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數學小升初模擬試題_第1頁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小升初模擬試題_第2頁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小升初模擬試題_第3頁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小升初模擬試題_第4頁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小升初模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有甲、乙兩項工作,張師傅單獨完成甲工作要9天,單獨完成乙工作要12天.王師傅單獨完成甲工作要3天,單獨完成乙工作要15天.如果兩人合作完成這兩項工作,最少需要多少天?分析:根據題意知道,知道王師傅完成甲工作的時間少,張師傅完成乙工作的時間少,所以分配任務時,讓王師傅做甲工作,張師傅做乙工作,然后兩人再合作干乙工作.

解答:解:分配任務,王師傅完成甲工作的時間少,先做3天甲工作,就完成了,

張師傅完成乙工作的時間少,先做3天乙工作,2、制造一個零件,甲需要6分鐘,乙需要5分鐘,丙需要4.5分鐘.現在有1590個零件的制造任務分配給他們三個人,要求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每人應該分配到多少個零件?考點:工程問題.

分析:我們用方程求出他們共同完成的時間,然后運用總時間除以他們制作一個零件的時間,就是要分得的個數.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設他們共用x分鐘完成這批任務.甲完成的個數:

2700÷6=450(個);

乙完成的個數:

2700÷5=540(個);

丙完成的個數;

2700÷4.5=600(個);

答:甲乙丙每人應該分配到450個零件540個零件,600個零件.3、搬運一個倉庫的貨物,甲需要10小時,乙需要12小時,丙需要15小時.有同樣的倉庫A和B,甲在A倉庫、乙在B倉庫同時開始搬運貨物,丙開始幫助甲搬運,中途又轉向幫助乙搬運.最后兩個倉庫貨物同時搬完.問丙幫助甲、乙各多少時間?60×2÷(6+5+4)=8(小時)(60-6×8)÷4=3(小時)(60-5×8)÷4=5(小時)

答:幫助甲3小時,幫助乙4小時。4、抄一份書稿,甲每天的工作效率等于乙、丙二人每天的工作效率的和;丙每天的工作效率相當于甲、乙二人每天工作效率之和的1/5;如果三人合抄只需8天就完成了,那么乙一人單獨抄需多少天才能完成?

分析:要求“乙單獨抄需多少天才能完成”,就需要求出乙的工作效率;

由“三人合抄只需8天就完成”,可知三人的工作效率之和為1/8;

由“甲每天的工作效率等于乙、丙二人每天的工作效率的和”,求出甲的工作效率是;

由“丙每天的工作效率相當于甲、乙二人每天工作效率之和的1/5,求出甲、乙效率之和為

那么乙的工作效率就為求出甲、乙效率之和為

則乙一人單獨抄完成任務需要的天數:答:乙一人單獨抄需24天才能完成.5、張老師準備在書房的地面上鋪每塊面積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磚,剛好用了200塊.如果全部改鋪每塊面積是600平方厘米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分析:根據房間的面積一定,地磚的面積與地磚的塊數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

解答:解:設需要x塊,

600x=900×200

600x=180000

x=300;

答:需要300塊.6、水泥、石子、黃砂各有5噸,用水泥、石子、黃砂按5:3:2拌制某種混凝土,若用完石子,水泥缺()噸.黃砂多()噸.分析:根據水泥、石子、黃砂按5:3:2進行分配,其中石子占10份中的3份是5噸,可求出當石子用完時,混凝土的噸數,再進一步求出此時黃砂和水泥該用的噸數,進一步求出黃砂多的噸數,水泥缺的噸數.解決此題關鍵是先求出當石子用完時,混凝土的噸數,再求出需要的水泥和黃砂的噸數,進一步求出多的或缺的噸數.7、買甲、乙兩種鉛筆共210支,甲種鉛筆每支價值3分,乙種鉛筆每支價值4分,兩種鉛筆用去的錢相同,甲種鉛筆買了()支.分析:甲、乙兩種鉛筆單價之比為3:4,又兩種筆用去的總價相同,故甲乙兩種鉛筆數之比為4:3.其中甲占總數,即,甲種鉛筆數210×=120(支),據此解答即可.

解:根據題干分析可得:

甲乙兩種鉛筆數之比為4:3,

4+3=7,

210×47=120(支).

答:甲種鉛筆買了120支.

故答案為:120.

8、1.甲乙兩人在河邊釣魚,甲釣了三條,乙釣了兩條,正準備吃,有一個人請求跟他們一起吃,于是三人將五條魚平分了,為了表示感謝,過路人留下10元,甲、乙怎么分?

答案:甲收8元,乙收2元。

解:“三人將五條魚平分,客人拿出10元”,可以理解為五條魚總價值為30元,那么每條魚價值6元。又因為"甲釣了三條",相當于甲吃之前已經出資3*6=18元,"乙釣了兩條",相當于乙吃之前已經出資2*6=12元。

而甲乙兩人吃了的價值都是10元,所以甲還可以收回18-10=8元,乙還可以收回12-10=2元,剛好就是客人出的錢。

2.一種商品,今年的成本比去年增加了10分之1,但仍保持原售價,因此,每份利潤下降了5分之2,那么,今年這種商品的成本占售價的幾分之幾?

答案22/25

最好畫線段圖思考:把去年原來成本看成20份,利潤看成5份,則今年的成本提高1/10,就是22份,利潤下降了2/5,今年的利潤只有3份。增加的成本2份剛好是下降利潤的2份。售價都是25份。所以,今年的成本占售價的22/25。

3.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出發,相向而行,出發時,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減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這樣,當甲到達B地時,乙離A地還有10千米,那么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

原來甲.乙的速度比是5:4

現在的甲:5×(1-20%)=4

現在的乙:4×(1+20%)4.8

甲到B后,乙離A還有:5-4.8=0.2

總路程:10÷0.2×(4+5)=450千米

4.一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減少25%,要使體積增加1/3,現在的高和原來的高度比是多少?

答案為64:27

解:根據"周長減少25%",可知周長是原來的3/4,那么半徑也是原來的3/4,則面積是原來的9/16。

根據"體積增加1/3",可知體積是原來的4/3。

體積÷底面積=高

現在的高是4/3÷9/16=64/27,也就是說現在的高是原來的高的64/27

或者現在的高:原來的高=64/27:1=64:27

5.某市場運來香蕉、蘋果、橘子和梨四種水果其中橘子、蘋果共30噸香蕉、橘子和梨共45噸。橘子正好占總數的13分之2。一共運來水果多少噸?

第二題:答案為65噸

橘子+蘋果=30噸

香蕉+橘子+梨=45噸

所以橘子+蘋果+香蕉+橘子+梨=75噸

橘子÷(香蕉+蘋果+橘子+梨)=2/13

說明:橘子是2份,香蕉+蘋果+橘子+梨是13份

橘子+香蕉+蘋果+橘子+梨一共是2+13=15份9、我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人臨終時決定把家里的17頭牛全部分給三個兒子。其中大兒子分得二分之一,二兒子分得三分之一,小兒子分得九分之一,但不能把牛殺掉或賣掉。三個兒子按照老人的要求怎么也不好分。后來一位鄰居用“借來還去”法順利地把17頭牛分完了。某汽水廠規定:用3個空汽水瓶可換一瓶汽水,某人買了10瓶汽水,問他總共可喝到幾瓶汽水?如果3個空瓶可換1瓶汽水,那么有2個空瓶就可喝到1瓶汽水。這是因為:有了2個空瓶,再到別人那里“借來”1個空瓶,就可換來1瓶汽水,喝完把空瓶給別人“還去”,這時不欠不余。10瓶汽水喝完后得10個空瓶,10個空瓶又可換來5瓶汽水,總共可喝到“10+5=15”瓶汽水。10、、11、抽屜原理100名孩子圍成一圈做游戲,其中有41個男孩,59個女孩,那么一定有兩個男孩,他們之間恰好有19個孩子.12、

1、一個長方體木塊,從下部和上部分別截去高為3厘米和2厘米的長方體后,便成為一個正方體,表面積減少了120平方厘米,原來長方體的體積是()立方厘米.1、解答:所成立方體的棱長為:120÷(3+2)÷4=6(厘米),所以原長方體的體積為:6×6×(6+3+2)=396(立方厘米)。

2、(1)有一個正方體,如果高增加4cm,就成為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正好比原正方體的表面積增加80平方cm,求原正方體的體積。(2)一個長方體的高如果增加2cm,就成為一個正方體,這時表面積就比原來增加了48平方cm。原來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2、(1)解答:設原正方體的邊長為A,根據題意得:4x4*A=80,解得:A=5,所以原體積為A*A*A=125立方厘米。(2)解:設成了正方體后的棱長為A;則原來的長方體的高為A-2,長為A,寬為A。根據題意6*A*A-[4*(A-2)*A+2*A*A]=48解得:A=6(或者這樣理解:增加的表面積為四個側面的,所以四個增加的側面積為:4x2xA=48,所以A=6)所以原長方體的長為6,寬為6,高為6-2=4,所以體積為6x6x4=144立方厘米。

3、一個長方體的各條棱長的和是48厘米,并且它的長是寬的2倍,高與寬相等,那么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______立方厘米.

3、解答:依題意,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之和是48÷4=12(厘米),于是它的寬與高都等于12÷(2+1+1)=3(厘米),它的長是3×2=6厘米.所以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6×3×3=54(立方厘米)

4、一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33.66平方分米,其中一個面的長是2.3分米,寬是2.1分米,它的體積是_____立方分米.(結果以分數形式出現)

4、解答:長方體的高是:(33.66-2.1×2.3×2)÷2÷(2.1+2.3)=30/11(分米),長方體的體積是2.1×2.3×=(立方分米).

5、在棱長為3cm的正方體木塊的每個面的中心上打一個直穿木塊的洞,洞口呈邊長為1cm的正方形,求挖洞后木塊的體積。5、解答:33-12×3×3+2×13=20cm3。

6、如果從長為13厘米,寬為9厘米的長方形硬紙板的四角去掉邊長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沿虛線折疊成長方體容器.這個容器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6、解答:容器的底面積是:(13—4)×(9—4)=45(平方厘米),高為2厘米,所以容器的體積是:45×2=90(立方厘米)。

7、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48cm,己知長是寬的1.5倍,寬是高的2倍,求它的體積。

7、解答:設高為A,所以寬為2A,長是1.5*2A=3A根據題意可得:4x(A+2A+3A)=48,得:A=2,所以,高=A=2,寬=2A=4,長=3A=6所以原體積為:2*4*6=48立方厘米。8、一個正方體木塊的表面積是96平方cm,把它鋸成體積相等的8個正方體小木塊,每個小木塊的表面積是多少?

8、解答:設原正方體的棱長為A,所以得:6xAxA=96

,解得A=4厘米,所以棱長為4厘米。則體積為4x4x4=64立方厘米。鋸成了8個相等的體積后,每個為64/8=8立方厘米。設小正方體的棱長為B,所以BxBxB=8,解得:B=2厘米。所以每個小方體的表面積為:6xAxA=6x2x2=24平方厘米。此類題目的關鍵抓住底面積不變,變的只是四個側面)13、

【答案】小正方形為1,大正方形為6

6*6*6=216-1*1=215

1*1*6=6-1=5

215/5=43

2.整除

四位數8A1B能被2、3、5、11整除,那么這個四位數是多少?

【答案】由于四位數8A1B能被11整除,A+B就應該是9或者9+11

但是兩個一位正整數的和最大是18<20

那么A+B應該=9

那么8A1B的全部數字和=18

那么8A1B也就能被3整除

而且四位數8A1B能被2和5整除,那么B=0

A=9-0=9

答:四位數應該是891013、41、甲、乙兩港相距360千米,一輪船往返兩港需35小時,逆流航行比順流航行多花了5小時。現在有一機帆船,靜水中速度是每小時12千米,這機帆船往返兩港要多少小時?

分析與解:要求帆船往返兩港的時間,就要先求出水速。由題意可以知道,輪船逆流航行與順流航行的時間和與時間差分別是35小時與5小時,用和差問題解法可以求出逆流航行和順流航行的時間.并能進一步求出輪船的逆流速度和順流速度。在此基礎上再用和差問題解法求出水速。

解:輪船逆流航行的時間:(35+5)÷2=20(小時),順流航行的時間:(35-5)÷2=15(小時),輪船逆流速度:360÷20=18(千米/小時),順流速度:360÷15=24(千米/小時),

水速:(24-18)÷2=3(千米/小時),帆船的順流速度:12+3=15(千米/小時),

帆船的逆水速度:12-3=9(千米/小時),帆船往返兩港所用時間:

360÷15+360÷9=24+40=64(小時)。

答:機帆船往返兩港要64小時。

42、某船往返于相距180千米的兩港之間,順水而下需用10小時,逆水而上需用15小時。由于暴雨后水速增加,該船順水而行只需9小時,那么逆水而行需要幾小時?

分析與解:本題中船在順水、逆水、靜水中的速度以及水流的速度都可以求出。但是由于暴雨的影響,水速發生變化,要求船逆水而行要幾小時,必須要先求出水速增加后的逆水速度。

解: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是:(180÷10+180÷15)÷2=15(千米/小時)。

暴雨前水流的速度是:(180÷10-180÷15)÷2=3(千米/小時)。

暴雨后水流的速度是:180÷9-15=5(千米/小時)。

暴雨后船逆水而上需用的時間為:180÷(15-5)=18(小時)。

答:逆水而上需要18小時。

43、一條隧道長360米,某列火車從車頭入洞到全車進洞用了8秒鐘,從車頭入洞到全車出洞共用了20秒鐘。這列火車長多少米?

分析與解:畫出示意圖如圖:火車8秒鐘行的路程是火車的全長,20秒鐘行的路程是隧道長加火車長。因此,火車行隧道長(360米)所用的時間是(20-8)秒鐘,即可求出火車的速度。

解火車的速度是360÷(20-8)=30(米/秒)。

火車長30×8=240(米)。

答:這列火車長240米

44、鐵路旁的一條與鐵路平行的小路上,有一行人與騎車人同時向南行進,行人速度為3.6千米/時,騎車人速度為10.8千米/時,這時有一列火車從他們背后開過來,火車通過行人用22秒,通過騎車人用26秒,這列火車的車身總長是多少?

【解】:分析:本題屬于追及問題,行人的速度為3.6千米/時=1米/秒,騎車人的速度為10.8千米/時=3米/秒。火車的車身長度既等于火車車尾與行人的路程差,也等于火車車尾與騎車人的路程差。如果設火車的速度為x米/秒,那么火車的車身長度可表示為(x-1)×22或(x-3)×26,由此不難列出方程。

法一:設這列火車的速度是x米/秒,依題意列方程,得

(x-1)×22=(x-3)×26。

解得x=14。所以火車的車身長為(14-1)×22=286(米)。

法二:直接設火車的車長是x,那么等量關系就在于火車的速度上。

可得:x/26+3=x/22+1

這樣直接也可以x=286米

法三:既然是路程相同我們同樣可以利用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來解決。

兩次的追及時間比是:22:26=11:13

所以可得:(V車-1):(V車-3)=13:11

可得V車=14米/秒

所以火車的車長是(14-1)×22=286(米)

答:這列火車的車身總長為286米。

45、一條單線鐵路上順次有A、B、C、D、E五個車站,它們之間的距離依次是48、40、10、70千米。甲、乙兩列火車分別從A、E兩站相對開出,甲車先開4分鐘,每小時行駛6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駛50千米。兩車只能在車站停車,互相讓道錯車。兩車應在哪一車站會車(相遇),才能使停車等候的時間最短?先到的火車至少要停車多少時間?

46、乙船順水航行2小時,行了120千米,返回原地用了4小時.甲船順水航行同一段水路,用了3小時.甲船返回原地比去時多用了幾小時?

分析與解:乙船順水速度:120÷2=60(千米/小時).乙船逆水速度:120÷4=30(千米/小時)。

水流速度:(60-30)÷2=15(千米/小時).甲船順水速度:12O÷3=4O(千米/小時)。

甲船逆水速度:40-2×15=10(千米/小時).甲船逆水航行時間:120÷10=12(小時)。

甲船返回原地比去時多用時間:12-3=9(小時)。

47、現在是3點,什么時候時針與分針第一次重合?

48、有一座時鐘現在顯示10時整。那么,經過多少分鐘,分針與時針第一次重合;再經過多少分鐘,分針與時針第二次重合?

解:10時整,分針與時針距離是10格,需要追擊的距離是(60-10)格,分針走60格,時針走5格,即分針走1格,時針走5/60=1/12格。

第一次重合經過

(60-10)/(1-1/12)=54(6/11)(分)

第二次重合再經過

60/(1-1/12)=65(5/11)(分)

答:經過54(6/11)分鐘,分針與時針第一次重合;再經過65(5/11)分鐘,分針與時針第二次重合。

2點鐘以后,什么時刻分針與時針第一次成直角?

分析與解:在2點整時,分針落后時針5×2=10(個)格,當分針與時針第一次成直角時,分針超過時針60×(90÷360)=15(個)格,因此在這段時間內分針要比時針多走10+15=25(個)格,所以到達這一時刻所用的時間為:②分針與時針的夾角為0°,即分針與時針重合:

9點整時,分針落后時針5×9=45(個)格,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