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建筑學會標準T智能適老型居住建筑技術標準2024-03-15發布2024-05-01實施中國建筑學會標準智能適老型居住建筑技術標準主編單位:華中科技大學批準單位:中國建筑學會實施日期:2024年5月1日根據中國建筑學會《關于發布<2020年中國建筑學會標準編制計劃(第四批)>的通知》 (建會標[2020]17號)的要求,本標準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開展專題研究,總結實本標準共分6章,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基本規定、建筑空間環境、智能化系統、本標準由中國建筑學會標準工作委員會負責管理,由華中科技大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修改意見或建議,請寄送至華中科技大學(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珞喻路1037號,郵編:430074;電子郵箱:ying_zhou@)。 12術語 23基本規定 34建筑空間環境 44.1套內空間 44.2公共空間 54.3物理環境 85智能化系統 5.1一般規定 5.2信息化應用系統 5.3智能化集成系統 5.4信息設施系統 5.5建筑設備管理系統 5.6公共安全系統 5.7機房工程 6智能服務 216.1一般規定 6.2智能醫療服務 6.3智能照護服務 附錄A適老型居住建筑技術配置表 本標準用詞說明 29引用標準名錄 條文說明 2 3 4 4 5 8 5.2InformationApplica 145.5BuildingEquipmentManag 20 21 21 AppendixAAgedResidentialBuildingsTechnology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30ExplanationofProvisions 3211.0.1為提高居住建筑的適老化與智能化水平,滿足老年人對居住環境的安全、便捷、舒適的智能化生活需要,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新建、改建和擴建的適老化與智能化居住建筑的建設、營運與管理。1.0.3智能適老型居住建筑的建設、營運與管理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2為自理、介助、介護老人設計或改造,適應老年人生命周期的起居行為與生活方式,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及服務需求,供其起居生活使用的居住建筑。2.0.2智能適老型居住建筑intelligentresidentialbu以適老型居住建筑為平臺,基于對服務于老年人智能化信息的綜合應用,集架構、系統、應用、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具有感知、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環境互為協調的整體,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照護、醫療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智能化居住環境。適老型居住建筑中供老年人使用的住宅套內或居住單元的臥室、起居室、餐廳、衛生間、陽臺等主要功能房間。運用移動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優質的醫療運用移動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為老年人提供照護服務,以滿足老年人生活護理的衛生與健康需求。2.0.6智能化集成系統intelligentintergrationsystem為實現建筑物的運營及管理目標,基于統一的信息平臺,以多種類智能化信息集成方式,形成的具有信息匯聚、資源共享、協同運行、優化管理等綜合應用功能的系統。生活行為基本可以獨立進行,自己可以照料自己的老年人。生活行為需依賴他人護理的老年人,主要指失智和失能老年人。2.0.9介助老人device-helpingagedpeople生活行為需依賴他人和扶助設施幫助的老年人,主要指半失能老年人。3城鄉規劃要求,應利用現有醫療衛生公共服務資源和通信基礎設施,并宜按老齡階段從居家養老、社區3.0.9信息化應用系統應為老年人提供及3.0.10適老型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應與智能服務系統及其他系統互聯互通,互聯互通接口協議宜采用串不少于20%的可用于擴容、升級等的端口。44建筑空間環境4.1.1套內空間設計應預留老年人照護、康養、輔助設施及智能設備系統的安裝位置或機房空間。4.1.2介助、介護老人床頭應設置一鍵式呼救按鈕和呼叫對講系統終端,距離老人床頭不應超過0.5m,安裝高度宜為0.9m~1.2m,并應預留距地0.8m的安全型電源插座。4.1.3套內空間裝飾及家具使用的材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GB50325的有關規定,且宜安裝室內裝修和建筑材料污染的實時監測傳感器。4.1.4套內空間干態地面工程防滑性能要求應符合表4.1.4的規定,且宜在地板上鋪設可智能監控意外跌倒的報警地毯。防滑等級老年人使用的衛生間、浴室、廚房、臥室及陽臺注:Ad、Bd、Cd分別表示干態地面防滑安全程度為高級、中高級、中級。4.1.5套內空間的樓層地面不應有高差,宜采用坡度不大于1:10成品樓地面,并宜設置安全警示與局部照明。4.1.6套內空間宜安裝視頻監控安防系統和無線定位報警系統。失智老人套內空間應采用封閉陽臺,窗戶應設有限位器,防止認知障礙老人爬出窗外。4.1.7居室入戶門宜使用無接觸紅外感應、自動喚醒的靜脈、面部識別門鎖,并宜配備門未關上自動報警裝置。4.1.8衛生間、盥洗室、浴室以及其他用房中供老年人使用的盥洗設施,應符合下列規定:1宜使用智能坐便蓋或坐便器,可采用符合老年人人體工學的除菌式智能馬桶;2應設置紅外滯留探測裝置及緊急求助裝置,按鈕安裝高度宜為0.5m~0.7m;當采用報警按鈕和拉繩相結合方式時,拉繩末端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3m;53操作臺面應采用翻邊處理,宜使用可調整高度的操作臺;供輪椅者使用的操作臺面下部應留出3入戶空間宜具備換洗、清潔、簡易消毒功能,可設置紫外線消毒燈、酒精、碘伏等消毒設備和5衛生間宜設置智能控制的電熱毛巾架;陽臺、露臺宜設置感應照明及紅外線感應控制或移動感4.2.1智能適老型居住建筑的總平面布局、場地設計、道路交通、綠化景觀及用房設置,應符合現行行1居住區或建筑物出入口處應設置保安室,并宜設置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智能化門禁系統,并宜3垃圾收集點位置距離老年人或兒童室外活動場地邊沿不應小于10m;4.2.3公共空間潮濕地面工程防滑性能應符合表4.2.3的規定。各室內外出入口、平臺、走道,各樓層的電梯廳、電梯轎廂、樓梯間等應設置防跌倒監測系統與緊急呼叫按鈕,且緊急呼叫按鈕距地面高度不應大于1.10m,安裝區域地面不得有高差,安裝空間應滿足輪椅回轉要求。6防滑等級建筑停車場、無障礙機動車停車位、建筑室外老年人活動廣場建筑公共衛生間、無障礙衛生間4.2.4建筑室外標識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標識系統2建筑出入口、走道應設置通往各功能空間及設施的智能標識指示牌;當室外設置緊急送醫通道3室外標識宜放大字體、背景色高對比,網頁、移動2應設置緩坡樓梯,老年人居住建筑踏步踏面寬度不應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應大于0.15m;3踏面前緣宜設置高度不大于3mm的異色防滑警示條,且其下方不得透空;5電梯出入口有效寬度不應小于1.00m;1.5m/s~1.75m/s的電梯;且電梯關門時間宜比標準關門時間增加2s~3s;9轎廂內應配置對講機或電話,宜設置電3所有建筑走廊、通道、電梯等狹小公共空間,應滿足輪椅的立體體積、轉動及其他助行器通過75出入口門廳宜設置緊急救助插座,且插座距離地面高度宜為0.3m;6走道凈寬不應小于1.60m;1十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內公共衛生服務設施宜配套設置多感官刺激室;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內,2老年人集中活動場地及建筑出入口附近,應預留輔助設施空間和設置輪椅席位,并應設有監控4居住區出入口、老年人集中的公共活動場地或建筑入口門廳內宜設置環境信息公示電子屏、公5老年人健身場所宜臨近兒童游樂場設置,宅旁集中綠地應確保休閑場所和運動場地的盲道設施6居住區周邊綠地宜選擇種植喬木或設置遮陽構筑物來提供遮蔭。對夏季戶外活動場所應設置遮陽設施,且活動場所的遮陽覆蓋率不應低于10%。4.2.8停車場(位)應符合下列規定:3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配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充點電基礎設施安裝條件;既有居住區的專用固定車位宜按需改造安裝充電基礎設施,公共停車位的10%改造安裝充電基礎設施;4設置電動汽車泊位及配置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充電設施機器設計、建設,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5在距建筑主要出入口最近位置上應設置無障礙車位或無障礙停車下客點,且應與無障礙人行道6應設置非機動車停放設施,非機動車停車位應設置頂棚,非機動電動車停車位應配置充電插座,并在墻面距地面不低于2m處或頂棚安裝電子監控設備。84.3.1居住建筑應滿足老年人健康所需的通風、日4.3.2建筑的聲、光、熱、通風及空氣質量環境控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環境通用規范》2套內臥室、起居室等主要功能房間的空氣聲隔聲性能以及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應滿足現行國1建筑物出入口雨篷板底和側墻、室內陽臺應設智能感應照明燈具,出入口側墻燈具安裝高度離2套內空間內走道、樓梯平臺與踏步處墻體,離樓地面或踏面高度0.40m處應設嵌裝腳燈,且宜4照明開關應選用帶夜間指示燈的寬板翹板開關,且安裝位置應醒目,顏色應與墻壁區分,高度5電源插座應采用安全型電源插座。室內電源插座高度距地宜為0.60m~0.80m;供老年人使用的6集中式管理的老年公寓中,每個生活單元應設單元配電箱,照料單元的居室宜單設配電箱,配電箱內應設電源總開關,電源總開關應采用可同時斷開相線和中性線的開關電器,配電箱內的插座回路房間照度(1x)一般活動臥室一般活動9—廚房一般活動操作臺臺面衛生間一般活動洗面臺臺面門廳—走廊—樓梯間—注:“★”標記位置,指混合照明照度,可通過局部4.3.7室內建筑中應設置暖通空調系統,并應滿足國家現行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準》JGJ134-2010的有關規定;供暖系統宜采用熱水地面輻射或壁掛供暖。4.3.8室內建筑應設置采用智能家居系統控制智能電動窗簾、遮陽裝置,且宜采用環境監測系統結合人4.3.9對于非集中供暖區域的適老型居住建筑,應增設地暖設備,且建筑物過道、衛生間的室溫不宜低于18℃,更衣室的室溫不宜低于22℃,浴室的室溫不宜低于25℃。4.3.10建筑宜采用局部架空、頂部退臺設計4.3.11采用人工冷熱源時,室內相對濕度應控制在40%-60%;建筑室內熱濕環境指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4.3.12采用集中空調系統的居住建筑應設置新風系統,且其應具有室內污染物超標監測和智能報警功能;新風系統應以過濾為主,管線應方便清洗;室內宜單獨配置移動空氣凈化設備,并在各個房間合適位置4.3.13居住建筑內宜采用熱泵或太陽能等非傳統熱源制備生活熱水,并配置輔助加熱設施。太陽能熱水用集中熱水供應系統,配水點熱水出水溫度宜為46℃~60℃。4.3.15集中管理的老年公寓公用衛生間宜采用感應式、便于4.3.16廚房及衛生間排水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4.3.17建筑物鄰近城市主干路及公共活動場所時,應安裝噪聲檢測儀器;且室內廚房盥洗、衛生潔具和水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的規定,并應設置生活飲用水不達標時的語音報警提醒裝置;生活飲用水箱(池)每半年清洗消毒次數不應少于1次。4.3.21老年人專用廚房應設置探測燃氣泄漏、水溢的聲光報警裝置,且其報警信號宜采用聯網方式輸出;燃氣設備宜設置具有現場聯動自控功能的總調控閥門。4.3.22養老照料設施中的生活單元應設置單元配電箱。4.3.23弱電箱應采用隱蔽式安裝,弱電箱距離地面高度宜為0.60m~0.80m。4.3.24室內及公共走道應設置火災報警探測器、消防廣播及警報裝置、電氣火災監控系統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老年人照料設施內應設置自動滅火系統,宜采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4.3.25室內導線應采用燃燒性能不低于B2級、產煙毒性為t2級、燃燒滴落物/微粒等級為d2級的銅芯電線和電纜。5.1.1適老型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和《養老服務智能化系統技術標準》JGJ/T484的有關規定。5.1.2適老型建筑智能化系統宜包括信息化應用系統、智能化集成系統、信息設施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機房工程。5.1.3適老型建筑智能化系統應為老年人提供安全、健康、便利、節能的居家養老環境,宜與其他智能化系統互聯互通。5.1.4適老型建筑智能化系統運行(圖5.1.4)應采用信息互通方式進行。統報警解決(119、110)信息互通信息互通信息互通信息互通信息互通信息互通醫療急救圖5.1.4適老型建筑智能化系統運行流程5.2信息化應用系統5.2.1老年人居住建筑信息化應用系統應包括公共服務系統、智能卡應用系統、物業管理系統、信息安全管理系統、護理呼應信號系統、智能物流系統,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和《養老服務智能化系統技術標準》JGJ/T484的規定。5.2.2公共服務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1宜具有訪客接待管理、公共服務、信息發布等功能,并宜具有將各類公共服務納入規范運行程序的管理功能;2公共服務功能應包括志愿服務、公益服務、來訪服務等管理功能;3信息發布功能宜通過有線電視系統、信息發布系統和公共服務系統等,提供生活指引、活動組織、活動培訓、健康保健知識、生活環境等信息。5.2.3智能卡應用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1宜具有智能卡、身份證、人臉識別、社會保障、公共安全、衛生健康、文化教育、物業服務、供水、供電、燃氣、供暖、網絡通信、有線電視等服務功能,并具有消費、計費等管理功能,且應具有適應不同安全等級的應用模式;2上門服務應記錄來訪人員信息、來訪時間、來訪次數等信息,并提供信息查詢功能;3數據采集應事先獲取參與人知情同意,并確保所有采集數據的個人隱私性和安全性,對采集數據進行編碼和加密處理。5.2.4物業管理系統應具有對建筑的物業經營、運行維護進行管理的功能。5.2.5信息安全管理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安全管理要求》GB/T20269和《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通用安全技術要求》GB/T20271的有關規定。5.2.6護理呼應信號系統新建項目宜符合下列規定:1宜采用有線系統,改造項目宜采用無線系統;2宜由主機、呼叫分機、信號傳輸及輔助提示等單元組成;3宜具備緊急呼叫、醫護與老年人雙向通話和記錄、護理信息自動記錄、故障自檢等功能。5.2.7智能物流系統宜具有機器人送貨上門服務功能。5.3智能化集成系統5.3.1老年人居住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統宜包括智能化信息集成系統、集成信息應用系統、醫養結合服務綜合管理系統。5.3.2智能化信息集成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的有關規定,各類子系統應集成到中央管理系統中,且各子系統的信息資源宜共享;2在適老型建筑智能化系統建設的初期,應針對后期運營的需要來設計系統平臺,并且預設對接的空間和點位。5.3.3集成信息應用系統宜由通用業務基礎功能模塊和專業業務運營功能模塊等組成,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的有關規定。5.3.4醫養結合服務綜合管理系統應符合下列要求:1系統應集成信息化應用系統、信息設施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和公共安全系統的信息,開展數據分析和功能展示,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養老服務智能化系統技術標準》JGJ/T484的有關規定;2系統宜結合老年人健康檔案和體檢冊信息對人群進行健康等級評估和分類,篩選出區域重點關注人群,提供個人健康畫像和報告,并宜進行精準服務推薦;3系統宜對社區老年人的健康趨勢進行精準分析,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多元服務模式提供、智能全程服務保障、服務資源統籌調配等功能;4系統實現對服務過程的全過程管理和監督,具有標準化的服務流程和服務評價機制;5系統宜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服務智能推薦,根據老年人的健康評估等級和健康趨勢,提供個性化的康復計劃;6系統宜提供信息服務,信息服務宜滿足適老型居住建筑的內部運營管理所需的服務管理、膳食管理、物業管理、安全管理等需求;宜采集、儲存老年人生活狀況、健康狀況、護理狀況、環境狀況、費用支出等信息,并宜具有支持家屬登錄查看、與機構、老年人溝通、交流等系統功能(圖5.3.4);7系統宜增加內置多種接口協議,實現各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5.4.1信息設施系統宜包括信息接入系統、綜合布線系統、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系統、無線對講系統、信息網絡系統、有線電視系統、信息導引及發布系統、公共廣播系統、用戶電話交換系統。5.4.2室內應配置有線電視、電話、信息網絡等信息設施系統;起居室、餐廳與配套的健身、康復與醫療用房應設有線電視、電話及信息網絡插座,設無線局域網絡全覆蓋設施。5.4.3信息接入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將公共信息網和養老專用信息網接入,滿足老年人信息通信需求;2宜具有對接智慧社區和智慧醫療的基礎條件,實現醫院-社區-家庭的醫療信息互通。5.4.4綜合布線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1系統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11和《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的有關規定;2數據傳輸主干宜采用光纜,水平線纜宜采用4對對絞線纜,并宜選擇安全、阻燃、耐火的纜線;3居家養老服務綜合布線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住宅內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范》GB50846的規定。5.4.5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確保建筑物內部與外界的通信連續;2應適應移動通信業務的綜合性發展;3系統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的有關規定。5.4.6無線對講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滿足老年人居住建筑內安保、物業、設備維護等工作人員的通訊需求;2宜滿足養老服務智能化系統管理人員通信聯絡的需求,宜避免干擾養老設備的正常工作。5.4.7信息網絡系統宜符合下列規定:1宜設置無線局域網絡,實現老年人居住與照料設施區域內無線信息網絡覆蓋;2宜設置養老信息和醫療信息互聯互通的網絡,養老信息網絡宜滿足智能照護服務系統的信息傳遞和信息使用;醫療信息網絡宜與健康管理系統聯動,并宜支持將收集到的老年人健康數據上傳至養老專用的服務器,并宜支持醫養機構讀取和使用;3宜設置具有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停車場管理、建筑設備監控、能耗計量等系統的數據傳輸功能的設備網。5.4.8有線電視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有線電視網絡工程設計標準》GB/T50200的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接入多種電視節目源,宜接入適合老年人觀看的電視節目,并應預留接入自辦節目源的接口;2電視系統宜采用具有雙向、交互、多業務網絡功能的接入網絡;4宜配置專用的養老信息通知頻道作為養老信息發布的工具。5.4.9信息導引及發布系統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GB/T35273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將公共業務信息和老年人個人信息接入、采集、匯總入數據資源庫,數據資源庫宜支持智慧醫療的數據訪問和導出;2應在適老型居住建筑內設置信息通知欄;3宜采用智慧終端向老年人傳遞政策、設施、服務等信息;4信息通知的位置及方式應符合表5.4.9的規定。表5.4.9信息通知位置及方式發布信息樓棟出入口服務內容、收繳費通知小區出入口宣傳欄或公示欄電子屏管理公約、管理條例各類信息公共廣播廣播信息5.4.10公共廣播系統應包含業務廣播、背景廣播、緊急廣播,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業務廣播除應播放信息發布系統發布的信息外,尚應播放新聞、尋呼、報時等信息;2背景廣播應向建筑各功能區播放背景音樂,應針對老年人心理特點播放舒緩、輕松、慢節奏的3緊急廣播應與公共安全系統聯動;4公共廣播宜布置在建筑過道處和老年人日常活動的區域;5公共廣播聲級宜為65dB~75dB。5.4.11用戶電話交換系統宜滿足老年人照料設施內生活用房、保健用房、公共活動用房、管理用房等相關場所的語音通信需求。5.5建筑設備管理系統5.5.1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宜包括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能效監管系統、環境監測系統、智能家居系統。5.5.2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監控建筑公共空間內的水、電、通風、制暖制冷設備的運行狀況,并在發生故障時及時將故障信息上傳至設備監控機房;2可對建筑物內冷熱源系統、空調及通風系統、給水排水系統、供配電系統、照明系統、電梯和自動扶梯系統等進行設備運行和建筑能耗的監測與控制;3電源插座應采用安全型電源插座,居室的電源插座高度距地面高度宜為0.60m~0.80m;供老年人使用的電炊操作臺的電源插座距地面高度宜為0.90m~1.10m;4單元配電箱內的電源總開關應采用可同時斷開相線和中性線的開關電器,配電箱內的插座回路應裝設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5.5.3居住建筑能效監管系統應具有室內的水、電、燃氣、供暖、供冷的用量分類監測功能。5.5.4環境監測系統宜符合下列規定:1宜具有室內空氣質量、溫度、濕度、聲音、光照等實時監測,并宜對室外空氣質量等進行監測和可視化數據發布功能;2宜與建筑設備系統聯動,對室內環境變化適時反映,給予提醒或啟動自動響應,可在各用房內3環境監測和響應措施宜符合表5.5.4規定。監測項目響應措施夏季高于28℃,冬季低于20℃聲音日間達到55dB,夜間達到45dB關閉窗戶光照屋內照度較低白天拉開窗簾或打開局部照明5.5.5智能家居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1智能家居系統宜集成老年人常用的電視、空調、智能照明、智能門窗、智能窗簾、智能馬桶、智能掃地機器人、智能爐灶、智能洗碗機、場景控制等設備,支持遠程操控;2智能家居系統設備宜在日常使用中進行相關數據采集;3智能家居系統操作界面應簡潔明了,并應保留傳統家電的操作方法,方便老年人使用和應急使4智能家居系統宜具有智能提醒、智能化控制家電、自動檢測報警、人機交互智能控制等功能;5針對輕度認知障礙老人,宜利用自然聲,配置智能家居背景音樂系統、香氛及智能燈光系統,緩解其癥狀;6智能家居產品布置宜符合表5.5.5的規定。智能家居產品智能小夜燈照亮夜間路徑,防止踩空、絆倒智能門進戶口防止老年人忘關門、忘帶鑰匙,方便開門,安全智能窗窗戶洞口下雨時自動關閉,室內空氣質量較差時自動打開通風,噪聲較大時自動關閉智能窗簾窗戶旁根據遮光需求,自動開啟、關閉智能馬桶衛生間自動加熱便圈,有潔身、殺菌、按摩功能,可自動進行尿液取樣檢測每天定時進行房間衛生清掃廚房廚房自動清洗餐具并消毒5.6公共安全系統5.6.1公共安全系統應包含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應急響應系統、安全防范綜合管理系統。5.6.2公共安全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1報警信號燈,顏色宜選擇紅色,報警分貝值宜達到60dB以上或比環境聲高15dB以上;2宜基于物聯網實現聲音警報、閃爍燈光警報、手機或平臺信息警報等多重警報,確保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包含有視力障礙、聽力障礙的所有老年人均可以接收到警報信息。5.6.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出入口控制系統應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發生火災時,應自動釋放門禁和擺閘;2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應獨立組成,應設置可聯動切斷使用源的緊急制動裝置,能源監控與報警設置應符合表5.6.3規定。表5.6.3監測能源與報警設置能源監測項目是否與報警系統聯動水水浸傳感器報警時自動關閉否電電路短路時、人員觸電時自動切斷與人身安全系統聯動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否溫度降到設定溫度時自動關閉;濕度下降到一定否5.6.4安全技術防范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范工程技術標準》GB50348、《入侵報警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94、《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95和《出入口控制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96的有關規定;2應包含入侵和緊急報警系統、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電子巡查系統、訪客對講系統、停車庫(場)管理系統;3入侵和緊急報警系統應在園區周界、老年人照料設施出入口、貴重物品儲存等重要場所設置入侵探測裝置;宜在老年人活動照料設施室內設置緊急報警裝置;宜與訪客系統聯動;特殊照料人群的套4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應采集來訪人員和居住建筑內老年住戶的文字提示、日期、時間等視頻信息;應配備不間斷電源和本地視頻存儲功能。建筑內以及室外活動場所(地)宜設具有入侵報警和老年住戶長時間未歸報警等功能的視頻監控報警,宜與入侵報警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等聯動,公共視頻監控布置小區出入口老年人墜水危險和其他危險動作樓棟出入口各層樓梯間電梯轎廂公共衛生間出口公共走道公共景觀花園公共活動廣場中控室5出入口控制系統應與智能卡系統聯動,記錄老年人出入情況;可設置人臉識別系統,出入口宜設置擺閘,應設置足夠輪椅和擔架通過的特殊寬度閘口,并應與入侵和緊急報警系統聯動。對認知障礙6電子巡查系統的巡查點應設置在老年人居住建筑的邊界、樓棟出入口、公共活動區域等;電子7訪客對講系統宜對訪客進行管理,包含雙向通話、訪客處理、電控開鎖、監視功能;雙向對講床頭分機安裝高度宜為底邊離地0.9m~1.2m,距離老年人床頭宜小于0.5m;衛生間宜設置對講分機,采用緊急呼叫按鈕和拉繩相結合的方式,緊急呼叫按鈕安裝高度宜為底邊離地0.5m~0.7m,拉繩末端離地8停車庫(場)管理系統應在小區出入口和地下機動車停車庫出入口設置道閘,應設崗亭或監控中心等控制、記錄裝置;可根據管理需要,采用車牌識別方式對出入口車輛進行管理,應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聯動打開電動欄桿機。5.6.5應急響應系統應設置老年人人身安全系統報警的響應功能,能對老年人的突發危險及時救助,且應與急救中心建立協同工作機制,互通老年人發生危險的位置、危險源等信息,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的有關規定。5.6.6安全防范綜合管理系統應與其他系統集成設計或預留接口以實現與各類技術防范設施和安全基礎信息的互聯共享。5.6.7對小區介護老人和重點幫扶老人,應配備可定位的移動式緊急報警求助裝置,實現快速報警、雙向語音對講功能。5.7機房工程5.7.1機房工程宜包括信息接入機房、有線電視前端機房、信息設施系統總配線機房、智能化總控室、消防控制室、安防監控中心、智能化設備間等。5.7.2機房工程的建筑設計、結構設計、給排水系統設計、電氣設計、接地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的有關規定;機房工程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50174、《建筑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343和《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的有關規定。5.7.3機房工程規劃應滿足設備機柜(架)的布局要求,并應預留擴容空間。5.7.4機房的位置應設置在遠離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外。6.1.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養老機構宜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評估分類,并應根據健康評估結果進行精準智能服務推薦。6.1.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宜結合智能化技術為區域內老年人提供全覆蓋的醫養結合服務,并宜包括智能醫療服務和智能照護服務。6.1.3提供智能服務的醫療護理人員應持有相關部門頒發的執業資格證書,并應滿足國家對執業資質和條件的有關要求。6.1.4醫養結合服務機構應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和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并應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民政管理部門備案。6.1.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宜對智能服務的全過程按照服務標準進行服務質量監督和評價。6.2智能醫療服務6.2.1智能醫療服務宜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適老型居住建筑內布置智能監測設備設施,實現健康監測、健康體檢、異常行為監測、健康管理、遠程健康咨詢與指導、急救轉診、用藥管理、康復訓練、心理健康服務、特殊設備管理等服務功能。6.2.2健康監測宜使用穿戴式健康監測設備,應具備健康信息采集、存儲、傳輸、分享和用戶身份綁定功能,并支持健康狀態分析云服務;或使用健康小屋、健康一體機等進行自助體檢,或由工作人員攜帶智能采集設備上門檢測,所有健康數據宜上傳至養老服務平臺,宜通過物聯網將個人健康數據匯總至健康檔案,對照護人群的健康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和管理。6.2.3建筑內以及室外活動場所、場地)宜設置活動監護及無線定位報警系統。6.2.4健康管理宜包括健康檔案、健康狀況評估、慢性病管理、心理狀況管理、家庭醫生簽約等功能,并宜符合下列規定:1健康檔案管理功能宜覆蓋社區、機構內所有老年人,在自愿原則基礎上建檔率宜達到100%,健康檔案合格率不宜小于95%,并宜建立電子檔案;2健康狀況評估功能宜能根據健康檔案中老年人健康信息自動生成健康報告,并宜支持定期發送到指定端口,供家屬查看老年人近期健康狀況,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身體機能評估、慢性病風險評估、心理狀況評估、生活方式建議,并應結合老年人健康檔案提供的健康狀況給出飲食、運動、睡眠等建議;3慢性病管理宜根據老年人健康狀況對其危險等級進行分級、分層評估和預警;制定慢性病跟蹤隨訪計劃;根據老年人具體健康狀況和藥品禁忌給出危險性警示;根據慢性病跟蹤隨訪計劃為老年人提供并發疾病預警,并給出預防措施和建議;4宜針對老年人心理狀況設置專人定期調查,宜采用親切對話的形式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情況,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心理健康量表的形式;應針對老年人心理健康表現制定應對方案,并及時反饋;設置心理疏導的房間或設施;5宜在老年居住建筑中建立居家醫療家庭醫生機制,家庭醫生與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宜每周至少溝通一次;對老年人的飲食、運動制定針對性方案,并建立反饋機制,保證方案的落實。6.2.5遠程健康咨詢與指導宜傳遞圖像、文字、聲音、視頻、藥品等醫療所需信息,且其圖像、聲音、數據傳輸宜滿足醫生診斷需求。6.2.6急救轉診應針對居住建筑內的老年人建立危急重癥的搶救與轉診制度,制訂應急預案,設置急救站等;可與上級或簽約醫療機構建立轉診綠色通道,如遇急救情況可及時轉至相關醫療機構,宜與社區醫療服務機構或醫療機構相關應用系統預留接口。6.2.7用藥管理應建立服藥記錄本,專人記錄老年人用藥情況,提供用藥記錄、用藥時間、用藥劑量等提示,在老年人錯誤用藥、忘記用藥時發出提醒。6.2.8醫療服務應結合智能化技術指導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礙人群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根據反饋結果及時糾偏康復動作和調整康復計劃。6.2.9康復訓練應對患有阿爾茲海默病等認知能力明顯減退的老年人安排適宜的活動、治療、智力康復和自理能力訓練等,居住建筑內宜配備自助式體質檢測、智慧運動處方設備或儀器及相應的訓練空間和6.2.10心理健康管理宜對鰥寡、病殘、精神障礙的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和疏導、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健康監測、心理健康活動等服務。6.2.11居住建筑內宜配備補水提醒智能設備,且其宜具有老年人日飲水總量、溫度和時間監控功能。6.2.12特殊醫療設備管理宜引入智能化技術,對于老年人呼吸系統器官出現退行改變,需要采取霧化治療的,應配備霧化機及吸入器配件;對于老年人由于心、肺等臟器功能降低或疾病缺氧的,應配備裝有氧氣表的供氧裝置,并控制氧氣吸入時間和流量。6.2.13智能醫療服務(圖6.2.13)應按服務流程進行。機構健康檔案異常行為監測及時發現突發性疾病心理疾病急救轉診心理健康服務自助體檢設備醫務人員上門體檢可穿戴設備監測用藥管理康復訓練老年人健康信息健康狀況評價上傳生成針對6.3智能照護服務6.3.1智能照護服務宜運用移動通信、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完善適老型居住建筑內設施,實現信息通知、養老服務查詢和預定、訪客管理、身份識別和數據管理、智能家庭養老床位、智能導航、上門服務記錄、智能終端、主動呼救終端、人身安全監測、報警求助等服務功能。6.3.2養老服務查詢和預定應符合下列規定:1養老服務查詢及預定可通過基本業務辦公及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宜提供周邊養老機構、銀行網點、購物、餐飲、家政服務、衛生醫療機構的位置和聯系方式,并宜提供在線預約服務;2應簡化操作,并宜及時獲得第三方幫助,社區應提供幫助老年人操作服務。6.3.3智能家庭養老床位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提供生命體征檢測功能,在戶內增加生命體征探測器,探測器可提供呼吸、心跳等數據,被檢測人員應平躺在床上,確保測量數據真實有效;宜配置聲控燈,便于老年人行走;2應根據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選擇普通單人床、電動床或醫用液壓床,床兩側應設置足夠醫護人員診療、護理、急救的空間;對于有意識障礙、行動不便但尚未完全臥床或完全臥床的老年人,其床位可采取加高床擋或設置適當約束帶等措施;條件允許時可設置帶有腳部支撐的可調節躺椅、站立式座椅或自帶升降功能的座椅。1語音導航的音量不宜小于60dB或比環境聲高15dB以上;2宜支持語音錄入地點。6.3.5平臺與終端互聯互通,老年人使用的所有智能終端,應具備將服務需求、安全狀態和健康數據上傳到養老服務平臺的功能;智慧終端界面應滿足可感知性、可操作性性、可理解性;老年人使用的智能終端應滿足簡單易操作、字大清晰等要求。6.3.6老年人生活的居室內應配置主動呼救終端,設置位置應在衛生間、浴室、床頭等老年人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并應保障老年人方便觸及;宜采用報警按鈕和拉繩相結合的方式,拉繩末端距地面高度宜小于0.3m;衛生間按鈕安裝高度宜為0.4m~0.5m,其他位置按鈕高度宜為0.9m~1.0m,確保老年人發生緊急狀況時可以主動呼救,主動呼救終端布置宜符合表6.3.66的規定。呼叫信號裝置應使用50V及以下安全特低電壓。表6.3.66主動呼救終端布置位置和按鈕形式主動呼救終端布置房間衛生間馬桶順手一側臥室(或居室)方向(一般是向臥室門的方向)6.3.7人身安全監測宜符合下列規定:1宜配置老年人室內摔倒監測設備,包括可穿戴的智能設備或室內監測設備,在老年人跌倒時或身體健康狀況超出預警值時發出警報;2宜配置疫情防控測溫設備;可設置視頻監控,監控老年人發生跌倒情況和異常行為情況;3可在臥室、客廳等房間內設置生命體征探測器,對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并在超出預警值時報警;4宜設置人員定位設施功能,認知障礙老人宜配置穿戴式設備,具有實時定位、安全報警和視頻聯動的功能;5宜統計和記錄老年人日常行為活動,通過AI算法挖掘和掌握老年人的日常作息規律;6系統宜引入多重隱私過濾機制,確保老年人人身安全監測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6.3.8建筑內宜布置對老年人人身安全進行監測的傳感器,人身安全監測智能設備配置應符合表6.3.88的規定,人身安全服務(圖6.3.8)應按流程進行。線通知的移動電話中意外跌倒意外跌倒老年人異常行為(異常俯身)人身安全人身安全監控系統緊急呼救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急救被動求助轉診救治主動求助安保部門圖6.3.88人身安全服務流程6.3.9報警求助功能宜符合下列規定:1建筑內宜布置煙霧傳感器、水浸傳感器、燃氣報警器、剩余電流保護器、爐溫傳感器等報警求助智能設備,監測室內環境,煙霧傳感器應接入消防系統中,發生緊急情況時自動報警求助,報警求助智能設備配置應符合表6.3.99的規定;2宜在建筑室內設置智能監測設備或老年人佩戴智能穿戴設備,實現定位、一鍵呼救報警、生命體征監測等功能。表6.3.99報警求助智能設備配置表廚房上側、公共空間廚房洗菜池旁、衛生間的盥洗盆旁廚房上側6.3.10異常情況處置宜符合表6.3.100的規定:表6.3.100異常情況處置措施公共廣播系統通知疏散、公共安全系統報警呼叫安保部門,住戶安全系統報警跌倒、噎食、壓瘡、墜床、燙傷等物理傷害突發疾病呼叫醫療服務中心急救,嚴重時送往三級醫院救治6.3.11智能照護服務系統應具有老年人生活起居信息通知、報警,并自動發送給服務方和老年人家屬的功能。6.3.12社區或養老機構宜配置具有幫助有困難的或獨立生活的老年人更換床單、居室清潔等服務功能的機器人;且宜配制采用PIR(PassiveInfraredSensor人體紅外線傳感器)運動傳感器、人體佩戴傳感器、壓力傳感器、視頻監測和聲音識別等監測設備。附錄A智能適老型居住建筑技術配置表配置項目建筑空間環境套內空間房間布局和尺度住宅戶型住宅面積◎◎消除高差●◎圓角處理◎◎室內樓梯●衛生間●●門廳●收納醫療用品收納◎日用物品收納◎門窗●O●◎O公共空間整體布局公共走廊寬度設置●消除高差出入口寬度公共樓梯公共設施O●空氣質量●聲環境◎熱濕環境◎◎◎智能化系統公共服務系統◎智能卡應用系統●●●◎智能物流系統◎智能化集成系統智能化信息集成(平臺)系統◎O醫養結合服務綜合管理◎系統公共信息●養老信息●醫療信息綜合布線系統●系統●●醫療和養老◎公共信息●養老信息●醫療信息◎◎●公共廣播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能效監管系統◎◎智能家居系統◎公共安全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安全防范綜合管理(平臺)系統智能服務智能醫療服務健康監測異常行為監測遠程健康咨詢與指導急救轉診心理健康服務◎O智能照護服務信息通知養老服務查詢與預定●身份識別與數據管理◎智能家庭養老床位O智能導航◎◎智能終端O主動呼救終端人身安全監測注:表中“●”表示應配置,“◎”表示宜配置,“O”表示可配置。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引用標準名錄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3《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5《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6《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7《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501748《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9《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10《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1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13《安全防范工程技術標準》GB5034814《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標準》GB5036415《入侵報警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9417《出入口控制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9618《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19《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范》GB5084620《防災避難場所設計規范》GB5114321《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GB5130922《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3《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4《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GB5501925《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GB550202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7《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8《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9《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安全管理要求》GB/T2026930《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通用安全技術要求》GB/T231《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GB/T3527332《有線電視網絡工程設計標準》GB/T5020033《民用建筑室內熱濕環境評價標準》GB/T5078534《公共建筑標識系統技術規范》GB/T5122335《建筑門窗空氣聲隔聲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848536《飲用凈水水質標準》CJ9437《城市居住區熱環境設計標準》JGJ28638《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JGJ45039《養老服務智能化系統技術標準》JGJ/T484智能適老型居住建筑技術標準 2術語 343基本規定 35 396智能服務 41總則1.0.2本標準適用于智能適老型居住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項目建設。本規范重點突出了居住建筑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智能化的技術要求。條文規定統籌考慮了維護老年住戶利益、完善養老服務和醫療服務的要求。由于年齡的變化,步入老年后人們的體能心態都會逐漸改變,形成老年特征。這種特征要求建筑設計必須突出強調使用中的安全性,消除隱患,避免可能發生的環境傷害,從而提高老年的生活質量。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視力會衰退、眼花、色弱,甚至失明;步履蹣跚,行走障礙,抬腿困難,甚至需借助扶手、拐杖或輪椅;動作遲緩、準確度降低,常需要較寬松的空間環境;在心理上多有孤獨感,更需關懷相互交往,提供參與社會的平等機會則十分必要。這些特征就構成了老年人建筑設計的前提。1.0.3本標準的規定為居住建筑的非強制性要求。當本標準的規定與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抵觸時,應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本規范主要在現行標準的基礎上更多考慮適老化、智能化,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在居住建筑的建設、使用和維護過程中,尚應符合現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2術語2.0.1居家養老的主要場所應為老年人自住住宅,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包括社區居住區單元住宅和獨戶住宅。適老型居住建筑包括滿足安全、衛生、適用及健康需求,按套設計的有老年人居住使用的住宅及其配套建筑、環境、設施等。社區養老建筑應有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所具備的功能。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配置應與老年人住宅配置類似,能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應、個人照顧、保健康復、休閑娛樂等日間托養服務;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應具備為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或托老服務的功能設施。機構養老主要體現為以養老院等養老機構為主體的居住建筑,應滿足以下要求:1應具有名稱、住所、機構章程和管理制度;2應符合養老機構相關規范和技術標準;3應具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消防安全、衛生防疫等要求的基本生活用房、設施設備和活動場地;4應配備開展服務相適應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5應配套與服務內容和規模相適應的資金投入;6床位數和每床位對應建筑面積宜按照服務人口分類設置,具體設置要求參照現行國家標準《城鎮老年人設施規劃規范》GB50437的有關規定;7應根據服務人口統籌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配建要求和指標參照《城式。智能家庭養老床位通常利用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建設信息、網絡、智能服務養老系統,以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系統為支撐,通過養老終端設備渠道,實現24小時3基本規定3.0.1智能適老型居住建筑主要指為城鎮老年人提供生活起居的居住環境設施新建、擴建或改建規劃,因此,其居住區規劃及住宅設計不僅要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50437及《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GB5筑設計標準》GB50314的規定;對于居住區內的提供居住生活單元的養老服務類公共建筑,應符中國老年人主要以居家養老為主,占比約90%。本規范明確了居住建筑適老化設計包含內容和建議值;同時明確適老型居住建筑智能化系統應包含的內容;結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提出完善周邊配套服務設施、設備,為老年人提供智能醫療和智能照護服務,實現3.0.11智能化系統及配套設備應考慮老年人學習能力與生活習慣,界面操作不宜復雜,安裝4建筑空間環境4.1.1套內空間設計應符合建筑室內外智能設備系統功能有效、運行安全、維修方便相關設備系統預留適合老年人人體工效,滿足生活照護、康復醫療需求的輪椅、助行器、理療儀等儀器如血壓血糖檢測儀、吸痰器、睡眠儀、呼吸機等;在陽臺宜預留不小于0.9m*0.6m*1.8m的空間存儲家庭常用醫療康復器械,如吸氧機、頸椎腰椎牽引器等;入戶門廳宜設置臺面高度不宜低于1.0m,進深不宜低于0.5m,寬度不宜低于0.7m的置物臺,用于存放助行器、折疊輪椅等;對于老年人常使用的收納柜,為拿取方便,宜設置進深不大于0.3m、高度不大于2m的淺進深收納柜。4.1.3室內污染易引起老年人呼吸道疾病,住宅建筑工程竣工驗收時,必須對室內環境,尤其是臥室的污染物濃度進行監測,必須達到《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GB50325中I類民用建筑工程對污染物濃度限量的要求,未達標時應及時提醒開窗通風或者開啟新風系統。4.1.4地滑會造成老人摔倒,導致損害,為保證老人行走安全,地面防滑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面設計規范》GB50037的規定,結合《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JGJ450中第6.1.6的規定的無障礙設施的地面、樓面及路面的防滑等級及防滑安全要求,本條文對適老型居住建筑中地面工程部位適當提高了防滑等級,應在防滑等級高及中高級部位安裝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如樓梯、坡道、門廳、衛生間、廚房等。臥室、起居室地板上可鋪設跌倒報警地毯,能夠感知正常走路和跌倒的區別,發生意外時能夠及時給子女或監護人發出警報。老人使用的客廳、臥室、衛生間及廚房采用地板磚時宜考慮遇水濕滑,同時避免地磚過度凹凸防滑而清潔困難,如果采用地板膠,還應使用揮發性有機物不超標的地板膠。安裝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應注意老年人隱私安全。宜統計和記錄老年人日常行為活動,通過AI算法判斷可能產生的異?;虻剐袨?,并將報警信息傳遞給子女或社區居委會等服務機構,輔助他們及時獲取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迅速響應并采取措施。4.1.5宜消除套內空間老年人日常生活用房的地面高差,尤其是房間交界處,如陽臺入口處、衛生間入口處。地面高低差參數參考值見表1。表1地面高低差參數參考值高度差可判定為無垂直型高低差的上限(在實際生活中發生絆倒事故的可能性很低)護理輪椅可以通過的上限(自行式輪椅可以跨過的高度)能夠步行的老年人不費力可通過的高度4.1.6安裝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應注意老年人隱私安全。宜統計和記錄老年人日常行為活動,通過AI算法挖掘和掌握老年人的日常作息規律,將獨居老年人的偏差或異常,轉換成不同色彩等級預警的形式,傳遞給遠方不能陪伴父母的子女或社區居委會,輔助他們有針對性地、適時地照顧老年人,有效預防意外的發生。4.1.8宜優先采用熱泵或太陽能等非傳統熱源制備生活熱水,并配置輔助加熱設施;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標準》GB50364的有關規定。老年人住宅、老年人公寓應分別設置冷水表和熱水表,計量水表宜采用遠傳式,納入建筑設備管理系統。老年人公寓宜采用集中熱水供應系統,配水點熱水出水溫度不應低于46℃,不宜高于60℃;集中管理的老年公寓公用衛生間宜采用感應式、便于老人操作的觸摸式恒溫水龍目前市面上淋浴龍頭普遍存在出水溫度過高和水龍頭熱水進水側本體溫度過高造成的燙傷問題,恒溫閥芯淋浴龍頭和壓力平衡閥淋浴龍頭可解決因進水壓力波動而導致的出水溫度過高的問題,未來可生4.1.9智能化設備與建筑部件、部品與家具布置應參照現行協會標準《老年人照料設根據常見輪椅產品尺寸,廚房及衛生間的操作臺應留出不小于寬0.75m、高0.65m、距地面高度0.25m范圍內進深不小于0.45m、其他部分進深不小智能垃圾分類房應具備智能識別、自動分類、余量檢測、遠程通信等功能,用戶僅需將垃圾投放到特定位置,系統就能自動識別并分類;同時,出現垃圾桶余量不足、易燃有害氣體超標等情況時,及時臨時存放醫療廢物設置的房間應有整理臺、存放架和沖洗水槽等設施;房間需要設置照射燈、噴霧4.2.5考慮到有輪椅使用者,可在扶手上設置樓梯升降機幫助老年人移動,中間平臺電梯廳及轎廂尺度必須保證輪椅和急救擔架進出,能夠容納使用輪椅的老年人順利進出及操作按鈕;為保證老年人在電梯內的安全,梯門宜裝可視窗,在條件許可時,可設置無接觸電梯。電梯開關門時間依據電梯開門寬度、額定載重量及開門方式進行相應調整,在一般5s左右基礎上調整增加至7-10s。4.2.6宜選用紅外電子感應門,安裝多點傳感器,分布合理,并安裝UPS后備電源,保證斷電使用;擋板宜選用柔性材料,并設有脫扣機構設計,一旦夾人力量大于規定的安全值時,擋板自動脫扣,降低夾傷程度。公共交通空間要考慮到輪椅使用者,保證在主要的走廊、通道、電梯有足夠空間供輪椅旋轉,并能夠順利通過。4.2.7老年人行動不便,在公共衛生服務配套時,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內,應為輕度失能老人設置器械康復室以及電子健康檔案室。活動設施應當集中設置,便于老年人前往。環境信息公示電子屏以及公共信息服務電子屏的位置與樣式應注意與周邊環境協調。4.2.8智能停車場系統應具有車輛身份判斷、出入控制、車牌自動識別、車位檢索、車位引導、會車提醒、圖像顯示、車型校對、時間計算、費用收取及核查、語音對講、自動取(收)卡等功能,老年人記憶力下降,尤其需要車位引導功能,有條件時可提供AR實景導航。宜設置電動汽車泊位,參照《電動汽車分散充電設施工程技術標準》GB/T51313-2018國家規范配置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4.3物理環境4.3.1室內外應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視野開闊,與庭院、綠化結合,設坐椅和活動設施。4.3.2有老年人居住的建筑環境物理控制應分別滿足下列國家規范與標準中相關條例的基本要求:《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建筑設計標準》GB50034、《城市居住區熱環境設計標準》JGJ286、《民用建筑室內熱濕環境評價標準》GB/T50785、《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應急照明設計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和《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GB51309的規定。4.3.3老年人處于一定強度的噪聲環境中,將會產生心理上的煩躁情緒,若在最需要安靜環境的居室之中存在噪聲,更易使老年人煩躁,甚至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臥室、起居室等主要功能用房應需要有良好的隔聲處理和噪聲控制;對門窗進行隔聲設計時,玻璃作為占據70%甚至更大面積的部分應首先被考慮。中空玻璃和夾層玻璃都有優異的隔聲性能,中空玻璃中空層厚度最好控制在9mm-12mm之間,并可在中空層填充傳聲能力弱的惰性氣體,都應該選擇不同厚度的單玻來組合使用。當然也可以選擇效果更好的真空玻璃,但需要綜合考慮價格、視覺效果等問題。栽種植物可以減少環境噪音;智能家居背景音樂系統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智能控制背景聲音,抑制老年人聽覺機能衰退,給予聽覺享受,減少孤獨感。4.3.4老年人視力下降,如果室內出現光線昏暗、炫光或明亮光線,都會引發老年看不清路而摔倒,宜使用亮度傳感器、紅外傳感器啟動的地腳燈,能在老年人起夜時提供足夠的照明,采用柔和主燈加間接照明、輔助照明的方式,避免射燈;在起居廳、餐廳、臥室(或居室)等常用地方設置雙控開關更加方便老年人生活。4.3.5建筑室內外空間照度應符合《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JGJ450規范,考慮到老年人視力逐步下降及視力較弱,對燈具要求及照度標準稍有提高。4.3.8老年人對溫度的感知比常人不靈敏,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老年人的身體造成不利影響。當老年人從溫暖的房間到寒冷的房間時,血壓會升高,可能會導致腦出血、腦梗塞、心肌梗塞,患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的老年人更易“熱休克”,因此在冬季要保持浴室內外溫度偏高,且內外溫度相差不應太大。南方非集中供暖區域在冬季同樣寒冷,宜設置地暖提升室溫,為盡可能方便老年人生活,提高舒適度,可設室溫自動控制裝置。4.3.9老年人對光線更加敏感,宜選擇手動、自動兼具的智能電動窗簾,更好控制室內輻射與光線,智能電動窗簾附近應預留插座。4.3.10空氣質量對老年人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室外存在的空氣污染物大都會進入室內;而室內由于烹飪等活動、家具、裝修材料的釋放,還會產生新的空氣污染物。這些空氣污染物不僅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產生損害,還有可能影響人體的其他方面,因此,采用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對老年人居住建筑內部的空氣環境加以規定。研究表明,采用局部架空或頂部退臺設計,可以使得改善建筑下方空間通風狀況,給老年人創造休憩乘涼的場所。在現實房屋的內部空間中,往往存在著隔墻分割室內空間,也阻擋了穿堂風、轉角風等自然通風,因此本條規定減少隔墻設計,在保證私密性的前提下調節構建布置。4.3.11有研究表明,最有益于人體的健康濕度范圍為40%至60%,濕度較低時,人會感到干燥,容易引發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濕度較高時,人會感到悶熱難耐,腿腳等關節會出現不良反應,因此,本條規定濕度的合理范圍。4.3.20水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來水消毒后的余氯、管道年久失修存在重金屬離子污染都會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質不衛生會導致水源性疾病,比如腹瀉、痢疾、以水為介質的傳染病。因此在水質無法得到保證,有明顯異味時,采用凈水器對飲用水進行凈化。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儲水裝置要定期清洗,保證飲水安全。4.3.21燃氣傳感器安裝時首先確定可燃氣體與空氣的比重,然后將探測器固定安裝在距氣源半徑1.5m以內合適位置:人工煤氣、天然氣比空氣輕,漂浮在高處,安裝在距離天花板30CM以內;液化石油氣比空氣重,深積在低處,安裝在距離地板30CM處。5智能化系統5.1一般規定適老型智能居住建筑的建筑智能化系統除了應符合《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中住宅建筑的設計要素要求外,還應融入養老服務智能化系統的內容,充分考慮適老化需求。5.2信息化應用系統本節根據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和《養老服務智能化系統技術標準》JGJT484的規定結合最新的養老服務管理模式制定。5.2.2公共服務系統信息發布功能可增加對老年人生活層面的知識分享功能,提升老年人對于自身健康情況預警。5.3智能化集成系統5.3.2智能化集成系統功能的要求應以老年人的使用需求為依據,滿足建筑的業務需求與實現養老、醫療智能化綜合服務平臺應用,確保信息資源共享和優化管理及實施綜合管理功能等。在建筑建設前期需要預留出空間點位等必要條件,為適老型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搭建做好相應準備,系統平臺也同樣需要立足于早,在建設之前做好設計,以備運營階段的使用。智能化集成系統應結合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將醫養結合服務概念引入平臺建設。平臺首先接入老年人的健康檔案和體檢冊信息,通過健康等級評估模型將老年人劃分為重點關注人群、關注人群、一般人群。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社區老年人健康趨勢精準分析、個人健康精準評估,從而為不同健康等級的老年人提供多元的醫養結合服務,同時運用智能技術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全程服務保障和監督,平臺也宜實現醫養結合服務資源的協同統籌調配。5.3.4醫養結合服務綜合管理系統可以提供給社區管理者、第三方服務機構使用。社區助老用服務綜合管理系統來管理各種助老服務,例如助餐、助醫、助潔等服務,包括訂單管理、計費收費等功能。第三方服務機構在服務綜合管理系統中接收訂單,提供服務,并進行服務記錄。醫養結合服務綜合管理系統依據國家對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的免費體檢,形成的健康檔案和體檢冊數據信息,對老年人群進行健康等級評估和分類。健康檔案信息包含個人基本信息、過敏史、暴露史、既往病史、家族病史、遺傳病史、殘疾情況、生活環境等。體檢冊信息包含基本情況、健康狀況、癥狀、飲食和鍛煉、吸煙情況、飲酒情況、傷害、有害因素、住院治療、服藥情況、疫苗接種、生活自理能力、中醫藥管理情況、體檢結果等內容。5.4信息設施系統5.4.3信息服務系統需要將接入外部互聯網才能充分發揮起作用,而與老年人居住建筑息息相關的就是公共信息網絡和養老專用信息網絡。5.4.6老年人居住建筑內各種安保、物業、設備維護、醫療、照護人員的工作過程中,需要使用無線對話相互通訊,因此采用無線對講設備時,要滿足工作人員的需求。5.4.7信息網絡系統應當設置養老信息專用網絡,醫療信息專用網絡,幫助各類信息在各種機構之間傳遞,便于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的開展。5.4.8老年人也同樣有著娛樂需求,根據中國家電網發布的《2022中國適老化電視調研報告》數據顯示,在1191位老年受訪者中,26.4%的受訪者日均觀看電視時長達2-3小時,16.9%的受訪用戶日均觀看電視時長達3-5小時,老年人對電視的需求可見一斑。因此需要接入多種電視源,并提供老年人愛看的電視節目,老年人可自主選擇喜愛的節目進行觀看,也可將手機上的內容進行投屏播放,也可由護工或家屬遠程遙控選擇喜愛的節目進行觀看,讓老年人身心愉悅,且可以利用電視傳播信息的能力,設置養老信息通知的功能。有線電視宜考慮接入自辦節目源的接口條件,為了后續將自制養老的節目融入有線電視系統中。5.4.9為保證信息接入、采集、匯總如數據資源庫,以及后續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等服務開展的需求,需要信息導引及發布系統支持,并且保護老年人隱私,符合《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GB/T35273的要求。5.4.10智能適老型居住建筑的廣播系統需要滿足三點要求,一是在平常通知消息,包括新聞、尋呼、報時等信息,作為傳播信息的一個終端;二是在閑時播放音樂,有研究表明,播放舒緩、輕松、慢節奏音樂可有效較低老年人抑郁風險;三是在緊急時刻,發揮指導疏散作用;廣播設置位置要求:要讓老年人能夠聽到,布置在老年人經?;顒拥牡胤綇V場、購物區、交通干道等等,如有條件,可以設置屏幕手語及字幕信息服務。5.5建筑設備管理系統5.5.2建筑設備管理系統首先要確保建筑內部各個設備運行穩定且安全,還要滿足日常業務、物業管理、養老服務、醫療服務的需求,實現適老型智能建筑的正常運行,能不斷優化,并且能保證老年人在其中生活舒適、方便、安全。因此,需要建筑公共設備監控系統對給水排水、供配電、通風、供熱供暖、電梯、照明等設備的運行情況監控,能夠及時發現設備運行的問題并且上報至監控機房,以保證建筑的正常運行。5.5.3建筑能效監管系統設計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公共建筑能耗遠程監測系統技術規程》JGJ/T285的有關規定。首先要對水、電、燃氣、供暖、供冷等用量信息監控記錄,若出現某天用量明顯超過正常水平,需要及時向監控機房發出警報,有工作人員上門確認,或向老年住戶發出警報,在發生浸水、火災等危險時能夠及時切斷水源電源。水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來水消毒后的余氯、管道年久失修存在重金屬離子污染都會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質不衛生會導致水源性疾病,比如腹瀉、痢疾、以水為介質的傳染病。因此在水質無法得到保證,有明顯異味時,采用凈水器對飲用水進行凈化。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儲水裝置要定期清洗,保證飲水安全。飲用水的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的有關規定;建筑合適位置:人工煤氣、天然氣比空氣輕,漂浮在高處,安裝在距離天花板30cm以內;液化石油氣比空氣重,深積在低處,安裝在距離地板30cm處。286、《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民用建筑室內熱濕環境評價標準》GB/T51309的規定。室內污染易引起老年人呼吸道疾病,住宅建筑工程竣工驗收時,必須對室內環境,尤其是臥室的污染物老年人處于一定強度的噪聲環境中,將會產生心理上的煩躁情緒,甚至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因此需要對研究表明,音樂、燈光、標志物、氣味等,有利于老年人緩解情緒,認知方向、時間和場所。因此,對于輕度認知障礙老人,宜配置智能家居系統,根據不同的場景控制燈光、聲音等物理環境,調節老年人情緒,減少孤獨感??紤]到老年人的視力較弱,其照度標準稍有提高。宜使用亮度傳感器、紅外傳感器啟動的地腳燈,能在老年人起夜時提供足夠的照明;采用柔和主燈加間接照明、輔助照明的方式,避免射燈;在起居廳、餐廳、臥室(或居室)等常用地方設置雙控開關,照明開關應選用帶夜間指示燈的寬板翹板開關,安裝高度宜距地面1.10m。老年人對光線更加敏感,宜選擇手動、自動兼具的智能電動窗5.5.5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家居享受智能家具帶來的便捷生活。因此本條給出了智能家居的相關推薦,包括了智能照明、智能門窗、智能馬桶、智能爐灶等,如使用智能馬桶進行尿樣研究、智能冰箱提醒各類食物適宜保存的溫度和存儲時智能提醒功能。例如當老年人獨自在家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時很容易睡著,當達到一定時間后,沙發上的智能化控制家電。主要調節環境,如空調的智能化控制、燈光的智能化控制、加濕器和空氣凈化器的智能化控制。當室內溫度或濕度達到設定值時,智能家居服務終端可智能化的控制空調、空氣凈化器和加濕器來增加溫度或濕度。自動檢測報警功能。當房間煙霧濃度達到一定值時,服務終端會自動聯網報警并且及時通知監護人。人機交互智能控制。通過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語音、動作識別技術等識別方式,實現,實現老年人居家不安全行為的監測,以及服務終端對老年人操作家電設施的主動性響應。5.6公共安全系統5.6.2公共安全系統的報警信號必須保證老年人能感知到,因此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動物飼料中的微量礦物質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初乳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冷刨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內燃機車用電動機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公寓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克羅恩病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兒童矯正鞋墊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健康險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 個人形象顧問合同履約金條款
- 2025-2030中國乳房成像技術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GB/T 9754-2007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屬顏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鏡面光澤的測定
- GB/T 18214.1-2000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第1部分: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設備性能標準、測試方法和要求的測試結果
-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手冊
- 邀請函模板完整
- 老年護理學(學習通)考試題庫(含答案)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習作例文、習作課件
- 邁瑞公司中文簡介
- 攪拌車說明書
- XX大學學生中文成績單(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 電動叉車控制器電路圖大全
- 法學概論的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