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課題三十九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一、三民主義的形成與發展(一)三民主義1.背景政治鴉片斗爭后,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先進的中國人提出的救國主見屢屢碰壁階級19世紀末,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臺思想孫中山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大大豐富了民主革命的思想2.提出(1)1905年,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綱領中提出“驅除韃虜,復原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綱領。(2)在《民報·發刊詞》中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統稱為“三民主義”。3.內容綱領含義地位民族主義“驅除韃虜,復原中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治前提民權主義“創立民國”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核心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核定地價,漲價歸國家全部,由國民共享補充和發展4.實踐(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2)法制建設:1912年,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認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在政治上一律同等。(3)捍衛共和:孫中山先后領導發動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兩次“護法運動”。(二)新三民主義1.標記: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2.內容民族主義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同等民權主義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民生主義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3.評價(1)進步性:與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標,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國民革命時期的旗幟。(2)局限性:仍屬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范疇,不能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二、毛澤東思想1.醞釀國民革命時期,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夫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闡明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農夫問題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夫斗爭的重要性。2.形成國民革命失敗后,毛澤東領導創立井岡山革命依據地,探究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3.成熟(1)1940年1月,《新民主主義論》的發表,標記著毛澤東思想的發展和成熟。(2)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注]民族主義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未明確反帝。[注]民權主義缺少詳細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概念。[注]民生主義沒有廢除封建土地全部制,未徹底解決農夫土地問題。[拓]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是行不通的。[拓]吾志所向,勇往直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勵,惟愿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孫中山[辯]這里的“相同”指的是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軍閥統治。而三民主義沒有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中“建立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的內容。[拓]從中國的國情動身,探究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4.發展(1)解放斗爭時期:《論人民民主專政》指出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以及黨的基本政策和總任務;提出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eq\x(提出了在發展重工業的同時發展農業和輕工業,“以蘇聯為鑒走中國自己的路”。)(2)新中國成立后:《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沖突的問題》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方針,闡明白社會主義社會的沖突問題。5.其他方面對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等方面,提出了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6.地位與影響(1)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成功的理論武器。(2)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根源和理論先導,也是中華民族團結振興的精神支柱,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歷史地位。eq\a\vs4\al(三、鄧小平理論,1.背景)(1)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探討促進了思想解放。任何真理和理論都有其相對性,須要隨時代的變更而與時俱進,才能保持其活力。(2)1978年底,鄧小平發表講話,沖破“兩個凡是”的禁錮,為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基本的指導思想。(3)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過程階段時間內容明確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系統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走向成熟1992年,“南方談話”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和“三個有利于”的工作是非標準形成體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最終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南方談話奠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基礎。3.地位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引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1.內容: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闊人民的根本利益。2.地位: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寫進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五、科學發展觀1.內容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2.地位(1)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2)2007年,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學發展觀被寫進《中國共產黨章程》。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內容: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等基本問題。總體布局:五位一體。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布局: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2.確立:在2024年黨的十九大上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3.地位: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閱歷和集體才智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宏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重難點三民主義eq\a\vs4\al(一史料探史——孫中山的經濟思想)史料1924年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①宣言中,孫中山表示:“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或有獨占性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如銀行、鐵道、航路之屬,由國家經營管理之②,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此則節制資本之要旨也③。”這里節制的“資本”既指私人資本,也指外來資本,最重要的目的是發展國家資本。孫中山節制資本,仍舊是為了保障多數人的權益,發展國家資本,讓全國人民得益④。——摘編自馮潔《“科學社會主義”概念在中國近代的發展脈絡》[探究]依據史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孫中山的經濟思想及其提出的緣由。[解讀](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得信息①反映了此時的三民主義已經發展到新三民主義,這是解答問題的時間限制②反映了孫中山的經濟思想受蘇俄新經濟政策影響③體現了孫中山節制資本的思想④說明白節制資本的目的(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既是中外古今思想融合的產物,也與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別歷史環境相聯系。結合①②③所獲得的信息并聯系時代背景分析。[提示]經濟思想:發展實業,節制資本。緣由:中國工業落后的現實,蘇俄新經濟政策的影響,孫中山在歐美的經驗及與時俱進的精神。[系統認知]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不同點內容民族主義反對滿族貴族統治,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增加了反帝、主見民族同等的內容民權主義以建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為目標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發展為建立各革命階級的聯合政府民生主義只提出“平均地權”增加了節制資本、“耕者有其田”等影響是指導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對辛亥革命起到推動作用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指導國民革命的理論體系,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相同點目的挽救民族危亡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內容民族主義都反對民族壓迫;民權主義都規定人民享有自由、同等的權利;民生主義都主見“平均地權”作用都成功地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eq\a\vs4\al(二歸納總結——多角度相識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從時代背景看三民主義產生于《辛丑條約》簽訂后,民族沖突和階級沖突趨于匯流從綱領核心看三民主義所要解決的是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沖突,要求推翻清朝統治從民生意識看三民主義借鑒歐美閱歷,結合中國國情,憐憫人民疾苦,呼喊社會公允從民主政治看三民主義提倡民權,指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確立三權分立式的責任內閣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化人心,推動了民主政治的進程從時代發展看三民主義與時俱進,由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推動了民主革命的進程[隨堂鞏固訓練]eq\a\vs4\al(一、高考題——變客觀為主觀,思維更廣更透)1.(2024·全國卷Ⅱ)1923年底,孫中山認為:“俄國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則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則由于我黨組織之方法不善,前此因無可仿效。法國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國革命血戰八年而始得獨立,因均無確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國有之,殊可為我黨師法。”其意在()A.走蘇俄革命的道路 B.放棄資產階級代議制C.加強革命的領導核心 D.變更反封建的斗爭目標[讀懂]“由于我黨組織之方法不善”體現了孫中山認為資產階級革命不能成功的緣由在于資產階級革命政黨領導不力。“惟今俄國有之,殊可為我黨師法”,反映了孫中山主見吸取俄國革命成功的閱歷(閱歷/教訓),說明孫中山意在改進(改進/放棄)革命組織的領導。[做對]選eq\a\vs4\al(C)2.(2024·海南高考)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聯合政府,主見在民主的政治綱領下團結一切情愿參與的階級和政黨,允許私有經濟的發展,實行“耕者有其田”。這些主見()A.目的是把黨的工作重心轉向城市B.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相一樣C.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D.意在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讀懂]材料中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聯合政府,并允許私有經濟的存在與發展,和平建國,實行“耕者有其田”,這與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一樣(一樣/相悖)。[做對]選eq\a\vs4\al(B)3.(2024·天津高考)毛澤東說:“我們的國家現在是空前統一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快速地變更了舊中國的面貌。祖國的更加美妙的將來,正擺在我們的面前。”這段話出自()A.《新民主主義論》B.《論聯合政府》C.《論人民民主專政》D.《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沖突的問題》[讀懂]“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快速地變更了舊中國的面貌”主要指20世紀50年頭中國“一五”安排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此時國內的主要沖突發生了變更,毛澤東剛好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沖突的問題》。[做對]選eq\a\vs4\al(D)eq\a\vs4\al(二、模擬題——抓題眼抓關鍵,解題更快更準)1.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以“驅除韃虜、復原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詞。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指出:“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這一轉變說明孫中山()eq\a\vs4\al(A.深化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實質,B.近代民族國家的構想漸漸豐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統一戰線,D.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標)eq\a\vs4\al(點撥:從對民族主義的相識上分析。)解析:選B材料反映的是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演化,并沒有涉及民主共和的實質,故A項錯誤;從興中會的“驅除韃虜、復原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到臨時政府的“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可見其民族主義思想發生重大變更,由狹隘的民族主義到真正的民族主義,故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統一戰線,故C項錯誤;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是在新三民主義中,故D項錯誤。2.1906年,孫中山在一次演說中說:“我們現在要集合中外的精華,便要采納外國的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加入中國的考試權和監督權,造成一個五權分立的政府,國家有了這樣的純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家。”這一言論的主要目的是()eq\a\vs4\al(A.推翻清朝專制統治,B.建立五權分立政府,C.實行民主共和政體,D.保障普遍同等民權)eq\a\vs4\al(點撥:抓準設問的限定詞。)解析:選C材料主旨是在推翻清朝專制統治后建立一個什么國家政體的問題,故A項錯誤;建立五權分立政府的目的是要實行民主共和政體,故B項錯誤,C項正確;新三民主義提出保障普遍同等民權,故D項錯誤。3.(2024·昆明一模)法國學者畢仰高認為人民大眾之所以支持共產黨,“主要并不是因為黨的領導干部和紅軍官兵的抗日活動,而是在于他們的行為讓民眾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們真正回應了民眾的需求”。材料反映了毛澤東思想中的()A.獨立自主 B.實事求是C.自食其力 D.群眾路途eq\a\vs4\al(點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析:選D材料“而是在于他們的行為讓民眾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們真正回應了民眾的需求”反映了毛澤東思想中的群眾路途,故D項正確。A、B、C三項與材料強調的內容不符,解除。4.(2024·蘭州一模)“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產生了我們這個民族的特別的、完整的關于中國人民革命建國的正確理論。這個理論,已經指導我們黨與我國人民得到了極大的成功,并將接著指導我們黨與我國人民得到最終的、徹底的成功和解放。”材料中的“這個理論”是()eq\a\vs4\al(A.三民主義,B.毛澤東思想,C.新三民主義,D.馬克思主義)eq\a\vs4\al(點撥:指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解析:選B材料中的“這個理論”是中國共產黨“關于中國人民革命建國的正確理論”,三民主義與新三民主義都屬于資產階級的革命綱領,故A、C兩項錯誤;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關于中國人民革命建國的正確理論”,故B項正確;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指導,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領導中國革命成功的理論是毛澤東思想,故解除D項。5.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會見美國和加拿大客人時曾明確指出:“說市場經濟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確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一論斷()eq\a\vs4\al(A.標記著經濟體制改革理論的成熟,B.明確了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C.推動了改革開放戰略決策的提出,D.突破了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束縛)eq\a\vs4\al(點撥:時間是解題的一把鑰匙。)解析:選D結合所學學問,1992年“南方談話”標記著經濟體制改革理論的成熟,與題目中時間不相符,故A項錯誤;結合所學學問,1992年“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明確了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與題目中時間不相符,故B項錯誤;結合所學學問,改革開放決策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與題目中時間不相符,故C項錯誤;依據題目中“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可知,該診斷突破了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束縛,故D項正確。[課時過關檢測]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28分)1.史學界一般認為,孫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義這個綱領,表明資產階級起先關注農夫的土地問題,關注民生,并探究使中國由貧弱到富強的方法,但其“民生”“民本”主見依舊帶有“空想”色調。“空想”主要是因為()A.基本上不變更土地全部性質B.根本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C.注意政黨建設忽視民生問題D.缺乏實現國富民強的詳細舉措解析:選A“三民主義這個綱領,表明資產階級起先關注農夫的土地問題”,但沒有讓土地的全部權發生根本的變更,所以農夫擁有土地就成為一句空話,故A項正確。2.(2024·德州期中)1907年8月,同盟會新加坡分會創辦機關刊物——《中興日報》,胡漢民為其撰寫發刊詞,指明其創辦《中興日報》的目的是要在華僑中間宣揚愛國、愛民族的學問,促使每個華僑愛民族、愛國家,復原漢人統治的中國。這體現了革命派()A.科學的革命綱領 B.在海外有廣泛的影響力C.顯明的反清立場 D.對革命道路的理性探究解析:選C清朝是滿族人統治天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創辦機關刊物宣揚“愛民族、愛國家,復原漢人統治的中國”,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統治,具有顯明的反清立場,故C項正確;材料中同盟會綱領明顯具有劇烈的民族色調,不是科學的革命綱領,也不是對革命道路的理性探究,故A、D兩項錯誤;材料只是說明報紙宣揚內容,并沒有說明報紙的影響力,故B項錯誤。3.(2024·惠州模擬)有學者認為,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原則之一——“圖難于其易(注:謀劃大事難事,要從小處和簡單處考慮)、避實擊虛”曾經影響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該學者得出的結論依據可能出現于()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C.解放斗爭時期 D.三大改造時期解析:選B國民革命時期,國共第一次合作,共同抗擊軍閥和帝國主義,不能反映避實擊虛,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謀劃大事難事,要從小處和簡單處考慮”“避實擊虛”,結合所學,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轉戰敵人力氣比較薄弱的山區,避敵主力,故B項正確;解放斗爭時期,國共內戰,主動開展武裝斗爭,解放全國,故C項錯誤;三大改造,是改革與創新的并舉,殲滅私有經濟,故D項錯誤。4.毛澤東曾說:“拋棄城市斗爭,是錯誤的;但是畏懼農夫勢力的發展,以為將超過工人的勢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錯誤的。因為半殖民地中國的革命,只有農夫的斗爭得不到工人的領導而失敗,沒有農夫斗爭的發展超過工人的勢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澤東意在強調()A.無產階級對中國革命的領導作用B.農夫階級是中國革命主力軍C.無產階級和農夫階級作用要結合D.應當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解析:選C材料強調無產階級和農夫階級的關系,沒有涉及革命領導權,故A項錯誤;工人階級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故B項錯誤;材料“只有農夫的斗爭得不到工人的領導而失敗”,因此無產階級和農夫階級作用要結合,故C項正確;材料“拋棄城市斗爭,是錯誤的”體現出還未起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故D項錯誤。5.全面抗戰爆發后,毛澤東代表中國共產黨提出依據新三民主義的建國主見。他指出:“共產黨決不拋棄其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志向,他們將經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達到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階段。”這一相識()A.推動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形成B.標記著毛澤東思想形成C.聯合開明士紳支持國民革命D.肅清右傾倒戈主義路途解析:選A依據材料時間和“共產黨決不拋棄其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志向,他們將經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達到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階段”得出其主見強調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第一步為民主革命,其次步為社會主義革命,屬于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內容,故A項正確。6.鄧小平的重要講話意在()1977年7月,鄧小平在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上重申要完整精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1978年6月,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確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主見1978年12月,鄧小平在中心工作會議上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樣向前看》的講話A.抵制錯誤,解放思想 B.整頓黨風,統一思想C.經濟改革,市場主導 D.力挽狂瀾,創建歷史解析:選A材料供應的時間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鄧小平的講話主要是針對當時“兩個凡是”的錯誤,以及如何正確理解毛澤東思想,確立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途,故A項正確;“經濟改革,市場主導”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故C項錯誤;B、D兩項不合題意,解除。7.有人說“真理標準問題”的探討是黨的歷史上自延安整風以來的又一次馬克思主義的解放運動。他得出這一結論的最主要依據是“真理標準問題”的探討()A.系統訂正黨內的主觀主義B.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C.全面訂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D.實現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析:選B依據材料“黨的歷史上自延安整風以來的又一次馬克思主義的解放運動”可知主要強調的是其思想解放作用,而未涉及黨內主觀主義,故A項錯誤;依據所學及“‘真理標準問題’的探討”得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非“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故B項正確;依據所學可知,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從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故C項錯誤;依據所學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故D項錯誤。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氣機械在物理學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雜糧加工新技術推廣應用考核試卷
-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食品安全案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城市職業學院《綜合英語V》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通市港閘區2025年三下數學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倫理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海門市德勝初中2025年初三中考最后一卷英語試題含答案
-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中國當代文學I》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抽樣調查》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實驗學校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調研模擬試題含解析
- 配電箱驗收記錄表
- DB11-T1788-2020技術轉移服務人員能力規范
-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件
- 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課件講解
- GB∕T 23524-2019 石油化工廢鉑催化劑化學分析方法 鉑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 寶寶生日祝福可愛卡通電子相冊PPT模板
- 盜竊案件現場勘查應注意的問題
- 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二級上Dinner for a Dragon 教學設計
- 上海證券交易所(課堂PPT)
- 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一人一檔)
- 80噸吊車性能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