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歷史對標考點:戰爭與文化交鋒【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高考歷史對標考點:戰爭與文化交鋒【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高考歷史對標考點:戰爭與文化交鋒【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高考歷史對標考點:戰爭與文化交鋒【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高考歷史對標考點:戰爭與文化交鋒【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5年高考歷史對標考點:戰爭與文化交鋒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1.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獨特的建國歷程,形成了美國特殊的移民文化,這種文化成為美國的標志,在美國的整個發展進程中產生重大影響。下列關于美利堅文化形成過程的描述,正確的是()A.文化多元性體現在各種文明平分秋色

B.“美利堅人”一詞最早出現在獨立戰爭過程中

C.1787年憲法的頒布標志著美利堅民族正式形成

D.白人對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種族歧視根深蒂固2.二戰后,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漲。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個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獨立。這表明()A.二十世紀世界的分裂 B.世界殖民體系逐漸被摧毀

C.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 D.發展中國家面臨嚴峻挑戰3.如表為1946—1998年世界大事年表(部分)。對表中信息理解正確的是()1946年美國準予菲律賓獨立1947年英國結束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將該地劃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1954年法國從印度支那(中南半島)撤軍,越南出現北部和南部兩個政權1955年亞非29國代表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開會,確立在冷戰中“不結盟”的立場1959—1961年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古巴建立共產主義政權1974年印度發展核武器,首次進行核試驗1998年巴基斯坦成功進行了核試驗A.冷戰擴大,超出了亞洲范圍 B.國際政治格局發生根本變化

C.亞洲區域集團化特征明顯 D.世界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4.1946年,英國宣布結束對約旦的委任統治,承認約旦獨立;1947年6月,英國公布《蒙巴頓方案》,即《印度獨立法案》,8月15日英國殖民當局分別向國民大會黨和穆斯林聯盟移交權力;1948年,錫蘭(斯里蘭卡)獨立,成為英聯邦的一個自治領。這些事件()A.表明英國殖民政策隨形勢進行相應調整 B.反映了社會主義力量的進一步增強

C.推動了帝國主義在亞洲殖民體系的瓦解 D.促使亞非民族獨立運動進入新階段5.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幾十年時間里,西方國家在亞非拉經營了幾百年的殖民體系迅速崩潰。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多個國家中,有近1OO個國家是在戰后宣布獨立的。以下對殖民體系迅速瓦解的客觀原因的認識,正確的是()A.殖民地國家謀求獨立主權的堅定意志與決心

B.民族解放斗爭中新型領導力量和綱領的涌現

C.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自身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D.直接殖民統治無法適應現代資本生產的要求6.有學者認為,二戰后的現代化過程中,“泛西方化”是指西方文化內部資本主義的實現與資本主義的批判這對基本矛盾通過“海洋途徑”(在一些非西方國家衍生出一種畸形殖民資本主義形態)和“大陸途徑”(使另一些非西方國家從封建制度和殖民體制下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形成兩大陣營的對壘。該學者意在強調A.美蘇兩種意識形態的對壘 B.世界現代化進程深受西方文化影響

C.社會主義制度在中俄確立 D.世界各民族的獨立沖擊了西方文明7.二戰后,英屬殖民地的獨立基本都是通過和平談判實現的,且獨立后與宗主國大都保持了較為密切的關系;法國的大多數殖民地以和平方式取得了獨立;荷、比、葡這三個帝國的殖民地經過了漫長而激烈的斗爭最后獲得獨立。這主要反映了()A.西歐殖民勢力大勢已去 B.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C.世界殖民體系已經崩潰 D.暴力革命是主要斗爭方式8.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聲稱,“我們過于迅速地放松了自己對那些至今仍然生活在野蠻的黑暗之中的人們的控制。對于摩洛哥和突尼斯,我們應該等待。在向他們敞開聯合國大門的同時,卻沒有考慮他們還缺乏聯合國憲章所要求的資格,對此我們犯了錯誤”。杜勒斯提出此論的歷史背景是()A.第三世界力量進一步發展壯大 B.戰后世界殖民體系走向瓦解

C.美蘇爭霸的戰略重心發生轉移 D.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出現9.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東征以前,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對古希臘的影響較大;公元前323年之后,亞歷山大征服過的廣大地區,出現了持續長達300年的“希臘化時代”。由此可見,古代()A.文明地域性特征尤為明顯 B.亞非歐文明的交流從未間斷

C.文明中心逐漸向西歐轉移 D.世界區域文明曾經長期互動10.“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帶來了伊比利亞的文化概念,他們認為比土著文化優越。同樣他們也認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會生存下來,并且在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動的同時,維持著相對的自治性。同樣,奴隸們在學習應付他們的主人和適應新環境的同時,保持了非洲的宗教傳統、信仰、習慣和語言。”這表明()A.殖民擴張給美洲帶來了先進文化 B.移民社會存在文化認同的問題

C.人口遷徙是文化交融的主要途徑 D.古代美洲文化的形成存在障礙11.英國前首相艾德禮在一次演講中宣稱:“這個帝國在沒有外來壓力下或沒有對統治的負擔感到厭倦的情況下,統治民族自愿地放棄了對臣服民族的統治,把自由給予了他們。……這個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國。”該觀點()A.實事求是地闡述了英國的殖民地政策 B.辯證地表明了英國的政治遠見

C.歪曲了英國被迫承認殖民地獨立的事實 D.贊揚了英國支持各民族民族自決12.印度獨立后,在政治體制上學習英國,主要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印地語,但尊重宗教信仰多樣性,種姓制度依然具有重要影響。新加坡、韓國等在發揚儒家文化精華的同時,吸收西方科學技術、管理知識等。埃及的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英語和法語也被廣泛使用。這反映了二戰后這些國家()A.民族文化發展的多樣性面臨巨大挑戰 B.民族文化的復興推動了經濟的高速發展

C.文化發展受西方殖民主義統治的影響 D.形成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結合的新文化13.英國從19世紀開始在本土及其殖民地大量培養體育精英,并舉辦宗主國和各自治領之間的運動會。從1911年起,英國王室開始為獲勝隊頒發帝國獎杯。英國的上述做法旨在(

)A.激發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識 B.培養國民的團隊意識

C.構建殖民地人民對殖民文化的認同 D.擴大英國的政治影響14.二戰后,中東國家獲得獨立,但帝國主義殖民勢力猶存。1949年以后,伊朗人民開展石油國有化運動,1951年和1954年,敘利亞工人發動大規模罷工運動,1953年,約旦全國各地爆發群眾性的示威,要求英帝國主義及其代理人滾出去。這些國家人民的斗爭A.壯大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 B.表明發展中國家登上國際舞臺

C.推動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D.促進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15.下列三幅照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

1957年加納獨立

依據巴美簽訂的條約1999年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A.加速世界殖民體系崩潰 B.發展中國家加強了經濟合作

C.非洲反帝斗爭贏得勝利 D.拉美民族獨立運動不斷高漲16.公元前218年的一天,一個希臘人在托勒密埃及行走時,與一個埃及婦女發生沖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臘人身上,而且拒絕遵數。這個希臘人寫信向托勒密埃及的國王控告說:我請求你“不要坐視一個埃及女入這樣無迎地侮辱我”,“我是一個希臘人,一個外地人”。據此可知()A.希臘化世界存在文化沖突 B.旅群認同會影響司法判決

C.不同族群法律地位不平等 D.埃及婦女的社會地位較高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紀,出生在美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裔人在殖民地廣泛建立了大種植園和牧場,他們對伊比利亞半島的行政統治和經濟壓迫極為不滿,從啟蒙思想中獲得靈感,也會參加反抗稅收的暴動以及民眾起義,試圖以北美的合眾國式的共和政體來替代殖民統治,保留自身的特權。1807年,拿破侖侵略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的王權因此受到打擊,美洲殖民地趁機展開了爭取獨立的斗爭。——摘編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下)》材料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地區紛紛出現反抗殖民統治的民族獨立運動,有力地沖擊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促進了人民的思想覺醒,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變革。列寧高度評價了帝國主義時代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他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與歐洲無產階級革命相提并論,看作是“二十世紀初揭開的全世界歷史的一個新的階段”。

——摘編自薛源官《近代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史分期問題初探》等(1)根據材料一、概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興起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積極作用。18.交流·聯系·發展

從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東侵到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最后吞并埃及,這300多年在地中海東部地區的歷史上被稱之為“希臘化時代”。希臘化時代的文化是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相互交流融會的結晶。雖然它承襲希臘的傳統,但與古典時期的希臘文化不同。如果說希臘古典文化是一種城邦文化,那么希臘化文化則是一種走向帝國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臘一體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結合,文化中心也從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亞歷山大。——摘編自齊濤《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古典時代(公元前500-公元500年)之前,遠距離貿易存在很大的風險。在古典時代,兩方面的發展降低了旅行的風險,刺激了遠距離貿易。首先,統治者出于軍事和管理國家的目的,大力投資修建道路和橋梁,客觀上促進了國內貿易的發展。其次,古典社會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往往彼此相連。當這些帝國彼此之間沒有直接的對抗和沖突時,整個歐亞大陸和北非的廣大地區就會出現一派和平的氣息。遠距離商貿的成本降低了,商品經營的規模急劇擴大。——摘編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依據亞歷山大帝國形勢圖,指出亞歷山大帝國溝通了哪些古代文明?結合材料說明“希臘化時代”的文化特點。(2)依據材料,概括古代遠距離貿易發展的條件。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帝國主義時代,東方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是帝國主義的后方。十月革命后,列寧多次強調,能夠把新生的蘇維埃俄國從困難中拯救出來的是全歐洲的革命。1919年共產國際成立后,便擬定了在歐洲加速社會主義革命到來的“直接戰略進攻”,匈牙利、德國等歐洲國家掀起了無產階級革命風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時,亞洲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開始高漲。在這種情況下,共產國際開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東方。——摘編自黎世紅《共產國際東方戰略與中國北方大革命運動》材料二

1919年3月共產國際成立后,就派人到各國訪賢,做工作。中國有五四運動的基礎,在共產國際的幫助和推動下,很快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斯大林的理論分析和形勢估計的影響下,1927年11月黨中央擴大會議就搞了盲動主義,號召到處暴動。1935年7~8月,共產國際召開了第七次代表大會,當時通過了一個決議,一般不干涉各國黨的內部事務。共產國際搞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和中國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相合。后來戰爭打起來,對我們黨的干涉就很少了。到了1943年,共產國際就解散了。——根據《周恩來選集》整理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后,曾有一段時間全面學習蘇聯建設經驗,但毛澤東很快感覺到不能照搬蘇聯的做法。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對每個方面的闡述,幾乎都要談到蘇聯和斯大林的錯誤,都要談到應當吸取的教訓。黨的八大之后不久,毛澤東又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都表明,中國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從整個國際共運來看,中蘇兩黨圍繞一系列重大問題展開爭論,推動了各國共產黨開始嘗試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本國實際相結合,力求自主地解決本國革命和建設的新問題。——摘編自李明斌《中蘇大論戰及其經驗教訓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共產國際“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東方”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作用。(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獨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影響。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文化并非各種文明平分秋色,故A錯誤。獨立戰爭前,“美利堅人”一詞就已成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稱,故B錯誤。1776年《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美利堅民族正式形成,故C錯誤。據所學可知,白人對黑人、印第安人的種族歧視根深蒂固,故正確答案為D。2.【答案】B【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

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殖民體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終形成,在二戰后走向瓦解。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個國家獲得獨立,表明大多數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世界殖民體系已經逐漸瓦解,故B正確。

AC.題干沒有體現出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和兩大陣營的對抗,故排除AC。

D.本項說法在題干中體現不出來,故排除D。3.【答案】D【解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要求運用所學解讀圖文信息。

【解答】

D.根據“美國準予菲律賓獨立”“英國結束在南亞的殖民統治”“印度尼西亞脫離荷蘭獨立”等信息可知,圖文主要體現了這時期被殖民的亞非拉地區紛紛獲得民族獨立,即體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D項正確。

A.冷戰主要體現在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對立,圖文內容沒有體現冷戰的擴大,A項錯誤。

B.題干內容體現了亞洲地區逐漸擺脫殖民統治并獲得民族獨立,沖擊了舊政治格局,但不能表述為發生“根本變化”,B項錯誤。

C.區域集團化體現在該區域之間的合作,圖文內容沒有體現亞洲區域集團化,C項錯誤。

故選D。4.【答案】C【解析】略5.【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世界殖民體系演變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

D.根據題干“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多個國家中,有近1OO個國家是在戰后宣布獨立的”和所學可知,二戰后,西方國家建立的殖民體系瓦解,主要的客觀原因在于伴隨著資本主義發展程度加深,靠殖民統治無法獲得巨額利潤,直接殖民統治無法適應現代資本生產的要求,故D正確。

A.殖民地國家謀求獨立主權的堅定意志與決心屬于主觀因素之一,非客觀因素,故排除A。

B.民族解放斗爭中新型領導力量和綱領的涌現屬于主觀因素之一,非客觀因素,故排除B。

C.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自身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屬于主觀因素之一,非客觀因素,故排除C。6.【答案】B【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二戰后西方文化影響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

B.根據題干可知,二戰后,整個非西方世界,無論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其現代化歷程都是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度過的,故B項正確。A.題干未突出美蘇冷戰的表現,故排除A。C.社會主義在中俄確立只是西方文明???????衍生的體制之一,表述不符合題干主旨與命題意圖,排除C項。

D.題干未涉及民族獨立對西方文明的沖擊,排除D項。7.【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二戰后的民族解放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

A.據題干和所學可知,二戰后沉重打擊了西歐諸多強國,英、法等殖民統治瓦解,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漲,一系列新興的民族國家建立。故A正確。

B.題干未指向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故排除B。

C.世界殖民體系已經崩潰的標志是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故排除C。

D.該項無法得出,與“基本都是通過和平談判實現的”不符合,故排除D.8.【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二戰后殖民體系瓦解,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

B.二戰后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初,拉丁美洲、亞洲、非洲和中東眾多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獨立,因而革命以及殖民帝國的崩潰在國際事務中占據了中心地位。杜勒斯認為美國在鼓勵迅速結束殖民化方面犯了錯誤,由此對美國對外政策予以批評,B項正確。

A.20世紀60年代初第三世界力量興起,A項錯誤。

C.美蘇兩極對峙期間,美國的戰略重心一直在歐洲,C項錯誤。

D.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D項錯誤。9.【答案】D【解析】略10.【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在回應殖民者文化侵略的過程中,被殖民者會不同程度地接受外來文化,但也會努力保護傳統文化,其文化呈現出新的多樣性,即移民社會存在文化認同的問題,故選B項。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認為美洲和非洲文化低劣,但并不能據此認為他們給美洲帶來了先進文化,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并不能說明人口遷移是文化融合的主要途徑,排除C項;材料信息沒有體現古代美洲文化的形成過程,不能說明存在障礙,排除D項。

本題考查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獨立戰爭后的拉丁美洲文化。11.【答案】C【解析】略12.【答案】D【解析】略1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英國構建殖民文化認同的努力。聯系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在殖民地培養體育人才并舉辦與其自治領之間的運動會,頒發獎杯。這是英國在民族解放運動興起的背景下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通過體育活動構建起殖民地人民對英國殖民文化的認同,故C項正確。“激發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識”不符合英國利益,不是英國的目的,排除A項;英國在殖民地培養體育精英,但殖民地人民不屬于英國“國民”,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主要是體育賽事,D項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14.【答案】C【解析】略15.【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圖示信息可知二戰后,阿爾及利亞和加納等非洲國家相繼獨立,美洲巴拿馬也收回運河主權,這些都加速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A項正確;僅從材料,無法得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系,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不僅僅是非洲,還有美洲,排除C項;拉美民族獨立只是圖示的一方面,表述并不全面,排除D項。故選A項。16.【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希臘化”時代,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

C.題干“我請求你‘不要坐視一個埃及女入這樣無迎地侮辱我’,‘我是一個希臘人,一個外地人’”體現的是在古埃及的司法制度下,本國居民同外邦人發生糾紛時,外邦人受到壓制,說明的是不同族群法律地位不平等,故C項正確。

A.題干體現的是司法制度的不公平,非文化沖突,排除A項。

B.題干未涉及旅群認同觀念,排除B項。

D.古埃及的婦女仍然是男權的附庸,排除D項。17.【答案】【小題1】原因: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和經濟壓迫;啟蒙運動的影響;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法國大革命的沖擊等。【小題2】影響:沖擊了資本主義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削弱本國封建勢力,促進思想解放,助推社會轉型;推動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等。【解析】(1)本題是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拉丁美洲。原因:根據材料“出生在美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裔人在殖民地廣泛建立了大種植園和牧場,他們對伊比利亞半島的行政統治和經濟壓迫極為不滿”可知,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和經濟壓迫;根據材料“從啟蒙思想中獲得靈感”可知,啟蒙運動的影響;根據材料“試圖以北美的合眾國式的共和政體來替代殖民統治,保留自身的特權”可知,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根據材料“1807年,拿破侖侵略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的王權因此受到打擊”可知,法國大革命的沖擊等。

(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亞非拉。影響:根據材料“力地沖擊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可知,沖擊了資本主義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根據材料“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促進了人民的思想覺醒,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變革”可知,削弱本國封建勢力,促進思想解放,助推社會轉型;根據材料“二十世紀初揭開的全世界歷史的一個新的階段”和所學可知,推動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等。

故答案為:

(1)原因: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和經濟壓迫;啟蒙運動的影響;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法國大革命的沖擊等。

(2)影響:沖擊了資本主義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削弱本國封建勢力,促進思想解放,助推社會轉型;推動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等。

(1)本題考查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興起的原因,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2)本題考查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積極作用,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以及亞非拉人民的抗爭,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18.【答案】(1)文明:古代希臘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亞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特點:承襲希臘的傳統,并與東方文化交融;是一種多民族的文化;文化中心發生了轉移。(2)條件:道路的修筑和交通的發展,便利了國內貿易。帝國的不斷擴大,促進了不同文明區聯系的加強。和平的環境,降低了遠距離貿易的風險。跨區域商路的形成,提供了遠距離貿易的條件。【解析】(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公元前334—公元前30年(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第一小問文明:根據地圖,可看出有地中海區域的古代希臘文明、尼羅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兩河流域的古代西亞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第二小問特點:根據材料中的“希臘化時代的文化是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相互交流融會的結晶。”可得出承襲希臘的傳統,并與東方文化交融;根據材料“如果說希臘古典文化是一種城邦文化,那么希臘化文化則是一種走向帝國的、多民族的文化。”可得出是一種多民族的文化;根據材料“希臘一體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結合,文化中心也從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亞歷山大。”可得出文化中心發生了轉移。(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公元前500—公元500年的世界。根據材料“漢朝與羅馬帝國交往的主要路線示意圖”“統治者出于軍事和管理國家的目的,大力投資修建道路和橋梁”及所學得出道路的修筑和交通的發展,便利了國內貿易;根據材料“龐大帝國往往彼此相連”及所學得出帝國的不斷擴大,促進了不同文明區聯系的加強;根據材料“當這些帝國彼此之間沒有直接的對抗……遠距離商貿的成本降低了”及所學得出和平的環境,降低了遠距離貿易的風險;根據材料“漢朝與羅馬帝國交往的主要路線示意圖”及所學得出跨區域商路的形成,提供了遠距離貿易的條件。19.【答案】(1)歷史背景:①進入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與發展;②西方國家對蘇俄實行敵視的政策,新生的蘇俄面臨生存危機。③民族主義等因素,使得歐洲無產階級革命遭遇挫折;④一戰傳播民族意識,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⑤馬克思主義在亞非拉地區的傳播;⑥伴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東方的無產階級力量壯大。

(2)作用:①培養革命干部,幫助成立中國共產黨;②支持中國的革命事業,促進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國民大革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