民主制度D.推動了中國政治現代化進程2.秦漢時期由皇帝下發的官文書要先經過丞相公府的復審,當皇帝的詔令不符合制度時,丞相有權進行封駁。如《漢書·王嘉傳》記載:漢哀帝下詔書封寵臣董賢為侯,丞相王嘉認為不妥,就將皇帝的詔令予以退回,哀帝雖大怒,卻只能找別的借口來問責王嘉。這可說明當時的文書制(

)A.取消了皇帝的獨斷權 B.利于規范權力的運行C.提高了國家行政效率 D.引發了君相權力爭奪3.明朝皇帝詔令:“吏部、都察院將來朝官員有廉能超眾者,查實具奏,引至御前,面加獎賞,仍賜宴于禮部。其貪酷異常者,著錦衣衛拏送法司問罪。”這一詔令(

)A.縮小了監察機構的權限 B.適應了強化專制皇權的需要C.杜絕了官場的不正之風 D.提升了中央官員的政治素養4.1981年,英國取消文官事務部,將其職能劃歸財政部和內閣辦公廳;1989年,建立績效工資制,用大量可比可測的績效指標對公務員的業績進行評價。英國政府的這些做法(

)A.提高了文官隊伍的素質 B.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保證了政府決策連續性 D.確保了官員隊伍的廉潔5.如表為唐宋時期關于“名禁”(人名禁忌的回避現象)的記述。名禁現象(

)朝代記述唐代“蔣嚴除太仆卿,以父名卿,固辭,改授太子右衛副率”“馮宿除華州刺史,以父名子華,拜章乞罷,改左散騎常侍景兼集賢殿學士”宋代呂希純“遷著作郎,以父諱(呂希純父名“公著”)不拜,擢起居舍人”A.鞏固了理學正統地位 B.體現了趨吉避兇觀念C.凸顯了以禮入法理念 D.強化了倫理綱常意識6.清代慈溪《慈東童氏家訓》規定,同宗族之人要“貧乏當相,患難當相扶,疾病當相恤,有善當相勸,有過當相戒”,對待佃農則“凡有事當厚之、假貸之、賑恤之;水旱之年,察其所虧諒為折減”。這可以佐證,古代家訓(

)A.彌補了封建律法的缺失B.發揮了教化鄉里的重要功能C.將民間救濟加以規范化D.利用封建倫理束縛個性發展7.康熙親征噶爾丹,中、西兩路各有蒙古精騎萬人參戰,當地居民主動擔任向導,所經之途,“附近眾扎薩克及牧場蒙古率妻子迎獻酒漿、酥酪者沿途環擁”,蒙古各部鞍前馬后,拼力沖殺,輒以所部為軍鋒,效命疆場。據此可知(

)A.八旗子弟戰斗力較強 B.清朝對外政策的有效性C.統一穩定是民心所向 D.統一多民族國家已建立8.努爾哈赤時期,用“中國”、“中國之人”指代明朝及中原漢人;康乾時期“華”、“中國”的概念主體逐漸擴展到包括滿族在內的大清國各民族,而“夷”則專指外國人,特別是西方殖民者。該變化主要表明(

)A.統治者放棄閉關鎖國的政策 B.清朝疆域得到了開拓和鞏固C.清政府面臨嚴重的統治危機 D.政治局勢影響文化觀念變遷9.某同學在對西方歷史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收集了如下的資料。據此推斷,該同學研究的主題最可能是(

)1431年,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法蘭西民族英雄圣女貞德遇難15世紀40年代,歐洲各國紛紛發行本國紙幣1517年,馬丁·路德發布《九十五條論綱》,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1534年,英國《至尊法案》中規定:國王為英國教會的首領,擁有任命教會各種神職和決定教義的權力16世紀,法語成為法國的官方語言A.近代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B.歐洲專制王權的不斷強化C.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D.近代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10.1816年,英國確立金本位制,英鎊依托黃金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構建起“黃金一英鎊”格局。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誕生,國際貨幣體系迎來重大變革,完成了從“黃金一英鎊”到“黃金一美元”的權力交接。基于這一歷史變遷,國際貨幣體系演變的核心邏輯是(

)A.技術進步推動貨幣形態革新 B.經濟實力消長決定貨幣地位更迭C.滿足國家政策調整現實需要 D.國際格局變化決定“雙掛鉤”存續11.鄧子恢在給中央的報告中說:中州幣的發行,“是我主力下半年經費的主要依靠。今年(1948年)下半年經費百分之六十(包括明年單衣)靠發行,明年上半年預算還有半數靠發行來解決。……如沒有這一著,今年的經費將不堪設想”。這表明中州幣的發行(

)A.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有力支持 B.結束了國民政府幣制混亂的局面C.使解放區的生產得到恢復與發展 D.解決了解放區的金融危機12.據《魏書》記載,因瘟疫,曹操下令由政府救助女子年齡在70歲以上的寡居者、12歲以下的孤兒、眼睛手腳殘疾而又無任何家業依靠等弱勢群體,其中年老者終身享受,年幼者要撫養到12歲為止。曹操的這一做法(

)A.提升了基層治理水平 B.維系了大一統政體C.承繼了傳統民本思想 D.旨在保護弱勢群體13.20世紀60年代,食物儲備與分配成為歐洲共同體內部的重要議題。歐共體建立了共同農業政策,規定了農產品的價格支持體系,并且設立了共同的食物儲備機制。這一政策主要是為了(

)A.消除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 B.保障農副產品的質量安全C.穩定各成員國間的食物供給 D.推動農業生產技術的交流14.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洋務派引進先進的機器生產設備,以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形式投資興辦新式工礦企業和交通運輸企業。這些新式企業是中國人最早創辦的一批近代化企業。這些新式企業(

)A.使中國進入資本主義經濟時代 B.標志著機器生產傳入中國C.開啟了中國工廠制的發展歷程 D.改變了中國工業落后面貌15.唐朝時期,許多和金銀器造型一樣的陶瓷器橫空出世,其中香爐、碗、盤、瓶尤其之多。在裝飾紋樣和裝飾技法上也對金銀器進行借鑒,浮雕、鏤空等工藝大量用在陶瓷器上,如下圖1、2所示。這可用于佐證唐朝時期(

)A.中外交流減少民眾生活差異 B.自由雇傭勞動促進生產效率提高C.社會需求推動生產技術進步 D.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開闊工匠眼界16.1845年英國《鐵路法案》規定:“鐵路公司需在車站周邊種植樹木以吸收煙塵。”但實際執行中僅20%的公司遵守條款。環保團體“反煙聯盟”稱此條款為“維多利亞時代的虛偽承諾”。材料揭示的實質問題是(

)A.工業革命初期環保技術落后 B.經濟發展優先于環境治理C.政府立法體現環保意識萌芽 D.英國社會已形成環保共識二、材料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封建社會鄉鎮組織下面是直接滲入老百姓之中的保甲組織。農村的家庭體系,即所謂宗法組織,是封建社會最基本的組織,是中央集權君主專制主義官僚政治的基石。它不屬于行政體系,但它所起的作用是行政組織遠遠不能比擬的。宗族的存在,以血緣為紐帶,自成一種社會集體。同姓同宗的村落遍地皆是,煙火連接,比屋而居,同一血緣合成了巨大的向心力。同時,一個人犯罪,也會累及族人和家長。“宋律脫戶者家長徒三年,無課役者減二等”,明、清律“一戶全不附籍,有賦役者家長杖一百,無賦役者杖百十”。因此,家族要對個人負責,個人也要對家族負責。家庭組織的存在,對封建社會的穩定和延續起了巨大的作用。——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

中世紀西歐的城市誕生于政治上分裂的歐洲而不是堅如磐石的帝國的框架中,所以市民們從開頭就表現出自信和獨立。當市民們獲得權力和財政資源時,他們通常能說服國王向他們頒發皇家特許狀,準許他們在一個單獨的市鎮內聯合起來。這種市鎮有權充當社團,有權用自己的社團印章簽訂協議,擁有自己的市政廳、法院以及市外屬地。皇家特許狀還準許商人和工匠組織行會,行會是自愿社團,用以防護和互助,其中包括對產品標準、價格和工作時間的規定。因而,城市逐漸被公認為新的社會成分,市民們不再受封建法律的制約。在某些地區,一批批城市聯合起來組成聯盟,這些聯盟不僅成為強有力的經濟實體,而且還成為強有力的政治實體。——摘編自斯塔夫利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隨著土地革命在鄂豫皖中央蘇區展開,1929年底,鄂豫皖各級蘇維埃政府通過土地分配的專門機構——土地委員會,發動和組織群眾,劃分階級,進行人口和土地調查,制定土地分配的標準。蘇區各級蘇維埃政府以村為單位,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勞動互助,發放農業貸款,幫助農民解決耕牛、農具、種子等生產資料不足的問題。村土地委員在各級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帶領農民興修水利,以應對洪澇災害。針對勞動人民的子女,鄂豫皖蘇區開展學校教育,在農村普遍設立列寧小學,并提出“對于工農子女實行免費的教育”,以提高蘇區少年兒童的文化知識和政治認識。——摘編自梁書麗、邢戰國《土地革命時期鄂豫皖蘇區中國共產黨鄉村治理探析及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宗族在古代基層治理中發揮的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世紀晚期西歐自治城市的特點并說明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進行鄉村治理的意義。18.經濟政策只有不斷調整和創新,才能保持經濟發展的活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紀60年代是自由貿易政策取得勝利的時代,英國同歐洲其他國家以自由貿易為精神簽訂了一系列商約。1860年,英國同法國簽訂商約,規定:法國取消一切禁止性關稅,降低對英國工業品的進口稅。在這項商約后,英國又同比利時、意大利、德國、奧地利、瑞士簽訂了類似商約。在這些商約中,關稅都大大降低。歐洲出現了一個自由貿易時代,英國同歐洲其他國家的貿易額迅速增長。以英國對法國的貿易為例,1851~1860年英國向法國出口的貿易額年均為440萬鎊,1861~1870年這一貿易額年均達1020萬鎊。——摘編自宋華《英國自由貿易政策的形成及其影響》材料二

1945年7月,艾德禮率領的工黨上臺執政,英國政府著手推行以國有化為核心的經濟政策、以保障人民生活為核心的社會福利政策,由此掀起戰后第一次國有化高潮。1945年至1951年,作為戰后重建的一個組成部分,工黨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國有化法令,包括《英格蘭銀行法》《煤炭工業國有化法》《民航法》《電力法》《運輸法》《煤氣法》《鋼鐵法》,并將以上基礎工業收歸國有。經過這次大規模國有化后,英國國有企業在整個工業部門中的比重達到20%,并接納了200萬名左右原在私營企業工作的雇員。——摘編自劉曉平《戰后英國國家干預經濟發展戰略評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60年代英國自由貿易政策取得勝利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英國經濟政策的變化及表現。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時間物種交流情況公元前10000年左右在地球40億年生命歷史的大多數時間中,大部分陸生物種都被固定在原來的生態系統中。只有鳥類、蝙蝠、可以飛行的昆蟲和游泳能手能不斷挑戰這些界限。偶爾,借助大陸漂移和由于海平面變化而暫時形成的連接大陸的大陸橋,一些陸生生物也可以跨越這些界線。公元1400年非洲栗成為次大陸重要的食物來源。東非的高粱傳入印度,并最終在水稻之后成為了印度第二大重要的谷物。小麥、大麥、牛、豬、錦羊、山羊和馬構成了西南亞農業復合生態系統的核心,通過安納托利亞和巴爾干,這一復雜的生態系統以一年平均大約1000米的速度滲入歐洲,并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的時候到達不列顛。它先后傳入地中海兩岸和波羅的海地區。公元1400年之后歐亞大陸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黑麥、大麥和水稻都在美洲找到了合適的生存空間。南北美洲向世界食品作物庫貢獻了玉米、馬鈴薯、木薯、番茄、可可、花生、紅薯、南瓜、瓜筍、菠蘿和其他一些物種。南美洲還把煙草推向了全世界。其中一些作物給非洲和亞歐的廣大地區造成了革命性的結果。玉米加快了中國和歐洲南部的人口增長,提高了兩地對饑荒的抵抗能力。一一摘編自約翰·麥克尼爾《世界歷史中的物種交流》根據材料信息,圍繞“食物與物種交流”或“商品貿易與日常生活”,自擬一個具體的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晰。)題號12345678910答案DBBBDBCDDB題號111213141516答案ACCCCB17.(1)以血緣為紐帶形成巨大向心力,維護社會穩定;家族對個人負責,約束個人行為;承擔部分基層治理職能,輔助行政組織。(2)特點:擁有自治權,可充當社團簽訂協議;有自己的市政廳、法院以及市外屬地;組織行會進行行業管理;成為經濟和政治實體。原因: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市民階層力量壯大;中世紀后期王權強化的需求;國王為加強權力,支持城市自治。(任答2點)(3)意義:改善人民生活狀況,提高生產和革命積極性;增強民眾對蘇維埃政權認同;促進蘇區經濟社會發展;為此后中共探索新型基層治理提供借鑒。(任答3點,言之有理即可)18.(1)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英國的提倡與推動;自由貿易思想的傳播。(2)變化:從自由放任到強化國家干預。表現:企業國有化;實行社會福利政策;通過社會立法干預經濟;增加就業機會;利用稅收、興辦公共工程、擴大開支等財政政策調節生產。19.論題:新航路開辟后的物種交流對中國民眾日常生活的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