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傳承策略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7000字】_第1頁
【《家族企業傳承策略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7000字】_第2頁
【《家族企業傳承策略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7000字】_第3頁
【《家族企業傳承策略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7000字】_第4頁
【《家族企業傳承策略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70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家族企業傳承策略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 1 1 2 3 4 5 6 7 8家族企業是全球企業中最普遍的組織形態之一,也是我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之一。據保守估計,全球私營企業當中65%-80%為家族企業,而世界500強企業中也至少有四成企業以家族企業形式存在。但是關于家族企業的定義,研究者們并沒有統一的觀點,對于家族企業而言,無論是企業的經營權還是決策權,都跟創始人家族成員密切相關。部分研究者將“經營權”作為家族企業定義的重要指標。Kiong(2005)認為,家族企業除了有企業的所有權外,家族成員需要參與企業運營,對企業擁有掌控權。王世權(2008)提出,家族企業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權和實際經營管理權應為家族成員所有。Chenetal.(2009)認為,一個家族企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創始人或者他們的后代始終在高級管理層、身處董事會或者是大股東。Srinidhi (2014)定義家族企業是在企業內部,企業經營者有絕對的權力來控制企業的投資和經營決策。Scholes&Wilson(2014)認為,一個家族企業中,除了絕大多數股份由家族所擁有外,還至少要有一個家庭成員在董事會中。封茜茜(2011)認為家族成員應該擁有家族企業的大部分所有權及經營權,而且企業的日常經營過程中應當保證兩代以上的家族成員能夠參與其中,并以家族利益為根本制定相應的經營策略。汪祥耀、金一禾(2015)認為,在家族企業中,企業的管理和決策的控制權屬于家族成員,它們按照一定的比例擁有企業的管理權和所有權。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家族企業具有代際傳承的特征。基于“家族成員參與程度”為研究目標,Tagiuri&Dav族與企業之間相互滲透的深度以及每個家庭成員的參與度作為家族企業的界定標準。Astrachanetal.(2003)認為參與企業管理和決策的家族成員在兩名以上時才是“家族企業”。Sharma(2002)運用家族企業三環交疊模型界定了家族企業。Villalonga&Amit(2006)則以另一個角度闡述了家族企業的定義,認為 (2011)研究指出家族企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該企業創始家族必須作為CEO或者主席的位置。Massa(2015)則從股權構成入李蕾(2003)提出代際傳承層次由淺入深分別為財富繼承、權力傳承以及家朱曉文、呂長江(2019)指出傳承的效果因人而異,二代接班人的自身條件因素。王揚眉、梁果(2020)指出,海歸繼承人的優勢要比非海歸繼承人大,因Dunemann&Barrett(2004)首次提出“新領導發展模式”的概念,認為繼的戰略眼光制定經營策略。劉學方(2007)認為,家族企業繼承人的外部工作經歷與傳承績效存在明顯的關聯關系。陳萬思,姚勝娟(2005)認為在當前競爭愈李海瓊(2010)以溫州地區的家族企業作為分析對象,發現該地區大部分的家族王揚眉、葉仕峰(2018)認為當前我國家族企業傳承處于創業浪潮之中,第核當中。陳文婷(2013)認為創業家族一般具備較強的創業動機和豐富的資源,的權力交接過程,他們建立了各種各樣的模型,并通過模型來解析傳承過程。大部分學者將研究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過程研究,另一種是標準研究。前者更加重視研究權力的轉移,后者主要是研究傳承過程的標準,這也是大多數學者研究的重點。接下來分析幾種較為典型的模型:Matthews等人研究的切入點是創業者認知角度,借助認知歸類法分析領導權的具體交接計劃,學者的研究角度有兩個方面,一是父輩在任者對子輩繼任者的自我認知,二是父輩在任者對子輩繼任者的相互認知。研究結果為以下4條路徑(圖1.1):以父輩在任者的角度,分析其對子輩繼任者的認知(路徑1),以子輩繼任者的角度,分析其對父輩在任者的認知(路徑2),父輩在任者對自我的認知(路徑3)以及子輩繼任者的自我認知(路徑4)。Matthews等學者認為,在家族企業中,如果父輩在任者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無法勝任企業管理工作,那么他們就會著手制定權力交接方案(路徑3)。對于家族企業的父輩在任者來說,如果他們對于子女具有足夠的信心,相信他們能夠良好的管理和運營企業,那么下一代企業的管理者就能夠獲得更多的管理空間(路徑1)。對于子輩繼任者而言,他們能否在競爭過程中積極爭取接班人地位取決于他們對于自己工作能力的評估(路徑4)。在家族企業中,假如繼任者認為父輩仍然具有強大的領導能力,那么,他們就不會對接班表現出積極性。反之,子輩繼任者就會積極的爭取當接班人(路徑2)。路徑31.3.2Handler傳承角色四階段模型家族企業傳承完成之后,兩代領導人會在地位上發生轉變。Handler(2001)通過對傳承過程中繼承人的實地調查和訪問,得到了許多有價值的一手數據。他認為,家族企業的代際傳承是父輩在任者和子輩繼任者這兩者之間的角色轉變的過程。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的主要特征體現在,父輩在任者的領導地位和權力逐漸降低,而相應的繼承者的地位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Handler就以角色調整為基礎,分析有效傳承結束之后產生的具體影響,由此總結出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的四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在企業初創期,創業者通過自身的資源和經驗為家族企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一時期,創業者高度重視企業的發展和建設。企業的核心力量來源于創業者,創業者親力親為的掌握企業的運營和管理,與此同時,創業者也不會考慮代際傳承問題。第二階段,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規模變得越來越大,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于創業者來說,他更加重視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偶爾會想到企業的代際傳承,但是不會特別重視這一問題。在這一時期,家族企業中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家族成員,他們在企業中擔任不同的崗位,但是因為成員自身能力有限,不會對企業決策產生重大的影響。盡管家族成員都已經在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并在企業承擔一定的管理職責,但是仍然可能有成員不滿足現狀。在前兩個階段,家族企業中繼任者并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而后兩個階段中,繼任者角色才會發生顯著的變化。在這一時期,創業者的地位有所下降,創業者的領導權也開始逐漸被淡化,創業者更加重視企業的長期戰略規劃以及成長模式、資本運營等方面,而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更多的充當監督角色。在傳承階段,創業者會逐漸將企業的管理權交接給繼任者,在完成了股權代際轉移之后,企業的代際傳承正式完成。這一過程紛繁復雜,且充滿了斗爭和曲折。圖1.2Handler傳承角色四階段模型且在不同的階段,意義建構策略也有所不同,在第1個階段,主要策略是構建繼承人知識體系。在第2個階段,主要策略是創業收獲以及創業投入。在第3個階該模型認為,繼承人的創業成長過程應該劃分成以下三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導入期,第2個階段是實踐期,第3個階段是升華期。其次,從代際傳承的角度為動要素就是代際差異。這一觀點對代際差異學者的研究結論進行了延伸和拓展 (劉嬌等,2017),對于繼承人而言,他們的創業成長過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所發揮的功能進行了描述。創始人角色創始人角色繼承人行動維度維度人際間創業升華跨越“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創業實踐(激變時刻)反思傳承梳理文獻可以看出,家族企業中的股東結構、經營管理者基本上是以家族成員或者具有親屬關系者為核心,并以“為企業暨家族謀取最大利益”為經營決策標準,將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緊密結合的經營模式。家族企業之間的傳承歸根結底是權利的傳承,包括股權變動、職位變動、實控人變動三種。繼承人的海外留學經歷和外部工作經歷,有利于提升其綜合素質,同時為家族企業帶來技術創新,一定條件下提高企業決策水平和決策效率。繼承人有較強的人脈優勢和資源優勢,跨代創業可以幫助企業打破原有框架,在創業中完成代際傳承,但目前中國家族企業還未將創業成長納入到傳承計劃中。認知歸類路徑分析模型(M-M-F模型)以心理因素為側重點,探究了傳承過程中父輩與子輩二者之間心理的變化,以及不同心理認知下企業的發展走向。但是,但模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他僅僅對于父輩和子輩這兩者之間的傳者及時有效的轉變傳承策略。理論上Handler的傳承理論框架使得代際傳承理論[4]戴文哲.論家族企業的代際傳承與企業發展的關系[J].現代營銷(下旬[6]茍茜,李海瓊.家族企業繼任者進入模式及其實證檢驗:溫州個案[J].重慶社會科學,2010,(3):84-89.[7]黃銳.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研究綜述[J].山東社會科學,2009(09):96-99.[8]賈琳,程玉英,于潔.家族企業難以傳承的原因一—從繼承人的角度分析[J].特區經[9]賈萌.外部制度環境感知對我國家族企業代際傳承意愿影響研究[D].蘭州財經大[10]李保杰.家族企業接班人培養路徑對跨代創業的影響研究[D].東華大學,2016.[11]李蕾.家族企業的代際傳承[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3(08):45-48.[12]劉嬌,王博,宋麗紅,張貴英,梁強.家族企業價值觀傳承與戰略變革一—基于探索性的案例分析[J].南方經濟,2017(08):49-67.[14]劉學方.家族企業繼承計劃模式對繼承績效影響及作用機制實證研究[D].上海交通[15]呂斐斐,賀小剛,葛菲.期望差距與創始人離任方式選擇:基于中國家族上市公司的分[16]梅琳,賀小剛,李婧.創始人漸進退出還是激進退出?—一對創業家族企業的實證分析[17]孫燕.“十四五”時期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及展望[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18]王飛飛,吳炯,賀林均.家族企業、跨代創業與技術創新[J].山西財經大學學[19]王世權,日本家族企業成長的理論解析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產業經濟評論,2008,7(2),22-45.[20]王文京.家族企業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和作用一—《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綜述[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02):59-61.[21]汪祥耀,金一禾.家族企業代際傳承及二代推動戰略轉型的績效研究[J].財經論[22]汪祥耀,金一禾,畢祎.家族企業代際傳承推動還是抑制了創新[J].商業經濟與管[23]王揚眉,葉仕峰.家族性資源戰略傳承:從適應性到選擇性組合創業——一個縱向案[24]王揚眉.家族企業繼承人創業成長金字塔模型——基于個人意義構建視角的多案例[26]王哲兵,韓立巖,孫靜.家族企業代[27]章凱,劉永虹,熊軍.家族企業可持續成長的內部傳承模式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學[28]張豐智.基于制度經濟學視角的家族企業創業者和職業經理人合作研究[J].經濟研[30]張微,屈奕欣.我國家族企業與職業經理人合作路徑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31]朱曉文,呂長江.家族企業代際傳承:海外培養還是國內培養?[J].經濟研[32]AstrachanJH,ShankerMC,Familybusinesses'contributiontoAcloserlook[J],Familybusinessreview,2003,16(3):211-219.[33]ChenHL,HsuWT,Familyownership,boardindependenceandFamilyBusinessReview,2009,22:347-361.[34]DunemannM,BarrettR.Familybusinessandsuliterature[J].FamilyandSmallBusinessResearchUnitMonashUniversity,[35]K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